自平陽館赴郡
作者:暢當 朝代:唐代
- 自平陽館赴郡原文:
- 晨興平陽館,見月沈江水。溶溶山霧披,肅肅沙鷺起。
奉恩謬符竹,伏軾省頑鄙。何當施教化,愧迎小郡吏。
寥落火耕俗,征途青冥里。德綏及吾民,不德將鹿矣。
擒奸非性能,多愍會衰齒。恭承共理詔,恒懼墜諸地。
- 自平陽館赴郡拼音解讀:
- chén xìng píng yáng guǎn ,jiàn yuè shěn jiāng shuǐ 。róng róng shān wù pī ,sù sù shā lù qǐ 。
fèng ēn miù fú zhú ,fú shì shěng wán bǐ 。hé dāng shī jiāo huà ,kuì yíng xiǎo jun4 lì 。
liáo luò huǒ gēng sú ,zhēng tú qīng míng lǐ 。dé suí jí wú mín ,bú dé jiāng lù yǐ 。
qín jiān fēi xìng néng ,duō mǐn huì shuāi chǐ 。gōng chéng gòng lǐ zhào ,héng jù zhuì zhū dì 。
※提示:拼音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確。
相關翻譯
-
相關賞析
-
作者介紹
- 暢當
暢當,生卒年不詳,河東(今山西永濟)人,唐后期儒士。官宦世家,暢璀之子。 初以子弟被召從軍,后登大歷七年進士第。貞元初,為太常博士,終果州刺史。與弟諸皆有詩名。詩一卷。暢當父親暢璀,唐肅宗時官至散騎常侍,唐代宗時,與裴冕、賈至、王延昌待制集賢院,終于戶部尚書。
由于暢當出身子官宦家庭,所以舉進士,以儒學出名。唐德宗貞元初,暢當任太常博士,貞元三年(公元787年),唐德宗昭德皇后去世,下詔商議太子服喪之事。暢當對博士張薦、柳冕、李吉甫說:按照慣例,兒子為母親服齊衰喪三年,至于皇太子為皇后服喪,古書沒有明確記載。晉元皇后死時,也不清楚太子服喪的制度,杜預言古天子三年喪期,即葬除去喪服,魏也以此為準。但皇太子與國家的地位一樣重要,若不變更常制,東宮大臣仆從也得穿缞麻之衣出入殿省,這勢必有礙于國家大事的正常進行。于是,太子遂葬后除服。貞觀十六年(公元642年),文德皇后卒,太子服喪的規定國史中也無記載,至第二年正月,以晉王為并州都督,命官后,當即除去喪服。今皇太子應根據魏、晉制度服喪,既葬而祭,既祭而除喪服。宰相劉滋、齊映等人反對暢當的意見,唐德宗又詔宰相與有司重新議定。暢當從實際出發,說服了群臣,將他所說立為定制。 由此可知,暢當是一位頗有改革精神的人,他雖以儒學出名,但不墨守成規。在禮義至重的封建社會,暢當能根據實際,大膽變革,確有見地。
暢當的詩詞
-
- 宿潭上二首
- 春日過奉誠園(一作曲江,一作玉林園)
- 題沈八齋
- 別盧綸
- 南充謝郡客游澧州留贈宇文中丞
- 偶宴西蜀摩訶池
- 登鸛雀樓
- 九日陪皇甫使君泛江宴赤岸亭
- 蒲中道中二首
- 登鸛雀樓(迥臨飛鳥上)
唐代詩詞推薦
-
- 相和歌辭。阿嬌怨
- 因夢得題公垂所寄蠟燭,因寄公垂
- 鮑防員外見尋因書情呈贈(曾與系同舉場)
- 長安新柳
- 酬郭給事 / 贈郭給事
- 秋暮寄友人
- 秋日餞陸道士陳文林
- 安樂郡主花燭行
- 補樂歌十首。豐年
- 浣紗石上女
- 自平陽館赴郡原文,自平陽館赴郡翻譯,自平陽館赴郡賞析,自平陽館赴郡閱讀答案,出自暢當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