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寫詩評(怎樣給詩寫評語)
大家好,關于如何寫詩評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于怎樣給詩寫評語的相關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詩評怎么寫。。
去看一下《唐詩鑒賞辭典》其中每篇都有詩評。從釋義,到手法,典故,背景,情感。把這些都串起來,再加上自己感覺。就是一篇詩評了。下面這個你可以參考一下
舉個例子吧,
臺城
韋莊
江雨霏霏江草齊, 六朝如夢鳥空啼。
無情最是臺城柳, 依舊煙籠十里堤。
這是一首憑吊六朝古跡的詩。臺城,舊址在今南京市雞鳴山南,本是三國時代吳國的后苑城,東晉成帝時改建。從東晉到南朝結束,這里一直是朝廷臺省(中央政府)和皇宮所在地,既是政治中樞,又是帝王荒淫享樂的場所。中唐時期,昔日繁華的臺城已是“萬戶千門成野草”;到了唐末,這里就更荒廢不堪了。
吊古詩多觸景生情,借景寄慨,寫得比較虛。這首詩則比同類作品更空靈蘊藉。它從頭到尾采取側面烘托的手法,著意造成一種夢幻式的情調氣氛,讓讀者透過這層隱約的感情帷幕去體味作者的感慨。這是一個值得注意的特點。
起句不正面描繪臺城,而是著意渲染氛圍。金陵濱江,故說“江雨”、“江草”。江南的春雨,密而且細,在霏霏雨絲中,四望迷蒙,如煙籠霧罩,給人以如夢似幻之感。暮春三月,江南草長,碧綠如茵,又顯出自然界的生機。這景色即具有江南風物特有的輕柔婉麗,又容易勾起人們的迷惘惆倀。這就為下一句抒情作了準備。
“六朝如夢鳥空啼”。從首句描繪江南煙雨到次句的六朝如夢,跳躍很大,乍讀似不相屬。其實不僅“江雨霏霏”的氛圍已暗逗“夢”字,而且在霏霏江雨、如茵碧草之間就隱藏著一座已經(jīng)荒涼破敗的臺城。鳥啼草綠,春色常在,而曾經(jīng)在臺城追歡逐樂的六朝統(tǒng)治者卻早已成為歷史上來去匆匆的過客,豪華壯麗的臺城也成了供人憑吊的歷史遺跡。從東吳到陳,三百多年間,六個短促的王朝一個接一個地衰敗覆亡,變幻之速,本來就給人以如夢之感;再加上自然與人事的對照,更加深了“六朝如夢”的感慨。“臺城六代競豪華”,但眼前這一切已蕩然無存,只有不解人世滄桑、歷史興衰的鳥兒在發(fā)出歡快的啼鳴。“鳥空啼”的“空”,即“隔葉黃鸝空好音”(杜甫《蜀相》)的“空”,它從人們對鳥啼的特殊感受中進一步烘托出“夢”字,寓慨很深。
“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楊柳是春天的標志。在春風中搖蕩的楊柳,總是給人以欣欣向榮之感,讓人想起繁榮興茂的局面。當年十里長堤,楊柳堆煙,曾經(jīng)是臺城繁華景象的點綴;如今,臺城已經(jīng)是“萬戶千門成野草”,而臺城柳色,卻“依舊煙籠十里堤。”這繁榮茂盛的自然景色和荒涼破敗的歷史遺跡,終古如斯的長堤煙柳和轉瞬即逝的六代豪華的鮮明對比,對于一個身處末世、懷著亡國之憂的詩人來說,該是多么令人觸目驚心!而臺城堤柳,卻既不管人間興亡,也不管面對它的詩人會引起多少今昔盛衰之感,所以說它“無情”。說柳“無情”,正透露出人的無限傷痛。“依舊”二字,深寓歷史滄桑之慨。它暗示了一個腐敗的時代的消逝,也預示歷史的重演。堤柳堆煙,本來就易觸發(fā)往事如煙的感慨,加以它在詩歌中又常常被用作抒寫興亡之感的憑藉,所以詩人因堤柳引起的感慨也就特別強烈。“無情”、“依舊”,通貫全篇寫景,兼包江雨、江草、啼鳥與堤柳;“最是”二字,則突出強調了堤柳的“無情”和詩人的感傷悵惘。
詩人憑吊臺城古跡,回顧六朝舊事,免不了有今之視昔,亦猶后之視今之感。亡國的不祥預感,在寫這首詩時是縈繞在詩人心頭的。如果說李益的《汴河曲》在“行人莫上長堤望,風起楊花愁殺人”的強烈感喟中還蘊含著避免重演亡隋故事的愿望,那么本篇則在如夢似幻的氣氛中流露了濃重的傷感情緒,這正是唐王朝覆亡之勢已成,重演六朝悲劇已不可免的現(xiàn)實在吊古詩中的一種折光反映。
這首詩以自然景物的“依舊”暗示人世的滄桑,以物的“無情”反托人的傷痛,而在歷史感慨之中即暗寓傷今之意。思想情緒雖不免有些消極,但這種虛處傳神的藝術表現(xiàn)手法,仍可以借鑒。
如何寫詩評
大家當作一種玩笑看吧。 哦,我告訴你吧 開場白: 在我們這個一次性消費時代,一切轉瞬即逝,而能夠存留下來的,或許只有文字,記錄那些日常的平庸的事件……可是,那能夠令人感動的(比較適合男性化的人文色彩的詩歌),疼痛的(如果是女性的話)則是一種堅持……XXX是一個低調的人,這些年來默默的寫詩(哈哈,當然也有整天自我炒作的詩人,簡直就是寫詩行為主義者了) 接著,就可以寫一小段我是如何見識到這個詩人的文字了。可以寫,我第一次讀到他/她是怎樣的;然后寫,見到他本人,當然還要說如何得到他的詩集。順便說一句,最好用這個人的“韻事”作為玩笑,提供一種軟偷窺……詩人的非常人生活總是令人感興趣的,例如人們需要覺得詩人都有一些瘋瘋癲癲或者敗壞道德的行為。這會增加評論者和該詩人交往的排他性,也就從旁暗示評論者的權威性。 正文的正文: 他的詩歌的主題。一般說來,既然前面已經(jīng)定了一個大的基調了,這個就比較好忽悠了。人類之痛的幾大主題,太easy了;如果是女人,更easy了。朝大里說,人類之痛,個體生存(的悖論或者荒誕)啦,(人文的終結的社會的)關懷啦,朝小李說,小人物的掙扎啦,心理創(chuàng)痛啦,當然,說完了之后,一定要將這個小人物視為揭示了我們當代的普遍生存狀態(tài),猶如天宇降大任與斯人也,必定先要用石頭壓出他胸底的吶喊,云云。當然,有人甚至說,我一看到他的臉或者額頭,就感到他有一種對于人類的深切…… 有關引用: 引用說明自己理論功底好,說明自己博聞強識,知識面廣,于是就已經(jīng)嚇唬了很多人了。通常說來,引用分兩種。一種是套用理論,一種是尋章摘句。套理論,無非就是要用西方的現(xiàn)代派乃至后現(xiàn)代派的任何說法來佐證自己的闡釋途經(jīng),也就是我這么評論他可不是我在評論,簡直就是西方大師在評論,所以你要反駁我,你得首先去反駁那些大師去。量你也沒那本事,因此我就有了權威了。 引用,通常要引用兩、三個大師的話,這怎么也得要的。可以選的經(jīng)典大師有三四類。第一類包括:柏拉圖、康德、黑格爾等人。這個引用往往有不利的地方,因為這幾位實在太有獨立的思想體系,沒有稍微豐富的閱讀或者了解,有時候會出點方向上的錯誤。我以為通常少引用為好,再說了,也有點不夠時髦。 第二類是現(xiàn)代一點的,如克羅齊、海德格爾、阿多諾這類的。不過這個比較難,因為人們引用得比較少,因此我也不會引用。引用,說到底都是人家經(jīng)常引用的,連人家都不引用的,我去引用,要么我是真才實學,要么我就是瞎貓碰到死耗子,不知深淺。因此,第三類才是必須的。這就是大詩人的話。例如古典一些的歌德、現(xiàn)代一些的里爾克、更現(xiàn)代一些的如博爾赫斯,等等。這些人總是需要被引用的,最好是大詩人,畢竟是評論詩歌嘛。 如果要顯示自己一下,還可以引用幾位當代的詩人,當然主要是獲得諾貝爾獎的詩人,例如希尼什么的,畢竟很多詩人的議論文還沒有介紹過來。另外,著名人包括,俄國白銀時代的那幾個,加上其他幾個流亡詩人也是必須引用的。 不好意思,我們評論詩人的人只能引用西方的理論或者大師,誰讓我們已經(jīng)有的詩評家們的話實在沒有可引用性呢。再說了,功成名就的詩評家就是靠引用西方大家的話成功的。中國古典詩歌?不合適啊。引用得不好,我漏氣了,這畢竟是在中國,懂古典文學的人太多了;引用西方的,尤其是現(xiàn)當代的詩人,最大的好處是,搞外國文學的,即使對那些詩人做了研究,也通常不會來評論中國當代詩歌,呵呵,隔行如隔山啊,所以用他山之石,真的可以攻“譽”。 主題梳理: 人類關懷主題已經(jīng)例證完畢。接著最好還需要具體一點,也可以安排在主題范圍內也就是地方化的問題,這需要結合當下社會。例如,那個鄉(xiāng)村或者當代中國城市。一個最關鍵的詞可以放之四海而皆準,那就是:尷尬,如果還要深一點就用焦慮。一般說來尷尬 可以足夠了。詩人深切體認到當前境遇下的精神尷尬。例如,《XXX》中的詩人形象或者說話人(在此,需要引用幾行到一節(jié)不等,看篇幅要求,還可以繼續(xù)引用三個例證)。 語言: 最后,如果有足夠的空間,那么就需要寫一寫這個詩人的語言特色了。口語詩,就說它鮮活;“學院詩”就說它精煉等。如果介于兩者之間,那么能說的就更多了,例如空靈、輕捷、細膩等。當然,這兒有可以分別從不同的詩篇中各引用幾行,羅列一下,就說我看到這幾行眼睛為之一亮就可以了,不比另外說什么主題啦,也不必這些詩篇整體是什么東西,關鍵的就是所引用的有一兩個很“驚艷”的用詞就行。 這樣的評論,一天寫一個,沒問題的。連詩歌都不用讀,保證寫得出來,還夠水準,而且你看我還介紹了一點隱私,也介紹了一點時髦的可引用的話,這都保證了某種可讀性。詩評嘛,又不是什么論文,我不需要讀懂,不需要什么獨特的觀點,只需要推銷,而你,普通讀者,難道敢說你能讀懂這個詩人或者能夠將這個詩人放置到一個大的詩歌背景中去?
如何評析詩歌?
第一步———把握各類詩歌的特點
這里重點談談古典詩歌鑒賞。應從掌握律詩、絕句的基本格式和特點入手,至少弄清什么是七律、五律,什么是七絕、五絕;什么時候押韻,什么時候可不押韻;律詩共有幾聯(lián),哪兩聯(lián)要求對仗;絕句的第3句為什么一定不押韻;律詩與絕句和文章一樣,都有起承轉合,怎樣看。再如詞,在什么地方押韻;怎樣區(qū)分上下闋;詞的特點是長于抒情。另外,曲的特點往往比較通俗,相對于詩詞來說,要好理解些,熟練掌握了這些,第一步就走出去了。
第二步———了解詩歌常用的手法并細心體味意境
詩歌的形象性與抒情性是要借助各種藝術手法來表現(xiàn)的,常用的手法分為兩類:表現(xiàn)手法與修辭方法。
表現(xiàn)手法有襯托,包括正襯與反襯,有象征,有托物言志,有寫景狀物,有直抒胸臆,有借景抒情,有情景交融等等。這些手法是你在理解內容、體味意境時所感受到的,比較寬泛,比較虛,了解和掌握起來難度較大。修辭手法有常見的對偶,包括正對、反對、流水對、自為對、錯綜對等,有比喻、比擬、夸張、排比、反復、設問、反問等,這些難度不大,這一步也要走好。
第三步———了解并熟悉出題人的思路
孫子兵法云:知彼知己,百戰(zhàn)不殆。當我們?yōu)g覽近幾年的高考題時就會發(fā)現(xiàn),詩歌鑒賞題往往是選錯誤的一項,這說明出題人在有意降低試題難度。另外,他們命題的手法及思路常常采用“張冠李戴,無中生有,無限夸大,判斷絕對”等一系列障眼法,為考生設置一個個小陷阱,令你稍不留神就上當。所以要熟悉思路,做到心明眼亮。
第四步———慎重選擇練習題
面對潮水般的詩歌鑒賞題,考生應慎重選擇。內容過于含蓄,背景過于模糊,用詞過于生僻艱澀,超出學生理解能力的題不做,以免做多了失去信心;過于淺顯,一看就會,沒有訓練價值的題不做,以免浪費時間;詩歌本身存在理解爭議的題也不要做,以免搞亂了頭腦。我們要在老師的指導下,多做一些難度適中,質量較高的題,哪怕高考試題也要慎選。上述作法同學們如有興趣可以試試,愿有所獲。
如何讀懂中原中也的詩,并且如何寫詩評
中原中也,1907年出生于山口縣,是備受年輕人喜歡的、昭和詩壇最耀眼的日本明星詩人。代表作品有《末黑野》;《山羊之歌》;《往日的歌》。1937年,中也因結核性腦膜炎去世,享年30歲。讀懂他的詩首先要注重翻譯的精準性,避免因翻譯不準而出現(xiàn)理解偏差。
詩評并非人人可作,寫詩評要掌握以下幾點,藝術創(chuàng)作往往藏而不露,“用意十分,下語三分”。應養(yǎng)成逐字逐句品味語言,把握作品的表現(xiàn)技巧及意境。“詩言志”,詩歌中既然滲透了作者的主觀情感,賞析時就要善于“體其情”,從而“知其意”。披文觀詩,不僅在于疏通字句,更要把握藝術形象中包含的情感內涵。為提高答題的準確率,應特別注意以下幾點:
注意題目。題目往往揭示時間、地點、對象、事件、主旨等,是解讀詩作的重要切入點。
注意作者創(chuàng)作風格。
注意注釋。寫作背景暗示思想內容;相關詞句暗示用典或意境;介紹作者暗示寫作風格或時代背景。
注意題材。送別詩是叮嚀對方,贊頌對方,或訴說依依惜別之情,或敘述別后的思念。詠史詩、懷古詩是對古代人或事的憑吊,或緬懷先賢,追慕古人,或表達自己建功立業(yè)的愿望,或傾訴自己生不逢時的感慨,或借古諷今,感嘆昔盛今衰。邊塞詩描寫邊塞軍旅生活,或表現(xiàn)邊地苦寒的生活環(huán)境,或壯麗的邊塞風光,或對窮兵黷武的統(tǒng)治者的不滿。思鄉(xiāng)詩、閨怨詩及羈旅詩重在表現(xiàn)對親人的思念,對婦女的柔情別緒、憂愁傷感,對游子異地生活的凄楚辛酸和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思念。
注意意象。古典詩歌優(yōu)美的意境,離不開真實、鮮明、生動的意象。意象是詩中熔鑄了作者思想感情的事物。把握意象,這是鑒賞詩詞語言和形式、評價詩詞情感和內容的基本前提。
注意細節(jié)。透過細節(jié),可以挖掘詩中蘊含的情感。
注意“情語”。古詩中的抒情方式可分為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間接抒情可分為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物抒情以及借物喻人(托物言志、象征手法)等。這里所說的“情語”指直抒胸臆的詞句,是詩中的點睛之筆。
如何寫好詩歌評論?
詩歌的特點就是壓韻,看準韻腳是否恰當.
然后就是中心,一般在中句,或尾句.最好
是能夠含蓄的表達中心思想.
內容可以是突出一個事物,也可以是寫散!
運用恰當?shù)男揶o結合文章,達到要喜就喜,
要悲就悲,剛柔并用就是一篇好詩歌了.
注意一下:剛柔并用的詩歌不多,很難選材,
能寫出這樣的詩歌,此人才學了得.
誰知道詩評應該怎么寫??
詩歌賞析文章一般有兩種寫法: ⑴綜合分析法——通過對全詩的整體分析,表達自己的觀點。 在這種體式下,較完整的寫法是: A.作者簡介。 B.作品寫作背景簡介。 C. 作品意象分析(詩句的解釋或翻譯,詩句所表達的情感、思想,詩句表達的意境)。 D.作品藝術手法分析(通常結合在作品意象分析之中)。 E.作品藝術特點的綜合評價(往往帶有總結的意味)。 如果不要求很完整,則可不寫作者簡介、寫作背景兩部分。 ⑵主題分析法—就詩歌最突出的方面進行分析,表達自己的觀點。 采用這種寫法時,往往只抓住一個方面,如意境、語言表現(xiàn)力、某一手法的表達思想情感的妙處等等。對于其他方面,則不論及,因而它的篇幅一般較短小。 必須指出的是,無論采用那一種寫法,都應該有欣賞者自己對詩歌的理解和分析,力戒人云亦云、甚或抄襲。 解答技巧 (一),解題入格 1,詩歌形象:身份+性格 2,詩歌意象,含義:表層含義+深層含義(即解釋詩句) 3,所抒感情:通過什么內容+抒發(fā)(寄寓/揭露)什么感情 4,體會意境:客觀形象+主觀感受+交融了什么意境 (一),解題入格 5,品味關鍵詞句:含義+手法+表達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6,賞析修辭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達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7,賞析表達方式:怎樣敘(描寫)+敘(描寫)什么+抒什么情 8,賞析表現(xiàn)手法:手法+表達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一),解題入格 9,體會詩歌情感:憂國憂民之感慨,國破家亡之痛楚,游子逐客之凄涼,征夫思婦之幽怨,懷才不遇之寂寞,報國無門之激憤,建功立業(yè)之豪邁,自由悠閑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熱愛,親情友情之真摯,歸耕隱居之樂,黑暗官場之苦,離別思念之緒,貶官謫居之恨,時光易逝韶光不再之感慨等. 10,概括詩歌內容:這是一首什么樣的詩+詩歌各句分別寫了什么+通過什么手法+抒發(fā)什么情感+評價(總分總式) (二),答題程式 "寫什么"方面:寫景抒情,詠物言志(情),懷古詠史,即事感懷,邊塞征戰(zhàn),山水田園,意象,意境,背景,主旨. 如何確定寫了什么內容 (1)注意詩歌的題目 詩歌地題目往往告訴我們詩歌的內容.,確定了詩的內容可以幫助我們理解詩的主題以及作者的情感. 如《題李凝幽居》思考:從這個詩題中可以看出什么內容 【提示】說明詩的內容是描寫李凝的僻靜居處. (2)仔細推敲關鍵詞句. (3)注意詞語的隱含信息. 詩歌表達一個比較大的特點是含蓄,往往表面是一個意思,而實際講的是另一個意思. 如"知否 知否 就是是綠肥紅瘦". (4)調動知識積累. 例:提到王維和岳飛你會想到什么 "怎樣寫"方面:浪漫主義,現(xiàn)實主義,詩眼,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直抒胸臆,虛實相濟,繪形繪聲繪色,動靜結合,化靜為動,煉字,起承轉合,賦比興. (二),答題程式 "為何寫"方面:抒發(fā)……的思想感情,反映……的社會現(xiàn)實,表現(xiàn)……的情趣,寄托……的情懷(愛慕,愁緒,惆悵,苦悶等),表達……的追求,流露……的傾向,發(fā)出……的感慨,袒露……的心跡,造就……的情致. 這首詩采用了(表達方式,修辭手法,表現(xiàn)手法)技法,寫出了(意象)的(某某)特點,表現(xiàn)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詩歌賞析的一般的步驟是敘析評.
好了,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版權聲明:本站發(fā)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