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賞析長相思(長相思古詩講解)
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解答關于如何賞析長相思這個問題的知識,還有對于長相思古詩講解也是一樣,很多人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分享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長相思古詩賞析
長相思 李白
長相思,在長安。
絡緯秋啼金井闌,
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燈不明思欲絕,
卷帷望月空長嘆。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高天,
下有淥水之波瀾。
天長路遠魂飛苦,
夢魂不到關山難。
長相思,摧心肝。
李白詩鑒賞
這首《長相思》,大約是他離開長安后于沉思中回憶過往情緒之作,豪放之外更兼含蓄。
長相思,屬樂府《雜曲歌辭》。多寫思歸之怨,李白此詩擬其格而別有寄寓。
詩大致可分兩段。一段從篇首至美人如花隔云端,寫詩中人在長安的相思苦情。詩中描繪的是一個孤棲幽獨者的形象。他(或她)身居華府,從金井闌可以看出,但內心卻感到寂寞和空虛。詩人是通過層層渲染環境氣氛的手法,來表現這一人物的感情的。先寫所聞 階下紡織娘凄切地鳴叫。蟲鳴則歲時將晚,孤棲者的落寞之感可知。其次寫肌膚所感,正是霜送曉寒侵被時候,于是更難以成眠了。微霜凄凄當是通過逼人寒氣感覺到的。而簟色寒更暗示出其人已不眠而起。眼前是羅帳燈昏,益增愁思。一個孤字不僅寫燈,也是人物心理寫照,從而引起一番思念。思欲絕可見其情之苦。于是進而寫卷帷所見,美人如花隔云端。
長相思的題意到此方才具體表明。這個為詩中人想念的如花美人似乎很近,近在眼前;卻又似乎很遠,遠隔云端。與月兒一樣,可望而不可及。由此可知他何以要空長嘆了。這句是詩中惟一的單句(獨立句),給讀者的印象也就特別突出,可見這正是詩人要強調的。
以下至篇末為第二段,緊承美人如花隔云端句,寫一場夢游式的追求。這頗似屈原《離騷》中那求女的一幕。詩中人夢魂飛揚,要去尋找他所思念的人兒。然而天長地遠,上有幽遠難及的高天,下有波瀾動蕩的淥水,還有重重關山。這里,詩人的想象誠然奇妙飛動,而詩句的.音情也配合極好。青冥與高天本是一回事,寫波瀾似亦不必兼用淥水,寫成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淥水之波瀾似有犯復之嫌。然而,如徑作上有高天,下有波瀾(歌行中可雜用短句),讀來卻大為減色,原來帶之字、有重復的詩句卻顯得音調曼長動聽,且能形成詠嘆的語感,能傳達無限感慨。這種句式,李白尤其喜用,它如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等等,句中之難、之日、之水從文意看不必有,而從音情上看斷不可無。再看下兩句,從語意看,詞序似應作:天長路遠關山難(度),夢魂不到(所以)魂飛苦。寫作天長路遠魂飛苦,夢魂不到關山難,不僅是為趁韻,且運用連珠格形式,通過綿延不斷之聲音以描繪關山迢遞之愁情,可謂辭清意婉,十分動人。詩以沉重的一嘆作結:長相思,摧心肝!長相思三字回應篇首,而摧心肝則是思欲絕在情緒上進一步的發展。結句短促有力,給人以執著之感,詩情雖則悲戚,卻無萎靡之態。
此詩形式勻稱,美人如花隔云端,這個獨立句將全詩分為篇幅均衡的兩部分。前面由兩個三言句發端,四個七言句拓展;后面由四個七言句敘寫,兩個三言句作結。全詩從長相思展開抒情,又以長相思一語收攏。在形式上頗具對稱美,韻律感極強,大有助于抒情。詩中反復抒寫的似乎只是男女相思,把這種相思苦情表現得淋漓盡致;但是,美人如花隔云端就不象實際生活的寫照,而顯有托興意味。
我國古典詩歌向有以美人喻所追求的理想的傳統,而長安這個特定地點更暗示這是一種政治的托寓,表明此詩的意旨在于抒寫詩人追求政治理想不能實現的苦悶。就此而言,此詩詩意又深含于形象之中,隱然不露,含蓄蘊藉。所以王夫之贊此詩道:題中偏不欲顯,象外偏令有余,一以為風度,一以為淋漓,烏乎,觀止矣。(《唐詩評選》)
長相思古詩翻譯及賞析
《長相思·山一程》是清代詞人納蘭性德于康熙二十一年創作的一首詞。接下來分享長相思古詩翻譯及賞析。
《長相思》全詩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長相思》的翻譯
跋山涉水走過一程又一程,將士們馬不停蹄地向著山海關進發,夜已經深了,千萬個帳篷里都點起了燈。外面風聲不斷,雪花不住,擾得思鄉的將士們無法入睡,在我溫暖寧靜的故鄉,沒有這般寒風呼嘯、雪花亂舞的聒噪之聲。
《長相思》的賞析
上闋寫面、寫外,鋪陳壯觀;下闋寫點、寫內,曲描心情。選取的都是平凡的事物,如山水風雪、燈火聲音。又采用短小精悍而通俗易懂的語句,輕巧排列,對應整齊。信手拈來,不顯雕琢。全篇融細膩情感于雄壯景色之中,盡顯非凡,作者用山,水,千帳燈,風,雪等大的物像,來寄托細膩的情感思緒。纏綿而不頹廢,柔情之中露出男兒鎮守邊塞的慷慨報國之志。沒有一般邊塞詩的大氣、沉痛、悲涼、雄壯,而是風格婉約,筆調纏綿,少了抑揚頓挫的沉雄,多了小女兒的纏綿情態。
白居易的《長相思》怎么賞析?
白居易的《長相思》賞析:
1.這首《長相思》,寫一位女子倚樓懷人。在朦朧的月色下,映入她眼簾的山容水態,都充滿了哀愁。前三句用三個“流”字,寫出水的蜿蜒曲折,也釀造成低徊纏綿的情韻。下面用兩個“悠悠”,更增添了愁思的綿長。
2.全詞以“恨”寫“愛”,用淺易流暢的語言,和諧的音律,表現人物的復雜感情。特別是那一派流瀉的月光,更烘托出哀怨憂傷的氣氛,增強了藝術感染力,顯示出這首小詞言簡意富、詞淺昧深的特點。
白居易(772年-846年):
1.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
2.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長相思賞析 了解一下
長相思賞析,這首詞的含義看這里:
1、《長相思》這是一首詞。作者,清代納蘭性德,原文如下: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2、譯文如下:
跋山涉水走過一程又一程,將士們馬不停蹄地向著山海關進發。夜已經深了,千萬個帳篷里都點起了燈。
帳篷外風聲不斷,雪花不住,嘈雜的聲音打碎了思鄉的夢,想到遠隔千里的家鄉沒有這樣的聲音啊。
3、創作背景:
公元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二月十五日,云南平定,康熙帝出關東巡,祭告奉天祖陵。詞人隨從康熙帝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二十三日出山海關。塞上風雪凄迷,苦寒的天氣引發了詞人對京師中家的思念,于是寫下了這首詞。
4、賞析:
詞作上片描寫跋涉行軍與途中駐扎,夾雜著頗多無奈情緒;下片敘述夜來風雪交加,攪碎了鄉夢,倍覺惆悵。全詞描寫將士在外對故鄉的思念,抒發了情思深苦的綿長心情。語言淳樸而意味深長,取景宏闊而對照鮮明。
“山一程,水一程”,寫出旅程的艱難曲折,遙遠漫長。詞人翻山越嶺,登舟涉水,一程又一程,愈走離家鄉愈遠。這兩句運用反復的修辭方法,將“一程”二字重復使用,突出了路途的漫漫修遠。“身向榆關那畔行”,點明了行旅的方向。詞人在這里強調的是“身”向榆關,那也就暗示出“心”向京師,它使我們想到詞人留戀家園,頻頻回首,步履蹣跚的情況。“那畔”一詞頗含疏遠的感情色彩,表現了詞人這次奉命出行“榆關”是無可奈何的。
這里借描述周圍的情況而寫心情,實際是表達納蘭對故鄉的深深依戀和懷念。二十幾歲的年輕人,風華正茂,出身于書香豪門世家,又有皇帝貼身侍衛的優越地位,本應春風得意,卻恰好也是因為這重身份,以及本身心思慎微,導致納蘭并不能夠安穩享受那種男兒征戰似的生活,他往往思及家人,眷戀故土。嚴迪昌《清詞史》:“夜深千帳燈’是壯麗的,但千帳燈下照著無眠的萬顆鄉心,又是怎樣情味?一暖一寒,兩相對照,寫盡了自己厭于扈從的情懷。”“夜深千帳燈”既是上片感情醞釀的高潮,也是上、下片之間的自然轉換,起到承前啟后的作用。經過日間長途跋涉,到了夜晚人們在曠野上搭起帳篷準備就寢;然而夜深了,“千帳”內卻燈光熠熠,為什么羈旅勞頓之后深夜不寐呢?
《長相思·長相思》賞析
長相思,長相思。若問相思甚了期,除非相見時。
長相思,長相思。欲把相思說似誰,淺情人不知。
譯文
長久的相思啊,長久的相思。若問這相思何時是盡頭,除非是在相見之時。
長久的相思啊,長久的相思。這相思之情說給誰聽呢,薄情寡義的.人是不能體會的。
注釋
①長相思:詞牌名,唐教坊曲名。
②甚(shèn)了期:何時才是了結的時候。
③似(sì):給與。
④淺情人:薄情人。
宋徽宗大觀年間(1107年-1110年),詞人已經趨于老年,寫作風格也趨于回憶以及悲情。這首《長相思》就是詞人為懷念舊情人且為了抒發自己的多情而寫下的一首詞。
賞析
此詞純用民歌形式,上下片均以“長相思”迭起,上片言只有相見才得終了相思之情;下片言由于不得相見,相思之情無處訴說,以淺情人不能理解自己的心情反襯自己一往而情深。詞的上片,一氣流出,情溢乎辭,不加修飾。“若問”兩句,自問自答,癡人癡語。要說“相見”是解決“相思”的唯一辦法,這純是癡語,癡心,可是,小晏卻認認真真地把它說了出來,正是如黃庭堅《小山詞序》所云“其癡亦自絕人”。
結句非同凡響,抒寫了比相思不相見更大的悲哀。“說似誰”,猶言說與誰、向誰說。縱使把相思之情說了出來,那淺情的人兒終是不能體會。淺情是深情的對面,多情的小晏卻總是碰到那樣的人,可是,當那人交暫情淺,別后又杳無音信,辜負了自己的刻骨相思時,詞人依然是一往情深,不疑不恨,只是獨自傷心而已。下片四句,以“淺情人”反襯小晏相思苦戀之情,無奈和遺憾。
此詞為作者詞中別調,語極淺近,情極深摯,在樸直中自饒婉曲之致,纏綿往復,姿態多變,回腸蕩氣,音節尤美。用對比的手法突出詞人用情之深。
《長相思》古詩賞析
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下面,我為大家分享白居易的長相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長相思》原文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頭,吳山點點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歸時方始休,月明人倚樓。
《 長相思》賞析
這首《長相思》,寫一位女子倚樓懷人。在朦朧的月色下,映入她眼簾的山容水態,都充滿了哀愁。前三句用三個“流”字,寫出水的蜿蜒曲折,也釀造成低徊纏綿的情韻。下面用兩個“悠悠”,更增添了愁思的綿長。全詞以“恨”寫“愛”,用淺易流暢的語言,和諧的音律,表現人物的復雜感情。特別是那一派流瀉的月光,更烘托出哀怨憂傷的'氣氛,增強了藝術感染力,顯示出這首小詞言簡意富、詞淺昧深的特點。
《長相思》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晚年又號香山居士,河南新鄭(今鄭州新鄭)人,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中國文學史上負有盛名且影響深遠的詩人和文學家。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紀念館坐落于洛陽市郊。白園(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陽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好了,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