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樓送辛漸的作者是哪個朝代(芙蓉樓送辛漸作者簡介及背景)
《芙蓉樓送辛漸》的作者是( )代詩人( )
《芙蓉樓送辛漸》的作者是(唐 )代詩人( 王昌齡).從這首詩中的“寒、孤”等詞語可以體會出作者(送別時的凄寒孤寂)的思想感情.《江畔獨步尋花》的作者是(唐)代詩人( 杜甫 ).從詩中“留連”“自在”等詞語可以體會出作者(在春天所感受到的由衷的快樂 )的思想感情
芙蓉樓送辛漸,作者是誰什么年代,這是一首什么詩。這首詩表達的情感是什么?
《芙蓉樓送辛漸》作者是唐朝的王昌齡,這是一首送別詩,寄托了作者即將離去,與友人的不舍之情,也是對飄零生活的無奈之感。
芙蓉樓送辛漸的全文是什么?作者是誰?那個朝代?
《芙蓉樓送辛漸》
作者:王昌齡
朝代:唐
類型:近體詩
風格:七言絕句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注釋:
1.芙蓉樓:潤州(今江蘇省鎮江市)西北的一座城樓。登臨可以俯視長江,遙望江北
2.辛漸:作者的一位朋友
3.寒雨連江:潤州在長江邊,這句是說,夜里長江一帶上下了寒雨
4.吳:現在的江蘇南部,春秋時的吳國在長江下游一帶,所以稱這一帶為吳
5.平明:清晨
6.楚山:春秋時的楚國也在長江中下游一代,所以稱這一帶的山為楚山
7.洛陽:今河南洛陽,是辛漸所去的地方
8.冰心:純凈高潔的心
9.玉壺:冰在玉壺之中,進一步比喻人的清白,為官廉潔無私
簡析:
這首詩不像一般的送別詩那樣努力抒發對友人的深深眷戀之情,而是著重講述自己的純潔感情和高尚志向。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寒冷的夜雨,滔滔的江流,連朦朧的遠山也顯得孤單,這種景象襯出詩人對朋友的依依惜別之情。但是的重點卻在后兩句。朋友此番西行的目的地也是洛陽,那里也有詩人眾多的親人和朋友。是人深深思念洛陽的親友,知道他們也同樣深深思念著自己。他囑托辛漸,當親友們問起來,就說我的內心依然純潔無暇,就像冰那樣晶瑩,像玉那樣透亮。詩中用冰心、玉壺這一對巧妙的比喻,來形容純潔的品格,給人留下了難忘的印象。
這首詩已寫景起句,用比喻的手法,借送友自寫心意,寄寓了詩人高雅純潔、清廉自守的品德。描繪生動,比喻奇特,抒情深刻,堪稱名篇。
1‘一片冰心在玉壺。’采用了(比喻)修辭手法,表現了作者(高雅純潔、清廉自守)的品格。
2在感情表達上,‘寒雨連江夜入吳’屬于(借景抒情)手法
另釋:
【注釋】芙蓉樓:據《一統志》載:“芙蓉樓在鎮江府城上西北隅。”系晉潤州刺史王恭所建,故址在今江蘇省鎮江市。清代,在王昌齡謫居地龍標(今湖南省黔陽縣)也建有芙蓉樓。一片冰心句是化用鮑照《白頭吟》中“直如朱絲繩,清如玉壺冰”句意。【簡析】這首詩令人千古傳誦的是“一片冰心在玉壺”,表白了自己永遠純潔無瑕的心。
芙蓉樓送辛漸的詩人是什么代什么人?
《芙蓉樓送辛漸二首》是唐代詩人王昌齡的組詩作品,作于作者被貶為江寧(今江蘇南京)縣丞時。其一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其二
丹陽城南秋海陰,丹陽城北楚云深。
高樓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芙蓉樓送辛漸》是唐朝誰寫的一首什么詩,詩中平明
《芙蓉樓送辛漸》是唐朝詩人王昌齡的一首送別詩,是作者被貶為江寧縣丞時所寫。詩的構思新穎,淡寫朋友的離情別緒,重寫自己的高風亮節。首兩句寫景,用蒼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別時的凄寒孤寂之情,也展現了詩人開朗的胸懷和堅強的性格;后兩句詩人以晶瑩透明的冰心玉壺自喻,與前面屹立在江天之中的孤山之間形成一種有意無意的照應,令人自然聯想到詩人孤介傲岸的形象和光明磊落、表里澄澈的品格。全詩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蘊藉,韻味無窮。
唐王昌齡,平明:清晨天亮時.
寒雨連江夜入吳,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
一片冰心在玉壺.
詩文解釋】
迷蒙的煙雨在夜幕中籠罩著吳地,與浩邈的江水連成一片,天亮時我將送你啟程,而我卻要獨自留下,如同這形單影只的楚山.如果洛陽的親友詢問我的情況,請你一定轉告他們,我的一顆心如晶瑩剔透的冰,清正廉明,貯藏在玉壺中一般.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