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翰為什么寫的涼州詞(王翰的涼州詞寫的什么)
大家好,關于王翰為什么寫的涼州詞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于王翰的涼州詞寫的什么的相關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王翰為什么要寫涼州詞這首詩?
涼州詞二首·其一
【作者】王翰?【朝代】唐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這首詞表達了作者對英勇無畏的戰士們的贊揚和同情,通過對戰爭殘酷性的表述,表達了他反對戰爭的觀點和立場。這大概也是他寫這首詞的目的吧。
王翰涼州詞的作詩背景?
創作背景
這是一組邊塞詩,其具體創作時間未能確證。《涼州詞》是樂府歌詞,是按涼州(今甘肅省河西、隴右一帶)地方樂調歌唱的。《新唐書·樂志》說:“天寶間樂調,皆以邊地為名,若涼州、伊州、甘州之類。”這首詩地方色彩極濃。
從標題看,涼州屬西北邊地;從內容看,葡萄酒是當時西域特產,夜光杯是西域所進,琵琶更是西域所產,胡笳更是西北流行樂器。這些無一不與西北邊塞風情相關。
《涼州詞》原文: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譯文
新釀成的葡萄美酒,盛滿夜光杯;
正想開懷暢飲,馬上琵琶聲頻催。
即使醉倒沙場,請諸君不要見笑;
自古男兒出征,有幾人活著歸回?
賞析
全詩寫艱苦荒涼的邊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征人們開懷痛飲、盡情酣醉的場面。首句用語絢麗優美,音調清越悅耳,顯出盛宴的豪華氣派;一句用“欲飲”兩字,進一層極寫熱烈場面,酒宴外加音樂,著意渲染氣氛。三、四句極寫征人互相斟酌勸飲,盡情盡致,樂而忘憂,豪放曠達。
這兩句,蘅塘退士評曰:“作曠達語,倍覺悲痛。”歷來評注家也都以為悲涼感傷,厭惡征戰。清代施補華的《峴傭說詩》評說:“作悲傷語讀便淺,作諧謔語讀便妙。在學人領悟。”
從內容看,無厭惡戎馬生涯之語,無哀嘆生命不保之意,無非難征戰痛苦之情,謂是悲涼感傷,似乎勉強。施補華的話有其深度。千古名絕,眾論殊多,見仁見智,學人自悟。
擴展資料:
王翰作品
現存王翰詩編錄于《全唐詩》卷一五六,共14首,另外《全唐詩》卷八八二補遺殘存三句詩(第三句缺三字)。其作品《涼州詞》最為人所傳誦。
王翰文章多佚。張說評價其文章“有如瓊林玉斝,雖爛然可珍,而多有玷缺。若能箴其所闕,濟其所長,亦一時之秀也。”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涼州詞
王翰的涼州詞背景故事?
王翰的涼州詞背景故事:全詩寫艱苦荒涼的邊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征人們開懷痛飲、盡情酣醉的場面。
七言絕句《涼州曲》:"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作者王翰,字子羽,唐時并州晉陽人。這首詩不僅意蘊深遠,邊塞風光也如在眼前,真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在音樂高度發達的李唐王朝,不僅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而且詩中有樂,樂中有詩。如果熟悉唐朝音樂,就會明白,"欲飲琵琶馬上催",是指"琵琶"、"馬上"兩種不同樂調。詩中"馬上",是"馬上樂"之略。所謂"馬上樂",是"鼓角橫吹"的軍樂。追溯歷史,融合了北狄、西域音樂的"鼓角橫吹"始于漢代。史稱:"張騫入西域,傳其法于西京,唯得《摩訶兜勒》一曲。李延年因之更造新聲二十八解,乘輿以為武樂。"這種"鼓角橫吹"的"武樂"(即軍樂),在殿庭之上,稱作"橫吹";于軍旅行中,則稱"騎吹"。后世因"騎吹"是在馬上演奏,亦稱"馬上樂"。如西晉傅玄《琵琶賦序》即有"作馬上之樂"的說法。《舊唐書·音樂志》也說:"北狄樂,其可知者鮮卑、吐谷渾、部落稽三國,皆馬上樂也。鼓吹本軍旅之音,馬上奏之。故自漢以來,北狄樂總歸鼓吹署。"魏晉隋唐,"馬上樂"已成為融會北狄、西域音樂而形成之"鼓角橫吹"軍樂的專有名詞。
明白了"馬上"二字典故,我們可以知曉:《涼州曲》中描寫的樂調,除了用"琵琶"一類樂器演奏的馬下俗樂以外,還有"馬上"軍樂,二者形成強烈對比。所謂"欲飲琵琶馬上催"是說:邊塞將士正欲欣賞琵琶一類樂器奏出的悠揚樂調,以就痛飲,突然遠處傳來金鼓鉦鉦、號角齊鳴的馬上軍樂,這馬上軍樂,使他們又回到即將出征的現實之中。《涼州曲》不僅是"詩中有樂"的佳作,而且是"樂中有詩"的絕唱。詩中樂調的強烈對比,自有一番深意。如于音樂不甚了了,很難領會其中滋味。
關于王翰為什么寫的涼州詞和王翰的涼州詞寫的什么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