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上乎逍遙哪里 河上だいしろう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河上乎逍遙哪里,以及河上だいしろう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詩經·清人》——閑來無事,黃河岸邊兵家懶洋洋
【原文】
清人在彭 ① ,駟介旁旁 ② 。二矛重英 ③ ,河上乎翱翔 ④ 。
清人在消,駟介麃麃 ⑤ 。二矛重喬 ⑥ ,河上乎逍遙。
清人在軸,駟介陶陶 ⑦ 。左旋右抽 ⑧ ,中軍作好 ⑨ 。
【注釋】
①清人:清邑之人,此處指鄭國大臣高克帶領的士兵。清:鄭國之邑,在今河南省中牟縣西。彭:鄭國地名,與下文的 ” 消 ”“ 軸 ” 都是地名,在黃河邊上。
②駟介:四匹披甲的馬所駕的戰車。旁旁:馬強壯有力貌。
③二矛:酋矛、夷矛。重英:矛柄上有兩重畫飾,或以為以朱羽為矛飾,二矛樹車上,遙遙相對,重疊相見。英:矛上的羽飾。
④翱翔:閑散無事貌,與下文 ” 逍遙 ” 同。
⑤麃麃 (biāo) :英勇威武貌。
⑥重喬:兩矛上懸綴雉羽的勾。一說指兩矛上用雉羽作的纓子。
⑦陶陶:驅馳貌。
⑧左旋右抽:左邊的御者旋回車馬,右邊的勇士拔刀刺殺。形容作戰時的氣勢。旋,轉車。抽,拔刀。
⑨中軍:主將的代稱。春秋時期,行軍作戰分左、右、中或上、中、下三軍,主將在中軍指揮,后世遂以其稱主將。此處指高克。
詩經情話 發掘國學真善美 傳播健康正能量
【譯文】
清邑軍隊駐彭地,強壯駟馬鎧甲披。
纓飾長矛插戰車,河邊閑游多肆意。
清邑軍隊駐消地,威武駟馬鎧甲披。
羽飾長矛插戰車,河邊逍遙多娛恣。
清邑軍隊駐軸地,驅馳駟馬鎧甲披。
士兵左轉右抽刀,領軍主將虛聲勢鉛仔。
【品析】
這首詩描述的是鄭國駐扎在清邑的將士軍心渙散,整日閑逛游蕩,是對清邑軍隊及其統帥高克的諷刺。
據《春秋 · 魯閔公二年》記載:“冬,十有二月,狄入衛,鄭棄其師。 ” 《左傳》云: ” 鄭人惡高克,使帥師次于河上,久而弗召,師潰而歸,高克奔陳。鄭人為之賦《清人》。 ” 從這些記載中可知,公元前 660 年,狄人侵入衛國,因為衛國在黃河以北,鄭國在黃河以南,鄭文公怕狄人會攻破衛國直驅鄭國,而將他討厭的高克派往黃河一帶去戍守,防御山扮敵人。時間久了,鄭文公仍然沒有將高克的軍隊召回,高克的軍隊也漸漸軍心渙散,最終軍隊解散,高克也逃到陳國去了。
知道了這首詩的歷史背景,再來理解這首詩的深刻意義就比較容易了。那兵荒馬亂的年代,硝煙四起,每一個諸侯國都要當心自己的領土不被他國占領。從詩中的描述可以看出,高克所帶領的軍隊還是很有實力的,戰馬披甲,威風凜凜,只是士兵們都軍心渙散,每天只是在黃河邊閑來閑去,無所事事。身為統帥的高克,也不過是虛張聲勢,消磨時光而已。
詩共三章,寫的都是高克的軍隊在黃槐唯汪河邊駐守時的種種表現。表面上他們的軍隊是兵強馬壯,馬匹強壯,士兵威武,但實際上,他們只是每天閑散的在黃河邊曬太陽。軍中的戰士也好,統帥也罷,都已經無心軍營。
這首詩表面上是在諷刺高克統帥的軍隊,消極怠工,而最終諷刺的卻是鄭文公的昏庸。就像是良將沒有遇上賞識他的伯樂,英才無用武之地,者可以看出鄭文公在用人方面還是有欠缺的。
版權聲明
本文為九月瑜彤原創解讀,由“ 詩經情話 ”(微信號: shijingqinghua )獨家發布,尊重知識與勞動,轉載請注明出處!
點擊下方 查看更多 ↓↓↓
子衿《詩經·鄭風》原文翻譯
【 #能力訓練# 導語】《國風·鄭風·子衿》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一首詩。下面是 分享的子衿《詩經·鄭風》原文翻譯。歡迎閱讀參考!
1.子衿《詩經·鄭風》原文翻譯
佚名〔先秦〕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縱我不往,子寧不來?
挑兮達兮,在城闕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譯文
青青的是你的衣領,悠悠的是我的心境。縱然我不曾去看你,你難道就不給我寄傳音訊?
青青的是你的佩帶,悠悠的是我的情懷。縱然我不曾去看你,難道你就不能到我這來嗎?
走來走去張眼望啊,在這高高的觀樓上。一天不見你的面啊,好像有幾個月那么長!
拆擾賞析
《國風·鄭風·子衿》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一首詩。全詩三章,每章四句。此詩寫單相思,描寫一個女子思念她的心上人。每當看到顏色青青的東西,女子就會想起心上人青青的衣領和青青的佩玉。于是她登上城門樓,就是想看見心上人的蹤影。如果有一天看不見,她便覺得如隔三月。全詩采用倒敘的手法,充分描寫了女子單相思的心理活動,惟妙惟肖,而且意境很美,是一首難得的優美的情歌,成為中國文學描寫相思之情的經典作品。
全詩三章,采用倒敘手法。
前兩章以“我”的口氣自述懷人。“青青子衿”,“青青子佩”,是以戀人的衣飾借代戀人。對方的衣飾給她留下這么深刻的印象,使她念念不忘,可想見其相思縈懷之情。如今因受阻不能前去赴約,只好等戀人過來相會,可望穿秋水,不見影兒,濃濃的愛意不由轉化為惆悵與幽怨:“縱然我沒有去找你,你為何就不能捎個音信?縱然我沒有去找你,你為何就不能主動前來?”
第三章點明地點,寫她在城樓上因久候戀人不至而心煩意亂,來來回回地走個不停,覺得雖然只有一天不見面,卻好像分別了三個月那么漫長。
全詩五十字不到,但女主人公等待戀人時的焦灼萬分的情狀宛然如在目前。這種藝術效果的獲得,在于詩人在創作中運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寫。詩中表現這個女子的動作行為僅用“挑”“達”二字,主要筆墨都用在刻劃她的心理活動上,如前兩章對戀人既全無音問、又不見影兒的埋怨,末章“一日不見,如三月兮”的獨白。兩段埋怨之辭,以“縱我”與“子寧”對舉,急盼之情中不無矜持之態,令人生出無限想像,可謂字少而意多。末尾的內心獨白,則通過夸張修辭技巧,造成主觀時間與客觀時間的反差,從而將其強烈的情緒心理形象地表現了出來,可謂因夸以成狀,沿飾而得奇。心理描寫手法,在后世文壇已發展得淋漓盡致,而上溯其源,此詩已開其先。
這首詩是《詩經》眾多情愛詩歌作品中較有代表性的一篇,它鮮明地體現了那個時代的女性所具有的獨立、自主、平等的思想觀念和精神實質,女主人公在詩中大膽表達自己的情感,即對情人的思念。這在《詩經》以后的歷代文學作品中是少見的。
2.詩經·鄭風·緇衣
佚名〔先秦〕
緇衣之宜兮,敝予又改為兮。適子之館兮,還予授子之粲兮。
緇衣之好兮,敝予又改造兮。適子之館兮,還予授子之粲兮。
緇衣之席兮,敝予又改作兮。適子之館兮,還予授子之粲兮。
譯文
看我夫君穿上那黑色禮服多么得體,破了我又為他新作一件像樣的衣衫。我送到滾森他執教的書館,等他回家來我捧上精美豐盛的晚餐。
看我夫君穿上那黑色禮服多么美好,破了我又為他新作一件像樣的罩袍。我送到他執教的書館,等他回家來我捧上精美豐盛的菜肴。
看我夫君穿上那黑色禮服多么舒展,破了我又為他新作一件像樣的罩衫。我送到他執教的書館,等他回家來我端上一桌豐盛的好飯。
鑒賞
這首詩中洋溢著一種溫馨的親情,因此,與其說這是一旅備旦首描寫國君與臣下關系的詩,還不如說這是一首寫家庭親情的詩更為確切。當代不少學者認為,這是一首贈衣詩。詩中“予”的身份,看來像是穿緇衣的人之妻妾。孔穎達《毛詩正義》說:“卿士旦朝于王,服皮弁,不服緇衣。退適治事之館,釋皮弁而服(緇衣),以聽其所朝之政也。”說明古代卿大夫到官署理事(古稱私朝),要穿上黑色朝服。詩中所詠的黑色朝服看來是抒情主人公親手縫制的,所以她極口稱贊丈夫穿上朝服是如何合體,如何稱身,稱頌之詞無以復加。她又一而再,再而三地表示:如果這件朝服破舊了,我將再為你做新的。還再三叮囑:你去官署辦完公事回來,我就給你試穿剛做好的新衣,真是一往而情深。表面上看來,詩中寫的只是普普通通的贈衣,而骨子里卻唱出了一位妻子深深摯愛自己丈夫的心聲。
全詩共三章,直敘其事,屬賦體,采用的是《詩經》中常見的復沓聯章形式。詩中形容緇衣之合身,雖用了三個形容詞:“宜”、“好”、“席”,實際上都是一個意思,無非是說,好得不能再好;準備為丈夫改制新的朝衣,也用了三個動詞:“改為”、“改造”、“改作”,實際上也都是一個意思,只是變換語氣而已。每章的最后兩句都是相同的。全詩用的是夫妻之間日常所說的話語,一唱而三嘆,把抒情主人公對丈夫無微不至的體貼之情刻畫得淋漓盡致。
3.詩經·鄭風·叔于田
佚名〔先秦〕
叔于田,巷無居人。豈無居人?不如叔也。洵美且仁。
叔于狩,巷無飲酒。豈無飲酒?不如叔也。洵美且好。
叔適野,巷無服馬。豈無服馬?不如叔也。洵美且武。
譯文
叔去打獵出了門,巷里就像沒住人。難道真的沒住人?沒人能與叔相比,那么英俊又慈仁。
我叔出門去打獵,巷里無人在飲酒。真的沒人在飲酒?什么人都不如叔,那么英俊又清秀。
我叔騎馬去野外,巷里沒人會騎馬。真的沒人會騎馬?沒人能夠比過他,確實英俊力有大。
賞析
在《詩經》三百篇中,《鄭風·叔于田》并不是很引人注目的篇章,但若論其藝術成就,此詩當可與那些秀之作相頡頏。詩分三章,純用賦法,但流暢諧美中有起伏轉折,人物形象呼之欲出,則與假比興曲筆描寫者異曲同工,難分軒輊。它的成功之處,除了運用《詩經》中常見的章段復沓的布局外,還在于運用設問自答、對比、夸張的藝術手法。
章段復沓,是《詩經》中最重要的結構特點。《鄭風·叔于田》三章句式結構全同,與其他采用復沓結構的《詩經》篇章一樣,有一種回環往復的音響效果,同時也因為復沓而起到了一種加深印象的效果。而這種復沓是有變化的復沓,各章各句替換幾個字,既保持韻律感,又深化了主題。實際上,拿現代音樂術語來解說,此詩正是一首分節歌,而“不如叔也”一句則是的一句副歌歌詞。
章句復沓,自然算不上是《鄭風·叔于田》一詩的專利,但設問自答、對比夸張則是其獨具個性的特色。各章第二句“巷無居人”“巷無飲酒”“巷無服馬”,第三句“豈無居人”“豈無飲酒”“豈無服馬”,第四句“不如叔也”,第五句“洵美且仁”“洵美且好”“洵美且武”,相互間有這樣的邏輯關系:第二句否定,第三句反詰,第四句作答,第五句述因,通過自問自答,將“洵美……”“不如……”“巷無……”(真的既英俊又……,人們都不如他,因此巷里沒有人……)這樣的正常順序作一轉換,頓覺奇峰突起,余味曲包。吳闿生《詩義會通》說:“案,故撰奇句而自解釋之,文章家之逸致也。”對此妙筆青眼有加。這一設問自答的手法,實際上源出周人對商人占卜貞問的甲骨刻辭的著意摹仿。在甲骨卜辭中,因求問神靈需將正反兩種結果都記刻于龜甲上,請決于神判,便產生了此類句法的濫觴。此詩中,一正一反,直陳與疑問并舉,主要就在于以“突奇峭快”(陳震語)的筆墨引出下文“不如叔也”,這一結論。而“巷無居人”、“巷無飲酒”、“巷無服馬”的夸張描寫,則將眾人“不如叔也”的平庸與“叔”“洵美且仁”(“且好”、“且武”)的超卓兩者間的反差強調到極致。而通過居里、喝酒、騎馬這樣的生活細節來表現“叔”的美好形象,也很有人情味,有較強的煽情作用。詩的末句在“不如叔也”一句已將主要內容交代完畢之后逸出一筆,不僅使主題更為充實,也使對“叔”的夸張描寫顯得有據可信。
4.詩經·鄭風·羔裘
佚名〔先秦〕
羔裘如濡,洵直且侯。彼其之子,舍命不渝。
羔裘豹飾,孔武有力。彼其之子,邦之司直。
羔裘晏兮,三英粲兮。彼其之子,邦之彥兮。
譯文
穿著柔軟光澤的羔羊皮襖,為人忠信正直又美好。他是這樣一個人啊,舍棄生命也不改變節操。
穿著豹皮裝飾袖口的羔皮襖,高大有力為人豪。他是這樣一個人啊,國家的司直能夠主持正義。
羔羊皮襖既光潔又鮮艷,三道豹皮裝飾得真漂亮。他是這樣一個人啊,稱得上是國家的賢能俊才。
賞析
這首詩的主旨主要有兩種說法:一說是諷刺現實之作,一說是贊美正直官吏之詩。全詩三章,每章四句。從表現手法說,屬賦體。詩人以衣喻人,從羊羔皮制的朝服的質地、裝飾,聯想到穿朝服的官員的品德、才能,極其自然,也極為高明。
《鄭風·羔裘》這首詩,起筆描述羔裘的外在美,作者具體而微地描寫了羊皮袍子的皮毛質地是如何的潤澤光滑,袍子上的豹皮裝飾是如何的鮮艷漂亮。然后才贊美穿此羔裘的人的內在美,寫外在美的目的是通過對羊皮袍子的仔細形容,和對其中寓意的深刻揭示,借以贊美穿羊皮袍子的官員有正直美好能舍命為公的氣節,有威武勇毅能支持正義的品格。總而言之,人衣相配,美德畢現,這位官員才德出眾,不愧是國家的賢俊。外在美、氣質美和品行美、形象美高度統一。這樣理解符合認為此詩主旨為贊美優秀官吏的說法。
這首詩,從表現手法說,屬賦體。作者以衣喻人,從羊羔皮制的朝服的質地、裝飾,聯想到穿朝服的官員的品德、才能,極其自然,也極為高明。因為衣裳總是人穿的,從衣裳聯想到人品,再自然不過了。至于一個人的品質、德性要說得很生動、形象,就不那么容易,而此詩作者的聰明之處,也在這里。他用看得見的衣服的外表,來比喻看不見、感得到的較為抽象的品行德性,手法是極為高明的。比如,從皮袍子上的豹皮裝飾,聯想到穿這件衣服的人的威武有力就十分貼切,極為形象。但作為一首諷刺詩來說,有些過于含蓄,以至千百年來聚訟不已。
5.詩經·鄭風·清人
佚名〔先秦〕
清人在彭,駟介旁旁。二矛重英,河上乎翱翔。
清人在消,駟介麃麃。二矛重喬,河上乎逍遙。
清人在軸,駟介陶陶。左旋右抽,中軍作好。
譯文
清邑軍隊駐在彭,駟馬披甲真威風。兩矛裝飾重纓絡,黃河邊上似閑庭。
清邑軍隊駐在消,駟馬披甲威又驕。兩矛裝飾野雞毛,黃河邊上自逍遙。
清邑軍隊駐在軸,駟馬披甲任疾跑。左轉身子右拔刀,軍中好像準備好。
鑒賞
這是一首辛辣的諷刺詩。在此詩作者眼中,高克帶領的部隊,戰馬披甲,不可謂不雄壯;戰車插矛,不可謂不威武。可是清邑的士兵卻不是在為抵御敵人隨時可能的入侵而認真備戰,卻在河上逍遙游逛,耍弄刀槍;身為將帥的高克也閑來無事,只是以練武來消磨時光而已。此詩諷刺的對象是高克,而最終深深斥責的是鄭文公的昏庸。
至于為什么說諷刺的矛頭最終是對準鄭文公,古代有一位論者分析得很有道理:“人君擅一國之名寵,生殺予奪,唯我所制耳。使高克不臣之罪已著,按而誅之可也。情狀未明,黜而退之可也。愛惜其才,以禮馭之亦可也。烏可假以兵權,委諸竟上(邊境),坐視其離散而莫之恤乎!《春秋》書曰:‘鄭棄其師。’其責之深矣!”(朱熹《詩集傳》引胡氏語)。總之,在抵御外敵之時,鄭文公因討厭高克反而派他帶領清邑士兵去河邊駐防的決策是完全錯誤的。
全詩共三章,寫清邑士兵在黃河邊上的彭地、消地、軸地駐防時的種種表現。表面上是在稱頌他們,說他們的披甲戰馬如何強壯,奔馳起來又如何威風;戰車上裝飾著漂亮的矛,是如何的壯盛;軍中的武士也好,主帥也好,武藝又是如何高強。而實際上他們卻是在河上閑散游逛。每章的最后一句如畫龍點睛,用“翱翔”、“逍遙”、“作好”等詞來揭出本相,其諷刺的手法是較為含蓄的。從詩的章法上說,三個章節的結構和用詞變化都不甚大,只有第三章與前兩章不同處較多。作者采用反復詠嘆的手法,以增強詩歌的氣勢和表現力,從而達到其諷刺的效果。
詩經《國風·鄭風·清人》原文譯文賞析
《國風·鄭風·清人》
先秦:佚名
清人在彭,駟介旁旁。二矛重英,河上乎翱翔。
清人在消,駟介麃麃。二矛重喬,河上乎逍遙。
清人在軸,駟介陶陶。左旋右抽,中軍作好。
【譯文】
清邑軍隊駐在彭,駟馬披甲真威風。兩矛裝飾重纓絡,黃河邊上似閑庭。
清邑軍隊駐在消,駟馬披甲威又驕。兩矛裝飾野雞毛,黃河邊上自逍遙。
清邑軍隊駐在軸,駟馬披甲任疾跑。左轉身子右拔刀,軍中好像準備好。
【賞析】
這是一首辛辣的諷刺詩。在此詩作者眼中,高克帶領的部隊,戰馬披甲,不可謂不雄壯;戰車插矛,不可謂不威武。可是清邑的士兵卻不是在為抵御敵人隨時可能的入侵而認真備戰,卻在河上逍遙游逛,耍弄刀槍;身為將帥的高克也閑來無事,只是以練武來消磨時光而已。此詩諷刺的對象是高克,而最終深深斥責的是鄭文公的昏庸。
至于為什么說諷刺的矛頭最終是對準鄭文公,古代有一位論者分析得很有道理:“人君擅一國之名寵,生殺予奪,唯我所制耳。使高克不臣之罪已著,按而誅之可也。情狀未明,黜而退之可也。愛惜其才,以禮馭之亦可也。烏可假以兵權,委諸竟上(邊境),坐視其離散而莫之恤乎!《春秋》書曰:‘鄭棄其師。’其責之深矣!”(朱熹《詩集傳》引胡氏語)。總之,在抵御外敵之時,鄭文公因討厭高克反而派他帶領清邑士兵去河邊駐防的決策是完全錯誤的。
全詩共三章,寫清邑士兵在黃河邊上的彭地、消地、軸地駐防時的種種表現。表面上是在稱頌他們,說他們的披甲戰馬如何強壯,奔馳起來又如何威風;戰車上裝飾著漂亮的矛,是如何的壯盛;軍中的武士也好,主帥也好,武藝又是如何高強。而實際上他們卻是在河上閑散游逛。每章的最后一句如畫龍點睛,用“翱翔”、“逍遙”、“作好”等詞來揭出本相,其諷刺困神的手法是較為含蓄的。從詩的章法上說,三個章節的結構和用詞變化都不甚大,只有第三章與前兩章不同處較多。作者采用反復詠嘆的手法,以增強詩歌的氣勢和表現力,從而達到其諷刺的效果。
擴展閱讀:詩經名句
風雨如晦,雞鳴不已。既見君子,云胡不喜。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縱我不往,子寧不來?
出其東門,有女如云。雖則如云,匪我思存。
有美一人,清揚婉兮。邂逅相遇,適我愿兮。
有美一人,婉如清揚。邂逅相遇,與子偕臧。
婉兮孌兮。總角丱兮。未幾見兮,突而弁兮!
十畝之間兮,桑者閑閑兮,行與子還兮。
十畝之外兮,桑者泄泄兮,行與子逝兮。
碩鼠碩鼠,無食我黍!
山有樞,隰有榆。子有衣裳,弗曳弗婁。子有車馬,弗馳弗驅。
綢繆束薪,三搏尺敏星在天。今夕何夕,見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
擴展閱讀:詩經價值之歷史與民俗價值
從歷史價值角度言,《詩經》實際上全面反映了西周、春秋歷史,全方位、多側面、多角度地記錄了從基枝西周到春秋的歷史發展與現實狀況,其涉及面之廣,幾乎包括了社會的全部方面——政治、經濟、軍事、民俗、文化、文學、藝術等。后世史學家的史書敘述這一歷史階段狀況時,相當部分依據了《詩經》的記載。如《大雅》的《生民》等史詩,本是歌頌祖先的頌歌,屬祭祖詩,記錄了周民族自母系氏族社會后期到周滅商建國的歷史,歌頌了后稷、公劉、太王、王季、文王、武王等的輝煌功績。這些詩篇的歷史價值是顯而易見的,它們記錄了周民族的產生、發展及滅商建周統一天下的歷史過程,記載了這一歷史發展過程中大遷徙、大戰爭等重要歷史條件,反映了周民族的政治、經濟、民俗、軍事等多方面情況,給后人留下了寶貴的史料。雖然這些史料中摻雜著神話內容,卻無可否認地有著可以置信的史實。
《詩經》的民俗價值也顯而易見,包括戀愛、婚姻、祭祀等多個方面。如《邶風·靜女》寫了貴族男女青年的相悅相愛;《邶風·終風》是男女打情罵俏的民謠;《鄭風·出其東門》反映了男子對愛情的專一。這些從不同側面和角度反映表現各種婚姻情狀的詩篇,綜合地體現了西周春秋時期各地的民俗狀況,是了解中國古代婚姻史很好的材料,從中也能了解到古代男女對待婚姻的不同態度和婚姻觀。
《詩經》中不少描述祭祀場面或景象的詩篇,以及直接記述宗廟祭祀的頌歌,為后世留下了有關祭祀方面的民俗材料。如《邶風·簡兮》中寫到“萬舞”,以及跳“萬舞”伶人的動作、舞態,告訴人們這種類似巫舞而用之于宗廟祭祀或朝廷的舞蹈的具體狀況。更多更正規的記錄祭祀內容的詩篇,主要集中于《頌》詩中。如《天作》記成王祭祀岐山,《昊天有成命》為郊祀天地時所歌。這些詩章充分表現了周人對先祖、先公、上帝、天地的恭敬虔誠,以祭祀歌頌形式,作謳歌祈禱,反映了其時人民對帝王與祖先的一種良好祈愿和敬天畏命感情,從中折射出上古時代人們的心態和民俗狀況,是寶貴的民俗材料。
帶有逍遙,還十分霸氣的詩句是哪句?
1.沁園春·雪 ?近代:毛澤東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北方的風光,千萬里冰封凍,千萬里雪花飄。
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余 通:馀)
望長城內外,只剩下無邊無際白茫茫一片;寬廣的黃河上下,頓時失去了滔滔水勢。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原馳 原作:原驅)
山嶺好像銀白色的蟒蛇在飛舞,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許多白象在奔跑,它們都想試一試與老天爺比比高。
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紅裝 一作:銀裝)
要等到晴天的時候,看紅艷艷的陽光和白皚皚的冰雪交相輝映,分外美好。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江山如此媚嬌,引得無數英雄競相傾旁譽倒。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只可惜秦始皇、漢武帝,略差文學才華;唐太宗、宋太祖,稍遜文治功勞。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
稱雄一世的人物成吉思汗,運慧段只知道拉弓射大雕。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這些人物全都過去了,數一數能建功立業的英雄人物,還要看今天的人們。
2.沁園春·長沙 ?現代:毛澤東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
在深秋一個秋高氣爽的日子里,我獨自佇立在橘子洲頭,眺望著湘江碧水緩緩北流。
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
看萬千山峰全都變成了紅色,一層層樹林好像染過顏色一樣,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風破浪,爭先恐后。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
廣闊的天空里鷹在矯健有力地飛,魚在清澈的水里輕快地游著,萬物都在秋光中爭著過自由自在的生活。
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面對著無邊無際的宇宙,(千萬種思緒一齊涌上心頭)我要問:這蒼茫大地的盛衰興廢,由誰決定主宰呢?
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回想過去,我和我的同學,經常攜手結伴來到這里游玩。在一起商討國家大事,那無數不平凡的歲月至今還縈繞在我的心頭。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同學們正值青春年少,風華正茂;大家躊躇滿志,意氣奔放,正強勁有力。?
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
評論國家大事,寫出這些激濁揚清的文章,把當時那些軍閥官僚看得如同糞土。
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可曾記得,當年我們在那浪花大得可以阻止飛奔而來的船舟的激流中一起游泳?
3.清人 ?先秦:佚名
清人在彭,駟介旁旁。二矛重英,河上乎翱翔。
清邑軍隊駐在彭,駟馬披甲真威風。兩矛裝飾重纓絡,黃河邊上似閑庭。
清人在消,駟介麃麃。二矛重喬,河上乎逍遙。
清邑軍隊駐在消,駟馬披甲威又驕。兩矛裝飾野雞毛,黃河邊上自逍遙。
清人在軸,駟介陶陶。左旋右抽,中軍作好。
清邑軍隊駐在軸,駟馬披甲任疾跑。左轉身子右拔刀,軍中好像準備好。
4.南園十三首·其五 ?唐代:李賀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
男子漢大丈夫為什么不腰帶武器去收取關山五十州呢?
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
請你且登上那畫有開國功臣的凌煙閣去看,又有哪一個書生曾被封為食邑萬戶的列侯?
5.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宋代:辛棄疾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歷經千古的江山,再也難找到像孫權那樣的英雄。當年的舞榭歌臺還在,英雄人物卻碧喚隨著歲月的流逝早已不復存在。斜陽照著長滿草樹的普通小巷,人們說那是當年劉裕曾經住過的地方。回想當年,他領軍北伐、收復失地的時候是何等威猛!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然而劉裕的兒子劉義隆好大喜功,倉促北伐,卻反而讓北魏太武帝拓跋燾乘機揮師南下,兵抵長江北岸而返,遭到對手的重創。我回到南方已經有四十三年了,看著原仍然記得揚州一帶烽火連天的戰亂場景。怎么能回首啊,當年拓跋燾的行宮外竟有百姓在那里祭祀,烏鴉啄食祭品,人們過著社日,只把他當作一位神祇來供奉,而不知道這里曾是一個皇帝的行宮。還有誰會問,廉頗老了,飯量還好嗎?
......
清人在彭的下一句是什么
清人在彭的下一句是駟介旁旁。
出自先秦詩經《國風·鄭陵孝悄風·清人》:
清人在彭,駟介旁旁。二矛重英,河上乎翱翔。
清人在消,駟介麃麃。二矛重喬,河上乎逍遙。
清人在軸,駟介陶陶。左旋右抽,中軍作好。
譯文:清邑的軍隊駐守在彭地,披甲的駟馬馳驟真強壯。兩支矛裝飾重重紅纓絡,在河邊來去翱翔多歡暢。
清邑的軍隊駐守在消地,披甲的駟馬威武地奔跑。兩支矛裝飾重重野雉毛,在河邊來回閑逛真逍遙。
清邑的軍隊駐守在軸地,披甲的駟馬馳驅樂陶陶。士兵們左轉身子右抽刀,領兵的主將練武姿態好。
《詩經》,是中國古代詩歌開端。
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前11世紀至前6世紀)的詩歌,共311篇,其中6篇為笙詩,即只有標題,沒有內容,稱為笙詩六篇(《南陔》、《白華》、《華黍》、《由庚》、《崇丘》、《由儀》),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約五百年間的社會面貌。
西漢時被慎襪尊為儒家經典,始稱《詩經》,并沿用至今。
詩經在內容上分為《風》、《尺渣雅》、《頌》三個部分。《風》是周代各地的歌謠;《雅》是周人的正聲雅樂,又分《小雅》和《大雅》;《頌》是周王庭和貴族宗廟祭祀的樂歌,又分為《周頌》、《魯頌》和《商頌》。
詩經中關于馬的詩句
1. 詩經關于馬的詩句
詩經關于馬的詩句 1.關于馬的詩句
1、《白駒》 詩經·先秦皎皎白駒,食我場苗。縶之維之,以永今朝。所謂伊人,於焉逍遙。
2、《駉》 詩經·先秦駉駉牡馬,在坰之野。薄言駉者,有驈有皇,有驪有黃,以車彭彭。
3、《駟驖》 詩經·先秦駟驖[1]孔阜,六轡在手。公之媚子,從公于狩。奉時辰牡,辰牡。
4、《有駜》 詩經·先秦有駜有駜,駜彼乘黃。夙夜在公,在公明明。振振鷺,鷺于下。鼓咽。
5、《韋諷錄事宅觀曹將軍畫馬圖》 杜甫·唐國初已來畫鞍馬,神妙獨數江都王。將軍得名三十載,人間又見真乘。
6、《白馬篇》 李白·唐龍馬花雪毛,金鞍五陵豪。秋霜切玉劍,落日明珠袍。斗雞事萬乘,。
7、《馬詩二十三首》 李賀·唐龍脊貼連錢,銀蹄白踏煙。無人織錦韂,誰為鑄金鞭。臘月草根甜,。
8、《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岑參·唐君不見走馬川行雪海邊,平沙莽莽黃入天。輪臺九月風夜吼,一川碎。
9、《紫騮馬》 李益·唐爭洞晌場看斗雞,白鼻紫騮嘶。漳水春閨晚,叢臺日向低。歇鞍珠作汗,。
10、《發白馬》 李白·唐將軍發白馬,旌節度黃河。簫鼓聒川岳,滄溟涌濤波。武安有振瓦,。
11、《紫騮馬》 李白·唐紫騮行且嘶,雙翻碧玉蹄。臨流不肯渡,似惜錦障泥。白雪關山遠,。
12、《驄馬》 萬楚·唐金絡青驄白玉鞍,長鞭紫陌野游盤。朝驅東道塵恒滅,暮到河源日未。
13、《清平樂·轡搖銜鐵》 張炎·宋轡搖銜鐵。蹴踏平原雪。勇趁軍聲曾汗血。閑過升平時節。茸茸春草。
14、《天馬歌》 劉徹·漢太一貢兮天馬下。沾赤汗兮沫流赭。騁容與兮跇萬里。今安匹兮龍為。
15、《西極天馬歌》 劉徹·漢天馬徠從西極。經萬里兮歸有德。承靈威兮降外國。涉流沙兮四夷服。
16、《浣溪沙 題丁兵備丈畫馬》 王鵬運·近代苜蓿闌干滿上林,西風殘秣獨沉吟。遺臺何處是黃金?空闊已無千里。
2.關于馬的詩句
古詩的有:
1. 夜闌臥聽風吹雨,
鐵馬冰河入夢來。
(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2. 竹馬踉蹌沖淖去,
紙鳶跋扈挾風鳴。
(陸游《觀村童戲溪上》)
3. 亂花漸欲迷人眼,
淺草才能沒馬蹄。
(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4. 草枯鷹眼疾,
雪盡馬蹄輕。
(王維《觀獵》)
5.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馬致遠《天凈沙·秋思》)
6. 馬寅識路真疲路,
蟬到吞聲尚有聲。
(黃景仁《雜感》)
7. 揮手自茲去,
蕭蕭班馬鳴。
(李白:《送友人》)
8. 好山好水看不足,
馬蹄催趁月明歸。
(岳飛《池州翠微亭》)
9. 云橫秦嶺家何在?
雪擁南關馬不前。
(韓愈《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10. 山回路轉不見君,
雪上空留馬行處。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岑參)
11. 寶正顫指馬雕車香滿路,
鳳簫聲動,
玉壺光轉舉配,
一夜魚龍舞。
(辛棄疾《青玉案》)
12.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飲琵琶馬上催。
(王翰《涼州詞》)
13. 射人先射馬,
擒賊先擒王。
(杜甫《前出塞》)
14.春風得意馬蹄疾,
一日看盡長安花。
(孟郊《登科后》)
15. 還似舊時游上苑,
車如流水馬如龍,
花月正春風。
(李煜《望江南》)
16. 郎騎竹馬來,
繞床弄青梅。
(李白《長干行》)
17. 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度陰山。
(王昌齡《出塞》)
18. 胡馬依北風,
越鳥巢南枝。
(《古詩十九首》之《行行重行行》)
19. 牧人驅犢返,
獵馬帶禽歸。
(王績《野望》)
20. 馬作的盧飛快,
弓如霹靂弦驚。
(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3.關于“馬”的詩句有哪些
1、詩句: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
出自:唐代·李賀《馬詩二十三首·其五》
釋義:何時才能受到皇帝賞識,給我這匹駿馬佩戴上黃金打造的轡頭,讓我在秋天的戰場上馳騁,立下功勞呢?
2、詩句:龍馬花雪毛,金鞍五陵豪。
出自:唐代·李白《白馬篇》
釋義:你騎著白雪花毛的龍馬,金鞍閃耀,好一個五陵豪俠。
3、詩句:此馬非凡馬,房星本是星。
出自:唐代·李賀《馬詩二十三首·其四》
釋義:這匹馬不像是人間的凡馬,似乎是天上的房星下凡。
4、詩句:臥來扶不起,唯向主人嘶。
出自:唐代·姚合《老馬》
釋義:老馬一覺臥睡醒來,卻發現自己無論怎樣扶著身旁的圍欄都站不起來,只有向主人發出一聲聲的嘶叫。
5、詩句:紫騮行且嘶,雙翻碧玉蹄。
出自:唐代·李白《紫騮馬》
釋義:棗紅色的駿馬一邊奔馳一邊鳴叫著,它那碧玉般的蹄子上下翻飛。
4.詩經里的馬什么詩
妖uRz :你好。
《詩經》里的馬:《周南 卷耳》:陟彼崔嵬,我馬虺隤。
陟彼高岡,我馬玄黃。
陟彼砠矣,我馬瘏矣。
《周南 漢廣》:之子于歸,言秣其馬。
之子于歸,言秣其駒。
《邶風 擊鼓》:爰居爰處,爰喪其馬。
《鄘風 定之方中》:。
秉心塞淵,騋(lái )牝三千。《鄘風 干旄》:素絲紕之,良馬四之。
素絲組之,良馬五之。
素絲祝之,良馬六之。
《鄘風 載馳》:驅馬悠悠,言至于漕。
《鄭風 叔于田》:叔適野,巷無服馬,豈無服馬?不如叔也,洵美且武。
《鄭風 大叔于田》:叔于田,乘乘馬,執轡如組,兩驂如舞。
叔于田,乘乘黃,兩服上襄,兩驂雁行。叔在藪 (sǒu),火烈具揚。
叔善射忌,又良御忌。抑磬控忌,抑縱送忌。
叔于田,乘乘鴇,兩服齊首,兩驂如手,叔在藪,火烈具阜,叔馬慢忌,叔發罕忌,抑釋 掤 (bīng)忌,抑鬯 (chàng) 弓忌。《鄭風 清人》:清人在彭,駟介旁旁。
二矛重英,河上乎翱翔。清人在消,駟介麃麃。
二矛重喬,河上乎逍遙。清人在軸,駟介陶陶。
左旋右抽,中軍作好。《齊風 還》:子之還兮,遭我乎峱之間兮。
并驅從兩肩兮,揖我謂我儇兮子之茂兮,遭我乎峱之道兮。并驅從兩牡兮,揖我謂我好兮。
子之昌兮,遭我乎峱之陽兮。并驅從兩狼兮,揖我謂我臧兮。
《齊風 載驅》:四驪濟濟,垂轡沵沵。
《唐風 山有樞》:山有樞,隰有楡,子有衣裳,弗曳 (yè)弗婁。子有車馬,弗馳弗 驅。
《秦風 車鄰》:有車鄰鄰,有馬白顛。
《秦風 駟驖 (tiě) 》:駟驖孔阜,六轡在手。公之媚子,從公于狩。
游于北園,四馬既閑。輶(yóu) 車鸞鑣(biāo ),載獫(xiǎn )歇驕。
《秦風 渭陽》:送我舅氏,日至渭陽。何以贈之,路車乘黃。
《小雅 鹿鳴之什 四牡》:四牡騑騑,周道倭遲。豈不懷歸?王事靡盬,我心傷悲。
四牡騑騑,啴啴駱馬。豈不懷歸?王事靡盬,不遑啟處。
駕彼四駱,載驟骎骎。豈不懷歸?是用作歌,將母來諗。
《小雅 鹿鳴之什 皇皇者華》:皇皇者華,于彼原隰。駪駪征夫,每懷靡及。
我馬維駒,六轡如濡。載馳載驅,周爰咨諏。
我馬維騏,六轡如絲。載馳載驅,周爰咨謀。
我馬維駱,六轡沃若。載馳載驅,周爰咨度。
我馬維骃,六轡既均。載馳載驅,周爰咨詢。
《小雅 鹿鳴之什 出車》:我出我車,于彼牧矣。
我出我車,于彼郊矣。
5.詩經里的馬什么詩
妖uRz :你好。
《詩經》里的馬:
《周南 卷耳》:
陟彼崔嵬,我馬虺隤。
陟彼高岡,我馬玄黃。
陟彼砠矣,我馬瘏矣。
《周南 漢廣》:
之子于歸,言秣其馬。
之子于歸,言秣其駒。
《邶風 擊鼓》:爰居爰處,爰喪其馬。
《鄘風 定之方中》:。。。。。。秉心塞淵,騋(lái )牝三千。
《鄘風 干旄》:
素絲紕之,良馬四之。
素絲組之,良馬五之。
素絲祝之,良馬六之。
《鄘風 載馳》:驅馬悠悠,言至于漕。
《鄭風 叔于田》:叔適野,巷無服馬,豈無服馬?不如叔也,洵美且武。
《鄭風 大叔于田》:
叔于田,乘乘馬,執轡如組,兩驂如舞。
叔于田,乘乘黃,兩服上襄,兩驂雁行。叔在藪 (sǒu),火烈具揚。叔善射忌,又良御忌。抑磬控忌,抑縱送忌。
叔于田,乘乘鴇,兩服齊首,兩驂如手,叔在藪,火烈具阜,叔馬慢忌,叔發罕忌,抑釋 掤 (bīng)忌,抑鬯 (chàng) 弓忌。
《鄭風 清人》:
清人在彭,駟介旁旁。二矛重英,河上乎翱翔。
清人在消,駟介麃麃。二矛重喬,河上乎逍遙。
清人在軸,駟介陶陶。左旋右抽,中軍作好。
《齊風 還》:
子之還兮,遭我乎峱之間兮。并驅從兩肩兮,揖我謂我儇兮
子之茂兮,遭我乎峱之道兮。并驅從兩牡兮,揖我謂我好兮。
子之昌兮,遭我乎峱之陽兮。并驅從兩狼兮,揖我謂我臧兮。
《齊風 載驅》:四驪濟濟,垂轡沵沵。
《唐風 山有樞》:山有樞,隰有楡,子有衣裳,弗曳 (yè)弗婁。子有車馬,弗馳弗 驅。。。。。。。
《秦風 車鄰》:有車鄰鄰,有馬白顛。
《秦風 駟驖 (tiě) 》:
駟驖孔阜,六轡在手。公之媚子,從公于狩。
游于北園,四馬既閑。輶(yóu) 車鸞鑣(biāo ),載獫(xiǎn )歇驕。
《秦風 渭陽》:送我舅氏,日至渭陽。何以贈之,路車乘黃。
《小雅 鹿鳴之什 四牡》:
四牡騑騑,周道倭遲。豈不懷歸?王事靡盬,我心傷悲。
四牡騑騑,啴啴駱馬。豈不懷歸?王事靡盬,不遑啟處。
駕彼四駱,載驟骎骎。豈不懷歸?是用作歌,將母來諗。
《小雅 鹿鳴之什 皇皇者華》:
皇皇者華,于彼原隰。駪駪征夫,每懷靡及。
我馬維駒,六轡如濡。載馳載驅,周爰咨諏。
我馬維騏,六轡如絲。載馳載驅,周爰咨謀。
我馬維駱,六轡沃若。載馳載驅,周爰咨度。
我馬維骃,六轡既均。載馳載驅,周爰咨詢。
《小雅 鹿鳴之什 出車》:
我出我車,于彼牧矣。
我出我車,于彼郊矣。
6.關于馬的古詩
賣駱馬【唐】白居易五年花下醉騎行,臨賣回頭嘶一聲。項籍顧騅猶解嘆,樂天別駱豈無情。歸馬華山【唐】白行簡牧野功成后,周王戰馬閑。驅馳休伏皂,飲龁任依山。逐日朝仍去,隨風暮自還。冰生疑隴坂,葉落似榆關。躞蹀仙峰下,騰驤渭水灣。幸逢時偃武,不復鼓鼙間。病馬五首呈鄭校書章三吳十五先輩【唐】曹唐騄耳何年別渥洼,病來顏色半泥沙。四啼不鑿金砧裂,雙眼慵開玉箸斜。墮月兔毛干觳觫,失云龍骨瘦牙槎。平原好放無人放,嘶向秋風苜蓿花。隴上沙蔥葉正齊,騰黃猶自跼羸啼。尾蟠夜雨紅絲脆,頭捽秋風白練低。力憊未思金絡腦,影寒空望錦障泥。階前莫怪垂雙淚,不遇孫陽不敢嘶。不剪焦毛鬣半翻,何人別是古龍孫。霜侵病骨無驕氣,土蝕驄花見臥痕。未噴斷云歸漢苑,曾追輕練過吳門。一朝千里心猶在,爭肯潛忘秣飼恩。空被秋風吹病毛,無因濯浪刷洪濤。臥來總怪龍蹄跙,瘦盡誰驚虎口高。追電有心猶款段,逢人相骨強嘶號。欲將鬐鬣重裁剪,乞借新成利鉸刀。病久無人著意看,玉華衫色欲凋殘。飲驚白露泉花冷,吃怕清秋豆葉寒。長襜敢辭紅錦重,舊韁寧畏紫絲蟠。王良若許相抬策,千里追風也不難。馬【唐】陳凝未明龍骨駿,幸得到神州。自有千金價,寧忘伯樂酬。雖知殊款段,莫敢比驊騮。若遇追風便,當軒一舉頭。白馬【唐】杜甫白馬東北來,空鞍貫雙箭。可憐馬上郎,意氣今誰見。近時主將戮,中夜商於戰。喪亂死多門,嗚呼淚如霰。詠馬【唐】韓琮曾經伯樂識長鳴,不似龍行不敢行。金埒未登嘶若是,鹽車猶駕瘦何驚。難逢王濟知音癖,欲就燕昭買駿名。早晚飛黃引同皂,碧云天上作鸞鳴。驄馬【唐】霍總青驪八尺高,俠客倚雄豪。踏雪生珠汗,障泥護錦袍。路傍看驟影,鞍底卷旋毛。豈獨連錢貴,酬恩更代勞。白馬【唐】賈至白馬紫連錢,嘶鳴丹闕前。聞珂自蹀躞,不要下金鞭。紫騮馬【唐】李白紫騮行且嘶,雙翻碧玉蹄。臨流不肯渡,似惜錦障泥。白雪關山遠,黃云海戍迷。揮鞭萬里去,安得念春閨。詠馬【唐】楊師道寶馬權奇出未央,雕鞍照曜紫金裝。春草初生馳上苑,秋風欲動戲長楊。鳴珂屢度章臺側,細蹀經向濯龍傍。徒令漢將連年去,宛城今已獻名王。白馬【唐】翁綬渥洼龍種雪霜同,毛骨天生膽氣雄。金埒乍調光照地,玉關初別遠嘶風。花明錦襜垂楊下,露濕朱纓細草中。一夜羽書催轉戰,紫髯騎出佩騂弓。老馬【唐】姚合臥來扶不起,唯向主人嘶。惆悵東郊道,秋來雨作泥。浴馬【唐】喻鳧解控復收鞭,長津動細漣。空蹄沈綠玉,闊臆沒連錢。沫漩橋聲下,嘶盤柳影邊。常聞稟龍性,固與白波便。塞馬【唐】元稹塞馬倦江渚,今朝神彩生。曉風寒獵獵,乍得草頭行。夷狄寢烽候,關河無戰聲。何由當陣面,從爾四蹄輕。
【唐】曹唐 騄耳何年別渥洼,病來顏色半泥沙。四啼不鑿金砧裂,雙眼慵開玉箸斜。墮月兔毛干觳觫,失云龍骨瘦牙槎。平原好放無人放,嘶向秋風苜蓿花。隴上沙蔥葉正齊,騰黃猶自跼羸啼。尾蟠夜雨紅絲脆,頭捽秋風白練低。力憊未思金絡腦,影寒空望錦障泥。階前莫怪垂雙淚,不遇孫陽不敢嘶。不剪焦毛鬣半翻,何人別是古龍孫。霜侵病骨無驕氣,土蝕驄花見臥痕。未噴斷云歸漢苑,曾追輕練過吳門。一朝千里心猶在,爭肯潛忘秣飼恩。空被秋風吹病毛,無因濯浪刷洪濤。臥來總怪龍蹄跙,瘦盡誰驚虎口高。追電有心猶款段,逢人相骨強嘶號。欲將鬐鬣重裁剪,乞借新成利鉸刀。病久無人著意看,玉華衫色欲凋殘。飲驚白露泉花冷,吃怕清秋豆葉寒。長襜敢辭紅錦重,舊韁寧畏紫絲蟠。王良若許相抬策,千里追風也不難。 中間排版的問題,特此糾正這首詩的排版 白馬 【唐】杜甫 白馬東北來,空鞍貫雙箭。可憐馬上郎,意氣今誰見。近時主將戮,中夜商於戰。喪亂死多門,嗚呼淚如霰。詠馬【唐】韓琮曾經伯樂識長鳴,不似龍行不敢行。金埒未登嘶若是,鹽車猶駕瘦何驚。難逢王濟知音癖,欲就燕昭買駿名。早晚飛黃引同皂,碧云天上作鸞鳴。 驄馬 【唐】霍總 青驪八尺高,俠客倚雄豪。踏雪生珠汗,障泥護錦袍。路傍看驟影,鞍底卷旋毛。豈獨連錢貴,酬恩更代勞。 以下就都是這樣的,先是詩名,然后是朝代和作者名字,下面就是詩正文
7.古詩中有關馬的千古名句
1. 夜闌臥聽風吹雨, 鐵馬冰河入夢來. (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2. 竹馬踉蹌沖淖去, 紙鳶跋扈挾風鳴. (陸游《觀村童戲溪上》) 3. 亂花漸欲迷人眼, 淺草才能沒馬蹄. (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4. 草枯鷹眼疾, 雪盡馬蹄輕. (王維《觀獵》) 5.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馬致遠《天凈沙·秋思》) 6. 馬寅識路真疲路, 蟬到吞聲尚有聲. (黃景仁《雜感》) 7. 揮手自茲去, 蕭蕭班馬鳴. (李白:《送友人》) 8. 好山好水看不足, 馬蹄催趁月明歸. (岳飛《池州翠微亭》) 9. 云橫秦嶺家何在? 雪擁南關馬不前. (韓愈《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10. 山回路轉不見君, 雪上空留馬行處.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岑參) 11. 寶馬雕車香滿路, 鳳簫聲動, 玉壺光轉, 一夜魚龍舞. (辛棄疾《青玉案》) 12.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飲琵琶馬上催. (王翰《涼州詞》) 13. 射人先射馬, 擒賊先擒王. (杜甫《前出塞》) 14.春風得意馬蹄疾, 一日看盡長安花. (孟郊《登科后》) 15. 還似舊時游上苑, 車如流水馬如龍, 花月正春風. (李煜《望江南》) 16. 郎騎竹馬來, 繞床弄青梅. (李白《長干行》) 17. 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度陰山. (王昌齡《出塞》) 18. 胡馬依北風, 越鳥巢南枝. (《古詩十九首》之《行行重行行》) 19. 牧人驅犢返, 獵馬帶禽歸. (王績《野望》) 20. 馬作的盧飛快, 弓如霹靂弦驚. (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8.古詩詞中寫馬的詩句有哪些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
何當金絡腦,快走踏金秋。”《馬詩》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逢入京使》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開張天岸馬,奇逸人中龍。”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夜看盡長安花。”
“香車寶馬照九陌,家家花下扶醉人。” “好山好水看不夠,馬蹄催趁月明歸。”
[昔日齷齪不足夸,今朝放蕩思無涯。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蕭蕭馬鳴,悠悠旆旌。 《詩經·小雅·車攻》 乘騏驥以馳騁兮,來吾道夫先路。
《楚辭·離騷》 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
9.關于馬的古詩句
1、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王翰《涼州詞》)
2、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王昌齡《出塞》)
3、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龔自珍《己亥雜詩》
)4、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陶淵明《飲酒》)
5、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王績《野望》)
6、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蘇味道《正月十五夜》)
7、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8、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辛棄疾《破陣子》)
9、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馬致遠《天凈沙·秋思》)
10、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11、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王維《觀獵》)
12、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李白《送友人》)
13、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杜甫《前出塞》)
14、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杜甫《登岳陽樓》)
15、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岑參《逢入京使》)
16、走馬西來欲到天,辭家見月兩回圓。(岑參《磧中作》)
17、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孟郊《登科后》)
18、弓背霞明劍照霜,秋風走馬出咸陽。(令狐楚《少年行》)
19、馬首向何處?夕陽千萬峰。(權德輿《嶺上逢久別者又別》)
20、歲歲金河復玉關,朝朝馬策與刀環。(柳中庸《征人怨》)
河上乎逍遙哪里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河上だいしろう、河上乎逍遙哪里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