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蓬萊宮有哪些殿 沈陽蓬瀛宮為啥那么貴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沈陽蓬萊宮有哪些殿,以及沈陽蓬瀛宮為啥那么貴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大明宮遺址是什么宮殿遺址
大明宮遺址是皇家宮殿遺址。?
大明宮遺址是唐王朝宮殿遺址,始建于唐貞觀八年(634年),始稱永安宮;貞觀九年(635年)正月,改名大明宮,為唐王朝200余年間的統治中心。
唐天祐元年(904年),大明宮廢毀,淪為廢墟。2010年10月1日,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建成開放。
相關說明
大明宮遺址位于陜西省西安市太華南路,世界文化遺產,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中國保存最為完整的皇家宮殿遺址,規模宏大,格局完整,總面積3.4平方千米。尺芹亮
大明宮是大唐帝國的大朝正宮,唐朝的政治中心和國家象征,唐朝200余年間的政令中心? ,被稱為“中國宮殿建筑的巔峰之作”,由大明宮開創的宮殿建筑布陵寬置方式,奠定了首巧東亞中古及其后的古代宮殿制度,是唐以后中國宮殿建筑之范本,對中國明清故宮及日本和韓國等東亞宮殿建筑產生了重要影響。
唐朝鼎盛時期的皇宮建筑描述?
唐代是中國古代建筑成熟時期,這時期的建筑,在繼承兩漢以來成就的基礎上,吸收、融化了外來的建筑影響,形成一個完整的建筑體系。這個體系由都市建筑、宮殿建筑、佛教建筑等方面組成。就唐代宮殿建筑而言,大明宮、興慶宮和華清宮最具代表性,有著鮮明且彼此不同的文化特征。
唐大明宮地處唐長安城東北的龍首原前沿,地勢高曠。從考古發掘可知:大明宮的平面北部呈梯形,南部呈東西長方形。宮城內除了三座正殿———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外,另外還有門下盛中書盛翰林院、御史臺、命婦院等近臣、機要官署建筑。同時唐玄宗還置“左右教坊于蓬萊宮側”。宮城以丹鳳門至紫宸殿為中軸線,中軸線上建有三座主殿,在中軸線兩側建有對稱的殿閣樓臺。宮城的中部有太液池,太液池周圍諸殿是皇帝后妃居住之地。而宮城東西又對稱地辟有專門供皇族游賞的園林佳區———內苑。這種建筑組群方式,使大明宮有著明顯的建筑分區———即皇帝辦公議事的辦公區,供皇族居住的居住區以及游樂區。辦公區內的宮殿莊重典雅,居住區又沿太液池而建,而游樂區又以園林為主。這種既有區域的明確區分,又構成統一整體的布局,主從分明、左右對稱的建筑組群方式,反映了盛唐建筑師獨具匠心的設計風采,更體現出我國唐代皇宮建筑以正殿為主而又突出皇宮園林特色的文化特征。
唐大明宮在平面布局上有著顯著特點:三座主殿,把用于皇帝會見外國使節,舉行國家慶典等重大活動的場所含元殿建在最前面,其后是日朝宣政殿和常朝紫宸殿,這種排列方式既符合實際需要又能體現封建等級觀念;把舉行國宴和游樂活動的主殿———麟德殿置于太液池西岸的高曠之地,距左銀臺門和翰林院僅90多米,這樣,既便于參加飲宴的文武百官、皇族貴戚出入,又能突出皇族權威,同時也使飲宴的喧鬧之聲不影響辦公和居祝由此可見大明宮在平面設計上,既體現出封閉性的“空間”藝術布局,也反映出統治者高高在上的統治思想。
含元殿是大明宮的正殿,也是唐長安城內最宏偉的建筑。從構圖布局分析,這座殿利用龍首原做殿基,突出了殿基的高大。閣基又高于殿基,猶如鼓風欲翔的兩翼,加上上殿的坡道所謂龍尾道的設置,更增加了該殿的凌空感和宏大氣勢。整個含元殿建筑群面對一個開闊的廣場,似巨鷹從天而降,表現出中國封建社會鼎盛時期宮殿建筑所呈現出的壯麗、雄渾、大氣的風格。此外,從考古發掘出土的建筑遺物可知:含元殿的墻面是白色的,殿頂的覆瓦是黑色的,屋脊是綠色的,昌改柱子是紅色的,碰伏斗拱是赭黃色的,這種色彩配合使建筑物顯得莊嚴而素凈,突出了中國建筑以“厚”見長的民族文化傳統。
麟德殿由前、中、后三殿組成,殿西建有西亭和結鄰樓,東建東亭和郁儀樓。三殿相連,翼以兩樓二亭,并周繞嚴密,構思精巧。這種用樓亭襯托中央大殿的組合方式,體現了中國古代建筑在庭院與組群建筑的布局上,采用左右均衡對稱借以突出中央大殿的建筑特色。這在甘肅敦煌唐代壁畫上也有所反映。同時,麟德殿的建筑,還開創了三殿相連的建筑形式。
總之,大明宮在建筑藝術方面多有創新,體現出我國中古時代宮殿建筑藝術追求雄渾大氣、和諧統一之美的文化特色,堪稱中國建筑史上里程碑式的建筑。
興慶宮乃盛唐時期所建,占地面積2016畝,它是唐代園林與宮廷建筑相結合的典范,宮內的主要建筑如勤政務本樓、花萼相輝樓等多呈樓閣式。這些樓閣式建筑所顯示出的藝術形象,是高臺基,大屋頂,大屋頂的垂脊呈弧形,屋檐也微微翹起,整個坡面呈“旋輪線”形。“旋輪線”是最速降線,如遇大雨,屋頂上的積水可以最快速度流走。同時“旋輪線”形,不僅屋面形象很美,還起到一個重要的平衡作用,加強了柱子的穩定性,對房屋結構有利。這是藝術與科學的巧妙結合,形式與內容的高度統一。屋脊的兩端飾有“鴟尾”,使整個建筑更加壯觀,更富有神采。興慶宮的建筑還采用碩大的斗拱,挺拔的柱子,絢麗的彩繪,高高的臺基,有機地結合為統一體,顯示出尊貴、豪華、富麗、典雅的建筑文化特色來。
華清宮是唐代帝王游樂的離耐吵判宮,因此選在京城長安近郊的驪山建筑。這座離宮依山臨水自然風景優美。在平面布局上,許多殿閣分布在山上山下,掩映在花叢樹林中,突出了自然風光的美韻,給人以寬松清新之感,以滿足皇族貴戚來此休憩的需要。這座離宮,主要是為皇族貴戚來此沐浴溫泉而建。因此宮內建有浴殿湯池多處,正如晚唐詩人陸龜蒙所寫:“暖殿流湯數十間,玉渠香細浪回環。”為了突出山林野趣,這些浴殿建筑所呈現的外觀形象精巧秀美,規模也小,而浴池外觀裝飾則極盡豪華。
由此可以看出,唐代皇宮和離宮在建筑上的不同:皇宮突出宏大的氣勢,莊重雄偉的風格;而離宮突出園林風光,建筑分散,多呈小巧秀美的特色。但都達到了內容與形式完美的統一,反映出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創造力。我們今天研究唐代宮殿建筑的文化特征,既希望人們對古城西安有更多的了解和認識,也是為給今日西安建筑突出古城風貌提供資料,使古城西安能更顯示出世界歷史文化名城的魅力與風采來。 唐代宮苑和游樂地
唐朝國力強盛,長安城宮苑壯麗。大明宮北有太液池,池中蓬萊山獨踞,池周建回廊四百多間。興慶宮以龍池為中心,圍有多組院落。大內三苑以西苑為最優美。苑中有假山,有湖池,渠流連環。長安城東南隅有芙蓉園、曲江池,一定時間內向公眾開放,實為古代一種公共游樂地。
唐代的離宮別苑,比較著名的有麟游縣天臺山的九成宮,是避暑的夏宮;臨潼縣驪山之麓的華清宮,是避寒的冬宮。
大明宮
遺址在陜西省西安市東北龍首原上。唐代貞觀八年(634),太宗李世民為供其父李淵避暑,于長安宮城東北角禁苑內修建永安宮,次年改名大明宮。龍朔二年(662)高宗李治加以擴建,一度改名蓬萊宮,后成為唐代帝王在長安居住和聽政的主要場所。唐末毀于戰亂。1961年其遺址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明宮高踞龍首原上,遙對終南山,俯瞰長安城,規模宏大,氣勢壯闊。宮城平面呈不規則長方形,南寬北窄。北墻長1135米,南墻(即長安城北垣的一段)長1674米,西墻與南北墻垂直,長2256米,東墻傾斜有曲折。宮城內有三道平行的東西向宮墻。所有宮墻均為夯土墻,僅在同城門相接處和城墻轉角處內外表面砌磚。城基寬13米余,深1米余,城墻底寬10米余。宮城北部的東、北、西三面城墻之外平行筑有夾城。西、東兩面的夾城距宮城均為55米,北夾城距宮城160米。宮城南墻正中的丹鳳門為正門,東有延政、望仙二門,西有建福、興安二門;西墻中部有右銀臺門,其北有九仙門;東墻有左銀臺門;北墻正中為玄武門,其東有銀漢門,西有青霄門,玄武門正北夾墻有重玄門。北門一帶是當時北衙禁軍的駐地,關系到宮廷的安危,所以在不到200米距離內設了三道門(包括玄武門內的重門),門的基址尚存。
據記載:大明宮分為外朝、內廷兩部分。外朝沿襲唐太極宮的三朝制度,沿著南北向軸線縱列了大朝含元殿、日朝宣政殿、常朝紫宸殿。三殿東西兩側建有若干殿閣樓臺。外朝部分還附有若干官署,如中書省、門下省、弘文館、史館等。內廷部分以太液池為中心。池中建蓬萊山,池周布置曲廊。周圍殿宇廳堂、樓臺亭閣羅布,寢殿在池南。這是帝王后妃起居游憩的場所。各殿具體位置有待于進一步的考古發掘確定。
含元殿,大明宮中軸線上的第一座宮殿。是舉行重要典禮儀式的場所。含元殿利用龍首原高地為殿基。現殘存遺址高出南面地坪10余米。殿東、北、西三面為夯筑土墻,白灰抹面。殿寬11間,每間面闊5米余,進深4間,北墻距北內槽柱中心5米,內槽柱南北跨距9.8米,殿四周為副階圍廊。殿址上現存方形柱礎一座,下面方形部分長寬各1.4米,高0.52米,上凸覆盆高10厘米,上徑84厘米。僅從這一構件的尺寸,可見含元殿的尺度規模。殿前龍尾道長75米,道面平段鋪素面方磚,坡面鋪蓮花方磚,兩邊為有石柱和螭首的青石勾闌。含元殿東西兩側前方有翔鸞、棲鳳兩閣,以曲尺形廊廡與含元殿相連。這組龐大的宮殿建筑群,體現了唐代建筑的雄渾風格,成為后世宮殿的范例。
麟德殿,是皇帝舉行宴會、觀看雜技舞樂和作佛事的場所,位于太液池正西高地上,距宮城西墻90米。宮殿遺跡的臺基夯土筑成,周圍砌有磚壁,呈長方形,南北長130余米,東西寬約77米,上下二層,殿堂、廊廡建在上層臺基之上,麟德殿由前殿、中殿、后殿組成,中殿為主殿,東西寬9間(兩山墻各占一間除外),南北進深5間,殿內有兩道隔墻,將殿分成東、中、西三部分,中部5間,兩側各2間,地面鋪0.2米厚石板。前殿東西寬亦為9間,兩山與中殿齊,前后無墻,兩端兩間進深4間,當中7間進深3間,地面也鋪石板。后殿與中殿僅一墻之隔,兩山與中殿兩山對齊,進深3間,地面鋪方磚,殿周環以回廊。殿后側東面為郁儀樓,西面為結鄰樓,兩樓前為東亭、西亭。樓、亭均建于夯土高臺上,樓亭廊廡襯托著三殿,構成一組具有唐代特色的大型建筑組合。
興慶宮
遺址在陜西省西安市東郊,為唐長安三座皇宮之一,其他兩座為大明宮、太極宮。開元二年(714)就唐玄宗舊居五王子宅所在的興慶坊建成。宮殿為非對稱布局,南部有較大的園林區,具有離宮性質。唐天佑元年(904)毀。
據記載,興慶宮以一道東西橫墻隔為南北兩部分。北部為宮殿區,正門興慶門在西墻;南部為園林區。東面通過夾城與大明宮連通。正殿為興慶殿,主要建筑還有大同殿、南薰殿、新射殿等。龍首渠橫貫宮殿區,在瀛洲門東側穿越東西橫墻注入園林區的龍池。園林區以龍池為中心,東北角有沉香亭。宮的西南方有勤政務本樓和花萼相輝樓,是唐玄宗宣布大赦、改元、受降、受賀、接見、宴飲的地方。整座宮殿沒有一條全局的中軸線,這在古代宮殿建筑中是罕見的。遺址南北1250米,東西1080米。1958年在遺址范圍內進行過發掘,其中有一座門址,面闊五間,長26.5米,進深三間,寬19米,進深的中間一間除明間處開門道外,西側為夯土臺,土臺外側接南面宮墻。這遺址曾被認為是勤政務本樓遺址。但也有人認為,與文獻所載的位置、規模都不相合。
曲江池
中國唐代著名的風景區,在唐長安城東南隅,因水流曲折得名。這里在秦代稱愷洲,并修建有離宮稱“宜春苑”,漢代在這里開渠,修“宜春后苑”和“樂游苑”。隋營京城(大興城)時,宇文愷鑿其地為池。隋文帝稱池為“芙蓉池”,稱苑為“芙蓉園”。唐玄宗時恢復“曲江池”的名稱,而苑仍名“芙蓉園”。據記載,唐玄宗時引產水,經黃渠自城外南來注入曲江,且為芙蓉園增建樓閣。芙蓉園占據城東南角一坊的地段,并突出城外,周圍有圍墻,園內總面積約2.4平方公里。曲江池位于園的西部,水面約0.7平方公里。全園以水景為主體,一片自然風光,岸線曲折,可以蕩舟。池中種植荷花、菖蒲等水生植物。亭樓殿閣隱現于花木之間。唐代曲江池作為長安名勝,定期開放,都人均可游玩,以中和(農歷二月初一)、上巳(三月初三)最盛;中元(七月十五日)、重陽(九月九日)和每月晦日(月末一天)也很熱鬧。現在池址仍在,園林設施均已湮沒
求大明宮的所有宮殿
1.圖片:
三清殿
麟德殿
紫宸殿
延應殿
望仙臺
龍首殿
清思殿
宣政殿
含英殿
含元殿
2.我記得的
太極宮 承乾宮
簡介
隋文帝在漢長安東南營建新都,定名大興。大興總面積達84.1平方公里,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都城。公元605年隋煬帝即位,又下令在漢魏洛陽城西十八里營建東京。東京面積45.3平方公里,是規模僅次于大興的城市。公元618年,唐建國后,改大興為長安,改東京為洛陽,又稱東都。
長安平面呈橫長矩形,東西寬9721米,南北長8652米,大城稱外郭。城內北部正中建內城,東西寬2820米,南北深3336米,面積9.4平方公里,分為南北二部。南部深1844米為皇城,城內集中建中央官署;北部深1492米為宮城,內為皇宮、太子東宮和供應服役部門的掖庭宮。宮城北倚外郭北墻,墻外為內苑和禁苑。外郭中,宮城、皇城以外部分全部建矩形的居住里坊。在皇城以南,與皇城同寬部分東西劃分為四行,每行南北劃分為九坊,共有三十六坊;在皇城、宮城東西側各劃分為東西三行,每行南北劃分為十三坊,共七十八坊;東西各以二坊建東市、西市,實有一百一十坊。各坊或東西同寬,或南北同深,并與皇城、宮城之長和寬相對應。在坊間形成九條南北向街和十二條東西街,另外沿外郭城內四面還各有順城街,共同組成全城以棋盤狀的街道網,其規模程度在中國城市史上是空前的。長安主要城門都有三個門洞,中間是皇帝專用的,左右供臣民出入。相應的,干道上也是中間為御路,兩側是臣民用的上下行道路,兩側植槐為行道樹,最外側為排水明溝。長安官員乘馬出行有很大的馬隊,因此道路都較寬,最寬的是宮城與皇城間的東西街,寬220米,中軸線上主街寬旁蔽游155米,其余主干道寬也在100米以上,坊間的街也寬40米至60米。城內各里坊,在皇城前的四行三十六坊較小,只開東西坊門,坊內有東西橫街;在皇城左右各三行共七十四坊較大,四面各開一坊門,形成十字街,分全坊為四區,每區中又有小十字街,再分為四小區,全坊共分十六小區,每小區用三條橫巷劃分,內建住宅。但大貴族官員不受此限,有的王府運銷、官邸可獨占十六分之一坊、四分之一坊、半坊甚至全坊,極為巨大豪華。東西兩市各占兩坊之地,面積都在一平方公里以上,每面開二門,道路網呈井字形,內開橫巷,安排店鋪。長安還建有大量寺觀,八世紀初時有佛寺九十一座,道觀十六座。國家及大貴族建的寺觀規劃可占半坊或全坊,如慈恩寺、興善寺。長安有大量西域中亞商人,還為他們建有波斯寺、祆祠和基督教支派景教的寺院。
唐長安的皇城與宮城相連,實即內城。自曹魏洛陽只建一宮,宮前主街兩側建官署的布局形成后,都城已較兩漢整齊壯觀,但宮殿、官署、坊市共在一城仍難免干擾。隋規劃大興城時把宮城、皇城集中于內城,坊市全部建在外郭中,是一創舉。但它的雛形已出現在北魏洛陽,隋唐長安是在它并談的基礎上加以完善而已。官署集中于皇城,外郭專建坊市,都可以有規則地排列,形成棋盤格狀街道網。中國古代在城市施行封閉的里市制度至遲始于戰國時期(公元前390年左右),由于在宮殿和官署之間布置,道路及街區都不甚規整,至隋唐長安把里坊布置在外郭后,才形成中國歷史上最巨大、規整、中軸對稱的里坊制城市。
唐朝的皇宮
唐朝的皇宮 eg. 1.太極宮 太極宮,唐朝皇宮名。為唐代皇帝在京師長安城的正宮,故又稱京大內或大內;又因其位置在大明宮之西,亦稱西內。建于隋初開皇二年至三年(582年—583年),隋稱大興宮,唐改稱太極宮。位于宮城的中央,東臨東宮,西連掖庭宮及內侍省,南接皇城,北抵西內苑。 東西寬1285米,南北長1492.1米,面積1.9平方公里,約相當今北京明清故宮的二點六倍。史料記載,玄武門之變時李淵于太極宮中的北海池上泛舟,卻未能聽見戰斗的聲響,可見太極宮之大。 宮城布局 太極宮宮墻四面共有十門。南面五門,中為承天門,次東為長樂門、永春門,次西為廣運門,永安門。東面一門,為通訓門。西面二門,南為通明門,北為嘉猷門。北面二門,中部稍西為玄武門,偏東為安禮門。宮內建筑采取以中軸線安排主要殿堂。其他建筑分列東西,左右對稱的布局.根據傳統前朝后寢的皇宮建筑制度,朱明門以外,以承天門,太極殿為主,是皇帝舉行大典活動和主要視朝聽政之處。朱明門以內,以兩儀殿、甘露殿為主.是皇帝日常接見大臣之處。宮中另有武德殿、承慶殿、萬春殿、立政殿、千秋殿,神龍殿、凌煙閣、功臣閣、凝云閣、彩絲院、歸真觀、望云亭等殿、亭,院、閣三四十所,并有山池院、山水、池閣,四海池等多處風滑斗蠢景園林建筑。 隋唐行政中心 隋文帝與唐高祖、太宗均居住于此宮聽政。為隋初和唐初時期封建政治活動中心。此后,唐高宗、中宗、睿宗、玄宗、僖宗、昭宗,亦曾在此宮居住聽政。在其他皇帝在位時多以大明宮為主要政治場所。 遺址 唐太極宮遺址位于今西安城北部,東西自北大街至老關廟什字,南北自蓮湖路以南80米至自強西路以北處。現遺幾處殿基以及臺階,其余建筑皆已毀壞。 2. 大明宮 本文介紹的是歷史建筑。關于金鐵木執導同名紀錄片,詳見「大明宮 (紀錄片)」。 大明宮遺址 全國重點文物信陪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Stone Tablet of Wangxian Stand 大明宮遺址-望仙臺 所在 中國陜西省西安市 分類古遺址 時代唐 編號1-156 登錄1961年 大明宮始建于唐太宗貞觀八年(634年),是唐長安城的三座主要宮殿中規模最大的一座,稱為「東內」。自唐高宗起,唐朝的帝王們大都在這里居住和處理朝政,作為國家的統治中心,歷時達二百余年。唐朝末期,整座宮殿毀于戰火,其遺址位于今陜西省西安市城區的北郊。 1961年,大明宮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2010年,建立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對遺址進行保護與展示。 歷史沿革 大明宮平面圖 大明宮始建于貞觀八年(634年)。原是隋代禁苑的一部分,后唐太宗為其父李淵在該地修建的夏宮永安宮。貞觀九年(635年)李淵去世后,改稱為大明宮,又稱「東內」。唐高宗繼位后,認為原來居住的太銷告極宮過于潮濕,便于龍朔二年(662年)對大明宮進行了大規模擴建,更名為蓬萊宮,并入住其中。咸亨元年(670年)宮殿再次改名為含元宮,神龍元年(705年)復名大明宮。 自唐高宗開始,大明宮成為國家的統治中心,歷時達234年。整座宮殿的規模宏大,建筑雄偉,王維詩句「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3]描繪了當時的盛景。中唐和晚唐時朱泚和黃巢先后據此稱帝。唐僖宗時,大明宮屢遭兵火,最終于乾寧三年(896年)被燒毀。數年后,因為戰備的原因,宮殿的遺跡也都被拆除,此后便成為一片廢墟。 宮城 丹鳳門(復原) 大明宮選址在唐長安城宮城東北側的龍首塬上,利用天然地勢修筑宮殿,形成一座相對的城堡。宮城的南部呈長方形,北部呈南寬北窄的梯形。城墻東西寬1.5公里,南北長2.5公里,周長7.6公里,面積約3.11平方公里。城墻南段與長安城的北墻東段相重合,其北另有三道平行的東西向宮墻,把宮殿分為三個區域。所有墻體均以夯土板筑,底寬10.5米左右,城角、城門處包磚并向外加寬,上筑城樓、角樓等。 宮城共有九座城門,南面正中為丹鳳門,東西分別為望仙門和建福門;北面正中為玄武門,東西分別為銀漢門和青霄門;東面為左銀臺門;西面南北分別為右銀臺門和九仙門。除正門丹鳳門有五個門道外,其余各門均為一個門道。在宮城的東西北三面筑有與城墻平行的夾城,在北面正中設重玄門,正對著玄武門。宮城外的東西兩側分別駐有禁軍,北門夾城內設立了禁軍的指揮機關——「北衙」。 整個宮域可分為前朝和內庭兩部分,前朝以朝會為主,內庭以居住和宴游為主。大明宮的正門丹鳳門以南,有寬176米的丹鳳門大街,以北是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蓬萊殿、含涼殿、玄武殿
參考: inter
?
恰理武陰宮 東陰宮 扮是畢宮
參考: MAHO堂
大明宮始建于貞觀八年(634年)。原是隋代禁苑的一部分,后唐太宗為其父李淵在該地修建的夏宮永安宮。在其他皇帝在位時多以大明宮為主要政治場所。 大明宮選址在唐長安城宮城東北側的龍首塬上,利用天然地勢修筑宮殿,形成一座相對的城堡。宮城的南部呈長方形,北部呈南寬北窄的梯形。城墻東西寬1.5公里,南北長2.5公里,周長7.6公里,面積約3.11平方公里[4]。城墻南段與長安城的北墻東段相重合,其北另有三道平行的東西向宮墻,把宮殿分為三個區域。所有墻體均以夯土板筑,底寬10.5米左右,城角、城門處包磚并向外加寬,上筑城樓、角樓等。 太極宮,唐朝皇宮名。為唐代皇帝在京師長安城的正宮,故又稱京大內或大內;又因其位置在大明宮之西,亦稱西內。建于隋初開皇二年至三年(582年—583年),隋稱大興宮,唐改稱太極宮。位于宮城的中央,東臨東宮,西連掖庭宮及內侍省,南接皇城,北抵西內苑。 隋文帝與唐高祖、太宗均居住于此宮聽政。為隋初和唐初時期封建政治活動中心。此后,唐高宗、中宗、睿宗、玄宗、僖宗、昭宗,亦曾在此宮居住聽政。
參考: wiki(系吾同地方copy出來)
有東至北宮都是王子住的
大明宮有幾處宮殿?它們都叫什么?干啥用的?
大明宮在唐朝三大內中規模最大,建筑布局以丹風門、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和玄武門為南北軸線,官廳、別殿、亭閣與樓觀等四五十所分布于東西兩側。大明宮的南半部為朝政建筑區,其中三大殿又構成前、中、后三個空間,前為“大朝”,以高大雄偉的含元殿為主體,面朝寬闊的丹鳳門廣場,國家盛大的慶典多在此舉行。中為“中朝”,以宣政殿為主體,朝廷各重要機構如中書省、殿中內省、御史臺、門下省、弘文館、史館等均設在其左右,為皇帝常朝和百官辦事的行政中心。后為“內朝”,以紫宸殿為主體,紫宸殿是緊連后宮的便殿,官員召人此殿朝見亦稱“入閣”,在當時是一件非常榮耀的事情。大明宮的北部為生活建筑區,富麗堂皇埋友的宮殿樓閣環繞著風景如畫的太液池,以太液池為界又可分為東西兩大活動區,東部為蓬萊閣、浴堂殿、綾綺殿等,為皇帝與后妃的活動區。西部以麟德殿、金鑾殿和翰林院等為主,是皇帝在內廷引對臣僚,舉行宴會和觀樂賞戲之處。這里最有名的宮殿莫過于麟德殿了。麟德殿大約建于唐高宗麟德年間,故以“麟德”池風景區,西近大明宮西墻的九仙門,便于大臣出入,故“凡.蕃臣外夷來朝,率多設宴于此,至臣下亦多召對于此也”.武則天長安元年(701年)和長安三年(703年)曾在此殿兩次宴見日本使節粟伍液判田朝臣真人。會昌五年(845年)六年,武宗曾在此殿會見南詔、契丹、室韋、渤海、胖柯等少數民族與邊境地區貢使。宮城的北部尚有作為宦官的衙屬內侍省,中唐以后,宦官逐漸掌握中央禁軍,進而干預朝政,形成“北司”。北司腔改長期與中書、門下省代表的“南司”分廷抗禮,造成了唐朝后期政治上的混亂和腐敗。
古代官殿都有什么名子
長樂宮(東宮):長樂前殿、長信宮(即長信殿)、長定殿、長秋殿、永壽殿(即長壽殿)、永寧殿、臨華殿、神仙殿、溫室殿、椒房殿、建始殿、廣陽殿、中室殿、月室殿、大夏殿、長亭殿
未央宮(西宮):未央前殿、后閣、麒麟殿、朱鳥殿、宣室殿、清涼殿、宣明殿、廣明殿、昆德殿、玉堂殿、金華殿、承明殿、掖庭殿(含云光殿、九華殿、鳴鸞殿)、后宮十四位(昭陽、飛翔、增成、合歡、蘭林、披香、鳳凰、鴛鸞、安處、常寧、椒風、發越、蕙草、茞若)、鉤弋殿、高門殿、非常室、織室、作室、凌室、弄田、敬法殿、白虎殿、猗蘭殿、曲臺殿、晏昵殿、長年殿、含章殿、壽成殿、萬歲殿、永延殿、壽安殿、東明殿、金馬殿、大秘殿、神明殿、德殿、延年殿、回車殿、龍興殿、柏梁臺、蘭臺、漸臺、增盤閣、養德宮、武臺殿、天祿閣、石渠閣、飛羽殿、平就殿
建章宮:建配御差章前殿、駘蕩宮、馺娑宮、枍培皮詣宮、承光殿、天梁宮、奇寶宮、鼓簧宮、奇華殿、疏圃殿、鳴鑾殿、銅柱殿、函德殿、銅池、唐中殿、涼風臺、避風臺、神明堂、承露盤、井干樓、太液池、孤樹池
其它宮殿:桂宮(含鴻寧殿)、明光殿、北宮(含壽宮、神仙宮)、太子宮(含丙殿、甲觀、畫堂)、明光宮、貞女樓、永信宮、中安宮
北宮:德陽殿、溫飭殿、安福殿、和歡殿、宣明殿、平洪殿、崇德殿、崇政殿、永樂宮、增喜觀、白虎觀、天祿殿、章臺殿、含德殿、壽安殿、章德殿、崇德殿、永寧殿、迎春殿、延休殿、安昌殿、景福殿、永安宮
南宮:崇德殿、卻非殿、中德殿、千秋萬歲殿、平朔殿、明光殿、宣室殿、承福殿、嘉德殿、玉堂殿、宣德殿、建德殿、云臺殿、顯親殿、含章殿、楊安殿、長秋宮、西宮、金馬殿、銅馬殿、敬法殿、章德殿、樂成門、樂成殿、溫德殿、東宮、清涼殿、鳳凰殿、黃龍殿、壽安殿、竹殿、承風殿、東觀
皇后: 坤寧宮
關雎宮,承乾宮,翊坤宮,永福宮,麟趾宮,永壽宮,怡春宮,永春宮,緋煙宮,忘憂宮,華清宮,華陽宮,彝斕宮,儀瀛宮,毓秀宮,碧霄宮,怡景宮,瑤華宮,冰泉宮,幻蝶宮,長樂宮,棠梨宮,柔福宮,靈犀宮,聚荷宮,戀云宮,鳳寰宮,流華宮,宸佑宮,雍華宮,雪陽宮,欣然宮,雩曉宮,頤華宮,百合宮,邀月宮,懿祥宮,星輝宮,傾云宮,悅仙宮,聽竹宮,鐘粹宮,館娃宮,紫煙宮,永寧宮,綴霞宮,未央宮,秋闌宮,昭純宮,華羽宮,蓬萊宮拆鉛,翔鳳宮,百花宮,鸞鳴宮,蘭陵宮,長信宮,衍慶宮,鳳鸞宮
夕顏殿,瑤光殿,蕊珠殿,明瑟殿,怡和殿,交泰殿,南薰殿,斕月殿,傾櫻殿,椒香殿,同心殿,清心殿,絳云殿,紫夢殿,凝霜殿,漪蘭殿,霽月殿,椒房殿,傾顏殿,儀元殿,棲鸞殿,玉芙殿,麗正殿,瑤仙殿,璟瑄殿,槿櫻殿,悠然殿,飛鴻殿,雅嵐殿,驚鴻殿,嵐欣殿,怡月殿,凌波殿,逸韻殿,惜顏殿,華音殿, 曦雨殿,惠竹殿,憶云殿,惜云殿,綺夢殿,寒香殿,觀海殿,錦瑟殿,昭陽殿,念云殿,蕙蘭殿,朝暉殿,傾香殿,合歡殿
醉霞閣,幽香閣,云煙閣,連玥閣,凝香閣,希宜閣,行云閣,歸燕閣,萱若閣,隱月閣,思凰閣,冰清閣,聽風閣,婉荷閣,百花閣,福熙閣,清芷閣,印月閣,雪嫣閣,天舞閣,靈妍閣,懿祥閣,清韻閣,雪舞閣,曼音閣,望春閣,雅歆閣 秋水閣,旖霞閣,凝翠閣,絳紫閣,紫月閣,憐星閣,清秋閣,瀾月閣,纖羽閣,夢海閣,樂羽閣,清音閣,流霜閣,浣蓮閣,棲雁閣,綺春閣,枕霞閣,出云閣,逸纖閣,瑤花閣,飛羽閣,紫霞閣,明月閣,思雨閣
夢竹軒,紫蝶軒,鏡月軒,漓雨軒,霽影軒,聽雨軒,繪雅軒,縈碧軒,漱玉軒,紫竹軒,渡月軒,淑景軒,綠綺軒,宜雨軒,夢幽軒,蘭若軒,錦華軒,絳雪軒, 悅蝶軒,伊芙軒,問月軒,飛雪軒,映月軒,翩若軒,攬月軒,知語軒,竹意軒,靜雪軒,流韻軒,棲云軒,靜怡軒,芙蓉軒,怡月軒,馨語軒,幽蘭軒 夢蘭軒, 流盈軒
聽雪堂,朱雀堂,睦元堂,墨韻堂,錦畫堂
汀蘭水榭,清芷榭,沉香榭,琉瓔水榭,怡蓉水榭
忘月居,雪晗居,思懿居,秋水居,馨怡居,錦瑟居,錦墨居,泠雪居,落梅居,陶然居
凝香齋,紫薇齋,知畫齋,鏡春齋,云夢齋
瀟湘館,太平館,長春館,留春館
怡紅苑,上林苑,茗湘苑,蘅蕪苑,清漪苑
弄玉小筑,漪瀾小筑,玉清小筑,夢馨小筑
嬪妃宮殿名:
清幽宮,若晨宮(太公主的兩個住所)仙雨宮·昭陽殿·長樂宮·
惜花宮·永壽宮·承乾宮·永安宮·夢慧宮·婷雪宮·雨蝶宮·
嵐靜宮·醉花宮·雪蝶宮·雨蝶宮·景陽宮·昭陽宮·雅風宮·
婷蝶宮·云雪宮·寧馨宮·永閔宮·鐘翠宮·海棠宮·牡丹宮·
百合宮·夢雪宮·夢蝶宮·夢鑫宮·夢梅宮·夢翠宮·夢合宮·
夢棠宮·夢安宮·雪蝶宮·雪夢宮·雪鑫宮·雪梅宮·雪翠宮·
雪合宮·雪棠宮·雪安宮·鐘婷宮·鐘夢宮·鐘鑫宮·鐘梅宮·
鐘乾宮·鐘合宮·鐘棠宮·鐘安宮·梅婷宮·梅夢宮·梅鑫宮·
梅翠宮·梅乾宮·梅合宮·梅棠宮·梅安宮·飛雪宮·瑤月宮·
月雪宮·月梅宮·月乾宮·月合宮·月棠宮·月安宮·雨雪宮·
雨月宮·雨梅宮·雨翠宮·雨凌宮·雨合宮·雨棠宮·雨安宮·
雅雪宮·雅月宮·雅鑫宮·雅翠宮·雅梅宮·雅棠宮·雅安宮·
雅合宮·乾寧宮·清寧宮·雪寧宮·翠寧宮·棠寧宮·安寧宮·
夢寧宮·梅寧宮·靜鑫宮·榮杰宮·星雨宮·寧云宮·玉婷宮·
玉凌宮·玉寧宮·玉合宮·玉安宮·玉鑫宮·玉蝶宮·玉風宮·
玉陽宮·玉棠宮·玉馨宮·玉雪宮
太和殿
慈寧宮(鳳鳴殿、錦憶樓、憶柔館(丹桂,西府海棠,菊花)
乾清宮:乾清宮、養心殿、御書房(白玉蘭,紫玉蘭)
太子殿(太子)
坤寧宮(皇后)
未央宮
鳳鸞宮
錦月樓、汐柔館(牡丹,茶花,垂絲海棠)
宮 【昭純宮 雪陽宮 碧霄宮 幻蝶宮 綴霞宮 緋煙宮】
昭純宮: 昭陽殿 夢綺樓 香雪苑 吟霜齋 皓月軒 霽影閣 語筠榭 簫音館(梔子花,蝴蝶蘭,曇花,玫瑰)
雪陽宮: 雪影殿 玉笙樓 昕雪苑 斜陽齋 思水軒 依雪閣 菱荇榭 紫云館(木芙蓉,白梅,西府海棠,梨樹)
碧霄宮: 碧云殿 聽雨樓 茉鳳苑 語鶯齋 素雅軒 瑞祥閣 藕憐榭 詩韻館(湘妃竹,芍藥,紅梅,紫薇花)
幻蝶宮: 幻玥殿 淡影樓 鶯穆苑 絳雨齋 冰雁軒 金禧閣 秋語榭 醉云館(金桂,紅梅,桃樹,鳶尾)
綴霞宮: 綴雨殿 紫荊樓 薔薇苑 毓靈齋 晶瑩軒 清研閣 思語榭 緲云館(月季,蘭花,杏樹,茉莉)
緋煙宮: 緋萱殿 鳳儀樓 黛妍苑 雪痕齋 昭穎軒 伊影閣 渺影榭 凌云館(瓊花,麝香百合,廣玉蘭,姬百合)
西宮 【鐘粹宮 雪嫣宮 逸纖宮 流霜宮 玉芙宮 絳紫宮】
鐘粹宮: 鐘綺殿 瀟湘樓 瑾嫻苑 靈玉齋 煙云軒 文語閣 吟秋榭 暖香館(木瓜海棠,芭蕉,菊花,紫丁香)
雪嫣宮: 雪研殿 關雎樓 蘅蕪苑 漱玉齋 雨風軒 琴韻閣 藕香榭 歆音館(紫荊,白茶花,臘梅,芙蓉)
逸纖宮: 逸羽殿 夢溪樓 景顏苑 蕭雅齋 麗景軒 冰奕閣 心海榭 聽月館(木槿,薰衣草,緋紅晚櫻,蘭花)
流霜宮: 流影殿 婷玉樓 謹蘭苑 秋爽齋 沁雪軒 祺云閣 沐汐榭 聽雨館(木繡球,水仙,玉簪花,玫瑰)
玉芙宮: 玉蓮殿 凝紫樓 寒夢苑 擷芳齋 月影軒 翠薇閣 枕霞榭 擷綺館(貼梗海棠,杜鵑花,夾竹桃,茶花)
絳紫宮: 絳雪殿 晴水樓 凌菡苑 雍和齋 怡蘭軒 馨夢閣 凝香榭 晚晴館(石榴花,紫藤蘿,素馨,虞美人)
儲秀宮、
——選秀殿
——凈心宮
——重華宮
——冷宮(無梁殿,長樂宮)
好了,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