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寫的詩句是哪些 王維寫的詩句是哪些詩
今天給各位分享王維寫的詩句是哪些的知識,其中也會對王維寫的詩句是哪些詩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王維寫的詩都有哪些?
1、《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原文: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譯文:獨自遠離家鄉難免總有一點凄涼,每到重陽佳節倍加思念遠方的親人。遠遠想到兄弟們身佩茱萸登上高處,也會因為少我一人而生遺鄭羨憾之情。
2、《鳥鳴澗》
原文: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譯文:寂無人聲,芬芳桂花,輕輕飄落。青山碧林,更顯空寂。明月升起,驚動幾只棲息山鳥。清脆鳴叫,長久回蕩空曠山澗。
3、《青溪》
原文:言入黃花川,每逐清溪水。隨山將萬轉,趣途無百里。聲喧亂石中,衫派色靜深松里。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葦。我心素已閑,清川澹如此。請留盤石上,垂釣將已矣。
譯文:每次我進入黃花川漫游,常常沿著青溪輾轉飄流。流水依隨山勢千回萬轉,路途無百里卻曲曲幽幽。亂石叢中水聲喧嘩不斷,松林深處山色靜謐清秀。溪中菱藕荇菜隨波蕩漾,澄澄碧水倒映蘆葦蒲莠。我的心平素已習慣閑靜。淡泊的青溪更使我忘憂。讓我留在這盤石上好了,終日垂釣一直終老到頭!
4、《新晴野望》
原文:新晴原野曠,極目無氛垢。郭門臨渡頭,村樹連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農月喊塌拍無閑人,傾家事南畝。
譯文:雨后新晴的原野格外開闊空曠,極目遠望不見半點霧氣塵埃。外城的門樓緊靠著擺渡的碼頭,村莊邊的綠樹連接著溪流的入河口。銀白色的河水閃動著粼粼波光使得田野外面特別明亮,青翠的山峰突兀出現在山脊背后。正是農忙時節沒有悠閑的人,農民們一家一家全都在田畝間忙碌著呢。
5、《酬張少府》
原文:晚年唯好靜,萬事不關心。自顧無長策,空知返舊林。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君問窮通理,漁歌入浦深。
譯文:人到晚年特別喜好安靜,對人間萬事都漠不關心。自思沒有高策可以報國,只要求歸隱家鄉的山林。寬解衣帶對著松風乘涼,山月高照正好弄弦彈琴。君若問窮困通達的道理,請聽水浦深處漁歌聲音。
擴展資料
王維(701年-761年),字摩詰,號摩詰居士,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唐朝著名詩人、畫家
王維出身河東王氏,祖籍山西祁縣。開元十九年(731年),狀元及第,歷官右拾遺、監察御史、河西節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寶年間,官拜吏部郎中、給事中。安祿山攻陷長安時,王維被迫接受偽職。長安收復后,被責授太子中允。唐肅宗乾元年間任尚書右丞,故世稱“王右丞”。
王維參禪悟理,學莊信道,精通詩、書、畫、音樂等,以詩名盛于開元、天寶間,尤長五言,多詠山水田園,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有“詩佛”之稱 。
書畫特臻其妙,后人推其為南宗山水畫之祖。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贝嬖?00余首,代表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畫學秘訣》。
參考資料:王維-百度百科
王維寫的古詩有哪些
王維,唐朝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著名詩人、畫家,字摩詰,號摩詰居士。唐肅宗乾元年間任尚書右丞,故世稱“王右丞”。以下是我整理的王維寫的古詩,歡迎閱讀參考!
山居秋暝
唐代:王維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使至塞上
唐代:王維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嘩好。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代: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山中
唐代:王維
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
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
渭城曲 / 送元二使安西
唐代: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一作:客舍依依楊柳春)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亂皮鉛關無故人。
竹里館
唐代:王維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鳥鳴澗
唐代:王維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畫
唐代:王維
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
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
關于王維:
詩人王維崇信佛教,早年王維積極用世,是至情至性之人,用詩筆寫愛情,如《紅豆》,寫親情和友情,如《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晚年居于藍田輞川別墅。被后人稱為“田園詩人”,他還善畫人物、叢竹、山水。其詩、畫成就都很高,蘇東坡贊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尤以山水詩成就為最,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晚年無心仕途,專誠奉佛,故后世人稱其為“詩佛”。
世有“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維是人才”之說,后人稱王維為詩佛,此稱謂不僅是言王維詩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王維的宗教傾向,更表達了后人對王維在唐朝詩壇崇高地位的'肯定。
其實詩佛一稱是對其詩歌成就的概括,王維的詩多山水田園的內容,他的山水田園禪意幽遠、恬淡、寧靜,但它的幽遠、恬淡、寧靜,決不盡是死寂、枯槁、浮躁,而是靜中有動,動中寓靜。他所醉心描畫的自然美,他所追求的幽遠、恬淡、寧靜的禪境,是和現實生活的污濁世界、黑暗的政治環境相對立的,而非都是心靈空虛寂滅的反映。在宋·蘇軾《東坡題跋》的下卷《書摩詰藍田煙雨圖》評論唐代王維的作握肢品中指出:“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毙蕾p他的詩,著實是一種享受。
有哪些王維寫的古詩
盛唐作者眾多,堪稱大家的作者也多出于盛唐,如李白、杜甫、王維、孟浩然、王昌齡等。以下是我整理的王維寫的古詩,一起來看看有哪些吧。
《辛夷塢 》
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
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
鑒賞:
首句,辛夷花的花苞打在每一根枝條的最末端上,形如毛筆,所以用“木末”二字是很準確的。“芙蓉花”,即指辛夷,辛夷含苞待放時,很象荷花箭,花瓣的顏色也近似荷花。前兩句,把辛夷花比作芙蓉花,開得那樣猩紅艷麗。而且,它盛開在高高的樹梢,俯臨深澗,又是那樣的高標傲世。作者化用了《楚辭》句意,選取美的喻象并敷彩設色,表現出辛夷花的勃勃生機。裴迪《輞川集》和詩有“況有辛夷花,色與芙蓉亂”的句子,可用來作為注腳。詩的前兩句著重寫花的“發”。當春天來到人間,辛夷在生命力的催動下,欣欣然地綻開神秘的蓓蕾,是那樣燦爛,好似云蒸霞蔚,顯示著一派春光。
詩的后兩句寫花的“慧消落”。作者筆鋒一轉,將辛夷花置于一個山深人寂的環境之中,寫它開時即熱烈地開放,使山野一片火紅,落時則毫無惋惜地謝落,令人想象花瓣如繽紛紅雨灑落深澗。它自開自敗,順應著自然的本性,它自滿自足,無人欣賞,也不企求有人欣賞。這絕無人跡、亙古寂靜的“澗戶”,正是作者以“空寂”的禪心觀照世界的意象;然而,作者又反對趨入絕對的空無和死滅,因此它在這個空寂得發冷發自的澗戶中,卻又描繪出辛夷花猩紅的色彩和開落的動態聲息,使人感到空寂中仍有生命的閃爍。
短短四句詩,在描繪了辛夷花的'美好形象的同時,又寫出了一種落寞的景況和環境。此詩由花開寫到花落,而以一句環境描寫插入其中,一前后境況迥異,由秀發轉為零落。盡管畫面上似乎不著痕跡,卻能讓人體會到一種對時代環境的寂寞感。所謂“歲華盡搖落,芳意竟何成”(陳子昂《感遇》)的感慨,雖沒有直接說出來,但仍能于形象中得到暗示。
《積雨輞川莊作 》
積雨空林煙火遲,蒸藜炊黍餉東菑。
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
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
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更相疑
鑒賞:
此詩描寫輞川山莊亮斗久雨初停時的景色,前四句寫作者靜觀所見,后四句寫作者的隱居生活。作者把自己幽雅清淡的禪寂生活與輞川恬靜優美的田園風光結合起來描寫,創造了一個物我相愜、情景交融的意境。全詩如同一幅淡雅的水墨畫,清新明凈,形象鮮明,表現了作者隱居山林、脫離塵俗的閑情逸致。
這首聯寫田家生活,是作者山上靜觀所見。作者視野所及,先寫空林煙火,一個“遲”字,不僅把陰雨天的炊煙寫得十分真切傳神,而且透露了作者閑散安逸的心境;再寫農家早炊、餉田以至田頭野餐,展現一系列人物的活動畫面,秩序井然而富有生活氣息,使人想見農婦田夫那怡然自樂的心情。
頷聯寫自然景色,同樣是作者靜觀所得:“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陛y川之夏,百鳥飛鳴,作者只選了形態和習性迥然不同的黃鸝、白鷺,聯系著它們各自的背景加以描繪:雪白的白鷺,金黃的黃鸝,在視覺上自有色彩濃淡的差異;白鷺飛行,黃鸝鳴囀,一則取動態,一則取聲音;漠漠,形容水田廣布,視野蒼茫;陰陰,描狀夏木茂密,境界幽深。兩種景象互相映襯,互相配合,把積雨天氣的輞川山野寫得畫意盎然。所謂“詩中有畫”,這便是很好的例證。
唐人李肇因見李嘉祐集中有“水田飛白鷺,夏木囀黃鸝”的詩句,便譏笑王維“好取人文章嘉句”(《國史補》卷上);明人胡應麟力辟其說:“摩詰盛唐,嘉祐中唐,安得前人預偷來者?此正嘉祐用摩詰詩。(”《詩藪·內編》卷五)按,嘉祐與摩詰同時而稍晚,誰襲用誰的詩句,這很難說;然而,從藝術上看,兩人詩句還是有高下的。宋人葉夢得認為王維添加的兩個疊詞使詩句更加精彩?!澳庇袕V闊意,“陰陰”有幽深意,“漠漠水敬碧磨田”“陰陰夏木”比之“水田”和“夏木”,畫面就顯得開闊而深邃,富有境界感,渲染了積雨天氣空蒙迷茫的色調和氣氛。
如果說,首聯所寫農家無憂無慮的勞動生活已引起作者的濃厚興趣和欣羨之情,那么,面對這黃鸝、白鷺的自由自在的飛鳴,作者自會更加陶醉不已。而且這兩聯中,人物活動也好,自然景色也好,并不是客觀事物的簡單摹擬,而是經過作者心靈的感應和過濾,染上了鮮明的主觀色彩,體現了作者的個性。對于“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的王維來說,置身于這世外桃源般的輞川山莊,真可謂得其所哉了,這不能不使他感到無窮的樂趣。下面兩聯就是抒寫作者隱居山林的禪寂生活之樂的?!吧街辛曥o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作者獨處空山之中,幽棲松林之下,參木槿而悟人生短暫,采露葵以供清齋素食。這情調,在一般世人看來,未免過分孤寂寡淡了。然而早已厭倦塵世喧囂的作者,卻從中領略到極大的興味,比起那紛紛擾擾、爾虞我詐的名利場,不啻天壤云泥。
最后一句,作者快慰地宣稱自己早已去心機絕俗念,隨緣任遇,與世無爭了。庶幾乎可以免除塵世煩惱,悠悠然耽于山林之樂了?!肚f子·雜篇·寓言》載:楊朱去從老子學道,路上旅舍主人歡迎他,客人都給他讓座;學成歸來,旅客們卻不再讓座,而與他“爭席”,說明楊朱已得自然之道,與人們沒有隔膜了?!读凶印S帝篇》載:海上有人與鷗鳥相親近,互不猜疑。一天,父親要他把海鷗捉回家來,他又到海濱時,海鷗便飛得遠遠的,心術不正破壞了他和海鷗的親密關系。這兩個充滿老莊色彩的典故,一正用,一反用,兩相結合,抒寫作者澹泊自然的心境,而這種心境,正是上聯所寫“清齋”“習靜”的結果。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