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唐詩送別有哪些 唐代著名送別詩
大家好,關于著名的唐詩送別有哪些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于唐代著名送別詩的相關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關于送別的唐詩
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作者】王勃?【朝代】唐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白話翻譯:
巍巍長安,雄踞三秦之地;渺渺四川,卻在迢迢遠方。
你我命運何等相仿,奔波仕途,遠離家鄉。
只要有知心朋友,四海之內不覺遙遠。即便在天涯海角,感覺就像近鄰一樣。
岔道分手,實在不用兒女情長,淚灑衣裳。
2、贈汪倫
【作者】李白?【朝代】唐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白話翻譯:
我正乘上小船,剛要解纜出發,忽聽岸上傳來,悠揚踏歌之聲。
看那桃花潭水,縱然深有千尺,怎能及汪倫送我之情。
3、芙蓉樓送辛漸
【作者】王昌齡?【朝代】唐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白話翻譯:
迷蒙的煙雨,連夜灑遍吳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孤對楚山離愁無限!
朋友啊,洛陽親友若是問起我來;就說我依然冰心玉壺,堅守信念!
4、渭城曲 / 送元二使安西
【作者】王維?【朝代】唐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白話翻譯:
清晨的微雨濕潤了渭城地面的灰塵,空氣清新,旅舍更加青翠。
真誠地奉勸我的朋友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陽關就難以遇到故舊親人。
5、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作者】李白?【朝代】唐
譯文對照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指慶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白話翻譯:
老朋友向我頻頻揮手,告別了黃鶴樓,在這柳絮如煙、跡逗做繁花似錦的陽春三月去揚州遠游。
友人的孤船姿衡帆影漸漸地遠去,消失在碧空的盡頭,只看見一線長江,向邈遠的天際奔流。
送別詩有哪些古詩
送別詩有:
1、別董大二首
高適?〔唐代〕
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六翮飄飖私自憐,一離京洛十余中或年。
丈夫貧賤應未足,今日相逢無酒錢。
譯文:千里黃云遮天蔽日,天氣陰沉,北風送走雁群又吹來紛揚大雪。不要擔心前路茫茫沒有知己,天下還有誰不認識你呢?就像鳥兒四處奔波無果只能自傷自憐,離開京洛已經十多年。大丈夫貧賤誰又心甘情愿,今天相逢可掏不出酒錢。
2、月夜憶舍弟
杜甫 〔唐代〕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邊秋 一作:秋邊)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侍橘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譯文:戍樓上的更鼓聲斷絕了人行,秋夜的邊塞傳來了孤雁哀鳴。從今夜就進入了白露節氣,月亮還是故鄉的最明亮。雖有兄弟但都離散各去一方,家園無存,互相間都無從得知死生的消息。寄往洛陽城的家書老是不能送到,何況戰亂頻繁還沒有停止。
3、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杜甫 〔唐代〕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譯文:劍外忽然傳來收薊北的消息,剛剛聽到時涕淚滿衣裳。回頭看妻子和孩子哪還有一點的憂傷,胡亂地卷起詩書欣喜若狂。日光照耀放聲高歌痛飲美酒,趁著明媚春光與妻兒一同返回家鄉。心想著就從巴峽穿過巫峽,經過了襄陽后又直奔洛陽。
4、芙蓉樓送辛漸
王昌齡 〔唐代〕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譯文:冷雨連夜灑遍吳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后,獨自面對著楚山離愁無限!到了洛陽,如果洛陽親友問起我來,就請轉告他們,我的心依然像玉壺里的冰那樣晶瑩純潔!
5、渡老培團荊門送別
李白 〔唐代〕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譯文:我乘舟渡江來到遙遠的荊門外,來到戰國時期楚國的境內游覽。山隨著平坦廣闊的原野的出現逐漸消失,江水在一望無際的原野中奔流。江面月影好似天上飛來的明鏡,云層締構城外幻出海市蜃樓。我依然喜愛這來自故鄉之水,不遠萬里來送我東行的小舟。
送別的古詩有哪些
在朋友離別之際,我們都會去送別,那么關于送別的古詩又有哪些呢?下面就隨我一起去閱讀送別的古詩有哪些,相信能帶給大家啟發。
渭城曲—古詩的作者:王維
毀衡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纖槐做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送別—古詩的作者:王之渙
楊柳東風樹,青青夾御河。
近來攀折苦,應為別離多。
送武判官歸京—古詩的作者:岑參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猶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贈汪倫—古詩的作者:李白
李白登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渡荊門送別—古詩的`作者:李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送友人—古詩的作者:李白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明畝去,蕭蕭班馬鳴。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古詩的作者: 王勃
城闕輔三秦,
風煙望五洲。
與君別離意,
同是宦游人。
海內存知己,
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岐路,
兒女共沾巾。
唐詩中最美的送別詩千古名篇有哪些呢?
古人交通不便,因此一旦與人分別,很難再會,所以離別就變成了一個很重要的時刻。為了顯示這一時刻的重要性,他們會設宴餞行,舉酒相祝,此時,寫詩相贈就成為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從而催生出了眾多流傳千古的送別詩。
下面小樓就跟大家分享唐詩中最經典的十首送別詩,和大家一起品讀古人的離愁別緒。
1、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天才詩人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送別詩中的一首另類經典,它卻一改送別詩黯然憂傷的情調,變得豪邁激昂。“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難阻”的情景,使友情升華到一種更高的美學境界。
2、千古送別第一詩——王維《渭城曲》
王維的《渭城曲》(又作《送元二使安西》),被宋代劉辰翁評為古今第一,還被后人改成歌曲《陽關三疊》,流傳千古。
王維的這首《渭城曲》,一改送別詩的灰暗色調,意境變得明麗清新,詩中所寫不再是離別的傷感凄涼,而是對友人濃濃的深情和美好的祝愿。
3、王維《山中送別》
離別什么時候最傷感,不是送別的時候,而好友已經離去,一個人回到家里,關上門,此時黃昏降臨,內心的孤寂襲來,這才是最傷感的時候。
王維的這首《山中送別》,正是抓住這樣一個時刻,抒寫他內心的離別之情。
結句”春?明年綠,王孫歸不歸。”朋友剛離去,便問“歸不歸”,可見詩人內心難以抑制的離愁。
4、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王昌齡寫這首《芙蓉樓送辛漸》時,是一個被貶的官員,時時遭受讒言的攻擊,因此詩中的重點并不是余握離愁別緒,而回應友人對自己的關心。
“一片冰心在玉壺”,并不是對友人洗刷讒言的辯白,而是告訴友人,自己有冰清玉潔的精神,無懼他人之讒言,此情此景,這比任何相思的言辭都更能表達他對親友的深情。
5、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白送別孟浩然,還留下了這樣一首千古名篇,這絕對是文學史上最經典的送別場景。
像李白孟浩然這樣的風流名士,離別之時自然不可能“兒女共沾巾”,因此,詩中的離別之情是克制的,你能感受到濃濃的深情,但卻沒有深切刻骨的悲傷。
李白還將孟浩然的離別寫得艷麗風流,他在煙霧繚繞鮮花盛開的陽春三月,乘船去往繁華富貴的揚州,展現了孟浩然“風流天下聞”的詩人名士形象。
6、李白《贈汪倫》
汪倫不像孟浩然那樣,是一個聞名于世的大詩人,但這首《贈汪倫》,名氣卻不比《送孟浩然之廣陵》小。
這首送別詩充滿民歌的色彩,李白乘船離開,卻聽到岸上汪倫唱歌相送,情感自然流露,尾聯以桃花潭水比友情,隨物賦情,悶搭自然入妙。
7、高適《別董大》
送別詩的內容不僅是離愁別緒,還有對友人的勸勉。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這是一句多么豪邁激昂的勸慰,他能慰藉友人不在害怕前路的漂泊艱難,讓友人勇敢地去為人生拼搏奮斗。
8、許渾《謝亭送別》
詩人許渾,并不出名,但他的這首《謝亭送別》,卻是送別是中的千古名篇。《唐詩絕句類選》中甚至說:(《謝亭送別》)后二句可與《陽關》競美。
這首詩的經典之處,就在于它將離別之情渲染到了極致。
前兩句以樂景寫哀情,青山紅葉中,送友人離去,這么美的景色卻不能與好友共賞,倍增其哀。
后兩句寫友人離去后,日暮酒醒,人已遠去,只有滿天風雨,灑在心頭。那滿天的風雨,就是詩人無法抑制的內心情緒。
9、鄭谷《淮上與友人別》
同樣,鄭谷的詩名亦不大,但這首送別詩卻歷來為人稱贊。
詩的前三句通過江頭春色、楊花螞毀拿柳絲、宴餞風笛,離亭暮色的場景描寫,已將離別的氛圍渲染得極為低沉,最后一句“君向瀟湘我向秦”突然停止,讓人覺得后面還有很多話沒有話,但卻已經說不出來,詩雖到此為止,愁緒卻綿延不絕,兩個“向”字,讀來凄然欲絕。
10、杜牧《贈別》
杜牧的這首送別詩,是寫給一位十三四歲的少女歌妓的,詩中對少女氣質與心思的描寫,堪稱絕妙。
第一首寫的是少女的形貌氣質,這位少女歌妓,氣質體態輕盈美好,就像初開的豆蔻花,正是因為她這樣的美好,讓詩人難分難舍,在離別的路上,看到那些卷開珠簾探望的女子,總免不了拿和她比,但是她們遠比不上她的美好。
第二首寫離別時少女的心思,少女不像他人那樣流露感情,她只會在內心默默地鬧別扭,酒席上,她再也不像以前那樣笑了,但她也不哭,只是默默地陪著詩人,坐到天明。
杜牧這兩首詩,比喻之貼切,對少女心思把握之準確,他人難及。
唐朝關于送別的詩句5首
1.唐朝的思鄉詩十首,送別詩、四季詩各五首,還有一些詩歌知識
思鄉 江上送友人南游 【唐】張喬 何處積鄉愁,天涯聚亂流。
岸長群岫晚,湖闊片帆秋。 買酒過漁舍,分燈與釣舟。
瀟湘見來雁,應念獨邊游。 江上送友人南游 【唐】張喬 何處積鄉愁,天涯聚亂流。
岸長群岫晚,湖闊片帆秋。 買酒過漁舍,分燈與釣舟。
瀟湘見來雁,應念獨邊游。 江上送友人南游 【唐】張喬 何處積鄉愁,天涯聚亂流。
岸長群岫晚,湖闊片帆秋。 買酒過漁舍,分燈與釣舟。
瀟湘見來雁,應念獨邊游。 江上送友人南游 【唐】張喬 何處積鄉愁,天涯聚亂流。
岸長群岫晚,湖闊片帆秋。 買酒過漁舍,分燈與釣舟。
瀟湘見來雁,應念獨邊游。 思鄉作 【唐】布燮 瀘北行人絕,云南信未還。
庭前花不掃,門外柳誰攀。 坐久銷銀燭,愁多減玉顏。
懸心秋夜月,萬里照關山。 冬日山居思鄉 【唐】周賀 大野始嚴凝,云天曉色澄。
樹寒稀宿鳥,山迥少來僧。 背日收窗雪,開爐釋硯冰。
忽然歸故國,孤想寓西陵。 云夢故城秋望 【唐】戎昱 故國遺墟在,登臨想舊游。
一朝人事變,千載水空流。 夢渚鴻聲晚,荊虧襲門樹色秋。
片云凝不散,遙掛望鄉愁。 除夜作 【唐】高適 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凄然。
故鄉今夜思千里,愁鬢明朝又一年。 故鄉杏花 【唐】司空圖 寄花寄酒喜新開,左把花枝右把杯。
欲問花枝與杯酒,故人何得不同來? 江外思鄉 【唐】韋莊 年年春日異鄉悲,杜曲黃鶯可得知。 更被夕陽江岸上,斷腸煙柳一絲絲。
送別 岑參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1]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猶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注釋】: [1]本句是比喻,梨花喻白雪. 【簡析】:這是天寶十三年(754)冬作者在輪臺寫的一首送別詩.營中送別,大雪紛飛,這是一個很特異的環境.詩人以奇特的比喻,豐富的想象和對實景多層次的描繪,使人感到充滿寒意而又感到春意盎然.一直送到不見人影,而雪地上的那一行馬蹄印的情景深深地刻在讀者心中. 【作者小傳】:岑參(715-770),南陽(今屬河南)人.天寶進士,曾隨高仙芝到安西,威武,后又往來于北庭,輪臺間.官至嘉州刺史,卒于成都.長于七言歌行.所作善于描繪塞上風光和戰爭景象;氣勢豪邁,情辭慷慨,語言變化自如.有《岑嘉州詩集》. 第四節 宋人送別詞 《雨霖鈴》[1] 柳永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2] 都門帳飲無緒,[3]留戀處,[4]蘭舟催發.[5]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6] 念—去去千里煙波,[7]暮靄沈沈楚天闊.[8]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晚風殘月. 此去經年,[9]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銷森兄與何人說.[10] 【注釋】:[1]此調原為唐教坊曲.相傳唐玄宗避安祿山亂入蜀,時霖雨連日,棧道中聽到鈴聲.為悼念楊貴妃,便采作此曲,后柳永用為詞調.又名《雨霖鈴慢》.上下闋,八句,仄韻. [2]驟雨:陣雨. [3]都門帳飲:在京都郊外搭起帳幕設宴餞行.無緒;沒有情緒,無精打采. [4]留戀處:一作"方留戀處". [5]蘭舟:據《述異記》載,魯班曾刻木蘭樹為舟.后用作船的美稱. [6]凝噎:悲痛氣塞,說不出話來.一作"凝咽". [7]去去:重復言之,表示行程之遠. [8]暮靄:傍晚的云氣.沈沈:深厚的樣子.楚天:南天.古時長江下游地區屬楚國,故稱. [9]經年:一年又一年. [10]風情:男女戀情. 【簡析】柳永多作慢詞,長于鋪敘.此詞表現作者離京南下時長亭送別的情景.上片紀別,從日暮雨歇,送別都門,設帳餞行,到蘭舟摧發,淚眼相對,執手告別,依次層層描述離別的場面和雙方惜別的情態,猶如一首帶有故事性的劇曲春穗,展示了令人傷心慘目的一幕.這與同樣表現離情別緒但出之以比興的唐五代小令是情趣不同的.北宋時柳詞不但都下傳唱,甚至遠及西夏,"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避暑錄話》).柳詞盛行于市井巷陌,同他這種明白曉暢,情事俱顯的詞風不無關系. 柳永在詞史的地位:柳詞在題材方面不局限于士人的情感,時見市井氣息,在詞的描寫內容方面有所拓寬;柳永在詞調使用方面多有嘗試(宋詞調880,柳用百余),尤致力于慢詞,善在文字轉折處用強有力的仄聲字,用來承上啟下,成為語氣轉換的樞紐,讓人有"潛氣內轉","搖曳生姿"之感,整部作品渾然一體,豐富了詞的形式體制;柳詞長于鋪敘,白描,語言清新自然,在寫作技巧方面都后世有很大的影響.傳情自然真摯. 《踏莎行》 歐陽修 候館梅殘,溪橋柳細,草薰風暖搖征轡. 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 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樓高莫近危欄倚. 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注釋】:侯館,能遠望之樓.熏,香氣.平蕪,平坦草地. 【簡析】:歐陽修的意義:一代儒宗(詩文言志)而致力于娛賓遣興的小詞(詞以抒情),有開創風氣之功;歐詞成花間詞之余風,于詞藝提高有貢獻. 陳亮【水調歌頭】 送章德茂大卿師虜 不見南師久,謾說北群空. 當場只手,畢竟還我萬夫雄. 自笑堂堂漢使,得似洋洋河水,依舊只流東. 且復穹廬拜,會向篙街行. 堯之都,舜之壤,禹。
2.送別詩 五首
別董大(唐·高適)
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送元二使安西(唐代·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送朱大入秦(唐代·孟浩然)
游人五陵去,寶劍值千金。
分手脫相贈,平生一片心。
芙蓉樓送辛漸(唐代·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從茲去,蕭蕭班馬鳴。
餞別王十一南游(唐 劉長卿)
里君煙水闊,揮手淚沾巾。飛鳥沒何處,青山空向人。
長江一帆遠,落日五湖春。誰見汀洲上,相思愁白蘋。
送友人(唐 薛濤)
水國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蒼蒼。
誰言千里自今夕,離夢杳如關塞長。
送靈澈上人(唐 劉長卿)
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
荷笠帶夕陽,青山獨遠歸。
重送裴郎中貶吉州(唐 劉長卿)
猿啼客散暮江頭,人自傷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遠,青山萬里一孤舟。
江亭月夜送別二首(其二 )(唐 王勃)
亂煙籠碧砌,飛月向南端。
寂寞離亭掩,江山此夜寒。
山中相送 (唐 王維)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明年春草綠,王孫歸不歸?
3.送別詩5首
芙蓉樓送辛漸
唐·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別董大
唐·高適
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從茲去,蕭蕭班馬鳴。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唐 李白
故 人 西 辭 黃 鶴 樓 ,
煙 花 三 月 下 揚 州 。
孤 帆 遠 影 碧 空 盡 ,
惟 見 長 江 天 際 流 。
4.5首送別詩
1.唐代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2.唐代李白的《贈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3.唐代高適的《送李侍御赴安西》
行子對飛蓬,金鞭指鐵驄。功名萬里外,心事一杯中。
虜障燕支北,秦城太白東。離魂莫惆悵,看取寶刀雄。
4.唐代王維的《送別 / 山中送別 / 送友》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5.唐代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5.關于送別的詩 是唐朝的
1 送元二使安西王維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2 送友人李白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王維 《山中相送》: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明年春草綠,王孫歸不歸?王昌齡 《送柴侍御》:流水通波接五岡,送君不沒有離傷。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王維 《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李白 《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醉別復幾日,登臨遍池臺。何時石門路,重有金樽開。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徠。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
權德輿 《嶺上逢久別者又別》:十年曾一別,征路此相逢。馬首向何處?夕陽千萬峰。
孟浩然 《留別王維》: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歸。欲尋芳草去,惜與故人違。
當路誰相假,知音世所稀。只應守寂寞,還掩故園扉。
芙蓉樓送辛漸》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王 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洲。與君別離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岐路,兒女共沾巾3 送沈子福之江東王維楊柳渡頭行客稀,罟師蕩槳向臨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歸。4 南浦別白居易南浦凄凄別, 西風裊裊秋。
一看腸一斷,好去莫回頭。5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襟。6 別董大高適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7 芙蓉樓送辛漸王昌齡寒雨連江夜入吳,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 一片冰心在玉壺。8 別離陸龜蒙丈夫非無淚,不灑離別間。
杖劍對樽酒,恥為游子顏。蝮蛇一螫手,壯士即解腕。
所志在功名,離別何足嘆。9 于易水送人一絕駱賓王此地別燕丹,壯士發沖冠。
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10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楊萬里畢竟西湖六月中, 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11 渡荊門送別李白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山隨平野盡, 江入大荒流。月下飛天鏡, 云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 萬里送行舟。12 贈汪倫李白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贈我情。13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李白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14 謝亭送別許渾勞歌一曲解行舟,紅葉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15 送李侍御赴安西高適行子對飛蓬,金鞭指鐵聰。
功名萬里外,心事一杯中。虜障燕支北,秦城太北東。
離魂莫惆悵,看取寶刀雄。16 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荊吳相接水為鄉,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處泊?天涯一望斷人腸。17 《賦得暮雨送李曹》韋應物楚江微雨里,建業暮鐘時。
漠漠帆來重,冥冥鳥去遲。海門深不見,浦樹遠含滋。
相送情無限,沾襟比散絲。18 送別詩隋無名氏楊柳青青著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
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19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岑參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猶著。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黲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
6.5首送別詩
1.唐代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2.唐代李白的《贈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3.唐代高適的《送李侍御赴安西》行子對飛蓬,金鞭指鐵驄。
功名萬里外,心事一杯中。 虜障燕支北,秦城太白東。
離魂莫惆悵,看取寶刀雄。4.唐代王維的《送別 / 山中送別 / 送友》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5.唐代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7.求五首關于告別離別的詩及其賞析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唐?劉禹錫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作者簡介]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晚年自號廬山人,洛陽人。
唐代中晚期詩人、哲學家。曾與柳宗元等人積極參加王叔文領導的“永貞革新”,失敗后被貶為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馬。
后因宰相裴度力薦,任太子賓客,加檢校禮部尚書,世稱劉賓客。與柳宗元交好,人稱“劉柳”,又與白居易常相唱和,又并稱“劉白”。
他的詩風格清新,宛轉含蓄,善于吸收民歌的精華,并多反映社會生活。他的散文思路清晰,簡潔曉暢,說理文論證周密,深入淺出。
著有《劉夢得文集》。 [注釋] (1)酬:答謝,這里是以詩相答的意思。
樂天:指白居易,字樂天。 (2)巴山楚水:泛指作者貶謫之地四川、湖南、湖北一帶。
(3)二十三年:作者被貶外地到回歸京城長安的時間約為二十三年。 (4)棄置身:指遭受貶謫的詩人自己。
(5)聞笛賦:指西晉向秀的《思舊賦》。向秀和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滿當時掌握政權的司馬氏集團而被殺。
向秀很悲痛,一次他從嵇康的舊居路過,聽到有人在吹笛子,笛聲使他想起被殺害的好友,就以悲憤的心情寫了一篇《思舊賦》來悼念嵇康,從側面顯示出對時政的不滿。劉禹錫借這個典故寄托了他對因參與政治改革而被害致死的老友的懷念。
(6)翻似:反而像。 (7)爛柯人:指晉人王質。
傳說晉人王質進山砍柴,看見兩個童子下棋。看到局終,童子問王質為何不去,王質才驚悟過來,見斧柄已經腐爛。
回到家鄉,已歷百年,無人相識(見《述異記》)。劉禹錫借這個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貶謫時間的長久,又表現了世態的變遷,以及回歸之后生疏而悵惘的心情。
(8)歌一曲:指白居易作的《醉贈劉二十八使君》一詩。 (9)長(zhǎng):增長,振作。
[譯詩、詩意] 在巴山楚水這些凄涼的地方,我度過了二十三年淪落的光陰。 懷念故友突然吟誦聞笛小賦,久貶歸來感到已非舊時光景。
沉船的旁邊正有千帆駛過,病樹的前頭卻是萬木爭春。今天聽了你為我吟誦的詩篇,暫且借這一杯美酒振奮精神。
[賞析] 這是一首七言律詩。這是古代酬贈詩中的名篇。
唐敬宗寶歷二年(826),詩人罷和州刺史,回歸洛陽,途經揚州,與罷蘇州刺史的白居易相會。在酒席上,白居易吟詩《醉贈劉二十八使君》相贈:“為我引杯添酒飲,與君把箸擊盤歌。
詩稱國手徒為爾,命壓人頭不奈何。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在詩中,白居易對劉禹錫被貶謫的遭遇,表示了同情和不平。于是劉禹錫寫了此詩回贈白居易。
“樂天”,白居易的表字。“見贈”指白居易贈給作者的詩,那首詩的最后兩句說:“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劉禹錫的這首答謝詩就是從這里開頭的。 首聯:“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意思是他被貶謫到巴山楚水這些荒涼的地區,二十三年就如同棄置在道旁一樣。劉禹錫想改革時弊,遭到打擊,被貶到朗州(在今湖南省)、連州(在今廣東省)、夔州(在今四川省)等地。
夔州屬于古代巴國。朗州、連州等屬于古代楚國。
這些地區古代都很荒涼,所以用“巴山楚水凄涼地”來概括。“凄涼地”,指寂寞冷落的地區。
這兩句寫出了作者長期被貶的憤慨心情。 頷聯:“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這兩句詩運用了典故。意思是說自己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來,許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誦“聞笛賦”表示悼念而已。
此番回來恍如隔世,覺得人事全非,不再是舊日的光景了。前一句詩人借西晉向秀的《思舊賦》這個典故寄托了他對因參與政治改革而被害致死的老友的懷念。
后一句用王質爛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貶謫時間的長久,又表現了世態的變遷,以及回歸之后生疏而悵惘的心情,含義十分豐富。 頸聯:“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是廣為傳誦的名句。白居易的贈詩中有“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這樣兩句,意思是說同輩的人都升遷了,只有你在荒涼的地方寂寞地虛度了年華,頗為劉禹錫抱不平。
對此,劉禹錫在酬詩中寫道:“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以沉舟、病樹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悵,卻又相當的豁達、樂觀。
沉舟側畔,有千帆競發;病樹前頭,正萬木皆春。他從白詩中翻出這二句,反而勸慰白居易不必為他的寂寞、蹉跎而憂傷,對世事的變遷和仕宦的升沉,表現出豁達的襟懷。
這兩句詩意又和白詩“命壓人頭不奈何”、“亦知合被才名折”相呼應,但其思想境界要比白詩高,意義也深刻得多了。二十三年的貶謫生活,并沒有使他消沉頹唐。
“沉舟”二句描寫形象生動,深刻地反映了事物的變化發展規律,因而成為廣為傳誦的名句。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并賦予它以新的意義,說明新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的道理。
末尾兩句又回到席上酬答贈言上來,意思是:“今天聽到您唱的這支歌曲(指白居易贈給他的詩),就暫且憑借酒的力量,來增長我繼續努力的精神吧!”點明酬贈題意,既是對友人關懷的感謝。
8.五首送別詩
芙蓉樓送辛漸 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 一片冰心在玉壺。 [注釋] 1.芙容樓:潤州(今江蘇鎮江)的城樓。
辛漸:作者的一位朋友。 2.寒雨連江:潤州在長江邊。
這句是說,夜里長江上下了寒雨。吳:春秋時的 吳國在長江下游一帶,所以稱這一帶為吳。
3.平明:清晨。楚山:春秋時的楚國在長江中下游一帶,所以稱這一帶為楚 山。
4.洛陽:今河南洛陽,是辛漸所去的地方。 5.冰心:比喻心的純潔。
玉壺:冰在玉壺之中,進一步比喻人的清廉正直。 [解說] 一夜寒雨過后,詩人在芙蓉樓與友人話別,這時只有晨光映照著遠處的山巒。
他囑咐朋友,如果遠方的親友問起我,請把我清廉下直的心意傳達給他們。 送元二使安西 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 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 [注釋] 1.元二:姓元,排行第二,作者的朋友。
2.使:出使。 3.安西:指唐代安西都護府,在今新疆庫車附近。
4.渭城:秦時咸陽城,漢改渭城,在長安西北,渭水北岸。 5.朝雨:早晨下的雨。
6.浥(yì):濕。 7.客舍:旅店。
8.陽關:在今甘肅省敦煌縣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作者簡介:王維(701-761),字摩潔,蒲州(今山西永濟縣)人。
通音樂,工書畫。唐代著名詩人。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 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
[注釋] 1.黃鶴樓:故址在今湖北武漢市武昌蛇山的黃鵠磯上,傳說有神仙在此乘黃鶴而去,故稱黃鶴樓。 2.孟浩然:李白的朋友。
3.之:往。 4.廣陵:即揚州。
5.故人:老朋友,這里指孟浩然。 6.煙花:指艷麗的春景。
7.盡:消失。 8.唯見:只見。
9.天際:天邊。 [簡析] 李白是一位熱愛自然、喜歡交游的詩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足跡幾乎遍及整個中國,留下了許多歌詠自然美、歌頌友情的作品。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歷來傳頌的名篇,這首詩是李白出蜀壯游期間的作品,寫詩人送別友人時無限依戀的感情,也寫出祖國河山的壯麗美好。 詩的起句“故人西辭黃鶴樓”緊扣題旨,點明送行的地點及自己與被送者的關系。
“故人”一詞說明了兩位詩人的深厚情誼。“黃鶴樓”是天下名勝,是詩人墨客流連聚會之所,又是傳說中仙人乘鶴升天之處。
而今兩位瀟灑飄逸的詩人在此道別,更帶有詩意和浪漫色彩。第二句“煙花三月下揚州”,緊承首句,寫送行的時令與被送者要去的地方。
“揚州”是東南都會,自古繁華,而“三月”又正是春光明媚,百花爭艷的季節。詩人用“煙花”修飾“三月”,不僅傳神地寫出煙霧迷蒙、繁花似錦的陽春特色,也使人聯想到處在開元盛世的揚州,那花團錦簇、繡戶珠簾,繁榮而又太平的景象。
孟浩然要去的地方真是好地方,時間也選擇得恰當。李白對友人的這次旅游自然十分欣羨。
“煙花三月下揚州”這清麗明快的詩句,正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愉快與向往。但李白又是富于感情的詩人,當友人揚帆遠去的時候,惜別之情油然而生。
從《李太白集》里,我們可以看到李白、孟浩然之間有著不少贈答詩。在《贈孟浩然》中,李白寫道:“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
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云。”可見李白對孟浩然是多么敬佩,兩人的情誼是多么深厚。
詩的第三、四句正是寫李白送別詩友時的惜別深情。“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表面看來這兩句詩全是寫景,其實卻有著詩人鮮明的形象。“孤帆”絕不是說浩瀚的長江上只有一只帆船,而是寫詩人的全部注意力和感情只集中在友人乘坐的那一只帆船上。
詩人在黃鶴樓邊送行,看著友人乘坐的船掛起風帆,漸去漸遠,越去越小,越去越模糊了,只剩下一點影子了,最后終于消失在水天相接之處,而詩人仍然久久佇立,目送流向天際的江水,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江水,陪隨行舟,將友人送到目的地。這兩句詩表達了多么深摯的友情,然而在詩句中卻找不到“友情”這個字眼。
詩人巧妙地將依依惜別的深情寄托在對自然景物的動態描寫之中,將情與景完全交融在一起了,真正做到了含吐不露而余味無窮。 另外在詩歌的用韻上,詩人也頗具匠心地選擇了“樓”“州”“流”三個聲調悠揚的韻腳,吟誦起來余音裊裊。
這與孤帆遠去、江流天際的景象以及詩人目送神馳、情意綿綿的神態十分吻合。再加上語言清麗自然,意境雄渾開闊,這首詩真是令人越讀越愛,百讀不厭,無怪乎千古傳頌。
清人沈德潛在《唐詩別裁》中品評李太白七絕的藝術特色時說:“七言絕句以語近情遙,含吐不露為貴。只眼前景,口頭語而有弦外音,使人神遠,太白有焉。”
李太白的七絕在詩壇上的確是獨步了。(鄭伯殷) 別董大 高 適 千里黃云白日曛, 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 天下誰人不識君。 [注釋] 1.董大:唐玄宗時著名的琴客董庭蘭。
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稱“董大”。 2.曛:昏暗。
3.君:指的是董大。 [簡析] 這是一首送別詩,送別的對象是著名的琴師董庭蘭。
盛唐時盛行胡樂,能欣賞七弦琴這類古樂的人不多。崔玨有詩道:“七條弦上五音寒,此藝知音自古難。
惟有河南房次律(盛唐宰相房官),始終憐得董庭蘭。”這時高適也很不得志,到處浪游,常處于貧。
9.唐朝夫妻送別詩句
臨別殷勤重寄詞,詞中有誓兩心知。-白居易《長恨歌》
直緣感君恩愛一回顧,使我雙淚長珊珊。-盧仝《樓上女兒曲》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柳永《雨霖鈴》
花紅易衰似郎意,水流無限似儂愁。-劉禹錫《竹枝詞四首其二》
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溫庭筠《楊柳枝》
換我心,為你心,始知相憶深。-顧敻《訴衷情》
相思一夜梅花發,忽到窗前疑是君。-盧仝《有所思》
終日兩相思,為君憔悴盡,百花時。-溫庭筠《南歌子四首其二》
離恨卻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李煜《清平樂》
著名的唐詩送別有哪些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唐代著名送別詩、著名的唐詩送別有哪些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