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詩人的朋友有哪些 李白的朋友列表里有誰
很多朋友對于李白詩人的朋友有哪些和李白的朋友列表里有誰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李白一生朋友很多,他最好的朋友是誰?
李白一生的朋友有很多,像情誼深過桃花潭水的汪倫,像可以一起“杯莫停”的元丹丘,像亦師亦友的賀知章,像給他寫了二十首詩的杜甫,像田園詩派詩人孟浩然等,都是李白的朋友。而要說起和他關系最鐵的人當屬汪倫和元丹丘了。
一、李白的朋友都有誰
關于李白的朋友都有誰,大家多是通過他的生平和詩句來分析的。想把他引薦給李隆基的賀知章,就是李白的朋友,閉棗兩個人年齡相差很大,但是不影響兩個人的情誼。除了賀知章之外,李白和大詩人杜甫的感情也不錯,杜甫的詩庫里有二十首詩都是寫李白的。而李白作為“回禮”,給杜甫寫了四首詩。此外,在李白的詩句中明確表達出朋友之誼的人有汪倫、元丹丘和孟浩然。這三個人都是李白的摯友,李白在黃鶴樓送孟浩然離開,望著遠處的“孤帆遠影”,好不傷感。
二、李白最好的朋友是誰
男人的好朋友或者是心靈相通,或者是“酒肉朋友”,州余前者能給自己以精神上的慰藉,后者可以讓自己忘卻人世間的煩惱,平時沒事喝喝小酒,快哉樂哉。所以,由此來推斷的話,汪倫可當選為李白的靈魂摯友,而元丹丘則是可以和他“喝一宿”的鐵哥們。在性格上,汪倫和李白如出一轍,都屬于那種啥事都不把心里擱的人,李白要離開了,他沒有像王勃一樣“兒女共沾巾”,而是唱著歌相送,足見其爽朗大方的一面。此外,他沒有像詩人一樣折柳相送或者喝酒言別,而是唱著歌送李白離開,看來也是比較浪漫的人,比較合李白的“口味”。
除了浪漫開朗的汪倫之外,李白的另一個摯友當屬元丹丘了。李白與他一起喝酒,把酒喝光了之后,用“五花馬”、“千金裘”換美酒接著喝,不是酒有多好喝,而是要多轎跡拆換一些酒,以便可以“喝一宿”。所以通過這個舉動可以得知,這兩個人的關系不是一般的鐵。
李白的好友
有孟浩然、杜甫、王昌齡、賀知章、高適、汪倫、李陽冰、元丹丘、孔巢父、崔成甫等。
1、元丹丘
李白一生與元丹丘的交游,大致可分為四個階段,其時間則始于唐玄宗開元十四年、止于天寶六載前后,共22 年。李白在這一時期的文學創作與思想變化友巖,均受到了元丹丘較大的影響。
元丹丘是李白二十歲左右在蜀中認識的道友,他們曾一起在河南穎陽嵩山隱居,元丹丘是被李白看作長生不死的仙人,李白曾贈元丹丘好些詩,共十四首,有《題元丹丘穎陽山居》《尋高鳳石門山中元丹丘》《聞丹丘子于城北營石門幽居因敘舊以寄之》《題嵩山逸人元丹丘居》等。
2、孔巢父
唐朝冀州(今河北冀縣)人,字弱翁,孔如珪次子,孔岑父之弟,孔子三十七世孫。生年不詳,卒于唐德宗興元元年(784年)。少時與李白、韓準、張叔明、陶沔、裴政隱居徂徠山,稱“竹溪六逸”。
3、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原籍湖北襄陽,后徙河南鞏縣。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4、崔成甫
在金陵,李白遇見了崔成甫。兩人都是政治上的失意者,情懷更加相投。每次游玩時,都盡情暢游,不計早晚。他們泛舟秦淮河,通宵達旦地乎彎唱歌,引得兩岸人家不勝驚異,拍手為他們助興。兩人由于性格相投、遭遇相似,所以比之一般朋友更為默契,友情更深厚,因而李白把崔成甫的詩系在衣服上,每當想念,便吟誦一番。
5、汪倫
汪倫,字文煥,一字鳳林,歙州黟縣(宣州太平縣,今安徽黃山市黃山)人。唐開元間任涇縣令,詩人,著名詩人李白好友。
卸任后,由于留戀桃花潭,特將其家由黟縣遷往涇縣,居涇縣桃花潭畔。天寶好頃御元年(740年)至寶應元年(761年),李白曾多次來安徽當涂、宣城、涇縣、秋浦、南陵等地,并游歷涇縣桃花潭。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李白
百度百科-孔巢父
百度百科-元丹丘
百度百科-汪倫
百度百科-杜甫
百度百科-崔成甫
李白的好友?
有孟浩然、杜甫、王昌齡、賀知章、高適等。
1、孟浩然(689年—740年),名浩,字浩然,號孟山人,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園派詩人,世稱“孟襄陽”。因他未曾入仕,又稱之為“孟山人”。
孟浩然生當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頓、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歸隱終身。曾隱居鹿門山。40歲時,游長安,應進士舉不第。曾在太學賦詩,名動公卿,一座傾服,為之擱筆。
開元二十五年(737)張九齡招致幕府,后隱居。孟詩絕大部分為五言短篇,多寫山水田園和隱居的逸腔燃禪興以及羈旅行役的心情。其中雖不無憤世嫉俗之詞,而更多屬于詩人的自我表現。
孟浩然的詩在藝術上有獨特的造詣,后人把孟浩然與盛唐另一山水詩人王維并稱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傳世。
2、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原籍湖北襄陽,后徙河南鞏縣。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并不顯赫,但后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大歷五年(770年)冬,杜甫病逝,時年五十九歲。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后人稱為“詩圣”,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后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3、王昌齡 (698—757),字少伯,漢族,河東晉陽(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說京兆長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
王昌齡早年貧苦,主要依靠農耕維持生活,30歲左右進士及第。初任秘書省校書郎,而后又擔任博學宏辭、汜水尉,因事被貶嶺南。開元末返長安,改授江寧丞。被謗謫龍標尉。安史亂起,被刺史閭丘曉所殺。
王昌齡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人交往深厚。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邊塞所作邊塞詩最著,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譽,又被后人譽為“七絕圣手”。王昌齡詩緒密而思清,與高適、王之渙齊名,時謂王江寧。有文集六卷,今編詩四卷。
4、賀知伍塵章(約659年— 約744年),字季真,晚年自號“四明狂客”、“秘書外監”,越州永興(今浙江杭州蕭山區)人。唐代詩人、書法家。
賀知章與張若虛、張旭、包融并稱“吳中四士”;與李白、李適之等謂“飲中八仙”;又與陳子昂、盧藏用、宋之問、王適、畢構、李白、孟浩然、王維、司馬承禎等稱為“仙宗十友”。
其詩文以絕句見長,除祭神樂章、應制詩外,其寫景、抒懷之作風格獨特,清新瀟灑,其中《詠柳》《回鄉偶書》等膾炙人口,千古傳誦。作品大多散佚,《全唐詩》錄其詩19首。
5、高適(704—765年),字達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景縣)人,后遷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陽)。安東都護高侃之孫,唐代大臣、詩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騎常侍,封渤海縣侯,世稱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贈禮部尚書,謚號忠。
作為著名段灶邊塞詩人,高適與岑參并稱“高岑”,與岑參、王昌齡、王之渙合稱“邊塞四詩人”。其詩筆力雄健,氣勢奔放,洋溢著盛唐時期所特有的奮發進取、蓬勃向上的時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李白的朋友有哪些
李白的朋友如下:1、杜甫:李白與杜甫是好友相信應該不少人知道,李白年長十一歲,杜甫是李白的“賢弟”,李白曾多次為杜甫寫詩,如《沙丘城下寄杜甫》、《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杜甫也給李白寫過詩,如《夢李白》、《贈李白》、《春日憶李白》等。
?
2、孟浩然:孟浩然比李白大些,公元725年兩人相遇成為知己,分手時李白寫下了千古流傳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
3、王昌齡:兩位都是“七言絕句”領域的佼佼者,公元739年在湖南岳陽相遇,王昌齡寫下了《巴陵送李十二》,后來,王昌齡被貶,李白寫下了《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一詩。
?
4、趙瑕:《長安秋望》作者,《唐才子傳》中有記載其人,也許很多人對他陌生,可能由于趙瑕生于初唐時期,在初唐時期,趙瑕可是大名鼎鼎的人物。
?
5、賀知章:賀知章“金龜換酒”的故事相信你一定不會陌生,李白進入仕途的引路人就是賀知章,二人都有共同的興趣愛好,就是喝酒和作詩,自然成了朋友,李白為賀知章也是寫過詩,如《對酒憶賀監二首并序》。
6、劉長卿:“五言長城”,公元760年,劉長卿被貶,李白也在奔赴夜郎的途中,在馀干劉長卿與李白相遇,分別時劉長卿送給李白一首《將赴南巴至馀干別李十二》。
?
7、高適:比李白小三歲,公元744年,高適與一起游玩的李白、杜甫相遇,三人結伴游歷山水,尋訪夷門,后直達宋州梁園。只可惜,安史并差頌之亂后,李白在危難之際,高適拒絕營救李白,從此兩人友誼的小船徹底翻了。
?
8、魏萬:可能不少人了解魏萬是因為李頎的詩《送魏萬入京》,這位仁兄也是李白朋友,現僅存詩一首,還是寫給李白的《金陵酬李翰林謫仙子》。
?
當然除以上詩人外,由于李白性格原因還結交了不少好友,如汪倫(《贈汪倫》)、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絕鄭、裴圖南(《送裴十八圖南歸嵩山二首》)、韋冰(《江夏贈韋南陵冰》)、韋良宰(《經離亂后,天恩流夜郎,憶舊游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蔡雄(《書情贈蔡舍人雄》)等。但是,朋友圈中詩人最多的不是李白,你能猜到是誰嗎?歡慶好迎評論區留言,看看誰能猜到。
李白詩人的朋友有哪些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李白的朋友列表里有誰、李白詩人的朋友有哪些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