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如何評價諸葛亮(杜甫如何評價諸葛亮的詩)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杜甫如何評價諸葛亮,以及杜甫如何評價諸葛亮的詩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杜甫稱贊諸葛亮的詩句有哪些
1. 杜甫的關于諸葛亮的詩句
杜甫的關于諸葛亮的詩句 1.杜甫寫過的關于諸葛亮的詩的名字是什么
杜甫寫過的關于諸葛亮的相關詩文如下:
1、八陣圖
唐代:杜甫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譯文:三國鼎立你建立了蓋世功績,創八陣圖你成就了永久聲名。任憑江流沖擊,石頭卻依然如故,千年遺恨,在于劉備失策想吞吳。
2、蜀相
唐代:杜甫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譯文:去哪里尋找武侯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樹茂密的地方。碧草照映臺階自當顯露春色,樹上的黃鸝隔枝空對婉轉鳴唱。
三顧茅廬頻繁的商論天下大計,輔佐兩代君主的老臣忠心耿耿。可惜出師伐魏未捷而病亡軍中,常使歷代英雄感慨淚濕衣襟!
3、閣夜
唐代:杜甫
歲暮陰陽催短景,天涯霜雪霽寒宵。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
野哭幾家聞戰伐,夷歌數處起漁樵。臥龍躍馬終黃土,人事依依漫寂寥。
譯文:冬天到了,白天的時間就越來越短;漫天的雪在這個寒冷的夜晚停住了。天未明時,當地的駐軍已開始活動起來,號角聲起伏悲壯;
倒映在三峽水中的星影搖曳不定。戰亂的消息傳來,千家萬戶哭聲響徹四野;漁人、樵夫們在好幾個地方唱起了民歌。
(像)諸葛亮和公孫述這樣的歷史人物,(無論是賢還是愚)都終歸黃土;我眼前的這點寂寥(指郊游和親人間的慰藉)又算得了什么呢。
4、詠懷古跡五首·其五
唐代:杜甫
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三分割據紆籌策,萬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運移漢祚終難復,志決身殲軍務勞。
譯文:諸葛亮大名垂宇宙且萬古流芳,他清高的品性真令人無比敬仰。三分天下是他苦心籌劃的結果,他猶如展翅高翔在云霄的鸞鳳。
才華超絕與伊尹呂尚難分高下,指揮千軍萬馬非曹參蕭何能比。漢朝的氣運已經衰落難以恢復,他意志堅決終因軍務繁忙殉職。
5、詠懷古跡五首·其四
唐代:杜甫
蜀主窺吳幸三峽,崩年亦在永安宮。翠華想像空山里,玉殿虛無野寺中。
古廟杉松巢水鶴,歲時伏臘走村翁。武侯祠堂常鄰近,一體君臣祭祀同。
譯文:劉備出兵伐吳就駐扎在三峽,無奈戰敗歸來去世在永安宮。昔日翠旗飄揚空山浩浩蕩蕩,永安宮湮滅在這荒郊野廟中。
古廟里杉松樹上水鶴做了巢,每逢節令仍舉行隆重的祭祀。丞相的祠廟就在先王廟臨近,君臣共同享受著禮儀和祭禮。
2.杜甫贊揚諸葛亮的詩
《蜀相》: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詠懷古跡》第四首(詠劉備時提到諸葛亮):
蜀主窺吳幸三峽,崩年亦在永安宮。
翠華想像空山里,玉殿虛無野寺中。
古廟杉松巢水鶴,歲時伏臘走村翁。
武侯祠堂常鄰近,一體君臣祭祀同。
《詠懷古跡》第五首(專詠諸葛亮):
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
三分割據紆籌策,萬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
運移漢祚終難復,志決身殲軍務勞。
《八陣圖》(寫諸葛亮留在白帝城附近的陣法):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以伊尹、呂尚(姜子牙)、蕭何、曹參作比,是非常高的評價(畢竟蜀漢連統一都沒有做到)。
3.杜甫的有關諸葛亮的詩是哪首
蜀相
唐代:杜甫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頻煩 一作:頻繁)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翻譯: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何處去尋找武侯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樹茂密的地方。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碧草照映臺階自當顯露春色,樹上的黃鸝隔枝空對婉轉鳴唱。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頻煩 一作:頻繁)
定奪天下先主曾三顧茅廬拜訪,輔佐兩朝開國與繼業忠誠滿腔。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可惜出師伐魏未捷而病亡軍中,常使歷代英雄們對此涕淚滿裳!
賞析:
這首七律《蜀相》,抒發了詩人對諸葛亮才智品德的崇敬和功業未遂的感慨。全詩熔情、景、議于一爐,既有對歷史的評說,又有現實的寓托,在歷代詠贊諸葛亮的詩篇中,堪稱絕唱。
古典詩歌中常以問答起句,突出感情的起伏不平。這首詩的首聯也是如此。“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一問一答,一開始就形成濃重的感情氛圍,籠罩全篇。上句“丞相祠堂”直切題意,語意親切而又飽含崇敬。“何處尋”,不疑而問,加強語勢,并非到哪里去尋找的意思。諸葛亮在歷史上頗受人民愛戴,尤其在四川成都,祭祀他的廟宇很容易找到。“尋”字之妙在于它刻畫出詩人那追慕先賢的執著感情和虔誠造謁的悠悠我思。下句“錦官城外柏森森”,指出詩人憑吊的是成都郊外的武侯祠。這里柏樹成蔭,高大茂密,呈現出一派靜謐肅穆的氣氛。柏樹生命長久,常年不凋,高大挺拔,有象征意義,常被用作祠廟中的觀賞樹木。作者抓住武侯祠的這一景物,展現出柏樹那偉岸、蔥郁、蒼勁、樸質的形象特征,使人聯想到諸葛亮的精神,不禁肅然起敬。接著展現在讀者面前的是茵茵春草,鋪展到石階之下,映現出一片綠色;只只黃鶯,在林葉之間穿行,發出宛轉清脆的叫聲。
第二聯“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所描繪的這些景物,色彩鮮明,音韻瀏亮,靜動相襯,恬淡自然,無限美妙地表現出武侯祠內那春意盎然的景象。然而,自然界的春天來了,祖國中興的希望卻非常渺茫。想到這里,詩人不免又產生了一種哀愁惆悵的感覺,因此說是“自春色”、“空好音”。“自”和“空”互文,刻畫出一種靜態和靜境。詩人將自己的主觀情意滲進了客觀景物之中,使景中生意,把自己內心的憂傷從景物描寫中傳達出來,反映出詩人憂國憂民的愛國精神。透過這種愛國思想的折射,詩人眼中的諸葛亮形象就更加光彩照人。
4.杜甫諸葛亮的詩句
春夜喜雨
唐 杜甫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月夜憶舍弟
杜甫
戍鼓斷人行,秋邊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江南逢李龜年
唐 杜甫
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春望
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望岳
唐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層)云,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這幾篇比較有名……
既然不要春夜喜雨,那再加一個……
登高
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 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 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 潦倒新停濁酒杯。
八陣圖
杜甫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江流石不轉,遣恨失吞吳。
詠懷古跡五首之四
蜀主征吳幸三峽,崩年亦在永安宮。
翠華想像空山里,玉殿虛無野寺中。
古廟杉松巢水鶴,歲時伏臘走村翁。
武侯祠屋常鄰近,一體君臣祭祀同。
詠懷古跡五首之五
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
三分割據紆籌策,萬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
運移漢祚終難復,志決身殲軍務勞。
登樓
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
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云變古今。
北極朝庭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
可憐后主還祠廟,日暮聊為梁父吟。
蜀相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書憤
陸游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垢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5.陸游杜甫贊美諸葛亮的詩句
杜甫《八陣圖》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杜甫《蜀相》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杜甫《詠懷古跡》
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
三分割據紆籌策,萬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
運移漢祚終難復,志決身殲軍務勞。
陸游《書憤》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6.說出杜甫關于諸葛亮的詩歌是
蜀相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作品注釋
注解:
1、蜀相:三國時蜀國丞相,指諸葛亮。
2、錦官城:現四川省城都市。
3、自:空。
4、三顧:指劉備三顧茅廬。
5、兩朝:劉備、劉禪父子兩朝。
6、開濟:指幫助劉備開國和輔佐劉禪繼位。
韻譯:
何處去尋找武侯諸葛亮的祠堂?
在成都城外那柏樹茂密的地方。
碧草照映臺階呈現自然的春色,
樹上的黃鸝隔枝空對婉囀鳴唱。
定奪天下先主曾三顧茅廬拜訪,
輔佐兩朝開國與繼業忠誠滿腔。
可惜出師伐魏未捷而病亡軍中,
長使歷代英雄們對此涕淚滿裳!
評析:
這是一首詠史詩。作者借游覽武侯祠,稱頌丞相輔佐兩朝,惋惜他出師未捷而身
死。既有尊蜀正統觀念,又有才困時艱的感慨。
詩的前半首寫祠堂的景色。首聯自問自答,寫祠堂的所在。頷聯“草自春色”、
“鳥空好音”,寫祠堂的荒涼,字里行間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懷。后半首寫丞相的為
人。頸聯寫他雄才大略(“天下計”)忠心報國(“老臣心”)。末聯嘆惜他壯志未
酬身先死的結局,引得千載英雄,事業未竟者的共鳴。
--引自"超純齋詩詞"bookbest.163.net 翻譯、評析:劉建勛
簡析:
懷著對三國時蜀丞相諸葛亮的深深敬意,緬懷他生前的顯赫功勛,并寄予了無窮的感嘆,也蘊藉著詩人匡時濟世的抱負和失望心情。
還有一首詩
詠懷古跡五首之五
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三分割據紆籌策,萬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運移漢祚終難復,志決身殲軍務勞。
7.杜甫的哪些詩談到諸葛亮
在現存的[杜甫]詩集里面,竟有二十多首詩吟詠或提到[諸葛亮];可謂傾心仰慕,在唐代詩人中找不出第二個。
這當然與作者所處的時代以及特殊經歷分不開。 在那個陷唐代于極大動亂的“安史之亂”爆發后,[杜甫]幾經顛沛流離,于乾元二年(公元759年)舉家逃難來到成都。
之后在四川的梓州、夔州、閬州和成都等地,一住將近十年。直到大歷三年(公元768年)聞官軍收復河北失地時,才經長江三峽出川。
[杜甫]在巴蜀的十年,過的是亡命生活。“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星鬢,潦倒新停濁酒杯。”(《登高》)他無時不在思念安史叛軍占領下的中原父老鄉親,希望能盡快恢復昔日繁榮的李唐王朝。
“再光中興業,一洗蒼生憂。”(《鳳凰臺》)提起“中興業”,他就自然會懷念起:三國時以西蜀為基地、五次北伐中原,要恢復漢室江山的[諸葛亮]。
“復漢留長策,中原仗老臣。雜耕心未已,嘔血事辛酸。”
(《謁先主廟》)[諸葛亮]托孤北伐屯田渭南;可卻在五丈原勞累過度嘔血而死,以致遺下未竟之業成為千古憾事!——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蜀相》) 野哭幾家聞戰伐,夷歌數處起漁樵。 臥龍躍馬終黃土,人事依依漫寂寥。
(《閣夜》) 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 三分割據紆籌策,萬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 福移漢祚難恢復,志決身殲軍務勞。
(《詠懷古跡》) ——盡管[諸葛亮]是一位悲劇性的英雄,但他那“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是值得崇敬的! “賦詩獨流涕,亂世想賢才。”(《昔游》)“經綸中興業,何代無長才?”(《述古》)[杜甫]多么希望且堅信有像[諸葛亮]這樣的經國重臣出現。
他說:“諸葛蜀人愛,文翁儒化成。”(《八哀詩——贈左仆射鄭國公嚴公武》)這是從蜀人熱愛[諸葛亮]中產生的共鳴。
[杜甫]贊揚和向往[諸葛亮]的另一個原因是——希望自己也能像他一樣,得遇賢君明主,從而一展才華建功立業。 [杜甫]在年輕時就胸懷大志,但仕途坎坷最后才得到個“左拾遺”的閑職;入川之后,生活更要仰仗他人報國無門。
難怪他感慨道:“自古圣賢多薄命,奸雄惡少反封侯。”(《錦樹行》)“君臣當共濟,賢圣亦同時。
翊戴歸先主,并吞更出師。”(《諸葛廟》)四川許多地方都有[諸葛亮]的祠廟,[杜甫]經常入祠憑吊;不是發思古之幽情,而是寄托自己的郁憤胸懷。
[劉備]君臣的和衷共濟魚水情深,在他所處的時代是找不到的。“武侯祠堂不可忘,中有松柏參天長。
干戈滿地客愁破,云日如火炎天涼。”(《夔州歌十絕句——長年》)他得到的只是冷遇凄涼,面對“干戈滿地”的現實無所作為,只能作客他鄉愁腸百轉。
因此,[杜甫]自然把[諸葛亮]引為知己、視作楷模。 [杜甫]是唐代最享盛名的詩人之一,他對[諸葛亮]的熱愛使后來的許多詩人對[諸葛亮]推崇備至、引為同調;當然也影響了《三國演義》的作者。
在《三國演義》寫到[諸葛亮]逝世時,作者就直接引用了[杜甫]的三首詩,對[諸葛亮]的一生大加贊揚;[羅貫中]等人與[杜甫]可謂心心相印! 「八陣圖」杜甫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諸葛廟」杜甫 久游巴子國,屢入武侯祠。竹日斜虛寢,溪風滿薄帷。
君臣當共濟,賢圣亦同時。翊戴歸先主,并吞更出師。
蟲蛇穿畫壁,巫覡醉蛛絲。欻憶吟梁父,躬耕也未遲。
「上卿翁請修武侯廟,遺像缺落,時崔卿權夔州」杜甫 大賢為政即多聞,刺史真符不必分。 尚有西郊諸葛廟,臥龍無首對江濆。
「詠懷古跡五首」 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三分割據紆籌策, 萬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 福移漢祚難恢復,志決身殲軍務勞。
「古柏行」杜甫 孔明廟前有老柏,柯如青銅根如石。霜皮溜雨四十圍, 黛色參天二千尺。
君臣已與時際會,樹木猶為人愛惜。 云來氣接巫峽長,月出寒通雪山白。
憶昨路繞錦亭東, 先主武侯同閟宮。崔嵬枝干郊原古,窈窕丹青戶牖空。
落落盤踞雖得地,冥冥孤高多烈風。扶持自是神明力, 正直原因造化功。
大廈如傾要梁棟,萬牛回首丘山重。 不露文章世已驚,未辭翦伐誰能送。
苦心豈免容螻蟻, 香葉終經宿鸞鳳。志士幽人莫怨嗟,古來材大難為用。
「武侯廟(廟在白帝西郊)」杜甫 遺廟丹青落,空山草木長。猶聞辭后主,不復臥南陽。
「夔州歌十絕句」杜甫 武侯祠堂不可忘,中有松柏參天長。 干戈滿地客愁破,云日如火炎天涼。
8.陸游和杜甫贊美諸葛亮的詩句
「八陣圖」杜甫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諸葛廟」杜甫
久游巴子國,屢入武侯祠.竹日斜虛寢,溪風滿薄帷.
君臣當共濟,賢圣亦同時.翊戴歸先主,并吞更出師.
蟲蛇穿畫壁,巫覡醉蛛絲.欻憶吟梁父,躬耕也未遲.
「上卿翁請修武侯廟,遺像缺落,時崔卿權夔州」杜甫
大賢為政即多聞,刺史真符不必分.
尚有西郊諸葛廟,臥龍無首對江濆.
「詠懷古跡五首」
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三分割據紆籌策,
萬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
福移漢祚難恢復,志決身殲軍務勞.
「古柏行」杜甫
孔明廟前有老柏,柯如青銅根如石.霜皮溜雨四十圍,
黛色參天二千尺.君臣已與時際會,樹木猶為人愛惜.
云來氣接巫峽長,月出寒通雪山白.憶昨路繞錦亭東,
先主武侯同閟宮.崔嵬枝干郊原古,窈窕丹青戶牖空.
落落盤踞雖得地,冥冥孤高多烈風.扶持自是神明力,
正直原因造化功.大廈如傾要梁棟,萬牛回首丘山重.
不露文章世已驚,未辭翦伐誰能送.苦心豈免容螻蟻,
香葉終經宿鸞鳳.志士幽人莫怨嗟,古來材大難為用.
「武侯廟(廟在白帝西郊)」杜甫
遺廟丹青落,空山草木長.猶聞辭后主,不復臥南陽.
「夔州歌十絕句」杜甫
武侯祠堂不可忘,中有松柏參天長.
干戈滿地客愁破,云日如火炎天涼.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蜀相》)
野哭幾家聞戰伐,夷歌數處起漁樵.
臥龍躍馬終黃土,人事依依漫寂寥.(《閣夜》)
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
三分割據紆籌策,萬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
福移漢祚難恢復,志決身殲軍務勞.(《詠懷古跡》)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陸游
早歲哪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雪夜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譯文:
年輕時哪里知道世事艱難,北望被金人侵占的中原氣概有如高山.
贊賞劉锜等曾乘著高大的戰艦在雪夜里大破金兵于瓜州渡口,吳璘等也曾騎著披甲的戰馬在秋風中大敗金兵于大散關.
我白白地自認為是邊防上的長城,對鏡照看衰老的頭發早已花白.
這篇文章真是舉世聞名,千載以來誰能與諸葛亮差不多?
杜甫對諸葛亮的評價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繁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 ? ? 歷史評價
漢末三國
司馬徽:“儒生俗士,豈識時務?識時務者在乎俊杰。此間自有臥龍、鳳雛。”
劉備:“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
孫權:“丞相受遺輔政,國富刑清,雖伊尹格于皇天,周公光于四表,無以遠過。”“諸葛丞相德威遠著,翼戴本國,典戎在外,信感陰陽,誠動天地,重復結盟,廣誠約誓,使東西士民咸共聞知。”
孟獲:“公,天威也,南人不復反矣。”
賈詡:“諸葛亮善治國。”
劉曄:“諸葛亮明于治而為相。”
楊洪:“西土咸服諸葛亮能盡時人之器用也。”
馬良:“尊兄應期贊世,配業光國,魄兆遠矣。夫變用雅慮,審貴垂明,于以簡才,宜適其時。若乃和光悅遠,邁德天壤,使時閉于聽,世服于道,齊高妙之音,正鄭、衛之聲,并利于事,無相奪倫,此乃管弦之至,牙、曠之調也。”
張裔:“公賞不遺遠,罰不阿近,爵不可以無功取,刑不可以貴勢免,此賢愚之所以僉忘其身者也。”
司馬懿:“真乃天下奇才也!”“亮慮多決少。”“亮志大而不見機,多謀而少決,好兵而無權,雖提卒十萬,已墮吾畫中,破之必矣。”
楊戲:“忠武英高,獻策江濱,攀吳連蜀,權我世真。受遺阿衡,整武齊文,敷陳德教,理物移風,賢愚競心,僉忘其身。誕靜邦內,四裔以綏,屢臨敵庭,實耀其威,研精大國,恨于未夷。”
習隆、向充:“況亮德范遐邇,勛蓋季世。”
劉禪:“惟君體資文武,明睿篤誠,受遺托孤,匡輔朕躬,繼絕興微,志存靖亂;爰整六師,無歲不征,神武赫然,威鎮八荒,將建殊功于季漢,參伊、周之巨勛。如何不吊,事臨垂克,遘疾隕喪!朕用傷悼,肝心若裂。夫崇德序功,紀行命謚,所以光昭將來,刊載不朽。今使使持節左中郎將杜瓊,贈君丞相武鄉侯印綬,謚君為忠武侯。魂而有靈,嘉茲寵榮。嗚呼哀哉!嗚呼哀哉!”
張悌:“諸葛、司馬二相,遭值際會,讬身明主,或收功於蜀漢,或冊名於伊、洛。丕、備既沒,后嗣繼統,各受保阿之任,輔翼幼主,不負然諾之誠,亦一國之宗臣,霸王之賢佐也。”
兩晉南北朝
陳壽:“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游辭巧飾者雖輕必戮;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庶事精練,物理其本,循名責實,虛偽不齒;終于邦域 之內,咸畏 而愛之,刑政雖峻 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 而勸戒明也。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
傅玄:“諸葛亮誠一時之異人也。治國有分,御軍有法,積功興業,事得其機,入無余力,出有余糧,知蜀本弱而危。故持重以鎮之。”
袁準:“行法嚴而國人悅服,用民盡其力而下不怨。及其兵出入如賓,行不寇,芻蕘者不獵,如在國中。其用兵也,止如山,進退如風,兵出之日,天下震動,而人心不憂。亮死至今數十年,國人歌思,如周人之思召公也,孔子曰‘雍也可使南面’,諸葛亮有焉。”
司馬炎:“善哉,使我得此人以自輔,豈有今日之勞乎!”
郭沖:“亮權智英略,有逾管﹑晏,功業未濟,論者惑焉,條亮五事隱沒不聞于世者,寶等亦不能復難。扶風王慨然善沖。”
張輔:“諸葛孔明達治知變,殆王佐之才。”
常璩:“治國以禮民無怨聲,不濫用私刑,沒尚有余泣。”
王羲之:“荀、葛各一國佐命宗臣,觀其轍跡,實奇士也。然荀獲譏于憂卒,意長恨恨,謂其弘濟之心,宜被大道;諸葛經國達治無間然,處事而無玷累,獲全名於數代。至於建鼎足之勢,未能忘已,所謂命世大才,以天下為心者,容得爾乎?”
崔浩:“夫亮之相劉備,當九州鼎沸之會,英雄奮發之時,君臣相得,魚水為喻,而不能與曹氏爭天下,委棄荊州,退入巴蜀,誘奪劉璋,偽連孫氏,守窮踦?區之地,僣號邊夷之間。此策之下者,可與趙他為偶,而以為管蕭之亞匹,不亦過乎?謂壽貶亮非為失實。且亮既據蜀,恃山崄之固,不達時宜,弗量勢力。嚴威切法,控勒蜀人;矜才負能,高自矯舉。欲以邊夷之眾抗衡上國。出兵隴右,再攻祁山,一攻陳倉,疏遲失會,摧衄而反;后入秦川,不復攻城,更求野戰。魏人知其意,閉壘堅守,以不戰屈之。知窮勢盡,憤結攻中,發病而死。由是言之,豈合古之善將見可而進,知難而退者乎?”
隋唐兩宋
王通:“若諸葛亮不死,則禮樂大興。”
王勃:“于是諸葛適在軍中,向令帷幄有謀,軍容宿練,包左車之際,運田單之奇,曹懸兵數千,夜行三百。軸重不相繼,聲援不相聞,可不一戰而禽也?坐以十萬之眾,而無一矢之備,何異驅犬羊之群,餌豺虎之口?故知應變將略,非武侯所長,斯言近矣。”
杜黃裳:“然事有綱領小大,當務知其遠者大者;至如簿書訟獄,百吏能否,本非人主所自任也。昔秦始皇自程決事,見嗤前代;諸葛亮王霸之佐,二十罰以上皆自省之,亦為敵國所誚,知不久堪;魏明帝欲省尚書擬事,陳矯言其不可;隋文帝日旰聽政,令衛士傳餐,文皇帝亦笑其煩察。為人主之體固不可代下司職,但擇人委任,責其成效,賞罰必信,誰不盡心。”
杜牧:“周有齊太公,秦有王翦,兩漢有韓信、趙充國、耿恭、虞詡、段颎,魏有司馬懿,吳有周瑜,蜀有諸葛武侯,晉有羊祜、杜公元凱,梁有韋睿,元魏有崔浩,周有韋孝寬,隋有楊素,國朝有李靖、李勣、裴行儉、郭元振。如此人者,當此一時,其所出計畫,皆考古校今,奇秘長遠,策先定於內,功后成於外。”
孫樵:“武侯死殆五百載,迄今梁漢之民,歌道遺烈,廟而祭者如在,其愛于民如此而久也。”
尚馳:“至令官書廟食,成不刊之典,一山之內,每有風行草動,狀帶威神,若歲大旱,邦人禱之,能為云為雨,是謂存與沒人皆福利,生死古今一也。死而不朽,反貴于生。”
呂溫:“大勛未集,天奪其魄。至誠無忘,炳在日月,烈氣不散。長為雷雨。”
何去非:”孔明有立功之志,而無成功之量;有合眾之仁,而元用眾之智。故嘗數動其眾而亟于立功。功每不就,而眾已疲。此孔明失于所以用蜀也。“
聶文豹:“古今論孔明者,莫不以忠義許之。然余兄文龍,嘗考其顛末,以為孔明之才,謂之識時務則可,謂之明大義,則未也。謂之忠于劉備則可,謂忠之于漢室則未也。”
蘇軾:“密如神鬼,疾如風雷。進不可當,退不可追。晝不可攻,夜不可襲。多不可敵,少不可欺。前后應會,左右指揮。移五行之性,變四時之令。人也?神也?仙也?吾不知之,真臥龍也!”
戴少望:“有仁人君子之心者,未必有英雄豪杰之才;有英雄豪杰之才者,未必有忠臣義士之節;三者,世人之所難全也。全之者,其惟諸葛亮乎!”
洪邁:“諸葛孔明千載人,其用兵行師,皆本于仁義節制,自三代以降,未之有也。”
章如愚:”至于三國,各自據其土而成鼎峙之勢,亦諸人之力也。故在魏,則荀攸、賈詡之算無遺策,郭嘉、劉曄之才策謀畧,管寧之淵雅高尚,毛玠之典選清正;在吳,則周瑜、魯肅之儔入為腹心,出為股肱,甘寧、凌統之徒奮其威,黃蓋、蔣欽之屬宣其力;在蜀,則諸葛孔明之長于治國,費祎、董允之志慮忠純,向寵之性行均淑,皆一時之人杰也。“
陳亮:“孔明之治蜀,王者之治也。”“孔明,伊周之徒也。”
元明清
劉祁:“已而諸豪割據,士大夫各欲擇主立功名,如荀攸、賈詡、程昱、郭嘉、諸葛亮、龐統、魯肅、周瑜之徒,爭以智能自效。”
陳元靚:“德圖王,臥龍徐起。北伐南征,渭濱瀘水。周旋兩朝,勤勞一紀。星墮中軍,英雄巳矣 。”
努爾哈赤:“人臣身秉國釣,因循從事,不能申明教令,誡諭君下,則無知之民,罹于法者必多。若各盡厥職,明法度,以訓國人,使不罹于刑戮,則君心嘉悅,眷顧日隆,如所謂皋陶、伊尹、周公、諸葛亮、魏徵諸臣生膺顯爵,沒垂令聞,斯于臣職為無負耳!”
陳子龍:“自漢以后,文武漸分,然猶有虞詡、諸葛亮、周瑜、陸遜、司馬懿、羊祜、杜預、溫嶠、謝玄、韋睿、崔浩、李靖、裴行儉、郭元振、裴度、李德裕、韓琦、李綱、虞允文之徒奮策儒素建功閫外,為時宗臣。彼豈必有摶虎之力,射雕之技哉?不過深明古今之事,能決機宜之便耳。”
康熙帝:“諸葛亮云:‘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為人臣者,惟諸葛亮能如此耳。”
屈大均:“漢唐以來善兵者率多書生,若張良、趙充國、鄧禹、馬援、諸葛孔明、周瑜、魯肅、杜預、李靖、虞允文之流,莫不沉酣六經,翩翩文雅,其出奇制勝如風雨之飄忽,如鬼神之變怪。”
乾隆帝:”諸葛孔明為三代以下第一流人物,約其生平,亦曰公忠二字而已。公故無我,忠故無私,無我無私,然后志氣清明而經綸中理。“
馬允剛:“兩漢以來無雙士、三代而后第一人。”
曾國藩:”公以丞相而兼元帥,凡宮中府中以及營中之事,無不兼綜,舉郭、費、董三人治宮中之事,舉向寵治營中之事,殆皆指留守成都者言之。其府中之事,則公所自治,百司庶政,皆公在軍中親為裁決焉。“
近現代
孫中山:“諸葛亮很有才能,所以在西蜀能夠成立很好的政府,并且能夠六出祁山去北伐,和吳魏鼎足而三。”
毛澤東:”其始誤于隆中對,千里之遙而二分兵力。其終則關羽、劉備、諸葛三分兵力,安得不敗。“
錢穆:“有一諸葛,已可使三國照耀后世,一如兩漢。”
杜甫用兩朝開濟老臣心來評價諸葛亮是否準確
杜甫用兩朝開濟老臣心來評價諸葛亮是準確的。
“兩朝開濟老臣心。”濃墨重彩,高度概括了諸葛亮的一生。這句是寫出山之后,諸葛亮輔助劉備開創蜀漢、匡扶劉禪,頌揚他為國嘔心瀝血的耿耿忠心。短短七個字將人們帶到戰亂不已的三國時代,在廣闊的歷史背景下,刻畫出一位忠君愛國、濟世扶危的賢相形象。
1.諸葛亮一生中最大的作為是什么 2.杜甫詩怎么評價他的
1.諸葛亮勤于思考,注重革新軍械、裝具。研制了一發十矢連弩和適應山區運輸的木牛流馬等作戰工具。并改進鋼刀,增強了蜀軍戰斗力。好兵法,推演陣法作“八陣圖”,為后世傳揚。
2.在治軍方面,諸葛亮重視部隊的節制和訓練,主張以法治軍,講究為將之道。
3.作戰時,諸葛亮用兵力主審時度勢,謹慎從事;每戰力求速決;重視后勤,常年派官兵千余整修都江堰,確保軍糧生產;每次退卻時都十分慎重,采取在山地設伏等手段,以掌握主動,保證安全。
4.戰略上,諸葛亮未出世便知天下三分,他在《隆中對》對當時形式的分析可謂高瞻遠矚;而且善觀大勢,始終堅持聯吳抗曹,致蜀漢得與魏、吳鼎立
懷著對三國時蜀丞相諸葛亮的深深敬意,緬懷他生前的顯赫功勛,并寄予了無窮的感嘆,也蘊藉著詩人匡時濟世的抱負和失望心情。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繁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八陣圖)
翻譯:
說起諸葛亮的功勞,在三國里要算是蓋世第一,他的名氣就是從八陣圖上成就的。這江面上有很急的流水,但是堆成八陣圖的石子一點也沒有轉動;到現在劉備并吞東吳失策的這一件事,到現在仍然是空流余恨啊。
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
三分割據紆籌策,萬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
運移漢祚終難復,志決身殲軍務勞。(詠懷古跡之五)
翻譯:
諸葛亮的英名永垂人世,千士流芳;世人所尊崇的重臣遺像,肅穆清高。
天下三分的局勢,是經他策劃運籌;千百年來,他才能象鸞鳳振羽云霄。
他輔佐劉備,同伊尹呂尚難分上下;指揮從容鎮定,蕭何曹參不能比超。
時運不好,東漢帝業實在難于復興;心志雖堅,終因軍務繁艱死于積勞。
杜甫稱贊諸葛亮的詩句是什么
1. 關于稱贊諸葛亮的詩句
關于稱贊諸葛亮的詩句 1.贊美諸葛亮的詩句
贊美諸葛亮詩歌一覽!1 身未升騰思退步,功成應憶去時言。
只因先主丁寧后,星落秋風五丈原。2 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揮如意笑談中。
直須驚破曹公膽,初出茅廬第一功!3 奸雄曹操守中原,九月南征到漢川。風伯怒臨新野縣,祝融飛下焰摩天。
4 一天濃霧滿長江,遠近難分水渺茫。驟雨飛蝗來戰艦,孔明今日伏周郎。
5 七星壇上臥龍登,一夜東風江水騰。不是孔明施妙計,周郎安得逞才能?6 周瑜決策取荊州,諸葛先知第一籌。
指望長江香餌穩,不知暗里釣魚鉤。7 臥龍南陽睡未醒,又添列曜下舒城。
蒼天既已生公瑾,塵世何須出孔明!8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9 五月驅兵入不毛,月明瀘水瘴煙高。誓將雄略酬三顧,豈憚征蠻七縱勞。
10 為國平蠻統大兵,心存正道合神明。耿恭拜井甘泉出,諸葛虔誠水夜生。
11 羽扇綸巾擁碧幢,七擒妙策制蠻王。至今溪洞傳威德,為選高原立廟堂。
兵馬出西秦,雄才敵萬人。輕搖三寸舌,罵死老奸臣。
12 瑤琴三尺勝雄師,諸葛西城退敵時。十五萬人回馬處,土人指點到今疑。
13 孔明妙算勝孫龐,耿若長星照一方。進退行兵神莫測,陳倉道口斬王雙。
14 伏弩齊飛萬點星,木門道上射雄兵。至今劍閣行人過,猶說軍師舊日名。
15 谷口風狂烈焰飄,何期驟雨降青霄。武侯妙計如能就,安得山河屬晉朝!16 長星昨夜墜前營,訃報先生此日傾。
虎帳不聞施號令,麟臺惟顯著勛名。空余門下三千客,辜負胸中十萬兵。
好看綠陰清晝里,于今無復雅歌聲!17 先生晦跡臥山林,三顧那逢圣主尋。魚到南陽方得水,龍飛天漢便為霖。
托孤既盡殷勤禮,報國還傾忠義心。前后出師遺表在,令人一覽淚沾襟。
18 葛先機識魏延,已知日后反西川。錦囊遺計人難料,卻見成功在馬前。
19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鵬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20 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
三分割據紆籌策,萬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
運移漢祚終難復,志決身殲軍務勞。21 撥亂扶危主,殷勤受托孤。
英才過管樂,妙策勝孫吳。凜凜《出師表》,堂堂八陣圖。
如公全盛德,應嘆古今無!1 身未升騰思退步,功成應憶去時言。只因先主丁寧后,星落秋風五丈原。
2 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揮如意笑談中。直須驚破曹公膽,初出茅廬第一功!3 奸雄曹操守中原,九月南征到漢川。
風伯怒臨新野縣,祝融飛下焰摩天。4 一天濃霧滿長江,遠近難分水渺茫。
驟雨飛蝗來戰艦,孔明今日伏周郎。5 七星壇上臥龍登,一夜東風江水騰。
不是孔明施妙計,周郎安得逞才能?6 周瑜決策取荊州,諸葛先知第一籌。指望長江香餌穩,不知暗里釣魚鉤。
7 臥龍南陽睡未醒,又添列曜下舒城。蒼天既已生公瑾,塵世何須出孔明!8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9 五月驅兵入不毛,月明瀘水瘴煙高。
誓將雄略酬三顧,豈憚征蠻七縱勞。10 為國平蠻統大兵,心存正道合神明。
耿恭拜井甘泉出,諸葛虔誠水夜生。11 羽扇綸巾擁碧幢,七擒妙策制蠻王。
至今溪洞傳威德,為選高原立廟堂。兵馬出西秦,雄才敵萬人。
輕搖三寸舌,罵死老奸臣。12 瑤琴三尺勝雄師,諸葛西城退敵時。
十五萬人回馬處,土人指點到今疑。13 孔明妙算勝孫龐,耿若長星照一方。
進退行兵神莫測,陳倉道口斬王雙。14 伏弩齊飛萬點星,木門道上射雄兵。
至今劍閣行人過,猶說軍師舊日名。15 谷口風狂烈焰飄,何期驟雨降青霄。
武侯妙計如能就,安得山河屬晉朝!16 長星昨夜墜前營,訃報先生此日傾。虎帳不聞施號令,麟臺惟顯著勛名。
空余門下三千客,辜負胸中十萬兵。好看綠陰清晝里,于今無復雅歌聲!17 先生晦跡臥山林,三顧那逢圣主尋。
魚到南陽方得水,龍飛天漢便為霖。托孤既盡殷勤禮,報國還傾忠義心。
前后出師遺表在,令人一覽淚沾襟。18 葛先機識魏延,已知日后反西川。
錦囊遺計人難料,卻見成功在馬前。19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鵬空好音。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20 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三分割據紆籌策,萬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運移漢祚終難復,志決身殲軍務勞。
21 撥亂扶危主,殷勤受托孤。英才過管樂,妙策勝孫吳。
凜凜《出師表》,堂堂八陣圖。如公全盛德,應嘆古今無。
2.贊美諸葛亮的詩句有哪些
五古?讀諸葛武侯傳書 唐?李白
漢道昔云季,群雄方戰爭。
霸圖各未立,割據資豪英。
赤伏起頹運,臥龍得孔明。
當其南陽時,隴畝躬自耕。
魚水三顧合,風云四海生。
武侯立岷蜀,壯志吞咸京。
何人先見許,但有崔州平。
余亦草間人,頗懷拯物情。
晚途值子玉,華發同衰榮。
托意在經濟,結交為弟兄。
毋令管與鮑,千載獨知名。
蜀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八陣圖 唐?杜甫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閣夜 唐?杜甫
野哭幾家聞戰伐,夷歌數處起漁樵。
臥龍躍馬終黃土,人事依依漫寂寥。
詠懷古跡 唐?杜甫
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
三分割據紆籌策,萬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
福移漢祚難恢復,志決身殲軍務勞。
書憤 宋?陸游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州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有感 宋?文天祥
平生心事付悠悠,風雨燕南老楚囚。
故舊相思空萬里,妻孥不見滿三秋。
絕憐諸葛隆中意,羸得子長天下游。
一死皎然無復恨,忠魂多少暗荒丘。
臥龍 明?佚名
身未升騰思退步,功成應憶去時言。
只因先主丁寧后,星落秋風五丈原。
【諸葛亮對聯】
淡泊以明志;
寧靜而致遠。
——羅貫中《三國演義》中賦于諸葛草廬的門聯
駑馬并麒麟;
寒鴉配鸞鳳。
——羅貫中《在國演義》中以除庶之口賦詠諸葛亮
經天緯地之才;
出鬼入神之計。
——羅貫中《三國演義》中再以徐庶之口賦詠諸葛亮
能攻心則反側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戰;
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后來治蜀要深思。
——清代趙藩撰 成都武侯祠“攻心”聯
3.贊美諸葛亮的詩句
贊美諸葛亮詩歌一覽!1 身未升騰思退步,功成應憶去時言。
只因先主丁寧后,星落秋風五丈原。2 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揮如意笑談中。
直須驚破曹公膽,初出茅廬第一功!3 奸雄曹操守中原,九月南征到漢川。風伯怒臨新野縣,祝融飛下焰摩天。
4 一天濃霧滿長江,遠近難分水渺茫。驟雨飛蝗來戰艦,孔明今日伏周郎。
5 七星壇上臥龍登,一夜東風江水騰。不是孔明施妙計,周郎安得逞才能?6 周瑜決策取荊州,諸葛先知第一籌。
指望長江香餌穩,不知暗里釣魚鉤。7 臥龍南陽睡未醒,又添列曜下舒城。
蒼天既已生公瑾,塵世何須出孔明!8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9 五月驅兵入不毛,月明瀘水瘴煙高。誓將雄略酬三顧,豈憚征蠻七縱勞。
10 為國平蠻統大兵,心存正道合神明。耿恭拜井甘泉出,諸葛虔誠水夜生。
11 羽扇綸巾擁碧幢,七擒妙策制蠻王。至今溪洞傳威德,為選高原立廟堂。
兵馬出西秦,雄才敵萬人。輕搖三寸舌,罵死老奸臣。
12 瑤琴三尺勝雄師,諸葛西城退敵時。十五萬人回馬處,土人指點到今疑。
13 孔明妙算勝孫龐,耿若長星照一方。進退行兵神莫測,陳倉道口斬王雙。
14 伏弩齊飛萬點星,木門道上射雄兵。至今劍閣行人過,猶說軍師舊日名。
15 谷口風狂烈焰飄,何期驟雨降青霄。武侯妙計如能就,安得山河屬晉朝!16 長星昨夜墜前營,訃報先生此日傾。
虎帳不聞施號令,麟臺惟顯著勛名。空余門下三千客,辜負胸中十萬兵。
好看綠陰清晝里,于今無復雅歌聲!17 先生晦跡臥山林,三顧那逢圣主尋。魚到南陽方得水,龍飛天漢便為霖。
托孤既盡殷勤禮,報國還傾忠義心。前后出師遺表在,令人一覽淚沾襟。
18 葛先機識魏延,已知日后反西川。錦囊遺計人難料,卻見成功在馬前。
19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鵬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20 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
三分割據紆籌策,萬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
運移漢祚終難復,志決身殲軍務勞。21 撥亂扶危主,殷勤受托孤。
英才過管樂,妙策勝孫吳。凜凜《出師表》,堂堂八陣圖。
如公全盛德,應嘆古今無!1 身未升騰思退步,功成應憶去時言。只因先主丁寧后,星落秋風五丈原。
2 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揮如意笑談中。直須驚破曹公膽,初出茅廬第一功!3 奸雄曹操守中原,九月南征到漢川。
風伯怒臨新野縣,祝融飛下焰摩天。4 一天濃霧滿長江,遠近難分水渺茫。
驟雨飛蝗來戰艦,孔明今日伏周郎。5 七星壇上臥龍登,一夜東風江水騰。
不是孔明施妙計,周郎安得逞才能?6 周瑜決策取荊州,諸葛先知第一籌。指望長江香餌穩,不知暗里釣魚鉤。
7 臥龍南陽睡未醒,又添列曜下舒城。蒼天既已生公瑾,塵世何須出孔明!8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9 五月驅兵入不毛,月明瀘水瘴煙高。
誓將雄略酬三顧,豈憚征蠻七縱勞。10 為國平蠻統大兵,心存正道合神明。
耿恭拜井甘泉出,諸葛虔誠水夜生。11 羽扇綸巾擁碧幢,七擒妙策制蠻王。
至今溪洞傳威德,為選高原立廟堂。兵馬出西秦,雄才敵萬人。
輕搖三寸舌,罵死老奸臣。12 瑤琴三尺勝雄師,諸葛西城退敵時。
十五萬人回馬處,土人指點到今疑。13 孔明妙算勝孫龐,耿若長星照一方。
進退行兵神莫測,陳倉道口斬王雙。14 伏弩齊飛萬點星,木門道上射雄兵。
至今劍閣行人過,猶說軍師舊日名。15 谷口風狂烈焰飄,何期驟雨降青霄。
武侯妙計如能就,安得山河屬晉朝!16 長星昨夜墜前營,訃報先生此日傾。虎帳不聞施號令,麟臺惟顯著勛名。
空余門下三千客,辜負胸中十萬兵。好看綠陰清晝里,于今無復雅歌聲!17 先生晦跡臥山林,三顧那逢圣主尋。
魚到南陽方得水,龍飛天漢便為霖。托孤既盡殷勤禮,報國還傾忠義心。
前后出師遺表在,令人一覽淚沾襟。18 葛先機識魏延,已知日后反西川。
錦囊遺計人難料,卻見成功在馬前。19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鵬空好音。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20 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三分割據紆籌策,萬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運移漢祚終難復,志決身殲軍務勞。
21 撥亂扶危主,殷勤受托孤。英才過管樂,妙策勝孫吳。
凜凜《出師表》,堂堂八陣圖。如公全盛德,應嘆古今無。
4.贊美諸葛亮的詩詞
蜀相
杜甫(唐)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繁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書憤
陸游(宋)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八陣圖
杜甫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籌筆驛
李商隱
魚鳥猶疑畏簡書,風云長為護儲胥。
徒令上將揮神筆,終見降王走傳車。
管樂有才真不忝,關張無命欲何如?
他年錦里經祠廟,梁父吟成恨有余。
詠懷古跡五首(之一)
杜甫
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
三分割據紆籌策,萬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
運移漢祚終難復,志決身殲軍務勞。
5.贊美諸葛亮的句子
諸葛大名垂宇宙;
宗臣遺像肅清高。
今人沈尹默摘句并書。
這副聯語摘自杜甫《詠懷古跡五首》之五。上句贊揚諸葛亮的大名長垂宇宙而不朽(古說上下四方曰宇,往古來今曰宙),下句頌美諸葛亮是國家元老重臣,遺像端肅清高,令人十分敬仰。
伯仲之間見伊呂;
指揮若定失蕭曹。
今人馮灌父摘句并書。
這副聯語從杜甫《詠懷古跡五首》之五摘來,意思是諸葛亮經邦濟國的政治軍事才能,比商初名相伊尹、周初名相呂望,只在伯仲兄弟之間,不相上下。伊尹輔佐成湯、太甲兩代,呂望輔佐文王、武王兩代,勛勞特著,諸葛亮輔佐劉備、劉禪兩代,情況亦極相似。至于說到老謀深算,指揮如定,則比漢初相繼為相的名臣肖何、曹參,更高一著。
異代相知習鑿齒;
千秋同祀武鄉侯。
近人鐘瀚撰書。
上聯是說后代深知諸葛亮的,是晉人習鑿齒。他著《漢晉春秋》,首先摒棄一般史家以魏為正統的作法,推尊蜀為正統,并大力頌揚諸葛亮的勛業。
下聯是說曾封武鄉侯的諸葛亮,治蜀有功,遺愛在民,千多年來人民都到這里來瞻仰祭祀他。聯文對昭烈武侯同祀備加頌揚。
公本識字耕田人,為感殊遇驅弛,以三分始,以六出終,統一古今難,效死不渝,遺恨功名存兩表;
世又陳強古冶子,應笑同根煎急,誰開誠心?誰廣忠益?安危天下計,先生以往,緬懷風義拂殘碑。
近人王天培撰書。
上聯是說諸葛亮本在讀書耕田,為感劉備三顧茅廬的知遇,從隆中一對,三分定局開始,直到北伐中原,六出祁山病死,始終為國事奔勞不息。遺恨的是統一天下這件古今大難事未能成功,只留下前后《出師表》,猶可想見他的勛業。
下聯是說如今世上又出現了陳強、古冶子(我國春秋時齊相晏嬰用二桃殺三士中的兩個武士)一類恃強
逞勇的人物,不惜同根相煎(語出曹植詩:“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自相殘殺。有哪個能象諸葛亮那樣“開誠心,布公道,集眾思,廣忠益”,系天下安危在一身呢?撫今追惜,拭拂祠內殘碑,懷想一千七百多年前的賢哲風義,不禁感懷萬端。
(上聯已經用了兩個“以”字,下聯先生以往的“以”,似應用“已”字為佳,雖然兩字有時可以通用。)
詩句:
襄陽城西二十里,一帶高岡枕流水:高岡屈曲壓云根,流水潺潺飛石髓;
勢若困龍石上蟠,形如單鳳松陰里;柴門半掩閉茅廬,中有高人臥不起。
修竹交加列翠屏,四時籬落野花馨;床頭堆積皆黃卷,座上往來無白丁;
叩戶蒼猿時獻果,守門老鶴夜聽經;囊里名琴藏古錦,壁間寶劍掛七星。
廬中先生獨幽雅,閑來親自勤耕稼:專待春雷驚夢回,一聲長嘯安天下。
6.贊美“諸葛亮”的詩詞有哪些
《蜀相》 唐·杜甫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八陣圖》 唐·杜甫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閣夜》 唐·杜甫野哭幾家聞戰伐,夷歌數處起漁樵。臥龍躍馬終黃土,人事依依漫寂寥。
《詠懷古跡》 唐·杜甫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三分割據紆籌策,萬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 福移漢祚難恢復,志決身殲軍務勞。
《書憤》 宋·陸游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州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杜甫《蜀相》中高度概括、評價諸葛亮一生偉大功業的句
杜甫《蜀相》中高度概括、評價諸葛亮一生偉大功業的句子是: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白話譯文:劉備為統一天下而三顧茅廬,問計于諸葛亮,輔佐兩代君主的老臣忠心耿耿。
這兩句詩表達了杜甫對蜀漢丞相諸葛亮雄才大略、輔佐兩朝、忠心報國的稱頌。詩人以高度凝練的語言概括了諸葛亮一生的生活際遇、政治理想和輔國功業。
“三顧頻煩天下計”令人想起三顧茅廬和隆中決策。“兩朝開濟老臣心”更令人想起諸葛亮輔佐先主劉備、后主劉禪兩朝,取兩川、建蜀漢,白帝托孤、輔佐劉禪的情形。
擴展資料:
1、《蜀相》原文
出自唐代杜甫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2、白話譯文:
去哪里尋找武侯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樹茂密的地方。
碧草照映臺階自當顯露春色,樹上的黃鸝隔枝空對婉轉鳴唱。
劉備為統一天下而三顧茅廬,問計于諸葛亮,輔佐兩代君主的老臣忠心耿耿。
可惜出師伐魏還沒有取得最后的勝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代英雄感慨淚濕衣襟!
諸葛亮可以說是殫精竭慮,忠貞不渝,盡了“老臣”之心。透過詩人的飽含深情的詩句,諸葛亮這位“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的丞相的一生的事業,以及他對后人的感召力量,得以充分體現,感人至深。
杜甫如何評價諸葛亮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杜甫如何評價諸葛亮的詩、杜甫如何評價諸葛亮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