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作品有哪些 李清照的作品有哪一些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李清照作品有哪些,以及李清照的作品有哪一些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宋代詞人李清照的主要作品有哪些
李清照,號易安居士。主要作品有《武陵春》、《如夢令》、《聲聲慢》、《夏日絕句仔瞎》、《漁家傲》等,結為《漱玉詞》古代最重要的女詩人,宋代婉約詞派中成就最高者。
李清照主要作品六首- -
如夢令
李清照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念陸空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如夢令
李清照
昨夜風疏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廋。
漁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 仿佛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
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 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醉花陰
李清照
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卷簾西風,人比黃花廋。
武陵春
李清照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悉扮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聲聲慢
李清照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夏日絕句
李清照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李清照的代表作及簡介
一、人物簡介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北宋齊州(今山東省濟南市)人,為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女詞人。自號易安居士,與辛幼安并稱“濟南二安”;又因其詞有“新來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鳳凰臺上憶吹簫》、“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悶瞎《如夢令》、“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醉花陰》三句,故人稱“李三瘦”。
李清照前后期作品風格迥異。宋室南渡前,李清照生活美滿,作品熱情活潑,明快天真,多寫少女生活的無憂無慮,以及婚后的離別相思,充分表現女性閨閣的感情。宋室南渡之后,丈夫病死,又逢國家破亡,都一一映入詞作之中,李清照多寫顛沛流離之苦,孤獨無依之悲,纏綿凄苦,而入于深沉的傷感。
李清照前期詞風婉約,委婉含蓄。后期因歷經國破家亡、喪夫等之痛,詞風轉為孤寂凄苦。作詞特點為音律和諧,善于白描,刻畫細膩,形象生動,比喻貼切,用典妥貼,善用疊字、疊句和對句,喜以淺白之字和尋常之語入詞,淺近自然。
二、人物代表作
1、《武陵春·風住塵香花已盡》
《武陵春·風住塵香花已盡》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所創作的一首詞。此詞上片極言眼前暮春景物的不堪入目和心情的凄苦之極;下片則進一步表現其悲愁之深重,并以舴艋舟載不動愁的新穎藝術手法來表達悲愁之多。全詞充滿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痛苦和對故國故人的憂思,寫得新穎奇巧,深沉哀婉,自然貼切,絲毫無矯揉造作之嫌,饒有特色。此詞借暮春之景,寫備差出了詞人內心深處的苦悶和憂愁,塑造了一個孤苦凄涼環中流蕩無一的才女形象。
2、《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
《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作品。這首詞是作者婚后所作,通過描述作者重陽節把酒賞菊的情景,烘托了一種凄涼寂寥的氛圍,表達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孤獨與寂寞的心情。上片詠節令,寫別愁;下片寫賞菊情景。作者在自然景物的描寫中,加入自己濃重的感情色彩,使客觀環境和人物內心的情緒融和交織。尤其是結尾三句,用黃花比喻人的憔悴,以瘦暗示相思之深,含蓄深沉,言有盡而意無窮,歷來廣為傳誦。
3、《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
《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作品。此詞作于詞人與丈夫趙明誠離別之后,寄寓著詞人不忍離別的一腔深情,反映出初婚少婦沉溺于情海之中的純潔心靈。全詞以女性特有的沉摯情感,絲毫“不落俗套”的表現方式,展示出一種婉約之美,格調清新,意境幽美,稱得上是一首工致精巧的別情佳作。
4、《小重山·春到長門草青青》
《小重仿罩皮山·春到長門春草青》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早期在汴京所作的一首詞。此詞描寫初春之景和作者的閑適生活,以惜春為抒情線索,塑造了一個感情豐富而專注的女主人公形象。上片寫春晨,借景抒情;下片寫春夜,直抒胸臆。全詞寫景如畫,意境淡遠,將熱烈真摯的情感抒發得直率深切,表現出易安詞追求自然、不假雕飾的一貫風格。
5、《憶秦娥·臨高閣》
《憶秦娥·臨高閣》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詞作。此詞乃是一首借景抒情之作。上片作者立筆高閣之外,描寫作者登樓所見所聞,并將所思之情打入其中;下片作者轉筆高閣之內,描寫作者登樓所思所感,并將所見之景繪入其中。全詞兩片均不脫出寫情繪景,寓情于景,情景交加的詩詞三昧,寫得極為高妙,體現了作者的藝術才華。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李清照
李清照的主要作品
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主要作品有
1、《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譯文:荷已殘,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涼秋。輕輕的脫下羅綢外裳,一個人獨自躺上眠床。那白云舒卷處,誰會將錦書寄來?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歸時候。月光皎潔浸人,灑滿這西邊獨倚的亭樓。
花,自顧地飄零,水,自顧地漂流。一種離別的相思,牽動起兩處的閑愁。啊,無法排除的是——這相思,這離愁,剛從微蹙的眉間消失,又隱隱纏繞上了心頭。
2、《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譯文:昨天夜里雨點雖然稀疏,但是風卻勁吹不停。我酣睡一夜,然而醒來之后依然覺得還有一點酒意沒有消盡。于是就問正在卷簾的侍女,外面的情況如何,她說海棠花依然和昨天一樣。你可擾枝知道,你可知道,這個時節應該是綠葉繁茂,紅花凋零了。
3、《聲聲慢·尋尋覓覓》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尺銀?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譯文:空空蕩蕩無主張,冷冷清清好凄涼,悲悲慘慘好心傷。一時覺暖一時覺涼,身子如何得休養?飲三杯兩盞淡酒,怎能抵御它、傍晚之時來的冷風吹的緊急。向南避寒的大雁已飛過去了,傷心的是卻是原來的舊日相識,不認當年舊同鄉。
菊花委地盡枯黃,我引憂傷憔悴無心賞花惜花、如今花兒將敗還有誰能采摘?守著窗前挨時光,守著窗前挨時光,盼不到天黑好挹怏。梧桐葉上細雨淋漓,到黃昏時分、那雨聲還點點滴滴。此情此景,用一個愁字又怎么能說的夠?
4、《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譯文:應是常常想起一次郊游,一玩就到日暮時分,沉醉在其中不想回家。一直玩到沒陵李宴了興致才乘舟返回,卻迷途進入藕花池的深處。怎么出去呢?怎么出去呢?嘰喳聲驚叫聲劃船聲驚起了一灘鳴鷺。
5、《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
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譯文:薄霧彌漫,云層濃密,日子過得愁煩,龍涎香在金獸香爐中繚裊。又到了重陽佳節,臥在玉枕紗帳中,半夜的涼氣剛將全身浸透。在東籬邊飲酒直到黃昏以后,淡淡的黃菊清香溢滿雙袖。莫要說清秋不讓人傷神,西風卷起珠簾,簾內的人兒比那黃花更加消瘦。
李清照的作品
李清照,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下面是相關的范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創作風格
李清照工詩善文,更擅長詞。李清照詞,人稱“易安詞”、“漱玉詞”,以其號與集而得名。《易安集》、《漱玉集》,宋人早有著錄。其詞流傳至今的,據今人所輯約有45首,另存疑10余首。她的《漱玉詞》既男性亦為之驚嘆。她不但有高深的文學修養,而且有大膽的創造精神。從總的情況看,她春昌缺的創作內容因她在北宋和南宋時期生活的變化而呈現出前后期不同的`特點。
成就:
李清照的代表作分為詞、詩、文三方面。
詞是李清照最為擅長的,也是后世最為傳誦的。她的詞獨具一家風貌,有“易安體“之名。根據人生階段的不同分為南渡前期和南渡后期。前期詞多描述閨閣生活,感情敏感真摯,后期詞多表達對故國舊事的依戀,纖細又超逸。李清照善于白描,長于運用精練的口語,將自己女性身份的特殊經歷融入詞中,創出新意,又含蓄自然,拓寬了詞的情感深度和內涵。
后人積極汲取李清照詞中營養,不斷地進行學習和效仿,還有了“效易安體”的出現。
李清照在代表作《詞論》中提出“詞,別是一家”的說法,將詩詞進行嚴格區分,明確了詞的文學地位。
紹興四年(1134年),李清照完成了《金石錄后序》的寫作。十月,避亂金華,寫成《打馬圖經》并《序》,又作《打馬賦》。雖為游戲文字,卻語涉時事。借談論博弈之事,引用大量有關戰馬的典故和歷史上抗惡殺敵的威武雄壯之舉,熱情地贊揚了像桓溫、謝安等忠臣良將的智勇,暗諷南宋統治者不識良才、 不思抗金的庸碌迅缺無能,寄寓對收復失地的愿望,抒發了個人“烈士暮扒辯年”的感慨。
在金華期間,李清照還曾作《武陵春》詞,感嘆輾轉漂泊、無家可歸的悲慘身世,表達對國破家亡和嫠婦生活的愁苦。又作《題八詠樓》詩,悲宋室之不振,慨江山之難守,其“江山留與后人愁”之句,堪稱千古絕唱。
紹興十三年(1143年)前后,李清照將趙明誠遺作《金石錄》校勘整理,表進于朝。越十余年,大約在紹興二十六年(1156年)或者以后,李清照懷著對死去親人的綿綿思念和對故土難歸的無限失望,在極度孤苦、凄涼中,悄然辭世,享年至少73歲。
評價
李清照作為中國古代文學史上少有的女作家,其作品中所體現的愛國思想,具有積極的社會意義。 歷史的角度李清照的愛國思想,代表了中國古代廣大婦女追求男女平等、關心國事、熱愛祖國的一個側面,讓后人從中看到了中國古代女性情感世界的另一面。而且,她還在眾多愛國作家中為女性爭得了一席之地。不僅如此,李清照還開創了女作家愛國主義創作的先河,為后世留下了一個女性愛國的光輝典范,特別是現代女性文學的創作產生了重大影響。 現實的角度認識李清照的愛國思想,能感受到女性在國家統一、民族團結以及社會進步等方面的巨大作用。這對于在弘揚愛國主義,高舉愛國大旗,促進民族團結、國家統一和振興中華時充分發揮婦女的社會作用,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李清照的作品有哪些
【作者簡介】
李清照:(1084-約1151)南宋女詞人。號易安居士,齊州章丘(今屬山東)人。父李格非為當時著名學者,夫趙明誠為金石考據家。早期生活優裕,與明誠共同致力于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流寓南方,明誠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后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有的也流露出對中原的懷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嘩禪缺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并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有《亂辯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 》,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詞》輯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襲喊》。
【主要詞作】
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
漁家傲(天接云濤連曉霧) 聲聲慢(尋尋覓覓)
點絳唇(寂寞深閨) 訴衷情(夜來沈醉卸妝遲)
憶秦娥(臨高閣)
南歌子(天上星河轉)
臨江仙(庭院深深深幾許) 孤雁兒(小閣藏春)
滿庭芳(小閣藏春) 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
長壽樂(南昌生日) 行香子(天與秋光)
念奴嬌·春情 鳳凰臺上憶吹簫(香冷金猊)
好事近(風定落花深) 臨江仙·梅
多麗·詠白菊 武陵春(風住塵香花已盡)
行香子·七夕 點絳唇(蹴罷秋千)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永遇樂(落日熔金)
好了,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