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右任的詩作有哪些 于右任詩詞選注
很多朋友對于于右任的詩作有哪些和于右任詩詞選注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于右任詩詞
于右任詞
[民國]于右掘老運任 撰
于右任
1879.4.11-1964.11.10,陜西三原人,祖籍涇陽。原名伯循,字誘人,爾后以“誘人”諧音“右任”為名;別署“騷心”“髯翁”,晚年自號“太平老含鬧人判梁”。于右任早年系同盟會成員,長年在國民政府擔任高級官員,同時也是中國近代書法家。他的侄外孫劉遵義教授乃現(xiàn)任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有《于右任詩集》。
于右任詩詞對聯(lián)
于右任是一代宗師,詩詞翰墨俱佳,且錄其詩詞數(shù)首如下:
《憶內子高仲敏陵林》
兩戒河山一枝蕭,
凄風吹斷咸陽橋。
白頭夫婦白頭淚,
留待金婚第一宵。
《望雨》
獨返拿螞立精神未有傷,
天風吹動太平洋。
更來太武上頭望,
雨濕神州望故鄉(xiāng)。
《思念內子高仲林》
夢饒關西舊戰(zhàn)場,
迂回大隊過咸陽。
白頭夫婦白頭淚,
親見阿婆作艷裝。
《聞廬山輿夫嘆息聲》
上山不易下山難,
勞苦輿夫莫怨天。
為問人間最廉者,
一升汗漏埋值幾文錢。
《47年重九北投橋園》
年年置酒迎重九,
今日黃花映白頭。
海上無風又無雨,
高吟容易見神州。
于右任有什么著名作品?
于右任
于右任(1879年4月11日——1964年11月10日)
辛亥革命時期,著名的報刊活動家。陜西三原人,祖籍涇陽。原名伯循,字誘人,后以“誘人”諧音“右任”為名;別署“騷心”、“髯翁”,晚號“太平老人”。他的外慶兆孫劉遵義教授是現(xiàn)任香港中文大學校長。
他是清朝光緒年間舉人,因刊印《半哭半笑樓詩草》譏諷時政被清廷通緝,亡命上海,遂進入震旦公學。震旦學院肄業(yè)。早年加入光復會和同盟會。1907年起先后創(chuàng)辦《神州日報》、《民立報》積極宣傳民主革命。歷任南京臨時政府交通部次長,國民聯(lián)軍駐陜總司令,審計院、監(jiān)察院院長,是國民黨重要決策人物。1912年后擔任南京政府交通部長,國民政府審計院長、監(jiān)察院長,前后共任監(jiān)察院院長34年。后隨國民黨退居臺灣。于右任寓臺灣15年,臺灣書法風氣首次出現(xiàn)碑學壓倒館閣帖的山差彎趨勢。1964年病逝于臺北。于右任墓位于臺北市陽明山上,玉山主峰有其雕塑。
于右任精書法,尤擅草書,首創(chuàng)“標準草書”,被譽為“當代草圣”。于右任1932在上海創(chuàng)辦標準草書社,以易識、易寫、準確、美麗為原則,整理、研究與推廣草書,整理成系統(tǒng)的草書代表符號,集字編成《標準草書千字文》(1936年由上海文正楷印書局初版),影響深遠,至今仍在重印。有“近代書圣”之譽。著作《右任詩存》、《右任文存》、《右任墨存》、《標準草書》等。
于右任臨終詩《國殤》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
望我大陸;
大陸不見兮,
只有痛哭.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
望我故鄉(xiāng);
故鄉(xiāng)不見兮,
永不能忘。
天蒼蒼,
海茫茫,
山之上,
國有殤。
于右任的著名愛國詩作《望大陸》(又名《國殤》)發(fā)表于1964年11月10日先生逗悶在臺北謝世后。晚年在臺灣的于右任先生非常渴望葉落歸根,但終未能如愿。1962年1月12日,他在日記中寫道:“我百年之后,愿葬玉山或阿里山樹木多的高處,山要高者,樹要大者,可以時時望大陸。我之故鄉(xiāng)是中國大陸”。之后不久,1962年1月24日于右任先生就寫下了感情真摯沉郁的詩作《望大陸》。
這是他眷戀大陸家鄉(xiāng)所寫的哀歌,其中懷鄉(xiāng)思國之情溢于言表,是一首觸動炎黃子孫靈魂深處隱痛的絕唱。
1949年,于右任被裹挾到臺灣,而結發(fā)妻子和兒子卻留在大陸,從此天各一方。所以,他的《望大陸》并非泛泛的家國之情,而是深藏了刻骨銘心的身世之痛。祖國統(tǒng)一,是詩人一生所志追求的。
閱讀此詩,給人一種悲愴深沉、愛國情摯的感覺。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于先生久居臺灣,不能回歸桑梓,但是海峽波濤卻隔不斷、阻不了他望大陸、念故鄉(xiāng)、思親人的深情。
詩的前兩節(jié)采用重章復踏的手法,反復詠唱,抒發(fā)對大陸、對故鄉(xiāng)深切向往、眷戀的情懷,是詩人真情實感的強烈表露,唐代大詩人白居易說:“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正是這真摯強烈的情感和刻骨銘心的思念,給讀者以強烈的震撼,引起讀者感情與思想上的共鳴。詩的最后一節(jié)開頭兩句借用了北朝民歌《敕樂歌》里的兩句話,采用疊字,狀物形象而生動!最后兩句“山之上,有國殤!”語意雙關而寓意豐富。《國殤》出自屈原楚辭《九歌》。《九歌》是屈原流放途中模仿楚國南方的祭歌而創(chuàng)作的一組詩篇,《國殤》是其中一首,是追悼將士的挽歌,所謂“殤”,《小爾雅》說:“無主之鬼之為殤。”詩人巧借“國殤”,抒寫自己死后不能葬在大陸,不能魂歸故里的遺憾。古人云:“鳥飛返故鄉(xiāng)兮,狐死必首丘。”獸猶如此,人何以堪?人為的阻撓,使親人分聚、骨肉離散,死后尚不能魂歸故里,不得安寧,讀來怎能不令人愴然而淚下?詩人借助這兩句詩,表達出許許多多和詩人有著相同經(jīng)歷的人們的心:他們魂牽夢縈、心中無法忘卻的正是祖國的統(tǒng)一!先生生前見不到祖國的統(tǒng)一,死后還要葬于高崗,向大陸遙望,真是死不瞑目啊!
如今,香港和澳門已回歸,我們正企盼阻隔半個世紀的臺灣早日回到母親的懷抱!相信,一個統(tǒng)一富強,繁榮昌盛的中國不久將屹立于世界東方!到此,于右任先生將會含笑九泉!于右任臨終之謎
1964年8月中旬,于右任因病住院。9月的一天,于右任的老部下楊亮功到臺北榮民總醫(yī)院去探望他。于右任很高興,但由于病重及喉嚨發(fā)炎,想講的話又無法講出來。楊亮功于是拉著他的手問道:“院長有什么事情吩咐我?”于右任略思片刻,伸出一個指頭。楊亮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過了一會,于右任又向楊亮功伸出三個指頭,楊亮功猜測了幾個答案都被于右任搖頭否定了。楊亮功只好說:“院長,等你身體好一些后,再來問你剛才表示的是什么意思,行不行?”于右任點了點頭。此后,于右任的病一天比一天重,并陷于昏迷。1964年11月10日晚上8:08,于右任與世長辭,終年86歲。他沒有留下任何遺言,人們便把他的《望大陸》一詩,當作他的遺囑。遺體被埋葬在臺北最高的觀音山上,并在海拔3997米的玉山頂峰(我國東南諸省最高峰)豎立起一座面向大陸的半身銅像。玉山山勢險峻,4米高的銅像和建材全是由臺灣登山協(xié)會的會員們一點一點背負上去的。于右任終于了卻了登高遠眺故土的心愿。
一個指頭、三個指頭是什么意思,一直是一個謎。后來,資深報人陸鏗覺得應該這樣去理解于右任的“一個指頭、三個指頭”:將來中國統(tǒng)一了,將他的靈柩運回大陸,歸葬于陜西三原縣故里。
“三間老屋一古槐,落落乾坤大布衣。”這是人們對先生的評價。位于三原的故居和那株三百多年的老槐樹也在深深的感念先生。
于右任青年時追隨孫中山先生,為推翻滿清封建統(tǒng)治立下卓越功勛;他積極倡導國共兩黨合作,興辦教育、興修水利,是真誠的愛國者;他是南社早期的詩人,一生寫下詩詞近900首。他的詩、詞、曲均有很高的造詣,曾寫下不少寄托國家民族興衰之情的詩篇,著有《右任文存》、《右任詩書》等,他還是著名書法家,創(chuàng)立了“于體”書法藝術。林語堂曾說過:“當代書法家中,當推監(jiān)察院長于右任的書品為最好模范,于院長獲有今日的地位,也半賴于其書法的成名。”
“天蒼蒼野茫茫山之上國有殤”的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藍藍的天空籠罩著大地,茫茫一片,無邊無際。
此句出自《國殤》于右任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陸。
大陸不可見兮,只有痛哭!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鄉(xiāng)。
故鄉(xiāng)不可見兮,永不能(望)忘。
天蒼蒼,野茫茫,山之上,國有殤。
【注釋】:于右任絕筆詩。又作“望大陸”。
“天蒼蒼,野茫茫”是借用于《敕勒歌》,“山之上,國有殤”則是仿效屈原《九歌》中的《國殤》。“山之上,國有殤” 語意雙關而寓意豐富。“殤”字解為名詞,《小爾雅》說:“無主之鬼之為殤。”這個“殤”指不能歸故里的魂魄。“國有殤”化用了屈原《九歌·國殤》中 “國殤”一詞,“國殤”指為國死難者,南朝詩人鮑照《出自薊北門行》中“投軀報明主,身死為國殤”句可為印證。“國有殤”即“有國殤”,意為:有一個為國死難者。
于右任(1879年4月11日-1964年11月10日),陜西三原人,祖籍涇陽。原名伯循,字誘人,爾后以“誘人”諧音“右任”為名;別署“騷心”、“髯滑枝滲翁”,晚年自號“太平老人”,中華民國開國元勛之一,中國近代知名的書法家。
于右任的著名愛國詩作《望大陸》(又名《國殤》)發(fā)表于1964年11月10日先生在臺北謝世后。晚年在臺灣的于右任先生非常渴望葉落歸根,但終未能如愿。1962年1月12日,他在日記中寫道:“我百年之后,愿葬玉山或阿里山樹木多的高處,山要高者,樹要大者,可以時時搭乎望大陸。我之故鄉(xiāng)是中國大陸”。之后不久,1962年1月24日于右任先生就寫下了感情真摯沉郁的詩作《望大陸》。閱讀此詩,給人一種悲愴深沉、愛信脊國情摯的感覺。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于先生久居臺灣,不能回歸桑梓,但是海峽波濤卻隔不斷、阻不了他望大陸、念故鄉(xiāng)、思親人的深情。
于右任的詩
于右任的詩
《國殤》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
望我大陸。
大陸不可見兮,
只有痛哭!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
望我故鄉(xiāng)。故鄉(xiāng)不可見兮,永不能(望)忘。
天蒼蒼,野茫茫,
山之上,國有殤。
《雞鳴曲》
福州雞鳴,基隆可聽;
伊人隔岸,如何不應;
滄海月明風雨過,
子欲歌之我當和。
遮莫千重與萬重,
一葉漁艇沖煙波。
《生日詩》
淚灑香江汲水門,幾回望望欲招魂。
當年輕負讀書約,白首如何報舊恩。
《生日詩》
昔提一杖行天下,今對千秋發(fā)浩歌。
云燦月明時出現(xiàn),太平洋上一頭陀。
《題民元照片》
不信青春喚不回,不容青史盡成灰。
低回海上成功宴,萬里江山酒一杯。
《故山別母圖》
文章報國男兒志,天地無私慈母心。
珍重畫圖傳一別,故山長望白云深。
《故山別母圖》
龍霧山前云氣深,云埋萬丈到于今。
夢中游子無蠢戚窮淚帶告陵,二十年來陟屺心。
《浣溪沙 壽張大千先生六十》
上將于今數(shù)老張,飛揚世界不尋常。
龍興大海鳳鳴崗。
作畫真能為世重,題詩更是發(fā)天香。
一池硯水太平洋。
《基隆道中》
云興滄海雨凄凄,港口陰情更不齊。
百世流傳三尺劍,萬家辛苦一張犁。
雞鳴故國天將小,春到窮檐路不迷。
宿愿尤存尋好句,希夷大笑石橋西。
《賀新郎 生日答記者問》
白頭游子白頭婦,記當年,書燈夜雨,古槐依舊。縱使人間無公道,尚有皇天后土。更念念,思親引咎。五十年來成何事?遇良辰,不忍空相負。煩記者,錄諸右。
《憶內子高仲林》
兩戒河山一枝蕭,凄風吹斷咸陽橋。
白頭夫婦白頭淚,留待金婚第一宵。
《望雨》
獨立精神未有傷,天風吹動太平洋。
更來太武上頭望,雨濕神州望故鄉(xiāng)。
《思念內子高仲林》
夢饒關西舊戰(zhàn)場,迂回大隊過咸陽。
白頭夫婦白頭淚,親見阿婆作艷裝。
《聞廬山輿夫嘆息聲》
上山不易下山難,勞苦輿夫莫怨天。
為問人友改間最廉者,一升汗值幾文錢。
《47年重九北投橋園》
年年置酒迎重九,今日黃花映白頭。
海上無風又無雨,高吟容易見神州。
于右任的詩作有哪些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于右任詩詞選注、于右任的詩作有哪些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
版權聲明:本站發(fā)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