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性受,久久亚洲综合色,国产福利一区二区精品免费,99热这里都是精品

當前位置:詩詞問答 > 歷史 > 正文內容

詩經采薇戰士們守衛邊疆多久 采薇中士兵對戍邊的態度

尷尬對白2023-04-17 05:50歷史66

很多朋友對于詩經采薇戰士們守衛邊疆多久和采薇中士兵對戍邊的態度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采薇始稱什么,編成于什么時代,過多少篇,分為哪三大類

采薇

《詩經》中的詩詞。《采薇》是一首寫一位被遣戍邊的兵士從出征到回家的詩歌。

原詩: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啟居,玁狁之故晌攜。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歸曰歸,心亦憂止。憂心烈烈,載饑載渴。我戍未定,靡使歸聘。

采薇采薇,薇亦剛止。曰歸曰歸,歲亦陽止。王事靡盬,不遑啟處。憂心孔疚,我旦族行不來。

彼爾維何? 維常之華。彼路斯何? 君子之車。戎車既駕,四牡業業。豈敢定居,一月三捷。

駕彼四牡。四牧騤騤,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魚服。豈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行道遲遲,載渴載饑。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匯評〕

采薇,遣戍役也。文王之時,西有昆夷之患,北有狁之難,以天子之命,命將率、遣戍役,以守衛中國,故歌《采薇》以遣之,《出車》以勞還,《杜》以勤歸也。(《毛詩序》)

宣王之世,既驅獫狁,勞其還師之詩,前四章皆興也,下二章皆賦也。(〔漢〕申培《詩說》)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清〕王夫之《姜齋詩話》卷一)

〔賞析〕

《采薇》一詩寫西周時期一位飽嘗服役思家之苦的戍邊戰士在歸途中所思所想,敘述了他轉戰邊陲的艱苦生活,表達了他愛國戀家、憂時傷事的感情。

全詩共分六章,前三章以倒敘的方模謹弊式,回憶了征戰的苦況。這位戍邊戰士長期遠離家室,戎馬倥傯。軍旅生活是那么艱苦,駐守地轉移不定,王室公事無休無止,戰士們無暇休息,有時還得采薇充饑。對此,難免怨嗟,產生渴望返回故鄉之情,但為了抵御狁的侵擾,為了實現邊境早日安定,戰士們堅持下來,恰當地處理了個人憂傷痛苦與保衛疆土的矛盾。

四、五兩章筆鋒陡轉,描寫邊防將士出征威儀,全篇氣勢為之一振。先以自問自答的形式,流露出出征將士們雄糾糾氣昂昂的自豪感。接下來對戰車以及弓箭的描寫,顯示出將士們裝備的精良和高度警惕的精神狀態,使主人公的愛國思想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末章憶昔傷今。“昔我”兩句以樂景寫哀,“今我”兩句以哀景寫樂。然而在九死一生歸來之際,慶幸之余,難免痛定思痛;加之歸途艱難,又饑又渴,怎不悲從中來呢!

此詩選自《小雅》,卻與《國風》同樣運用了重疊的句式與比興的手法。如前三章的重章疊句中,以薇的生長過程襯托離家日久企盼早歸之情,異常生動妥貼。第四章以常棣盛開象征軍容之壯、軍威之嚴,新警奇特。末章“昔我”四句,分別抒寫當年出征和此日生還這兩種特定時刻的景物和情懷,言淺意深,情景交融,歷來被認為是《詩經》中最有名的詩句。

采薇里的戰士離家多久

采薇里的戰士離家至少3年。昔我往矣,楊柳依依。意思是回想當初出征時,楊柳依依。所以采薇中士兵出征的時間是在春天。第一段歲亦莫止,說明到了年底襲粗山還沒回家,至少一年。第三段歲亦陽止,第二年十月小陽春還沒回。轉過年來拍中十月了。最后,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如今回來路途中,大雪紛紛滿天飛。歸來時候是大雪紛飛的冬天。又因為古時候交通不便,將士戍邊離家遠,十凳巧月還沒有回家的跡象,不太可能在當年雨雪霏霏時候回到家,所以,至少三年。

采薇一共分為六章概括各部分的內容

采薇

主題:

《采薇》一詩描寫西周時期一位飽嘗服役思家之苦的戍邊戰士在歸途中所思所想,表現了普通士兵在離鄉出征歲月里的艱苦生活和內心傷痛,抒發了對戰爭的不滿和對故鄉的思念。

第一章“薇亦作止”:薇菜剛剛冒出地面,綻出嫩綠的芽尖,(這應該是什么季節的薇菜呢?)春天;

第二章“薇亦柔止”:薇菜的葉片肥嫩,夏天;

第三章“薇亦剛止”:薇菜的莖葉變老了,秋天。

問:那么將士們看到這些會有怎樣的心情呢?

明確:思念家鄉。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心情呢?

明確:薇菜由嫩變老,季節從春到秋,說明時光無情的流逝了,一年將盡,隨著戍邊時間的延長,戰士的思鄉之情也日益深重,也就是說我們可以體會到戰士們與日俱增的思鄉之苦。

問:戍邊戰士思鄉能返鄉嗎?(不能)為什么呢?

明確:為了抗擊玁狁。

(三)【討論探究】

四、五兩章具體描寫了邊關戰事。那么四、五兩章都寫了與戰斗有關的哪些情況呢?

明確:1、“四牡業業”“四牡骙骙”“四牡翼翼”——戰馬雄健整齊;“彼路斯何,君子之車”、“君子所依,小人所腓”——戰車高大威武;“彼爾維何,維常之華”——以開得很繁盛的棠棣花起興,引出壯盛軍容的描寫,軍威盛大。戰馬雄健整齊,戰車高大威武,出征的軍容強大壯盛,可以說是雄赳赳氣昂昂,那么身處這樣的隊伍中的戰士會有怎樣的感受呢?(會為軍隊的強大壯盛而感到驕傲和自豪!)

2、“君子所依”——將帥指揮若定;“四牡翼翼,象弭魚服”——士兵紀律嚴整、訓練有素、裝備精良。將帥指揮若定,士兵紀律嚴整、訓練有素、裝備精良,說明部隊戰斗力強,所以說“一月三捷”。

3、“豈敢定居”、“豈不日戒,玁狁孔棘”——部隊南北轉戰,不敢安居;他們時刻警戒,不敢松懈。說明玁狁的進犯十分猖獗,局勢緊張,戰斗頻繁。

問:聽了同學們的描述,大家說一說戰士們是以怎樣的態度戍守邊防的呢?

明確:戰士們意識到是玁狁入侵造成了自己國家的不安定,所以他們認真戍守邊防,積極對待戰爭,在戰斗中同仇敵愾。4、那么他們為什么會如此認真積極呢?

明確:因為他們有一腔愛國的熱忱。認真戍守邊疆就不能回家了,這與前幾章表達的濃濃的鄉愁不矛盾嗎?

明確:不矛盾。雖然戍邊生活緊張艱辛危險,戰斗頻繁,還要忍受思鄉之苦,但為了抵御玁狁的侵擾,為了實現邊境早日安定,戰士們還握耐薯是堅守了下來,恰當地處理了個人思鄉之苦與保衛疆土的矛盾。

(四)問:那么最后戰爭是失敗了還是勝利了?

明確:勝利了。也就是說主人公終于踏上了歸途。

問:主人公踏上了歸途,心情怎樣?

明確:悲涼。能用原文來形容嗎?

【討論探究】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畝彎,雨雪霏霏。”這四句詩是經典的寓情于景的句子,那么這四句詩是如何體現哀傷之情的呢?哪位同學能來描述一下?

明確:四句詩描繪出兩幅畫面,主人公的復雜情思就蘊含在這兩幅畫面之中:一幅明媚,畫的是暖春柳條飄拂的美麗景象,表明主人公當初離家奔赴疆場時心情如何?

心情是輕松的,為什么呀?

因為要去保衛國家了,滿懷著愛國的熱情;一幅段者陰冷,畫的是寒冬雪花紛飛的凄清景色,這樣描寫說明如今走在回家的路上心情如何?

內心非常沉重。

問:這位士卒經歷常年的征戰,如今可以回家了,心情應該是“樂”的,為什么會沉重呢?

明確:第二章這位士卒說:“憂心烈烈”“靡使歸聘”,已與家人音信斷絕好久了,他對家里一直牽腸掛肚,因為連年的戰爭,擔心家里會發生什么不好的事情。那么他回到家中可能會看到怎樣的情景呢?

明確:庭院荒蕪,魂牽夢繞的親人已化作累累墳冢。所以這位士卒此時可以說是百感交集!

(五)總結:這首詩,由主人公思歸寫起,又以念家收尾,思念故鄉、牽掛親人的情感與抵御外敵入侵、保家衛國的情感交織在一起,從詩文本身來看,真是分不出孰輕孰重!雖然對家鄉非常思念,盡管回家后可能會見到難以承受的場景,但面對侵擾者,將士們決不會放棄自己的責任,他們要保衛自己的國家。

此回答摘錄了多篇文庫文章編成此文,形式,沒有刪減。供你參考。

詩經中的《采薇》那個士兵是一個怎樣的形象

形象:一個具有強烈的愛國心和民族自豪感的戍邊戰士,他為了抵抗外族侵略,長期戍守邊疆,充滿思鄉之情,最終帶棗跡著既悲且喜的復雜心情踏上了回家的道路。

《小雅·采薇》是中國古代現實主義詩集《詩經》中的一首詩。這是一首戍卒返鄉詩,唱出從軍將士的艱辛生活和思歸的情懷。全詩六章,每章八句。

詩歌以一個戍卒的口吻,以采薇起興,前五節著重寫戍邊征戰生活的艱苦、強烈的思鄉情緒以及久久未能回家的原因,從中透露出士兵既有御敵勝利的喜悅,也深感征戰之苦,流露出期望和平的心緒;末章以痛定思痛的抒情結束全詩,感人至深。

整體賞析

《小雅·采薇》描述了這樣的情景:寒冬,陰雨霏霏,雪花紛紛,一位解甲退役的征夫在返鄉途中踽踽獨行。道路崎嶇,又饑又渴;但邊關漸遠,鄉關漸近。

此刻,他遙望家鄉,撫今追昔,不禁思緒紛繁,百感交集。艱苦的軍旅生活,激烈的戰斗場面,無數次的登高望歸情景,一幕幕在眼前重現。《小雅·采薇》就是纖察三千年前這樣的一位久戍之卒在歸途中的追憶唱嘆之作。其類歸《小雅》,卻頗似《國風毀巖茄》。

詩經《采薇》中士兵對戍守邊防的態度是怎樣的?從哪些詩句看出?

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靡室靡家,狁之故。不遑啟居,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歸曰歸,心亦憂止。憂心烈烈,載饑載渴。我戍未定,靡使歸聘。

采薇采薇,薇亦剛止。曰歸曰歸,歲亦陽止。王事靡盬,不遑啟處。憂心孔疚,我行不來!

彼爾維何,維常之華。彼路斯何,君子之車。戎車既駕,四牡業業。豈敢定居,一月三捷。

駕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魚服。豈不日戒,狁孔棘!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行道遲遲,載渴載饑。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翻譯:大巢菜采了又采,大巢菜冒出芽尖。說回家哪時回家,轉眼間就到殘年。誰害我有家難奔,還不是為了狁;誰害我腚不著凳,還不是為了狁。大巢菜采了又采,大巢菜多么鮮嫩。說回家哪時回家,心里頭多么優悶。心憂悶好像火焚,饑難忍渴也難忍。駐防地沒有一定,哪有人捎個家信。大巢菜采了又采,大巢菜又粗又老。說回家哪時回家,小陽春十月又到。當王差無窮無盡,

哪能有片刻安身。我的心多么痛苦,到如今誰來慰問。什么花開得繁華?那都是棠棣的花。什么車高高大大?還不是貴人的車。兵車啊已經駕起,高昂昂公馬四匹。哪兒敢安然住下,一個月三次轉移。駕起了公馬四匹,四匹馬多么神氣,貴人們坐在車上,士兵們靠它隱蔽。四匹馬多么雄壯。象牙弭魚皮箭囊。

怎么不天天警戒?那狁實在猖狂.想起我離家時光,楊柳啊輕輕飄蕩。如今我走向家鄉,大雪花紛紛揚揚。慢騰騰一路走來,饑和渴煎肚熬腸。我的心多么凄慘,誰知道我的憂傷!

賞析:

《采薇》是西周時期一位飽嘗服役思歸之苦的戍邊戰士在歸途中所作的詩,詩中敘述了他轉戰邊陲的艱苦生活,表達了他愛國戀家、憂時傷事的感情。?

詩的前三章以倒敘的方式,回憶了征戰的苦況。為了抵御狁的侵擾,他長期遠離家室,戎馬倥傯,多么渴望邊境早日安定而返故鄉!四、五二章陡轉筆鋒,描寫邊防軍士出征威儀,全篇氣勢為之一振,兵士們的愛國精神得到了充分的體現。末章寫解甲歸里。雖能生還,然昔日的征戍勞陪頌苦卻只換來今日的“載渴載饑”,怎不令人黯然傷神??

此詩選自“小雅”,卻有“國風”民歌的特點,頗為講究句式重疊與比興手法的運用。如前三章的重章疊句中,文字略腔嘩有變化,以薇的生長過程,襯托離家日久企盼早歸之情,異常生動妥貼。第四章以常棣盛開象征軍容之壯、軍威之嚴,新警奇特。末章以從征前與來歸時的景致,寄托不盡的感傷,言淺意深,情景交融,歷來被認為是《詩經》中的妙言佳句。?

最后一段的藝術價值:

在藝術上,“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蘆圓鄭思,雨雪霏霏”,被稱為《三百篇》中最佳詩句之一。自南朝謝玄以來,對它的評析已綿延成一部一千五百多年的闡釋史。王夫之《姜齋詩話》的“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和劉熙載《藝概》的“雅人深致,正在借景言情”,已成為詩家口頭禪。而“昔往”、“今來”對舉的句式,則屢為詩人追摹,如曹植的“始出嚴霜結,今來自露晞”(《情詩》),顏延之的“昔辭秋未素,今也歲載華”(《秋胡詩》之五),等

這四句詩里含有兩個典型畫面,一是春天里微風輕吹,柳枝飄拂的畫面,一是寒冬時節雪花紛飛的畫面,抒情主人公的感情就蘊涵在這兩個畫面中,而沒有明說出來。這樣,以景寫情,情景交融,顯得既富于形象性,又含而不露,耐人尋味,給讀者的欣賞活動創造了很大的空間。

清人王夫之在《姜齋詩話》里這樣評價這四句詩:“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也就是說當初離家出征的時候,心里是悲傷的,卻用楊柳春風這樣的明媚春光來反襯;如今走在回家的路上,心里是高興的,卻用大雪紛飛這樣的嚴寒景象來反襯。王夫之認為走在回鄉路上的士卒心里是“樂”的,這種理解未必正確。這位士卒一直非常牽掛家里,心里非常痛苦,當他終于能夠結束服役回家的時候,他的心里不只是單純的高興,而是百感交集。他希望馬上能回到家中,與家人團聚,而同時又會不由自主地擔心家里發生什么不好的事情,因為自己離開家已經很久了。因此,從這個角度看,“楊柳依依”和“雨雪霏霏”的對比給他一種不勝今昔之感,正符合此時他復雜的感情。

古代戰士守衛邊疆的詩

-- 邊塞詩經典

涼州詞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

古來征戰幾人回。

古 從 軍 行

李頎

白日登山望烽火,黃昏飲馬傍交河。

行人刁斗風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營萬里無城郭,雨雪紛紛連大漠。

胡雁哀鳴夜夜飛,胡兒眼淚雙雙落。

聞道玉門猶被遮,應將性命逐輕車。

年年戰骨埋荒外,空見蒲萄入漢家。

從 軍 行

王昌齡

青海長云暗雪山,

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

不破樓蘭終不還。

關 山 月

李 白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

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

塞下曲六首(選一)

李 白

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

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

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

望 薊 門

祖 詠

燕臺一望客心驚,笳鼓喧喧漢將營。

萬里寒光生積雪,三邊曙色動危旌。

沙場烽火連胡月,海畔云山擁薊城。

少小雖非投筆吏,論功還欲請長纓。

前出塞九首

前出塞九首

作者: 杜甫

(一)

戚戚去故里,悠悠赴交河。

公家有程期,亡命嬰禍羅。

君已富土境,開邊一何多。

棄絕父母恩,吞聲行負戈。

(二)

出門日衡伏閉已遠,不受徒旅欺。

骨肉恩豈斷,男兒死無時。

走馬脫轡頭,手中挑青絲。

捷下萬仞岡,俯身試搴旗。

(三)

磨刀嗚咽水,水赤刃傷手。

欲輕腸斷聲,心緒亂已久。

丈夫誓許國,憤惋復何有。

功名圖騏驎,戰骨當速朽。

(四)

送徒既有長,遠戍亦有身。

生死向前去,不勞吏怒嗔。

路逢相識人,附書與六親。

哀哉兩決絕,不復同苦辛。

(五)

迢迢萬馀里,領我赴三軍。

軍中異苦樂,主將寧盡聞。

隔河見胡騎,倏忽數百群。

我始為奴仆,幾時樹功勛。

(六)

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

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

殺人亦有限,列國自有疆。

茍能制侵陵,豈在多殺傷。

(七)

驅馬天雨雪,軍行入高山。

徑危抱寒石,指落曾冰間。

已去漢月遠,何時筑城還。

浮云暮南征,可望不可攀。

(八)

單于寇我壘,百里風塵昏。

雄劍四五動,彼軍為我奔。

虜其名王歸,系頸授轅門。

潛身備行列,一勝何足論。

(九)

從軍十年馀,能無分寸功?

眾人貴茍得,欲語羞雷同。

中原有斗爭,況在狄與戎。

丈夫四方志,安可辭固窮。

這九首詩中,

(一)是諷喻帝王的黷武拓邊;

(二)是描述捷馬突殺的情景;

(三)是猶疑于報效國家與將軍邀功間;

(四)是講述從征途中的感慨與捎信事;

(五)是吟詠大敵當前,試問我等低微之輩會有功勛惠臨嗎?

(六)是闡咐裂明和平為第一要務,若得安平,不戰最為上;(七)是講述拓邊南進的百般苦楚;

(八)是講述某次虜敵大將的勝仗;

(九)是講述打了勝仗后對功名利祿的態度---內地無戰事的將士們還常為榮譽事爭斗不已,況且是出征塞外呢?與其和那些俗子同樣爭功辱沒了自己,廳棗莫如退出;當初的應征報國就沒想著什么榮華富貴,如今豈能再去計較?

這九首詩寫的是什么?是戰中的眾生象、百相圖,從皇帝老官兒的好戰寫到底層士兵的報國,從剿滅敵寇的勝利寫到對封功行賞的蔑視,惟有或多或少的親經實歷,惟有點點滴滴的目睹耳聞,才能將萬花筒般的實景活脫脫的描摹出來。

后出塞五首

作者: 杜甫

(一)

男兒生世間,及壯當封侯。

戰伐有功業,焉能守舊丘。

召募赴薊門,軍動不可留。

千金買馬鞭,百金裝刀頭。

閭里送我行,親戚擁道周。

斑白居上列,酒酣進庶羞。

少年別有贈,含笑看吳鉤。

(二)

朝進東門營,暮上河陽橋。

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

平沙列萬幕,部伍各見招。

中天懸明月,令嚴夜寂寥。

悲笳數聲動,壯士慘不驕。

借問大將誰,恐是霍嫖姚。

(三)

古人重守邊,今人重高勛。

豈知英雄主,出師亙長云。

六合已一家,四夷且孤軍。

遂使貔虎士,奮身勇所聞。

拔劍擊大荒,日收胡馬群。

誓開玄冥北,持以奉吾君。

(四)

獻凱日繼踵,兩蕃靜無虞。

漁陽豪俠地,擊鼓吹笙竽。

云帆轉遼海,粳稻來東吳。

越羅與楚練,照耀輿臺軀。

主將位益崇,氣驕凌上都。

邊人不敢議,議者死路衢。

(五)

我本良家子,出師亦多門。

將驕益愁思,身貴不足論。

躍馬二十年,恐辜明主恩。

坐見幽州騎,長驅河洛昏。

中夜間道歸,故里但空村。

惡名幸脫免,窮老無兒孫。

上五首詩中,

第一首寫的是男兒志在軍旅,備裝待征;

第二首寫的是轟轟烈烈,悲壯而行;

第三首寫的是拼死征殺,邀功報君;

第四首寫的是邊靖國安后將帥驕氣凌人,有敢議者慘遭宰殺;

第五首寫的是征者不堪連續20年的窮兵黷武,悄開小差匿于已是空曠無人的家鄉小村中,終生沒娶、到老孤獨。

從這《后出塞》五首的內容可知,這個時候朝廷的拓邊好戰已使百姓士卒疲于奔命,有的連年征殺已疲怠于無可忍受之中,以至于開小差的現象成為普遍且已被社會及文人同情和認可。據史記載,唐玄宗在開元初曾為靖邊安民做出了重大貢獻,徹底改變了此前邊防廢弛的狀況,在必要的戍邊之戰后,多與境外族群部落達成了和平協議,此后邊防無事,國泰民安。但隨著他奢侈安逸思想的不斷增生,邊防建設漸乏于冷靜和謀略,從開元25年至天寶10年這十五、六年間,接連不斷的對境外黷武用兵,而且敗仗頗多。杜甫的諸多詩就是對這個時期徭役和戰事的實摹。

軍 城 早 秋

嚴 武

昨夜秋風入漢關,

朔云邊月滿西山。

更催飛將追驕虜,

莫遣沙場匹馬還。

夜上受降城聞笛

李 益

回樂峰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處吹蘆管,

一夜征人盡望鄉。

塞 下 曲(二首)

盧 綸

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

平明尋白羽,沒在石稜中。

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征 人 怨

柳中庸

歲歲金河復玉關,

朝朝馬策與刀環。

三春白雪歸青冢,

萬里黃河繞黑山。

雁門太守行

李 賀

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隴 西 行

陳 陶

誓掃匈奴不顧身,

五千貂錦喪胡塵。

可憐無定河邊骨,

猶是春閨夢里人。

己 亥 歲

曹 松

澤國江山入戰圖,

生民何計樂樵蘇。

憑君莫話封侯事,

一將功成萬骨枯。

邊塞詩鑒賞

* 逢入京使 作者:岑參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簡析】在路上遇見回京的使者,請他捎句話給家人不要掛念,這是人之常情,但通過詩人表達出來就深了一層,結句尤讓人覺得似含有無數悲辛。

* 隴西行 作者:陳陶

誓掃匈奴不顧身,五千貂錦喪胡塵。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里人。

【簡析】這首詩是對戰爭所造成的不幸的控訴,人人讀了都感到沉痛!

* 登幽州臺歌 作者: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注】幽州臺:又稱燕臺,史傳為燕昭王為招攬人才所筑的黃金臺,故址在今北京市大興縣。

【簡析】武則天萬歲通天元年(696),契丹李盡忠反叛,武則天命建安王武攸宜率軍討伐,陳子昂隨軍參謀,到了東北邊地。武攸宜根本不懂軍事,陳子昂進諫,不僅沒被采納,反而被貶斥,因此登幽州臺抒發失意的感慨。全詩以廣闊的胸襟,慷慨悲涼的情調,感時傷事,吊古悲今,不假修飾,其立意、氣勢和思想、感情,千百年來一直引起人們強烈的共鳴。

* 關山月 作者:李白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顏。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

【注】關山月:樂府《橫吹曲》調名。白登:今山西大同市東有白登山。漢高祖劉邦曾親率大軍與匈奴交戰,被困七日。

【簡析】這首詩描繪了邊塞的風光,戍卒的遭遇,更深一層轉入戍卒與思婦兩地相思的痛苦。開頭的描繪都是為后面作渲染和鋪墊,而側重寫望月引起的情思。

* 夜上受降城聞笛 作者:李益

回樂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

【注】受降城:貞觀二十年,唐太宗親臨靈州接受突厥一部的投降,“受降城”之名即由此而來。但此詩的受降城所在地說法不一。回樂:縣名,故址在今寧夏回族自治區靈武縣西南。回樂峰:回樂縣附近的山峰。

【簡析】這首七絕是歷來傳誦的名篇。霜月、蘆笛、鄉思,構成一幅思鄉圖,意境感人。

* 出塞 作者: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出塞】:樂府《橫吹曲》舊題。龍城:宋刊本王安石《唐百家詩選》作盧城。龍城也就是盧龍城。龍城飛將:指西漢時名將李廣。《漢書·李廣傳》載:李廣為右北平太守,勇敢善戰,匈奴稱之為“漢之飛將軍”右北平唐時改為平州,治所在盧龍,即今河北省盧龍縣。陰山:西起河套,東抵小興安嶺,橫跨今內蒙古自治區,漢代為北方天然屏障。

【簡析】詩人抓住月照關塞的典型環境,極其概括地從秦漢時代的邊境戰爭寫到唐代,又借對歷史上的名將的懷念,表現自己對朝廷不能平定邊患的不滿。全詩音韻鏗鏘,氣勢雄渾壯闊。

* 涼州曲 作者: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簡析】該詩表現了征戰的殘酷,又表現了征人視死如歸的樂觀曠達精神,使人覺得悲愴而又豪壯,是痛苦,也是自我解嘲

* 涼州詞 作者: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注】涼州詞:又名《涼州歌》。《樂苑》稱,開元年間,西涼都督郭知運進獻宮調《涼州》。涼州:唐屬隴右道,州治在今甘肅省武威縣。詩題又作《出塞》。首句一作“黃沙直上白云間”,末句一作“春光不度玉門關。”羌笛:我國古代西方羌人所吹的笛子。楊柳:指羌笛吹奏的《折楊柳》曲。北朝樂府《鼓角橫吹曲·折楊柳枝》:“上馬不捉鞭,反拗楊柳枝。下馬吹橫笛,愁殺行客兒。”其音凄苦。

采薇

詩經 小雅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靡室靡家,狁之故。不遑啟居,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歸曰歸,心亦憂止。憂心烈烈,載饑載渴。我戍未定,靡使歸聘。

采薇采薇,薇亦剛止。曰歸曰歸,歲亦陽止。王事靡盬,不遑啟處。憂心孔疚,我行不來!

彼爾維何,維常之華。彼路斯何,君子之車。戎車既駕,四牡業業。豈敢定居,一月三捷。

駕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魚服。豈不日戒,狁孔棘!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行道遲遲,載渴載饑。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采薇》是西周時期一位飽嘗服役思歸之苦的戍邊戰士在歸途中所作的詩,詩中敘述了他轉戰邊陲的艱苦生活,表達了他愛國戀家、憂時傷事的感情。?

詩的前三章以倒敘的方式,回憶了征戰的苦況。為了抵御狁的侵擾,他長期遠離家室,戎馬倥傯,多么渴望邊境早日安定而返故鄉!四、五二章陡轉筆鋒,描寫邊防軍士出征威儀,全篇氣勢為之一振,兵士們的愛國精神得到了充分的體現。末章寫解甲歸里。雖能生還,然昔日的征戍勞苦卻只換來今日的“載渴載饑”,怎不令人黯然傷神?

關于詩經采薇戰士們守衛邊疆多久和采薇中士兵對戍邊的態度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鏈接:http://www.pinswag.com/ask/32495.html

分享給朋友:

“詩經采薇戰士們守衛邊疆多久 采薇中士兵對戍邊的態度” 的相關文章

遙見什么地獵,遙見胡地獵下一句是什么

遙見什么地獵,遙見胡地獵下一句是什么

今天給各位分享遙見什么地獵的知識,其中也會對遙見胡地獵下一句是什么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出寨》這首古詩 出塞二首王昌齡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騮馬新跨白玉鞍,戰罷沙場月色寒。城頭鐵鼓聲猶振,匣里金刀血未干。王...

什么他媽虜騎多少,虜騎是什么意思

什么他媽虜騎多少,虜騎是什么意思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什么他媽虜騎多少,以及虜騎是什么意思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王維的《少年行》(其三)中的“虜騎”是什么意思? 虜騎:指敵騎“一身能擘兩雕弧,虜騎千重只似無。”出自:少年行四首(唐代王維組詩作品)原文:少...

帶歸字的詩句有哪些 帶歸字的詩句有哪些三年級

帶歸字的詩句有哪些 帶歸字的詩句有哪些三年級

很多朋友對于帶歸字的詩句有哪些和帶歸字的詩句有哪些三年級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關于歸的詩句 1. 關于歸的詩句 關于歸的詩句 1. 帶歸的詩句 ○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

昔我往矣出自哪里 昔我往矣 出自

昔我往矣出自哪里 昔我往矣 出自

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解答關于昔我往矣出自哪里這個問題的知識,還有對于昔我往矣 出自也是一樣,很多人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分享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是什么意思?出自哪里? 名句“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意思是:當年我...

有哪些詩中有歸路一詞 歸路的成語

有哪些詩中有歸路一詞 歸路的成語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有哪些詩中有歸路一詞,以及歸路的成語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詩詞中包含路的經典詩句 【 #詩詞鑒賞# 導語】路固然難走,但它有一種情趣;路固然蜿蜒,但你在蜿蜒的過程中會感受到與那平坦大路不一樣的“味道...

發表評論

訪客

看不清,換一張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里發表您的看法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