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在九江去過哪里 白居易被貶江西九江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白居易在九江去過哪里,以及白居易被貶江西九江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請問白居易去忠州任刺史的行走路線
公元818年春,白居易從江西九江啟程溯長江而上,穿三峽到達忠州,發現這個江邊小城連條能讓馬車行駛的平路都沒有。從繁華京城一步一步流落到如此荒蠻之地,46歲的白居易幾近絕望。當晚寫就的《初到忠州贈李六》怨嘆:“好在天涯李使君,江頭相見日黃昏。吏人生梗都如鹿,市井疏蕪只抵村。一只蘭船當驛路,百層石磴上州門。更無平地堪行處,虛受朱輪五馬恩。”刺史可乘用五馬朱輪的專車,但忠州盡是崎嶇陡峭的石磴路,只能“虛受朱輪五馬恩”了。詩人不能如愿逃離這偏僻閉塞之地,只能通過《招客夜飲》麻醉自己:“惟有綠樽紅燭下,暫時不似在忠州。”
史書記載,白居易任忠州刺史“忠國事,勞民事,勸農生產、鼓勵農桑,身先躬行、省事寬刑、憐老愛子,開山修路、植樹種花、與民同苦樂”。據傳有一次,白居易看見一位老翁在大冬天穿著草鞋行路,便把自己的一雙棉鞋送給了他。還有一次,白居易在忠州城內巡視時,看到一個小伙子愁容滿面。詢問得知,因為雙親去世得早,小伙子沒來得及學會祖傳的烤餅手藝,家里生意日漸蕭條。白居易親手將京城烤餅的技藝傳授給小伙子,于是有了忠州名小吃“香山蜜餅”。就任刺史后,忠州連續兩年大豐收,白居易在衙前宴請府吏和州民,興高采烈地欣賞“蠻鼓聲坎坎,巴女舞蹲蹲”。他還去書院視察、授課,與當地文人雅士探討和習作民間詩歌。政務之余,白居易致力植樹種花美化環境,使州城東山坡變得“……百果參雜種,千枝次第開。……紅者霞艷艷,白者雪皚皚;游蜂遂不去,好鳥亦棲來”,白居易也由此成為忠州最早的“綠色市長”。
供參考。
白居易因為什么事情被貶至九江,他是在怎樣的心情下,寫了《大林寺桃花》這首詩?
《大林寺桃花》是唐代詩人白居易于元和十二年(817年)初夏在江州(今九江)廬山上大林寺時即景吟成的一首七絕。此詩說初夏四月作者來到大林寺,此時山下芳菲已盡,而不期在山寺中遇上了一片剛剛盛開的桃花。詩中寫出了作者觸目所見的感受,突出地展示了發現的驚訝與意外的欣喜。全詩把春光描寫得生動具體,天真可愛,活靈活現;立意新穎,構思巧妙,趣味橫生,是唐人絕句中一首珍品。
此詩作于唐憲宗元和十二年(817年)四月。白居易時任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馬,年四十六。
關于這首詩的寫作情況,白居易集有《游大林寺序》可參考:“余與河南元集虛、范陽張允中、南陽張深之、廣平宋郁、安定梁必復、范陽張時、東林寺沙門法演、智滿、士堅、利辯、道深、道建、神照、云皋、恩慈、寂然凡十七人,自遺愛草堂歷東西二林,抵化城,憩峰頂,登香爐峰,宿大林寺。大林窮遠,人跡罕到。環寺多清流蒼石、短松瘦竹,寺中唯板屋木器,其僧皆海東人。山高地深,時節絕晚,于時孟夏月,如正二月天,山桃始華,澗草猶短,人物風候與平地聚落不同。初到恍然若別造一世界者。因口號絕句云(即《大林寺桃花》)。既而周覽屋壁,見蕭郎中存、魏郎中宏簡、李補闕渤三人姓名詩句,因與集虛輩嘆且曰:‘此地實匡廬間第一境。’由驛路至山門,曾無半日程,自蕭、魏、李游,迨今垂二十年,寂寥無繼來者。嗟乎!名利之誘人也如此。時元和十二年四月九日,太原白樂天序。”
唐貞元年間進士出身的白居易,曾授秘書省校書郎,再官至左拾遺,可謂春風得意。誰知幾年京官生涯中,因其直諫不諱,冒犯了權貴,受朝廷排斥,被貶為江州司馬。身為江州司馬的白居易,在《琵琶行》一詩中,曾面對琵琶女產生“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滄桑感慨。這種滄桑的感慨,也自然地融入了這首小詩的意境,使《大林寺桃花》紀游詩,蒙上了逆旅滄桑的隱喻色彩。
白居易三峽歷險記
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白居易四十八歲,歷經歲月的刻畫,昔日白衣少年已成穩重的大叔。
這年春天,正在江州(九江市)的潯陽樓里喝酒聽曲的白居易接到了朝廷的詔書,要他速速去忠州(重慶忠縣)赴任。這江州離忠州,山高路遠,道路險阻,既沒有高鐵可乘,亦無飛機可飛,眼睛愈來愈不好使的司馬青衫客發了個朋友圈。
路途雖幸苦,還好有朋友的酒肉款待。這一日到了黃牛峽口,元稹已在石洞中備好了酒菜,飲酒賦詩之后,元稹指著遠處的山崖,說到:白兄,你可看到對面的山崖了么?白居易點了點頭,“這山崖間有塊巨石,猶如一個負重的人牽著黃牛,所以此地名為黃牛峽。當地流傳的《三峽謠》這樣唱到:“朝發黃牛,暮宿黃牛。三朝三暮,黃牛如故”。說完元稹滿懷憂慮的看著白居易,大哥,這三峽半年來發生了好幾次沉船事故,你這一路,兄弟很是擔心啊。白居易的心一沉,但依舊笑道:元兄,你又不是不了解我,兄弟早已將生死置之度外,況且這只是一灘江水,能奈我何?元兄,多留意我的朋友圈,待走到奇險壯麗處,我會寫幾首流傳千古的大作。
離開元稹之后,小船在湍急的江面上搖擺前行。
這三峽由自東向西由西陵峽、巫峽、瞿塘峽組成。人們常用“西陵險”“巫峽秀”“瞿塘雄”來概括狹義上三峽各自的特征。
西陵峽地處長江三峽的東端,為川鄂之間的咽喉,西起香溪口,東至南津關,是三峽中最長的一個峽谷。在短短的一段江流中,就有三灘和四峽,分別為泄灘、青灘、峽嶺灘和燈影峽、黃牛峽、牛肝馬肺峽、兵書寶劍峽。古人曾用“船上急灘如退鵡,人緣絕壁似飛猱。口夸遠嶺青千峰,心憶平波綠一篙”形容西陵峽的險峻。
白居易拿出詩書,翻閱古人對西陵峽的記載。當讀到“西陵峽中行節稠,灘灘都是鬼見愁”時,倒吸了一口冷氣。
這時一個浪打來,白居易沒坐穩,手中的書掉落在地。白居易站起身,整了整衣襟,一面感嘆西陵峽的艱險,一面很淡然的發了個朋友圈。
穿過西陵峽,便進入了風光秀美的巫峽,正當白居易沉迷在巫山云雨的現實與神話中時,江面突然變得狹窄,逼仄得使人不敢大口喘氣,南北兩岸的赤甲山、白鹽山,兩峰對峙,形如一座高大的“夔門”。 巨石上聳摩天,下沉穿水。“峽門自此始,最窄容浮搓”,“眾水會涪萬,瞿塘爭一門”,奔流的江水到夔門卻戛然而止,江險水急,僅容一舟通過。
白居易看了看面無人色的船夫,手心不禁也出了汗。上有萬仞山,下有千丈水。蒼蒼兩岸間,闊狹容一葦。白居易自言自語道。
瞿塘峽里危石橫生,大小石塊隱藏在水面下,船夫一不小心,就可能船破人亡。
夜色越來越濃,船夫小心翼翼得搖著櫓。江水聲聲,猿鳴不已。身心疲憊的白居易坐在船中,借著幽暗的月光,寫了首《夜入瞿塘峽》
瞿唐天下險,夜上信難哉。
岸似雙屏合,天如匹帛開。
逆風驚浪起,拔槍暗船來。
欲識愁多少,高于花瀕堆。
本想再多寫幾句,發個朋友圈,但連日的疲勞席卷而來,白居易在三峽的夜色中沉沉睡去。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