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柳江在哪里 楊柳 江水平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楊柳江在哪里,以及楊柳 江水平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楊柳青青江水平是在哪里所作作者是誰
楊柳青青江水平是在夔州所作,出自唐代文學家劉禹錫的《竹枝詞二首·其一》,意思是楊柳青青江水寬又平,這首詩是劉禹錫在夔(kuí)州任刺史時所作。
楊柳青青江水平出處
竹枝詞二首·其一
劉禹錫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踏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譯文
楊柳青青江水寬又平,聽見情郎江上踏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下起雨,說是無晴但是還有晴。
楊柳青青江水平的創作地點
唐長慶二年(822年),劉禹錫任夔州刺史,看到竹枝歌舞,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于是對竹枝民歌進行改造,按照其曲調創作新詞,作《竹枝詞九首》和《竹枝詞二首》。他在《竹枝詞九首引》中寫道:“四方之歌,異音而同樂。歲正月,余來建平,里中兒聯歌竹枝,吹短笛擊鼓以赴節。歌者揚袂睢舞,以曲多為賢。聆其音,中黃鐘之羽。其卒章激訐如吳聲。雖傖儜不可分,而含思宛轉,有淇濮之艷。昔屈原居沅湘間,其民迎神,詞多鄙陋,乃為作《九歌》。到于今,荊楚鼓舞之。故余亦作竹枝九篇,俾善歌者飏之。附于末。后之聆巴歈,知變風之自焉。”
劉禹錫是用古地名“建平”指代當時的夔州。用古地名指代現地名,這是唐人作詩的一種習慣。如李白的《江上寄巴東故人》稱夔州為巴東,是因為夔州曾為巴東郡。劉禹錫在夔州寫的《魚復江中》稱夔州為魚復,是因為夔州的治所奉節曾為魚復縣。他寫的《始至云安寄兵部韓侍郎中書白舍人二公近曾遠守故有屬焉》稱夔州為云安,是因為夔州曾為云安郡。他在《竹枝詞九首引》中用“建平”指代夔州,是因為夔州的地盤大部分與三國時吳國的古“建平”重合。“余來建平”,意即“我來夔州”。
溫江為何叫溫江
”4000多年前,古蜀先民在溫江這片肥沃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建立了國都。公元555年,溫江成為一個正式的行政區域,始建溫江縣。 ?這個話題許多人都談過,似乎已成定論,其實不然。這個問題仍然值得探討。 因何得名? 溫江縣名的由來,據文字史料和口頭傳聞,大致有三種類型: 其一,因江得名 《溫江縣志》(民國版)說:溫江“縣治,新開江繞其北東,楊柳江纏其西南,舊皆被‘溫江’之名,以江水溫潤故也。” 《辭源》(1981年修訂版)這樣記載:溫江——“縣名。屬四川省,……以地瀕溫江而名”。 《溫江縣志》(1990年版)中劉楚俊先生的《溫江縣得名的由來》一文說:溫江“縣名因境內主要河流溫江——即新開江的名稱而命名。” 《溫江縣志》(1990年版)中王蓬先生的《溫江縣名初考》文章認為:“以地跨溫江而名”,即地跨俗名溫江的楊柳河而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名詞典四川卷》(1993年商務印書館出版)中“溫江縣”的釋文是:“西魏恭帝二年(公元555年)分郫縣南、江原縣東置溫江縣,以境內有溫江(今楊柳河)故名。” 其二,因水得名。 明代《郡縣釋名》記述:成都府溫江縣“總志云以江水溫潤也。予過溫江,詢之父老,云溫江發源于岷山,至灌口,水在山谷中,其氣寒,至溫江而氣暖,故云溫江,其說近是。” 1991年,溫江縣地名辦的《溫江地名新覽》中記錄的四種說法之二:“‘江水至此始溫’故名”。 其三,因泉得名。 明代《郡縣釋名》還記有:溫江縣“邑治東一里有溫泉,義亦如是。” 《溫江地名新覽》中記錄的四種說法之四說:“以城南‘溫泉’得名。” 最近,鄭華鈺先生在《溫江文史》(總第十七輯)撰文提出:?因為“二江(江安河、楊柳河)環流,江水溫潤。”這是綜合上述一二類的又一提法。 由此可知:溫江因何得名的三類說法中第一類,溫江因江得名,這是大多數學者和典籍所認同的說法,也是符合情理的。這一類又分為“一江說”——因溫江或楊柳河、江安河(新開江)、金馬河中的其中一條得名;“二江說”——因江安河與楊柳河得名。第二類,因水得名,是第一類的補充或解釋。解釋了溫江為何姓”溫.第三類,因泉得名,可信度最低。城南或城東的‘溫泉’現無蹤影,史書語焉不詳。 如果認同溫江因江得名,那么必須弄清楚—— 哪條河叫溫江? 溫江區境內有四條河(渠)從北至南縱貫全境。從西到東分別是金馬河、楊柳河、江安河、清水河。 歷史上,究竟哪條河叫溫江?《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名詞典四川卷》是這樣記載的: 江安河,現在是都江堰內江主要干渠之一。清康熙年間,邑令王宗佑于都江堰下游5公里筑江安堰分外江水勢。于是“旱不病澇,水不病潦”,故名“江安”河,又名新開江。1957年改在都江堰渠首江安河閘受水。 清水河,現在也是都江堰內江主要干渠之一,位于溫江東北部,在溫江界只有8公里,是溫江與郫縣的界河。 金馬河,為岷江干流,在都江堰市至新津段稱金馬河。岷江曾名汶江,“汶”讀wen,因現在沒有汶江,所以《新華字典》等普通字典上就只有山東的汶水。其實,在地名上有“汶”字的地名,除了汶水還有岷江上游的汶川縣。《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名詞典四川卷》關于汶川和岷江是這樣記述的:“汶川縣(wenchuan xian),北周置汶川縣,以縣有汶水(今岷江)故名。”“岷江,因源于岷山西南麓而得名。曾經名都江、汶江。” 因“汶”、“溫”音訛,汶江即溫江,故金馬河也叫溫江。 楊柳河,《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名詞典四川卷》說:“古名大江,又名溫江。”這種說法在許多典籍中可以得到印證。唐《元和郡縣志》記有:“大江,俗謂之溫江,南流經縣一里。”宋《太平寰宇記》寫有:“大江,在縣西二百步,自青城界入,俗謂之溫江。”清《嘉慶一統志》載:“楊柳河在溫江縣西南,即元和之溫江也。” 根據歷史資料和王蓬先生的文章,楊柳河在歷史上相當長的時期里,它是岷江(汶江)的正流,金馬河反而是岷江(汶江)的支干或叉河。古楊柳河系自然河流,河水來自金馬河玉石堤楊武堰,河寬,水深,流量大,是排灌、航運兼用河道。所以“古名大江,又名溫江。”它的正流地位后來才被支干金馬河取代。這種現象在河流水文學上并不少見。為了防洪的需要,1957年楊柳河改為由江安河引水,隨后又對古楊柳河進行了數次整治,它徹底成為人工河道,變成了今天的楊柳河。但它的位置基本沒有變化,今楊柳河與古楊柳河仍是同一條河流。 由此可知,歷史上叫溫江的河流是古楊柳河。 弄清了哪條河叫溫江后,我們再來看—— 溫江因哪條江河得名? 溫江因江得名,到底是因哪條江河得名?是一條江——溫江或楊柳河、江安河、金馬河,還是兩條江河——江安河與楊柳河?我認為應該是一條江即溫江,即因溫江得名。理由如下: 岷江曾名汶江,因“汶”、“溫”音訛,汶江就是溫江;在歷史上相當長的時期里,溫江就是古名大江的楊柳河。江安河和清水河這兩條河并不叫溫江,并且出現的時間在溫江地名出現之后,溫江不可能因這兩條河得名。溫江也不是因現在的金馬河,雖然金馬河曾經也叫溫江,但溫江建縣時的金馬河只是溫江(汶江)的支干,那時的溫江主干是楊柳河,也就是說楊柳河才是溫江。 綜上所述,溫江確實是因境內有溫江(古楊柳河)得名。至于“地跨”還是“地瀕”溫江都不重要。對于溫江縣地域而言是地跨,對于縣治而言是地瀕。 這里順便提出個問題,溫江當初為何不叫“魚鳧縣”,后來也沒有保留“萬春縣”的名字?有誰知道。1998年,溫江在第一次申報撤縣設區時,曾有過更名的設想,備選名字有“魚鳧”、“萬春”、“柳城”、“金馬”、“天府”等,后來仍然保留“溫江”這個名字。原因主要是遵循《地名管理條例》“保持地名的相對穩定性”的規定,同時也是為了減少反對意見,有利于撤縣設區通過審批。與溫江同時申報撤縣設區的郫縣就是因為欲更名為“蜀都區”,引起不少反對意見,所以撤縣設區沒有通過審批。
楊柳青青江水平是在哪里所作 楊柳青青江水平出自哪里
1、楊柳青青江水平是在夔(kuí)州所作,夔州是一個地名,從漢代起至20世紀初,奉節一直為巴蜀東北部有幾百年甚至是整個川東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中心。
2、“楊柳青青江水平”出自唐代詩人劉禹錫的《竹枝詞二首·其一》,全詩是: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楊柳青青江水平是在哪里所作 是唐代文學家劉禹錫在夔州所作
許多人對于劉禹錫應該不陌生吧,它是唐代著名的詩人和文學家,不僅寫的詩非常好,他的《陋室銘》更是受到無數人的喜愛和欽佩。楊柳青青江水平是在哪里所作?這首詩是劉禹錫在夔(kuí)州所作,當時他在那里擔任刺史,創作了這首著名詩篇。
竹枝詞二首·其一
作者:劉禹錫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踏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關于竹枝詞二首的介紹
說多人說到劉禹錫,就會想到他的《陋室銘》,特別是那句“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經常被人引用。其實劉禹錫的詩詞也極為出眾,特別是竹枝詞二首,經常有人問楊柳青青江水平是在哪里所作。這首詩是劉禹錫在夔(kuí)州任刺史的時候所創作的,它是根據民歌所創作的新詞。
夔州是古代時候的地名,它一直是巴蜀東北部地區的政治、經濟和文化軍事中心。夔州是在現今中國重慶奉節縣縣城,也就是說楊柳青青江水平是作者在重慶所作。《竹枝詞》詞在古代時候,是四川東部地區的一種民歌,劉禹錫在擔任刺史的適合,非常喜歡這種民歌,所以特意制成新的《竹枝詞》。
《竹枝詞》主要描寫了當地的山水風俗和男歡女愛,上面介紹的是第一首,主要描寫了一個初年的少女,在有個楊柳青青的春日里,聽到情郎歌聲后所產生的內心活動。首句的“楊柳青青江水平”,就是在描寫少女所見到的景物。
歐陽修詩中的醉翁亭在哪里
歐陽修是北宋時期的文壇領袖,也是蘇東坡的老師,一篇《醉翁亭記》稱為古今稱頌的著名散文。也是因為這片文章,讓需對文人墨客爭相前往拜訪,稱為了一處著名景點。歐陽修詩中的醉翁亭在哪里呢?它位于安徽滁州市的瑯琊山上,始建于北宋慶歷七年
楊柳青青江水平是在哪里所作
楊柳青青江水平是在夔(kuí)州所作。這首詩是劉禹錫于唐穆宗長慶二年(822)正月至長慶四年(824)夏在夔州任刺史時所作。
竹枝詞二首·其一
劉禹錫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踏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譯文
楊柳青青江水寬又平,聽見情郎江上踏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下起雨,說是無晴但是還有晴。
這是一首描寫青年男女愛情的歌。它描寫了一個初戀的少女在楊柳青青、江平如鏡的清麗的春日里,聽到情郎的歌聲所產生的內心活動。
楊柳青青江水平賞析
首句“楊柳青青江水平”,描寫少女眼前所見景物,用的是起興手法。所謂“興”,就是觸物起情,它與后文要表達的情事。并無直接關系,但在詩中卻是不可少的。這一句描寫的春江楊柳,最容易引起人的情思,于是很自然地引出了第二句:“聞郎江上唱歌聲”。這一句是敘事,寫這位少女在聽到情郎的歌聲時起伏難平的心潮。
楊柳青青江水平 歌聲劉禹錫在哪里做的
“楊柳青青江水平”出自唐代詩人劉禹錫的《竹枝詞二首·其一》,全詩是: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這首詩是劉禹錫于唐穆宗長慶二年(822)正月至長慶四年(824)夏在夔(kuí)州任刺史時所作。
該詩寫的是一位沉浸在初戀中的少女的心情。她愛著一個人,可還沒有確實知道對方的態度,因此既抱有希望,又含有疑慮;既歡喜,又擔憂。詩人用她自己的口吻,將這種微妙復雜的心理成功地與以表達。
此詩以多變的春日天氣來造成雙關,以“晴”寓“情”,具有含蓄的美,對于表現女子那種含羞不露的內在感情,十分貼切自然。最后兩句一直成為后世人們所喜愛和引用的佳句。這類用諧聲雙關語來表情達意的民間情歌,是源遠流長的,自來為人民群眾所喜愛。作家偶爾加以摹仿,便顯得新穎可喜,引人注意。
關于楊柳江在哪里和楊柳 江水平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