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洵的作品有哪些 蘇洵有什么作品傳世
很多朋友對于蘇洵的作品有哪些和蘇洵有什么作品傳世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蘇洵的代表作及賞析
蘇洵,字明允號老泉,是北宋著名文學家。他擅長散文,尤其擅長政論文,議論明暢,有《嘉佑集》傳世,代表作有《九日和韓魏公》。
《九日和韓魏公》
晚歲登門最不才,蕭蕭華發映金罍。不堪丞相延東閣,閑伴諸儒老曲臺。
佳節久從愁里過,壯心偶傍醉中來。暮歸沖雨寒無睡,自把新詩百遍開。
意思是:我四十八歲,年近半百,才成為您的座上客,最為不才。自已的那“蕭蕭華發”同宴上的閃閃金罍相映襯。韓丞相好賢可自己官卑位低不配這種禮遇,多年來清閑無事陪伴諸位儒生老于太常寺 。從二十七歲開始,發奮苦讀,希望有用于世,卻多次科考不第。
后來,雖 然名動京師,卻沉淪下僚,無法一展抱負,每次佳節均 在愁里度過。曾有的雄心壯志也只有在醉時才略有顯露。 冒雨晚歸而感寒意,難以入睡。韓琦詩中那種久居高位、 賓朋滿座的富貴氣,使蘇洵更感到自己“閑伴諸儒”的 窮窘;韓琦志滿意得之余的淡淡閑愁,更激起了蘇洵壯 志不酬的深沉哀怨。
擴展資料
1、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
出自宋·蘇洵《心術》。
崩,崩塌。即使是泰山崩塌在眼前,大丈夫的臉色也不會改變。
2、 有功而賞,有罪而罰。
出自宋·蘇洵《上皇帝書》。
強調了賞罰必須分明,這樣才能更好地激勵人們行善,保證社會的安定。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對于建立了功勞的人就應給予其獎賞,而對于有了過錯或罪行的人就應對其進行懲罰。
3、利之所在,天下趨之。
出自宋·蘇洵《上皇帝書》。
利益存在的地方,天下的人都會爭相前往投奔。有了利益,才能有基本的物質條件,百姓才能生存下去。
利益實現了累積,百姓才能求得發展,才能實現富裕。百姓的生存和發展都離不開利益,因此,他們就會趨利而動,隨利而行。
宋朝文學大家蘇洵有哪些作品
蘇洵作品
蘇洵,便是我們經常提到的蘇軾父親,他與其兩個兒子,蘇軾,蘇轍,被人稱為是“三蘇”。對于蘇洵作品,我們可以張口就來,比如說《六國論》,這都是我們在學校的精讀文章,蘇洵的作品能夠流傳至今,可見,蘇洵對我國文化的重大影響。
蘇洵作品圖
在蘇洵保留下來的作品中,我們可以從中看出他的性格。比如學生課本當中的《六國論》,我們很明顯的能感覺出蘇洵的豪放,大氣,不拘小節。能寫出如此著作的人,定是有過很多經歷的人,確實,蘇洵在年少的時候,游玩在各個有趣的地方,見識了中國的大江南北,所以,才具有如此寬廣的胸襟。
蘇洵看待問題會看它的兩面性,比如,他在講解秦國統一的作品中,除了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之外,在當時北宋的狀況中可以看出,蘇洵在暗示當朝皇帝,不要像那六個國家一樣,向強國妥協外交政策,否則,下一個被滅的國家就是宋朝。
在看了蘇洵作品之后,我們從中能夠感受到,蘇洵在寫文章時的那種豪情。他的兒子蘇轍深受他的影響,都尊崇儒家的思想,以和為貴。但是,從蘇洵的散文中作品,我們看不到蘇洵的那種安靜氣息,只看得到他的豪邁與仗義。
蘇洵除了在我們了解的散文上有貢獻,其實,在譜學上的貢獻也十分大的,他與好友歐陽修共同創立了“歐蘇譜例”。由蘇洵創造的蘇氏譜例,在現代也會是比較實用的,在很多地方,很多人都按照蘇氏譜例編寫自家的族譜。由此可見,蘇洵與其作品對我國的貢獻實在是太大了。
蘇洵簡介
蘇洵是北宋時期的文學家,是北宋著名詞人蘇軾的父親,蘇洵還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下面讓我們看一下蘇洵簡介。
蘇洵像
蘇洵的文章很有批判色彩,讓人讀起來感覺有一種一針見血的味道。蘇洵小時候并沒有認真讀書,直到二十七歲的時候才認真讀書。
蘇洵的父親是四川的一名官員,蘇家算是一個詩書禮儀之家,蘇洵雖然生在詩書禮儀之家,但是并不喜好讀書,一直是留戀于玩樂之中,后來蘇洵的妻子和母親先后去世,蘇洵開始認識到人生的短暫,認為要抓緊時間學習。
蘇洵在平常的散漫學習中也寫過一些文章,在二十七歲的時候,他打算開始認真讀書。他拿出自己以前寫過的舊稿,讀過以后,覺得自己寫的太差勁了,就將這些稿件全都燒了。燒了稿件以后,他投入到了學習中。
雖然在二十七歲以前他學習不認真,但是他一學習起來是非常認真的,有關于他的一個故事說明了他的認真程度。他的妻子見到他因為讀書而沒有吃早餐,就將一些粽子和白糖端到了書桌上,放下后就走了。
而蘇洵卻將硯臺里的墨汁當成了白糖,用粽子在墨汁里蘸起來,直到他的妻子再回來的時候,才發現蘇洵的嘴上滿是墨汁。從這個故事重可以發現,蘇洵讀書已經到了入迷的程度。
蘇洵后來果然靠著自己的勤奮成為了當時的文學家,并且在歷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蘇洵是大器晚成的代表,蘇洵簡介告訴人們,只要能夠靜下心來學習,就會有一番作為,不論是從什么時候開始學習。
蘇洵的詩
蘇洵是古代的大文學家,生活在北宋年間,北宋是承接唐朝的,唐詩在宋朝很風靡,因此宋朝的很多文人也喜歡寫詩。蘇洵是宋朝著名的文人,自然也是喜歡寫詩。蘇洵在散文上有很大的造詣,蘇洵的詩也有很大的造詣。
蘇洵圖
蘇洵的哥哥有一次同蘇洵游覽山河美景,哥哥問他能否寫點文章來描繪這些美好景色。蘇洵也想寫點文章,覺得自己的心中有些話不吐不快,但是一時不知道從何處下筆。他回到家后讀了很多唐詩,覺得豁然開朗起來,想到自己所看到的美景,就寫出了一首有名的詩篇,名為游嘉州龍巖,詩中的“山川隨望闊,氣候帶霜清”一句非常有名氣。
蘇洵在寫作散文上有自己獨到的見解,蘇洵的詩篇上也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他很了解社會上上一些情況,并且不與奢靡的官員豪族同流合污,他寫出的詩篇都很有見地。在送王吏部直徐州一詩中,他寫了一句“徐州勝覺不需問,紅門巨豪俱在徐”,諷刺當時的徐州豪族們奢靡度日。
蘇洵的詩很多是送朋友的,他在為官的時候,認識了很多朋友,并且他的文章在當時很有名氣,得到了許多人的稱贊,因此很多人都想和他認識。他寫的送別詩很有意味,在送李才元學士知邛州一詩中,“白馬渡核,紅旗照蜀山”一句寫出了去往邛州之路的景色,通過景色來表達送別之情。
蘇洵書法
提起蘇洵,我們大家都知道他是中國有名的散文家,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蘇洵也是很厲害的書法家,現在網上有許多蘇洵散文的手寫圖片,通過字體我們可以看出,蘇洵是個豪情萬丈,對朋友仗義,對家人體貼的才子。
蘇洵書法圖
現在流傳下來的蘇洵書法所剩無幾,有很多收藏家想要收藏蘇洵的書法,但是,流傳到現在的書法也就那么幾張,所以,很多收藏家感到遺憾。蘇洵的書法,蒼勁有力,而且,筆鋒之間還帶有一種灑脫,不受拘束,向往自由的感覺,這可能和他的經歷有關。
從小蘇洵就比較貪玩,對于讀書寫字也不能說是一竅不通,反正就是不喜歡學習,以為靠著自己的小聰明,就足夠用了。但是,跟他一起長大的朋友們,個個都是創作高手,只有蘇洵,只是一個普通的學生。盡管這樣,蘇洵并沒有感覺自己比同齡人差,直到有一天,他看過先人的功德之后,便開始了努力學習。
在此之前,蘇洵從不為家里的事情煩惱,家里有父親照料,孩子有妻子照顧,所以,蘇洵一出門有時候就是半年。他不喜歡拘束感,否則,他怎么可能會拒絕仁宗邀請他參加的考試呢?
蘇洵書法也是在二十七八歲之后,才開始有長進的。作為孩子的榜樣,他當然要事事做到最好,否則,怎么去叫自己的孩子努力。在他改變自己,為孩子做了一個好示范之后,他的兒子也變得努力讀書,最后,唐宋八大家中有三人是蘇家人。
蘇洵名句
蘇洵,出生在北宋時期。在我們初高中的課本里,經常可以看到他的散文詩集等,在我們的印象中,蘇洵是一個富有文采的翩翩公子,但是,事實卻是,蘇洵在少年時期不愛學習,因家里由父親掌管,所以蘇洵在少年時期并沒有體會到累的感覺,每天都跟朋友們到處閑逛,在此期間,他還參加了一次科舉考試,但是沒有考上。
蘇洵像
之后蘇洵便跟著陳公美等人游歷四方,在峨眉山游玩一圈之后,聽說西北的岷山也是很壯美的,這一去便是半年。回家之后發現妻子面容憔悴,通過妻子的敘述,他在兒子身上看到了自己頑劣的影子。他這才開始考慮家庭跟未來。
在其喪母之后,哥哥叫他整理家譜,從那時起,蘇洵便喜愛學習了。他的努力,加上他的天賦,蘇洵成了家喻戶曉的文人。此后,蘇洵名句老少皆知。在蘇洵的散文名句中,我們可以感覺出他的大氣,他寫的所有散文都給人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很多人印象最深的便是蘇洵對秦始皇為何能統一六國的論述名句,在文章中,蘇洵發表了自己的觀點看法,有著異于常人的理解能力。在當時人的眼中,六國被統一,是由于秦國的強大,但是,蘇洵能一眼看出其中的奧妙。秦能統一六國是因為其他國家之間的不團結,各國的皇帝目光不夠長遠,只是顧及自己國家眼前的利益,而不是百姓認為的,秦國的強大,英勇善戰,統一了六國。
直到現在,蘇洵名句還能在各地區的學生嘴里聽到,可見,蘇洵對整個國家的影響是極其大的,他的名句才能被流傳至今。
蘇洵讀書
我們都知道,蘇洵是歷史上有名的文學家,他也因為自己創作的詩篇,而被列為“八大家之一”,這其中的意義,想必不用我多說,大家也都能理解。那大家肯定會去想,蘇洵有如此的成就,是不是與蘇洵讀書有關呢?到底是不是這樣,讓我們在下面的內容中揭曉。
蘇洵畫像
歷史上的蘇洵并非大家所想像的,打小就喜愛詩書,每日讀到廢寢忘食,事實是與這些相反的,蘇洵在年紀很小的時候,可是看到書就頭痛的孩子。這一切的改變都是因為自家哥哥,知道他哥哥通過刻苦讀書考取了功名之后,蘇洵才意識到,自己的年紀也不算小了,竟然還如此的不懂事,再看看哥哥的成就,蘇洵好像一夜間成長了。
在那之后的日子,蘇洵讀書,早起晚睡,就為了對得起自己的努力,因為他不相信自己比別人差,之前是太貪玩了,現在若彌補,應該還不晚。只是當年的考試他并未取得名次。
蘇洵再次對其做了深深地檢討,認為是還沒有復習全面,漏洞太大,而且心里也有些浮躁,于是蘇洵再一次做了一個大家都不能理解的舉動,他將自己原來創作的文章全部燒毀了,一切從頭開始,于是蘇洵又是不論嚴寒酷暑的開始讀書,這用功的勁頭,人盡皆知,也正是如此,才有了之后的佳作和突破。
看來蘇洵讀書也不是從一開始就喜歡讀的,但他可以明白自己的責任,知道讀書也許是自己未來的出路,所以才發奮用心,這種拼搏的動力,也將影響著我們這一代人。
蘇洵散文有哪些
《顏書四十韻》《六國論》《管仲論》《辨奸論》等
蘇洵詩作:《云興于山》《有驥在野》《有觸者犢》《朝日載升》《我客至止》、《歐陽永叔白兔》《憶山送人》《顏書》《答二任》《送吳待制中復知潭州二首》等。
散文:《顏書四十韻》《六國論》《管仲論》《辨奸論》等
文集:《權書》《衡論》《嘉祐集》《類編增廣老蘇先生大全文集》殘卷。通行本有《四部叢刊》影宋鈔本、《嘉祐集》15卷。
蘇洵、蘇轍、曾鞏有哪些作品?
分類: 藝術 書畫美術
解析:
蘇洵,字明允,號老泉,四川省眉山人。是宋代著名的散文家,政論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嘉佑集二十卷,易傳三卷,蘇洵的散文最突出的特點是“不為空言而期于有用他”的政論文古樸簡勁,博辯宏偉,縱厲雄奇,言辭鋒利,對歷代政治,經濟,軍事和用人等方面進行了廣泛全面的論述,具有縱橫雄辯之風。代表作有《衡論》、《辨奸論》、《管仲論》、《權書》.
蘇轍,字子由,一字同叔,號潁濱遺老。北宋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與父蘇洵、兄蘇軾合稱“三蘇”,為中國古典文學“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轍的文章以議論為主,文勢汪洋,筆力雄健,說理清晰有力。其詩境界開闊,多步蘇軾后塵。著有《欒城集》950卷、《欒城后集》924卷、《欒城三集》10卷、《應詔集》912卷、《詩集傳》、《春秋集解》、《孟子解》、《論語拾遺》、《古史》、《龍川略志》、《道德經解》等.
曾鞏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固。建昌軍南豐(今屬江西)人。嘉佑二年(1057)進士。歷任館閣校勘、集賢校理、實錄檢討官,官至中書舍人。曾鞏出自歐陽修門下,完全接受了歐陽修先道而后文的古文創作主張,而且比歐陽修更著重于道。因此,曾鞏的散文在八大家中是情致和文采都較少的一家。但曾文長于議論,他的政論文,語言質樸,立論精辟,說理曲折盡意。如《上歐陽舍人書》、《上蔡學士書》、《贈黎安二生序》、《王平甫文集序》等都紆徐委備,近似歐陽修文。記敘文亦常多議論,如《宜黃縣縣學記》、《墨池記》都于記敘中縱談古今。曾鞏亦能詩,今存詩400余首,以七絕成就較高,但為文所掩,不大受人重視。著作今傳《元豐類稿》50卷,有《四部叢刊》影元刊本。
好了,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