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汪倫的詩有哪些 贈汪倫的詩句有哪些?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贈汪倫的詩有哪些,以及贈汪倫的詩句有哪些?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贈汪倫唐李白的古詩
贈汪倫,唐李白:李白乘舟將欲行 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倫送我情。
李白贈汪倫的詩
李白古詩《贈汪倫》如下: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譯文:我正乘上小船,剛要解纜出發,忽聽岸上傳來,悠揚踏歌之聲。看那桃花潭水,縱然深有千尺,怎能及汪倫送我之情。
賞析
詩的前半是敘事:先寫要離去者,繼寫送行者,展示一幅離別的畫面。起句“乘舟”表明是循水道。“將欲行”表明是在輕舟待發之時。這句使讀者仿佛見到李白在正要離岸的小船上向人們告別的情景。
詩的后半是抒情。第三句遙接起句,進一步說明放船地點在桃花潭。“深千尺”既描繪了潭的特點,又為結句預伏一筆。桃花潭水是那樣的深湛,更觸動了離人的情懷,難忘汪倫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聯系起來。
贈汪倫李白的詩
《贈汪倫》李白的詩如下: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譯文:我正乘上小船,剛要解纜出發,忽聽岸上傳來,悠揚踏歌之聲。看那桃花潭水,縱然深有千尺,怎能及汪倫送我之情。
賞析
詩句一開端,自道姓名,自敘將行。從簡潔明快的語言中,可見李白的個性。告別了盤桓多日的涇縣山水名勝,辭行了新舊友人。在登舟欲行之際,總有一些落寞之感,此刻岸這沉寂。情與景相合。
“忽聞”一詞打破了這將行之際的沉寂環境與落寞的心理定勢。突來的一股歌浪沖入耳鼓,以驚疑的心理循聲看去,迅速地判斷為汪倫與村人聯手踏地高歌,為己送行。頓時岸邊歡歌美舞,聲聲在耳,句句入心,仿佛幻入了農村春社祭神的盛大節日的歡快之中,心理由壓抑而突發為高昂,身心為之一舒。這種熱烈而淳樸的場面,融化了自己,自己的心律同踏地的節奏,同聲共動。
贈汪倫的詩句有
贈汪倫
[唐] 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注釋】:
詩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倫與他的友情,運用了夸張的手法(潭深千尺不是實有其事)寫深情厚誼,十分動人。這首詩體現了浪漫主義詩人李白想落天外的詩歌特色。
[1]汪倫:桃花潭附近居民。
[2]踏歌:邊唱歌邊用腳踏地作節拍。
[3]桃花潭:在今安徽涇縣。
這是一首千古傳誦的告別詩。李白正要乘船離開桃花潭,好友汪倫深情地唱著歌趕來送行。
天寶十四載(755),李白從秋浦(今安徽貴池)前往涇縣(今屬安徽)游桃花潭,當地人汪倫常釀美酒款待他。臨走時,汪倫又來送行,李白作了這首詩留別。
詩的前半是敘事:先寫要離去者,繼寫送行者,展示一幅離別的畫面。起句「乘舟」表明是循水道;「將欲行」表明是在輕舟待發之時。這句使我們仿佛見到李白在正要離岸的小船上向人們告別的情景。
送行者是誰呢?次句卻不象首句那樣直敘,而用了曲筆,只說聽見歌聲。一群村人踏地為節拍,邊走邊唱前來送行了。這似出乎李白的意料,所以說「忽聞」而不用「遙聞」。這句詩雖說得比較含蓄,只聞其聲,不見其人,但人已呼之欲出。
詩的后半是抒情。第三句遙接起句,進一步說明放船地點在桃花潭。「深千尺」既描繪了潭的特點,又為結句預伏一筆。
桃花潭水是那樣的深湛,更觸動了離人的情懷,難忘汪倫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聯系起來。結句迸出「不及汪倫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達了真摯純潔的深情。潭水已「深千尺」,那么汪倫送李白的情誼更有多少深呢?耐人尋味。清沈德潛很欣賞這一句,他說:「若說汪倫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語。妙境只在一轉換間。」(《唐詩別裁》)顯然,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采用比物手法,變無形的情誼為生動的形象,空靈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
這首小詩,深為后人贊賞,「桃花潭水」就成為后人抒寫別情的常用語。由于這首詩,使桃花潭一帶留下許多優美的傳說和供旅游訪問的遺跡,如東岸題有「踏歌古岸」門額的踏歌岸閣,西岸彩虹罔石壁下的釣隱臺等等。
贈汪倫的詩有哪些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贈汪倫的詩句有哪些?、贈汪倫的詩有哪些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