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驛二首的配樂有哪些 金陵驛是誰的詩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金陵驛二首的配樂有哪些,以及金陵驛是誰的詩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閱讀下面一首詩,回答問題。(10分)金陵驛二首(其一)文天祥草合離宮轉夕暉,孤云飄泊復何依!山河風景
(1)夕陽落照之下,當年金碧輝煌的皇帝行宮已被荒草重重遮掩;天邊孤云漂浮,不知飄向哪里。蘊含了作者深深的亡國之痛和自身孤苦無依之情。
(2)①對比(反襯)。頷聯用依然如故的青山綠水對比(反襯)經戰爭摧殘后城垣頹壞、人民離散死亡的人間慘景,表達了作者深沉的感慨。②擬人。“滿地蘆花”和“我”一樣蒼老,燕子們巢毀窩壞,到哪里去安身呢?頸聯擬人化的傳神描寫,使詩人悲涼凄慘的形象更加飽滿,也抒發了詩人優時傷懷的深切感情。(答“用典”“借景抒情”也可)
略
金陵驛二首原文_翻譯及賞析
草合離宮轉夕暉,孤云飄泊復何依?山河風景元無異,城郭人民半已非。滿地蘆花和我老,舊家燕子傍誰飛?從今別卻江南路,化作啼鵑帶血歸。萬里金甌失壯圖,袞衣顛倒落泥涂。空流杜宇聲中血,半脫驪龍頷下須。老去秋風吹我惡,夢回寒月照人孤。千年成敗俱塵土,消得人間說丈夫。——宋代·文天祥《金陵驛二首》 金陵驛二首
宋代 : 文天祥
草合離宮轉夕暉,孤云飄泊復何依?
山河風景元無異,城郭人民半已非。
滿地蘆花和我老,舊家燕子傍誰飛?
從今別卻江南路,化作啼鵑帶血歸。
詠史懷古愛國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夕陽下那被野草覆蓋的行宮,自己的歸宿在哪里啊?
祖國的大好河山和原來沒有什么不同,而人民已成了異族統治的臣民。
滿地的蘆葦花和我一樣老去,人民流離失所,國亡無歸。
現在要離開這個熟悉的老地方了,從此以后南歸無望,等我死后讓魂魄歸來吧!
江山淪喪在于沒有宏偉的謀劃,連德祐皇帝也向異族下拜稱臣,就像從天上落入泥涂。
德祐已是亡國之君,即使杜鵑啼到嘴角流血也是無家可歸了,小皇帝也死于非命。
人已老去,秋風吹得我心情不佳,夢中醒來,寒月照著孤寂的人。
在歷史長河中,暫時的成敗不算什么,最值得關注的是讓人稱道自己是一個大丈夫。
賞析
第一首
“草合離宮轉夕暉,孤云飄泊復何依?”夕陽落照之下,當年金碧輝煌的皇帝行宮已被荒草重重遮掩,殘狀不忍目睹。不忍目睹卻又不忍離去,因為它是百年故國的遺跡,大宋政權的象征,看到她,就好像看到了為之效命的親人,看到了為之奔走的君王。 “草合離宮”與“孤云漂泊”相對,則道出國家與個人的雙重不幸,染下國家存亡與個人命運密切相關的情理基調。“轉夕暉”之“轉”字用得更是精妙到位,盡顯狀元宰相的藝術風采:先是用夕陽漸漸西斜、漸漸下落之“動”反襯詩人久久凝望、久久沉思之“靜”,進而與“孤云飄泊復何依”相照應,引發出詩人萬里長江般的無限悲恨,無限悵惘。一個處境悲涼空懷“恨東風不借、世間英物”復國壯志的愛國者的形象隨之躍然紙上。
“ 山河風景元無異,城郭人民半已非。”山河依舊,可短短的四年間,城郭面目全非,人民多已不見。“元無異”“半已非”巨大反差的設定,揭露出戰亂給人民民眾帶來的深重災難,反映出詩人心系天下興亡、情關百姓疾苦的赤子胸懷,將詩作的基調進一步渲染,使詩作的主題更加突出鮮明。
“滿地蘆花和我老,舊家燕子傍誰飛?” “滿地蘆花”猶如遍地哀鴻,他們之所以白花如發和我一樣蒼老,是因為他們心中都深深埋著說不盡的國破恨、家亡仇、飄離苦。原來王謝豪門世家風光不再,燕子尚可“飛入尋常百姓家”,現在老百姓亡的亡,逃的逃,燕子們也是巢毀窩壞,到哪里去安身呢?擬人化的傳神描寫,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覺:詩人在哭,整個金陵也在哭,亦使悲涼凄慘的詩人自身形象更加飽滿。
“從今別卻江南路,化作啼鵑帶血歸!”盡管整個金陵城都籠罩在悲涼的氛圍中,我也不愿離她而去,因為她是我的母親,我的摯愛。但元軍不讓我在此久留,肉體留不下,就讓我的忠魂化作啼血不止、懷鄉不已的杜鵑鳥歸來伴陪您吧。此聯與詩人《過零丁洋》里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可謂是異曲同工,旗幟鮮明地表達出詩人視死如歸、以死報國的堅強決心。
第二首
“萬里金甌失壯圖,袞衣顛倒落泥涂。”頭兩句從宋高宗當年的行宮,寫到此時亡國的現實,連德祐皇帝(即宋端宗)也向元朝下拜稱臣了。
“空流杜宇聲中血,半脫驪龍頷下須。”從德祐皇帝寫到小皇帝昺,兩句分寫皇帝的一降一死,概括地反映了南宋亡國的悲慘。
“老去秋風吹我惡,夢回寒月照人孤。”兩句化用杜甫“老去悲秋強自寬”詩意,進一步寫出了自己國亡家破的孤寂危苦的心情。
創作背景 這組詩寫于祥興元年(1278年)文天祥被俘后,第二年(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押赴元大都(今北京)途徑金陵(今南京)時所作。詩人戰敗不幸被俘,在被押送途中經過舊地,撫今思昨,觸景生情,留下了這兩首沉郁蒼涼寄托亡國之恨的著名詩篇。文天祥(1236.6.6-1283.1.9),字履善,又字宋瑞,自號文山,浮休道人。漢族,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縣)人,南宋末大臣,文學家,民族英雄。寶祐四年(1256年)進士,官到右丞相兼樞密史。被派往元軍的軍營中談判,被扣留。后脫險經高郵嵇莊到泰縣塘灣,由南通南歸,堅持抗元。祥光元年(1278年)兵敗被張弘范俘虜,在獄中堅持斗爭三年多,后在柴市從容就義。著有《過零丁洋》、《文山詩集》、《指南錄》、《指南后錄》、《正氣歌》等作品。
文天祥
莫唱當年長恨歌,人間亦自有銀河。石壕村里夫妻別,淚比長生殿上多。——清代·袁枚《馬嵬》
馬嵬
莫唱當年長恨歌,人間亦自有銀河。
石壕村里夫妻別,淚比長生殿上多。 古詩三百首 , 詠史懷古 , 抒情議論燕秦不兩立,太子已為虞。千金奉短計,匕首荊卿趨。窮年徇所欲,兵勢且見屠。微言激幽憤,怒目辭燕都。朔風動易水,揮爵前長驅。函首致宿怨,獻田開版圖。炯然耀電光,掌握罔正夫。造端何其銳,臨事竟趑趄。長虹吐白日,倉卒反受誅。按劍赫憑怒,風雷助號呼。慈父斷子首,狂走無容軀。夷城芟七族,臺觀皆焚污。始期憂患弭,卒動災禍樞。秦皇本詐力,事與桓公殊。奈何效曹子,實謂勇且愚。世傳故多謬,太史征無且。——唐代·柳宗元《詠荊軻》
詠荊軻
唐代柳宗元
展開閱讀全文∨ 燕秦不兩立,太子已為虞。千金奉短計,匕首荊卿趨。
窮年徇所欲,兵勢且見屠。微言激幽憤,怒目辭燕都。
朔風動易水,揮爵前長驅。函首致宿怨,獻田開版圖。
炯然耀電光,掌握罔正夫。造端何其銳,臨事竟趑趄。
長虹吐白日,倉卒反受誅。按劍赫憑怒,風雷助號呼。
慈父斷子首,狂走無容軀。夷城芟七族,臺觀皆焚污。
始期憂患弭,卒動災禍樞。秦皇本詐力,事與桓公殊。
奈何效曹子,實謂勇且愚。世傳故多謬,太史征無且。 ▲ 詠史懷古昔聞李供奉,長嘯獨登樓。此地一垂顧,高名百代留。白云海色曙,明月天門秋。欲覓重來者,潺湲濟水流。——明代·王世貞《登太白樓》
登太白樓
昔聞李供奉,長嘯獨登樓。
此地一垂顧,高名百代留。
白云海色曙,明月天門秋。
欲覓重來者,潺湲濟水流。 登樓 , 寫景詠史懷古
金陵驛二首的介紹
《金陵驛二首》是南宋末期詩人文天祥的組詩作品。第一首從景物寫起,運用象征和對比的手法,抒寫詩人的亡國之痛和殉國之志;第二首進一步抒發了自己的黍離之悲,并告誡自己,在生死關頭要以大丈夫自勉。全詩巧妙化用前人成語舊句,描寫婉曲,風格悲壯,用典貼切,語言精練,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金陵驛二首(其二)注音版?
金陵驛二首其二.jpg
金陵驛二首其二拼音版注音:
wàn lǐ jīn ōu shī zhuàng tú , gǔn yī diān dǎo luò ní tú 。
萬里金甌失壯圖,袞衣顛倒落泥涂。
kōng liú dù yǔ shēng zhōng xuè , bàn tuō lí lóng hàn xià xū 。
空流杜宇聲中血,半脫驪龍頷下須。
lǎo qù qiū fēng chuī wǒ è , mèng huí hán yuè zhào rén gū 。
老去秋風吹我惡,夢回寒月照人孤。
qiān nián chéng bài jù chén tǔ , xiāo dé rén jiān shuō zhàng fū 。
千年成敗俱塵土,消得人間說丈夫。
金陵驛二首其二翻譯:
江山淪喪在于沒有宏偉的謀劃,連德祐皇帝也向異族下拜稱臣,就像從天上落入泥涂。德祐已是亡國之君,即使杜鵑啼到嘴角流血也是無家可歸了,小皇帝也死于非命。人已老去,秋風吹得我心情不佳,夢中醒來,寒月照著孤寂的人。在歷史長河中,暫時的成敗不算什么,最值得關注的是讓人稱道自己是一個大丈夫。
金陵驛二首其二賞析:
“萬里金甌失壯圖,袞衣顛倒落泥涂。”頭兩句從宋高宗當年的行宮,寫到此時亡國的現實,連德祐皇帝(即宋端宗)也向元朝下拜稱臣了。
“空流杜宇 ..........
金陵驛二首的配樂有哪些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金陵驛是誰的詩、金陵驛二首的配樂有哪些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