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夭在詩經哪里 桃夭出自詩經中的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桃夭在詩經哪里,以及桃夭出自詩經中的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桃之夭夭出自哪里
出處:《詩經·周南·桃夭》
原文: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譯文:
桃花怒放千萬朵,色彩鮮艷紅似火。這位姑娘嫁過門,夫妻美滿又和順。
桃花怒放千萬朵,碩果累累大又多。這位姑娘嫁過門,早生貴子后嗣旺。
桃花怒放千萬朵,桃葉紛呈真茂盛。這位姑娘嫁過門,齊心攜手家和睦。
擴展資料:
賞析:
這首詩非常有名,即便只讀過很少幾篇《詩經》的人,一般也都知道“桃之夭夭,灼灼其華”。詩中塑造的形象十分生動。拿鮮艷的桃花,比喻少女的美麗,實在是寫得好。誰讀過這樣的名句之后,眼前會不浮現出一個象桃花一樣鮮艷,象小桃樹一樣充滿青春氣息的少女形象呢?尤其是“灼灼”二字,真給人以照眼欲明的感覺。寫過《詩經通論》的清代學者姚際恒說,此詩“開千古詞賦詠美人之祖”,并非過當的稱譽。
《詩經》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出自何處,全文及詩解
桃 夭(國風·周南)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 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夭夭(音yao):少壯茂盛貌。灼灼(音zho):花朵盛開的樣子。華:花。之子:這個人,那個人,此指新娘。于歸:出嫁。宜:使……和順。室家、家室、家人:均指家庭,倒文以葉韻。《左傳》:“女有家,男有室。室家謂夫婦也。”或云:“室謂夫婦所居;家謂一門之內。”(家:葉音gǖ)。蕡(fén):果實豐腴,紅白相間,果將熟的樣子。蓁蓁(音zhēn):樹葉繁茂貌。
譯文:翠綠繁茂的桃樹啊,花兒開得紅燦燦。這個姑娘嫁過門啊,定使家庭和順又美滿。 翠綠繁茂的桃樹啊, 豐腴的鮮桃結滿枝。這個姑娘嫁過門啊,定使家庭融洽又歡喜。翠綠繁茂的桃樹啊,葉子長得密稠稠。這個姑娘嫁過門啊,定使夫妻和樂共白頭。 《桃夭》是《詩經·國風·周南》里的一篇,是賀新婚歌,也即送新嫁娘歌。在新婚喜慶的日子里,伴娘送新娘出門,大家簇擁著新娘向新郎家走去,一路唱道:“桃之夭夭,灼灼其華……”紅燦燦的桃花比興新娘的美麗容貌,娶到這樣的姑娘,一家子怎不和順美滿呢!果實累累的桃樹比喻新娘將會為男家多生貴子(舊觀念多子多福),使其一家人丁興旺。枝葉茂密的桃樹比興新娘子將使一家如枝葉層出,永遠昌盛。通篇以紅燦燦的桃花、豐滿鮮美的桃實、青蔥茂盛的桃葉來比對新婚夫婦美好的青春,祝福他們的愛情象桃花般絢麗,桃樹般長青。此詩運用迭章、迭句手法,每章結構相同,只更換少數字句,這樣反復詠贊,音韻繚繞;優美的樂句與新娘的美貌、愛情的歡樂交融在一起,十分貼切地渲染了新婚的喜慶氣氛。
桃夭出自哪里?
一、這是一個詞語,其實是已經簡化過的,原詞語應該是“桃之夭夭”后來經過人們長期的使用變化,變成了“逃之夭夭”;
二、這個詞語出自《詩經.國風》
原文是前兩句是“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意思是:翠綠繁茂的桃樹啊,花兒開得紅燦燦。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這句話什么意思
出處:《詩經·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國風·周南·桃夭》
這句話的意思用開得茂盛、紅燦燦的桃花比喻新娘美麗的面容,也暗示了新婚夫婦的愛情美滿,渲染了新婚喜慶的氛圍。
擴展資料:
《桃夭》是《詩經·國風·周南》里的一篇,是賀新婚歌,也即送新嫁娘歌。在新婚喜慶的日子里,伴娘送新娘出門,大家簇擁著新娘向新郎家走去,一路唱道:“桃之夭夭,灼灼其華……”紅燦燦的桃花比興新娘的美麗容貌,娶到這樣的姑娘,一家子怎不和順美滿呢!果實累累的桃樹比喻新娘將會為男家多生貴子(舊觀念多子多福),使其一家人丁興旺。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請問“桃之夭夭”是出自哪里的?求原文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出處《詩經·國風·周南》的《周南·桃夭》是《詩經》三百零五篇的第六篇
桃夭出自詩經國風中的
《周南》。
1.作品原文
周南·桃夭
.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
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
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2.創作背景:
(1)
關于《周南·桃夭》的意旨,《毛詩序》說:“《桃夭》,后妃之所致也。不妒忌,則男女以正,婚姻以時,國無鰥民也。”以為與后妃君王有關。
(2)方玉潤在《詩經原始》中對這種觀點進行了駁斥,認為“此皆迂論難通,不足以發詩意也”。
(3)現代學者一般不取《毛詩序》的觀點,而認為這是一首祝賀年青姑娘出嫁的詩。
據《周禮》云:“仲春,令會男女。”周代一般在春光明媚桃花盛開的時候姑娘出嫁,故詩人以桃花起興,為新娘唱了一首贊歌,其性質就好像后世民俗婚禮上唱的“催妝詞”。
(4)也有人提出了新的說法,認為這首詩是先民進行驅鬼祭祀時的唱詞,其內容是驅趕鬼神,使之回到歸處,并祈求它賜福人間親人。
3.《周南》 篇章:
《詩經·國風·周南》中總計11篇:關雎、葛覃、卷耳、樛木、螽斯、桃夭、兔罝、芣苢、漢廣、汝墳、麟之趾。
4.十五國風:
十五國風指西周時期十五個不同地區的樂歌,是從15個地區采集上來的帶有地方色彩的民間歌謠。
《國風》是《詩經》的組成部分。
包括《周南》、《召南》、《邶風》、《鄘風》、《衛風》、《王風》、《鄭風》、《齊風》、《魏風》、《唐風》、《秦風》、《陳風》、《檜風》、《曹風》、《豳風》,共160篇,合稱十五國風。
關于桃夭在詩經哪里和桃夭出自詩經中的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