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翼是哪個朝代的(趙翼的代表作)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趙翼是哪個朝代的,以及趙翼的代表作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吳均,王維,李白,岑參,韋應物,劉長卿,趙師秀,趙翼,杜甫詩哪個朝代的。?
1、吳均 :南朝梁文學家
吳均,字叔庠,吳興故鄣(今浙江安吉)人。生于宋明帝泰始五年(469),卒于梁武帝普通元年(520)。家世寒賤,均好學而有俊才。沈約曾見其文,頗為贊賞。天監初,柳惲任吳興太守,召他為主簿,常與他賦詩。后為建安王蕭偉記室,升國侍郎。入為奉朝請。他曾表求撰寫《齊春秋》,完稿后上呈武帝,武帝惡其實錄,“以其書不實”,命焚毀。后奉詔撰寫《通史》,未就而卒。事見《梁書》卷四十九、《南史》卷七十二《吳均傳》。今人朱東潤《詩人吳均》一文中有吳均年譜(見《中國文學論集》,中華書局1983年出版),可供參考。
吳均是史學家,他著有《齊春秋》三十卷、《廟記》十卷、《十二州記》十六卷、《錢塘先賢傳》五卷,注釋范曄《后漢書》九十卷等,惜皆已亡佚。他是著名的文學家。《梁書》本傳說:“均文體清拔有古氣,好事者或學之,謂為‘吳均體’。”其“文集二十卷”。《隋書·經籍志》四著錄:“梁奉朝請《吳均集》二十卷。”《舊唐書·經籍志》、《新唐書·藝文志》著錄皆為二十卷。《宋史·藝文志》著錄:“《吳均詩集》三卷。”可見其文集宋時已大部分散失。明代的輯本有:
《吳朝請集》三卷附錄一卷明張燮輯《七十二家集》本。
《吳朝請集》一卷明張溥輯《漢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另有《吳朝請集選》一卷,清代吳汝綸評選《漢魏六朝百三家集選》本。嚴可均《全梁文》卷六十輯錄其文有《與施從事》、《與朱元思書》、《與顧章書》等十三篇,逯欽立《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梁詩》卷十輯錄其詩有《贈王桂陽》、《山中雜詩》、《答柳惲詩》等一百四十七首,較為齊備。
吳均的詩文,《文選》一首未選。不知是不是與梁武帝“吳均不均,何遜不遜”的批評(見《南史》卷三十三《何遜傳》)有關。吳均的駢文成就較高,他的《與朱元思書》、《與顧章書》等,都是傳誦很廣的名作。吳均的詩和文一樣,多寫山水景物,風格清新挺拔,有一定的藝術成就。另外,他還有《續齊諧記》,是六朝志怪小說的優秀作品。
2、王維:唐代
3、李白:唐代
4岑參:唐代
5、韋應物:唐代
6、劉長卿:唐代
劉長卿(709-780),字文房,今河北省河間縣人。唐開元二十一年(733)登進士。初任轉運使判官,因得罪權貴,下獄姑蘇。至德三年(758),劉長卿出獄后被貶南巴縣(縣治所在今電白縣麻崗鎮南巴坡)尉。在赴任途中和到達南巴后,劉長卿寫了十多首詩,抒發其對被貶蠻荒的憤懣之情和旅途、住所的孤單寂寞之感。《唐詩三百首》選錄了其中4首。在任南巴縣尉期間,劉長卿除借吟詩解悶外,還倡辦縣學,作育人才,為發展南巴的文化教育事業出了力。數年后,劉長卿遷任睦州(今浙江省建德縣)司馬,后再任隨州(今湖北省安陸縣西北)刺史。唐建中元年(780),劉長卿終老任所,享年72歲。長卿工于詩,內容多為政治上的失意和流連風景之作,少有涉及當時國家戰亂者。擅長五律,自稱ti言長城。其詩韻調流暢,詞語精練,句意清新,不在大歷十才子之下,有詩集《劉隨州集》傳世
7、趙師秀:趙師秀(?~1219) 南宋詩人。字紫芝,號靈秀,又號天樂。永嘉(今浙江溫州)人。光宗紹熙元年(1190)進士。寧宗慶元元年(1195)任上元主簿,后為筠州推官。晚年宦游,逝于臨安。
趙師秀是"永嘉四靈"中較出色的作家。詩學姚合、賈島,尊姚、賈為"二妙"。所編《二妙集》選姚詩121首、賈詩 81首。絕大部分是五言詩。又編《眾妙集》,從沈□期起,共76家,排除杜甫,而選劉長卿詩卻多達23首,編選宗旨與《二妙集》相似,大約是對《二妙集》的補充。作詩尚白描,反對江西派的"資書以為詩"。然而他自己在寫詩實踐中,對姚、賈詩及與姚、賈風格近似的詩,往往或襲其命意、或套用其句法。如姚合《送宗慎言》"驛路多連水,州城半在云。"趙詩《薛氏瓜廬》則有"野水多于地,春山半是云。"即是一例(《詩人玉屑》卷十九引黃□語)。他比較擅長五律,中間兩聯描寫景物,偶有警句,如《桐柏觀》中的"瀑近春風濕,松多曉日青"之類。然而通體完整者不多。自稱"一篇幸止有四十字,更增一字,吾末如之何矣!"(劉克莊《野谷集序》引)可見枯窘之狀。七絕《約客》寫道:"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明凈自然,被不少選本選錄。
有《趙師秀集》2卷,別本《天樂堂集》1卷,已佚。其《清苑齋集》1卷,有《南宋群賢小集》本,《永嘉詩人祠堂叢刻》本。
8、趙翼:清代
9、杜甫:杜甫(712~770)唐代詩人。字子美。祖籍襄陽(今屬湖北),生于河南鞏縣。 由于他在長安時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稱少陵野老,在成都時被薦為節度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后世又稱他為杜少陵、杜工部。
生平 杜甫生長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學傳統的家庭中,杜甫的祖父杜審言是武后時的著名詩人,官膳部員外郎;父親杜閑,曾任兗州司馬、奉天縣令。他 7歲即開始學詩,15歲時詩文就引起洛陽名士們的重視。他的生活從20歲后可分為四個時期。
《論詩·其二》鑒賞
《論詩》,元好問作品,該詩評論了詩人謝靈運、陳師道,前兩句贊美謝靈運的詩歌風格。謝靈運是晉、宋之際的著名詩人。此詩要旨在于說明文學創作的時代性,而并非貶低李杜詩篇的杰出成就。惟有創新,才能領時代之風騷。他的大量山水詩打破了東晉以來玄學詩的統治,描繪了江南的自然景色。元好問的《論詩》,觀點新穎,立論精當,形式活潑,語言鋒銳,無論是論詩的宗旨和論詩的形式,都給后世以很大的影響。
以下是《論詩》五首中的《論詩五首·其二》,作者:趙翼,供大家欣賞。
論詩五首·其二
朝代:清代 ?作者: 趙翼
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風騷”注解
風騷:指在文學上有成就的“才人”的崇高地位和深遠的影響。
在中國文學史上,“風騷”是代表《詩經》的《國風》和代表楚辭的《離騷》的并稱。而“風騷”傳統則是在《詩經》和《楚辭》的影響下發展形成的我國古代詩歌的`兩種優良傳統,即代表《詩經》的《國風》所形成的“風”詩傳統和代表《楚辭》的《離騷》所形成的“騷”詩傳統。
所謂的“風”詩傳統,就是世代相傳的現實主義的精神。現實主義的基本原則是按照生活的實際樣式再現生活,并通過對生活真實的、具體的、形象的描寫,表達作者的思想情感,反映社會生活的本質或本質的某些方面。《國風》中的民歌和二雅中的卿士大夫政治諷喻詩就集中體現了這種現實主義的精神。在內容上,它們正視現實、描寫現實、揭露現實、批判現實;在藝術表現手法上,它們善于用樸素的文風、簡潔的語言、巧妙的比興,塑造出真實、自然而生動的形象,描繪出親切感人的生活畫面,來抒發情懷,反映現實。而這也就是“風”詩傳統,即現實主義詩歌傳統的主要特征。后世文學中繼承發展了“風”詩傳統的現實主義精神的主要有:兩漢樂府民歌、建安曹魏時代的文人詩歌、北朝民歌、唐代杜甫的“詩史”作品、中唐白居易倡導的“新樂府運動”、宋代以王禹偁作品為代表的“白居易體”詩歌、金元之際元好問的詩歌等。元代關漢卿的雜劇、清代曹雪芹的小說《紅樓夢》雖然不是詩歌,但是也繼承了現實主義文學的優良傳統。
所謂的“騷”詩傳統則是充滿激情和幻想的積極浪漫主義的創作方法。積極浪漫主義的原則是“力圖加強人的生活意志,在他的心中喚起他對現實和現實的一切壓迫的反抗”。詩人屈原的長篇政治抒情詩《離騷》集中地體現了這種積極浪漫主義的創作精神。這表現在《離騷》的思想內容和藝術手法兩方面。在內容上,《離騷》表現了屈原的進步理想以及他對進步理想九死不悔的孜孜追求。這是積極浪漫主義的本質。在藝術手法上,屈原一方面采用豐富的神話素材,通過自由的幻想,來構成一個奇特的神話世界,借此表現詩人內心的矛盾沖突和上天入地地求索以及始終不渝的愛國之情;另一方面還禮利用發展了民歌的比興手法創作了一個“香草美人”的世界以此來象征他與楚國腐朽黑暗勢力的斗爭是真善美與假惡丑之間的斗爭。《離騷》這種在現實生活的基礎上,以豐富的幻想和熱情,表現作者對進步理想的執著追求的特征,也就是“騷”詩傳統,即積極浪漫主義的文學傳統的主要特征。這種積極浪漫主義的文學傳統也在后世薪火相傳,漢代的辭賦家賈誼、建安時代的曹植、正始時期的阮籍、兩晉六朝時的左思、鮑照、盛唐的李白、中唐的李賀以至宋代以蘇軾、辛棄疾為代表的豪放詞派、明清的小說家吳承恩、蒲松齡,都在一定程度上繼承發展了這一優良傳統。
這里指在文學上有成就的“才人”的崇高地位和深遠的影響。
鑒賞
此詩反映了作者詩歌創作貴在創新的主張。他認為詩歌隨時代不斷發展,詩人在創作的時候也應求新求變,并非只有古人的作品才是最好的,每個時代都有屬于自己的風格的詩人。寫出了后人繼承前人。本詩雖語言直白,但寓意深刻。“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一句表達了文學創作隨著時代變化發展的主題思想與中心。
趙翼論詩提倡創新,反對機械模式。他通過對詩家李白、杜甫成就的回顧,以歷史發展的眼光來看,各個時代都有其標領風騷的人物,不必為古人是從。詩歌也應隨著時代不斷發展。
趙翼是哪個朝代的詩人 清代詩人趙翼簡介
趙翼(1727~1814)
清代詩人、史學家。字云崧,一字耘崧,號甌北,陽湖(今江蘇常州)人。乾隆二十六年(1761)進士,授翰林院編修。曾任鎮安、廣州知府,官至貴西兵備道。乾隆三十八年辭官家居,曾一度主講揚州安定書院。
趙翼詩與袁枚、蔣士銓齊名,合稱"乾隆三大家"。
詩人趙翼是哪個朝代的人,他一生中都寫過哪些有名的詩?
趙翼,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文學家,史學家、詩人,他的一生發表過血多著作,其中最著名的有《論詩》五首、《廿二史札記》,不僅如此,趙翼還與袁枚、張問陶并稱清代性靈派三大家。那么,你知道趙翼是哪個朝代的詩人?趙翼是怎么死的呢?帶上疑問,以下文章將為您解答。
趙翼是哪個朝代的詩人
趙翼出生于1727年,是清代文學家、史學家。字云崧,一字耘崧,號甌北,又號裘萼,晚號三半老人,漢族,江蘇陽湖(今江蘇省常州市)人。
趙翼的先祖是宋代宗室,到了他的祖父尚且為官儒林郎,后家道開始中落。他的父親趙惟寬,字子容,以設塾授業為生。趙翼自六歲起,即隨父親就讀于外。
乾隆二十六年,趙翼高中進士。官至貴西兵備道。旋辭官,主講安定書院。長于史學,考據精賅。論詩主獨創,反摹擬。五、七言古詩中有些作品,嘲諷理學,隱寓對時政的不滿之情,與袁枚、張問陶并稱清代性靈派三大家。
趙翼所著《廿二史札記》與王鳴盛《十七史商榷》、錢大昕《二十二史考異》合稱三大史學名著。
趙翼是怎么死的?
趙翼應該是病死的。據悉趙翼出生于世家,其祖父是官儒林郎,可惜,后來趙翼家道開始中落。他的父親趙惟寬,字子容,以設塾授業為生。而趙翼自六歲起,即隨父親就讀于外。十二歲為制舉文,一日能成七藝,人皆奇之。
乾隆六他的父親在一家姓杭的大戶家教書時去世。趙翼孤苦伶仃,無以養弟妹。杭家憐憫他,遂留他繼承父業,繼續教書。當時他僅15歲。十九歲入府學,成為秀才。在此后的數年中,他一直應聘為富家課徒。
乾隆二十六年,趙翼高中進士一直到乾隆四十五年趙翼取道山東赴京,打算在宦海競渡中再決雌雄。行至臺兒莊,忽患風疾,雙臂不能自主,他只好向命運屈服,掉頭南歸。從此開始了長達三十余年的歸隱生涯。
嘉慶十五年(1810年),重赴鹿鳴宴,賜三品冠服。嘉慶十九年,也就是1814年,趙翼去世,享年八十六。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數千年的意思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數千年這句話的意思是國家代代都有很多有才情的人,他們的詩篇文章以及人氣都會流傳數百年(流芳百世)。出自清趙翼所寫的《論詩五首·其二》。《論詩》五首,都是七言絕句。本篇是第二首,傳誦最廣。
《論詩五首·其二》原文
作者趙翼 【朝代】清
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翻譯:
李白和杜甫的詩篇曾經被成千上萬的人傳頌,現在讀起來感覺已經沒有什么新意了。國家代代都有很多有才情的人,他們的詩篇文章以及人氣都會流傳數百年(流芳百世)。
賞析:
第一、二句人指出,即使是李白杜甫這樣偉大的詩人,他們的詩篇也有歷史局限性。 第三、四句詩人呼喚創新意識,希望詩歌寫作要有時代精神和個性特點,大膽創新,反對演習守舊。 世人常常用這句詩來贊美人才輩出,或表示一代新人替換舊人,或新一代的崛起,就如滾滾長江,無法阻攔。
注釋
1、李杜:指唐代大詩人李白、杜甫(此處指大李杜,小李杜指李商隱和杜牧。)
2、江山代有才人出:國家代代都有很多有才情的人。才人,有才華的人。
3、風騷:指《詩經》中的“國風”和屈原的《離騷》。后來把關于詩文寫作的詩叫做“風騷”。這里指在文學上有成就的“才人”的崇高地位和深遠影響。
歌頌“江山自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的詩人是
“江山自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的詩人是清初詩人 趙翼 。
趙翼的《論詩·其二》全文如下:
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賞析】
第一、二句詩人指出,即使是李白、杜甫這樣偉大的詩人,他們的詩篇也有歷史局限性。
第三、四句詩人呼喚創新意識,希望詩歌寫作要有時代精神和個性特點,大膽創新,反對演習守舊。
世人常常用這句詩來贊美人才輩出,或表示一代新人替換舊人,或新一代的崛起,就如滾滾長江,無法阻攔。
詩歌語言淺近,直抒胸臆,作者以詩仙李白、詩圣杜甫為例,評價了他們在詩歌創作上的偉大成就。接著筆鋒一轉,發表了自己對詩歌創作的卓越見解:隨著時代發展,詩歌創作也要推陳出新,不能停滯不前。每個朝代都會有新人涌現,發展、創作是作者論詩的核心與靈魂。
此詩反映了作者詩歌創作貴在創新的主張。他認為詩歌隨時代不斷發展,詩人在創作的時候也應求新求變,并非只有古人的作品才是最好的,每個時代都有屬于自己的風格的詩人。寫出了后人繼承前人。本詩雖語言直白,但寓意深刻。“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一句表達了文學創作隨著時代變化發展的主題思想與中心。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