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詩派 有哪幾種詩派
很多朋友對于哪些詩派和有哪幾種詩派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古詩都有哪些流派,分別有什么代表詩人?
1、我國歷史上詩人詞家多如繁星,他們有的風格相近,有的各有特色,因而被后人歸為不同的流派。這些流派,有前有后、有大有小、地位也有高有低。
2、山水田園詩派。山水田園詩以描寫恬靜悠然的自然風光為主,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歌詠表達不愿同流合污的高潔情操或表現隱逸避世的消極思想。詩中那種對于精神世界的平和和清淡的向往以及對人生的態(tài)度讓很多詩人在苦悶的理想和現實面前找到了一條中和的道路,影響了很多詩人。這個流派的代表詩人有晉代的陶淵明、謝靈運和唐代的王維、孟浩然等。
3、邊塞詩派。這個流派是盛唐詩歌的主要流派之一,以描述邊塞風光、反映邊塞將士生活為主,詩人大都有過邊塞生活體驗,他們不僅描繪了壯闊蒼涼、絢麗多彩的邊塞風光,而且抒寫了請纓投筆的豪情壯志以及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思念之情。他們對戰(zhàn)爭的態(tài)度也多種多樣,有歌頌,有批評,有譴責,多采用七言歌行和七言絕句的形式。這個流派的代表詩人有高適、岑參、王昌齡等。
4、豪放派。這個流派是宋代詞壇的流派之一,其作品氣勢豪放、意境雄渾,詞中充滿豪情壯志,給人一種積極向上的力量,創(chuàng)作視野較為廣闊,氣象恢弘雄放。這個流派的代表詩人有蘇軾、辛棄疾等。
5、婉約派。這個流派是宋代詞壇的流派之一,其作品語言清麗、含蓄,詞中抒發(fā)的情感婉轉纏綿,情調或輕松活潑、或深沉幽怨,詩詞結構深細縝密,重視語言圓潤,具有柔婉之美。往往多是寫個人遭遇、男女戀情,也有寫山寫水,寄情于景的。這個流派的代表詩人有柳永、李清照等。
我國的古代詩歌流派有哪些
1.山水田園詩派 王維、孟浩然、盧綸、李益等:
特點: 題材多青山白云、幽人隱士;風格多恬靜雅淡,富于陰柔之美;形式多五言、五絕、五律、五古。
王維:《山居秋瞑》、《送元二使安西》、《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孟浩然:《過故人莊》
2.邊塞詩派 高適、岑參、盧綸、李益等:
特點: 描寫戰(zhàn)爭與戰(zhàn)場,表現保家衛(wèi)國的英勇精神,或描寫雄渾壯美的邊塞風光,奇異的風土人情,又或描寫戰(zhàn)爭的殘酷,軍中的黑暗,征戍的艱辛,表達民族和睦的向往與情懷。
高適:《別董大》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3.浪漫派 李白
特點: 以抒發(fā)個人情懷為中心,詠唱對自由人生個人價值的渴望與追求。詩詞自由、奔放、明白、順暢、想象豐富、氣勢宏大。語言主張自然,反對雕琢。
李白:《月下獨酌》、《夢游天姥吟留別》、《蜀道難》
4.現實派 杜甫
特點: 詩歌藝術風格沉郁頓挫,多表現憂時傷世,悲天憫人的思想。自中唐到宋代以來都繼承了杜甫的寫實風格.
代表作有:《三吏》、《三別》、《兵車行》
5.浪漫詩派
在詩的體裁、內容或作品風格上,兼有王、孟、岑、高二派之長。
李白(詩仙)、賀知章
6.社會詩派
1.詩風寫實,或述離亂之情,或反應民生疾苦。
2.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時而作」。
杜甫(詩圣)、
白居易、元稹、
劉禹錫(詩豪)、張籍
7.自然詩派/田園山水
1.著力於自然山水之歌詠,鄉(xiāng)村生活之描寫。
2.以恬淡之筆法,造成恬靜之詩風。
王維(詩佛)、孟浩然、
韋應物、劉長卿、儲光羲
8.邊塞詩派
以七言樂府與雄放作風,寫塞外之風光,驚人之戰(zhàn)事及不凡人之事。
岑參、高適、
王翰、王昌齡、王之渙
9.
怪誕詩派
1.以奇險冷僻之詩風著名,用奇字、造怪句、押險韻。
2.不太重視文學之社會使命與功用,而較偏重藝術之技巧。
韓愈、 孟郊、賈島、 李賀
詩人都有哪些派
從古至今,誕生了無數詩人,后世將這些作家分派,各派有各派的代表人物,下面我為大家講講古代詩人都有哪些派,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詩人都有哪些派
山水田園派:陶淵明,初唐四杰,孟浩然,王維等。
邊塞詩派:岑參,高適,李頎,王昌齡等。
浪漫派:屈原,李白,李賀等。
現實主義詩人:杜甫,張籍,杜荀鶴,元稹,陸游等。
江西詩派:黃庭堅、陳師道、陳與義等。
韓孟詩派:以中唐詩人韓愈和孟郊為代表。
花間詩派:溫庭筠,韋莊,毛文錫、牛希濟、歐陽炯、顧瓊、鹿虔扆、閻選、尹鶚、和凝、孫光憲等。
宋詞:
南唐詞派:中主李璟、后主李煜(前期)、元老馮延巳等。
豪放派:蘇軾、辛棄疾,陳亮、劉過,及稍后的劉克莊、劉辰翁等人。
格律派:以姜夔為代表人物。
婉約派:李清照,柳永,晏殊、歐陽修、秦觀等。
陽羨派:清代詞流派之一,以蘇辛為宗,豪言壯語,形式粗獷。但文筆流于粗率。開創(chuàng)者是陳維嵩。
比較出名的派別簡介
1、豪放派
豪放派,是形成于中國宋代的詞學流派之一。如王安石、蘇軾、蘇轍都曾用“豪放”一詞衡文評詩。第一個用“豪放”評詞的是蘇軾。
豪放詞特點大體是創(chuàng)作視野較為廣闊,氣象恢弘雄放,喜用詩文的手法、句法寫詞,語詞宏博,用事較多,不拘守音律,然而有時失之平直,甚至涉于狂怪叫囂。
據南宋俞文豹《吹劍續(xù)錄》載:“東坡在玉堂,有幕士善歌,因問:‘我詞何如柳七?’對曰:‘柳郎中詞,只合十七八女郎,執(zhí)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
學士詞,須關西大漢,執(zhí)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公為之絕倒。”這則故事,表明兩種不同詞風的對比。南宋人已明確地把蘇軾、辛棄疾作為豪放派的代表,以后遂相沿用。
2、婉約派
為中國宋詞流派。婉約,即婉轉含蓄。其特點主要是內容側重兒女風情,結構深細縝密,音律婉轉和諧,語言圓潤清麗,有一種柔婉之美。
婉約派的代表人物有柳永、張先、晏殊、晏幾道、歐陽修、秦觀、賀鑄、周邦彥、李清照等(一般也包括晚唐五代時期的溫庭筠和李煜)。
3、花間派
中國晚唐五代詞派。五代后蜀趙崇祚選錄唐末五代詞人18家作品500首編成《花間集》(10卷),其中除溫庭筠、皇甫松、和凝、孫光憲外。
其余如韋莊、薛昭蘊、牛嶠、張泌、毛文錫、牛希濟、歐陽炯、顧夐、魏承班、鹿虔扆、閻選、尹鶚、毛熙震、李珣等,都是集中在蜀地的文人。他們的詞風大體相近。后世因而稱之為花間派。
溫庭筠、韋莊是其代表作家,二人雖都側重寫艷情離愁,但風格不同,溫詞秾艷華美,韋詞疏淡明秀。其余詞人,多蹈溫、韋余風,內容不外歌詠旅愁閨怨、合歡離恨。
多局限于男女燕婉之私,格調不高。但鹿虔扆、歐陽炯、孫光憲也有一些較有現實意義的作品。除少數暗傷亡國的作品和邊塞詞之外,花間詞在思想上無甚可取,但其文字富艷精工。
藝術成就較高,對后世詞作影響較大。《花間集》有南宋紹興、淳熙、開禧年間3種刻本。今人李一氓《花間集校》,1981年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4、格律派
格律派:格律派詞人多精通音律,能自創(chuàng)新詞調,作品格律嚴謹,音調諧美,辭句工巧典麗,內容以抒情和詠物為主。周邦彥詞音律嚴整,格調精工,多創(chuàng)新調。因此他被尊為格律派的.創(chuàng)始人。
開南宋姜夔、吳文英格律詞派先河。姜夔是格律派的宗主。該詞派尚雕琢,重音律、求典雅,造境遣詞,均避俗崇雅。姜夔、張炎尚清空,吳文英詞主密麗。
5、浪漫詩派
浪漫詩派是我國詩詞四大流派之一。這些詩色彩絢麗,既有奇幻的想象,又有奔放的筆調,融合繼承了楚辭、樂府派浪漫傳統(tǒng),開創(chuàng)了奇險新創(chuàng)的藝術風格。
他們崇尚自我,注重情感流瀉,發(fā)揮想象靈感。古典浪漫詩派以韓愈、孟郊、賈島、李賀等為代表,代表作有韓愈的《山石》《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助教》,孟郊的《洛橋晚望》。
賈島的《劍客》,李賀的《雁門太守行》等。現代浪漫詩派代表詩人有:郭沫若、成信吾、鄧均吾、聞伯奇、倪貽德、洪為法、穆木天、王獨清等,代表作有郭沫若的《女神》。
現實主義流派和浪漫主義流派
在我國文學史上,詩人詞家多若繁星,他們或因風格相近,或因時代相同,或因同鄉(xiāng)好友,或因父子師生,而各自被歸人不同的流派。這些流派、有前有后,有大有小,地位也有高有低。了解和熟悉它們,對于詩歌欣賞是大有裨益的。
(1)現實主義流派。現實主義流派的成員,最早可以追溯到《詩經》中那些現實主義詩篇的無名作者。之后,就是創(chuàng)作漢、魏樂府中現實主義作品的無名作者。而南北朝的陶淵明,唐代的杜甫、白居易,宋代的陸游,則可視為不同歷史時期的領袖人物。此外,如東漢的蔡琰、王粲、陳琳,中唐的元結、柳宗元、元稹、張籍、王建、李紳,晚唐的皮日休、聶夷中,北宋的梅堯臣、王安石,南宋的范成大、楊萬里,金代的元好問,元代的王冕,明代的高啟,于謙,清代的顧炎武、吳偉業(yè)等,都是有一定代表性的現實主義詩人。
這一流派的共同特點是:能夠真實而形象地、廣泛而深刻地反映社會生活;塑造了典型環(huán)境中的典型性格;有著具體生動的細節(jié)描寫;有著在深刻認識基礎上的高度概括;較多地運用樸實的語言和白描的手法。
(2)浪漫主義流派。浪漫主義流派的成員,最早也可以追溯到《詩經》中那些浪漫主義詩篇的無名作者。之后,便是我國的第一個大詩人屈原,他早在戰(zhàn)國時代就把浪漫主義詩歌創(chuàng)作推上了一個高峰。在魏晉南北朝,先后出現了曹植、左思、郭璞、鮑照等浪漫主義詩人。唐代的李白,可稱浪漫主義大師,他繼屈原之后,又掀起了一個浪漫主義詩歌創(chuàng)作的高峰。除他之外,唐代還有王之渙、王昌齡、岑參、李賀等優(yōu)秀的浪漫主義詩人。宋代詞壇上的蘇軾和辛棄疾,是浪漫主義詞家的杰出代表。清代的龔自珍,是古代最后一個有一定影響的浪漫主義詩人。
中國古代詩詞都有哪些派
詩歌(主要):
1、溫柔敦厚,怨而不怒的一派,以漢末文人五言詩《古詩十九首》為代表。
2、田園山水詩派,鼻祖為晉陶淵明,唐代有孟浩然,王維等代表詩人。
3、邊塞詩派,以唐的高適、岑參為代表。
4、浪漫主義詩派,鼻祖屈原,代表詩人李白。
5、現實主義詩派,代表詩人杜甫,白居易。
6、奇崛詩派,以韓愈,孟郊為代表。
7、江西詩派,以黃庭堅、陳師道為代表。……
詞派:
1、花間派,以唐溫庭筠、韋莊為代表。2、婉約派,以宋李清照,秦觀為代表。3、豪放派,以蘇軾,辛棄疾為代表。
4、格律派,以周邦彥,姜夔為代表。
以上供參考。
中國古代詩詞都有哪些派別
詩歌:
1、溫柔敦厚,怨而不怒的一派,以漢末文人五言詩《古詩十九首》為代表。
2、田園山水詩派,鼻祖為晉陶淵明,唐代有孟浩然,王維等代表詩人。
3、邊塞詩派,以唐的高適、岑參為代表。
4、浪漫主義詩派,鼻祖屈原,代表詩人李白。
5、現實主義詩派,代表詩人杜甫,白居易。
6、奇崛詩派,以韓愈,孟郊為代表。
7、江西詩派,以黃庭堅、陳師道為代表。
……
詞派:
1、花間派,以唐溫庭筠、韋莊為代表。
2、婉約派,以宋李清照,秦觀為代表。
3、豪放派,以蘇軾,辛棄疾為代表。
4、格律派,以周邦彥,姜夔為代表。
古詩的五大派別都有哪些?
山水田園詩派、邊塞詩派、浪漫派、現實派、朦朧詩派
1、山水田園詩派
山水田園詩派贏得了古代文人的普遍共鳴,雖然王維、孟浩然等代表人物沒有李杜那樣的盛譽,但在精神上可能更接近于傳統(tǒng)的文人。從嚴羽《滄浪詩話》看,雖然他標舉 李、杜,但實際上傾向于王、孟。李白的豪放飄逸無人能及,因此雖然在詩壇地位頗高,但在后世卻很寂寥,實在是座不可攀登不可模擬的高峰。
相對于李白,杜甫可以說是 另外一種情形,同為詩歌的巔峰,杜甫卻成為后世師法的楷模,無數追隨者爭相模仿,成就了一批大詩人,也造就了一批只知道模擬甚至剽竊的庸人。無論怎么樣,李杜在后人的眼里,地位都是那么高高在上的。而王孟不同,同作為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人物,他們的詩歌以恬淡清幽的意境和平和近人的風格吸引著一代一代的文人。
山水田園詩人在唐代詩壇上以獨特的清新風格和卓越的才情創(chuàng)造出許多名篇,也影響到了后來的很多詩人,尤其是他們詩中那種對于精神世界的平和清淡的向往與追求以及對人生的態(tài)度,讓很多詩人在苦悶的理想和現實面前找到了一條中和的道路。對于今天的讀者來說,除了欣賞詩歌本身的美之外,其在精神方面的啟示也是有價值的。
2、邊塞詩派
中國唐代詩歌流派。漢魏六朝時已有一些邊塞詩,至隋代數量不斷增多,初唐四杰和陳子昂又進一步予以發(fā)展,到盛唐則全面成熟。該派詩人以高適、岑參、李頎、王昌齡最為知名,而高、岑成就最高,所以也叫高岑詩派。他們的詩歌主要是描寫邊塞戰(zhàn)爭和邊塞風土人情,以及戰(zhàn)爭帶來的各種矛盾如離別、思鄉(xiāng)、閨怨等,形式上多為七言歌行和五、七言絕句,詩風悲壯,格調雄渾,最足以表現盛唐氣象。其詩人除高適、岑參外,還有王昌齡、李頎、崔顥、王之渙、王翰等。
盛唐詩歌的主要流派之一。以描繪邊塞風光、反映戍邊將士生活為主。漢魏六朝時已有一些邊塞詩,至隋代數量不斷增多,初唐四杰和陳子昂又進一步予以發(fā)展, 到盛唐則全面成熟。該派詩人以高適、岑參、李頎、王昌齡最為知名,而高、岑成就最高。其他如王之渙、王翰、崔顥、劉灣、張謂等也較著名。這些詩人大都有邊塞生活體驗,他們從各方面深入表現邊塞生活,藝術上也有所創(chuàng)新。他們不僅描繪了壯闊蒼涼、絢麗多彩的邊塞風光,而且抒寫了請纓投筆的豪情壯志以及征人離婦的思想感情。對戰(zhàn)爭的態(tài)度,有歌頌、有批評,也有詛咒和譴責,思想上往往達到一定深度。其詩作情辭慷慨、氣氛濃郁、意境雄渾 ,多采用七言歌行和七言絕句的形式。杰出作品如高適《燕歌行》、岑參《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等。另外,中唐盧綸、李益也有些格調蒼涼的邊塞絕句。
邊塞詩人是一群具有北方豪俠氣概的天才型詩人,他們動輒以公侯卿相自許,抒發(fā)出了大唐盛世所特有的氣勢,但是只有高適一人在"安史之亂"后因功封侯,其余諸人多擔任一些微末官吏,但是他們那大唐最強音的呼聲卻是任何人都不可以忽視的。
3、浪漫派
浪漫詩派是我國詩詞四大流派之一。這些詩色彩絢麗,既有奇幻的想象,又有奔放的筆調,融合繼承了楚辭、樂府派浪漫傳統(tǒng),開創(chuàng)了奇險新創(chuàng)的藝術風格。他們崇尚自我,注重情感流瀉,發(fā)揮想象靈感。
古典浪漫詩派以韓愈、孟郊、賈島、李賀等為代表,代表作有韓愈的《山石》《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助教》,孟郊的《洛橋晚望》、賈島的《劍客》,李賀的《雁門太守行》等。現代浪漫詩派代表詩人有:郭沫若、成信吾、鄧均吾、聞伯奇、倪貽德、洪為法、穆木天、王獨清等,代表作有郭沫若的《女神》。
4、現實派
現實主義杜甫,白居易。晚唐后期,出現了一批繼承中唐新樂府精神的現實主義詩人,代表人物是皮日休、聶夷中、杜荀鶴。他們的詩鋒芒畢露,直指時弊。
詩歌的內容上,作品大多是反映當時的社會面貌,題材廣泛,寄意深遠,尤其描述民間疾苦,多抒發(fā)他悲天憫人的仁民愛物、憂國憂民情懷,杜詩有詩史之稱,這種說法最早見于晚唐,“杜逢祿山之難,流雍隴蜀,畢陳于詩,推見至隱,殆無遺事,故當號為詩史”。到宋時成定論,但詩史之義各有各說。人有以史事注杜詩,認為杜詩為紀實的詩,可以補史證史,所以稱為詩史。這種說法只重史事之虛實真假,而輕視詩的情感特性。
5、朦朧詩派
以舒婷、顧城、北島、江河等為先驅者的一群青年詩人,"朦朧詩派"并沒有形成統(tǒng)一的組織形式,也未曾發(fā)表宣言,然而卻以各自獨立又呈現出共性的藝術主張和創(chuàng)作實績,構成一個"崛起的詩群"。最初,他們的詩還仿佛是在繼承現代派或后現代派的傳統(tǒng),但很快地他們開拓了新的疆域,走得更遠,自成一個王國。
"朦朧詩"歷史地位的被認可,得益于"三個崛起"的理論支持,這"三個崛起"分別是:謝冕的《在新的崛起面前》,孫紹振的《新的美學原則在崛起》,徐敬亞的《崛起的詩群》 。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
版權聲明:本站發(fā)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