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性受,久久亚洲综合色,国产福利一区二区精品免费,99热这里都是精品

當前位置:詩詞問答 > 詩詞 > 正文內容

包含李商隱政治詩有哪些的詞條

許我三千筆墨2023-04-05 18:50詩詞39

很多朋友對于李商隱政治詩有哪些和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李商隱的詩歌類型

李商隱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李商隱的詩歌類型,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詠史詩

作為一個關心政治的知識分子,李商隱寫了大量這方面的詩歌,留存下來的約有一百首左右。其中《韓碑》、《行次西郊作一百韻》、《隨師東》、《有感二首》等,是其中比較重要的作品。李商隱早期的政治詩指陳時局,語氣嚴厲悲憤,又含有自我期許的意味,很能反應他當時的心態。在關于政治和社會內容的詩歌中,借用歷史題材反映對當代社會的意見,是李商隱此類詩歌的一個特色。《富平少侯》、《北齊二首》、《茂陵》等,就是其中的代表。

李商隱的詩歌創作,開始時醉心于李賀那種奇崛幽峭的風格和南朝清倩流麗的詩體,他有意加以仿效而寫了許多歌唱愛情的詩篇。但大和九年(835年)的“甘露之變”,使他目睹了朝官大量被殺、宦官擅權的血淋淋的黑暗政局,思想和創作都發生了轉變,寫下了不少批判黑暗現實的政治詩。如表達了自己對時局的看法,憤怒聲討了宦官的罪行,稱頌了敢于反對宦官專權的將領,熱切盼望鏟除宦官、恢復皇帝的權力的《重有感》。又如有意效法杜甫《北征》的長篇政治詩《行次西郊一百韻》。

李商隱的政治詩又多半以借古諷今的詠史詩出現。如《詠史》批判了統治者的荒淫、愚昧和無能。《隋宮二首》其一,意在提醒晚唐統治者要接受前車之鑒。又如《馬嵬二首》其二,對唐玄宗為皇帝而弄得眾叛親離,連自己的寵妃也保不住的可悲結局進行了辛辣的諷刺和嘲弄。含蓄深沉,意在言外。《賈生》深寓作者對晚唐統治者佞佛信道以求長生,而不恤國事的諷刺和自身懷才不遇的感慨。又如《瑤池》借周穆王諷刺唐代皇帝們求仙,《隨師東》借古事影射朝廷東伐李同捷。

李商隱詠史詩的成功之處,在于注意構思的凝練、取材的精當,巧妙地將歷史與現實融合在一起,或用假想之辭創作出帶有虛構色彩的場景,突破史實局限,更深刻地揭示諷刺對象的本質;或抓住具有典型意義的細節或微物,深入開掘,使之具有更高的概括性和典型性。與此同時,將自己的感情和議論自然地寓含在鮮明的形象之中,具有濃郁的抒情色彩和深長的情韻,達到寓意的深刻性與形象的鮮明性、情昧的雋永和諧統一,增強了詠史詩的藝術表現力。

詠物詩

李商隱一生仕途坎坷,心中的抱負無法得到實現,于是就通過詩歌來排遣心中的郁悶和不安。《安定城樓》、《春日寄懷》、《樂游原》、《杜工部蜀中離席》是流傳得較廣的幾首。值得注意的是,這類內容的作品中許多七言律詩被認為是杜甫詩風的重要繼承者。

無題詩

李商隱的愛情詩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獨具特色。其中一部分表現他與妻子王氏的伉儷情深,代表作為《夜雨寄北》,此詩通過對巴山夜雨秋景的描寫,表現了詩人客居異鄉之寂寞和對妻子的深切思念之情。結婚不到12年,李商隱的妻子就死了。他的悼亡追憶之作,如《正月崇讓宅》、《悼傷后赴東蜀辟至散關遇雪》,無家而作有家之想,血淚寫成,令人不忍卒讀。

包括大多數無題詩在內的吟詠內心感情的作品是李商隱詩歌中最富有特色的部分,也獲得了后世最多的關注。《錦瑟》、《燕臺詩》、《碧城三首》、《重過圣女祠》等,保持了與無題詩類似的風格。而《柳枝五首》、《夜雨寄北》、《悼傷后赴東蜀辟至散關遇雪》等,則反映出李商隱感情詩另一種風格的意境。

李商隱以無題為名的愛情詩,最為人所傳誦,但他的無題詩具有“朦朧”的特點,旨意隱秘。這些以無題為名的愛情詩,包括以《無題》為題的十五首,和以句首二字為題的“準無題”詩近三十首。這些詩有的有所寄托,但大部分屬于純粹的情詩。李商隱的“準無題”詩也寫得相當出色。如《錦瑟》此詩貌似詠物,實則詠懷。它隱去了平生所歷具體之事,以錦瑟起興,充分運用了比興、象征、典故等多種手法,將自己滿腔的憂傷、郁憤之情,形象而又婉曲地表達出來。

李商隱以無題詩著名。根據《李商隱詩歌集解》里所收詩歌的統計,基本可以確認詩人寫作時即以《無題》命名的共有15首,另有5首在通行的詩集中經常被標為“無題”的(五律“幽人不倦賞”、七絕“長眉畫了”、“壽陽公主”、“待得郎來”、“戶外重陰”),經馮浩、紀昀等人考訂,認為多半是由于版本問題而產生的原題丟失情況,并非真正的無題詩。

有些研究者(如楊柳)認為李商隱詩集中部分有題目的詩也應該屬于無題詩一類,理由是這些詩的題目往往是從詩的首句中取前幾字為題(如《昨日》、《日射》等),或者詩題與內容本身毫無聯系(如《為有》、《一片》等)。但如果以這樣的標準來看,李商隱詩集中可以歸入無題詩的就有近百首之多。所以此說并沒有得到多數人的支持。

馮浩在《玉溪生詩集箋注》總結了前人關于無題詩的箋注工作,從中可以看出諸家觀點之大不同:“自來解無題諸詩者,或謂其皆屬寓言,或謂其盡賦本事。各持偏見,互持莫決。余細讀全集,乃至實有寄托者多,直做艷情者少,夾在不分,令人迷亂耳。”

應酬唱和詩

在李商隱用于交際的詩作中,寫給令狐绹的幾首(《酬別令狐補闕》、《寄令狐郎中》、《酬令狐郎中見寄》、《寄令狐學士》、《夢令狐學士》、《令狐舍人說昨夜西掖玩月因戲贈》)特別引人注意,為解釋他與令狐绹的關系提供了直接的證據。李詩廣納前人所長,承杜甫七律的沉郁頓挫,融齊梁詩的華麗濃艷,學李賀詩的鬼異幻想,形成了他深情、纏綿、綺麗、精巧的風格。李詩還善于用典,借助恰當的歷史類比,使隱秘難言的意思得以表達。李商隱《東還》詩膾炙人口,賞讀該詩,可看出李商隱所表露歸去尋師學仙只是一句托辭,所謂學道不過借此疏解自己內心不平與感嘆自己命運的不幸,更有面對朝政種種荒淫無道的憤慨以及對正一步步走向衰敗的唐皇朝的哀嘆。

拓展閱讀: 試論李商隱詩歌的獨特境界參考

在晚唐詩人中,李商隱的詩有很高的藝術成就。他的古詩,成就最高的是近體詩。尤其是七律,繼承前人的方面較廣,既繼承了杜甫七律的錘煉謹嚴,沉郁頓挫的特色,又融合了齊梁詩的濃艷色彩;既有李賀詩的幻想象征手法,又形成深情綿邈、綺麗精工的獨特風格形成自己獨特的詩歌境界,在百花齊放的唐代詩壇上獨樹一幟,成為一顆光彩奪目的明珠。

總的說來,李商隱詩歌的特殊風格、獨特境界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構思謹嚴,立意高超,深情婉轉;二是語言方面,綺麗典雅,詞藻繁艷;三是表現手法,善于用典,工于比興,象征、暗示的修辭技法比比皆是。

構思嚴謹深清委婉

李商隱的詩歌非常注重藝術構思,往往匠心獨運,在很一般的題材中發掘出新的意境,給人以新的感受。而且詩歌立意高超,寄托深遠,他人望塵莫及,這與他所處的時代環境有很大關系。我們知道,作為封建晚唐社會,已經走向日益衰落的時代。特別是朋黨之爭,使當時的很多才子成為政權爭奪的犧牲品。而李商隱,作為這時代的讀書人,他想通過自己的才華來誆世報國,但本身卻陷入牛、李兩黨的旋渦,屢遭不幸,在仕途上一生不得志,所以對黑暗的社會現實有很深的感觸,從而培養了他過人的`社會洞察力和批判現實的眼光。在繼承和發展杜甫的現實主義創作上,進行了別出心裁的探索和嘗試,將抒情和議論有機地結合起來,寫下了大量富有思想,富有深刻寓意的政治諷刺詩。在詩中,通過詠史,詠人,詠物和寫景等多種方法的綜合運用,從不同前人的新角度,對封建統治階級腐朽糜爛的生活進行揭露、諷刺和抨擊。用心獨到,思路開闊,別出心裁。如唐代詩人吟詠唐明皇,楊貴妃事跡的題材,在很多詩篇中,大多數是對他們的悲劇表示同情,惋惜。但李商隱在他的《華清宮》二首:

其一

朝元閣迥羽衣新,首按昭陽第一人。

當日不來高處舞,可能天下有胡塵。

其二

華清恩幸古無倫,猶恐娥眉不勝人。

未免被他褒女笑,只教天下暫蒙塵。

一掃前人的“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逐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的對他們的同情。而是用批判的態度,表現出對傳統觀念的否定。他巧妙地把安祿山叛亂(“胡塵”)與唐明皇寵幸楊貴妃聯系起來(“高處舞”),用“褒姒妃一笑使周滅之”反襯楊玉環。使詩歌的立意更高遠,構思更巧妙,而措辭卻又含蓄委婉,綿里藏針。

在創作風格上,李商隱力求克服前代詩人過于平直,不夠凝練,缺乏藝術情韻的短處,刻意追求詩歌朦朧含蓄的審美情趣,形成獨特的意境,提高詩歌的藝術韻味。在具體詩篇中,往往表現為意境曲折,撲塑迷離,主題深遠,顯而不露。就是那些直抒胸臆的小詩,也常常寫得有聲有色,直中見曲,給人一種斗轉星移,柳暗花明的感受。如《嫦娥》寫道:

云海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

嫦娥應毀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在這首詩里,詩人借用嫦娥對面的景物落筆,通過景物的變換,借嫦娥的心情來推測,表現、詠嘆嫦娥的孤獨落寞。在詩中,作者沒有直接言明嫦娥的孤獨,只是借助“碧海青天夜夜心”來暗示,這就顯得余韻悠長,耐人尋味。再如《霜月》中寫道:

初聞征雁已無蟬,百尺高樓水接天。

青女素娥但耐冷,月中霜里斗嬋娟。

本篇雖寫深秋月夜景色,卻全無悲秋之意,展現在人們面前的是霜月之神不畏寒冷,競妍斗美。洋溢著一片生機活力。這首詩中的嫦娥形象與上首詩中的嫦娥形象是迥然不同的。這正是緣于詩人對美好、光明的向往與追求。

至于李商隱的“無題詩”和詠懷詩,構思嚴密,深清婉約的風格特點表現得就更為明顯了。這些詩歌往往主題更豐富復雜,含意更深邃,情感更深沉,悲劇氣氛更為濃厚,富于暗示性和雙重品格,讀起來讓人回味無窮。

語言清麗詞藻華美

李商隱詩歌的第二個獨特境界是語言清麗,詞藻華美,句式多變,對仗極為工整。詩人博學多識,語匯豐富,譴詞造句揮灑自如。李商隱的詩如同“百寶流芳”,炫麗奪目。詩歌中成語典故,華語麗詞,民謠民諺,口頭俗語,比比皆是。用得得心應手,恰到好處,形成了辭澡華美,色彩徇麗,典雅清麗,清新雋永的語言風格,如他的詠物詩《牡丹》寫道:

錦帷初卷衛夫人,繡被猶堆越鄂君。

垂手亂翻雕玉佩,折腰爭舞郁金裙。

石家蠟燭何曾剪,荀令香爐可待熏。

我是夢中傳彩筆,欲書片片寄朝云。

詩中以衛夫人比喻牡丹初開的艷麗;以越國鄂君形容牡丹綠葉擁裹時紅花的嬌美;用戚夫人的折腰爭舞來描繪牡丹在春風中搖曳生姿的情態;又用石崇、荀彧兩個歷史人物的傳說來盛贊牡丹的色澤與芳香;最后又化用江淹才盡和巫山神女的典故,抒發自己的強烈感受。這樣,通過“情、色、香、味”的描述,牡丹的情態迷人,婀娜多姿,使人誦讀之后如臨其境,如見其花,從而產生無比歡悅之情。

在遣詞造句方面,李商隱的詩歌還具有明顯句式多變,對仗工整的特點。詩的語言婉轉流動,注重錘詞煉句,善于靈活運用多種修辭手法,以增強詩歌的音樂性和節奏感,讀起來瑯瑯上口。如疊字的運用就富有特色,“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黃”(《菊》)“依依向余照,遠遠隔芳塵”(《離席》),“花情羞脈脈,柳意悵微微”(《向晚》)。這些詩句讀起來回旋流轉,音節鏗鏘,韻味無窮。同時頂真修辭聯珠句式,如“春天在天涯,天涯日又斜”(《天涯》);錯綜句式,如“看山對酒君思我,聽鼓離城我訪君”(《子初郊墅》);倒裝句式,如“數日同攜酒,平明不在家”(《閑游》)等等,使得詩歌新意百出,變化多端。

李商隱做詩非常講究詩律,對仗嚴謹而又形式多變,他的律詩除了唐代詩人一般經常采用的一聯中上下兩句對偶外,更多的是運用隔句對、當句對等對仗形式。如《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在對仗中,又善于煉字,尤其是虛詞的運用非常成功,確有獨到之處,在詩中巧用關聯詞,造出不同的關系句式。如“豈關無景物,自是有鄉愁。”(《寓興》)“非關宋玉有微醉,卻是襄王夢覺遲”。(《有感》)。而且,他在詩中還運用大量使用設問、反詰等句式,抒發自己強烈的思想感情,直陳自己對歷史事件,社會時事的觀點和意見。如“當日不來高處舞,可能天下有胡塵!”(《華清宮》),“如何匡國分,不與夙心期!”(《幽居冬暮》),“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馬鬼二首》)。他還頻繁地使用雙聲疊韻的修辭手法,講究押韻、平仄,形成詩句音節的動聽和聲調的抑揚變化,誦讀起來曼妙婉轉,蕩氣回腸,動人心弦。如“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無題四首》)。在這點上,李商隱是深得杜甫的精華的。

工于比興巧用典故寄寓深遠

比興寄托是我國古典詩歌的傳統藝術手法。歷代詩人都采用比興手法來歌其事,詠其樂。唐代著名詩人陳子昂、白居易等也大力提倡詩歌要有“興寄”,講求“美刺比興”。但是,他們都過份強調詩歌要蘊含深刻的社會政治內容,即“詩歌合為事而作”,而忽視了具體的比興寄托藝術手法的運用。李商隱據此加以發展,在近體詩(尤其是七律,七絕)中尤大量采用比興手法,形成了意境曲折,寓意深隱,韻味雋永的獨特意境,成為他對傳統藝術手法繼承與發展的一大貢獻。這一突出的、獨特的藝術境界,在李商隱的詠史詩(政治詩),無題詩和一部分的詠物詩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詠史詩是李商隱政治詩的典范之作,一般都是通過題寫歷史事件來抒發他對當時社會現實的感慨。在具體表現手法上,有借古喻今,托古諷今,以古鑒今等幾種不同的表現方式。但無論哪種形式,都是比興寄托藝術技巧在詠史詩中的實際運用。如《籌筆驛》一詩寫道:

猿鳥將疑畏筒書,風云長為護儲胥。

繼令上將揮神筆,終見降王走傳車。

管樂有才真不忝,關張無命欲何如?

他年錦里經祠廟,梁文吟成恨有余。

這首詩,在思想性和藝術性兩方面就達到了很高的水準,可以與杜甫的詠懷詩相提并論。在詩中,詩人通過對籌筆驛這一古戰場的游覽、憑吊,在稱頌諸葛亮的豐功偉績的同時,又對他的壯志難酬發出了由衷的感慨。詩中寫道,雖然諸葛亮的雄才大略勝過管仲、樂毅,而且六出歧山,興兵伐魏,用兵如神。但是他正好生在末世,蜀國此時是上有昏庸無能的后主劉禪,下缺像關羽、張飛這樣的賢臣大將,即使諸葛亮再努力,最終也不能挽回國破家亡的歷史命運。而詩人筆下的蜀國歷史,正是當時晚唐黑暗現實的真實寫照。當時晚唐君主昏庸無能,在作者短暫的一生中,就經歷了三朝君主,朝廷內部不堪,統治階級內部勾心斗角,爭權奪利。像當時頗有才干的宰相李德裕,也受客觀環境的局限而難施抱負,反遭打擊迫害,客死他鄉。而作者本人,也成為當時牛、李兩黨相爭的犧牲品。從這首詠史詩來看,詩人的寫作技巧是極為高妙的,他并不局限于對歷史人物諸葛亮這一典型及其事跡的議論,而是針對當時社會的現實,把自己的認識和感受,自然而然地貫穿于詩篇中的壯志難酬的諸葛亮身上,通過這人物的形象刻畫和議論,加以引申和發揮,畫龍點睛,從而表現出一種強烈的現實感,使寓意更深一層;幾個典故的巧妙運用,更使詩歌的主題進一步升華,寄托深遠,耐人尋味。在李商隱的作品中,最為人所傳誦的,是他的愛情詩,即他的無題詩。在這類詩中,比興寄托的藝術手法更是大量的運用。只是表現出來的寓意隱晦曲折,詩意朦朧。有些詩歌,還賦予了一定的政治追求在里面。如《無題二首》之二(重幃深下)寫道:

重帷深下莫愁堂,臥后清宵細細長。

神女生涯原是夢,小姑居處本無郎。

風波不信菱枝弱,月落誰叫桂枝香。

直道相思了無益,未妨惆悵是清狂。

粗看這首詩,是在抒發失戀的痛苦,詩人錯雜運用象征、比興的手法,結合神話傳說,自然景物等來寫情傳恨,一位失戀少女深夜獨臥閨房,愁思滿懷,深恨寂寞夜長,回首往事如夢似幻。然而,細讀之下,則能看出帶有明顯的暗示性,再結合李商隱的身世遭遇來分析,那詩中的政治寄托就顯而易見了。這里,作者以神女漂泊和小姑獨居來象征他和令狐绹關系惡化后的心境。以風波摧枝和月露禁桂來比喻黑暗官場壓抑人才和詩人懷才不遇的政治遭際。“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錦瑟》)就很形象地寫出作者在政治仕途上的坎坷一生和他本人的無奈、痛苦。

李商隱的比興寄托常常借助典故來完成,這些過去的歷史事實,故事和古代的傳說,在詩人靈活自如的調遣下,能夠準確生動、恰如其分地表達出詩人自己的思想感情。而且,往往能推陳出新,從中挖掘出他人看不到的新意,這又是詩人突出的一大獨特寫作特點,也是他的過人之處。詠史詩《賈生》就很有代表性:

宣寶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

可憐夜半虛前坐,不問蒼生問鬼神!

詩中所用的歷史事實是漢文帝深夜召見漢初著名政治家賈誼,向他詢問鬼神的本原。詩人不寫君主恩遇的表現,而是巧妙地從“問鬼神”入手。引發深刻而新穎的議論,在詩人眼里,像賈誼這樣有政治才能,有極大抱負的人才,所應受到的恩遇應該是輔國當政,干一番事業。怎能夜半不問“蒼生”而大談鬼神呢?這就揭露了腐朽的封建統治者表面上求賢、敬賢,實際上卻不能識賢用賢的本質。這就表現了李商隱的遠見卓識和敏銳過人的洞察力。

當然,李商隱詩歌的藝術缺點也較為明顯,主要體現在比興寄托等藝術技巧上刻意追求,導致他的詩歌典故堆砌,晦澀難懂,令人費解。過份追求詞采華麗,使詩歌思想性削弱,出現華而不實的傾向。不過,他的詩篇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有的分量是極為重要的,他本人在我國文壇上也享有極高的聲望。特別是他的愛情詩,對后代有很大的影響,從晚唐之后的歷代詩人,或多或少在詩的風格上都受到他的消極或積極影響。特別是唐宋婉約派詞人,以及元明清時的愛情曲作家,都不斷地向他學習、借鑒。縱觀古代文學史的發展,李商隱的詩歌的獨特境界最大的貢獻,莫過于形成了古代詩詞婉約派的一大風景。

高一必修三李商隱詩兩首原文

1、《錦瑟》

唐代:李商隱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譯文:瑟本有二十五根弦,但此詩創作于李商隱妻子死后,故五十弦有斷弦之意但即使這樣它的每一弦、每一音節,足以表達對那美好年華的思念。莊周其實知道自己只是向往那自由自在的蝴蝶。望帝那美好的心靈和作為可以感動杜鵑。大海里明月的影子像是眼淚化成的珍珠。

只有在彼時彼地的藍田才能生成猶如生煙似的良玉。那些美好的事和年代,只能留在回憶之中了。而在當時那些人看來那些事都只是平常罷了,卻并不知珍惜。

2、《馬嵬(其二)》

唐代:李商隱

海外徒聞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聞虎旅傳宵柝,無復雞人報曉籌。

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

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

譯文:徒然聽到傳說,海外還有九州,來生未可預知,今生就此罷休。空聽到禁衛軍,夜間擊打刀斗,不再有宮中雞人,報曉敲擊更籌。六軍已經約定,全都駐馬不前,遙想當年七夕,我們還嗤笑織女耕牛。如何歷經四紀,身份貴為天子,卻不及盧家夫婿,朝朝夕夕陪伴莫愁。

擴展資料

1、《錦瑟》是唐代詩人李商隱的代表作之一。詩題“錦瑟”,但并非詠物,不過是按古詩的慣例以篇首二字為題,實是借瑟以隱題的一首無題詩。此詩是李商隱最難索解的作品之一,詩家素有“一篇《錦瑟》解人難”的慨嘆。

作者在詩中追憶了自己的青春年華,傷感自己不幸的遭遇,寄托了悲慨、憤懣的心情,大量借用莊生夢蝶、杜鵑啼血、滄海珠淚、良玉生煙等典故,采用比興手法,運用聯想與想象,把聽覺的感受,轉化為視覺形象。

以片段意象的組合,創造朦朧的境界,從而借助可視可感的詩歌形象來傳達其真摯濃烈而又幽約深曲的深思。全詩詞藻華美,含蓄深沉,情真意長,感人至深。

2、馬嵬其二是一首政治諷刺詩,以李隆基(唐玄宗)、楊玉環(楊貴妃)的故事為抒情對象,詩中隱含作者對唐玄宗的強烈批評之意。一開頭夾敘夾議,先用“海外”“更九州”的故事概括方士在海外尋見楊妃的傳說,而用“徒聞”加以否定。“徒聞”者,徒然聽說也。

意思是:玄宗聽方士說楊妃在仙山上還記著“愿世世為夫婦”的誓言,“十分震悼”,但這有什么用?“他生”為夫婦的事渺茫“未卜”;“此生”的夫婦關系卻已分明結束了。

怎么結束的,自然引起下文。四紀,即四十八年,表明了唐玄宗當了四十多年的皇帝卻保不住自己的寵妃,極具諷刺意味。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錦瑟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馬嵬其二

李商隱有名的詩句有哪些

1、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 唐 李商隱《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

譯文:春蠶結繭到死時絲才吐完,蠟燭要燃盡成灰時像淚一樣的蠟油才能滴干。

2、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 唐?李商隱《樂游原 》

譯文:夕陽啊無限美好,只不過接近黃昏。

3、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 唐?李商隱《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

譯文:見面的機會真是難得,分別時更是難舍難分,況且又兼東風將收的暮春天氣,百花殘謝,更加使人傷感。

4、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 唐?李商隱《無題·昨夜星辰昨夜風》

譯文:身上無彩鳳的雙翼,不能比翼齊飛;內心卻象靈犀一樣,感情息息相通。

5、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 —— 唐?李商隱《無題·昨夜星辰昨夜風》

譯文:昨夜星光燦爛,夜半卻有習習涼風;我們酒筵設在畫樓西畔、桂堂之東。

擴展資料

李商隱(約813年-約858年),字義山,號玉溪(溪)生,又號樊南生,祖籍懷州河內(今河南焦作沁陽),出生于鄭州滎陽(今河南鄭州滎陽市),晚唐著名詩人,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李商隱又與李賀、李白合稱“三李”。

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稱為“三十六體”。

李商隱是晚唐乃至整個唐代,為數不多的刻意追求詩美的詩人。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秾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為傳誦。但部分詩歌(以《錦瑟》為代表)過于隱晦迷離,難于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

唐文宗開成二年(837年),李商隱登進士第,曾任秘書省校書郎、弘農尉等職。因卷入“牛李黨爭”的政治旋渦而備受排擠,一生困頓不得志。唐宣宗大中末年(約858年),李商隱在鄭州病故,葬于故鄉滎陽。也有人說他葬于祖籍地懷州雍店(今沁陽山王莊鎮)之東原的清化北山下。

參考資料:李商隱-百度百科

李商隱叫詩什么?

李賀叫“詩鬼”,李商隱和杜牧并稱“小李杜”,應為“小詩仙”吧

《無題》詩是政治詩還是愛情詩

對于李商隱的《無題》詩,歷來就有政治詩和愛情詩兩種解釋。

其一:李商隱的《無題》詩是愛情詩解

如此認為者,比較普遍。例如對他《無題》詩代表作“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更覺月光寒。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相探看。”人們就認為它描寫了執著的愛情在瀕于絕望之中顯出了無比強烈的力量。李商隱用“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這樣富有創造性的形象來表達愛情的執著不渝,已成為描寫愛情的絕唱。《無題》詩中的其他詩句如“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似一寸灰”,對于愛情的描寫也深刻感人,很典型地表現了封建時代士大夫們那種隱秘難言的愛情生活的特點。

其二:李商隱的《無題》詩是政治詩解

但是,對于“相見難時別亦難”這首《無題》詩,張采田《李義山詩辨證》就認為“此篇為陳情不省,留別令狐所作”。認為是留別當時的宰相令狐绹的詩。紀曉嵐《李義山詩集輯評》也說:“此亦感遇之作也”。認為是李商隱對自己宦途多蹇的傷感。何焯也認為是一首感遇詩,他說:“東風無力,上無明主也。百花殘,已且老至也。落句其屈子遠游之恩乎?”總之,他們都是把這首詩看成是政治詩。

針對《無題》詩篇的兩種詩體爭辯

針對李商隱的某一《無題》詩篇,也有著不同的看法和爭辯。如,對(《無題》四首之一):“來自空言去絕蹤,月斜樓上五更鐘。夢為遠別啼難喚,書被催成墨未濃。蠟照半籠金翡翠,麝熏微度繡芙蓉。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里”這首詩,多數人認為它描寫了詩人對愛情的要求得不到滿足,因而就把對愛情產生的種種渴望和幻想融注詩中。

但是,馮浩卻認為這首《無題》詩是詩人怨恨令狐绹不了解自己心情的政治詩。馮浩解釋這首詩說:首章二句謂令狐绹來相見,僅有空言,去則更絕蹤矣。令狐绹為內職,故次句“月斜樓上五更鐘”是點令狐绹入朝的時間。“夢為遠別”緊接次句,猶下云隔萬重也。“書被催成”是令狐绹促李商隱代書而攜入朝,文集有《上绹啟》可類推而定。五、六言留宿,蓬山,唐人每以比翰林仙署,李商隱怨恨之至,故言更隔萬重也,不是他所向往。若誤認艷體,則翡翠被中,芙蓉褥上,即以惠然肯來,豈尚有托空言而有夢別催書之情事呢?

由此看來,馮浩是以“實有寄托者多,直作絕情這少”的觀點來解李商隱的《無題》詩。則朱鶴齡更是幾乎把李商隱所有的愛情詩都說成是“美人香草”的“忠憤”之情的寄托。朱鶴齡曾說:由于當時“閹人暴橫”和“黨禍蔓延”,詩人“厄蹇當途,沉淪記室。其身危。則顯言不可而曲言之,其思苦,則莊語不可而漫語之,計莫若瑤臺璚宇,歌筵舞榭之間,言之可以無罪,而聞之足以動。”他認為李商隱的《無題》詩,盡管表面寫愛情,而實際卻都是“寄遙情于婉孌,結深怨于蹇修”。清代程夢星及近代的張爾田、汪辟疆對《無題》詩的解釋也都持這種觀點。

政治詩和愛情詩詩體之外的見解

在主張《無題》詩都是政治詩和愛情詩的觀點之外,清人屈復還有著較為透辟的見解。屈復說:“凡詩有所寄托,有可知者,有不可知者。如‘日月霜里斗嬋娟’、‘終遺君王怒偃師’諸篇,寄托明白,且屬泛論,此可知者。若《錦瑟》、《無題》、《玉山》諸篇,皆男女慕悅之詞,知其有寄托而已,若必求其何事何人以實之則鑿矣。今但就詩論詩,不敢附會牽扯。”要說,屈復的透辟見解,比較符合李商隱《無題》詩的創作實際。李商隱的《無題》詩并非作于一時一地,它取材廣泛,內容多樣,既有寄意深遠的政治詩,也有哀感婉艷的愛情詩,應該說還有其他優美的抒情詩,難以一概而論。至于其中某首具體的詩章究竟是愛情詩還是政治詩,則隨讀者的藝術修養、審美價值觀、情趣好惡的差別見仁見智,因而對于《無題》詩的具體篇章的爭論還會隨著李商隱詩歌的永久藝術魅力而一直延續下去。

如何看待李商隱的錦瑟?

王蒙:一篇《錦瑟》解人難

“一篇《錦瑟》解人難”,從北宋到清代至今,許許多多學人詩家討論李商隱的《錦瑟》,深鉤廣索,密析暢思,互相引用,互相啟發,互相駁難,雖非汗牛充棟,亦是洋洋大觀。一首僅僅五十六個字的“七律”(加題目不過五十八字,但幾乎所有的解人都認為此題不過取首句頭二字,相當于無題,那就是56+2-2還是五十六字了)引發出這么聰明智慧學問考證來,在詩歌研究領域,確實并不多見。

“追憶”“當時”,筆者則是在沒有什么學問考證的情況下讀這首詩的。少年時代,初讀《錦瑟》便驀然心動,覺得詩寫得那么憂傷,那么婉轉,那么雅美。那時我根本不知道望帝化杜鵑的典故,根本想不到類似“錦瑟”“玉煙”“珠淚”等字面上談不上“隱僻”(明代詩論家高對商隱詩風的概括)的字詞也連接著那么多書卷掌故,雖不能解,卻能欣賞,并能背誦上口。其意境、其情緒、其形象的幽美與形式的完美、其音樂性,似乎都是可以用現代人平常人平常少年的平常心感覺到的,也是完全接受得了的。

及長及今,病中憑興趣讀了些與商隱詩與《錦瑟》有關的書文,才瞠乎于解《錦瑟》之復雜深奧紛紜。宋代劉攽提到“錦瑟”是令狐楚家丫環的名字。宋黃朝英又假托蘇軾名義說此詩是詠瑟聲的“適、怨、清、和”。清朱鶴齡、朱彝尊、馮洗、何焯、錢良擇以及今人劉開揚先生等認為是悼亡詩。何焯、汪師韓以及今人葉蔥奇、吳調公、陳永正、董乃斌及安徽師范大學中文系古典文學教研組諸先生,則認為此詩是詩人回首生平遭際、有的還特別強調是政治遭際之作。吳調公先生明確此詩應屬于“政治詩”,而須與多首屬于愛情詩的《無題》相區分。葉蔥奇先生認為此詩“分明是一篇客中思家之作”。程湘衡以為“此義山自題其詩以開集首者”,就是說以此為序,概括回顧反思自己平生詩作。周振甫、錢鐘書二先生亦主此說。錢先生在《談藝錄》中更具體分析錦瑟猶“玉琴”喻詩,首兩句言“景光雖逝,篇什猶留”,三四句言作詩之法,五六句言“詩成之風格或境界”,七八句言“前塵回首,悵觸萬端”,等等。

筆者才疏學淺,不敢炒熱飯而露底虛,這里只不過是想探討一個問題:何謂解詩,何謂詩解,何謂解人,如何區分解詩的正誤,如何解釋一般人時人對這一難解的詩的喜愛呢?

“詩無達詁”說明了解釋的困難,但也沒有說“詩也無詁”。詩仍然是需要解釋可以解釋的,不準解釋于詩無補,也行不通。那么我們平常(即包括一般讀者當代讀者一首首詩所需要了解的)所說的對詩的解釋,究竟包含著一些什么樣的意思呢?

第一層應是詩的字面上的意思,每個字、詞、語、句和上下文關聯的意思,包括文字的諧音、轉義、語氣、典故。沒有這方面的起碼知識和判定,當然很難讀一首詩。例如“此情可待成追憶”句,有解釋“可待”為“豈待”之意,而我們的舊詩是不標問號或逗號的,這當然有點麻煩也頗有趣。“當時”亦有解作今時即現在時的,與彼時即過去時不同,而我們的動詞又不分加不加ing或者ed。這樣,“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的《錦瑟》最后兩句,也就不好解釋了。看來,字面解釋亦殊不易。但一首詩能夠長期流傳廣為流傳,終應證明此詩整體字面上沒有什么不可能的地方,只不過一些解釋留有彈性、留有變通的余地罷了。

從字面上看,“錦瑟”就是“錦瑟”,何必是無題呢?援引詩中字為題即無題么?那為何不標無題呢?那時又沒批過“無標題”。有題又如何?有的題力圖把一切告訴讀者,也有的題不過是個影壁,是個記號罷了。從錦瑟及其弦柱開始,寫到華年,寫到迷蝴蝶與托杜鵑故事,寫到海、月、珠、淚與田、日、玉、煙之景觀,歸結為惘然之情,此詩是從錦瑟出發(是興還是比還是賦就不能僅從字面上看了)寫詩人的惘然之情的。這樣說雖嫌淺俗乃至鄙陋,卻應是探討的出發點。對嗎?

第二層是作者的背景與寫作的觸發與動機,就是作者因何要寫此詩。這實際上是從創作論及作家論的角度來解詩,這就需要許多歷史、傳記、文化背景、創作情況資料方面的積累,需要許多考據查證的功夫。如果不了解牛李黨爭、義山與王氏的婚姻、王氏的夭亡、商隱仕途之坎坷等情況,當然也就無法做出悼亡、感遇等推測。如不知舊版《玉溪生集》《李義山集》多以此詩為開篇,也會大大影響詩序詩憶詩論說的信心。至于令狐家是否有婢名“錦瑟”王氏是否喜奏錦瑟?商隱是否精通音樂適、怨、清、和之律與偏愛錦瑟這一樂器,這就更需要過硬的材料了。所謂“聚訟紛紜”,往往偏重于這方面的歧見。

這樣的對作家創作背景緣起與創作過程的研究雖然符合從孟夫子到魯迅的“知人論世”的主張,卻也有兩個難處。第一,往往缺少過硬的與足夠的材料,特別是古代詩人作家的情況,常常是一鱗半爪,真偽混合。因此許多見解、推測、估計,論者一廂情愿的想象的成分有可能大于科學的、合乎邏輯要求的論斷的成分。如《錦瑟》乃政治詩說,根據是李商隱一生政治上坎坷失意,卻并沒有他寫此詩抒發政治上的不平之氣的任何佐證。再如令狐丫環說,究竟今天誰能論證清楚令狐家有還是無這樣一個丫環呢?即使確有這樣一個丫環,又怎樣論證《錦瑟》一定是為她而寫呢?即使令狐家絕無此婢,又怎樣論證李商隱畢生不可能遇到過一個名錦瑟的女子,引起他愛情上的悵然惘然之情呢?或謂“若說是一時遇合,則起二句絕不能如此摯重”(見《李商隱詩集疏注》第2頁),這話當然深有其理,但做詩不是有由此及彼的“興”法嗎?從一個無緣相愛相處而又給自己以美好印象的女子身上聯想起自己的愛情生活愛情苦悶,聯想起自己一生愛情上事業上政治上的不如意,這又為何不可想象呢?這里,不論是全稱的肯定判斷或否定判斷,似乎前提都還不充分。紛紜聚訟的結果肯定是莫衷一是。

第二,即使作家死而復生,陳述講明自己的寫作緣起和過程,又如何呢?即使我們的論者掌握了可靠的“海內孤本”“獨得之秘”,以至能相當詳盡準確地復述作家的寫作情況,這些材料與論斷的傳記學史學意義仍然會大于它們的文學意義。我國古典詩作中,題明寫作緣起的并不少,如王勃詩《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為人熟知,除了專門家誰又在意王勃此詩具體對象呢?“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一聯,概括性強,氣勢也好,其文學意義社會乃至政治意義不知超過送少府外放做官多少倍!再如“訪×××不遇”這一類的詩題,又怎能概括得了詩的具體意蘊?一個作家的寫作緣起很具體很微小很明確,但是一篇感人的作品卻往往包含著巨大深刻的內容,包含著作家本人的人格、修養、追求和畢生經驗,包含著作家所處時代、國家民族地域許多特征,其內涵甚至大大超過作家自己所意識到的,這不已是很普通的常識了嗎?現在回過頭來說《錦瑟》,即使證明它確實是寫一個女子或一張瑟或瑟樂演奏的適、怨、清、和,又能給《錦瑟》這首詩增加或貶損多少東西呢?

第三層,對于一般讀者來說,最重要的是詩的內涵,詩的意蘊。這既與作家創作緣起有關,又獨立于作家意愿之外。拿《錦瑟》來說,則是它的意境、形象、典故和精致完美的語言與形式。一般讀者喜愛這首詩、閱讀吟哦背誦這首詩,應該說首先還是由于美的吸引。它的意境美、形象美、用事美、語言美、形式美是充滿魅力的。其次會著迷于它的惘然之情,它的迷離之境,它的蘊藉之意。“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這兩句瑯瑯上口,文字幽雅卻絕不艱深。從錦瑟、起興回憶起過往的年華,這個基本立意實在并不費解。“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回憶之中產生了(或彌漫了、籠罩了)類似莊生化蝶不知己身何物的迷惑,回憶之中又萌發了類似化為杜鵑的望帝的春心。或解為去回憶那種類似莊生夢蝶杜宇化鵑的內心經驗,也可以。就是說,這里表達的是一種失落感與困惑感,更是一種幻化感:莊生化蝶,望帝化鳥,幻化不已。

失什么惑什么化什么?詩人沒有說,一般讀者亦不必強為之說。華年之思化為詩篇,生化為死,青年化為老年,胸有大志化為一事無成,愛情的追求化為失卻都說得通。“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神游滄海藍田,神交明月暖日,神感珠淚玉煙,又寥廓又寂寞,又悲哀(淚嘛)又溫暖,又高貴(珠、玉、月、日)又無奈(有淚生煙,都是自在的與無為的啊),又闊大(海、藍田)又深幽(淚也煙也轉瞬逝去也終無用場也)又艷麗;又迷離又生動(孤立地解釋中間四句其實是生動的),又阻隔(神秘)又親切。這是什么呢,當然不是詠田詠海,詠珠詠玉,不是詠瑟詠物,而是吟詠自己的內心世界,自己的精神生活,自己的內心感受。內心不過方寸之地,所以此詩雖有海田日月字樣并不令人覺得詩人在鋪陳擴張,此詩并無宏偉氣魄。內心又是包容囊括寬泛的,其中不但有莊生望帝,蝴蝶杜鵑,滄海日月珠玉,而且有愛情,有藝術有詩,有生平遭際,有智慧有痛苦有悲哀,其核心是一個情字,所以結得明明白白:“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寫惘然之情。為什么惘然?因為困惑、失落和幻化的內心體驗,因為仕途與愛情上的坎坷,因為漂泊,因為詩人的詩心及自己的詩的風格。更因為它把詩人的內心世界寫得太幽深了。

一種淺層次的喜怒哀樂是很好回答為什么的,是“有端”可講的:為某人某事某景某地某時某物而愉快或不愉快,這是很容易弄清的。但是經過了喪妻之痛、漂泊之苦、仕途之艱、詩家的嘔心瀝血與收獲的喜悅及種種別人無法知曉的個人的感情經驗內心經驗之后的李商隱,當他深入再深入到自己內心深處再深處之后,他的感受是混沌的、一體的,概括的、莫名的,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因而是略帶神秘的;這樣一種感受是惘然的與“無端”的。這種惘然之情惘然之感是多次和早就出現在他的內心生活里,如今以錦瑟之興或因錦瑟之觸動而“追憶”之抒寫之么(我傾向于此說)?或是從錦瑟(不論是一件樂器,兩個字,類似“玉琴”的一個借喻典故或一個女子的名字,一個女子)得到即時——“當時”的靈感沖擊從而獲得了幽美婉轉的惘然之情?對這兩種可能的解釋各人又如何能是此非彼呢?

此詩首二句與尾二句其實還是相當明白的。有了“思華年”做向導,有了“情惘然”做總結,也就不至于聚訟于莊生望帝滄海藍田之間了。思華年思出了蝴蝶杜鵑淚珠煙玉,情惘然惘成了“迷”、“托”、有珠淚之滄海與生玉煙之藍田。鄙陋之見,能無太廉價及少學乏術之譏乎?

第四層是欣賞者個人的獨特的補充與體會或者某種情況下的特殊發揮。例如我在六十年代就對引用晏殊名句“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來講國際政治大為嘆服。情種從《錦瑟》中痛感情愛,詩家從《錦瑟》中深得詩心,不平者從《錦瑟》中共鳴牢騷,久旅不歸者吟《錦瑟》而思鄉垂淚;這都是賞家與作者的合作成果。我們還可以設想,知樂者認為此是義山欣賞一曲錦瑟獨奏時的感受——如醉如癡,若有若無,似煙似淚,或得或失。除了音樂,哪種藝術能這樣深入地卻又是渾然地打動它的欣賞者呢?這恐怕可以說得通。我們還可以設想一個旅行家、一個大地與太空的漫游者在他晚年時候對他的漫游生活的回憶。再設想一個愛因斯坦式的科學家從這首詩中獲得做學問的體味吧——何自然萬物之無端也,以有涯逐無涯,何光陰之促迫!功成業就而兩鬢已斑,未竟之志雖有春心已無青春年少矣!或功未成業未就而此身非有,鳥乎蝶乎,將有托乎?茫茫廣宇,人類智慧之珠上凝結著多少淚水!還有多少科學真理如美玉而埋在藍田之下,人們略察端倪如玉之或有之煙,何時能開掘出來呢?一切科研成果都需要時間長河的沖刷淘洗,即時即地,誰又能判斷吾人之科學新說的價值故而哪個智者又能不惘然呢?

這樣說下去或有似相聲《歪批三國》之嫌,但筆者雖然性喜調侃意卻不在調侃。我只是想肯定李商隱的《錦瑟》為讀者、為古今中外的后人留下了極大極自由的藝術空間,當然大而無當亦不佳,組合這藝術空間的一句句詩其實是很巧妙很貼切很有情有象的。八句詩如八根柱子,讀者完全可以在這八根柱子建造的殿堂里流連徘徊,自得其樂。

第五層則是對《錦瑟》做學問研究。因《錦瑟》而及李商隱全人全詩,因一詩而及我國的與世界的詩的寶庫詩的海洋文學的海洋,因一詞一典而及天文地理歷史政治哲學宗教語言音韻直到自然科學,那當然是研究不完的。此是以學問而解詩乎?抑或因由一詩而弘揚學問乎?到那時《錦瑟》真是起興了,起中外之才智而興古今之學識,大哉學問,真無涯而壯觀也!吾人自當望洋而興贊嘆!

順便說一句,按五層之說,有許多明白如話的詩,至少前三層很容易統一。“床前明月光……”就不必解釋得這么復雜,也沒有這么多爭論和學問,同樣是好詩,而且是更普及的好詩。本文沒有偏愛乃至倡導隱僻之詩的意思,也沒有把“五層”割裂的意思。

一九九〇年

李商隱政治詩有哪些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李商隱政治詩有哪些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鏈接:http://www.pinswag.com/ask/30933.html

分享給朋友:

“包含李商隱政治詩有哪些的詞條” 的相關文章

唐代有哪些(唐代有哪些樂舞思想談談你對這些樂舞思想的看法)

唐代有哪些(唐代有哪些樂舞思想談談你對這些樂舞思想的看法)

很多朋友對于唐代有哪些和唐代有哪些樂舞思想談談你對這些樂舞思想的看法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唐代有哪些詩人 詩人,通過詩歌創作、吟詠抒發激情,通過詩歌謳歌祖國的大好河山,通過詩歌傳頌人間真善美。那么,唐代有哪些詩人呢?下面為大家詳細介紹. 唐代有...

杜甫作品多少(杜甫所有作品)

杜甫作品多少(杜甫所有作品)

很多朋友對于杜甫作品多少和杜甫所有作品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杜甫作了多少首詩? 一、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于《杜工部集》。二、擴展知識:1、杜甫簡介: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漢族,河南鞏縣(今河南鞏義)人,...

初唐詩人有哪些(初唐的詩人有)

初唐詩人有哪些(初唐的詩人有)

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解答關于初唐詩人有哪些這個問題的知識,還有對于初唐的詩人有也是一樣,很多人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分享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初唐時期有哪些些有名的詩人?? 除了初唐四杰還有以下有名的詩人:1.陳子昂(661-702)?,梓州射洪縣(四川射洪)人。被譽為詩...

包含張南史花如何理解本詩的建筑美的詞條

包含張南史花如何理解本詩的建筑美的詞條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張南史花如何理解本詩的建筑美,以及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求寶塔詩一首 一七令·茶唐代:元稹茶。香葉,嫩芽。慕詩客,愛僧家。碾雕白玉,羅織紅紗。銚煎黃蕊色,碗轉曲塵花。夜后邀陪明月,晨前獨對朝霞。洗盡古...

哪里可以投稿舊體詩(舊體詩詞刊物征稿)

哪里可以投稿舊體詩(舊體詩詞刊物征稿)

大家好,關于哪里可以投稿舊體詩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于舊體詩詞刊物征稿的相關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詩歌(新詩和舊體詩)去哪里投稿?稿酬如何? 《散文》月刊sanwenyuekan@sohu.com 《美...

如何理解詩到元和體變新(為什么說詩到元和體變新)

如何理解詩到元和體變新(為什么說詩到元和體變新)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如何理解詩到元和體變新,以及為什么說詩到元和體變新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第四編 隋唐五代文學(4-7) 第四章 杜甫 第一節 杜甫及其詩歌的詩史性質 理解: ① 杜甫的生平際遇、思想性格與其詩歌創作 杜甫是初唐著名詩人,奉儒守素的家庭文化傳統對他忠...

夜歌韓愈是如何體現出閑的(夜歌韓愈解析)

夜歌韓愈是如何體現出閑的(夜歌韓愈解析)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夜歌韓愈是如何體現出閑的,以及夜歌韓愈解析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閑游 韓愈 雨后來更好,繞池遍青青。柳花閑度竹,菱葉故穿萍。獨坐殊未厭,孤斟詎能醒。持竿至日暮,幽詠 當然是故字好。如果換成亂字,就只是...

詞如何鑒賞(鑒賞詞語的方法)

詞如何鑒賞(鑒賞詞語的方法)

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解答關于詞如何鑒賞這個問題的知識,還有對于鑒賞詞語的方法也是一樣,很多人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分享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古詩詞的鑒賞方法 賞析古詩詞的一般方法歸納總結如下:一、注意積累古詩詞的背景知識這些背景知識主要包括詩人的生平經歷、思想感情、藝術風...

劉筠的《舊將》詩歌如何賞析的簡單介紹

劉筠的《舊將》詩歌如何賞析的簡單介紹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劉筠的《舊將》詩歌如何賞析,以及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古文詩詞常用的典故:將相和與洗兵雨 時光不會辜負讀書的你—— 將相和 【典源】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藺相如因完璧歸趙,澠池辱秦王,被...

如何鑒賞唐詩(如何鑒賞唐詩春江花月夜)

如何鑒賞唐詩(如何鑒賞唐詩春江花月夜)

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解答關于如何鑒賞唐詩這個問題的知識,還有對于如何鑒賞唐詩春江花月夜也是一樣,很多人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分享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古詩的鑒賞方法有哪些 古詩詞鑒賞方法:抓詩眼、抓意象、明意境1.詩眼:詩歌是語言的藝術,古人寫詩特別講究“煉字”。一句詩或...

發表評論

訪客

看不清,換一張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里發表您的看法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