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化寺在哪里 感化村的由來
大家好,關于感化寺在哪里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于感化村的由來的相關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關于南京寺院的詩句
1.關于南京的詩句大全
石頭城
作者:劉禹錫 [唐] 772-842
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
烏衣巷
作者:劉禹錫 [唐]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臨江仙
作者:李清照 [宋] 1084-約1151
庭院深深深幾許,云窗霧閣常扃,柳梢梅萼漸分明,春歸秣陵樹,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風多少事,如今老去無成,誰憐憔悴更雕零,試燈無意思,踏雪沒心情
漁家傲
作者:蘇軾
千古龍蟠并虎踞。
從公一吊興亡處。
渺渺斜風吹細雨。
芳草渡。
江南父老留公住。
公駕飛車淩彩霧。
紅鸞驂乘青鸞馭。
卻訝此洲名白鷺。
非吾侶,翩然欲下還飛去。
南鄉子
作者:王安石
自古帝王州,郁郁蔥蔥佳氣浮。
四百年來成一夢,堪愁,晉代衣冠成古丘。
繞水恣行游,上盡層樓更上樓。
往事悠悠君莫問,回頭,檻外長江空自流。
酹江月·驛中言別友人
作者:文天祥
恨東風、不借世間英物。
蜀鳥吳花殘照里,忍見荒城頹壁,銅雀春清,金人秋淚,此恨憑誰雪?
堂堂劍氣,斗牛空認奇杰。
那信江海余生,南行萬里,屬扁舟齊發。
正為鷗盟留醉眼,細看濤生云滅。
睨柱吞嬴,回旗走懿,千古沖冠發。
伴人無寐,秦淮應是孤月。
八聲甘州
作者:辛棄疾
把江山好處付公來,金陵帝王州。
想今年燕子,依然認得,王謝風流。
只用平時尊俎,彈壓萬貔貅,依舊釣天夢,玉殿東頭。
看取黃金橫帶,是明年準擬,丞相封侯。
有紅梅新唱,香陣卷溫柔。
且華堂、通宵一醉,待從今、更數八千秋。
公知否,邦人香火,夜半才收。
金陵三首(一)
作者:李白
晉家南渡日,次地舊長安。
地即帝王宅,山為龍虎盤。
金陵空壯觀,天塹凈波瀾。
醉客回橈去,吳歌且自歡。
金陵三首(二)
作者:李白
地擁金陵勢,城回江水流。
當時百萬戶,夾道起朱樓。
亡國生春草,離宮沒古丘。
空余后湖月,波上對江洲。
金陵三首(三)
作者:李白
六代興亡國,三杯為爾歌。
苑方秦地少,山似洛陽多。
古殿吳花草,深宮晉綺羅。
并隨人事滅,東逝與滄波
登金陵鳳凰臺
作者:李白
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浪淘沙
作者:李煜
往事只堪哀!
對景難排。
秋風庭院蘚侵階。
一任珠簾閑不卷,終日誰來?
金劍已沉埋,壯氣蒿萊!
晚涼天凈月華開。
想得玉樓瑤殿影,空照秦淮。
2.關于南京的詩句有哪些
:“同居長干里,兩小無嫌猜。”
(李白《長干行》):長干,本古金陵里巷,居民多從事商業活動。其地在今南京城南。
“金陵夜寂涼風發,獨上高樓望吳越。”(李白《金陵城西樓月下吟》):高樓,指西樓。金陵城西樓即“孫楚樓”,因西晉詩人孫楚曾來此登高吟詠而得名。樓在金陵城西北覆舟山上(見《輿地志》),蜿蜒的城垣,浩渺的長江,皆呈其足下,為觀景的勝地。覆舟山,即今南京九華山。
“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李白《登陵鳳凰臺》):鳳凰臺在金陵鳳凰山上,相傳南朝劉宋永嘉年間有鳳凰集于此山,乃筑臺,山和臺也由此得名。
“潮滿冶城渚,日斜征虜亭。”(劉禹錫《金陵懷古》):據《金陵記》說,冶城,位于金陵府治西北,故址在今南京市朝天宮一帶。征虜亭,故址在今南京市玄武湖北。東晉征虜將軍謝石的哥哥謝萬曾送客于此亭。
“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劉禹錫《石頭城》):“故國”即指金陵,這里曾經是戰國時代楚國的金陵城,三國時孫權改名為石頭城,并在此修筑宮殿。經過六代豪奢,至唐初廢棄,200年來久已成為一座“空城”。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劉禹錫《烏衣巷》):朱雀橋橫跨南京秦淮河上,是由市中心通往烏衣巷的必經之路。烏衣巷在夫子廟西南隅。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建康是六朝都城,秦淮河穿過城中流入長江,兩岸酒家林立,是當時豪門貴族、官僚士大夫享樂游宴的場所。
“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韋莊《臺城》):臺城,舊址在今南京市雞鳴山南,本是三國時代吳國的后苑城,東晉成帝時改建。中唐時期,昔日繁華的臺城已是“萬戶千門成野草”;到了唐末,這里就更荒廢不堪了
3.關于寺廟的古詩
唐代常建 《題破山寺后禪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萬籟此都寂,但 余鐘磬音。七律 寺廟頌 鳴鐘香鼎繞紅塵,朝拜誰來覺了因。
出入廟堂逢惡鬼,刮來膏血奉諸神。云 怨 詞 (清。
陳維崧) 春山云幅和,山前春水,朝來齊綠。指點前村古寺。
花祭騰:廟宇 避世不須山 空門今倍忙 佛祖如有意 游人宿佛堂 朝中措 冬冬儺鼓餞流年,燭焰動金船。彩燕難尋前夢,酥花空點春妍。
文園謝病,蘭成久旅,回首凄然。明月梅山笛夜,和風禹廟鶯天。
——陸游 《楓橋夜泊》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蝶戀花 禹廟蘭亭今古路。一夜清霜,染盡湖邊樹。
鸚鵡杯深君莫訴,他時相遇知何處。冉冉年華留不住。
鏡里朱顏,畢竟消磨去。一句丁寧君記取,神仙須是閑人做。
——陸游 與從侄杭州刺史良游天竺寺 唐 作者:李白 掛席凌蓬丘,觀濤憩樟樓。三山動逸興,五馬同遨游。
天竺森在眼,松風颯驚秋。覽云測變化,弄水窮清幽。
疊嶂隔遙海,當軒寫歸流。詩成傲云月,佳趣滿吳洲。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辛棄疾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
可堪回首,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過香積寺 王維 不知香積寺,數里入云峰。
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禪制毒龍。過感化寺曇興上人山院 王維 暮持筇竹杖,相待虎溪頭。
催客聞山響,歸房逐水流。野花叢發好,谷鳥一聲幽。
夜坐空林( 一作村) 寂,松風直似秋。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江南春》 杜 牧 千里鶯啼綠映紅, 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樓臺煙雨中。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北岳廟 賈島 天地有五岳,恒岳居其北。
巖巒疊萬重,詭怪浩難測。 人來不敢入,祠宇白日黑。
有時起霖雨,一灑天地德。 神兮安在哉,永康我王國。
題破山寺后禪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萬籟此俱寂,但余鐘磬音。
題杭州孤山寺 唐 張祜 樓臺聳碧岑,一徑入湖心。不雨山長潤,無云水自陰。
斷橋蕪蘚澀,空院落花深。 猶憶西窗月,鐘聲在北林。
題杭州靈隱寺 唐 張祜 峰巒開一掌,朱檻幾環延。佛地花分界,僧房竹引泉。
五更樓下月,十里郭中煙。后塔聳亭后,前山橫閣前。
溪沙涵水靜,澗石點苔鮮。 好是呼猿久,西巖深響連。
留題靈隱寺方丈 蘇軾 溪山處處皆可廬,最愛靈隱飛來孤。喬木百丈蒼髯須,擾擾下筆柳與蒲。
高堂會食羅千夫,撞鐘擊鼓喧朝晡。凝香方丈眠氍毹,絕勝絮被縫海圖。
題潤州金山寺 唐 張祜 一宿金山寺,超然離世群。 僧歸夜船月,龍出曉堂云。
樹色中流見,鐘聲兩岸聞。翻思在朝市,終日醉醺醺。
望懸空寺 明 汪承爵 刻石成香地,憑虛結構工。梵宮依碧獻,棧閣俯丹楓。
濤壯磁窯雨,僧寒谷口風。躋攀真不易,遙望意無窮。
過懸空寺 明 鄭洛 石壁何年結梵宮,懸崖細路小徑通。山川繚繞蒼寞外,殿宇參差碧落中。
殘月淡煙窺色相,疏風幽籟動禪空。停車欲向山僧問,安得山僧是遠公。
登懸空寺 明 鄭洛 昨過招提故不登,重尋蘭若問山僧。峰頭青鳥來還否,洞口白云去未曾。
誰結丹梯高萬丈,我聞佛法演三乘。憑虛頓悟心無住,好歩禪關最上層。
登懸空寺 明 劉遵憲 誰開石壁禮金仙,縹縹層樓結構難。 清梵漫疑云外度,香臺真向霧中看。
山連太岳千秋壯,客到孤峰五月夜。為問遠師曾沽酒,好邀明月共盤桓。
題懸空寺 明 吳禮嘉 飛閣丹霞上,白云幾度封。 蘿懸千洞月,風落半空鐘。
樹杪流清梵,檐前宿老龍。 慧光千萬丈,日夕滿恒宗。
游懸空寺 清 鄧克劭 石屏千仞立,古寺半空懸。凈土絕塵境,岑樓綴遠天。
一灣巖畔月,半壁畫中禪。 俯視行人小,飄然意欲仙。
夜宿山寺 作者:李白 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賦得寒山寺送別》年代:明 作者: 高啟 楓橋西望碧山微,寺對寒江獨掩扉。船里鐘催行客起,塔中燈照遠僧歸。
漁村寂寂孤煙近,官路蕭蕭眾葉稀。須記姑蘇城外泊,烏啼時節送君違。
楓橋寺(宋·俞桂) 湖水相連月照天,雁聲嘹嚦攪人眠。昔年曾到楓橋宿,石岸傍邊系小船。
4.描寫南京的詩句
石頭城
作者:劉禹錫 [唐]
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
烏衣巷
作者:劉禹錫 [唐]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臨江仙
作者:李清照 [宋] 1084-約1151
庭院深深深幾許,云窗霧閣常扃,柳梢梅萼漸分明,春歸秣陵樹,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風多少事,如今老去無成,誰憐憔悴更雕零,試燈無意思,踏雪沒心情
漁家傲
作者:蘇軾
千古龍蟠并虎踞。
從公一吊興亡處。
渺渺斜風吹細雨。
芳草渡。
江南父老留公住。
公駕飛車淩彩霧。
紅鸞驂乘青鸞馭。
卻訝此洲名白鷺。
非吾侶,翩然欲下還飛去。
南鄉子
作者:王安石
自古帝王州,郁郁蔥蔥佳氣浮。
四百年來成一夢,堪愁,晉代衣冠成古丘。
繞水恣行游,上盡層樓更上樓。
往事悠悠君莫問,回頭,檻外長江空自流。
酹江月·驛中言別友人
作者:文天祥
恨東風、不借世間英物。
蜀鳥吳花殘照里,忍見荒城頹壁,銅雀春清,金人秋淚,此恨憑誰雪?
堂堂劍氣,斗牛空認奇杰。
那信江海余生,南行萬里,屬扁舟齊發。
正為鷗盟留醉眼,細看濤生云滅。
睨柱吞嬴,回旗走懿,千古沖冠發。
伴人無寐,秦淮應是孤月。
5.形容寺廟的詩句
破山寺后禪院
唐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萬籟此俱寂,惟聞鐘磬音.
大林寺桃花
唐 白居易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錢塘湖春行
唐 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
水面初平云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
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
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
綠楊陰里白沙堤.
憶江南
唐 白居易
江南憶,
最憶是杭州.
山寺月中尋桂子,
郡亭枕上看潮頭,
何日更重游?
夜歸鹿門歌
唐 孟浩然
山寺鐘鳴晝已昏,漁梁渡頭爭渡喧.
人隨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歸鹿門.
鹿門月照開煙樹,忽到龐公棲隱處.
巖扉松徑長寂寥,唯有幽人自來去.
楓橋夜泊
唐 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鐘聲到客船.
6.關于寺廟的詩句
【年代】:唐【作者】:常建【作品】:破山寺后禪院【內容】: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萬籟此俱寂,惟聞鐘磬音。【年代】:唐【作者】:白居易【作品】:大林寺桃花【內容】: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年代】:唐【作者】:白居易【作品】:錢塘湖春行【內容】: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年代】:唐【作者】:白居易【作品】:憶江南【內容】:江南憶,最憶是杭州。
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游?【年代】:唐【作者】:孟浩然【作品】:夜歸鹿門歌【內容】:山寺鐘鳴晝已昏,漁梁渡頭爭渡喧。人隨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歸鹿門。
鹿門月照開煙樹,忽到龐公棲隱處。巖扉松徑長寂寥,唯有幽人自來去。
【年代】:唐【作者】:張繼【作品】:楓橋夜泊【內容】: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年代】:北宋【作者】:林逋【作品】:孤山寺瑞上人房寫望【內容】:底處憑欄思眇然,孤山塔后閣西偏。陰沉畫軸林間寺,零落棋枰葑上田。
秋景有時飛獨鳥,夕陽無事起寒煙。遲留更愛吾廬近,只待春來看雪天。
【年代】:唐【作者】:白居易【作品】:遺愛寺【內容】:弄石臨溪坐,尋花繞寺行。時時聞鳥語,處處是泉聲。
【年代】:唐【作者】:白居易【作品】:云居寺孤桐【內容】:一株青玉立,千葉綠云委。亭亭五丈余,高意猶未已。
山僧年九十,清靜老不死。自云手種時,一棵青桐子。
直從萌芽拔,高自毫末始。四面無附枝,中心有通理。
寄言立身者,孤直當如此。【年代】:唐【作者】:岑參【作品】:與高適薛據登慈恩寺浮圖【內容】:塔勢如涌出,孤高聳天宮。
登臨出世界,磴道盤虛空。突兀壓神州,崢嶸如鬼工。
四角礙白日,七層摩蒼穹。下窺指高鳥,俯聽聞驚風。
連山若波濤,奔走似朝東。青槐夾馳道,宮觀何玲瓏。
秋色從西來,蒼然滿關中。五陵北原上,萬古青蒙蒙。
凈理了可悟,勝因夙所宗。誓將掛冠去,覺道資無窮。
【年代】:唐【作者】:崔顥【作品】:游天竺寺【內容】:晨登天竺山,山殿朝陽曉。澗泉爭噴薄,江岫相縈繞。
直上孤頂高,平看眾峰小。南州十二月,地暖冰雪少。
青翠滿寒山,藤蘿覆冬沼。花龕瀑布側,青壁石林杪。
鳴鐘集人天,施飯聚猿鳥。洗意歸清凈,澄心悟空了。
始知世上人,萬物一何擾。 【年代】:唐【作者】:戴叔倫【作品】:三閭廟【內容】:沅湘流不盡,屈子怨何深!日暮秋風起,蕭蕭楓樹林。
【年代】:唐五代【作者】:杜牧【作品】:題木蘭廟【內容】:彎弓征戰作男兒,夢里曾經與畫眉。幾度思歸還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
過感化寺曇興上人山院(與裴迪同作)原文|翻譯|賞析_原文作者簡介
過感化寺曇興上人山院(與裴迪同作)
[作者] 王維 ? [朝代] 唐代
暮持筇竹杖,相待虎溪頭。
催客聞山響,歸房逐水流。
野花叢發好,谷鳥一聲幽。
夜坐空林寂,松風直似秋。
《過感化寺曇興上人山院(與裴迪同作)》作者王維簡介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著名詩人、畫家,字摩詰,號摩詰居士,世稱“王右丞”,因篤信佛教,有“詩佛”之稱。今存詩400余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受禪宗影響很大,精通佛學,精通詩、書、畫、音樂等,與孟浩然合稱“王孟”。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王維的其它作品
○ 山居秋暝
○ 使至塞上
○ 山中
○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 渭城曲 / 送元二使安西
○ 王維更多作品
游感化寺曇興上人山院翻譯
游感化寺曇興上人山院翻譯:
黃昏,殷盛的主人留下客人在院中共坐,靜聽山泉。此時,落日斜照,空曠的樹林中灑滿晚霞,鳥雀在林間自由飛翔,時而發出清脆歡快的啼鳴。鳥鳴聲與遠處的山泉聲相交映,使山院顯得格外幽靜恬美,人置身其間也覺得十分閑逸。
這是詩人與王維等同游藍田輞川時所作,王維有《過感化寺曇興上人山院》。“感化寺”,故址在今陜西藍田縣。
“不遠灞陵邊,安居向十年。”首句點明禪院位置,暗示曇興上人遠避鬧市、靜居山林的品德。“灞陵”,漢文帝陵墓,在西安市東郊,與藍田相接,灞水從此流過,風景十分優美。曇興上人山院并不在灞陵,旨在從總體上勾畫禪院優美的地理位置。
次句引出曇興上人,他于此安居習禪,遠避塵世,將近10年,足見他雅潔高爽的情懷。首二句人地雙關,看似率易,但平中見奇、直中見曲,自然逗起下文。
“入門穿竹徑,留客聽山泉。鳥囀深林里,心閑落照前。”切合 “游”字,逐層描繪山院清幽雅靜的風景。進入禪院,但見叢竹陰翳、竹間曲徑回繞,幽趣逸人。
黃昏,殷盛的主人留下客人在院中共坐,靜聽山泉。此時,落日斜照,空曠的樹林中灑滿晚霞,鳥雀在林間自由飛翔,時而發出清脆歡快的啼鳴。鳥鳴聲與遠處的山泉聲相交映,使山院顯得格外幽靜恬美,人置身其間也覺得十分閑逸。
白居易《感化寺見元九、劉三十二題名處》原文及翻譯賞析
感化寺見元九、劉三十二題名處原文:
微之謫去千余里,太白無來十一年。今日見名如見面,塵埃壁上破窗前。 詩詞作品: 感化寺見元九、劉三十二題名處 詩詞作者:【 唐代 】 白居易
關于感化寺在哪里和感化村的由來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