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文言詞同義 文言文同意
大家好,關于哪里文言詞同義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于文言文同意的相關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文言文同義詞辨析手冊
1. 辨析近義詞對閱讀文言文有什么意義
文言文與白話文中都有很多意義相同、相近的詞,統稱“同 義詞”。
“同義詞”實際上可分為兩類:一類是意義完全相同的 “等義詞”,這種現象在語言中不多見,大都是由于來源不同而 產生的;一類是意義相近而有細微差別的“近義詞”,越是文化 悠久的語言,這種近義詞越多。 “近義詞”的使用可以使文章表 達得更精確、更細膩,同時還可避免用詞的單調。
區分近義詞,可以防止囫圇吞棗、不求甚解,而做到較準 確、較深入地理解作品的內容與寫作技巧。試以《扁鵲見蔡桓 公》中的記敘為例。
扁鵲第一次見蔡桓公時,對蔡桓公說:“君 有疾在腠理(肌膚上的紋理),不治將恐深。 ”第二次見蔡桓公 時,則說:“君之病在腸胃,不治將益深。”
“疾”和“病”是近 義詞,但疾指較輕的病,所以第一次稱“疾”,第二次才稱 “病”,用詞非常精確,不能僅僅看作是為了避免重復。再如 《李塑雪夜入蔡州》的一小節記敘: 起,聽于廷,聞想軍號令,應者近萬人,始懼。
(吳元濟起 來,在庭院里面一聽,聽見了李想軍隊中發布號令,齊聲答應的 有上萬人,吳元濟才開始懼怕起來。) “聽”和“聞”兩個詞就有差別,“聽”指聽的行動,“聞” 指聽見了聲音。
我們平時說“視而不見,聽而不聞”,也反映出 “視”與“見”、“聽”與“聞”的這種意義差別。 如果不注意近義詞的區分,有些作品我們甚至無法理解。
如:“凡邦有會同、師役之事,則治其糧與其食(凡是國家有會 盟、戰爭一類的事情,就要準備好干糧與飯食)。”(《周禮?廩 人》)又,“居者無食,行者無糧(定居下來的人沒有飯吃,出門 去的人沒有干糧)。
”(《漢書?嚴助傳》)其中,“食”指平曰的 飯食,“糧”指遠行的干糧。如果不理解其差異,混為一談,就 會覺得講不通。
查古代字書也有個近義詞辨析問題。如:《說文解字》上 說:“搖,動也。”
“動,作也。” “作,起也。”
其實“搖” “動”、“作”、“起”并不完全同義,“搖”與“起”更是意義 相差很遠。 如果不加辨析,生搬字典上的解釋,就會弄得面目全 非。
又如:字典上說:“去,往也,行也。”(舊《辭海》)其 實,“去”的基本意義在古代是“離開”原來所在的地方或“舍 棄”原來所接近的人,而不是一般的“往”或“行”。
《碩鼠》 “逝將去女”,《岳陽樓記》中的“去國懷鄉”,都是“離開” “舍棄”的意義。 照字典硬套,就講不通了。
有些作品中很講究用字的細微差別,雖不是嚴格的近義詞, 也應細心體會。如:《黔之驢》中用“蕩、倚、沖、冒”四個字 描寫老虎對驢子的試探逐步升級,“蕩”是很輕很快地擦一下, “倚”則是靠一下,“沖”是較重地撞一下,“冒”則是正面戲弄 了。
有的書把“蕩倚”解釋為“動蕩偎倚”,“沖冒”解釋為 “沖撞冒犯”,就不能傳出原文的神態,也不能理解柳宗元那種 簡潔有力的文章風格。 關于區分近義詞的方法,與現代漢語區分近義詞的方法是一 致的,可從意義、用法、感 *** 彩等方面的差別入手,這里就不 細談了。
2. 做高三語文近義詞辨析有什么方法
最好的方法是:一、找出兩個近義詞的異同點。
一般說來近義詞在意義和用法上都是“同中有異”或“大同小異”,抓住這兩個特征,近義詞就不難把握。二、遵循“字不離詞,詞不離句”的原則。
能區別近義詞的異同,還要注意語言環境,把詞放到句子中考察,很容易辨別該用什么詞。 近義詞有兩類需特別注意: 1、同音近義詞 其特點是詞語讀音相同,有一個語素的形同,如“化妝”與“化裝”、(95年高考卷)“考察”與“考查”、(97高考卷)“溶解”與“融解”。
(99高考卷) 2、一個語素的形音義相同,另一個語素義近音異,如“驅除”與“祛除”、“篡改”與“竄改”。(99高考卷)。
3. 求行測語言理解的近義詞辨析
忽略(忽視) 尤其(特別) 兇猛(兇惡) 高尚(高潔)逼近(迫近) 飽滿(豐滿) 隱蔽(隱藏) 穩定(穩固) 飄蕩(飄動)、涼爽(涼快)、環繞(圍繞)盡情(縱情) 反義詞:涼爽(悶熱)、歡樂(痛苦) 解釋(說明、解說)、理解(懂得、了解)、旅游(旅行、遠足)發現(發覺)、飄零(飄落)、奉獻(貢獻)、回歸(回來)、肥美(肥壯、肥沃)、蔥翠(青翠)、茁壯(強壯、健壯)映照(映射、照耀)、挺拔(挺立、蒼勁)、贊美(贊揚、歌頌)、透明(透亮、晶瑩) 宛如(猶如、好像)、一般(一樣、普通) 映襯(襯托)、神往(向往)、越發(更加)、雄偉(雄壯)、純凈(純潔)、壯麗(壯美)、明潔(明凈) 裝點(裝飾)、囑咐(叮囑)、寶貝(珍寶)、迷惑(困惑) 拜訪(拜望、訪問)、憨厚(忠厚、老實)、神秘(神奇、奇怪)、保存(儲存、積存) 搖晃(搖動、搖擺)、機靈(機警、機智)、察看(觀察、視察)、隨即(立即、立刻) 招集(召集、聚集)、抵抗(抗擊、抵抗)、侵略(入侵、侵犯)、戰斗(斗爭、奮戰) 異常(非常、特別)、效果(成效、效驗)觀賞(欣賞、觀看)、聚集(集合、聚攏)、璀璨(燦爛)、閃耀(閃爍)、精彩(出色)、舒服(舒適、暢快)、五顏六色(五光十色)、舉世聞名(文明遐邇) 黎明(清晨、拂曉)、俊俏(俊秀、俏麗)、格外(分外、特別)、出現(顯現、涌現)、光彩(光榮)、告別(辭別、辭行)、生機勃勃(朝氣蓬勃) 奇怪(古怪、奇異)、刨根問底(追根究底)、聚精會神(全神貫注) 維修(修理、修整)、呼嘯(咆哮)、釋放(開釋、保釋)、巨大(龐大、宏大)、得意(滿意、高興) 鎮定(鎮靜、穩定)、懇切(誠懇、關切)、了不起(了不得、損傷(傷害、受害)、忍受(忍耐、承受)、擔心(擔憂、憂慮)、蒼白(慘白、灰白)、平靜(安靜、寧靜)、勉強(將就、湊合) 愿意(情愿、樂意)、猶豫(猶疑、遲疑)、憂郁(愁悶)、結束(終止、完結)、困境(逆境)、輪流(輪番、輪換)、熱烈(烈火、熱鬧)、情況(情形、狀況)、珍惜(珍愛、珍視) 失望(掃興、絕望)、嬌艷(鮮艷、艷麗)、甘心(情愿、甘愿)、培育(培養、哺育)、附近(鄰近、周邊)、掃興(敗興、失望)、夢想(妄想、渴望) 情景(情形、景象)、歡聚(團聚)、思念(想念、懷念)、興高采烈(興致勃勃)空閑(閑暇、休閑)、陋習(陋俗)、廢除(廢止、取消)、殘害(傷害、殺害)、痛苦(痛楚、困苦)、喜歡(喜愛)、生氣(動氣、發怒)、笑話(見笑、譏笑)。
4. 近義詞辨析
悉心 xīxīn [with the entire mind] 盡心,全心 悉心以對 用心 yòngxīn (1) [with concentrated attention;attentively]∶集中注意力;使用心力;專心 用心聽講 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
――《荀子·勸學》 (2) [diligently]∶勤奮、勤勉或用功以精力集中為特征地 嘆借書者之用心專。――清·袁枚《黃生借書說》 用心學習 用心 yòngxīn [motive; intention] 想法;居心 別有用心。
5. 高考考點—120個文言實詞集錦誰有發過來 還有實詞近義詞辨析
高中要求掌握的120個文言實詞歸類 愛 1愛其子,擇師而教之(愛護) 2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喜歡,愛好) 3齊國雖褊小我何愛一牛(愛惜,吝惜) 4向使三國各愛其地(愛惜,吝惜) 5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愛慕,欣賞) 6古之遺愛也(恩惠) 7愛而不見,搔首躑躅(隱蔽,躲藏) 安 1風雨不動安如山?(安穩) 2何故置某于安閑之地。
(安全) 3然后得一夕安寢 (安逸) 4則宜撫安,與結盟好(安撫,撫慰) 5離山十里有王平安營(安置、安放) 6將軍迎操,欲安所歸乎(哪里) 7衣食所安(養生) 8既來之,則安之(使---安) 被 1禹,湯被之矣(蒙受,遭受) 2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表示被動) 3將軍身被堅執銳,(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 4被發行吟澤畔(通“披”散開) 5一日晝寢帳中,落被于地(被子) 6大雪逾嶺,被南越中數州(覆蓋) 倍 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背叛,違背) 2五則攻之,倍則分之 (一倍,加倍) 3焉用亡鄰以倍鄭(增加) 4每逢佳節倍思親(越發、更加) 本 1凡植木之隆,其本欲舒,(草本的根或莖干) 2蓋亦反其本矣(根本。基礎) 3此之謂失其本心(本來,原來) 4今存其本不忍廢,道中手自鈔錄(版本,稿本) 5是無難,別具本間章(臣子給皇帝的奏章或書信) 6若止印三二本(量詞,書冊的計量單位) 7此之謂失其本心(天賦的善心) 8本未倒置(樹根,樹梢,引申為主次,先后等) 9抑本其成敗之跡(推究本源、考查) 鄙 1蜀之鄙有二僧,(邊界地方) 2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庸俗,淺陋,鄙俗) 3鄙人?自稱的謙詞 4孔子鄙其小器(輕視) 兵 1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兵器,軍械) 2趙亦盛設兵以待秦,秦不敢動(士兵,軍隊) 3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用兵策略,戰略) 4左右欲兵之(用兵器殺人) 5兵符:古代?兵用的憑證 病 1之病在肌膚,不治將益深(疾病) 2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困苦,困乏) 3不如舜,吾之病也(毛病,缺點) 4范宣子為政,諸侯之幣重,鄭人病之(擔心,憂慮) 5夫糶,二十病農,九十病末(損害) 6今人乃以儉相詬病 (責備、羞辱) 察 1徐而察之,則山下皆石穴罅(仔細看,觀察) 2向察眾人之議,專欲誤將軍(考慮) 3雖不能察 ,必以情(了解,弄清楚) 4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 (察察,潔白的樣子) 5明足以察秋毫之末(看清楚) 6人至察則無魚(精明) 朝chao 1朝服衣冠(zhao 早晨) 2相如每朝時,常稱病(朝見,朝拜) 3強國請服,弱國入朝(朝見,朝拜) 4于是入朝見威王(朝庭) 5兩朝開濟老臣心(朝代) 6期年不聽朝(朝政) 7坐南向北(對、向) 曾 1曾不能毀山之一毛(用作加強語氣,有時相當于“連----都----”或“竟”、竟然“) 2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曾經) 3而侯生曾無一言半辭送我(竟然) 4是高、曾時為一倍(與自己隔兩代的親屬) 5曾益其所不能(通“增”,增加) 乘cheng 1乘犢車,從吏卒(駕車,坐車,騎馬) 2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趁著,憑借) 3自京師乘風雪(趁,冒著) 4乘鄂渚而反顧兮(登上) 5比至陳,車六七百乘,(sheng量詞,古時一車四馬為一乘) 6以乘韋先,牛二十犒師(四) 誠 1帝感其誠(真心真意) 2戰敗而亡,誠不得已(實在,的確) 3今將軍誠能命猛將統兵數萬(果真,如果) 4帝感其誠(誠心,誠意) 除 1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臺階) 2為漢家除殘去穢(清除,去掉) 3舉先王之政,以興利除弊(清除,去掉) 4即除魏閹廢祠之址以葬之(整修,修理) 5予除右丞相兼樞密使(拜官授職) 6不徐不疾(遲緩) 7清風徐來,水波不興(慢慢地,緩緩地) 辭 1而侯生曾無一言半辭送我(言詞,言語) 2皆好辭而以賦見稱(文詞,文學) 3動以朝廷為辭(藉口) 4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推辭) 5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潯陽城(告別,辭別 6陶淵明的《歸去來辭》(古代的一種文體) 7大禮不辭小讓(講究,計教) 8博聞強志,明于治亂,嫻于辭令(辭令:應酬的言辭 ) 9秦王恐其破璧,乃辭謝(辭謝,婉言道歉)10近者奉辭伐罪企(命令) 從 1沛公旦日從百余騎來見項王(跟隨,隨從) 2臣從其計,大王亦幸赦臣(聽從,順從) 3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向---學習) 4樊噲從良坐(依傍) 5從此道至吾軍(由,自) 6弟走從軍阿姨死(參與) 7其從如云(隨從的人) 8欲不可從(放縱) 6升死,其印為予群從所得(zong次于最親的親屬) 7合從締交,相與為一(通“縱”。
東西為橫,南北為縱。合縱:戰國時期六國聯合抗秦國的策略) 8品其名位,猶不失下曹從事(從事,官名) 9可以便宜從事,向必稟我(辦事) 10然皆祖屈原之從容辭令(從容,舒緩,不急迫)殆 1知彼知已,百戰不殆(危險) 2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近于,幾乎) 3酈元之所見聞,殆與余同(大概,恐怕) 當 1木蘭當戶織(對著,面對) 2募有能捕之者,當其租入(抵,相抵) 3有大石當中流(阻擋,抵擋) 4北邀當國者相見(執掌,主持) 5念竇娥葫蘆提當罪愆(承擔) 6臣知欺大王之罪當誅(應當,應該) 7將獻公堂,惴惴恐不當意(恰當,適合,合宜)。
6. 英語到底怎么學啊
你應該是以前基礎打得不好。
英語這種東西需要積累,達到一段時間之后忽然就通了,你是積累得不夠。所以目前情況下建議你做到以下幾點: 1,英語課必須得上,就算聽不懂也要上,爭取能每天多聽懂一點。
聽的過程中你可能會發現有些概念老師總在反復說,但是自己卻不懂或者一知半解,這時必須得想辦法搞明白(因為這必然是重點),隨便你和同學討論還是問老師,當然,老師的回答總是比較權威一點。 2,因為以前你是混過來的,所以有些東西其實是落下來的。
建議你去買一本英語語法書,從最開始的名詞那里開始看,每天都要花時間看,一定要看幾遍。比如一共200頁的書,你一天看20頁,10天看完一遍,回過頭再看,看完再看。
為什么呢?因為英語的王道就是熟練。 一遍記不住就看兩遍,看得多了很多語法知識就記牢了。
3,背單詞。單詞就像燒菜時用的原料,是基礎中的基礎。
隨便搞一本高中水平的單詞書,做個計劃,天天看,爭取把書翻爛。 4,多閱讀。
在學英語達到一定的程度后,你就會產生英語的語感。語感的增強就是你把英語能力提到更高水平的本質表現。
怎么樣比較快地增強語感呢?就是多閱讀。你的閱讀材料可以是英語課文,可以是課后閱讀練習,也可以是考試時候的閱讀或者完形填空。
你爭取把每篇課文都進行精讀(就是細到一根頭發絲的地方都要扣出來弄清楚),每次考試的閱讀中的每句話都徹底看明白,碰到不明白的地方劃出來,一定要問。 問出來的答案是記得最牢的。
5,聽聽力。從課文磁帶開始,塞個耳機,每天晚上或者早上或者隨便什么時候,反正做個計劃,每天定時、定量地聽。
要達到什么程度呢,要完全聽明白里面人在說什么,聽不明白就看原文或者問別人。聽完了再選其他材料聽,可以自己買本英語聽力書,反復訓練。
6,做題目。不但要做題目,還要把以前做錯的題目全部弄明白。
建議你做個小本子,把不懂或者做錯的題目記下來,問明白了再寫上正確答案,以后常常翻看。 7,有條件的話找個家教。
因為你時間比較緊張,而英語又是個積累性的科目,選擇家教可能會使你的效率有所提高,不是因為別人輔導你,而是因為你有更多問問題的機會。 還記得么?問出來的答案是記得最牢的。
要求可能高了,但是既然你自己也發現基礎差了那就只好多花時間了。想要補英語,上面幾點是王道中的王道,必須照辦。
另外如果努力過了但考試成績反而下降了這種情況也是有可能的,因為你的學習方式發生了變化,以后會好的。 你只要堅持下去,一年功夫下來潛移默化地必然提高很多! 。
哪里哪里,那有您聰明呢的文言文怎么說?
要問“哪里哪里,哪有您聰明呢”用文言文怎么說,先來瞅瞅句子里面的現代漢語詞語可以翻譯成什么文言詞語。“哪里”文言詞語可以翻譯為“何哉”。“哪有……呢”文言詞語可以翻譯為“焉有……耶”。“您”對第二人稱尊敬的稱謂,文言詞語可以翻譯為“若”。“聰明”文言詞語可以用“慧”。“哪里哪里,哪有您聰明呢”用文言文可以這樣說:何哉何哉,焉有若慧耶。
哪里在文言文中是用哪個詞或字表示
在文言文中,“哪里”一詞單獨使用時,用“何處”、“何地”、“何所”表示。如果加動詞作賓語“去哪里”,就只需要一個字表達,即疑問代詞“何”。疑問代詞“何”作賓語時,必須放在動詞的前面,疑問代詞賓語前置。“去哪里”表示為:何往?何之?
關于哪里文言詞同義和文言文同意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