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水韻三江有哪些字 平水韻三江的古詩
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解答關于平水韻三江有哪些字這個問題的知識,還有對于平水韻三江的古詩也是一樣,很多人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分享這個問題,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平水韻總目表
平水韻總目表如下:
平聲:一東、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魚、七虞、八齊、九佳、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刪、一先、二蕭、三肴、四豪、五歌、六麻、七陽、八庚、九青、十蒸、十一尤、十二侵、十三覃、十四鹽、十五咸。
上聲:一董、二腫、三講、四紙、五尾、六語、七麌、八薺、九蟹、十賄、十一軫、十二吻、十三阮、十四旱、十五潸、十六銑、十七筱、十八巧、十九皓、二十哿、二十一馬、二十二養(yǎng)、二十三梗、二十四迥、二十五有、二十六寢、二十七感、二十八儉、二十九豏。
去聲:一送、二宋、三絳、四寘、五未、六御、七遇、八霽、九泰、十卦、十一隊、十二震、十三問、十四愿、十五翰、十六諫、十七霰、十八嘯、十九效、二十號、二十一個、二十二祃、二十三漾、二十四敬、二十五徑、二十六宥、二十七沁、二十八勘、二十九艷、三十陷。
入聲:一屋、二沃、三覺、四質(zhì)、五物、六月、七曷、八黠、九屑、十藥、十一陌、十二錫、十三職、十四緝、十五合、十六葉、十七洽。
什么是三江韻
任何詩歌都要求押韻,所不同者,是對押韻的限制多與少、嚴與寬的不同而已。這也是詩歌同其它文學體裁的最大分別。押韻是增強詩歌音樂性的重要手段,近體詩為了使聲調(diào)和諧、容易記憶,對于押韻十分講究。古人通常使用官方頒布的專門指導押韻的書,如《唐韻》、《廣韻》、《禮部韻略》、《佩文詩韻》、《詩韻集成》、《詩韻合壁》等,以南宋王文郁撰的《新刊韻略》最為流行,即世人所謂之“平水韻”。“平水韻”共分一百零六韻部,其中平聲韻部分有三十韻部。三江韻、八更韻、七陽韻都是指平水韻里的韻部,第三是“江”部韻,以“江”字為第一個韻字,所以叫“三江韻”,第八是“更”部韻,以“更”字為第一個韻字,所以叫“八更韻”,其余的類推。 所謂押韻(也叫壓韻、葉韻),就是把相同韻部的字放在規(guī)定的位置上。韻部,就是將相同韻母的字歸納到一類。同一韻部內(nèi)的字都為同韻字。 近體詩押韻有較嚴格的規(guī)定: 1、偶句押韻:律詩是二四六八句押韻,絕句是二四句押韻,無論律詩還是絕句,首句均可以押韻或不押韻。一般來說,五言詩首句不入韻為常見,七言詩首句入韻為常見。 2、只押平聲韻:近體詩規(guī)定,只能押平聲韻,這幾乎是一條死規(guī)矩,事實上以近體詩的體例假如押仄聲字會感到非常拗口,所以古人都能自覺遵守這一規(guī)則。 3、一韻到底,中間不能換韻。古詩(古風)允許中途換韻,但近體詩不允許這樣。 同一個韻字在一首詩的韻腳里重復出現(xiàn)為重韻,此乃大忌。古人寫詩多依官韻,“冬”與“東”之類的字,我們認為是同韻,但在官韻中被分別列入不同的韻部之中,如果在同一首詩中相押,即為出韻。 依照別人詩中所使用的韻字來押韻做詩叫唱和,又叫做“和韻”或“步韻”,主要有三種方式:1、次韻:又稱步韻,即用原詩相同的韻字,且前后次序都必須相同,這是最常見的一種方式。2、用韻:即使用原詩中的韻字,但不必依照其次序。3、依韻:即用與原詩同一韻部的字,但不必用其原字。
平水韻字表是什么?
“平水韻”是由其刊行者劉淵原籍為江北平水(今山西臨汾)而得名。
平水韻依據(jù)唐人用韻情況,把漢字劃分成106個韻部(其書今佚),是更早的206韻的《廣韻》的一種略本。每個韻部包含若干字,作律絕詩用韻,其韻腳的字必須出自同一韻部,不能出韻、錯用。
清代康熙年間,后人所編的《佩文韻府》把《平水韻》并為106個韻部,這就是廣為流傳的平水韻。
擴展資料
使用平水韻表查需要的字
一是要熟悉平水韻的上、下平聲韻部名稱:上平聲:一東、二冬、 三江、四支、 五微、六魚、七虞、八齊、九佳、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刪。下平聲:一先、二蕭、三肴、四豪、五歌、六麻、七陽、八庚、九青、十蒸、十一尤、十二侵、十三覃、十四鹽、十五咸。
二是將每個平聲部中自己容易誤讀的字分檢出來,仔細分析誤讀的原因,并找出記憶的方法。
三是根本的措施——學會辨四聲。
四是將平仄兩讀的字分檢出來,找出規(guī)律性的東西以便記憶。
五是勤讀韻書。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
版權聲明:本站發(fā)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nèi)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