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遠的詞哪些著名 仇遠詩詞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仇遠的詞哪些著名,以及仇遠詩詞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處暑后風雨》宋仇遠的詩詞賞析譯文
原文:
《處暑后風雨》
【作者】仇遠?【朝代】宋
疾風驅急雨,殘暑掃除空。
因識炎涼態,都來頃刻中。
紙窗嫌有隙,紈扇笑無功。
兒讀秋聲賦,令人憶醉翁。
翻譯:
處暑后風雨至,隨著一陣疾風驟雨,頓時將夏止卻未曾退去的暑氣一掃而空,秋的清涼頃刻間到來。
風將紙糊的窗吹破有了間隙,涼風吹來,扇子就顯得無用了。
窗外傳來兒童讀書聲,誦讀正是歐陽修的《秋聲賦》,詩人不禁憶起醉翁,醉翁謂誰?醉翁是: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賞析:處暑。
按照古人的說法,“處”有躲藏、終止的意思,表示炎熱即將結束,暑氣從此而止,開始退伏潛藏,以待來年了。
處暑是一個氣溫由炎熱轉向寒冷的過渡節氣,從這一天開始,人們開始逐漸感到秋天的涼意,正所謂“處暑無三日,新涼直萬金”,所以在此時所寫的詩,也通常是清涼、閑適和愜意。
詩人心中難言的愁苦,潛藏于最后兩句:兒讀秋聲賦,令人憶醉翁。
《秋聲賦》是歐陽修以“悲秋”為題,抒發人生的苦悶與感嘆。
“念誰為之戕賊,亦何恨乎秋聲。”借憶歐陽修悲秋來表達自己現實中苦悶。
擴展資料:
寫作背景:
仇遠(1247年~1326年),字仁近,一字仁父,錢塘(今浙江杭州)人。
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號山村、山村民,人稱山村先生。
元代文學家、書法家。
元大德年間(1297~1307)五十八歲的他任溧陽儒學教授,不久罷歸,遂在憂郁中游山河以終。
仇遠生于偏安的南宋末年,本生性雅淡,喜歡游山玩水,寫詩作詞的文人,生平也好與當時文墨客相與還。
可惜生逢亂世,在他詩詞中不時流露出憂國的悲懷之情。
在南宋滅亡后,因為他的詩名,元朝讓他做儒學教授,不久他便罷歸,繼續游歷山河間。
只是山河依舊,卻換了朝代,面對國亡世事變遷,此時詩人再也沒有處暑雨后閑適心情,游歷中抑郁而終。
歷史王朝更迭,早已過去,遠隔千年,消散如云煙。
如今我們再品讀這首詩,無須再去感懷詩人因:夏去秋來,世間季節變換,人間江山易主,而卻自己無能為力,只能積郁在心頭,借憶醉翁表達出內心難言的惆悵和苦悶的情緒。
只須感受:一場秋雨,一陣涼風,閑坐庭前,聽聞兒童,讀書聲聲,心中自在,一份閑逸。
《全宋詞》仇遠(4)
解佩令
淺莎深苑,流螢暗度。問霜紈、藏在何處。一自西風,亂翦翦、枝頭紅露。怕因循、彩鸞塵蠹。
歌臺香散,離宮燭暗,謾消凝、凌波微步。最怕黃昏,小樓外、零云殘雨。把相思、共青鐙訴。
何滿子
舞褥行云襯步,歌紈片月生懷。歌殘舞罷花困軟,凝情猶小徘徊。髻滑頻扶墮珥,裙低略露弓?奚。
當日凝香清燕,慣聽八拍三臺。謝娘荀令都□老,匆匆好夢驚回。閑指青衫舊淚,空連半股鸞釵。
更漏子
楝花風,都過了。冷落綠陰池沼。春草草,草離離。離人歸未歸。
暗魂消,頻夢見。依約舊時庭院。紅笑淺,綠顰深。東風不自禁。
慶清朝
山束灘聲,月移石影,寒江夜色空浮。丹青古壁,風e754橫臥東流。小艤載云輕棹,湖痕漸落葑泥稠。津亭外,隔船吹笛,喚起眠鷗。
非但予愁渺渺,料那人,應自有、一襟愁。霜棲露泊,容易吹白人頭。漠漠荻花勝雪,擬尋靜岸略移舟。留閑耳,聽鶯小院,聽雨西樓。
一落索
盡日西闌憑醉。新寒難睡。袖爐煙冷帳云寬,倩倩倩、先溫被。
空對短屏山水。清清無寐。卻思十里小紅樓,應不報、平安字。
琴調相思引
鴉墨斜行印粉香。倚樓凝望過鴻將。寸心天遠,月冷夢浮湘。
題恨謾留詩葉小,合歡空戀舞衣長。舊愁千斛,深淺倩誰量。
生查子
釵頭綴玉蟲,耿耿東窗曉。京洛少年游,猶恨歸來早。
寒食正梨花,古道多芳草。今夜試青鐙,依舊春花小。
合歡帶(效柳體)
令巍巍、一段風流。看情性、忒溫柔。記是河橋曾識面,兩凝情、欲問還羞。沈吟半晌,蟬欹舞鬢,鶯澀歌喉。到黃昏飲散,□雖未語,心已相留。
紗窗低轉,紅袖同攜,隨花歸去秦樓。酒力難禁花易軟,聚眉峰、點點清愁。瞋人笑語,朦朧嬌眼,b63aed23扶頭。醒來時、月轉西廂,隔窗猶聽箜篌。
思佳客
家住銀塘東復東。赤闌橋下笑相逢。春風豆蔻抽新綠,夜雨茱萸濕老紅。
鷗鳥散,水天空。綺窗昨夢已無蹤。月昏云淡莎汀小,簾影重重花影中。
思佳客
東壁誰家夜搗砧。荊江流滯客偏聞。三三五五瀟湘雁,飛盡南云入北云。
人獨自,月黃昏。青鐙紅蕊落繽紛。野篁謾白秋蕭索,無雨無風也閉門。
思佳客
霜醉秋花錦覆堤。西風一舸小橋西。閑將窗下紅蘭夢,寫入江南白苧詞。
芳緒斷,舊游非。空遺香墨濕烏絲。碧云冉冉無窮恨,只有山陽短笛知。
滿江紅
脂雨東流,覺春去、綠陰如幄。嘗記得、桃花碧徑,自憐幽獨。日暮碧云空冉冉,摘花小袖猶依竹。望江南、草色欲連天,人江北。
誰共翦,西窗燭。誰共度,西園曲。甚采香情懶,楚騷誰續。海遠休尋雙燕信,夜長爭忍孤鸞宿。夾緗簽、曾有舊題詩,鐙前讀。
浣溪沙
鴉墨鴛茸暗小窗。梔花時遞淡中香。何須華屋艷紅妝。
櫳月涼篩金瑣碎,床琴清寫玉丁當。風車閑倚在回廊。
浣溪沙
薄薄梳妝細掃眉。鬟鴉雙疊嶺云低。對人濃笑問歸期。
荀令老來香已減,謝娘別后夢應迷。一番心事只春知。
浣溪沙
紅紫妝林綠滿池,游絲飛絮兩依依。正當谷雨弄晴時。
射鴨矮闌蒼蘚滑,畫眉小檻晚花遲。一年彈指又春歸。
浣溪沙
豆蔻枝頭冷蝶飛。荼コ花里老鶯啼。懶留春住聽春歸。
北海芳尊誰共醉,東山游屐近應稀。小窗寒草送春時。
西江月
猶記春風庭院,桃花初識劉郎。綠腰傳得舊官腔。自向花前學唱。
錦瑟空尋小袖,翠衾尚帶余香。一番拈起一思量。又是桃花月上。
西江月
楚塞殘星幾點,關山明月三年。長亭猶有竹如椽,可惜中郎不見。
折柳新愁未歇,落梅舊夢誰圓。何人吹向內門前。一片鷓鴣清怨。
西江月
漠漠河橋柳外,愔愔門巷鐙初。笙歌飲散醉相扶。明月伴人歸去。
娃館深藏云木,女墻斜掠煙蕪。水天空闊見西湖。鶴立夜寒多處。
西江月
暗柳荒城疊鼓,小花靜院深鐙。年年寒食可曾晴。今夜晴猶未穩。
豆蔻梢頭二月,杜鵑枝上三更。春風知得此時情。吹動秋千紅影。
西江月
小立畫橋西畔,仙車驀送香風。多情問我太匆匆。疑是當年小宋。
須識蓬山不遠,梨云路杳無蹤。覺來斜月隔簾櫳。不是相逢是夢。
滿庭芳
寒食無情,陽春如客,晚風落盡繁枝。落紅堆徑,小檻立移時。樂事不堪再省,吳鄉遠、愁思依依。誰家燕,斜穿繡幕,輕惹畫梁泥。
還知。人寂寞,殷勤軟語,來說差池。怕王孫歸去,芳草離離。倚翠屏山夢斷,無心聽、啼鳥催歸。何時向,溪流練帶,一舸載鴟夷。
減字木蘭花
雞兒畫曲。處處箏b541鳴雨屋。十載重游。柳外啼烏也怨秋。
粉楹醉墨。燕去樓空人不識。醉踏花陰。錯認人家月下門。
減字木蘭花
三生杜牧。慣識小紅樓上宿。壓帽花斜。醉跨門前白鼻騧。
歸來尋睡。懶撥熏爐溫素被。兩袖香塵。肯信春風老得人。
減字木蘭花
一番春暮。惱人更下瀟瀟雨。花片紛紛。燕子人家都是春。
莫留春住。問春歸去家何處。春與人期。春未歸時人未歸。
木蘭花慢
遠鐘消斷夢,又霜信、到紋窗。有六曲屏山,四垂斗帳,重錦方床。輕寒畫眉尚懶,想留連、一線枕痕香。無語因誰悒怏,何心重理絲簧。
花房。空記舊周郎。指印□鴛鴦。悄不堪□□,暗塵繡陌,淡月幽坊。休憑敗紅寄遠,怕驚波、侵字不成行。坐憶江南信息,斷腸蘸甲清觴。
木蘭花慢
泥涼閑倚竹,奈冉冉、碧云何。愛水檻空明,風疏畫扇,雪透香羅。惺松未成楚夢,看玲瓏、清影罩平坡。便有一庭秋意,碎蛩聲亂寒莎。
銀河。不起纖波。天似水,月明多。算江南再有,賀方回在,空費吟哦。年年自圓自缺,恨紫簫、聲斷玉人歌。謾對雙鴛素被,翠屏十二嵯峨。
木蘭花令
一聲啼鴂無芳草。南浦晴波云渺渺。蠹塵珠網滿香車,三十六橋春悄悄。
垂楊柳舞吹笙道。紅粉臺空灰蝶小。惜花心性不禁愁,莫放墮香隨去鳥。
菩薩蠻
翠鸞不隔巫山路。無人肯指行云處。徙倚最高樓。秋波春望愁。
先來愁似霧。更下絲絲雨。芳徑濺香泥。苔花滑馬蹄。
菩薩蠻
瑤琴欲把相思譜。殷勤難寫相思語。人在碧苕濱。相思煙水深。
鱗波流碎月。荏苒年芳歇。何處寄相思。白蘋秋一枝。
水龍吟
曉星低射疏欞,殢寒卻枕還慵起。炊煙逗屋,隔房人語,鐙前行李。霜滑平橋,霧迷衰草,時聞流水。悵雕鞍獨擁,清寒滿袖,入斜月、空山里。
謾把鞭梢暗指。酒旗邊、柴門又閉。分水點墨,因風欲寄,梅花萬里。寶帳春慵,夢中肯信,有人憔悴。待歸來、別倚新腔,換卻淚毫愁紙。
早梅芳近
碧溪灣,疏竹外,正小春天氣。綠珠羞澀,半吐椒紅可人意。月香傳瘦影,露臉凝清淚。笑倡條冶葉,怕冷尚貪睡。
馬行遲,雪未霽。還憶前村里。青禽啁哳,疑是當時夢初起。舊愁歸塞管,遠恨瀟湘水。望江南,故人家萬里。
仇遠元代古代詩人簡介
仇遠(1247-?)字仁近,一字仁父,號山村,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咸淳間與白挺同以名,人謂之仇白。、、莫維賢皆出其門。宋亡后,《補題》及月泉吟社皆有其詩詞。大德九年(1305),為溧陽州學教授。《桐江續集》卷三四《送仇仁近溧陽教序》曰:吾友山村居士仇君遠仁近,受溧陽州教,年五十八矣。尋以杭州知事致仕,自號近村,又號山村民。延祐七年(1320)張翥作《最高樓。為山村仇先生壽》詞云:方寸地,七十四年春。蓋享高年據馮登府《無弦琴譜跋》,仇遠家馀杭后垕上之仇山,高文簡為作《山村圖》。
后居虎林白龜池上。晚,歸老西湖,偕林昉、白龜池、吳大有、胡仲弓輩七人,以詩酒送年。卒葬杭州北山棲霞嶺下。有《金淵集》六卷,《仇山村遺集》一卷。詞有《無弦琴譜》二卷,刻于《疆村叢書》。嘗為《山中白云詞》作序,自謂詞尤難于詩。予幼有此癖,老頗知難,然已有三數曲流傳朋友間,山歌村謠,豈足與叔夏詞比哉。
長相思詞又叫什么
《相思令》、《長相思》、《雙紅豆》、《吳山青》、《山漸青》、《憶多嬌》、《長思仙》、《青山相送迎》等
長相思,詞牌名。唐教坊曲。《古詩十九首》有“客從遠方來 遺我一書札。上言長相思,下言久離別。”(作者未知)得名。又名《雙紅豆》、《憶多嬌》。后主李煜詞名《長相思令》。宋人林逋有“吳山青”,又名《吳山青》;張輯有“江南山漸青”,又名《山漸青》;張先詞名《相思令》;趙鼎詞名《琴調相思令》。金代嘛鈺詞名《長思仙》。元代仇遠詞名《越山青》;王行詞名《青山相送迎》。明人孫秉宗詞名《長思令》。清人沈謙新翻仄體詞名《葉落秋窗》等。原有平仄兩格。雙調三十六字。平韻格為前后闋格式相同,各三平韻,一疊韻,一韻到底;仄韻格如是壓仄韻。別有四十四字三首聯章一體。唐時張繼《長相思》一首,令狐楚二首,俱樂府詩,非詞體格。《長相思》詞牌共錄入平仄韻十三體(參考文獻《中華詞韻(增訂本)》謝映先,湖南大學出版社2010年1月第2版)。 歷史上著名的《長相思》詞令作者有白居易、陳東甫、林逋、晏幾道、萬俟詠、納蘭性德、李煜、王灼、歐陽修等。
好了,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