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征寫的詩有哪些 魏征寫的詩有哪些詩
今天給各位分享魏征寫的詩有哪些的知識,其中也會對魏征寫的詩有哪些詩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唐代詩人魏征著名的詩
《述懷》是唐代名臣魏徵的代表詩作,全詩共二十句,一百字,是一首言志抒情的古詩
述 懷①
中原初逐鹿②,投筆事戎軒③。
縱橫計不就④,慷慨志猶存⑤。
杖策謁天子⑥,驅馬出關門⑦。
請纓系南越⑧,憑軾下東藩⑨。
郁紆陟高岫⑩,出沒望平原?。
古木鳴寒鳥?,空山啼夜猿。
既傷千里目?,還驚九逝魂?。
豈不憚艱險??深懷國士恩?。
季布無二諾?,侯嬴重一言?。
人生感意氣?,功名誰復論?。[1]
2注釋譯文編輯
作品注釋
①述懷:陳述自己的懷抱、志向。
②中原:原指黃河南北一帶,這里代指中國。逐鹿:比喻爭奪政權。典出自《史記·淮陰侯列傳》:“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
③投筆:出自《后漢書·班超傳》:“大丈夫無他志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硯間乎?”事戎軒:即從軍,戎軒指兵車;亦以借指軍隊、軍事。《后漢書·朱祐景丹等傳贊》:“有來羣后,捷我戎軒。”
④縱橫計:進獻謀取天下的謀略。不就:不被采納。
⑤慷慨志:奮發有為的雄心壯志。
⑥杖:拿。策:謀略。謁:面見。
⑦關:潼關。
⑧請纓[yīng]:出自《漢書·終軍傳》:“南越與漢和親,乃遣終軍使南越說其王,欲令入朝,比內諸侯。軍自請,愿受長纓,必羈南越而致之闕下。”終軍:字云長,漢武帝時人,西漢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
⑨憑軾:乘車。軾:古代車廂前面用作扶手的橫木。 下:是敵人降服。東藩:東邊的屬國。
⑩郁紆[yù yū]:山路盤曲迂回,崎嶇難行。 陟[zhì]:登。岫[xiù]:山。
?出沒:時隱時現。
?古木:老樹。
?千里目:荒涼冷落,令人凄傷的景象。
?九逝魂:旅途遙遠而艱險。九:表示多次。
?憚:畏懼、害怕。
?懷:感。國士:一國之中的杰出人才,《左傳·成公十六年》:“皆曰:國士在,且厚,不可當也。”恩:待遇。
?季布:楚漢時人,以重然諾而著名當世,楚國人中廣泛流傳著“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諾:答應,諾言。
?侯嬴:年老時始為大梁監門小吏。信陵君慕名往訪,親自執轡御車,迎為上客。魏王命將軍晉鄙領兵十萬救趙,中途停兵不進。侯嬴獻計竊得兵符,奪權代將,救趙卻秦。
?感:念。意氣:指志趣投合,君臣際遇,必須實踐諾言,感恩圖報
?誰復論:誰還能去計較。
作品譯文
如今是一個群豪并起爭奪天下的時代,男兒當棄文從武成就一番事業。我曾經向李密獻計但不被他采納,但我心中的壯志并沒因此喪失。我拿著自己的計謀獻給天子,領命縱馬西出潼關。終軍當年請纓縛南越王,我乘車東去招降李密舊部和各路豪強。盤旋在崎嶇的山路間,放眼望去山下的平原時隱時現。山林間寒鳥悲鳴,深山中不時傳來猿啼。遠望去一片荒涼,不知前途幾何,兇吉難卜。在這樣的環境中怎么會不擔心個人的人身安全,但一想到唐王以國士之禮相待,不敢不盡心以報其知遇之恩。季布、侯嬴都是千金一諾的人物。人活在世上意氣當先,又何必在意那些功名利祿
出關
唐 · 魏征
中原初逐鹿,投筆事戎軒。
縱然計不就,慷慨志猶存。
杖策謁天子,驅馬出關門。
請纓系南粵,憑軾下東藩。
奉和正日臨朝應詔 唐 · 魏征
百靈侍軒后,萬國會涂山。豈如今睿哲,邁古獨光前。
聲教溢四海,朝宗引百川。鏘洋鳴玉佩,灼爍耀金蟬。
淑景輝雕輦,高旌揚翠煙。庭實超王會,廣樂盛鈞天。
既欣東日戶,復詠南風篇。愿奉光華慶,從斯億萬年。
賦西漢 唐 · 魏征
受降臨軹道,爭長趣鴻門。驅傳渭橋上,觀兵細柳屯。
夜宴經柏谷,朝游出杜原。終藉叔孫禮,方知皇帝尊。
暮秋言懷 唐 · 魏征
首夏別京輔,杪秋滯三河。沉沉蓬萊閣,日夕鄉思多。
霜剪涼階蕙,風捎幽渚荷。歲芳坐淪歇,感此式微歌。
五郊樂章·舒和 唐 · 魏征
千里溫風飄降羽,十枝炎景媵朱干。
陳觴薦俎歌三獻,拊石扌從金會七盤。
五郊樂章·肅和 唐 · 魏征
律周玉琯,星回金度。次極陽烏,紀窮陰兔。
火林散雪,陽泉凝冱。八蠟已登,三農息務。
免費
五郊樂章·雍和 唐 · 魏征
金懸夕肆,玉俎朝陳。饗薦黃道,芬流紫辰。
乃誠乃敬,載享載諲。崇薦斯在,惟皇是賓。
享太廟樂章·長發舞 唐 · 魏征
濬哲惟唐,長發其祥。帝命斯祐,王業克昌。
配天載德,就日重光。本枝百代,申錫無疆。
享太廟樂章·大成舞 唐 · 魏征
周穆王季,晉美帝文。明明盛德,穆穆齊芬。
藏用四履,屈道參分。鏗鏘鐘石,載紀鴻勛。
享太廟樂章·雍和 唐 · 魏征
于穆清廟,聿修嚴祀。四縣載陳,三獻斯止。
籩豆撤薦,人祗介祉。神惟格思,錫祚不已。
享太廟樂章·永和 唐 · 魏征
于穆烈祖,弘此丕基。永言配命,子孫保之。
百神既洽,萬國在茲。是用孝享,神其格思。
《述懷》魏征古詩鑒賞
《述懷》魏征唐詩鑒賞
中原初逐鹿,
投筆事戎軒。
縱橫計不就,
慷慨志猶存。
杖策謁天子,
驅馬出關門。
請纓系南越,
憑軾下東藩。
郁紆陟高岫,
出沒望平原。
古木鳴寒鳥,
空山啼夜猿。
既傷千里目,
還驚九逝魂。
豈不憚艱險?
深懷國士恩。
季布無二諾,
侯贏重一言。
人生感意氣,
功名誰復論。
魏征詩鑒賞
《述懷》又作《出關》,是魏征的代表作,也是初唐抒情詩的名篇。作于唐高祖李淵稱帝初期。當時,魏征初投唐不久,高祖以禮相待,極重其才。為報答高祖的知遇之恩,魏征便主動請纓赴華山以東地區去勸降李密所領導的瓦崗軍舊部。臨行之際,作此詩以抒懷,表達了他重意氣不畏艱險,誓報知遇之恩的思想。
前四句“中原初逐鹿,投筆事戎軒。縱橫計不就,慷慨志猶存”,主要表現的是詩人投唐前的胸襟懷抱。
“中原”等二句,表明了詩人棄文就武是在隋末群雄爭奪天下的動蕩年代。逐鹿,比喻爭奪政權。《史記·淮陰侯列傳》:“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投筆,擲筆。《后漢書》四七《班超傳》:“(超)家貧,常為官傭書以供養。久勞苦,嘗輟業投筆嘆曰:‘大丈夫無他志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硯間乎?’”后以投筆喻棄文就武。事戎軒,即從軍。縱橫,合縱連橫,引申為謀劃策略。戰國時蘇秦、張儀在列國間游說。蘇秦主張齊楚等六國聯合抗秦,即“合縱”之計;張儀則主張諸國聽命于秦,即“連橫”之計。蘇秦張儀因此而被稱為“縱橫家”。魏征借此指自己曾向李密獻策。一介書生,在時局動亂之際,能夠為“濟世艱”而毅然“投筆”從軍,參與中原“逐鹿”,可見其以興天下為己任的博大胸懷。“縱橫計不就”,委婉地透露了詩人有蘇秦張儀之雄才而不逢明主的苦惱;而“慷慨志猶存”一句,則表示了他百折不撓、壯志未泯的情懷。
“杖策謁天子,驅馬出關門。請纓系南越,憑軾下東藩”四句,主要勾勒詩人自告奮勇出潼關去安撫山東的雄姿,并表現所負使命之重大。“杖策”句透露出他投奔李淵時的果斷和義無反顧:“驅馬”句又傳達出其奉使安撫山東時的豪邁、敏捷和急迫之態。
“請纓”等二句,則用漢終軍和酈食其的故事比擬自己的山東之行,表明所負使命的性質之非同凡比。“請纓”句:以漢終軍自喻。西漢時終軍自請安撫南越,他向漢武帝表示:“愿受長纓,必羈南越王而致之闕下。”意思是只要一根繩索就可把南越王捆來,后來終于說服南越王降漢。“憑軾”句:以酈食其自喻。
西漢初酈食其曾向漢高祖請命,說降了齊王田廣,“憑軾下齊七十余城”(見《漢書·酈食其傳》),為漢之東藩。“系”、“下”二動詞輕捷活脫,生動地表現出其安邦定國的宏圖大志,蘊含著大唐江山的辟建就在此行之意,顯示了詩人卓越的政治遠見。
“郁紆陟高岫,出沒望平原。古木鳴寒鳥,空山啼夜猿”四句,表現的是想象中出關后征途的艱險景況。“郁紆”等二句,是寫因為山路縈回,崎嶇不平,所以平原時隱時現、時出時沒,反襯出抒情主人公心情因任務艱巨而起伏不平。“古木”等二句,從聽覺的角度來渲染旅途的荒涼凄楚;古代森林里寒鳥悲啼,深山夜間猿猴哀鳴,構成了一幅深山老林的凄寒圖景,同時也暗寓了詩人告別唐主后心情的孤寂。這里,詩人把復雜的心情,都融匯到生動的旅途景物描寫中,做到意境兩渾,情景交融,形象地暗示了完成使命的艱難和詩人心情的沉重。
“既傷千里目,還驚九逝魂。豈不憚艱險?深懷國士恩”四句,既有對出關前景的展望,也有其肺腑的.坦露。“既傷”二句既表現對故國的懷念又蘊含任務特殊而艱巨,個人吉兇未卜之意。傷千里目:是說遠望心里傷感的意思。《楚辭·招魂》:“目極千里兮傷春心,魂兮歸來哀江南”。九逝魂:屈原《哀郢》中有“魂一夕而九逝”的詩句。九逝,極言精神之不集中。“逝”一作“折”。“豈不”二句的自問自答,更顯示出詩人胸襟的坦蕩。“豈不憚”意為有所憚,如同不掩飾自己的感傷一樣,不但無損于主人公的高大形象,反增加了人物性格的立體感和豐滿感,更突現了他重意氣、報主恩的心靈之純真。
最后四句“季布無二諾,侯贏重一言。人生感意氣,功名誰復論”,是直抒胸臆,抒發了詩人重視信義不圖功名的思想。季布:楚漢時人,以重然諾而著名當世。時有“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的諺語。諾:答應,諾言。侯羸:戰國時魏國人。家貧。
年老時始為大梁(今河南開封市)監門小吏。信陵君救趙,侯羸出奇計助之,但因年老不能隨行,表示要殺身以報,后來果然實踐了這一諾言。意氣:情誼,《玉臺新詠·皚如山上雪》:“男兒重意氣,何用錢刀為!”這里,詩人以季布、侯贏自比,表達了自己既然請纓就決不負使命的決心。“人生感意氣,功名誰復論”,明確地反映出魏征的人生觀。
這首詩在藝術上的顯著特色是氣勢雄偉,意境開闊,詩人善于抓住在歷史進程中的巍峨奇觀,以粗獷的筆觸,一掃漢魏六朝綺靡浮艷的詩風,成功地展示了詩人急欲建功立業的感情世界。魏征本人后來在《隋書·文學傳序》中提倡一種將南朝的清綺與北國的氣質合一的“文質彬彬”的雅體,《述懷》就基本上實踐著這一主張。它一方面措語樸素,直抒胸臆,慷慨激昂,與聲色大開的南朝詩風相異。另一方面又融匯典語,自鑄新辭,對仗妥貼,與理勝其辭的河朔詩風不同。因而《唐詩別裁》評論說其“氣骨高古,變從前纖靡之習,盛唐風格發源于此。”
唐朝魏征的詩有哪些
暮秋言懷
唐 魏征
首夏別京輔,杪秋滯三河。
沉沉蓬萊閣,日夕鄉思多。
霜剪涼階蕙,風捎幽渚荷。
歲芳坐淪歇,感此式微歌。
賦西漢
唐 魏征
受降臨軹道,爭長趣鴻門。
驅傳渭橋上,觀兵細柳屯。
夜宴經柏谷,朝游出杜原。
終藉叔孫禮,方知皇帝尊。
出關
中原初逐鹿,投筆事戎軒。
縱然計不就,慷慨志猶存。
杖策謁天子,驅馬出關門。
請纓系南粵,憑軾下東藩。
郁紆陟高岫,出沒望平原。
古木鳴寒鳥,空山啼夜猿。
既傷千里目,還驚九折魂。
豈不憚艱險,深懷國士恩。
季布無二諾,侯嬴重一言。
人生感意氣,功名誰復論!
五郊樂章·雍和
金懸夕肆,玉俎朝陳。饗薦黃道,芬流紫辰。
乃誠乃敬,載享載諲。崇薦斯在,惟皇是賓。
奉和正日臨朝應詔
百靈侍軒后,萬國會涂山。豈如今睿哲,邁古獨光前。
聲教溢四海,朝宗引百川。鏘洋鳴玉佩,灼爍耀金蟬。
淑景輝雕輦,高旌揚翠煙。庭實超王會,廣樂盛鈞天。
既欣東日戶,復詠南風篇。愿奉光華慶,從斯億萬年。
享太廟樂章·長發舞
濬哲惟唐,長發其祥。帝命斯祐,王業克昌。
配天載德,就日重光。本枝百代,申錫無疆。
五郊樂章·肅和
律周玉琯,星回金度。次極陽烏,紀窮陰兔。
火林散雪,陽泉凝冱。八蠟已登,三農息務。
享太廟樂章·雍和
于穆清廟,聿修嚴祀。四縣載陳,三獻斯止。
籩豆撤薦,人祗介祉。神惟格思,錫祚不已。
五郊樂章·舒和
千里溫風飄降羽,十枝炎景媵朱干。
陳觴薦俎歌三獻,拊石扌從金會七盤。
享太廟樂章·永和
于穆烈祖,弘此丕基。永言配命,子孫保之。
百神既洽,萬國在茲。是用孝享,神其格思。
享太廟樂章·大成舞
周穆王季,晉美帝文。明明盛德,穆穆齊芬。
藏用四履,屈道參分。鏗鏘鐘石,載紀鴻勛。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