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慎行是哪里人 查慎行怎么讀音是什么
今天給各位分享查慎行是哪里人的知識,其中也會對查慎行怎么讀音是什么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查慎行人物介紹
清代詩人,當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璉,字夏重,號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號他山,賜號煙波釣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稱查初白。海寧袁花(今屬浙江)人??滴跛氖?1703)進士;特授粻害綱轎蕺計告襲梗陋翰林院編修,入直內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歸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訕謗案,以家長失教獲罪,被逮入京,
歷史上有哪位姓查的偉人
姓查的偉人有查 升,查文徽,查士標等等。
查 升,清代書法家,字仲葦(1650-1707),號聲山,浙江省海寧人。康熙進士,曾在朝廷任職。著有《淡遠堂集》等。
查文徽,南唐休寧人。侍后主李煜,官至樞密副使。討伐平建州王延政的時候立了大功,于是升遷為建州留侯。當時,吳越的軍隊占據了福州,文徽于是帶領著他的軍隊攻克了福州。入城以后,他安撫百姓,但是不幸被陷在埋伏之中,被俘虜。后來被遣送回去,改任了工部尚書。文徽的三代都是做官的,他的兒子元方是建州的觀察判官,他的孫子查道,是宋真宗的龍圖閣侍制。好查伊璜 明清之交查氏名人。在《聊齋志異》與《觚勝雪蓮》中記載有關于查伊璜的故事,大致是他與吳六奇將軍的神交。在《鹿鼎記》中,被金庸發展成一段生動、有趣的情節。蒲留仙稱伊璜先生“厚施而不問其名,真俠烈古丈夫哉!”《觚勝》中稱其為“才華豐艷,而風情瀟灑。常謂滿眼悠悠,不堪酬對;海內奇杰,非從塵埃中物色,未可得也。”從這些記述中,可以想見查伊璜的風采。
查士標,清代著名的書畫家。安徽休寧人,長期居住在揚州,擅長畫山水,與孫逸、汪云端、僧弘仁等書畫家一起被稱為“海陽四家”。他的書法超妙入神,藝舟雙楫》將他的行書列入佳品之上。
古詩 絕句
一、 白居易:邯鄲冬至
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說明】農歷冬至深夜,作者正旅居于邯鄲驛站。一個人獨坐在燈下,猜想家里人這時正在談論、懷念著自己,從而表達了對親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解釋】①邯鄲--今河北省邯鄲市。冬至--農歷節氣,在陽歷十二月二十一日或二十二日,這一天黑夜時間是全年中最長的。②驛--驛站、驛亭,古代供傳遞公文的人或出差官員途中歇息的地方。③著--即“著”字。遠行人--指作者。
二、 白居易:暮江吟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說明】詩的前兩句,寫日落前景象;后兩句,寫月出后寧靜氣氛。
【解釋】
①瑟瑟--形容未受到殘陽照射的江水所呈現的薄綠色。②可憐--令人愛惜。
三、 白居易:問劉十九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說明】用這首詩作為請柬,邀朋友劉十九晚上來飲酒敘談。寫得十分親切,富有生活情趣。
【解釋】①綠蟻--指酒面上的浮渣、泡沫。醅--沒有濾過的酒。②這兩句說:看來晚上要下雪了,你能不能來喝一杯新釀的米酒呢?
四、 白居易:竹枝詞〔選一首〕
巴東船舫上巴西,波面風生雨腳齊。
水蓼冷花紅簇簇,江蘺濕葉碧凄泣。
【作者介紹】白居易(772-846),字樂天,號香山居士,下規(今陜西省渭南縣人)。唐德宗貞元時進士。曾任翰林學士、左拾遺等職。因上書言事獲罪。被貶為江州司馬。后又到杭州、蘇州等地任刺史。晚年任刑部尚書致仕。他是唐代大詩人之一。是當時樂府運動的積極倡導者。他的詩政治傾向強烈,藝術形象鮮明,語言通俗,相傳老嫗也能讀懂。他的一些抒情寫景的絕句詩,明凈優美,寫得也有特色。
【說明】這首詩畫出了一幅雨中行舟圖,色彩鮮明,意境清麗。
【解釋】①巴東--今四川省奉節縣一帶地方。巴西--今四川閬中縣一帶地方。舫--小船。②小蓼--一年生草本植物,長在水邊,秋天開白色帶紅的小花。簇簇--聚在一起的樣子。這句說“水蓼受了雨淋,似乎感到有些寒冷,把紅色花朵緊緊靠在一起。③江蘺--一種生在江邊的多年生香草。這句說:江蘺被雨淋后,濕葉碧綠,給人一種陰涼的感覺。
五、 查慎行:官柳
種柳河干比《伐檀》,黃流今已報安瀾。
可憐一路青青色,直到淮南總屬官!
【作者介紹】查慎行(1650-1727),官悔余,號初白,海寧(今屬浙江省)人。清康熙時賜進士,官編修。早年在西南從軍,后來又游歷山水。較多地接觸了解民生,親眼看到清王朝殘酷壓榨百姓的事實,所以描寫山水景物的詩和揭露階級斗爭的詩都有一些好作品。他的詩學習宋人,得力于蘇軾和陸游,風格清新。
【說明】老百姓辛辛苦苦在河邊種了柳樹,結果都被官府霸占了。
【解釋】①河干--河邊,河岸。伐檀--《詩經》中“魏風”的著名詩篇。它描寫民眾在河邊辛苦地采伐檀樹,諷刺統治階級的不勞而獲和殘酷壓榨。這句說:老百姓在河邊種柳樹好比《伐檀》詩中描寫的那種情景。②黃流--黃河。安瀾--使流泛濫安定下來。瀾,洪水。這句說:黃河泛濫現在已經安定下來了。③這兩句說:從黃河流域直到淮河流域,那些老百姓種的柳樹長得郁郁蔥蔥,可是都變成官家的了。
六、 常建:塞下曲
玉帛朝回望帝鄉,烏孫歸去不稱王。
天涯靜處無征戰,兵氣銷為日月光。
【作者介紹】常建,長安(今陜西省西安市)人,生卒年不詳,唐開元十五年(727)進士,做過縣尉小官,一生不得志。他寫過一些田園山水詩和邊塞詩。
【說明】這首詩,用懇切明朗的言辭,表達了作者渴望平息戰事,以實現國家、民族間和睦相處的良好愿望。
【解釋】①塞下曲--古代一種以描寫邊塞戰事為主的歌曲。②玉帛--玉和絲織品,古代諸侯會盟朝聘時所帶的禮品,因以玉帛比喻和好。朝--朝聘,訪問。帝鄉--皇帝居住的地方,這里代指唐王朝。③烏孫--漢代西域國名,漢武帝曾派張騫帶了牛、馬、金帛送往烏孫。烏孫也派使者帶了馬送給漢朝,后來漢武帝還兩次把宗室女下嫁烏孫。這兩句說:烏孫來漢朝朝聘后,取消王號,對漢稱臣。④這兩句說:邊遠地方停息了戰爭,戰爭的氣氛變成了日月的光輝。
七、 陳長生:春日信筆
軟紅無數欲成泥,庭草催春綠漸齊。
窗外忽傳鸚鵡語,風箏吹落畫檐西。
【作者介紹】陳長生,字秋谷,杭州(今屬浙江?。┤?。清中葉女詩人。她是葉紹(字琴柯,乾隆五十八年進士,做過星空御史)的妻子,著名彈詞《再生緣》作者陳端生的三妹。善詩,有的用品構思精細,受人稱道。
【說明】這首詩是寫庭園一角小景。風箏斷線墮地是春天常見的事,一經點化入詩,便覺得春意盎然。詩中所寫“吹落畫檐西”五字,不必說明東風而東風自見。
【解釋】①軟紅--紅塵,這里指落花。②畫檐--雕畫的屋檐。
八、 陳師道:十七日觀潮
漫漫平沙走白虹,瑤臺失手玉杯空。
晴天搖動清江底,晚日浮沉急浪中。
【說明】錢塘江潮涌是我國著名的自然風光。作者在這首絕句中運用浪漫主義手法和豐富奇特的想象,把秋日潮涌的壯麗景色十分生動地描繪出來。
【解釋】①十七日--農歷八月十七日,錢塘江潮在十七和十八兩天最為壯觀。②漫漫--廣闊無邊。走--滾動,奔駛。這句說:在無邊的沙灘上,象白虹般的潮水,奔騰咆哮,席卷而來。③瑤臺--傳說中神仙居住的地方。這句說:潮頭飛濺的浪花,好象瑤臺上神仙一失手把玉杯中的瓊漿潑向人間。④這兩句說:洶涌澎湃的浪潮,使得藍天的倒影和夕陽忽上忽下,顛簸動蕩不止。
九、 陳師道:謝趙惠芍藥
九十風光次第分,天憐獨得殿殘春。
一枝剩欲簪雙髻,未有人間第一人!
【作者介紹】陳師道(1053-1102),字無己,號后山居士,彭城(今江蘇省徐州市)人。寫詩學杜甫,深受黃庭堅影響,被看作江西詩派的首領之一。詩多寫日常生活。有些作品感情深切,寫得清新流暢。
【說明】作者一生刻苦努力,但政治上始終不得志。詩的最后兩句露了這種郁憤的情緒,詩人在同一題目下的另一首詩中說:“從微至老走風塵”,可見詩寫在晚年,對自已一生貧病交加、政治失意深有感慨。
【解釋】①惠--贈送。②次第分--按著時間順序開放。這句說:在九十天的春光中間,各種花先后開放。③殿--殿尾,最后。憐--喜愛。這句說:由于大自然的偏愛,芍藥花特別得到機會在最后分享了春意。④剩欲--很想。簪--插戴。雙髻--古時少女把頭發左右分梳成兩個髻。這是代指英俊的人。⑤這兩句說:我很想把一枝芍藥插在人的頭上,可惜找不到一個最英俊的人。
十、 陳與義:和王東卿絕句
少年走馬洛陽城,今作江邊瓶錫僧。
說與虎頭須畫我,三更月里影崚嶒。
【說明】詩人南渡后到處奔波,有心報國而不得志。面對南宋政局動蕩不安、金兵不斷向南方追逼的形勢,詩人發出了感嘆:當年在洛陽時,自己少年壯志,意氣風發;現在卻象一個游方和尚到處飄流。不過報國之志并沒有衰退,應該請畫家把自己的氣概畫出來。
【解釋】①王東卿--王震,字東卿,汴京人。北宋宣和初年任太學官,南宋紹興上任沅州(今湖南省芷江縣)太守。詩人和他在太學時相識。②瓶錫僧--游方和尚。作者自我比喻。瓶,汲水器。錫,錫丈。都是游方和尚攜帶的東西。③虎頭--東晉著名畫家顧愷之的小名。這里代指繪畫能手。④崚嶒--形容山高大。這里比喻氣度不凡。這兩句說:請繪畫高手把我立志報國、夜不成寐的情景畫出來!
十一、 陳與義:牡丹
一自胡塵入漢關,十年伊洛路漫漫。
青墩溪畔龍鐘客,獨立東風看牡丹。
【作者介紹】陳與義(1090-1138),號簡齋,洛陽(今屬河南?。┤恕1彼握腿辏?113)進士,做過府學教授、太學博士,宋室南渡后做到知制造、參知政事。他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詩人,被列為江西詩派首領之一。由于南渡的大動蕩,他的詩風大變,以簡煉掃除繁縟,以自然沉著代替苦澀,面向現實,反映了家國苦難,寫有不少優秀作品。
【說明】這首詩用無限感慨的語氣寫道:自從金人攻陷汴京,漫長的十年過去了;而今我已年邁龍鐘,成了流落江南的游子,看眼前的牡丹,想起家國的遭遇,更是愁緒萬千。作者的故鄉洛陽盛產牡丹,詩中把故國之思和對牡丹的情感擰在一起了。
【解釋】①胡塵--指金兵。入漢關--意思是進入中胡。②伊洛--伊河與洛河,都流經洛陽地區,這里代指洛陽。十年伊洛--離開家鄉洛陽已有十年了。這首詩寫在南宋紹興六年(1136),上距汴京陷落已有十年了。路漫漫--路途漫長,借指時光過得久了。③青墩--鎮名,在今浙江省桐鄉縣北。因為在爛溪邊與烏鎮隔水相望,所以詩句中說“溪畔”。紹興年間詩人住在這里。龍鐘--形容老態;龍鐘客,指自己。④牡丹--洛陽以產牡丹著名,宋時尤盛。作者在洛陽的老家便種有許多牡丹,所以由觀賞牡丹引起了深切的家國之思。
十二、 陳子龍:渡易水
并刀昨夜匣中鳴,燕趙悲歌最不平。
易水潺元云草碧,可憐無處送荊卿!
【作者介紹】陳子龍(1608-1647),字臥子,華亭(今上海市松江縣)人。崇禎進士,曾任紹興推官和兵科給事中,清兵陷南京,他和太湖民眾武裝組織聯絡,開展抗清活動,事敗后被捕,投水自殺。他是明末的重要作家,詩歌成就較高。詩風悲壯蒼涼,充滿民族氣節。擅長七律,絕句寫得也出色。
【說明】這首詩借荊軻為燕國報仇,渡過易水,到秦國去行刺的壯烈故事,感嘆再也找不到荊軻那樣的義土了,表現了作者報國傷時的決心。
【解釋】①易水--源出河北首易縣西,東流至定興縣西南與拒馬河匯合。古時是燕國南部的一條大河。②并刀--并州(今山西省太原市一帶)產的刀,以鋒利著名。指寶刀、寶劍。匣中鳴--古人形容壯士復仇心切,常說刀劍在匣子里發也叫聲。③燕趙--戰國時的兩個諸侯國,分別在今河北省和山西省地區。古時燕趙出過不少俠客義士,干出了很多悲壯的事情。④潺元--河水緩緩流動的樣子。⑤荊卿--即荊軻,戰國時衛國人。被燕太子拜做上卿。太子丹了去秦國行刺秦王,并親自送他渡過易水。這兩句說:易水慢慢地流著,天青草綠,河山依舊,可惜到哪里再去找荊軻那樣的壯士,來為他送行呢?
十三、 陳子龍:三洲歌
相送巴陵口,含淚上舟行。
不知三江水,何事亦分流?
【說明】這是作者為朋友送行的一首詩。結合送行地點河水分流的特點,寫依依不舍的感情,情景交融,很有特色。
【解釋】①三洲歌--一名《三洲曲》,樂府西曲歌名,流行在巴陵地區。②巴陵口--巴陵三江口。巴陵,今湖南省岳陽縣,位于長江南岸,濱臨洞湖。③三江--指長江、湘水、沅水。三江在巴陵與洞庭湖相通。④這句說:為什么江水也要分開流走呢?
十四、 崔道融:雞
買得晨雞共雞語,常時不用等閑鳴;
深山月黑風雨夜,欲近曉天啼一聲。
【作者介紹】崔道融,生卒年不詳,荊州(治所在今湖北首江陵縣)人。他早年曾游歷許多地方,做過縣令等小官。所存詩不多,幾乎全是絕句。
【說明】報曉雞雖然每到天將亮時總會啼叫,但真正需要啼叫的,只中深山月黑風雨之夜。這時,晦明難辨,報曉雞啼叫一聲,人們便可以知道,黑暗即將過去,早晨已經來臨了。
【解釋】①晨雞--報曉雞。共雞語--對雞說。
十五、 崔護:題都城南莊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作者介紹】崔護,生卒年不詳。博陵(今河北省博野縣)人。唐德宗貞元十二年。(796)進士,官至嶺南節度使。
【說明】一年清明節,詩人去都城郊外南莊踏青,因為口渴,就向一位農家姑娘討水喝。姑娘給了他一杯水,并倚在桃樹旁凝視著他。這情景使詩人難以忘懷。第二年,詩人又來這里,雖然景物依舊,但姑娘卻不知哪兒去了,于是在緊閉的門上寫了這首詩,表示對姑娘的思念。
【解釋】①都城--指唐王朝京都長安(今陜西省西安市)。②笑春風--迎著春風盛開。
十六、 戴復古:盱眙北望
北望茫茫渺渺間,鳥飛不盡又飛還。
難禁滿目中原淚,莫上都梁第一山!
【作者介紹】戴復古(1167-約1248),字式之,號石屏,黃巖(今屬浙江?。┤?。他是南宋著名詩人,曾經向陸游學詩,寫有不少反映人民痙生活和抒發愛國情感的作品。
【說明】淮北是南宋人民傷心落淚的地方,因為它變成了南宋的北部邊界。詩人面對著中原失地無可奈何,天天緬懷中原,來到這里卻又不忍登高北望,真是痛苦極了。詩中最后一句使用了隋煬帝亡國的典故,含有諷喻宋朝的意思。
【解釋】①盱眙--縣名,在今江蘇省西部。南宋時,這里是宋金交界地區。②這兩句說:鳥兒向著茫茫渺渺的中原地區飛去,飛到一半又飛回南邊來。這是形容淪陷的中原大地,幅員遼闊,廣袤無垠。③都梁--山名,在盱眙東南五十里,山上有隋煬帝建造的都梁熾,隋煬帝開鑿運河,南下揚州游玩,勞民傷財,導致隋朝滅亡。這兩句說:我實在禁不住緬懷中原的熱淚,所以不忍心登上都梁山向北了望。
十七、 戴叔倫:蘭溪棹歌①
涼月如眉掛柳灣,越中山色鏡中看。
蘭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鯉魚來上灘。
【作者介紹】戴叔倫(732-789),潤州金壇(今屬江蘇?。┤?。唐德宗貞元十六年(800)進士。做過刺史、經略使等官,晚年出粗為道士。他的詩多以農村生活為題材,也寫有邊塞詩。一些詩作。詞清句麗,委婉感人。
【說明】作者用細膩筆觸,描畫了蘭溪的秀麗景色。
【解釋】①蘭溪--在今浙江省蘭溪縣西南。棹歌--古代的一種船歌。②柳灣--栽有柳樹的水灣。③越中--今浙江省地區。鏡--喻清澈平靜的水面。④桃花雨--春雨。
十八、 戴叔倫:塞上曲①
漢家旌旗滿陰山,不遣胡兒匹馬還。
愿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
【說明】這首詩借漢詠唐,前兩句形容漢軍威武雄壯,懷有必勝信念,后兩句敘述邊塞戰士堅強的報國意志,氣勢豪邁,語言率直。
【解釋】①塞上曲--古代的一種軍歌。②旌旗--軍旗。陰山--在今內蒙古自治區北部。③遣--放,胡兒--提南侵的匈媽軍隊。④生入--活著歸來。玉門關--在今甘肅省敦煌縣西面,是當時的邊遠關塞。這兩句意思說:為了報效國家。甘愿戰死沙場,又何必非要活著回來不可呢?
十九、 杜甫:八陣圖①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說明】詩中,作者借詠古跡來抒發對諸葛亮的懷念之情。
【解釋】①八陣圖--古代一種戰陣布置方法,相傳諸葛亮曾經在夔州奉節(今屬四川?。┯腊矊m前平沙上,用石塊壘成天、地、風、云、龍、虎、鳥、蛇八陣。夏日水漲時隱于水中,冬天水退時露出水面。②這句說:諸葛亮輔佐劉備建立蜀漢,與魏、吳三分天下,功業蓋世。③這句說:“八陣圖”遭到江江激流沖擊,始終巋然不動。④這句意思說:劉備不聽諸葛亮勸阻,于公元二二二年親率大軍攻打東吳,破壞了“聯吳抗魏”的戰略方針,結果大敗。這一失策,造成了歷史遺恨。
二十、 杜甫: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選二首,2-1)
黃師塔前江水東,春光懶困倚微風。
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
【作者介紹】杜甫(712-770),字子美,原籍襄陽(今屬湖北?。陟柨h(今屬河南?。?。我國唐代大詩人。著名詩人杜審言之孫。早年長期漫游南北各地,和胡詩人白結識。曾兩次去京城長安應試,均未中第。安史之亂時,顛沛流離于陜西南曾地區。后寄寓四川,被劍南節度使嚴武奏為檢校工部員外郎。晚年東游荊楚,死在自長沙去岳陽途中的船上。杜甫一生,經歷了唐代社會從繁榮趨向衰落的時期。備嘗生活和戰亂之苦,對社會現實有比較深刻的認識,使他能寫出不少很有價值的詩篇。他的詩,藝術成就很高,對后世影響甚大。其絕句作品,多數為入蜀后所寫,不乏清新凝煉之作。
【說明】《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約用于公地七六一年。這時,杜甫在成都新居“浣花草堂”過著暫時的安定生活?,F選二首,詩中反映了作者對這種生活的喜悅。
【解釋】①江畔--指成都錦江之濱。獨步--獨自散步。②塔--墓地。③一簇--一叢,無主--沒有主人。④兩句意為:這一叢盛開的無主桃花美極了,使人不知愛深紅的好,還是愛淺紅的好。
二十一、 杜甫: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選二首,2-2)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解釋】①黃四娘--杜甫在成都草堂時的鄰居。蹊--小徑。②留連--形容蝴蝶在花叢中飛來飛去,戀戀不舍。③恰恰--適值;和諧。
二十二、 杜甫:絕句四首〔選一首〕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說明】這首詩是杜甫重返成都時寫的,約作于公元七六四年。描繪了從室內向外觀察到的草堂景色。格調明朗,和作者當時欣快的心情是一致的。詩句對仗工整,用字凝煉。
【解釋】①黃鸝--黃鶯。②西嶺--指岷山,岷山在成都西。千秋雪--指岷山終年積雪,千古不化。③東吳--三國時孫權在江南定國號為吳,也稱東吳。借指江南地區。主句說:門外江上停泊著遠航東吳、行程萬里的船只。
二十三、 杜甫:三絕句〔選一首〕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
【說明】春末夏初。碧綠江上飛翔著白色水鳥,青翠山頭盛開著似火紅花??偷氐拿篮镁爸?,引起了作者對家鄉和親人的懷念。
【解釋】①逾--指水鳥在江面上飛越的狀態。
二十四、 杜甫:戲為六絕句(選二首,2-1)
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說明】這組詩共六首,約作于公元七六二年。當時,有些人對文學遺產任意歪曲否定,杜甫對此作了批評,并就文藝評論和創作問題提出了很有價值的見解。這里選注其中的兩首。
【解釋】①王楊盧駱--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以詩文聞名于初唐文壇,后世稱他們為“初唐四杰”。體--指詩文的體制風格。②哂--譏笑。這句意思說:一些人用輕浮淺薄的文字,對王楊盧駱老是進行譏嘲。③爾曹--你們這批人。這里指“輕薄為文”的那些人。④這句用奔流不息的江河,比喻杰出優秀的詩文將萬世流傳。
二十五、 杜甫:戲為六絕句(選二首,2-2)
不薄今人愛古人。清詞麗句必為鄰。
竊攀屈宋宜方駕??峙c齊梁作后塵。
【解釋】①薄--輕視。這句說:對今人、古人的成就都要尊重。②清詞麗句--指今人、古人主文學創作。鄰--繼承,銜接。③竊--私下,謙詞。攀--追慕。屈宋--屈原、宋玉,都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以詞藻著名。方駕--并駕齊驅。④齊梁--南朝時齊梁文學。后塵--在后面跟隨。這句是提醒后人,不要片面講究詞藻,而成為浮靡文風的追隨者。
二十六、 杜甫:贈花卿
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云。
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說明】詩中寫的雖是樂曲和歌聲的美妙,但字里行間卻透露出諷刺意味。當時的“人間”,兵荒馬亂,民不聊生;而花卿這樣的地方將領卻沉浸在歌舞宴樂之中。面對這種情況,作者怎能不發為感慨呢!
【解釋】①花卿--花敬定,成都尹崔光遠的訓將,曾參與平定梓州刺史段子璋之亂。因此居功自傲,放縱宴樂。②錦城--今四川省成都市。絲管--弦樂管樂。這里泛指歌舞宴樂。③江--錦江。成都在錦江邊。
二十七、 杜牧:泊秦淮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說明】在一個月色迷蒙的夜晚,詩人乘坐的船停靠在秦河畔。河岸上的酒樓里,不時傳出靡靡之音,這使詩人不禁聯想到當時唐王朝衰敗的現實,引起了對國家前途的擔憂。詩中用南朝亡國之君陳后主的典故,對當時那些醉生夢死的統治者進行了尖辣諷刺。
【解釋】①秦淮--秦淮河,流經金陵(今江蘇省南京市),進入長江。②籠--籠罩。③商女--以賣唱歌為生歌妓。④江--指秦淮河。猶--還。后庭花--陳后主(陳叔寶)所作的樂曲《玉樹后庭花》。陳叔寶不理政,整日過著荒淫糜爛的生活,直至亡國。
二十八、 杜牧:長安秋望
樓倚霜樹外,鏡天無一毫。
南山與秋色,氣勢兩相高。
【說明】秋季,碧空如洗,分外高潔;秋風送爽,氣候宜人;相映之下,山也顯更加高峻了。這首詩用精煉的語言,勾畫了這種景象。
【解釋】①霜樹--經了霜的樹木。②這句說:天宇明凈得宛如一面鏡子,一絲云彩也沒有。③南山--終南山。④氣--這里指秋色。勢--指南山。
二十九、 杜牧:赤壁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說明】作者好談兵論戰,并自詡能文善武。他在這首詩中,嘲諷了赤壁之戰中的東吳都督周瑜,借以發自己有才能卻得不到施展的感慨。
【解釋】①赤壁--在今湖北省武昌縣西長江南岸。東漢末年,孫權和劉備的聯軍,曾在此大敗曹操的軍隊。②戟--古兵器。沉--埋沒,銷--銷蝕。這句說:折斷的戟埋在地下還未銷蝕。③自將--親自拿起。認前朝--認出是前朝赤壁之戰中的遺物。這兩句寫得到赤壁之戰時的遺物,從而聯想到當年大戰的情景。④周郎--指東吳孫權的都督周瑜。赤壁大戰中,曹操軍隊因不慣水戰,為避免士兵暈船,用鐵鏈把戰船聯在一起,使不至搖晃動蕩。東吳都督周瑜,采納部將黃蓋獻計,用數十艘載滿油脂干柴的輕便戰船,駛往曹營,詐稱投降,一接近曹軍戰船,便放起火來。這時正逢東南風大起,大火燒毀曹軍呀船,曹軍大敗,孫劉聯軍因而獲勝。⑤銅雀--銅雀臺,故址在今河北省臨漳縣西。曹操的姬妾歌伎居住之處。二喬--大喬和小喬,東吳美女。大喬是孫權兄孫策之妻,小喬是周瑜之妻。這兩句說:假若不是東風給周瑜以方便,戰爭便不會取勝,說不定連大喬小喬都要成為俘虜,被關到曹操的銅雀臺中。
三十、 杜牧:過華清宮〔選二首,2-1〕
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作者介紹】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陜西省西安市)人,唐文宗和二年(828)進士。曾經做過弘文校書郎、州刺史和中書舍人等職。在政治上,他堅持削平藩鎮,發展生產,以鞏固封建中央集權等主張;在文學創作上,他提“以意為主(即以內容為主),有感而發,杜牧是晚唐時期的重要詩人,七言絕句寫得尤為出色,風格高絕俊健、鮮明自然,表現出很高的駕馭文字的能力。
【說明】楊貴妃要吃新鮮荔枝,唐玄宗就派人從數千里外,用馬一站接一地飛馳運送。一些差官往往因此中暑而累死于途中。詩中通過對這一歷史故事的描述,抨擊了封建統治者的驕奢淫逸。
【解釋】①華清宮--唐朝皇帝的行宮,故址在今陜西省臨潼縣驪山上。②這句說:從長安回頭遠望種滿樹木花卉的驪山,就好似錦繡堆成的一般。③千門--形容宮門之多。次第--一個接一個地,④一騎紅塵--一匹刀飛馳而來,所以揚起一路塵土。
八十、 李白:獨坐敬亭山①
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
赧郎明月夜,歌曲動寒川。
【說明】《秋浦歌》,是李白在秋浦時寫的組詩,共十七首,這里選了其中的兩首。這一首,描述了當地冶煉工人的勞動情景,這種題材在古典詩歌中是難能可貴的,下一首,用浪漫的手法,抒發了作者懷才不遇的苦衷。
【解釋】①秋浦--今安徽省貴池縣。唐代銀、銅的產地之一。②紅星--火星。亂--迸濺。紫煙--青紫色的火苗,指爐火很旺。③赧郎--臉色羞紅的男子,這里指被爐火映紅了臉的冶煉工人。④這兩句說:明亮的月夜,工人們邊勞動,邊唱著歌曲,歌聲在寒冷的河面是回蕩著。
八十一、 李白: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青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作者介紹】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省秦安縣東),生于碎葉(今巴爾喀什湖南,唐時屬安西都護府)。后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省江油縣)。二十五歲出蜀,遠游各地。李白有著為國家建功立業的遠大抱負。他一生曾兩次作官,不僅沒有使才干得到充分發揮,反而遭到排擠,貶官,流放。李白經歷了“安史之亂”等動亂局面,這些都加深了他對唐王朝內部孕育著的危機的認識。李白是唐代大詩人,他的許多詩歌,不僅反映了現實生活而且富有浪漫主義精神。他的絕句詩,現存一百六、七十首,是他作品中很有特色,不雕不琢,神采飛動,韻味醇厚,瑯瑯上口。
【說明】這是作者離開蜀地去游歷途中,寄給一位友人的詩。
【解釋】①峨眉--山名,在今四川省。半輪--半圓形。②影--月影。平羌--江名,又叫青衣江,在峨眉山東面。這兩句說:空中掛著半輪秋月,江中波動著月亮倒影。這是作者回憶在峨眉山時,和友人一起賞月的景況。③青溪--在平羌江邊,靠近峨眉山。三峽--指長江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④君--指友人。渝州--治所在今四川省重慶市。這兩句是寫作者從清溪出發到渝州途中,思念友人的心情。
八十二、 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①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說明】在明媚的春天,作者為詩友孟浩然送行。朋友的船已遠遠地消失在視線之外,作者仍眺望著滾滾東流的長江,舍不得離去。惜別之情,真切感人。
【解釋】①黃鶴樓--故址原在今湖北省武漢市蛇山的黃鵠磯頭,憑樓遠眺,極目千里,為古代名勝之一,現拆遷至附近的高觀山。之--往。廣陵--今江蘇省揚州市。②故人--老朋友。西辭--黃鶴樓在廣陵之西,辭別黃鶴樓去廣陵,故稱“西辭”。③煙花--指春天艷麗的景色。下--指順著長江東下。
八十三、 李白: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說明】這首詩采取進抒心情的寫法,不加雕琢,隨手寫來,卻很有感染力。
【解釋】①舉頭--抬頭。
查用作姓的時候怎么讀
讀zhā,聲母zh,韻母a,讀第一聲。
查姓是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第397位。出于姬姓,屬于漢族姓氏,春秋周惠王時(公元前676 --前652年在位),伯禽(姬姓)的后代、魯國(今山東境內)魯莊公之子姬延被封為桓系子爵,食采于查邑(古譜寫作“樝邑”,隸濟陽),因以地為氏。查延(號東安)為查氏始祖。
擴展資料:
姓氏名人
1、查 升:清代書法家,字仲葦(1650-1707),號聲山,浙江省海寧人??滴踹M士,曾在朝廷任職。著有《淡遠堂集》等。
2、查文徽:南唐休寧人。五代南唐大臣。
3、查慎行:清代詩人,名嗣璉(1650-1727),字夏重,浙江海寧人。詩學宋人,多抒發行旅之情,善用白描手法。有《敬業堂集》。
4、查士標:清代著名的書畫家。安徽休寧人,長期居住在揚州,擅長畫山水,與孫逸、汪云端、僧弘仁等書畫家一起被稱為“海陽四家”。他的書法超妙入神,藝舟雙楫》將他的行書列入佳品之上。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查姓
金庸原名及家史,與查慎行的關系?
金庸山東清代詩人查慎行的后人。金庸原名查良鏞,家族歷史如下:
金庸表兄:徐志摩;
金庸同宗:穆旦(查良錚);
金庸姑父:蔣百里;
金庸表姐:蔣英(錢學森的夫人);
金庸表外甥女:瓊瑤。
擴展資料
軼事:
1972年底,金庸宣布封筆,不再寫武俠小說。此后,他用了10年的時間,將自己所有的武俠小說重新做了修訂,并且出版了自己的武俠小說全集。
在修訂《天龍八部》時,金庸碰到一個問題,就是他到歐洲開會旅游時請倪匡代寫了6萬多字的故事。他不想把別人的作品據為己有,于是便去問倪匡:“倪匡,我想把你所寫的那一段刪去,不知你是否見怪?”
不料倪匡大聲道:“見怪,見怪,大大的見怪!” 見朋友反應如此強烈,金庸有些不知所措。倪匡見他為難的樣子,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說:“金庸,我見怪的不是你刪去我寫的文章,而是你來問我。這么多年的老朋友,你應該知道我是不會見怪的!”
結果,金庸重新寫了一段文字,代替了倪匡所寫的幾萬字,統一了小說的風格。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查慎行
百度百科-金庸
金庸是哪里人?
金庸祖籍為江西省婺源縣,出生在浙江海寧。
他不是寫小說寫過去的,是當時《大公報》香港版的復刊才去香港的。
你可以載個電子版的金庸小說全集,保證詳細得不得了。
不管他在哪里寫小說,都是中國人??!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