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性受,久久亚洲综合色,国产福利一区二区精品免费,99热这里都是精品

當前位置:詩詞問答 > 故事 > 正文內容

高唐賦中的陽臺在哪里 高唐賦中的經典名篇

妒火2023-03-23 05:20故事71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高唐賦中的陽臺在哪里,以及高唐賦中的經典名篇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尋有關《高唐賦》的所有資料。

《高唐賦》中景物描寫之生態學價值及其它

宋玉的“兩賦”是在內容上相互銜接的姊妹篇,兩篇賦都是寫楚王與巫山神女夢中相會的愛情故事,但側重點不同:《高唐賦》以寫景為主,大量筆墨用于描寫巫山地區山水風物;《神女賦》主要寫人,即塑造巫山神女的美麗形象。《高唐賦》雖在開頭敘述了楚王夢中與巫山高唐神女艷遇之事,但篇幅甚短,主要篇幅用于寫景,所以錢鐘書先生說:“此賦寫巫山風物……當入《游覽》門。”這話雖是針對《文選》將其列入《情》門而說的,但卻是道出了《高唐賦》是一篇用賦體寫作的山水文學作品的實際情況。

杜甫詩云:“巫峽日夜多云雨”。作為自然現象的云、雨,與三峽山水溶為一體,成為峽中最富象征性最具特色的自然景觀。《高唐賦》開篇即寫巫山云雨,寫“云氣”之“變化無窮”,寫云忽而“揚袂障日”,如駟馬在空中奔馳,引來一場風雨交加……將讀者帶入迷朦神秘的境界之中。接著,宋玉用酣暢的筆墨全方位、多層次、多角度地描繪了三峽巫山一帶的峻山險水、佳木芳草、珍禽異獸,以及方士云集于此地而進行的狩獵、祭神活動的宏大場景。盡管在描敘中不免有文字上的渲染與夸張,但《高唐賦》仍然為我們描繪了2000多年前三峽巫山地區地理環境與自然生態的一幅真實圖畫,這對我們了解和研究古三峽氣象學、生態學層面的人類生存環境、原始自然生態的面貌與歷史變遷等諸多方面,有著十分珍貴的史料價值。

宋玉是同楚襄王“游于云夢之臺,望高唐之觀”的。當然,在云夢澤即使是站在高臺上,也無法望見巫山高唐景物的,宋玉的描述緣于他對三峽的熟知與深切感受。因此,宋玉用了極其精煉的文字和一系列極限性的形容詞對巫山高唐地區的山水風物進行了概括性的描述:

“高矣顯矣、臨望遠矣。廣矣普矣,萬物祖矣。

上屬于天,下見于淵。珍怪奇偉,不可稱論。”

應該說,這種描述是符合三峽巫山一帶自然地理的客觀實際的。據《巫山縣志》(1991年版)記載:“縣境系大巴山、巫山、七曜山三大山脈交接部。巫山山脈矗立東南……大巴山山脈亙峙北部……七曜山山脈橫亙中部……上述山脈組成了縣境山地;山地總面積97%以上。”“縣境1500米以上的山峰33座”;“巫山山脈在本境北起巴霧河……向南西綿延,直達湖北咸豐;東入巴東,西進奉節。山脊海拔1500~2500米。”境內大巴山之“最高峰太平山,海拔2680米。”這在江漢平原、云夢澤生活的人們視野里,真可謂“高矣顯矣!”“巫山赫其無疇兮!”巫山縣地質構造復雜,主要表現在“褶皺構造”、“斷裂構造”和“節理裂隙”,因而形成山勢陡峭、峰高巖陡、谷幽澗深、溝壑縱橫,地形高差懸殊,正如賦中所描寫的那般:

“盤岸灒土元礻辰陳皚皚,磐石險峻,傾崎崖聵,巖嶇參差,縱橫相追……”

水資源的豐富與多樣性,是巫山自然環境的另一大特色。縣志載:境內水域面積約占幅員面積3%,但河流切割密度大,“長江自西向東,橫切縣境中部,支流發育。”境內溪河密布,共有大寧河、馬渡河等54條溪流,呈樹枝狀遍布全境,山間巖畔處處瀑飛泉涌,蔚為壯觀。

“登巉巖而下望兮,臨大阺之禾蓄水。遇天雨之新霽兮,觀百谷之俱集……

滂洋洋而四施兮,蓊湛湛而弗止。長風至而波起兮,若麗山之孤畝;

勢薄岸而相擊兮,隘交引而卻會……

水澹澹而盤紆兮,洪波淫淫之溶氵裔;奔揚涌而相擊兮,云興聲之霈霈……”

正是巫山清幽秀麗而又雄渾兇險的自然水景觀之真實寫照。三峽地區的現代地貌形態,在距今約4000萬年的喜瑪拉雅造山運動后基本形成,雖然晚近時期仍處在運動狀態中,但地貌形態同戰國時代大致相同,兩千多年來人類的活動和自然災害尚不足以改變其基本面貌,因此,《高唐賦》中所描述的巫山山水自然景觀,現代人讀來頗有熟悉和親切之感。

用“萬物祖矣”來表述三峽巫山地區動植物物種分布之廣泛與豐富,雖稍顯夸張但不失其真實。三峽獨特的自然地理環境,使它成為第三世孑遺物種的“避難所”和天然動植物園。巫山東北部與神農架原始森林毗連,有著保持較完好的原始生態系統,是許多原始珍稀物種的基因庫。

“玄木冬榮,煌煌熒熒,奪人目精,爛若列星……

榛林郁盛,葩華覆蓋。雙椅垂房,糾枝還會……

綠葉紫裹,丹莖白蒂,纖條悲鳴,聲似竽籟……”

這是有關各種樹木和森林景色的描寫。“玄木”當為四季常青之枝,其葉革質而富有光澤;“椅”系木桐子,果實累累;“榛”是三峽多見的樹種,興山高原上有地名“榛子嶺”,因遍生榛樹而得名;綠葉紫花,紅莖白蒂的不知為何種花木,料想也是奇花異木之類。楚人對香草情有獨鐘,賦中展示了“芳草羅生”:秋蘭、白芷、蕙草、江離、射干、揭車……在山地上叢生、一片片艷麗多姿的芳草香花世界。這說明戰國時代巫山一帶林木繁茂,滿山花果,遍地芳草,森林與植被的復蓋率很高,原始生態保持良好,優美的自然環境使宋玉“感心動身”,回腸蕩氣……放眼現代之巫山,已難見這如詩如畫的綠色世界,不免有今不如昔之嗟嘆!

《高唐賦》中所描述的動物,主要為棲息在叢林中的禽鳥和“乘渚之陽”(江中的小洲)的魚鱉之類。水中之黿、鼉魚亶、鱘等水生動物,在《楚辭》中多有所見,當是當時長江三峽之特產,惜現代人已難見其蹤影。所述之鳥類皆是百鳥中之佼佼者:王睢、黃鸝、正冥、楚鳩、姊歸、思婦、垂雞……

“正冥”為何鳥?古今注家均未能解;

“王睢”、“楚鳩”當即《詩經?周南》中的“關關睢鳩”;

“姊歸”即“子規”鳥,與秭歸縣名的由來有關;

“思婦”鳥之名緣于民間傳說,《文選》注云:

“昔有思婦,登北山絕望,愁思而死,因以為名。”猜想此鳥的叫聲一定凄愴婉轉。

“垂雞高巢”之垂雞,可能屬雛雞一類,但筑高巢而居的雉雞現代不見有傳。

賦中所述之飛禽皆為珍稀鳥類,可見古代三峽乃是珍禽異獸之故鄉。據《巫山縣志》載:境內現生存分布的各種禽鳥仍有百余種之多,但未見有《高唐賦》中所描述的珍鳥。荀子曰:“山林茂而禽獸歸之”,“樹成蔭而眾鳥息焉”;“川淵枯則魚龍去之”,“山林險則鳥獸去之”。

古今學者對《高唐賦》的藝術成就評價甚高,多認為此賦全面展示長江三峽自然景觀極富獨創性,堪稱中國山水文學之祖。但也有學者認為宋玉作品的基調是“勸百諷一”,《高唐賦》明寫山水風物,暗含“曲諫”之意。宋玉侈說巫山風物,其用意在于規勸襄王不要放棄巫郡、黔中郡。

明?陳第在《屈宋古音義》中指出:“按《高唐賦》,始敘云氣之婀娜,以至山水之嵌巖,激薄、猛獸、麟蟲、林木、詭怪、以至觀側之底平、芳草、飛禽、神仙、禱祠、謳歌、田獵,匪不畢陳,而終之以規諫。”章炳麟《菿漢閑話》對此作了更進一步分析:“蓋巫、郢一航可達,所謂‘朝辭白帝,暮宿江陵’,楚上游之險,惟在于此。懷王雖被留,猶不肯割以予秦;襄王既立,宜置兵戍守,而當時絕未念及,故玉以賦感之。”

、《高唐賦》所描述的巫山山水風物,既具有典型性又具有鮮明的地域性。賦云:“高矣顯矣,臨望遠矣。廣矣普矣,萬物祖矣,上屬于天,下見于淵。珍怪奇偉,不可稱論”。這般奇偉的自然地理環境,這般險峻的山水氣勢,這般尚處于原始狀態的生態等等,唯有三峽中的巫山地區可以當之。漢唐以來,詩人們以《巫山高》的形式對峽中之巫山作了形象精辟的描寫:

“巫山高不極”、“巫山高不窮”、“巫山與天近”、

“巫山高高半天起”、“高唐與巫山,參差都相望”……

這與賦中所云“惟高唐之大體兮,殊無物類之可儀比。巫山赫無其疇兮……”正好相互印證。試問在江漢平原云夢一帶哪處找到如此高大險峻的山巒?

再說水:“眾水會涪萬,瞿塘爭一門”,長江三峽為百川匯聚之地,巫山一帶兩岸溪河縱橫、上有飛瀑流泉,下有險灘深潭,不盡長江滾滾而來,怒浪千層,驚濤拍岸……這等壯麗雄奇、氣勢磅礴的水勢,又豈是漢江、長江交匯之處可以比擬的?

宋玉《高唐賦》所描寫的巫山,當是長江三峽中的巫山無疑,而高唐觀、陽臺就在巫山之陽。三峽巫山一帶是一個既具有獨特自然地理環境的地帶、又是一個具有獨特民族文化風俗的地域,自從三峽地區有人類活動的歷史以來,它就鮮活地存在于古老的神話傳說中,頻繁地出現于先秦文獻的記載中——這是任何一座山巒、任何一個地域所不能替代的。

--------------------------------------------------------------

“高唐”之由來及其文化涵義

人們知道“高唐”這個深藏在三峽中的地名,大概都緣于拜讀過宋玉的《高唐賦》。一個流行了兩千年的地名,可算是很古老的了。但學者們發現:“高唐”之名并非起源于戰國時代,它的歷史比人們想象的更為古老,其由來可追溯至遠古洪荒年代和圖騰崇拜盛行的原始氏族社會時期,它是史前人類防御大洪水的產物,而后演繹成祭祀神靈的神壇的高衤某社祀的圣地。“高唐”一詞的文化內涵豐富而深厚,與原始先民們的宗教信仰、神靈觀念、母神崇拜以及民間風俗習尚等均有著深刻的歷史淵源關系,其文化涵義可從以下四個方面來剖析:

(一)高唐是史前人類防御大洪水的遺跡。

我國古代神話和先秦文獻中多有堯時發生大洪水的記載。“根據歷史記載,堯時候有過一次長期的大洪水,時間經過至少有二十二年之久。”

這是我國研究古神話的著名學者袁珂先生根據《尚書?堯典》載鯀(禹父)治水“九載績用弗成”與《史記?夏本紀》:“禹居外十三年,過家門不敢入”這兩處文獻記載計算出來的。

《孟子?騰文公上》載云:“當堯之時,洪水橫流,泛濫于天下,草木暢茂,禽獸繁殖,五谷不登,禽獸逼人。獸蹄鳥跡之道交于中國。”

《尚書?堯典》載云:“湯湯洪水方割,蕩蕩懷山襄陵,浩浩滔天……”

史前這場洪水規模之大、時間之長可以想見。現代國外學者通過地質考古,證實了1萬年前,地球上確實發生過一次毀滅人類的大洪水。這與堯的年代(距今大約5000年左右)雖不甚吻合,但史前中國境內的洪水發生頻繁,留在堯民記憶里的大洪水可能是農業文明初步發展階段的那一次。

傳說中的“堯”帝并非是一個人名,而是一個經歷大洪水時期氏族部落的名號或酋長。《說文解字注》云:“堯本謂高,陶唐氏以為號。”堯字的象形是三個“土”字壘成的高丘,“堯選擇高敞就陽之丘,給部落生活帶來安定豐足。”

堯因率領部落聚居高丘避洪水之患,而引伸的“高人”和“賢明之君”。“高唐”之名可能就起源于堯時的那場大洪水。學者們通過古文字留存下來的信息,認為“高唐”所反映的是一種洪水意象。高,就是“巫山之陽,高丘之阻”,亦即巫山向陽處的一座高丘和石臺、山坪。唐,為現在“塘”字的古體字,至唐代時因避國號始加土旁。池塘,原本作池唐,《說文解字注》:“卂陂塘字古皆作唐。”高誘在《淮南子?人間訓》“且唐有萬穴”后注曰:“唐,堤也。”研究《說文解字》的學者臧克和先生指出:“大抵漢代以降才廣泛使作‘塘’字,而‘塘’字在上古也只有堤防、堤壩之意。”

因此,在長江三峽中出現高唐、瞿唐這些地名決不是一種偶然現象,而是史前大洪水之遺跡。三峽中這些高大山巒正如天然的堤防,而山間向陽的高丘、高臺(坪)便是先民們躲避洪水之圣地。

(二)高唐也是先民們祈神祭神之神壇。

從“望高唐之觀”得知,巫山高唐上建有神廟之類的建筑物。隨著大洪水的消失,高唐從避洪水之地演變成祭祀之地——荒野上的祭壇。王逸《楚辭章句》曰:“昔楚南郡之地……其俗信鬼而好祀,其祀必使巫巫見作樂,歌舞以娛眾神。”巫山一帶是巫文化的發祥地,巫風更為昌熾,高唐觀有可能也是舉行巫術儀式的場所。

現在巫山仍保存有古代“三臺”遺跡,所謂“三臺”,即“楚陽臺”(高唐觀)、“授書臺”、“斬龍臺”。這三臺都與巫山神女有關。

楚陽臺又稱高唐觀,位于巫山縣城西的山丘上,相傳為巫山神女自稱“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岨”之外;

授書臺位于巫峽飛鳳山麓的平臺上,傳說神女在此授予大禹以天書治峽;

斬龍臺在南岸之錯開峽,神話傳說有一條惡龍開錯了峽,瑤姬在江邊的石坪上將其處斬。

宋?李昉等編著的《太平廣記?女仙》選錄了《集仙錄》的一則記載,摘錄如下:

“云華夫人,王母第二十三女,太真王夫人之妹也,名瑤姬,受徊風混合萬景煉神飛化之道。嘗東海游還,過江上,有巫山焉,峰嚴挺拔,林壑幽麗,巨石如壇,留連久之。時大禹理水,駐山下,大風卒至,崖振谷隕不可制,因與夫人相值,拜而求助。即敕侍女,授禹策招鬼神之書,因命其神狂章、虞余、黃魔、大翳、庚辰、童律等,助禹斫石疏波,決塞導厄,以循其流,禹拜而謝焉……其后楚大夫宋玉,以其事言于襄王。王不能訪道要以求長生,筑臺于高唐之館,作陽臺之宮以祀之……有祠在山下,世謂之大仙,隔岸有神女之石,即所化也。復有石天尊神女壇,側有竹,垂之若 。有槁葉飛物著壇上者,竹則因風掃之。終瑩潔不為所污,楚人世祀之焉。”

古籍中有關載述和留存下來的古神話傳說,證實了高唐觀既有神女壇、神女祠,是巫山神女瑤姬施行神道(授天書、斬孽龍等)之地;也是楚王、楚人祭祀女神之祭壇。

(三)高唐還是高衤某——社祭圣地。

高衤某,又稱高媒、郊衤某,即古之媒神,《禮記》曾載帝王求子而祠于高衤某。高衤某女神為母神。愛神,掌管著人間戀愛婚姻與男女生育。在民間,社祭之地通常也是男女幽會與交合的場所。有所謂“云夢之會”之說,《墨子?明鬼》載:“燕之有祖,當齊之有社稷,宋之有桑林,楚之有云夢,此男女之所屬而觀也。”學者認為:“觀”為先秦時期性交的隱語。“在楚國溪澗、山林、湖濱、江畔、水洲和郊社皆是男女期約幽會的場所。”

社祭之日,男女群聚,也正是青年男女期約幽會于高唐的大好時機。

(四)高唐即是唐陽,亦即楚之先祖高陽氏。

聞一多先生指出:“現與說高唐即高衤某,不如說高唐即高陽,因為唐、陽確乎是同音而通用的字,卜辭成湯字作唐,《說文》唐之古文作暢,都是例證。“

《史記?楚世家》載:“楚之先祖出自帝顓頊高陽。”屈原在《離騷》中也自述道:“帝高陽之苗裔兮。”聞一多先生認為“楚民族的高唐(陽)以先妣而兼神衤某”,可謂卓見。楚人在高唐逮臺、觀以祭祀先祖和祈神,正同楚俗吻合。《高唐賦》在最后一節對高唐觀祭祀的場景也作了生動的描述:

“有方之士,羨門、高溪、上成、郁林、公樂、聚谷。進純犧,禱璇室,醮渚神,禮太一……”

各地眾多有名的方士(所謂方士,可能就是大巫師,祭神實際上是一種巫術儀式)前來參加祭神和祈神活動,其盛況可以想見。從賦中的描述可知,祭祀的主要對象有二:

一是“醮渚神”,向眾神祈禱;

二是“禮太一”,向先祖“太一”祈福。

“太一”即屈原《九歌》里所祀的“東皇太一”,傳說楚人的先祖高陽氏為東方的太陽神,故又稱“東皇”。現代許多研究楚辭的學者,多贊同“高唐即高陽”說,蕭兵先生在《楚辭文化》中有專門章節論述,并摘錄了一些著名學者的觀點:

“高陽,即是高明的太陽。”丁山:《中國古代宗教與神話考》

“顓頊就是高陽氏,也是崇拜太陽的部落。”田昌五:《古代社會形態研究;中國古代的民族和部落》

“高陽即日。……《離騷》舉高陽,或概括了諸日神。”朱俊明:《楚人拜日說》

“顓頊即是高陽,高陽就是太陽。”宿白:《顓頊考》

《高唐賦》中的“巫山之陽”和“陽臺之下”兩次出現“陽”字,決不是偶然現象。神女瑤姬在高高巫山的陽臺上出現,意味著楚人已經把對先祖太陽神的崇拜和愛神、生殖崇拜緊緊地揉合在一起。

從以上論述可知,關于“高唐”的文化內涵與涵義,學者們有著各種不同的解說和見解。這些見解看似其說不一,但仔細思考卻發現各家所說相互之間并無矛盾之處,只是探討的角度不同而已。“高唐”的文化底蘊豐富而深厚,因此決定了其涵義的復雜性與多元性。

《高唐賦》既反映了宋玉本人的人生觀、世界觀,也折射了戰國時代楚地楚人的宗教信仰、神靈崇拜、民間風俗、社會生活等諸多方面,具有很高的文化價值和史學價值,是一份十分珍貴的文化遺產。筆者將在后文對宋玉的《神女賦》繼續進行探討。

----------------------------------------------

注釋:

(1)《辭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79年版;

(2)章詩同:《荀子簡注》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

(3)轉引自吳廣平編注《宋玉集?宋玉及其作品的評論資料》;

(4)趙逵夫:《屈原與他的時代》人民文學出版社1996年版;

(5)張正明:《楚文化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6)袁珂:《中國神話傳說》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年版;

(7)(8)臧克和:《說文解字的文化說解》湖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9)宋公文?張君:《楚國風俗志》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10)聞一多:《高唐神女傳說之分析》載《聞一多全集》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11)蕭兵:《楚辭文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年版。

主要參考著作

(1)吳廣平編注:《宋玉集》岳麓書社2001年版;(2)趙逵夫:《屈原與他的時代》人民文學出版社1996年版;(3)臧克和:《說文解字的文化說解》湖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4)六臣注《文選》浙江古藉出版社1999年版;(5)蕭兵:《楚辭文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年版。

(編輯:張立先)

--------------------------------------------

高唐賦

昔者楚襄王與宋玉游于云夢之臺,望高之觀,其上獨有云氣,崪兮直上,忽兮改容,須臾之間,變化無窮。王問玉曰:“此何氣也?”玉對曰:“所謂朝云者也。”王曰:“何謂朝云?”玉曰:“昔者先王嘗游高唐,怠而晝寢,夢見一婦人曰:‘妾,巫山之女也。為高唐之客。聞君游高唐,愿薦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辭曰:‘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云,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旦朝視之,如言。故為立廟,號曰朝云。”王曰:“朝云始楚,狀若何也?”玉對曰:“其始楚也,榯兮若松榯;其少進也,晰兮若姣姬,揚衭鄣日,而望所思。忽兮改容,偈兮若駕駟馬,建羽旗。湫兮如風,凄兮如雨。風止雨霽,云無所處。”王曰:“寡人方今可以游乎?”玉曰:“可。”王曰:“其何如矣?”玉曰:“高矣顯矣,臨望遠矣。廣矣普矣,萬物祖矣。上屬于天,下見于淵,珍怪奇偉,不可稱論。”王曰:“試為寡人賦之!”玉曰:“唯唯!”

惟高唐之大體兮,殊無物類之可儀比。巫山赫其無疇兮,道互折而曾累。登巉巗而下望兮,臨大阺之稸水。遇天雨之新霽兮,觀百谷之俱集。濞洶洶其無聲兮,潰淡淡而并入。滂洋洋而四施兮,蓊湛湛而弗上。長風至而波起兮,若麗山之孤畝。勢薄岸而相擊兮,隘交引而卻會。崪中怒而特高兮,若浮海而望碣石。礫磥磥而相摩兮,巆震天之礚礚。巨石溺溺之瀺灂兮,沫潼潼而高厲,水澹澹而盤紆兮,洪波淫淫之溶。奔揚踴而相擊兮,云興聲之霈霈。猛獸驚而跳駭兮,妄奔走而馳邁。虎豹豺兕,失氣恐喙;雕鶚鷹鷂,飛揚伏竄。股戰脅息,安敢妄摯。于是水蟲盡暴,乘渚之陽,黿鼉鱣鮪,交積縱橫。振鱗奮翼,蜲蜲蜿蜿。

中阪遙望,玄木冬榮,煌煌熒熒,奪人目精。爛兮若列星,曾不可殫形。榛林郁盛,葩華覆蓋;雙椅垂房,糾枝還會。徙靡澹淡,隨波暗藹;東西施翼,猗狔豐沛。綠葉紫裹,丹莖白蒂。纖條悲鳴;聲似竽籟;清濁相和,五變四會。感心動耳,回腸傷氣;孤子寡婦,寒心酸鼻。長吏隳官,賢士失志;愁思無已,嘆息垂淚。

登高遠望,使人心瘁;盤岸巑,裖陳皚皚。磐石險峻,傾崎崖。巌嶇參差,縱橫相追。陬互橫啎,背穴偃跖。交加累積,重疊增益。狀若礫柱,雜巫山下;仰視山巔,肅何千千。炫燿虹霓,俯視崢嶸,窐寥窈冥,不見其底,虛聞松聲。傾岸洋洋,立而熊經,久而不去,足盡汗出。悠悠忽忽,怊悵自失。使人心動,無故自恐。賁育之斷,不能為勇。卒愕異物,不知所出。縱縱莘莘,若生于鬼,若出于神。狀似走獸,或象飛禽。譎詭奇偉,不可究陳。上至觀側,地蓋底平。箕踵漫衍,芳草羅生。秋蘭茝蕙,江離載青。青荃射干,揭車苞并。薄草靡靡,聮延夭夭,越香掩掩;眾雀嗷嗷,雌雄相失,哀鳴相號。王鴡鸝黃,正冥楚鳩。秭歸思婦,垂雞高巢。其鳴喈喈,當年遨游。更唱迭和,赴曲隨流。

有方之士,羨門高溪。上成郁林,公樂聚榖。進純犧,禱琁室。醮諸神,禮太一。傳祝已具,言辭已畢。王乃乘玉輿,駟倉螭,垂旒旌;旆合諧。紬大弦而雅聲流,冽風過而增悲哀。于是調謳,令人惏凄,脅息曾。于是乃縱獵者,基趾如星,傳言羽獵;銜枚無聲,弓弩不發,罘不傾。涉莽莽,馳蘋蘋。飛鳥未及起,走獸未及發。何節奄忽,蹄足灑血。舉功先得,獲車已實。王將欲往見,必先齋戒。差時擇日,簡輿玄服。建云旆,霓為旌,翠為蓋。風起云止,千里而逝。蓋發蒙,往自會,思萬方,憂國害,開賢圣,輔不逮,九竅通郁,精神察滯。延年益壽千萬歲。

《高唐賦》(宋玉)原文及翻譯

高唐賦 宋玉 系列:經典辭賦大全 高唐賦 昔者楚襄王與宋玉游于云夢之臺,望高唐之觀,其上獨有云氣,崒(zu,險峻)兮直上,忽兮改容,須臾之間,變化無窮。王問玉曰:「此何氣也?」玉對曰:「所謂朝云者也。」王曰:「何謂朝云?」玉曰:「昔者先王嘗游高唐,怠而晝寢,夢見一婦人曰:「妾,巫山之女也。為高唐之客。聞君游高唐,愿薦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辭曰:「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云,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旦朝視之,如言。故為立廟,號曰『朝云』。」 王曰:「朝云始生,狀若何也?」玉對曰:「其始出也,對兮若松榯(shi,樹木直立狀);其少進也,晰兮若姣姬,揚袂鄣日,而望所思;忽兮改容,偈兮若駕駟馬,建羽旗;湫兮如風,凄兮如雨。風止雨霽,云無所處。」王曰:「寡人方今可以游乎?」玉曰:「可。」王曰:「其何如矣?」玉曰:「高矣,顯矣,臨望遠矣;廣矣,普矣,萬物祖矣。上屬于天,下見于淵,珍怪奇偉,不可稱論。」王曰:「試為寡人賦之。」玉曰:「唯唯。」 惟高唐之大體兮,殊無物類之可儀比。巫山赫其無疇(chou,同類的,無疇,沒有跟巫山相比的了。)兮,道互折而曾(同「層」)累(lěi ,累積)。登巉(chan,山勢高峻,陡峭)巖而下望兮,臨大阺(dǐ,斜坡;土坡)之蓄(同「蓄」,積蓄)水。遇天雨之新霽兮,觀百谷之俱集。濞(pi,形容雨水量多)洶洶其無聲兮,潰淡淡而并入。滂洋洋而四施兮,蓊(wěng)湛湛而弗止。長風至而波起兮,若麗山之孤畝。勢薄岸而相擊兮,隘交引而卻會。崒中怒而特高兮,若浮海而望碣石。礫磊磊而相摩兮,巆震天之磕磕。巨石溺溺之瀺灂(chan zhuo,石在水中出沒之貌)兮,沫潼潼而高厲,水澹澹而盤紆兮,洪波淫淫之溶{?裔}(較普遍讀法為「容裔」,若按字音則為「shuǐ yi",現讀法還不確切)。奔揚踴而相擊兮,云興聲之霈霈(pei,本意為雨盛的樣子,此處意為水波噴揚若卷滾而來的云所發出的聲音)。猛獸驚而跳駭兮,妄奔走而馳邁。虎豹豺兕(si,雌犀牛),失氣恐喙(hui,本意為鳥的嘴,失氣恐喙,意為喪失氣概而恐慌。)。雕鶚(e,魚鷹)鷹鷂(yao,一種兇猛的鳥,像鷹,比鷹略小,通常稱「鷂鷹」),飛揚伏竄。股戰脅息,安敢妄摯?于是水蟲盡暴,乘渚之陽,黿鼉(yuan tuo,大鱉和鱷魚)鳣(zhān,鱘鰉魚的古稱)鮪(wěi,古書上稱鱘魚),交織縱橫。振鱗奮翼,蜲蜲蜿蜿。中阪遙望,玄木冬榮,煌煌熒熒,奪人目精。爛兮若列星,曾不可殫形。榛林郁盛,葩華覆蓋。雙椅垂房,糾枝還會。徙靡澹淡,隨波暗藹;東西施翼,猗狔(yī nǐ,猶婀娜,柔美貌)豐沛。綠葉紫裹,丹莖白蒂。纖條悲鳴,聲似竽籟。清濁相和,五變四會。感心動耳,回腸傷氣。孤子寡婦,寒心酸鼻。長吏隳官,賢士失志。愁思無已,嘆息垂淚。登高遠望,使人心瘁;盤岸巑岏(cuan wan,高峻的山峰),裖(zhěn,重疊狀)陳硙硙(wei,高峻貌)。磐石險峻,傾崎崖隤(同「頹」,傾頹狀)巖嶇參差,縱橫相追。陬(zōu,角落。此指山角)互橫忤,背穴偃跖(yǎn zhi ,阻塞行路)。交加累積,重疊增益。狀若砥柱,在巫山下。仰視山巔,肅何千千。炫耀虹蜺,俯視崝嶸(zhēng rong,同「崢嶸」,高峻貌),窐寥(wā liao,空深貌)窈冥(窈冥,深遠),不見其底,虛聞松聲。傾岸洋洋,立而熊經,久而不去,足盡汗出。悠悠忽忽,怊悵自失。使人心動,無故自恐。賁育(賁,bēn。賁育,戰國勇士孟賁,夏育) 之斷(決斷),不能為勇。卒愕異物,不知所出。縰縰莘莘(xǐshēn,逕石眾多),若生于鬼,若出于神。狀似走獸,或象飛禽。譎詭奇偉,不可究陳。 上至觀側,地蓋厎平。箕踵漫衍,芳草羅生。秋蘭茞蕙,江離載菁。青荃射干,揭車苞并。薄草靡靡,聯延夭夭。越香掩掩,眾雀嗷嗷。雌雄相失,哀鳴相號。王雎鸝黃,正冥楚鳩。秭歸思婦,垂雞高巢。其鳴喈喈,當年遨游。更唱迭和,赴曲隨流。有方之士,羨門高溪。上成郁林,公樂聚谷。進純犧,禱琁室(琁,xuan,美玉。琁室,以玉裝飾的房室)。醮諸神,禮太一。傳祝已具,言辭已畢。王乃乘玉輿,駟倉螭,垂旒旌;旆(pei,泛指旌旗)合諧。?大弦而雅聲流,冽風過而增悲哀。于是調謳,令人惏悷(lǐn li,悲傷的樣子)慘凄,脅息增欷(xī,抽泣)。 于是乃縱獵者,基趾如星。傳言羽獵,銜枚無聲。弓弩不發,罘[上罒下干](此字尚不知是何字,為何音,無法釋義)不傾。涉莽莽,馳蘋蘋。飛鳥未及起,走獸未及發。何節奄忽,蹄足灑血。舉功先得,獲車已實。王將欲往見,必先齋戒。差時擇日,簡輿玄服。建云旆,霓為旌,翠為蓋。風起雨止,千里而逝。蓋發蒙,往自會,思萬方,憂國害,開賢圣,輔不逮,九竅通郁,精神察滯。延年益壽千萬歲。 賞析 宋玉的《高唐賦》和《神女賦》是在內容上相互銜接的姊妹篇,兩篇賦都是寫楚王與巫山神女夢中相會的愛情故事,但兩篇賦的神女形象差別很大。 《高唐賦》中的神女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是她自由奔放、大膽追求愛情的舉動,所謂「聞君游高唐,愿薦枕席」。這是一片 *** 裸的原始 *** 和欲望的自然流露,是未曾受到任何封建禮教和倫理道德束縛的人性的直接張揚。這種隨意放任的性關系并非宋玉的憑空想像,而是原始初民愛情生活的真實反映,是對于原始時代「自由」婚姻的朦朧回憶。就是說,在原始社會的特定發展階段上,確實存在著無限制的隨意婚姻和自由放任的性關系。并且,原始社會結束后,這種狀況還有延續。不要說更遠,即使是到了一夫一妻制已經建立起來,配偶關系相對穩定的原始社會末期和奴隸制社會初期,受傳統習俗的影響,性關系還是相當自由和放任的,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舊時 *** 關系的相對自由,絕沒有隨著對偶婚制或者甚至個體婚制的勝利而消失。」至于在某些特定的時期,如一些重大的節日,性關系更是隨意而放任。古羅馬的沙特恩節要舉行群眾性的盛宴和狂歡,同時「盛行性關系的自由」,沙特恩節因而也就成為縱情歡樂的代名詞。中國古代也是如此,《周禮·地官·媒氏》:「仲春之月,令會男女,于是時也,奔者不禁……凡男女之陰訟,聽之于勝國之社。」鄭玄注:「陰訟,爭中冓之事以觸法者。」從「令會男女」、「奔者不禁」甚至有因婚媾而爭訟的情況,說明當時的性關系也是相當自由的。《周禮》所記反映的大約是商周時代的事,是傳統習俗的延續和發展,由此不難想像神話產生的原始時代性關系的更大自由和放任。從這個角度來看巫山神女「愿薦枕席」,主動尋求匹偶交歡的舉動就很好理解了:既不是反常,也不是「淫惑」,而是她那個時代(即神話時代)的十分正常而普遍的行為。 巫山神女神話特征的另一個重要表現是她的神奇變化:「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云,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巫山神女沒有通過任何中間環節,即直接變為朝云和行雨,是非常神奇的。這種情況根本無法通過經驗和理智去解釋,而只能通過神話的邏輯——變形法則——去說明。在原始人看來,「在不同的生命領域之間絕沒有特別的差異。沒有什么東西具有一種限定不變的靜止狀態:由于一種突如其來的變形,一切事物都可以轉化為一切事物。如果神話世界有什么典型特點和突出特征的話,如果它有什么支配它的法則的話,那就是這種變形的法則。」原始初民的想像正是由于輕而易舉地越過決定事物性質的界限而顯得豐富和大膽。 以上兩個方面即追求愛情的方式和神奇變化,充分說明《高唐賦》中的神女是一個具有明顯原始神話特征的神話式人物,一個地地道道的女神。 而《神女賦》中的神女完全是另外一副樣子:這是一個服飾華美、容貌姣麗、舉止端莊、神態嫻靜的女性。宋玉除了強調她的光彩照人的外貌之外,更強調她的內在的精神和氣質,主要突出了兩個方面:一是溫柔和順,安閑自得,骨法奇美,適于侍奉君上;一是貞諒清潔,意態高遠,以禮自持,凜然難犯。可以看出,以上兩個方面無論哪個方面都與原始神話中的女神格格不入,她完全屬于另一個時代。《高唐賦》的巫山神女和《神女賦》不是一個形象。 關于《高唐賦》的主題思想,有學者認為高唐神女化為云雨是一種藝術想像,由于這種想像表現了男女交歡時那種像云一樣飄忽,像雨一樣空靈的感受,符合人們接受的心理基礎,因而成為一種文學意象并對后代產生了重大影響。而這種藝術想像正是宋玉突發奇想的神來之筆,是宋玉對中國文學的重要貢獻。這些聽起來似乎有道理,實際上并不符合實際。 事實上,把男女交歡與云雨聯系起來并非宋玉的發明。有學者以中外古代大量的事實證明了這種聯系實乃出于一種古老的宗教觀念,是交媾致雨宗教觀念的反映。原始宗教認為人與自然是交相感應的,人的主觀意念和行為可以影響客觀事物的發展,巫術「相似律」原理認為,「僅僅通過模仿就實現任何他想做的事」,而男女交媾誘發降雨正是這種神秘的交感觀念的反映。他們認為,行云降雨是天地陰陽交會的結果,所謂「天地相會,以降甘露」。(《老子》第32章)《周易·系辭下》:「天地氤氳,萬物化醇;男女構精,萬物化生。」而云雨則是使萬物化生的最重要條件。原始初民的祈雨方式有多種多樣,而交媾致雨的方式由于其自身的特點便成為他們比較常用和普遍的一種方式,有的民族還因此形成了有關的宗教儀式。 有了雨露滋潤,草木得以茂盛,五谷得以豐收,因而由交媾致雨又進一步發展為可以促進豐收、富足乃至民族振興和國家強盛。聞一多先生在研究《詩經》婚俗詩時曾指出:「初民根據其感應魔術原理,以為行夫婦之事,可以助五谷之蕃育,故嫁娶必于二月農事作始之時行之。」初民相信「如果沒有人的兩性的真正結合,樹木花草的婚姻是不可能生長繁殖的」。弗雷澤在考察了中美洲、非洲、澳洲以及亞洲的原始民族之后得出結論:「他們仍然有意識地采用兩 *** 媾的手段來確保大地豐產」,并相信與傳說中的神靈交媾也可以達到這個目的。類似的觀點在其他宗教文化學和人類文化學著作中也時有所見。 交媾致雨并促進豐收、富足和強盛的觀念是特定宗教民俗背景下的產物,是多次發生過的「現實」,高唐神女與懷王交歡之后化為云雨的故事不過是它的神話反映而已,是宋玉對傳統宗教和神話所做的比較忠實的記錄。宋玉的高明之處在于他大膽地吸收民間神話,巧妙地運用它為自己的立意構思服務:借助神話所固有的觀念內涵和文化意蘊來表現作品的主題思想。這就是說,《高唐賦》正是在這則神話所固有的文化觀念意蘊的基礎上的再創作。明確了《高唐賦》與高唐神女神話及其文化觀念意蘊之間的關系,實際也就找到了認識作品的思想指向。 《高唐賦》由序和正文構成,實際寫了三個內容:一、高唐神女神話及其所體現的交媾致雨的宗教觀念。之所以在作品的開頭先講這樣一個神話故事,就是以它的文化觀念意蘊統攝全文。二、云雨之后山河更加宏偉壯麗,萬物充滿勃勃生機。這部分篇幅最長,是上述宗教神話的文化觀念意蘊的形象表現。三、鼓勵襄王往會神女,希望通過與神女交歡給國家和個人帶來福祉。這部分是全文的結尾,表明往會神女的目的。這個目的與上述宗教神話的文化觀念意蘊是完全一致的。 《高唐賦》的主題思想可以概括如下:根據傳統的宗教神話觀念,宋玉在賦文中鼓勵襄王往會神女,與神女交歡,希望借此達到政治清明、民族振興、國家富強以及個人身心強健、延年益壽的目的。同時,由衷贊美山河大地的宏偉壯麗和欣欣向榮的美好景象,贊美由神女所化的云雨給世界帶來的生機和活力。可以看出,《高唐賦》的立意完全建立在傳統的宗教神話觀念基礎上,是按照古老神話的文化觀念意蘊展開鋪寫的,因此,全文都以交媾致雨并促進豐收、富足和強盛的觀念為統攝。也正是因為如此,從文中對于山河大地和云雨的由衷贊美,依稀可以看到原始的自然崇拜觀念的蹤影。這樣理解《高唐賦》的主題思想,使序和正文有機結合起來,從根本上避免了其他各種說法導致的「兩回事」的缺欠,并可以從神話故事本身得到進一步的印證:《渚宮舊事》之三引《襄陽耆舊傳》寫懷王游高唐夢神女與之交歡,神女臨別時說:「妾處之,尚莫可言之。今遇君之靈,幸妾之搴。將撫君苗裔,藩乎江漢之間。」原文可能有脫誤,大致意思是:「蒙你不棄我的陋質,愛幸于我,我將保佑你的子孫使他們世世代代藩昌于江水和漢水之間。」神話故事本身就說明與神女交歡即可受到神女的保佑,使人口繁衍,民族興旺。這對于理解《高唐賦》的主題思想很有啟發。 古今學者對《高唐賦》的藝術成就評價甚高,多認為此賦全面展示長江三峽自然景觀極富獨創性,堪稱中國山水文學之祖。但也有學者認為宋玉作品的基調是「勸百諷一」,《高唐賦》明寫山水風物,暗含「曲諫」之意。宋玉侈說巫山風物,其用意在于規勸襄王不要放棄巫郡、黔中郡。 明代陳第在《屈宋古音義》中指出:「按《高唐賦》,始敘云氣之婀娜,以至山水之嵌巖,激薄、猛獸、麟蟲、林木、詭怪、以至觀側之底平、芳草、飛禽、神仙、禱祠、謳歌、田獵,匪不畢陳,而終之以規諫。」章炳麟《菿漢閑話》對此作了更進一步分析:「蓋巫、郢一航可達,所謂『朝辭白帝,暮宿江陵』,楚上游之險,惟在于此。懷王雖被留,猶不肯割以予秦;襄王既立,宜置兵戍守,而當時絕未念及,故玉以賦感之。」 《高唐賦》所描述的巫山山水風物,既具有典型性又具有鮮明的地域性。賦云:「高矣顯矣,臨望遠矣。廣矣普矣,萬物祖矣,上屬于天,下見于淵。珍怪奇偉,不可稱論」。這般奇偉的自然地理環境,這般險峻的山水氣勢,這般尚處于原始狀態的生態等等,唯有三峽中的巫山地區可以當之。漢唐以來,詩人們以《巫山高》的形式對峽中之巫山作了形象精辟的描寫:「巫山高不極」、「巫山高不窮」、「巫山與天近」、「巫山高高半天起」、「高唐與巫山,參差都相望」等等。這與賦中所云「惟高唐之大體兮,殊無物類之可儀比。巫山赫無其疇兮……」正好相互印證。 宋玉《高唐賦》所描寫的巫山,當是長江三峽中的巫山,而高唐觀、陽臺就在巫山之陽。三峽巫山一帶是一個既具有獨特自然地理環境的地帶、又是一個具有獨特民族文化風俗的地域,自從三峽地區有人類活動的歷史以來,它就鮮活地存在于古老的神話傳說中,頻繁地出現于先秦文獻的記載中——這是任何一座山巒、任何一個地域所不能替代的。 關于「高唐」的文化內涵與涵義,學者們有著各種不同的解說和見解。這些見解看似其說不一,但仔細思考卻發現各家所說相互之間并無矛盾之處,只是探討的角度不同而已。「高唐」的文化底蘊豐富而深厚,因此決定了其涵義的復雜性與多元性。 《高唐賦》既反映了宋玉本人的人生觀、世界觀,也折射了戰國時代楚地楚人的宗教信仰、神靈崇拜、民間風俗、社會生活等諸多方面,具有很高的文化價值和史學價值,是一份十分珍貴的文化遺產。

古詩詞的“巫山”是指哪座山?

古代詩詞歌賦中的“巫山”,除地理特定的寫實之外,大多時候只是“泛指”,純粹寫意,并非要特指哪里的巫山。譬如,元稹《離思》詩曰“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其中的“滄海”、“巫山”顯然都是文學意義的喻指,詩人只是借湖北云夢的“巫山云雨”典故,含蓄表達一種情到深處人孤獨的滄桑,并非要具體指明是哪里的巫山,更不是指今天這個巫山縣的山。

由于各種原因,總有人喜歡望文生義,以為“巫山”就是指“巫山縣的山”,而長江三峽之一的“巫峽”正好位于重慶市巫山縣和湖北省巴東縣境內,從而導致一些人誤以為“巫山”就是指“巫山縣的巫峽”。實際上,“巫峽”只是“東-西”走向的一段三峽裂谷,而“巫山”是指“南-北”走向的山脈群峰,即使整個長江三峽也只是“巫山”的一部分而已。

高陽臺的解釋

高陽臺的解釋

(1).詞牌名。取 戰國 楚 宋玉 賦神女事以為名。又名 《慶春澤慢》 、 《慶 * 》 。 雙調 一百字,平韻。 (2).曲牌名。有二,均屬南曲商調。其 一字 句格律與詞牌全闋同,亦有只用半闋者,用作引子。另一與詞牌全闋略異,用作過曲。

詞語分解

高的解釋 高 ā 由下到上距離大的,與“低” 相對 :高峰。高空。高踞。 高原 。高聳。 高山流水 (喻知己、 知音 或樂曲高妙)。高屋建瓴( 形容 居高臨下 的 形勢 )。高瞻遠矚。 高度:他身高一米八。 等級在上的:高級。高考。 在 陽臺的解釋 從房屋墻面伸出的平臺詳細解釋. 戰國 楚 宋玉 《高唐賦》序:“昔者先王嘗游 高唐 ,怠而晝寢,夢見一婦人,曰:‘妾 巫山 之女也,為 高唐 之客,聞君游 高唐 ,愿薦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辭曰

關于高唐賦中的陽臺在哪里和高唐賦中的經典名篇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鏈接:http://www.pinswag.com/ask/28998.html

分享給朋友:

“高唐賦中的陽臺在哪里 高唐賦中的經典名篇” 的相關文章

與朱元思書多少字(與朱元思書多少字不含標點)

與朱元思書多少字(與朱元思書多少字不含標點)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與朱元思書多少字,以及與朱元思書多少字不含標點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與朱元思書》全文多少個字? 【原文】 二十三日,過巫山凝真觀[1],謁妙用真人祠[2]。真人即世所謂巫山神女也[3]。祠正對巫山,...

哪些詩歌描寫西陵峽(描寫春天的現代詩歌有哪些)

哪些詩歌描寫西陵峽(描寫春天的現代詩歌有哪些)

大家好,關于哪些詩歌描寫西陵峽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于描寫春天的現代詩歌有哪些的相關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歌詠三峽的經典詩句有哪些 1. 關于歌詠三峽的詩句 關于歌詠三峽的詩句 1....

三峽有哪些詩(三峽的詩詞有什么)

三峽有哪些詩(三峽的詩詞有什么)

今天給各位分享三峽有哪些詩的知識,其中也會對三峽的詩詞有什么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關于三峽的古詩 1、扁舟轉山曲,未至已先驚。白浪橫江起,槎牙似雪城。——蘇軾《新灘》2、峨眉高萬仗,夔巫鎖西風。江流關不住,眾水盡朝東。——陳毅《詠三峽》)3、白鷺拳一...

三峽的相關詩句有哪些 三峽的詩詞有什么

三峽的相關詩句有哪些 三峽的詩詞有什么

很多朋友對于三峽的相關詩句有哪些和三峽的詩詞有什么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關于三峽的詩句 關于三峽的詩句 1、玉峰青云十二枝,金母和云賜瑤姬。花宮磊砢楚宮外,列仙八面星斗垂。秀色無雙怨三峽,春風幾夢襄王獵。青鸞不在懶吹簫,斑竹題詩寄江妾。飄飖絲散巴...

鑿陽不駐東流急出自哪里的簡單介紹

鑿陽不駐東流急出自哪里的簡單介紹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鑿陽不駐東流急出自哪里,以及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巫山神女文言文閱讀 1. 巫山神女酈道元文言文翻譯 《巫山神女》翻譯: 江水繼續東流,穿過巫峽,巫峽是杜宇所鑿,以疏通江水。郭仲產說:按《地理志》...

高唐賦中的高唐在哪里 高唐賦的意思

高唐賦中的高唐在哪里 高唐賦的意思

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解答關于高唐賦中的高唐在哪里這個問題的知識,還有對于高唐賦的意思也是一樣,很多人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分享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水滸傳中的高唐州在哪? 高唐州為元朝所置,北宋時只有高唐縣,屬河北東路博州,今聊城市高唐縣。宋玉《高唐賦》賞析 《高唐賦》...

關于三峽的名詩句有哪些,關于三峽有關的詩句

關于三峽的名詩句有哪些,關于三峽有關的詩句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關于三峽的名詩句有哪些,以及關于三峽有關的詩句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描寫三峽風光的詩句 1. 關于三峽風光的詩句 關于三峽風光的詩句 1. 描寫三峽景色的著名詩句...

巫山廟黨怎么吃,巫山廟參與巫山廟黨區別

巫山廟黨怎么吃,巫山廟參與巫山廟黨區別

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解答關于巫山廟黨怎么吃這個問題的知識,還有對于巫山廟參與巫山廟黨區別也是一樣,很多人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分享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清問巫山廟怎吃比較好? 廟黨參是重慶巫山縣廟宇鎮獨有的全國“四大名黨”之一,在《本草綱目》中也能找到相關介紹。 廟黨是什...

有關三峽的詩句有哪些,有關三峽詩詞

有關三峽的詩句有哪些,有關三峽詩詞

很多朋友對于有關三峽的詩句有哪些和有關三峽詩詞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三峽的古詩有哪些呀? 三峽的古詩有:1、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李白《早發白帝城》翻譯:清晨,朝霞滿天,我就要踏上歸程。從江上往高處看,...

發表評論

訪客

看不清,換一張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里發表您的看法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