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歷史漢書酷吏傳由哪些人 酷吏列傳原文
今天給各位分享酷歷史漢書酷吏傳由哪些人的知識,其中也會對酷吏列傳原文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漢武帝朝十大酷吏?
樓主你要的也太多了,很多人其實都是無名之輩的,但幸好我看過史記,記得里面有寫酷吏的,但不能給你他們每個人的全的介紹了,我打字不算快,就給你打簡介吧,呵呵,希望對你有用!
漢武帝十大酷吏(時間順序)
1)郅都 :西漢河東郡楊縣(今山西省洪洞縣東南)人,生卒年不詳。主要活動于漢景帝時期,是西漢最早以嚴刑峻法鎮壓不法豪強,維護封建秩序的名臣。
2)寧成 :西漢酷吏。南陽穰人。景帝時,先后任濟南都尉、中尉。因貪暴殘酷,宗室豪杰人人惴恐。武帝即位,徙為內史。后畏罪解脫歸家,在家鄉放高利貸,購陂田千余頃,役使貧民數千家,致產數千金,從騎數十。再起為關都尉,出入關者云:“寧見乳虎,無直寧成之怒。” 慘絕人寰出自于此.
3)周陽由 :他父親趙兼以淮南王劉長舅父的身份被封為周陽侯,所以姓周陽。周陽由因為是外戚被任命為郎官,服事孝文帝和孝景帝。景帝時,周陽由當了郎官。漢武帝即位后,官員處理政事,崇尚遵循法度,謹慎行事,然而周陽由在二千石一級的官員中,是最暴虐殘酷、驕傲放縱的人。他所喜愛的,如果犯了死罪,就曲解法律使那人活下來;他所憎惡的,他就歪曲法令把他殺死。
4)趙禹 :趙禹是臺縣人,以佐史的身份補任京城官府的官員,因為廉潔升為令史,服事周亞夫。周亞夫當丞相,趙禹當丞相史,丞相府中的人都稱贊他廉潔公平。但周亞夫不重用他,說:“我很知道趙禹有杰出無比的才干,但他執法深重嚴酷,不能在大的官府當官。”武帝時代,趙禹因為從事文書工作而積累功勞,逐漸升為御史。皇上認為他能干,又升到太史大夫。他和張湯共同制定各種法令,制作“見知法”,讓官吏互相監視,相互檢舉。漢朝法律越發嚴厲,大概就從這時開始。 後趙禹中途被罷官,不久當了廷尉。最初,條侯周亞夫認為趙禹殘酷陰謀,不肯重用。待趙禹當了少府,與九卿并列。趙禹做事嚴酷急躁,到晚年時,國家事情越來越多,官吏致力于施行嚴刑峻法,而趙禹卻執法清援,被稱為平和。無溫舒等人是后起之官,執法比趙禹嚴酷。因為趙禹年老,改任燕國丞相。幾年后,犯有昏亂背逆之罪,被免官,在張湯死后十余年,老死在家中。
5)張湯 :張湯(?——前115),西漢杜陵(今陜西西安東南)人。幼時喜法律,曾任長安吏、內史掾和茂陵尉。后補侍御史。因為治陳皇后、淮南、衡山二王謀反之事,得到武帝賞識。先后晉升為太中大夫、廷尉、御史大夫。
6)義縱 :西漢武帝的時候,有個名叫義縱的人。他姐姐義殉是個醫生。她因醫好了皇太后的病,皇太后很寵愛她,義縱也因此得到漢武帝的任用。他先在上黨郡一個縣中任縣令,后又升為長安縣令。他在任職期間,能夠依法辦事,不講情面,也不怕得罪有權有勢的人,當地的治安有了很大的改變。漢武帝認為他很有才干,就調任他為河內郡都尉,后又升為南陽太守。 當時,南陽城里居住著一個管理關稅的都尉名叫寧成,這人很殘暴,利用手中的權力橫行霸道,百姓們都很害怕他,甚至連進關、出關的官員都不敢得罪他。人們都說,讓寧成做官,好比是把一群羊交給狼管。寧成聽說義縱要來南陽任太守,有些不安。等義縱上任那天,帶領全家老小恭恭敬敬地站在路邊迎接義縱。義縱知道寧成這樣做的目的,對他不理不睬。一上任,義縱就派人調查寧成的家族,凡是查到有罪的,就統統殺掉,最后,寧成也被判了罪。這一來,當地有名的富豪孔氏、暴氏因為也有劣跡,嚇得逃離了南陽。 后來,漢武帝又調義縱任定襄(在今內蒙古)太守,那時,這個地區的治安很混亂。義縱一到定襄,就將監獄中二百多個重罪輕判的犯人重新判處死刑,同時將二百多個私自來監獄探望這些犯人的家屬抓了起來,說他們想要為犯人開脫罪行,也一起判處死刑。 那天,一下子就殺了四百多人。盡管那天天氣不冷,然而,住在這個地區的人們聽到這個消息后都嚇得不寒而栗。 義縱執法嚴峻,但也存在肆意殘殺的問題,司馬遷《史記》把義縱歸入酷吏一類。
7)王溫舒 :陽陵(今陜西咸陽市東)人。年輕時就游手好閑,不務正業。為了搶奪路人財物,他常常在月黑風高之夜以錘殺人而埋之。這種殺人越貨的強盜行徑,養成了他后來好殺行威的暴虐性格。后來,地方上讓他試作亭長,這是一個鄉村基層的官,管理一亭(漢制,十里為一亭)的治安警衛,兼理民事。但試了好幾次,他都干不好本職工作,因而罷去。此后,他又在縣衙門里充當小吏,逐漸升為廷尉史。不久,王溫舒投靠張湯。張湯也以嚴酷著稱,用其為御史,負責督察盜賊。他到任后,殺傷甚多。其暴虐性格又得到進一步發展。 當時漢武帝主張全面加強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嚴厲打擊危害專制統治的行為,在這種形勢下,樂以刑殺為威的人往往提拔較快。故王溫舒很快就升遷為廣平郡(今河北曲周縣北)都尉,輔佐郡守負責全郡的軍事和治安
8)尹齊 :西漢大臣。茌平人。尹齊初以刀筆吏稍遷至御史。時張湯為御史大夫,經常稱贊尹齊為政廉潔,做事果斷。武帝使尹齊負責捉拿盜賊,尹齊執法不避權貴,有功,遷關內都尉。其前任寧成即以嚴酷著稱,出入潼關者中流傳著一種說法:“寧見乳虎,無值寧成之怒”,對寧成畏懼如此。尹齊到任后,嚴酷之名“甚于寧成”。武帝以為能,拜為中尉。由于尹齊督察苛刻,貪官污吏和豪強惡霸雖有所收斂,但一般官吏也都因擔心觸犯刑律而縮手縮腳,不敢大膽治事,故諸事多廢,尹齊為此被免官。后來,死于淮南都尉任中。死后,家中的財產不過50金,可見做官廉潔。因其誅殺過多,仇家要聯合焚燒尹齊的尸體,其妻只好載尸逃回原籍。
9)楊仆 :楊仆,宜陽人也。以千夫為吏。河南守舉為御史,使督盜賊關東,治放尹齊,以敢擊行。稍遷至主爵都尉,上以為能。南越反,拜為樓船將軍,有功,封將梁侯。東越反,上欲復使將,為其伐前勞,以書敕責之曰:“將軍之功,獨有先破石門、尋狹,非有斬將騫旗之實也,烏足以驕人哉!前破番禺,捕降者以為虜,掘死人以為獲,是一過也。建德、呂嘉逆罪不容于天下,將軍擁精兵不窮追,超然以東越為援,是二過也。士卒暴露連歲,為朝會不置酒,將軍不念其勤勞,而造佞巧,請乘傳行塞,因用歸家,懷銀黃,垂三組,夸鄉里,是三過也。失期內顧,以道惡為解,失尊尊之序,是四過也。欲請蜀刀,問君賈幾何,對曰率數百,武庫日出兵而陽不知,挾偽干君,是五過也。受詔不至蘭池宮,明日又不對。假令將軍之吏問之不對,令之不從,其罪何如?推此心以在外,江海之間可得信乎!今東越深入,將軍能率眾以掩過不?”仆惶恐,對曰:“愿盡死贖罪!”與王溫舒俱破東越。后復與左將軍荀彘俱擊朝鮮,為彘所縛,語在《朝鮮傳》。還,免為庶人,病死。
10)杜周 :杜周,南陽杜衍人也。義縱為南陽太守,以周為爪牙,薦之張湯,為廷尉史。使案邊失亡,所論殺甚多
中國歷史上的酷吏有哪些?
張湯
李章
張湯為漢武帝時人,官至廷尉、御史大夫,為人嚴苛,用法深刻,并且善于迎合武帝的意愿,因此名聲很壞。司馬遷把他列入臭名昭著的“酷吏傳”。
對待富豪貴族等特權階層,張湯是毫不留情的打擊;而對于平民百姓,卻很寬容,故意把案子當面向皇帝報告,而皇帝往往就從輕發落了。 這樣的行為,按理說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酷吏,而最終得到一個惡劣的酷吏名聲,究其原因,只因其得罪的是特權階層,而特權階層掌握著話語權。
另一些類似的例子,比如武則天允許民告官,王安石變法損及士大夫的權益,朱元璋剝貪官皮,雍正鐵心整頓吏治,史家對他們的評價都很惡劣。宋神宗和文彥博的一段對話最說明問題。神宗問,“王安石的新法對百姓很有好處,你們為什么要強烈反對呢?”文彥博給出了赤裸裸的回答,“為與士大夫治天下,非與百姓治天下也。”也就是說,統治者應該維護統治集團的利益,而不是全體百姓的利益。當然,表面上還是要一個“民為重”的包裝。
李章,(東漢光武帝時期)
為平陽令,殺豪猾大姓趙綱及其族人,一縣安寧,升為千乘郡太守。不久“坐株斬盜賊過濫”(亦即“殘賊”)免官下獄,不數月又出任侍御史,轉瑯琊太守。
哪個朝代酷吏最多?著名酷吏有哪些?
漢代:張湯、杜周
唐代:來俊臣、周興
“酷吏”一次最早見于司馬遷《史記·酷吏列傳》,其后史書繼承了這一體式,總共有《史記》、《漢書》、《后漢書》、《魏書》、《北齊書》、《北史》、《隋書》、《舊唐書》、《新唐書》、《金史》等十部史書有《酷吏列傳》。但是除了唐代和漢代以外,其他的朝代多戰亂而短暫,就算名臣、皇帝也沒幾個人知道,不要說是酷吏了。所以非常有名氣的只有漢代和唐代的這幾個人而已。
除了來俊臣外,中國歷史上還有哪些著名的酷吏?
酷吏是中國古代稱呼用嚴刑峻法的官吏,是我國歷史上的打黑策略之一。酷吏專門和豪強做對,用今天的詞就是熱衷“打黑”。酷吏的政績大都相當突出,尤其是善于強化治安。在《史記》、《漢書》等正史中都有一個“酷吏列傳”。從漢代的司馬遷開始,在正史中專為“酷吏”作傳,漢以后,“酷吏”這一名目開始從正史上消失,但酷吏政治仍被后世沿用,并在明、清時代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酷吏是君主專制政治的產物,也是其犧牲品,需要時可重用,不需要時則拋棄,其有三個特點,一是比較廉潔;二是喜用重典不畏豪強,對不服從法律的人,特別是豪門貴族,敢于痛下辣手;三是幾乎都沒落得個好下場。
那么中國歷史上還有哪些著名的酷吏?
一、郅都
郅都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酷吏,郅都是西漢時期的郎官,要知道在漢朝剛剛建立的時候,國家的法律非常嚴苛,因此也誕生了一批維持法制的酷吏。郅都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估計歷史記載郅都本人的平價還是非常不錯的,郅都嚴格遵守西漢法律,無論是任何人犯法都會嚴格執行。因此在達官貴人眼里,郅都就是一個眼中釘,一個十足的酷吏,但是在百姓眼里,郅都就是一個好官。
二、張湯
張湯在歷史上非常有名,主要是因為張湯制定了漢朝的很多部法律。其中張湯還參與懲治陳皇后以及等多次謀逆大案,因此張湯也特別受到了賞識。在歷史記載中張湯這個人非常的嚴格,而且嚴于律己,對于法律非常的敬畏,無論是誰犯法都是一視同仁,因此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酷吏。
三、王溫舒
王溫舒是漢代時期的酷吏,這個人生性殘忍。早在王溫舒沒有當官之前就經常殺人,當王溫舒發跡以后,更是為了升遷,大力平定治安。許多人因為小偷小盜全部被殺害,因此當時王溫舒治下的治安非常好,但是也留下了酷吏的名聲。
《后漢書·酷吏傳》的作者是誰?
《后漢書》由我國南朝劉宋時期的歷史學家范曄編撰,是一部記載東漢歷史的紀傳體斷代史,“二十四史”之一。《后漢書》是繼《史記》、《漢書》之后又一部私人撰寫的重要史籍。與《史記》、《漢書》、《三國志》并稱為“前四史”。《后漢書》紀十卷和列傳八十卷的作者是范曄,李賢注,此書綜合當時流傳的七部后漢史料,并參考袁宏所著的《后漢紀》,簡明周詳,敘事生動,故取代以前各家的后漢史。北宋時,有人把晉朝司馬彪《續漢書》志三十卷,劉昭注,與之合刊,成今天《后漢書》。
漢代酷吏張湯的資料
張湯,西漢時期官員、酷吏,杜陵(今陜西西安東南)人,因為治陳皇后、淮南、衡山謀反之事,得到漢武帝的賞識。
張湯先后晉升為太中大夫、廷尉、御史大夫。與趙禹編定《越宮律》、《朝律》等法律著作。用法主張嚴峻,常以春秋之義加以掩飾,以皇帝意旨為治獄準繩。曾助武帝推行鹽鐵專賣、告緡算緡,打擊富商,剪除豪強。頗受武帝寵信,多行丞相事,權勢遠在丞相之上。
元鼎二年十一月(公元前116年12月),因為御史中丞李文及丞相長史朱買臣的誣陷,被強令自殺。死后家產不足五百金,皆得自俸祿及皇帝賞賜。張湯雖用法嚴酷,后人常以他作為酷吏的代表人物,但他為官清廉儉樸,不失為古代廉吏。
擴展資料:
張湯的死亡,最致命的原因在于他的兩面性格,為法過酷,結怨太多,最后被武帝拋棄。公元前115年,武帝元鼎二年,由于鹽鐵收歸中央政府獨占,極大損害了同姓諸侯國的利益,再加上以前的個人恩怨,趙王劉彭祖率先指控張湯與其下屬魯謁居合謀詭計危害國家。
魯謁居是張湯的心腹手下,曾故意炮制冤案以陷害張湯的舊怨御史李文。魯謁居因趙王上告被關入獄中不久病死。被連累的魯謁居的弟弟認為張湯見死不救,于是在牢里揭露了其兄與張湯違法挾私尋仇的黑幕。
武帝特命廷尉減宣調查李文案,而同為酷吏的減宣恰也是張湯的老對頭,欲借此案置張湯于死地,便私下秘密行動羅織大罪。
正在這危機時刻,有賊偷盜了漢文帝陵園的下葬錢,依慣例,丞相莊青翟與張湯相約一同向武帝謝罪。張湯臨時變卦,單方面推卸責任,準備先彈劾莊青翟,將罪名全歸于丞相。
而丞相府的三位長吏朱買臣(成語“覆水難收”的主角)、王朝、邊通也都與張湯結有深怨,三人得知張湯計劃后,一起聯名先發制人,替丞相聲辯無罪的同時,告發了張湯平日的種種非法行徑,將前后數件事一一聯系。
武帝暴怒,認定張湯內心險詐一慣欺君,便不由分說,派使者帶著罪名簿以八項大罪痛責張湯。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張湯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