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生痛哭指什么 賈生痛哭原蛇足什么肖
很多朋友對于賈生痛哭指什么和賈生痛哭原蛇足什么肖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賈生痛哭原蛇足,梨園煙散舞馬盡打一數字生肖
賈生痛哭原蛇足代表蛇生肖。蛇是十二生肖中最頑強的屬相,屬蛇人是十二生肖中最具有神秘感,最不可思議的人物。有些東方人認為蛇是陰險的、由于難以捉摸而令人產生恐懼感。
“賈生少年虛垂涕,王粲春來更遠游”有哪些典故?
出自安定城樓(李商隱·唐)
迢遞高城百尺樓,綠楊枝外盡汀洲。
賈生少年虛垂涕,王粲春來更遠游。
永憶江湖歸白發,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雛竟未休。
這首詩寫于李商隱考取進士后因政治長詩而遭受排擠后無奈投奔岳父受人非議后,詩人心情委頓又憤慨,有感之下寫下此詩,其中“賈生少年虛垂涕,王粲春來更遠游”,這兩句是藉歷史人物和典故自比。
賈生是指漢代的賈誼,他年輕時就有憂國憂民的情懷。賈誼在上給皇帝的《治安策》中說“臣竊惟事勢可為痛哭者一,可為流涕者二,可為長太息者六”,對當時國家存在的弊病獻計獻策。那時賈誼也就二十多歲,所以稱“少年”,與李商隱此時的年齡相當。他說,我與賈誼俱是青春年少,都有憂國憂民情懷,可我卻只能白白地流淚,報國無門。王粲是東漢末年人,建安七子之一。王粲年輕時曾流寓荊州,依附劉表,并不得志,曾于春日作《登樓賦》有句云“雖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王粲登樓引發了寄人籬下的感慨,這和李商隱眼下登樓的景況何其相似。他說我不僅報國無門,而且還在春天到來時,遠游到這么一個不是自己想待的地方。接下來他寫出了自己心中的理想:“永憶江湖歸白發,欲回天地入扁舟。”
“賈生年少虛垂淚,王粲春來更遠游”是什么意思?
“賈生年少虛垂淚,王粲春來更遠游”意思是:年少有為的賈誼徒然地流淚,春日登樓的王粲再度去遠游。
原文:
迢遞高城百尺樓,綠楊枝外盡汀洲。
賈生年少虛垂淚,王粲春來更遠游。
永憶江湖歸白發,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雛竟未休。
譯文:
高大城墻上有百尺高的城樓,在綠楊林子外是水中的沙洲。
年少有為的賈誼徒然地流淚,春日登樓的王粲再度去遠游。
常向往老年自在地歸隱江湖,要想在扭轉乾坤后逍遙扁舟。
不知道腐臭的死鼠成了美味,竟對鹓雛的愛好也猜忌不休。
注釋:
⑴安定:郡名,即涇州(今甘肅省涇川縣北),唐代涇原節度使的治所。
⑵迢遞:此形容樓高而且連續綿延。謝朓《隨王鼓吹曲》:“逶迤帶綠水,迢遞起朱樓。”
⑶枝外:一作“枝上”。汀洲:汀指水邊之地,洲是水中之洲渚。此句寫登樓所見。
⑷賈生:指西漢人賈誼。《史記·賈生傳》:“賈生……年少,頗通諸子百家之書。文帝召以為博士……一歲中至太中大夫。”又《漢書·賈誼傳》載:賈誼認為“時事可為痛哭者一,可為流涕者二,可為太息者六。“因此”數上書陳政事,多所欲匡建”。但文帝并未采納他的建議。后來他嘔血而亡,年僅33歲。李商隱此時27歲,以賈生自比。
⑸王粲:東漢末年人,建安七子之一。《三國志·魏書·王粲傳》載:王粲年輕時曾流寓荊州,依附劉表,但并不得志。他曾于春日作《登樓賦》,其中有句云:“雖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李商隱此以寄人籬下的王粲自比。
⑹永憶:時常向往。江湖歸白發:年老時歸隱。
⑺欲回天地入扁舟:《史記·貨殖列傳》:春秋時范蠡輔佐越王勾踐滅吳后,乘扁舟歸隱五湖。李商隱用此事,說自己總想著年老時歸隱江湖,但必須等到把治理國家的事業完成,功成名就之后才行。
⑻“不知”二句:鹓雛是古代傳說中一種像鳳凰的鳥。《莊子·秋水》:“惠子相梁,莊子往見之。或謂惠子曰:‘莊子來,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國中三日三夜。莊子往見之,曰:‘南方有鳥,其名為鹓雛。……發于南海而飛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于是鴟得腐鼠,鹓雛過之,仰而視之曰:嚇!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邪?’”李商隱以莊子和鹓雛自比,說自己有高遠的心志,并非汲汲于官位利祿之輩,但讒佞之徒卻以小人之心度之。
賞析:
這首詩,筆力健舉:風骨清峻,結構嚴謹,而語句靈活變化,特別在使用典故方面,非常成功。由于賈誼、王粲的身世遭遇與作者有相似之處,抓住相似的典型事例——賈生垂涕、王粲遠游,比擬自己的憂時羈旅之感,若合符券,而使一位奮發有為又遭受壓抑的少年志士形象躍然紙上。復次,作者的曲曲心事,本不可能用片言只字表達出來,現在借助莊子寓言,不但足以表露他不汲汲于榮利的猖介品質,又反映他睥睨一切的精神狀態,還反擊了政敵的惡意中傷,如此用典,既靈活,又確切,既含蓄,又銳利,充分發揮了典故的功能。
創作背景:
公元835年(唐文宗大和九年),王茂元拜涇原節度使。公元838年(唐文宗開成三年),李商隱考中進士以后,便到涇源節度使王茂元幕下當了一名幕僚,并且娶了王茂元的女兒。安定城,故址在現今甘肅省涇川縣以北,是唐代涇源節度使的治所。在持續于中晚唐歷史上達數十年之久的“牛李黨爭”中,李商隱曾經得到作為牛黨重要人物的令狐楚父子的幫助,而王茂元卻偏被人們看成是李黨人物。因此,這一年李商隱繼進士及第后參加吏部博學宏詞科考試時,便受到朋黨勢力的排斥,不幸落選,失意地再回到涇源。正是春風吹柳、楊柳婆娑的季節,詩人登上涇源古城頭——安定城樓,縱目遠眺,看到朝政的混亂,腐敗勢力的橫行,有理想和才干的人無從施展自己的抱負,心中不禁生起了哀國憂時和自傷身世的無窮感觸,于是,寫下這首七律遣懷。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