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斜的斜如何理解,分析白日斜的表達效果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白日斜的斜如何理解,以及分析白日斜的表達效果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白日斜”什么意思?
“白日斜”是說作者帶著離愁南歸,因為愁緒郁積在胸中,所以感覺上時間過得很快,不知不覺已日薄西山。這里不說“夕陽”而取“白日”,正好與作者當時的心情相吻合,也隱喻當時國勢漸頹的社會現實。
《己亥雜詩》【作者】龔自珍?【朝代】清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白話釋義:
浩浩蕩蕩的離別愁緒向著日落西斜的遠處延伸,離開北京,馬鞭向東一揮,感覺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我辭官歸鄉,猶如從枝頭上掉下來的落花,但它卻不是無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還能起著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創作背景:
道光十九年(1839),也就是鴉片戰爭的前一年,龔自珍已48歲,對清朝統治者大失所望,毅然決然辭官南歸,回歸故里,后又北上迎取眷屬,在南北往返途中,他有所思,有所感,就用雞毛寫在賬簿紙上,投入一個竹筐里。
后來共“得紙團三百十五枚,蓋作詩三百十五首也”(《與吳虹生書》),寫就巨型組詩。這就是著名的《己亥雜詩》──那一年是己亥年。 本文選自《己亥雜詩》的第五篇。作者當時憤然辭官,離別親朋好友,愁腸百結。
“白日斜”是什么的意思?
“白日斜”是“離愁”的補語。“白日斜”是說作者帶著離愁南歸,因為愁緒郁積在胸中,所以感覺上時間過得很快,不知不覺已日薄西山。這里不說“夕陽”而取“白日”,正好與作者當時的心情相吻合,也隱喻當時國勢漸頹的社會現實。
一、原文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二、譯文
浩浩蕩蕩的離別愁緒向著日落西斜的遠處延伸,離開北京,馬鞭向東一揮,感覺就是人在天涯一般。我辭官歸鄉,有如從枝頭上掉下來的落花,但它卻不是無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還能起著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三、出處
清·龔自珍《己亥雜詩·浩蕩離愁白日斜》
《己亥雜詩》賞析
《己亥雜詩》共三百一十五首,或議時政,或述見聞,或思往事,題材十分廣泛,內容復雜,大多借題發揮,抨擊社會。龔自珍生活在鴉片戰爭前夕。他具有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主張改革內政,抵抗外國侵略。
《己亥雜詩》中的批判、呼喚、期望,集中反映了詩人高度關懷民族、國家命運的愛國激情,寫出了作者對清朝政府不重視籌劃的痛心疾首,言語之間多是關系到國計民生的鹽鐵生計堪危,表達了變革社會的強烈愿望。《己亥雜詩》多用象征隱喻,想象豐富、奇特,運用多種手法寫景抒情。
浩蕩離愁白日斜的斜怎么讀不會不會不會不會-_-||?
斜,普通話讀音是xié,是指不正。另有古音念xiá,部分古詩中使用古音以求押韻,本句即如此,以之與后面的“涯、花”形成押韻。
清.龔自珍《己亥雜詩·其五》: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唐.李世民《過舊宅·新豐停翠輦》中“園荒一徑斷,苔古半階斜”,斜也讀xiá,使之與上下句的“笳、花、家”等字押韻。
“浩蕩離愁白日斜”的“斜”念什么?
“浩蕩離愁白日斜”的“斜”字的讀音是:xiá。
出自清代龔自珍的《己亥雜詩·其五》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譯文:
離別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向著日落西斜的遠處延伸, 馬鞭向東一揮,感覺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從枝頭上掉下來的落花不是無情之物,即使化作春泥,也甘愿培育美麗的春花成長。
擴展資料:
這首詩是作者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其含義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抒發離京南返的愁緒,二是表示自己雖已辭官,但仍決心為國效力,流露了作者深沉豐富的思想感情。
詩中的“落紅”、“化作”兩句是歷來傳頌的經典名句,他們一方面是詩人言志抒懷的心聲,另一方面也可以為廣泛意義上的崇高人格道德境界的出色寫照。詩的開拓為表現自己離愁別緒的豐富感情,詩人用了“浩蕩”一詞來形容“離愁”,既強化“愁”意。
又體現出詩人狂放深沉的內心思緒和個性特點,這里典型的詩人本色。緊接著的“吟鞭”句,對前人詩局的化用也恰倒好處,并形成了兩句相連呼應的藝術效果,仿佛能感受到詩人此時此刻此情此景中的心情。最后則筆鋒一轉,用形象生動的比喻抒發胸臆,使全詩渾然一體動人肺腑。
關于白日斜的斜如何理解和分析白日斜的表達效果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