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性受,久久亚洲综合色,国产福利一区二区精品免费,99热这里都是精品

當前位置:詩詞問答 > 歷史 > 正文內容

百人逐兔出自哪里,萬人逐兔,一人獲之

太過熾熱2023-02-28 16:40歷史43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百人逐兔出自哪里,以及萬人逐兔,一人獲之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隋書》卷四十五 列傳第十(2)

長寧王儼,勇長子也。誕乳之初,以報高祖,高祖曰:「此即皇太孫,何乃生不得地?」云定興奏曰:「天生龍種,所以因云而出。」時人以為敏對。六歲,封長寧郡王。勇敗,亦坐廢黜。上表乞宿衛,辭情哀切,高祖覽而憫焉。楊素進曰:「伏愿圣心同于螫手,不宜復留意。」煬帝踐極,儼常從行,卒于道,實鴆之也。諸弟分徙嶺外,仍敕在所皆殺焉。

秦孝王俊,字阿祗,高祖第三子也。開皇元年立為秦王。二年春,拜上柱國、河南道行臺尚書令、洛州刺史,時年十二。加右武衛大將軍,領關東兵。三年,遷秦州總管。隴右諸州盡隸焉。俊仁恕慈愛,崇敬佛道,請為沙門,上不許。六年,遷山南道行臺尚書令。伐陳之役,以為山南道行軍元帥,督三十總管,水陸十余萬,屯漢口,為上流節度。陳將周羅?、荀法尚等,以勁兵數萬屯鸚鵡洲,總管崔弘度請擊之。俊慮殺傷,不許。羅?亦相率而降。于是遣使奉章詣闕,垂泣謂使者曰:「謬當推轂,愧無尺寸之功,以此多慚耳。」上聞而善之。授揚州總管四十四州諸軍事,鎮廣陵。歲余,轉并州總管二十四州諸軍事。初頗有令問,高祖聞而大悅,下書獎勵焉。其后俊漸奢侈,違犯制度,出錢求息,民吏苦之。上遣使按其事,與相連坐者百余人。俊猶不悛,于是盛治宮室,窮極侈麗。俊有巧思,每親運斤斧,工巧之器,飾以珠玉。為妃作七寶?,又為水殿,香涂粉壁,玉砌金階。梁柱楣棟之間,周以明鏡,間以寶珠,極榮飾之美。每與賓客妓女弦歌于其上。俊頗好內,妃崔氏性妒,甚不平之,遂于瓜中進毒。俊由是遇疾,征還京師。上以其奢縱,免官,以王就第。左武衛將軍劉升諫曰:「秦王非有他過,但費官物營?舍而已。臣謂可容。」上曰:「法不可違。」升固諫,上忿然作色,升乃止。其后楊素復進諫曰:「秦王之過,不應至此,愿陛下詳之。」上曰:「我是五兒之父,若如公意,何不別制天子兒律?以周公之為人,尚誅管、蔡,我誠不及周公遠矣,安能虧法乎?」卒不許。

俊疾篤,未能起,遣使奉表陳謝。上謂其使曰:「我戮力關塞,創茲大業,作訓垂范,庶臣下守之而不失。汝為吾子,而欲敗之,不知何以責汝!」俊慚怖,疾甚。大都督皇甫統上表,請復王官,不許。歲余,以疾篤,復拜上柱國。二十年六月,薨于秦邸。上哭之數聲而已。俊所為侈麗之物,悉命焚之。敕送終之具,務從儉約,以為后法也。王府僚佐請立碑,上曰:「欲求名,一卷史書足矣,何用碑為?若子孫不能保家,徒與人作鎮石耳。」

妃崔氏以毒王之故,下詔廢絕,賜死于其家。子浩,崔氏所生也。庶子曰湛。群臣議曰:「《春秋》之義,母以子貴,子以母貴。貴既如此,罪則可知。故漢時栗姬有罪,其子便廢,郭后被廢,其子斯黜。大既然矣,小亦宜同。今秦王二子,母皆罪廢,不合承嗣。」于是以秦國官為喪主。俊長女永豐公主,年十二,遭父憂,哀慕盡禮,免喪,遂絕魚肉。每至忌日,輒流涕不食。有開府王延者,性忠厚,領親信兵十余年,俊甚禮之。及俊有疾,延恒在閤下,衣不解帶。俊薨,勺飲不入口者數日,羸頓骨立。上聞而憫之,賜以御藥,授驃騎將軍,典宿衛。俊葬之日,延號慟而絕。上嗟異之,令通事舍人吊祭焉。詔葬延于俊墓側。

煬帝即位,立浩為秦王,以奉孝王嗣。封湛為濟北侯。后以浩為河陽都尉。楊玄感作逆之際,左翊衛大將軍宇文述勒兵討之。至河陽,修啟于浩,浩復詣述營,兵相往復。有司劾浩,以諸侯交通內臣,竟坐廢免。宇文化及殺逆之始,立浩為帝。化及敗于黎陽,北走魏縣,自僭偽號,因而害之。湛驍果,有膽烈。大業初,為滎陽太守,坐浩免,亦為化及所害。

庶人秀,高祖第四子也。開皇元年,立為越王。未幾,徙封于蜀,拜柱國、益州刺史、總管,二十四州諸軍事。二年,進位上柱國、西南道行臺尚書令,本官如故。歲余而罷。十二年,又為內史令、右領軍大將軍。尋復出鎮于蜀。

秀有膽氣,容貌瑰偉,美須髯,多武藝,甚為朝臣所憚。上每謂獻皇后曰:「秀必以惡終。我在當無慮,至兄弟必反。」兵部侍郎元衡使于蜀,秀深結于衡,以左右為請。既還京師,請益左右,上不許。大將軍劉噲之討西爨也,高祖令上開府楊武通將兵繼進。秀使嬖人萬智光為武通行軍司馬,上以秀任非其人,譴責之。因謂群臣曰:「壞我法者,必在子孫乎?譬如猛獸,物不能害,反為毛間蟲所損食耳。」于是遂分秀所統。

秀漸奢侈,違犯制度,車馬被服,擬于天子。及太子勇以讒毀廢,晉王廣為皇太子,秀意甚不平。皇太子恐秀終為后變,陰令楊素求其罪而譖之。仁壽二年,征還京師,上見,不與語。明日,使使切讓之。秀謝曰:「忝荷國恩,出臨籓岳,不能奉法,罪當萬死。」皇太子及諸王流涕庭謝。上曰:「頃者秦王糜費財物,我以父道訓之。今秀蠹害生民,當以君道繩之。」于是付執法者。開府慶整諫曰:「庶人勇既廢,秦王已薨,陛下兒子無多,何至如是?然蜀王性甚耿介,今被重責,恐不自全。」上大怒,欲斷其舌。因謂群臣曰:「當斬秀于市,以謝百姓。」乃令楊素、蘇威、牛弘、柳述、趙綽等推治之。太子陰作偶人,書上及漢王姓字,縛手釘心,令人埋之華山下,令楊素發之。又作檄文曰:「逆臣賊子,專弄威柄,陛下唯守虛器,一無所知。」陳甲兵之盛,云「指期問罪」。置秀集中,因以聞奏。上曰:「天下寧有是耶!」于是廢為庶人,幽內侍省,不得與妻子相見,令給獠婢二人驅使。與相連坐者百余人。

秀既幽逼,憤懣不知所為,乃上表曰:「臣以多幸,聯慶皇枝,蒙天慈鞠養,九歲榮貴,唯知富樂,未嘗憂懼。輕恣愚心,陷茲刑網,負深山岳,甘心九泉。不謂天恩尚假余漏,至如今者,方知愚心不可縱,國法不可犯,撫膺念咎,自新莫及。猶望分身竭命,少答慈造,但以靈祗不祜,福祿消盡,夫婦抱思,不相勝致。只恐長辭明世,永歸泉壤,伏愿慈恩,賜垂矜愍,殘息未盡之間,希與爪子相見。請賜一穴,令骸骨有所。」爪子即其愛子也。上因下詔數其罪曰:

汝地居臣子,情兼家國,庸、蜀要重,委以鎮之。汝乃干紀亂常,懷惡樂禍,?辟睨二宮,佇遲災釁,容納不逞,結構異端。我有不和,汝便覘候,望我不起,便有異心。皇太子汝兄也,次當建立,汝假托妖言,乃云不終其位。妄稱鬼怪,又道不得入宮,自言骨相非人臣,德業堪承重器,妄道清城出圣,欲以己當之,詐稱益州龍見,托言吉兆。重述木易之姓,更治成都之宮;妄說禾乃之名,以當八千之運。橫生京師妖異,以證父兄之災;妄造蜀地徵祥,以符己身之箓。汝豈不欲得國家惡也,天下亂也,輒造白玉之?廷,又為白羽之箭,文物服飾,豈似有君,鳩集左道,符書厭鎮。漢王于汝,親則弟也,乃畫其形像,書其姓名,縛手釘心,枷鎖杻械。仍云請西岳華山慈父圣母神兵九億萬騎,收楊諒魂神,閉在華山下,勿令散蕩。我之于汝,親則父也,復云請西岳華山慈父呈母,賜為開化楊堅夫妻,回心歡喜。又畫我形像,縛手撮頭,仍云請西岳神兵收楊堅魂神。如此形狀,我今不知楊諒、楊堅是汝何親也?苞藏兇慝,圖謀不軌,逆臣之跡也;希父之災,以為身幸,賊子之心也;懷非分之望,肆毒心于兄,悖弟之行也;嫉妒于弟,無惡不為,無孔懷之情也;違犯制度,壞亂之極也;多殺不幸,豺狼之暴也;剝削民庶,酷虐之甚也;唯求財貨,市井之業也;專事妖邪,頑囂之性也;弗克負荷,不材之器也。凡此十者,滅天理,逆人倫,汝皆為之,不祥之甚也,欲免禍患,長守富貴,其可得乎!

后復聽與其子同處。

煬帝即位,禁錮如初。宇文化及之弒逆也,欲立秀為帝,群議不許。于是害之,并其諸子。

庶人諒,字德章,一名杰,開皇元年,立為漢王。十二年,為雍州牧,加上柱國、右衛大將軍。歲余,轉左衛大將軍。十七年,出為并州總管,上幸溫湯而送之。自山以東,至于滄海,南拒黃河,五十二州盡隸焉。特許以便宜,不拘律令。十八年,起遼東之役,以諒為行軍元帥,率眾至遼水,遇疾疫,不利而還。十九年,突厥犯塞,以諒為行軍元帥,竟不臨戎。高祖甚寵愛之。諒自以所居天下精兵處,以太子讒廢,居常怏怏,陰有異圖。遂諷高祖云:「突厥方強,太原即為重鎮,宜修武備。」高祖從之。于是大發工役,繕治器械,貯納于并州。招傭亡命,左右私人,殆將數萬。王頍者,梁將王僧辯之子也,少倜儻,有奇略,為諒咨議參軍。蕭摩訶者,陳氏舊將。二人俱不得志,每郁郁思亂,并為諒所親善。

及蜀王以罪廢,諒愈不自安。會高祖崩,征之不赴,遂發兵反。總管司馬皇甫誕切諫,諒怒,收擊之。王頍說諒曰:「王所部將吏家屬,盡在關西,若用此等,即宜長驅深入,直據京都,所謂疾雷不及掩耳。若但欲割據舊齊之地,宜任東人。」諒不能專定,乃兼用二策,唱言曰:「楊素反,將誅之。」聞喜人總管府兵曹裴文安說諒曰:「井陘以西,是王掌握之內,山東士馬,亦為我有,宜悉發之。分遣羸兵,屯守要路,仍令隨方略地。率其精銳,直入蒲津。文安請為前鋒,王以大軍繼后,風行電擊,頓于霸上,咸陽以東可指麾而定。京師震擾,兵不暇集,上下相疑,群情離駭,我即陳兵號令,誰敢不從,旬日之間,事可定矣。」諒大悅。于是遣所署大將軍余公理出太谷,以趣河陽。大將軍綦良出滏口,以趣黎陽。大將軍劉建出井陘,以略燕趙。柱國喬鐘葵出雁門。署文安為柱國,紇單貴、王聃、大將軍茹茹天保、侯莫陳惠直指京師。未至蒲津百余里,諒忽改圖,令紇單貴斷河橋,守蒲州,而召文安。文安至曰:「兵機詭速,本欲出其不意。王既不行,文安又退,使彼計成,大事去矣。」諒不對。以王聃為蒲州刺史,裴文安為晉州,薛粹為絳州,梁菩薩為潞州,韋道正為韓州,張伯英為澤州。煬帝遣楊素率騎五千,襲王聃、紇單貴于蒲州,破之。于是率步騎四萬趣太原。諒使趙子開守高壁,楊素擊走之。諒大懼,拒素于蒿澤。屬天大雨,諒欲旋師,王頍諫曰:「楊素懸軍,士馬疲弊,王以銳卒親戎擊之,其勢必舉。今見敵而還,示人以怯,阻戰士之心,益西軍之氣,愿王必勿還也。」諒不從,退守清源。素進擊之,諒勒兵與官軍大戰,死者萬八千人。諒退保并州,楊素進兵圍之。諒窮蹙,降于素。百僚奏諒罪當死,帝曰:「終鮮兄弟,情不忍言,欲屈法恕諒一死。」于是除名為民,絕其屬籍,竟以幽死。子顥,因而禁錮,宇文化及弒逆之際,遇害。

史臣曰:高祖之子五人,莫有終其天命,異哉!房陵資于骨肉之親,篤以君臣之義,經綸締構,契闊夷險,撫軍監國,凡二十年,雖三善未稱,而視膳無闕。恩寵既變,讒言間之,顧復之慈,頓隔于人理,父子之道,遂滅于天性。隋室將亡之效,眾庶皆知之矣。《慎子》有言曰:「一兔走街,百人逐之,積兔于市,過者不顧。」豈有無欲哉?分定故也。房陵分定久矣,高祖一朝易之,開逆亂之源,長覬覦之望。又維城肇建,崇其威重,恃寵而驕,厚自封植,進之既逾制,退之不以道。俊以憂卒,實此之由。俄屬天步方艱,讒人已勝,尺布斗粟,莫肯相容。秀窺岷蜀之阻,諒起晉陽之甲,成茲亂常之釁,蓋亦有以動之也。《棠棣》之詩徒賦,有鼻之封無期,或幽囚于囹圄,或顛殞于鴆毒。本根既絕,枝葉畢剪,十有余年,宗社淪陷。自古廢嫡立庶,覆族傾宗者多矣,考其亂亡之禍,未若有隋之酷。《詩》曰:「殷鑒不遠,在夏后之世。」后之有國有家者,可不深戒哉!

《呂氏春秋》卷17審分覽6慎勢詩解2位尊教受定分止爭

《呂氏春秋》卷17審分覽6慎勢詩解2位尊教受定分止爭

題文詩:

天下之民,窮矣苦矣,窮苦彌甚,王者彌易.

凡王也者,窮苦之救.山之用樏,水舟陸車,

涂輴沙鳩,因勢令行.位尊教受,威立奸止,

畜人之道.以萬乘令,乎千乘易,以千乘令,

乎一家易,以一家令,乎一人易.嘗識及此,

雖堯不能.諸侯不欲,臣之於人,不得已臣.

王勢不便,奚以易臣?權衡輕重,審其大小,

多建封侯,以便其勢.王者勢也,勢無敵也.

勢有敵則,王者廢矣.小愈於大,少賢於多,

知則無敵.知無敵則,似類嫌疑,之道遠矣.

先王之法,立天子使,諸侯不疑,立諸侯使,

大夫不疑.立適子使,庶孽不疑.疑爭生亂.

諸侯失位,則天下亂;大夫無等,則朝廷亂;

妻妾不分,則家室亂;適孽無別,則宗族亂.

慎子有曰:今一兔走,百人逐之,非一兔足,

為百人分,歸屬未定,堯且屈力,況眾人乎?

積兔滿市,行者不顧,非不欲兔,分已定矣.

分屬已定,雖鄙不爭.治天下國,在乎定分.

【慎勢】2

?天下之民窮矣苦矣。民之窮苦彌甚,王者之彌易。凡王也者,窮苦之救也。水用舟,陸用車,涂用輴,沙用鳩,山用樏,因其勢也者令行。位尊者其教受,威立者其奸止,此畜人之道也。故以萬乘令乎千乘易,以千乘令乎一家易,以一家令乎一人易。嘗識及此,雖堯、舜不能。諸侯不欲臣於人,而不得已。其勢不便,則奚以易臣?權輕重,審大小,多建封,所以便其勢也。王也者,勢也。王也者,勢無敵也。勢有敵則王者廢矣。有知小之愈於大、少之賢於多者,則知無敵矣。知無敵則似類嫌疑之道遠矣。

?故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諸侯疑焉,立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適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爭,爭生亂。是故諸侯失位則天下亂,大夫無等則朝廷亂,妻妾不分則家室亂,適孽無別則宗族亂。慎子曰:“今一兔走,百人逐之,非一兔足為百人分也,由未定。由未定,堯且屈力,而況眾人乎?積兔滿市,行者不顧,非不欲兔也,分已定矣。分已定,人雖鄙,不爭。”故治天下及國,在乎定分而已矣。

?莊王圍宋九月,康王圍宋五月,聲王圍宋十月。楚三圍宋矣,而不能亡。非不可亡也,以宋攻楚,奚時止矣?凡功之立也,賢不肖強弱治亂異也。

齊簡公有臣曰諸御鞅,諫於簡公曰:“陳成常與宰予,之二臣者,甚相憎也。臣恐其相攻也。相攻唯固,則危上矣。愿君之去一人也。”簡公曰:?“非而細人所能識也。”居無幾何,陳成常果攻宰予於庭,即簡公於廟。簡公喟焉太息曰:“余不能用鞅之言,以至此患也。”失其數,無其勢,雖悔無聽鞅也,與無悔同。是不知恃可恃,而恃不恃也。周鼎著象,為其理之通也。理通,君道也。

【譯文】 慎勢2

天下的人民很貧窮很困苦了。人民的貧窮田苦越厲害,稱王的人成就王業就越容易。凡是稱王的,都是挽牧人民的貧窮困苦啊。水里使用船,陸上使用車,泥濘路上使用輴,沙土路上使用鴆,山路上使用樏,這是為了順應不同的形勢。能因勢利導的,命令就能執行。地位尊貴的,教化就能被接受,威嚴樹立的,奸邪就能制止。這就是治理人的原則。所以,用擁有萬輛兵車的國家對擁有千輛兵車的國家發號施令就容易,用擁有千輛兵車的國家對大夫之家發號施令就容易,用大夫之家對一人發號施令就容易。如果認識到達一點,即使堯、舜都不能改變它。諸侯都不想臣服于人,可是卻不得不這樣。君王的地位如果不利,那么怎能輕易地使之臣服呢?稱王的人權衡輕重,審察大小,多立諸侯,是為了使自己的地位有利。所謂稱王,憑借的是權勢。所謂稱王,是權勢無人與之抗衡。權勢有人抗衡,那么稱王的人就被廢棄了。有知道小可以超過大.少可以勝過多的人,就知道怎樣才能無人與之抗衡了。知道怎樣才能無人與之抗衡,那么比擬僭越的事就會遠遠離開了。

所以先王的法度是,立天子不讓諸侯僭越,立諸侯不讓大夫僭越,立嫡子不讓庶子僭越。僭越就會產生爭奪,爭奪就會產生混亂。因此,諸侯喪失了爵位,那么天下就會混亂,大夫沒有等級,那么朝廷就會混亂;妻妾不加區分,那么家庭就會混亂,嫡子庶子沒有區別,那么宗族就會混亂。慎子說:“如果有一只兔子跑,就會有上百人追趕它,并不是一只兔子足以被上百份,是由于兔子的歸屬沒有確定。歸屬沒有確定,堯尚且臺竭力追趕,更何況一般人呢?兔子擺滿市,走路的人看都不看,并不是不想要兔子,是由于歸屬已經確定了。歸屬已經確定,人即使鄙陋,也不爭奪。”所以治理天下及國家,只在于確定職分罷了。

楚莊王圍困宋國九個月,楚康王圍困宋國五個月,楚聲王圍困宋國十個月。楚國圍困過宋國三次,卻不能灰亡它。并不是不可取滅亡,拿一個象宋國一樣無德的國家去攻打宋國,什么時候才能結束昵?凡是功業的建立,都是因為賢與不肖、強與弱,治與亂不相同啊。

齊簡公有個臣子叫諸御鞅,他向簡公進諫說;“陳常與宰予,這兩個臣子彼此非常仇恨。我擔心他們互相攻打。他們一味固執地要互相攻打,就會危害到君王。希望您罷免一個人。”簡公說“這不是你這樣的淺陋之人所能知道的。”過了沒多久,陳常果然在朝廷上攻打宰予,在宗廟里追上了簡公。簡公長嘆著說,“我不能采納諸御鞅的意見,以至于遭到這樣的禍患。”失去了駕馭臣下的方法,喪失了君主的權勢,雖然后悔沒有聽從諸御鞅的話,與不后悔的結果是一樣的。這就是不知道依靠可以依靠的東西,卻依靠不可依靠的東西。周鼎上刻鑄物象,是為了讓事理貫通。事理貫通,這是當君主應該掌握的原則啊。

商鞅在《商君書》中說:“一兔走,百人逐之,非以兔為可分以為百,由名之未定也。夫賣兔者滿市,而盜不敢

A

四個選項本身表述皆正確,解答的關鍵在于對引文的理解。“名之未定”,所以“百人逐之”,“名分己定”,故“貪盜不取”。所以引文旨在強調要確定“名分”,即認可公民合法的私有財產。B、C、D與材料無關。答案為A。

《呂氏春秋》審分覽第五(2)

知度

五曰──

明君者,非遍見萬物也,明於人主之所執也。有術之主者,非一自行之也,知百官之要也。知百官之要,故事省而國治也。明於人主之所執,故權專而奸止。奸止則說者不來,而情諭矣;情者不飾,而事實見矣。此謂之至治。

至治之世,其民不好空言虛辭,不好淫學流說,賢不肖各反其質。行其情,不雕其素;蒙厚純樸,以事其上。若此則工拙愚智勇懼可得以故易官,易官則各當其任矣。故有職者安其職,不聽其議;無職者責其實,以驗其辭。此二者審,則無用之言不入於朝矣。君服性命之情,去愛惡之心,用虛無為本,以聽有用之言謂之朝。凡朝也者,相與召理義也,相與植法則也。上服性命之情,則理義之士至矣,法則之用植矣,枉辟邪撓之人退矣,貪得偽詐之曹遠矣。故治天下之要,存乎除奸;除奸之要,存乎治官;治官之要,存乎治道;治道之要,存乎知性命。故子華子曰:『厚而不博,敬守一事,正性是喜。群眾不周,而務成一能。盡能既成,四夷乃平。唯彼天符,不周而周。此神農之所以長,而堯、舜之所以章也。』

人主自智而愚人,自巧而拙人,若此則愚拙者請矣,巧智者詔矣。詔多則請者愈多矣,請者愈多,且無不請也。主雖巧智,未無不知也。以未無不知,應無不請,其道固窮。為人主而數窮於其下,將何以君人乎?窮而不知其窮,其患又將反以自多,是之謂重塞之主,無存國矣。故有道之主,因而不為,責而不詔,去想去意,靜虛以待,不伐之言,不奪之事,督名審實,官使自司,以不知為道,以柰何為實。堯曰『若何而為及日月之所燭』?舜曰『若何而服四荒之外』?禹曰『若何而治青北、化九陽、奇怪之所際』?

趙襄子之時,以任登為中牟令,上計,言於襄子曰:『中牟有士曰膽、胥己,請見之。』襄子見而以為中大夫。相國曰:『意者君耳而未之目邪?為中大夫若此其見也,非晉國之故。』襄子曰:『吾舉登也,已耳而目之矣。登所舉,吾又耳而目之,是耳目人終無已也。』遂不復問,而以為中大夫。襄子何為任人,則賢者畢力。

人主之患,必在任人而不能用之,用之而與不知者議之也。絕江者托於船,致遠者托於驥,霸王者托於賢。伊尹、呂尚、管夷吾、百里奚,此霸王者之船驥也。釋父兄與子弟,非疏之也;任庖人釣者與仇人仆虜,非阿之也;持社稷立功名之道,不得不然也。猶大匠之為宮室也,量小大而知材木矣,訾功丈而知人數矣。故小臣、呂尚聽,而天下知殷、周之王也;管夷吾、百里奚聽,而天下知齊、秦之霸也;豈特驥遠哉?

夫成王霸者固有人,亡國者亦有人。桀用羊辛,紂用惡來,宋用駃唐,齊用蘇秦,而天下知其亡。非其人而欲有功,譬之若夏至之日而欲夜之長也,射魚指天而欲發之當也,舜、禹猶若困,而況俗主乎?

慎勢

六曰──

失之乎數,求之乎信,疑。失之乎勢,求之乎國,危。吞舟之魚,陸處則不勝螻蟻。權鈞則不能相使,勢等則不能相并,治亂齊則不能相正,故小大、輕重、少多、治亂不可不察,此禍福之門也。

凡冠帶之國,舟車之所通,不用象譯狄鞮,方三千里。古之王者,擇天下之中而立國,擇國之中而立宮,擇宮之中而立廟。天下之地,方千里以為國,所以極治任也。非不能大也,其大不若小,其多不若少。眾封建,非以私賢也,所以便勢全威,所以博義。義博利則無敵。無敵者安。故觀於上世,其封建眾者,其福長,其名彰。神農十七世有天下,與天下同之也。

王者之封建也,彌近彌大,彌遠彌小,海上有十里之諸侯。以大使小,以重使輕,以眾使寡,此王者之所以家以完也。故曰,以滕、費則勞,以鄒、魯則逸,以宋、鄭則猶倍日而馳也,以齊、楚則舉而加綱旃而已矣。所用彌大,所欲彌易。

湯其無郼,武其無岐,賢雖十全,不能成功。湯、武之賢,而猶藉知乎勢,又況不及湯、武者乎?故以大畜小吉,以小畜大滅,以重使輕從,以輕使重兇。自此觀之,夫欲定一世,安黔首之命,功名著乎槃盂,銘篆著乎壺鑒,其勢不厭尊,其實不厭多。多實尊勢,賢士制之,以遇亂世,王猶尚少。天下之民,窮矣苦矣。民之窮苦彌甚,王者之彌易。凡王也者,窮苦之救也。水用舟,陸用車,涂用輴,沙用鳩,山用樏,因其勢也。者令行。

位尊者其教受,威立者其奸止,此畜人之道也。故以萬乘令乎千乘易,以千乘令乎一家易,以一家令乎一人易。嘗識及此,雖堯、舜不能。諸侯不欲臣於人,而不得已,其勢不便,則奚以易臣?權輕重,審大小,多建封,所以便其勢也。王也者,勢也;王也者,勢無敵也。勢有敵則王者廢矣。有知小之愈於大、少之賢於多者,則知無敵矣。知無敵則似類嫌疑之道遠矣。故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諸侯疑焉,立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適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爭,爭生亂。是故諸侯失位則天下亂,大夫無等則朝庭亂,妻妾不分則家室亂,適孽無別則宗族亂。慎子曰:『今一兔走,百人逐之。非一兔足為百人分也,由未定。由未定,堯且屈力,而況眾人乎?積兔滿市,行者不顧。非不欲兔也,分已定矣。分已定,人雖鄙不爭。故治天下及國,在乎定分而已矣。』

莊王圍宋九月,康王圍宋五月,聲王圍宋十月。楚三圍宋矣而不能亡,非不可亡也,以宋攻楚,奚時止矣?凡功之立也,賢不肖彊弱治亂異也。

齊簡公有臣曰諸御鞅,諫於簡公曰:『陳成常與宰予,之二臣者甚相憎也,臣恐其相攻也。相攻唯固則危上矣。愿君之去一人也。』簡公曰:『非而細人所能識也。』居無幾何,陳成常果攻宰予於庭,即簡公於廟。簡公喟焉太息曰:『余不能用鞅之言,以至此患也。』失其數,無其勢,雖悔無聽鞅也與無悔同,是不知恃可恃而恃不恃也。周鼎著象,為其理之通也。理通,君道也。

不二

七曰──

聽群眾議以治國,國危無日矣。何以知其然也?老耽貴柔,孔子貴仁,墨翟貴廉,關尹貴清,子列子貴虛,陳駢貴齊,陽生貴己,孫臏貴勢,王廖貴先,兒良貴後。有金鼓所以一耳也;同法令所以一心也;智者不得巧,愚者不得拙,所以一眾也;勇者不得先,懼者不得後,所以一力也。故一則治,異則亂;一則安,異則危。夫能齊萬不同,愚智工拙,皆盡力竭能,如出乎一穴者,其唯圣人矣乎!無術之智,不教之能,而恃彊速貫習,不足以成也。

執一

八曰──

天地陰陽不革,而成萬物不同。目不失其明,而見白黑之殊;耳不失其聽,而聞清濁之聲。王者執一,而為萬物正。軍必有將,所以一之也;國必有君,所以一之也;天下必有天子,所以一之也;天子必執一,所以摶之也。一則治,兩則亂。今御驪馬者,使四人,人操一策,則不可以出於門閭者,不一也。

楚王問為國於詹子。詹子對曰:『何聞為身,不聞為國。』詹子豈以國可無為哉?以為為國之本在於為身,身為而家為,家為而國為,國為而天下為。故曰以身為家,以家為國,以國為天下。此四者,異位同本。故圣人之事,廣之則極宇宙、窮日月,約之則無出乎身者也。慈親不能傳於子,忠臣不能入於君,唯有其材者為近之。

田駢以道術說齊。齊王應之曰:『寡人所有者齊國也,愿聞齊國之政。』田駢對曰:『臣之言,無政而可以得政。譬之若林木,無材而可以得材。愿王之自取齊國之政也。駢猶淺言之也,博言之,豈獨齊國之政哉?變化應來而皆有章,因性任物而莫不宜當,彭祖以壽,三代以昌,五帝以昭,神農以鴻。』

吳起謂商文曰:『事君果有命矣夫!』商文曰:『何謂也?』吳起曰:『治四境之內,成馴教,變習俗,使君臣有義,父子有序,子與我孰賢?』商文曰:『吾不若子。』曰:『今日置質為臣,其主安重;今日釋璽辭官,其主安輕;子與我孰賢?』商文曰:『吾不若子。』曰:『士馬成列,馬與人敵,人在馬前,援桴一鼓,使三軍之士,樂死若生,子與我孰賢?』商文曰:『吾不若子。』吳起曰:『三者,子皆不吾若也,位則在吾上,命也夫事君!』商文曰:『善。子問我,我亦問子。世變主少,群臣相疑,黔首不定,屬之子乎?屬之我乎?』吳起默然不對,少選曰:『與子。』商文曰:『是吾所以加於子之上已。』吳起見其所以長,而不見其所以短;知其所以賢,而不知其所以不肖。故勝於西河,而困於王錯,傾造大難,身不得死焉。夫吳勝於齊,而不勝於越;齊勝於宋,而不勝於燕;故凡能全國完身者,其唯知長短贏絀之化邪。

《北史》卷七十一 列傳第五十九(4)

今王公卿士,庶尹百辟,咸以大寶鴻名,不可顛墜,元兇巨猾,須早夷殄,翼戴朕躬,嗣守寶位。顧惟寡薄,志不逮此。今者出黼扆而仗旄鉞,釋衰麻而擐甲胄,銜冤誓眾,忍淚臨兵,指日遄征,以平大盜。且化及偽立秦王之子,幽遏比于拘囚;其身自稱霸相,專擅擬于九五。履踐禁御,據有宮關,昂首揚眉,初無慚色。衣冠朝望,外懼兇威,志士誠臣,內懷憤怨。以我義師,順彼天道,梟夷丑族,匪夕伊朝。

太尉、尚書令魏公,丹誠內發,宏略外舉,率勤王之師,討違天之逆。果毅爭先,熊羆競進,金鼓振詟,若火焚毛,鋒刃從橫,如湯沃雪。魏公志存匡濟,投袂前驅,朕親御六軍,星言繼軌。以此眾戰,以斯順舉,擘山可以動,射石可以入。況賊擁此人徒,皆有離德,京都侍衛,西憶鄉家,江左淳人,南思邦邑。比來表書駱驛,人信相尋。若王師一臨,舊章暫睹,自應解甲倒戈,冰銷棄散。且聞化及自恣,天奪其心,殺戮不辜,挫辱人士,莫不道路以目,號天跼地。朕今復仇雪恥,梟轅者一人,拯溺救焚,所哀者士庶。唯望天鑒孔殷,祐我宗社,億兆感義,俱會朕心。梟戮元兇,策勛飲至,四海交泰,稱朕意焉。兵衛軍機,并受魏公節度。

密見使者,大悅,北面拜伏,臣禮甚恭,遂東拒化及。

七貴頗不協。未幾,元文都、盧楚、郭文懿、趙長文等為世充所殺,皇甫無逸遁歸京師。世充詣侗所陳謝,辭情哀苦。侗以為至誠,命之上殿,被發為盟,誓無貳志。自是侗無所關預。及世充破李密,眾望益歸之,遂自為鄭王,總百揆,加九錫,備法物,侗不能禁。段達、云定興等十人入見侗曰:"天命不常,鄭王功德甚盛,愿陛下遵唐、虞之跡。"侗怒曰:"天下者,高祖之天下,東都者,世祖之東都。若隋德未衰,此言不可而發。必天命有改,亦何論于禪讓!公等或先朝舊臣,或勤王立節,忽有斯言,朕亦何望!"神色凜然,侍衛者莫不流汗。既而退朝,對良娣而泣。世充更使謂曰:"今海內未定,須得長君,待四方乂安,復子明辟。必若前盟,義不違負。"侗不得已,遜位于世充,遂被幽于含涼殿。世充僣偽號,封潞國公。

有宇文儒童、裴仁基等謀誅世充,復尊立侗。事泄,并見害。世充兄世惲因勸世充害侗。世充遣其侄行本赍鳩詣侗曰:"愿皇帝飲此酒。"侗知不免,請與母相見,不許。遂布席焚香禮佛,祝曰:"從今以去,不生帝王尊貴家。"及仰藥,不能時絕,更以帛縊之。世充偽謚曰恭皇帝。

齊王暕,字世朏出,小字阿孩。美容儀,疏眉目,少為文帝所愛。開皇中,立為豫章王。及長,頗涉經史。尤工騎射。初為內史令。仁壽中,拜揚州總管、江淮以南諸軍事。煬帝即位,進封齊王。大業二年,帝初入東都,盛陳鹵簿,暕為軍導。轉豫州牧。俄而元德太子薨,朝野注望,咸以暕當嗣。帝又敕吏部尚書牛弘妙選官屬,公卿由是多進子弟。明年,轉雍州牧,尋徙河南尹、開府儀同三司。元德太子左右二萬余人悉隸于暕,寵遇益隆。自樂平公主及諸戚屬競來致禮,百官稱謁,填咽道路。

暕頗驕恣,昵近小人,所行多不法。遣喬令則、劉虔安、裴該、皇甫諶、厙狄仲

锜、陳智偉等采求聲色狗馬。令則等因此放縱,方人家有女者,輒矯暕命呼之,載入暕宅,因緣藏匿,恣行淫穢而后遣之。仲锜、智偉二人詣隴西,撾炙諸胡,責其名馬,得數匹以進于暕。暕令還主,仲锜等詐言王賜,將歸家,暕不之知也。又樂平公主嘗奏帝,云柳氏女美者,帝未有所答。久之,主復以柳氏進暕,暕納之。后帝問主柳氏女所在,主曰:"在齊王所。"帝不悅。暕于東都營第,大門無故崩,應事栿中折,識者以為不祥。后從帝幸榆林,暕督后軍,步騎五萬,恒與帝相去數十里而舍。會帝于汾陽宮大獵,詔暕以千騎入圍。暕大獲麋鹿以獻,而帝未有得也,怒從官,皆言為暕左右所遏,獸不得前。帝于是怒,求暕罪失。時制縣令無故不得出境,有伊闕令皇甫詡幸于暕,違禁將之汾陽宮;又京兆人達奚通有妾王氏善歌,貴游宴聚,多或要致,于是展轉亦入王家。御史韋德裕希旨劾暕。帝令甲士千余,大索暕第,因窮其事。

暕妃韋氏,戶部尚書沖之女也,早卒。暕遂與妃姊元氏婦通,生一女。外人皆不得知,陰引喬令則于第內酣宴,令則稱慶,脫暕帽以為歡。召相工遍視后庭,相工指妃姊曰:"此產子者當為皇后,貴不可言。"時國無儲副,暕自謂次當得立。又以元德太子有三子,內常不安,陰挾左道,為厭勝事。至是,皆發。帝大怒,斬令則等數人,妃姊賜死,暕府僚皆斥之邊遠。時趙王杲猶在孩孺,帝謂侍臣曰:"朕唯有暕一子,不然者,當肆諸市朝,以明國憲也。"

暕自是恩寵日衰,雖為京尹,不復關預時政。帝恒令武賁郎將一人監其府事,暕有微失,輒奏之。帝亦慮暕生變,所給左右,皆以老弱備員而已。暕每懷危懼,心不自安。又帝在江都宮元會,暕具法服將朝,無故有血從裳中而下;又坐齋中,見群鼠數十,至前而死,視皆無頭。暕甚惡之。俄而化及作亂,兵將犯蹕,帝聞之,顧蕭后曰:"得非阿孩也?"其見疏忌如此。化及復令人捕暕,時尚臥未起,賊進,暕驚曰:"是何人?"莫有報者。暕猶謂帝令捕之,曰:"詔使且緩,兒不負國家!"賊曳至街,斬之,及其二子亦遇害。暕竟不知殺者為誰。時年三十四。

有遺腹子愍,與蕭后同入突厥,處羅可汗號為隋王。中國人沒入北蕃者,悉配之以為部落,以定襄城處之。及突厥滅,乃獲之。貞觀中,位至尚衣奉御,永徽初,卒。

趙王杲,小字季子。年七歲,以大業九年封趙王。尋授光祿大夫,歷河南尹,行江都太守。杲聰令,美容儀,帝有所制詞賦,杲多能誦之。性至孝,嘗見帝風動,不進膳,杲亦終日不食。又蕭后嘗灸,杲先請試炷,后不許之。杲泣請曰:"后所服藥,皆蒙嘗之。今灸,愿聽嘗炷。"悲咽不已。后為停灸,由是尤鐘愛。后遇化及反,杲在帝側,號慟不已。裴虔通使斬之帝前而血湔御服。時年十二。

論曰:周建懿親,漢開盤石,內以敦睦九族,外以輯寧億兆,深根固本,崇獎王室,安則有以同其樂,衰則有以恤其危,所由來久矣。自魏、晉已下,多失厥中,不遵王度,各徇所私。抑之則勢齊于匹夫,抗之則權侔于萬乘,矯枉過正,非一時也。得失詳于前史,不復究而論焉。隋文昆弟之恩,素非篤睦,閨房之隙,又不相容。至于二世承基,茲弊愈甚。是以滕穆暴薨,人皆竊議,蔡王將沒,自以為幸。唯衛王養于獻后,故任遇特隆,而諸子遷流莫知死所,悲夫!其錫以茅土,稱為盤石,特無甲兵之衛,居與皂吏為伍。外內無虞,顛危不暇,時逢多難,將何望哉!河間屬乃葭莩,地非寵逼,故高位厚秩,與時終始。楊慶二三其德,志在茍生,變本宗如反掌,棄慈母若遺跡,及身而絕,固宜然矣。文帝五子,莫有終其天年。房陵資于骨肉之親,篤于君臣之義,經綸締構,契闊夷險,撫軍臨國,凡二十年。雖三善未稱,而視膳無闕。恩寵既變,讒言間之,顧復之慈,頓隔于人理;父子之道,遂滅于天性,隋室將亡之效,眾庶皆知之矣。《慎子》曰:"一兔走街,百人逐之;積兔于市,過者不顧。"豈其無欲哉?分定故也。房陵分定久矣,而帝一朝易之,開逆亂之源,長覬覦之望。又維城肇建,崇其威重,恃寵而驕,厚自封植,進之既逾制,退之不以道,俊以憂卒,實此之由。俄屬天步方艱,讒人已勝,尺布斗粟,莫肯相容。秀窺岷、蜀之阻,諒起晉陽之甲,成茲亂常之釁,蓋亦有以動之也。《棠棣》之詩徒賦,有庳之封無期,或幽囚于囹圄,或顛殞于鳩毒。本根既絕,枝葉畢翦,十有余年,宗社淪陷。自古廢嫡立庶,覆族傾宗者多矣,考其亂亡之禍,未若有隋之酷。《詩》云:"殷鑒不遠,在夏后之世。"后之有國有家者,可不深戒哉!元德謹重,有君人之量,降年不永,哀哉!齊王敏慧可稱,志不及遠,頗懷驕僣,故帝疏而忌之,內無父子之親,貌展君臣之敬。身非積善,國有余殃,至令趙及燕、越,皆不得死,悲夫!

《北史》 唐·李延壽

好了,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鏈接:http://www.pinswag.com/ask/25773.html

分享給朋友:

“百人逐兔出自哪里,萬人逐兔,一人獲之” 的相關文章

李白的詩一共有多少(李白的詩一共有多少個)

李白的詩一共有多少(李白的詩一共有多少個)

李白一共寫了多少首詩? 李白一共寫了1010首詩,存于《李白全集》。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漢族。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其人爽...

吳文英是哪個朝代的詩人(吳文是宋代詩人嗎)

吳文英是哪個朝代的詩人(吳文是宋代詩人嗎)

北宋時期著名的詞人北宋 1、辛棄疾 1104~1207年,南宋詩人。字幼安,號稼軒,濟南歷城人。耿京聚兵山東,節制忠義軍馬,留掌書記。其詞熱情洋溢,慷慨悲壯。筆力雄厚,藝術風格多樣,而以豪放為主。有《稼軒長短句》。2、歐陽修 1007~1072年,北宋文學家、史學家。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吉州吉...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翻譯(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的意思)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翻譯(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的意思)

今天給各位分享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翻譯的知識,其中也會對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的意思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江山如畫 一時多少豪杰什么意思 江山好比一幅畫,多少英雄為之折腰 "亂石"以下五句是寫江水騰涌的壯觀景象。其中"穿"、"拍"、"卷"等動詞用得形象...

安徽戴氏詩輩是多少世(戴姓氏有多少人)

安徽戴氏詩輩是多少世(戴姓氏有多少人)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安徽戴氏詩輩是多少世,以及戴姓氏有多少人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我姓戴 我們這里的輩分是(守 正 應) 有誰知道完整家譜? 謝謝 1.黃帝乃戴姓之鼻祖。出自子姓,為商湯的后裔,以謚號為氏。據《元和姓纂》...

晚涼多少紅鴛白鷺(晚涼多少,紅鴛白鷺,何處不雙飛)

晚涼多少紅鴛白鷺(晚涼多少,紅鴛白鷺,何處不雙飛)

很多朋友對于晚涼多少紅鴛白鷺和晚涼多少,紅鴛白鷺,何處不雙飛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元曲:「越調」小桃紅 導語:元【越調】小桃紅作者用輕松愉悅的“采蓮圖”反襯作者獨臥江樓冷清悲苦; 原文: 碧湖湖上采芙蓉,人影隨波動。涼露...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的作者(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的作者朝代)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的作者(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的作者朝代)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的作者,以及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的作者朝代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作者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這句詩出自唐朝詩人孟浩然寫的《春曉》.全詩是:“春眠不覺曉...

留空的半窗明月指哪個動物(窗前明月是什么動物)

留空的半窗明月指哪個動物(窗前明月是什么動物)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留空的半窗明月指哪個動物,以及窗前明月是什么動物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兩句含有動物名的詩句 1. 關于含有動物名的詩句 關于含有動物名的詩句 1.帶動物名稱的詩句 1、故人西...

賀知章是哪個朝代的詩人(賀知章是哪個朝代的詩人朝代)

賀知章是哪個朝代的詩人(賀知章是哪個朝代的詩人朝代)

今天給各位分享賀知章是哪個朝代的詩人的知識,其中也會對賀知章是哪個朝代的詩人朝代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賀知章是哪個朝代詩人 導語:唐玄宗天寶初年,文名頗著的秘書監賀知章,上書朝廷,欲告老致仕歸故鄉吳中。那么賀知章是哪個朝代詩人,你知道嗎?下面請隨我...

如何理解云日如火炎天涼(云日如火炎天涼啥意思)

如何理解云日如火炎天涼(云日如火炎天涼啥意思)

今天給各位分享如何理解云日如火炎天涼的知識,其中也會對云日如火炎天涼啥意思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杜甫描寫武侯祠的詩句 1. 關于武侯祠的詩句一句 2. 關于武侯祠詩句 3. 關于武侯祠的詩句 關于武侯祠的詩句一句 1.關于...

杜牧詩歌現存多少首(杜牧留下多少首詩)

杜牧詩歌現存多少首(杜牧留下多少首詩)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杜牧詩歌現存多少首,以及杜牧留下多少首詩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杜牧的全部古詩 清明[作者] 杜牧[朝代] 唐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山行[作者] 杜牧[朝代...

發表評論

訪客

看不清,換一張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里發表您的看法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