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生詩有哪些,玉溪生平
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解答關于玉溪生詩有哪些這個問題的知識,還有對于玉溪生平也是一樣,很多人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分享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玉溪生詩集》全
一 義山詩
詩之卷一
1 韓碑
2 富平少侯
……
詩之卷二
1 喜舍弟羲叟及第上禮部魏公
2 題鄭大有隱居
……
二 義山文
文之卷一 表
1 代安平公華州賀圣躬痊復表
2 為安平公謝除兗海觀察使表
……
文之卷二 狀
1 為大夫安平公華州進賀皇躬痊復物狀
2 為安平公兗州奏杜勝等四個充判官狀
……
附:文補編狀
1 為彭陽公上鳳翔李司徒狀
2 為安平公賀皇躬痊復上門下狀
……
實在找不到了,只找到這些,還是建議你去買本書為上
李商隱有名的詩句有哪些
1、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 唐 李商隱《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
譯文:春蠶結繭到死時絲才吐完,蠟燭要燃盡成灰時像淚一樣的蠟油才能滴干。
2、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 唐?李商隱《樂游原 》
譯文:夕陽啊無限美好,只不過接近黃昏。
3、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 唐?李商隱《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
譯文:見面的機會真是難得,分別時更是難舍難分,況且又兼東風將收的暮春天氣,百花殘謝,更加使人傷感。
4、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 唐?李商隱《無題·昨夜星辰昨夜風》
譯文:身上無彩鳳的雙翼,不能比翼齊飛;內心卻象靈犀一樣,感情息息相通。
5、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 —— 唐?李商隱《無題·昨夜星辰昨夜風》
譯文:昨夜星光燦爛,夜半卻有習習涼風;我們酒筵設在畫樓西畔、桂堂之東。
擴展資料
李商隱(約813年-約858年),字義山,號玉溪(溪)生,又號樊南生,祖籍懷州河內(今河南焦作沁陽),出生于鄭州滎陽(今河南鄭州滎陽市),晚唐著名詩人,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李商隱又與李賀、李白合稱“三李”。
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稱為“三十六體”。
李商隱是晚唐乃至整個唐代,為數不多的刻意追求詩美的詩人。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秾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為傳誦。但部分詩歌(以《錦瑟》為代表)過于隱晦迷離,難于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
唐文宗開成二年(837年),李商隱登進士第,曾任秘書省校書郎、弘農尉等職。因卷入“牛李黨爭”的政治旋渦而備受排擠,一生困頓不得志。唐宣宗大中末年(約858年),李商隱在鄭州病故,葬于故鄉滎陽。也有人說他葬于祖籍地懷州雍店(今沁陽山王莊鎮)之東原的清化北山下。
參考資料:李商隱-百度百科
“此花此葉長相映,翠減紅衰愁殺”這句詩是什么意思?
詩句“此花此葉常相映,翠減紅衰愁殺人”出自唐代著名詩人李商隱的詩作《贈荷花》。
詩句的直譯是:荷花與荷葉長期互相交映,當荷葉掉落,荷花凋謝之時,是多么令人惋惜啊。
詩句的引申義是:荷花的紅花綠葉,互照互映互襯。即使到了紅衰翠減、世人愁苦之時,仍然不相遺棄。這兩句的“長相映”,則主要表現同衰。結合前兩句詩”惟有綠荷紅菡萏,卷舒開合任天真。“,從正反兩方面完整地表現出荷花既能同榮、又能同衰的堅貞不渝的品質。
【出處】
《贈荷花》——李商隱
【原文】
世間花葉不相倫,花入金盆葉作塵。
惟有綠荷紅菡萏,卷舒開合任天真。
此花此葉常相映,翠減紅衰愁殺人。(常相映 一作:長相映)
【譯文】
世上人們對花和葉的說法不同,把花栽在美觀的金盆中,卻不管花葉讓它落在土里變為塵土。
只有荷花是紅花綠葉相配,荷葉有卷有舒,荷花有開有合,襯托得那樣完美自然。
荷花與荷葉長期互相交映,當荷葉掉落,荷花凋謝之時,是多么令人惋惜啊。
【關鍵詞注解】
不相倫:不相比較。意謂世人皆重花而輕葉。倫:同等,同類。
金盆:銅制的盆。供注水盥洗之用。
綠荷紅菡萏(hàn dàn):綠荷是指碧綠的荷葉。菡萏是指未開的荷花。《詩經·山有扶蘇》之“隰有荷華”,劉楨《公宴》詩:“芙蓉散其華,菡萏溢金塘。”
卷舒:形容荷葉的姿態。卷,卷縮。舒,伸展。開合:形容荷花的姿態。開,開放。合,合攏。
天真:天然本性、不加雕飾的本來樣子。馮延巳《憶江南》詞之一:“玉人貪睡墜釵云,粉消妝薄見天真。”
翠減紅衰:翠者為葉,紅者為花,翠減紅衰言花葉凋零。翠:指荷葉。紅:指荷花。
愁殺(shà)人:令人愁苦至極。
【創作背景】
開成三年李商隱新婚,綠荷紅菡萏就是盛夏的景象,這首詩就是作于這一年夏天涇原幕里,王夫人會寫詩,李商隱就用格詩、律詩來贈送給她,這首詩的含義明確易懂,主要是以“荷葉”為主題,使它能誦易曉,更能表明自己的心跡,與議婚熱戀之時的《荷花》詩前后相應。
【作品鑒賞】
詩的前兩句寫花與葉的兩種不同命運。世上的花與葉,本是同根生,同枝長,花兒萬紫千紅,千姿百態,各自與眾不同而獨具芳馨。一旦被慧眼識中。便移栽金盆,倍受呵護。但綠葉卻受到遺棄,飄零落地,在凄風苦雨中化作塵土。花入盆,葉作塵,這是世間花和葉的各自的命運。這兩句總寫花的萬幸和葉的不幸,以它們的“不相倫”反映出荷花獨特品質的可貴。
“惟有”二字,同中取異,以下四句,全承它而來,轉寫荷葉的伸張卷曲,荷花的開放閉合,種種風姿,天然無飾。古人以荷花喻君子美德的很多,借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特性,比喻和贊美高潔脫俗、不媚于世的卓然自主的品格。但這首詩,卻吟詠了荷葉荷花“任天真”的品質,借以歌頌真誠而不虛偽的美德。“任天真”,既是寫花,又是寫人。以花性寫人性,立意新奇。
最后兩句進一層寫荷花的“天真”之處。荷花的紅花綠葉,互照互映互襯。即使到了紅衰翠減、世人愁苦之時,仍然不相遺棄。如果說,前兩句寫荷花“任天真”,側重表現共榮;那么,這兩句的“長相映”,則主要表現同衰。這四句詩互補互承,從正反兩方面完整地表現出荷花既能同榮、又能同衰的堅貞不渝的品質。
李商隱一生不得志,只做過幾任小官。其主要原因不是他無才,而是沒有知己者的力薦。他生存在牛、李兩黨的夾縫之中,沒有信任,沒有依托,飽受奚落和排擠。這首詩歌頌荷花能榮衰相依,實則表達了自己渴求知己、尋覓政治依托的心聲。
這首詩語言通俗淺近,寓意明顯,表達直露,節奏明快,與李商隱很多詩歌的含蓄委婉不同,體現了他詩歌風格的多樣性。
【作者簡介】
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溪)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詩人,祖籍河內(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出生于鄭州滎陽。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稱為“三十六體”。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秾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于隱晦迷離,難于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于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鄉沁陽(今河南焦作市沁陽與博愛縣交界之處)。作品收錄為《李義山詩集》。
玉溪生的詩歌
詩歌
李商隱通常被視作唐代后期最杰出的詩人,其詩風受李賀影響頗深,在句法、章法和結構方面則受到杜甫和韓愈的影響。[6]許多評論家認為,在唐朝的優秀詩人中,他的重要性僅次于杜甫、李白、王維等人。就詩歌風格的獨特性而言,他與其他任何詩人相比都不遜色。贊賞李商隱詩歌和批評他的人,所針對的都是他鮮明的個人風格。后世許多詩人模仿李商隱的風格,但沒有一位被認可。
根據劉學鍇、余恕誠的整理研究[7],李商隱流傳下來的詩歌共594首,其中381首已經基本確定了寫作的時間,213首無法歸入具體的年份。此外,還有十來首懷疑是李商隱的詩作,不過證據欠充分。
從吟詠的題材來看,李商隱的詩歌主要可以分為幾類:
政治和詠史。作為一個關心政治的知識分子,李商隱寫了大量這方面的詩歌,留存下來的約有一百首左右。其中《韓碑》、《行次西郊作一百韻》、《隨師東》、《有感二首》等,是其中比較重要的作品。李商隱早期的政治詩指陳時局,語氣嚴厲悲憤,又含有自我期許的意味,很能反應他當時的心態。在關于政治和社會內容的詩歌中,借用歷史題材反映對當代社會的意見,是李商隱此類詩歌的一個特色。《富平少侯》、《北齊二首》、《茂陵》等,就是其中的代表。
抒懷和詠物。李商隱一生仕途坎坷,心中的抱負無法得到實現,于是就通過詩歌來排遣心中的郁悶和不安。《安定城樓》、《春日寄懷》、《樂游原》、《杜工部蜀中離席》是流傳得較廣的幾首。值得注意的是,這類內容的作品中許多七言律詩被認為是杜甫詩風的重要繼承者。
感情詩。包括大多數無題詩在內的吟詠內心感情的作品是李商隱詩歌中最富有特色的部分,也獲得了后世最多的關注。《錦瑟》、《燕臺詩》、《碧城三首》、《重過圣女祠》等,保持了與無題詩類似的風格。而《柳枝五首》、《夜雨寄北》、《悼傷后赴東蜀辟至散關遇雪》等,則反映出李商隱感情詩另一種風格的意境。
應酬和交際。在李商隱用于交際的詩作中,寫給令狐绹的幾首(《酬別令狐補闕》、《寄令狐郎中》、《酬令狐郎中見寄》、《寄令狐學士》、《夢令狐學士》、《令狐舍人說昨夜西掖玩月因戲贈》)特別引人注意,為解釋他與令狐绹的關系提供了直接的證據。
詩風
李商隱擅作七律和五言排律,七絕也有不少杰出的作品。清朝詩人葉燮在《原詩》中評李商隱的七絕“寄托深而措辭婉,實可空百代無其匹也。”
他的格律詩繼承了杜甫在技巧上的傳統,也有部分作品風格與杜甫相似。與杜甫相似,李商隱的詩經常用典,而且比杜甫用得更深更難懂,而且常常每句讀用典故。他在用典上有所獨創,喜用各種象征、比興手法,有時讀了整首詩也不清楚目的為何。而典故本身的意義,常常不是李商隱在詩中所要表達的意義。例如《常娥》(嫦娥),有人直觀認為是詠嫦娥之作,紀昀認為是悼亡之作,有人認為是描寫女道士,甚至認為是詩人自述,眾說紛紜。
也正是他好用典故的風格,形成了他作詩的獨特風格。據宋代黃鑒的筆記《楊文公談苑》記載,李商隱每作詩,一定要查閱很多書籍,屋子里到處亂攤,被人比作“獺祭魚”。明王士楨也以玩笑的口吻說:“獺祭曾驚博奧殫,一篇錦瑟解人難。”(《戲仿元遺山論詩絕句》)批評意見[8]認為他有時用典太過,犯了晦澀的毛病,使人無法了解他的詩意。魯迅曾說:“玉溪生清詞麗句,何敢比肩,而用典太多,則為我所不滿。”(1934年12月致楊霽云的信)
此外,李商隱的詩詞藻華麗,并且善于描寫和表現細微的感情。
無題詩
李商隱以無題詩著名。根據《李商隱詩歌集解》[7]里所收詩歌的統計,基本可以確認詩人寫作時即以《無題》命名的共有15首:
《無題》(八歲初照鏡)
《無題》(照梁初有情)
《無題二首》(昨夜星辰;聞道閶門)
《無題四首》(來是空言;颯颯東南;含情春畹晚;何處哀箏)
《無題》(相見時難)
《無題》(紫府仙人)
《無題二首》(鳳尾香羅;重帷深下)
《無題》(近知名阿侯)
《無題》(白道縈回)
《無題》(萬里風波)
另有5首在目前通行的詩集中經常被標為“無題”的(五律“幽人不倦賞”、七絕“長眉畫了”、“壽陽公主”、“待得郎來”、“戶外重陰”),經馮浩、紀昀等人考訂,認為多半是由于版本問題而產生的原題丟失情況,并非真正的無題詩。
有些研究者(如楊柳[9])認為李商隱詩集中部分有題目的詩也應該屬于無題詩一類,理由是這些詩的題目往往是從詩的首句中取前幾字為題(如《昨日》、《日射》等),或者詩題與內容本身毫無聯系(如《為有》、《一片》等)。但如果以這樣的標準來看,李商隱詩集中可以歸入無題詩的就有近百首之多。所以此說并沒有得到多數人的支持。
另一方面,許多人傾向于將《錦瑟》、《碧城三首》、《玉山》等詩與無題詩相提并論,認為它們在寫法和意境有相似的地方,都是通過隱晦的筆觸表現一種微妙復雜的感情。事實上,正是這種一言難盡的情形,使得無題詩吸引了眾多的研究者,都試圖對這些詩的真正含義作出解釋。然而沒有一個人的注解能夠非常令人信服的闡明詩中的涵義。
馮浩在《玉溪生詩集箋注》總結了前人關于無題詩的箋注工作[10],從中可以看出諸家觀點之大不同:“自來解無題諸詩者,或謂其皆屬寓言,或謂其盡賦本事。各持偏見,互持莫決。余細讀全集,乃至實有寄托者多,直做艷情者少,夾在不分,令人迷亂耳。”
李商隱最有名的十首詩分別是什么
很多同學都知道李商隱,我整理了李商隱十分出名的十首詩,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李商隱最經典的十首古詩
《夜雨寄北》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寄令狐郎中》
嵩云秦樹久離居,雙鯉迢迢一紙書。
休問梁園舊賓客,茂陵秋雨病相如。
《為有》
為有云屏無限嬌,鳳城寒盡怕春宵。
無端嫁得金龜婿,辜負香衾事早朝。
《嫦娥》
云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賈生》
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
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登樂游原》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無題》
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
嗟余聽鼓應官去,走馬蘭臺類轉蓬。
《錦瑟》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馬嵬》
海外徒聞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聞虎旅傳宵柝,無復雞人報曉籌。
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
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
《無題》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李商隱簡介
李商隱(約813年-約858年),字義山,號玉溪(溪)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詩人,祖籍河內(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出生于鄭州滎陽。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
李商隱的詩歌體現了他的思想,其人基本思想基本屬于儒家,但看中實用,對儒學有一定的批判精神,認為不必規規然以孔子為師,不必以“能讓”為賢等。他還有佛道思想,主張以“自然”為祖。
以上就是一些李商隱的古詩,供大家參考。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