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海亭頷聯描寫了什么,表海亭古詩鑒賞
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解答關于表海亭頷聯描寫了什么這個問題的知識,還有對于表海亭古詩鑒賞也是一樣,很多人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分享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表海亭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多讀幾遍文章好好的把內容吃透然后去獨立思考了對你的學習是有所幫助的
表海亭賞析
表海亭這一名字頻繁在中國古文學詩詞當中的時代還是宋代,范仲淹、歐陽修、富弼三人先后擔任青州知府,他們為宦青州時,表海亭是他們經常登臨的地方。范仲淹做青州知府的時候已是垂垂老者,他已經沒有了《岳陽樓記》當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那種憂國憂民的惆悵,寫到“一帶林巒秀復奇,每來憑檻即開眉。好山深會詩人意,留得夕陽無限時”,讓我們看到一個珍惜自己余光的老者的心境。歐陽修則寫道“髀肉已消嗟病骨,凍醪猶可慰愁顏”,和范公的心境是很不同的,而蘇軾的《登表海亭》寫的則是青州的美景,相同的一座古亭,而詩人的心境不同,寓意和韻味竟差異至此,可見在表海亭上既能夠看到青州美景,也能體察到百姓疾苦,正是這樣,我們才會對表海亭更加感興趣。能夠看到不同角度的事物,這是表海亭的地理位置決定的,因為在表海亭上遠望,是青州八景的“云門仙境”、“駝嶺千尋”和“劈峰夕照”構成的三山玉障,南陽河奔流而下,青山秀水構成的仙境,的確是讓詩人開懷。而表海亭的腳下,確是兩城之間的萬年橋,青州最繁華的地方,往往也能看到餓殍乞丐,這樣一個地方,賞山賞水即可,體察民情即可。這邊是表海亭的不同凡響之處。
到了明代,馮裕的《登表海亭》寫到“獨坐孤亭對碧山,太公蹤跡尚依然。 海邦千里遺東表,牧野崇朝答上玄。 萬古乾坤春寂寂,兩陽日夜水潺潺。 鷹揚事業浮云過,留得丹書與世傳”,又是另一種心態。我們已經沒有機會登臨表海亭,即使進在咫尺,因為戰爭的炮火奪走了這一勝景。如果今天她還矗立在南陽河邊,每個登臨的人又會有不同的感想。
我們今天能做只能是看看奔流的南陽河,撫摸一下那可古樹,望著橋上的人來人往,體味古賢人的心境。更加期盼的是,表海亭能夠重建,再次矗立在南陽河畔,登臨其上,寫詩作詞,讓她重新成為我們心中的那一塊圣地。
律詩頷聯頸聯尾聯分別指的是什么?
shǒu lián、hàn lián、jǐng lián、wěi lián
1、首聯,是指七言律詩中的第一聯(一、二對句)。
2、頷聯,是指七言律詩的第二聯(三、四對句)。
3、頸聯,是指七言律詩的第三聯(五、六對句)。
4、尾聯,是指七言律詩的第四聯(七、八對句)。
七言律詩是中國傳統詩歌的一種體裁,簡稱七律,屬于近體詩范疇,起源于南朝齊永明時沈約等講究聲律、對偶的新體詩,至初唐沈佺期、宋之問等進一步發展定型,至盛唐杜甫手中成熟。
擴展資料:
每首律詩的二、三兩聯(即頷聯、頸聯)的上下句慣例是對仗句,首聯和尾聯可對可不對。
對仗的第一個特點,是句法要相同。如《旅夜書懷》的首聯第一句沒有謂語,第二句也用無謂語句式相對。頷聯上句的句式是“主謂定賓狀”,下句也用相同的句式相對。頸聯用的也是相同的句式。
對仗的第二個特點,是不能用一樣的字相對。像“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這種對仗,在詞、曲中是可以允許的,在近體詩中則絕不允許。實際上,除非是修辭的需要,在近體詩中必須避免出現相同的字。
對仗的第三個特點,是詞性要相對,也就是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副詞對副詞,代詞對代詞,虛詞對虛詞。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律詩
表海亭歐陽修,表達詩人什么樣的情感
1、頸聯寫詩人因病瘦弱,形銷骨立,萬念俱灰,只能借酒消愁。由此可知他的老病無助。
2、尾聯寫家鄉二項田園是否荒蕪,何時才能自駕柴車回到故里?可見詩人渴盼歸隱,思家心切。
3、從詩歌的整體來看,觀察的視角是由上而下;寫作思路是由寫景到抒情,抒發孤寂、愁苦之情。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