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性受,久久亚洲综合色,国产福利一区二区精品免费,99热这里都是精品

當前位置:詩詞問答 > 故事 > 正文內容

新安使作者是誰,新安吏的寫作背景

舞一世傾城2023-02-24 02:00故事63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新安使作者是誰,以及新安吏的寫作背景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新安吏原文及翻譯賞析

原文

新安吏

杜甫?〔唐代〕

客行新安道,喧呼聞點兵。

借問新安吏:“縣小更無丁?”

“府帖昨夜下,次選中男行。”

“中男絕短小,何以守王城?”

肥男有母送,瘦男獨伶俜。

白水暮東流,青山猶哭聲。

“莫自使眼枯,收汝淚縱橫。

眼枯即見骨,天地終無情!

我軍取相州,日夕望其平。

豈意賊難料,歸軍星散營。

就糧近故壘,練卒依舊京。

掘壕不到水,牧馬役亦輕。

況乃王師順,撫養甚分明。

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

譯文

作者走在新安縣的大路上,聽到新安吏在按戶籍冊點兵。

作者問新安吏:“難道因新安縣小,壯丁已抽完,才抓這些不成丁的青年?”

新安吏回答“府帖昨夜才下達,并下令說沒有壯丁就依次抽未成年男子。”

作者又問“抽來的未成年男子實在太小了,如何能守住王城呢?”

健壯的中男還有母親相送,瘦小的由于父母在戰亂中去世,就變得孤苦伶仃了。

河水日夜向東流,青山還留著哭聲呢!

“不要讓眼淚哭干,收住你們縱橫的淚水。

眼淚哭干了會露出頭骨,但天地終歸是無情的,不能改變這悲痛的安排。

我們官軍攻取相州,日夜盼望收復其地。

可是賊心難料,致使官軍潰敗。

我們就去原先營壘就食,練兵也依憑著洛陽。

挖掘壕溝也不會深得見水,放牧軍馬的勞役也還算輕。

何況朝廷官軍是符合正義的,一切必然順利,愛護戰士一目了然。

送行戰士不要哭得那么悲傷,長官會像父兄一樣關愛你們。

注釋

新安:地名,今河南省新安縣。

更:豈。

次:依次。

中男:指十八歲以上、二十三歲以下成丁。這是唐天寶初年兵役制度規定的。

伶俜(pīng):形容孤獨。

不到水:指掘壕很淺。

仆射:指郭子儀。如父兄:指極愛士卒。

相州:即“三男鄴城戍”之“鄴城”,今河南安陽。

舊京:指東都洛陽。

借問新安吏:作者問新安吏。此處省略主語“作者”。

賞析

“客行新安道,喧呼聞點兵。”這兩句是全篇的總起。“客”,杜甫自指。以下一切描寫,都是從詩人“喧呼聞點兵”五字中生出。

借問新安吏:“縣小更無丁?”這是杜甫的問話。624年(唐高祖武德七年)定制:男女十六歲為中男,二十一歲為丁。至744年(唐玄宗天寶三年),又改以十八歲為中男,二十二歲為丁。按照正常的征兵制度,中男不該服役。杜甫的問話是很尖銳的,眼前明明有許多人被當作壯丁抓走,卻撇在一邊,跳過一層問:“新安縣小,再也沒有丁男了吧?”大概他以為這樣一問,就可以把新安吏問住了。“府帖昨夜下,次選中男行。”官吏很狡黠,也跳過一層回答說,州府昨夜下的軍帖,要挨次往下抽中男出征。官吏敏感得很,他知道杜甫用中男不服兵役的王法難他,所以立即拿出府帖來壓人。講王法已經不能發生作用了,于是杜甫進一步就實際問題和情理發問:“中男又矮又小,怎么能守衛東都洛陽呢?”王城,指洛陽,周代曾把洛邑稱作王城。這在杜甫是又逼緊了一步,但接下去卻沒有答話。也許官吏被問得張口結舌,但更大的可能是官吏不愿跟杜甫啰嗦下去了。這就把官吏對杜甫的厭煩,杜甫對人民的同情,以及詩人那種迂執的性格都表現出來了。

“肥男有母送,瘦男獨伶俜。白水暮東流,青山猶哭聲。”跟官吏已經無話可說了,于是杜甫把目光轉向被押送的人群。他懷著沉痛的心情,把這些中男仔細地打量再打量。他發現那些似乎長得壯實一點的男孩子是因為有母親照料,而且有母親在送行。中男年幼,當然不可能有妻子。之所以父親不來,是因為前面說過“縣小更無丁”,有父親在就不用抓孩子了。所以“有母”的言外之意,正是表現了另一番慘景。“瘦男”的“瘦”已叫人目不忍睹,加上“獨伶俜”三字,更顯得他們無親無靠。懷著無限的痛苦,但卻茫然而無法傾訴,這就是“獨伶俜”三字展現給讀者的情形。杜甫對著這一群哀號的人流淚站了很久,只覺天已黃昏了,白水在暮色中無語東流,青山好像帶著哭聲。這里用一個“猶”字便見恍惚。人走以后,哭聲仍然在耳,仿佛連青山白水也嗚咽不止。似幻覺又似真實,使讀者驚心動魄。以上四句是詩人的主觀感受。它在前面與官吏的對話和后面對征人的勸慰語之間,在行文與感情的發展上起著過渡作用。

“莫自使眼枯,收汝淚縱橫。眼枯即見骨,天地終無情!”這是杜甫勸慰征人的開頭幾句話。本來中男已經走了,他的話不能講給他們聽。這里,既像是把先前曾跟中男講的話補敘在這里,又像是中男走過以后,杜甫覺得太慘了,一個人對著中男走的方向自言自語。那種發癡發呆的神情,更顯出他茫然的心理。抒發悲憤一般總是要把感情往外放,可是此處卻似乎在進行收束。“使眼枯”、“淚縱橫”本來可以再作淋漓盡致的刻畫,但杜甫卻加上了“莫”和“收”。“不要哭得使眼睛發枯,收起奔涌的熱淚吧。”然后再用“天地終無情”來加以堵塞。“莫”、“收”在前,“終無情”在后一筆煞住,好像要人把眼淚全部吞進肚里。這就收到了“抽刀斷水水更流”的藝術效果。這種悲憤也就顯得更深、更難控制,“天地”也就顯得更加“無情”。

杜甫寫到“天地終無情”,已經極其深刻地揭露了兵役制度的不合理,然而這一場戰爭的性質不同于寫《兵車行》的時候。當此國家存亡迫在眉睫之時,詩人從維護祖國的統一角度考慮,在控訴“天地終無情”之后,又說了一些寬慰的話。相州之敗,本來罪在朝廷和唐肅宗,杜甫卻說敵情難以預料,用這樣含混的話掩蓋失敗的根源,目的是要給朝廷留點面子。本來是敗兵,卻說是“歸軍”,也是為了不致過分叫人喪氣。“況乃王師順,撫養甚分明。”唐軍討伐安史叛軍,可以說名正言順,但實際上又談不上愛護士卒、撫養分明。另外,所謂戰壕挖得淺,牧馬勞役很輕,郭子儀對待士卒親如父兄等等,也都是些安慰之詞。杜甫講這些話,都是對強征入伍的中男進行安慰。詩在揭露的同時,又對朝廷有所回護,杜甫這樣說,用心良苦。實際上,人民蒙受的慘痛,國家面臨的災難,都深深地刺激著他沉重而痛苦的心靈。

一方面,當時安史叛軍燒殺擄掠,對中原地區生產力和人民生活的破壞是空前的。

另一方面,唐朝統治者在平時剝削、壓迫人民,在國難當頭的時候,卻又昏庸無能,把戰爭造成的災難全部推向人民,要捐要人,根本不顧人民死活。這兩種矛盾,在當時社會現實中尖銳地存在著,然而前者畢竟居于主要地位。可以說,在平叛這一點上,人民和唐王朝多少有一致的地方。因此,杜甫的“三吏”、“三別”既揭露統治集團不顧人民死活,又旗幟鮮明地肯定平叛戰爭,甚至對應征者加以勸慰和鼓勵,讀者也就不難理解了。因為當時的人民雖然怨恨唐王朝,但終究咬緊牙關,含著眼淚,走上前線支持了平叛戰爭。“白水暮東流,青山猶哭聲”表達了作者對應征的“中男”的無限同情之心。

創作背景

這首詩的時代背景是乾元元年(公元七五八年)冬,安慶緒退保相州,肅宗命郭子儀、李光弼等九個節度使,率步騎二十萬人圍攻相州。自冬至春,未能破城。幸而郭子儀率領他的朔方軍拆斷河陽橋,才阻止了安史軍隊南下。杜甫從洛陽回華州,路過新安,看到征兵的情況,寫了這首詩。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杜甫的《新安吏》全文及標注拼音。

kè háng xīn ān dào ,xuān hū wén diǎn bīng 。

客行新安道,喧呼聞點兵。

jiè wèn xīn ān lì :“xiàn xiǎo gèng wú dīng ?”

借問新安吏:“縣小更無丁?”

“fǔ tiē zuó yè xià ,cì xuǎn zhōng nán háng 。”

“府帖昨夜下,次選中男行。”

“zhōng nán jué duǎn xiǎo ,hé yǐ shǒu wáng chéng ?”

“中男絕短小,何以守王城?”

féi nán yǒu mǔ sòng ,shòu nán dú líng pīng 。

肥男有母送,瘦男獨伶俜。

bái shuǐ mù dōng liú ,qīng shān yóu kū shēng 。

白水暮東流,青山猶哭聲。

“mò zì shǐ yǎn kū ,shōu rǔ lèi zòng héng 。

“莫自使眼枯,收汝淚縱橫。

yǎn kū jí jiàn gǔ ,tiān dì zhōng wú qíng !

眼枯即見骨,天地終無情!

wǒ jun qǔ xiàng zhōu ,rì xī wàng qí píng 。

我軍取相州,日夕望其平。

qǐ yì zéi nán liào ,guī jun1 xīng sàn yíng 。

豈意賊難料,歸軍星散營。

jiù liáng jìn gù lěi ,liàn zú yī jiù jīng 。

就糧近故壘,練卒依舊京。

jué háo bú dào shuǐ ,mù mǎ yì yì qīng 。

掘壕不到水,牧馬役亦輕。

kuàng nǎi wáng shī shùn ,fǔ yǎng shèn fèn míng 。

況乃王師順,撫養甚分明。

sòng háng wù qì xuè ,pú shè rú fù xiōng 。”

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

《新安吏》·?唐代 · 杜甫

【譯文】:

作者走在新安縣的大路上,聽到新安吏在按戶籍冊點兵。

作者問新安吏:“難道因新安縣小,壯丁已抽完,才抓這些不成丁的青年?”

新安吏回答“府帖昨夜才下達,并下令說沒有壯丁就依次抽未成年男子。”

作者又問“抽來的未成年男子實在太小了,如何能守住王城呢?”

健壯的中男還有母親相送,瘦小的由于父母在戰亂中去世,就變得孤苦伶仃了。

河水日夜向東流,青山還留著哭聲呢!

“不要讓眼淚哭干,收住你們縱橫的淚水。

眼淚哭干了會露出頭骨,但天地終歸是無情的,不能改變這悲痛的安排。

我們官軍攻取相州,日夜盼望收復其地。

可是賊心難料,致使官軍潰敗。

我們就去原先營壘就食,練兵也依憑著洛陽。

挖掘壕溝也不會深得見水,放牧軍馬的勞役也還算輕。

何況朝廷官軍是符合正義的,一切必然順利,愛護戰士一目了然。

送行戰士不要哭得那么悲傷,長官會像父兄一樣關愛你們。

【注釋】:

1、新安:地名,今河南省新安縣。

2、更:豈。

3、次:依次。

4、中男:指十八歲以上、二十三歲以下成丁。這是唐天寶初年兵役制度規定的。

5、伶俜(pīng):形容孤獨。

6、不到水:指掘壕很淺。

7、仆射:指郭子儀。如父兄:指極愛士卒。

8、相州:即“三男鄴城戍”之“鄴城”,今河南安陽。

9、舊京:指東都洛陽。

10、借問新安吏:作者問新安吏。此處省略主語“作者”。

【創作背景】:

758年(唐肅宗乾元元年)冬,郭子儀收復長安和洛陽,旋即,和李光弼、王思禮等九節度使乘勝率軍進擊,以二十萬兵力在鄴城(即相州,治所在今河南安陽)包圍了安慶緒叛軍,局勢十分可喜。然而昏庸的唐肅宗對郭子儀、李光弼等領兵并不信任,諸軍不設統帥,只派宦官魚朝恩為觀軍容宣慰處置使,使諸軍不相統屬,又兼糧食不足,士氣低落,兩軍相持到次年春天,史思明援軍至,唐軍遂在鄴城大敗。郭子儀退保東都洛陽,其余各節度使逃歸各自鎮守。

這首詩的時代背景是乾元元年(公元七五八年)冬,安慶緒退保相州(今河南安陽),肅宗命郭子儀、李光弼等九個節度使,率步騎二十萬人圍攻相州。自冬至春,未能破城。乾元二年三月,史思明從魏州(今河北大名)引兵來支援安慶緒,與官軍戰于安陽河北。九節度的軍隊大敗南奔,安慶緒、史思明幾乎重又占領洛陽。幸而郭子儀率領他的朔方軍拆斷河陽橋,才阻止了安史軍隊南下。這一戰之后,官軍散亡,兵員亟待補充。于是朝廷下令征兵。杜甫從洛陽回華州,路過新安,看到征兵的情況,寫了這首詩。

杜甫 新安吏

《新安吏》

作者:杜甫

原文:

客行新安道,喧呼聞點兵。

借問新安吏,縣小更無丁。

府帖昨夜下,次選中男行。

中男絕短小,何以守王城。

肥男有母送,瘦男獨伶俜。

白水暮東流,青山猶哭聲。

莫自使眼枯,收汝淚縱橫。

眼枯即見骨,天地終無情。

我軍取相州,日夕望其平。

豈意賊難料,歸軍星散營。

就糧近故壘,練卒依舊京。

掘壕不到水,牧馬役亦輕。

況乃王師順,撫養甚分明。

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

注釋:

1、新安:今河南新安縣一帶。

2、客:作者自稱,為他鄉作客者。

3、喧呼:高聲呼叫。

4、中男:未成年的男子。

5、伶俜:孤零。

6、莫自:不要。

7、眼枯:把眼淚哭干了。

8、天地:指天子、朝廷。

9、相州:即鄴城,今河南安陽縣。

10、平:平定。

11、賊:指安祿山、史思明的叛軍。

12、歸軍:指各節度使的潰軍。

13、星散營:形容潰散的狀況。

14、泣血:謂哀傷之極。

15、仆射:職位相當于宰相的武官,此處指郭子儀,他曾任左仆射。

賞析:

《新安史》記述了詩人經過新安時的所見所聞所言所感。三史、三別是詩圣的千古名篇,既反映了人民的苦難,揭露了統治者不顧人民死活的罪愆,又旗幟鮮明地肯定平叛戰爭正義的一面,表達了作者憂國憂民的復雜情感。

杜甫 石壕吏

《石壕吏》

作者:杜甫

原文: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墻走,老婦出門看。

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

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

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

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

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

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

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

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

注釋:

1、暮:在傍晚。

2、投:投宿。

3、吏:官吏,低級官員,這里指抓壯丁的差役。

4、夜:時間名詞作狀語,在夜里。

5、逾(y):越過;翻過。

6、走:跑,這里指逃跑。

7、呼:訴說,叫喊。

8、一何:何其、多么。

9、怒:惱怒,兇猛,粗暴,這里指兇狠。

10、啼:哭啼。

11、苦:凄苦。

12、前:上前,向前。

13、致:對說。

14、前致詞:指老婦走上前去(對差役)說話。

15、鄴城:即相州,在今河南安陽。

16、戍(sh):防守,這里指服役。

17、附書至:捎信回來。書,書信。至,回來。

18、新:最近,剛剛。

19、存:活著,生存著。

20、且偷生:姑且活一天算一天。且:姑且,暫且。偷生:茍且活著。

21、長已矣:永遠完了。已:停止,這里引申為完結。

22、室中:家中。

23、更無人:再沒有別的(男)人了。更:再。

24、唯:只,僅。

25、乳下孫:正在吃奶的孫子。

26、未:還沒有。

27、去:離開,這里指改嫁。

28、完裙:完整的衣服。

29、老嫗(y):老婦人。

30、衰:弱。

31、請從吏夜歸:請讓我和你晚上一起回去。請:請求。從:跟從,跟隨。

32、應:響應。

33、河陽:今河南省洛陽市吉利區(原河南省孟縣),當時唐王朝官兵與叛軍在此對峙。

34、急應河陽役:趕快到河陽去服役。

35、猶得:還能夠。得:能夠。

36、備:準備。

37、晨炊:早飯。

38、夜久:夜深了。

39、絕:斷絕;停止。

40、如:好像,仿佛。

41、聞:聽。

42、泣幽咽:低微斷續的哭聲。有淚無聲為泣,哭聲哽塞低沉為咽。

43、明:天亮之后。

44、登前途:踏上前行的路。登:踏上。前途:前行的路。

45、獨:唯獨、只有。

46、石壕:今河南三門峽市東南。

翻譯:

(作者我)傍晚投宿石壕村,有差役夜里來強征兵。

老翁越墻逃走,老婦出門查看。

差役吼得是多么兇狠啊!老婦人是啼哭得多么可憐啊!

(作者我)聽到老婦上前說:我的三個兒子去鄴城服役。

其中一個兒子捎信回來,說兩個兒子剛剛戰死了。

活著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遠不會復生了!

(老婦我)家里再也沒有其他的人了,只有個正在吃奶的孫子。

因為有孫子在,他母親還沒有離去,(他母親)進進出出都沒有一件完整的衣服。

老婦雖然年老力衰,但請讓我跟從你連夜趕回營去。

趕快到河陽去應征,還能夠為部隊準備早餐。

夜深了,說話的聲音消失了,隱隱約約聽到低微斷續的哭聲。

(詩人)天亮臨走的時候,只同那個老翁告別。(老婦已經被抓去服役了)

賞析:

《石壕吏》是一首杰出的現實主義的敘事詩,寫了差吏到石壕村乘夜捉人征兵,連年老力衰的老婦也被抓服役的故事,揭露了官吏的殘暴和兵役制度的黑暗,對安史之亂中人民遭受的苦難深表同情。藝術上,精煉是這首詩的一大特點,把抒情和議論寓于敘事之中,愛憎分明。場面和細節描寫自然真實。善于裁剪,中心突出。

前四句可看作第一段。首句暮投石壕村,單刀直入,直敘其事。暮字、投字、村字都需玩味,讀者不能輕易放過。在封建社會里,由于社會秩序混亂和旅途荒涼等原因,旅客們都未晚先投宿,更何況在兵禍連接的時代。而杜甫,卻于暮色蒼茫之時才匆匆忙忙地投奔到一個小村莊里借宿,這種異乎尋常的情景就富于暗示性。他或者是壓根兒不敢走大路;或者是附近的城鎮已蕩然一空,無處歇腳。總之,寥寥五字,不僅點明了投宿的時間和地點,而且和盤托出了兵荒馬亂、雞犬不寧、一切脫出常軌的景象,為悲劇的演出提供了典型環境。浦起龍指出這首詩起有猛虎攫人之勢(《讀杜心解》),這不僅是就有吏夜捉人說的,而且是就頭一句的環境烘托說的。有吏夜捉人一句,是全篇的提綱,以下情節,都從這里生發出來。不說征兵、點兵、招兵而說捉人,已于如實描繪之中寓揭露、批判之意。再加上一個夜字,含意更豐富。第一、表明官府捉人之事時常發生,人民白天躲藏或者反抗,無法捉到;第二、表明縣吏捉人的手段狠毒,于人民已經入睡的黑夜,來個突然襲擊。同時,詩人是暮投石壕村的,從暮到夜,已過了幾個小時,這時當然已經睡下了;所以下面的事件發展,他沒有參與其間,而是隔門聽出來的。老翁逾墻走,老婦出門看兩句,表現了人民長期以來深受抓丁之苦,晝夜不安;即使到了深夜,仍然寢不安席,一聽到門外有了響動,就知道縣吏又來捉人,老翁立刻逾墻逃走,由老婦開門周旋。

從吏呼一何怒至猶得備晨炊這十六句,可看作第二段。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兩句,極其概括、極其形象地寫出了吏與婦的尖銳矛盾。一呼、一啼,一怒、一苦,形成了強烈的對照;兩個狀語一何,加重了感情色彩,有力地渲染出縣吏如狼似虎,叫囂隳突的橫蠻氣勢,并為老婦以下的訴說制造出悲憤的氣氛。矛盾的兩方面,具有主與從、因與果的關系。婦啼一何苦,是吏呼一何怒逼出來的。下面,詩人不再寫吏呼,全力寫婦啼,而吏呼自見。聽婦前致詞承上啟下。那聽是詩人在聽,那致詞是老婦苦啼著回答縣吏的怒呼。寫致詞內容的十三句詩,多次換韻,表現出多次轉折,暗示了縣吏的多次怒呼、逼問。這十三句詩,不是老婦一口氣說下去的,而縣吏也決不是在那里洗耳恭聽。實際上,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不僅發生在事件的開頭,而且持續到事件的結尾。從三男鄴城戍到死者長已矣,是第一次轉折。讀者可以想見,這是針對縣吏的第一次逼問訴苦的。在這以前,詩人已用有吏夜捉人一句寫出了縣吏的猛虎攫人之勢。等到老婦出門看,便撲了進來,賊眼四處搜索,卻找不到一個男人,撲了個空。于是怒吼道:

你家的男人都到哪兒去了?快交出來!老婦泣訴說:三個兒子都當兵守鄴城去了。一個兒子剛剛捎來一封信,信中說,另外兩個兒子已經犧牲了!泣訴的時候,可能縣吏不相信,還拿出信來交縣吏看。

總之,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處境是夠使人同情的,她很希望以此博得縣吏的同情,高抬貴手。不料縣吏又大發雷霆:難道你家里再沒有別人了?快交出來!她只得針對這一點訴苦: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這兩句,也不是一口氣說下去的,因為更無人與下面的回答發生了明顯的矛盾。合理的解釋是:老婦先說了一句:家里再沒人了!而在這當兒,被兒媳婦抱在懷里躲到什么地方的小孫兒,受了怒吼聲的驚嚇,哭了起來,掩口也不頂用。于是縣吏抓到了把柄,威逼道:你竟敢撒謊!不是有個孩子哭嗎?老婦不得已,這才說:只有個孫子啊!還吃奶呢,小得很!吃誰的奶?總有個母親吧!還不把她交出來!老婦擔心的事情終于發生了!她只得硬著頭皮解釋:孫兒是有個母親,她的丈夫在鄴城戰死了,因為要喂奶給孩子,沒有改嫁。可憐她衣服破破爛爛,怎么見人呀!還是行行好吧!(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兩句,有的版本為孫母未便出,見吏無完裙,所以縣吏是要她出來的。)但縣吏仍不肯罷手。老婦生怕守寡的兒媳被抓,餓死孫子,只好挺身而出: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老婦的致詞,到此結束,表明縣吏勉強同意,不再怒吼了。

最后一段雖然只有四句,卻照應開頭,涉及所有人物,寫出了事件的結局和作者的感受。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表明老婦已被抓走,走時低聲哭泣,越走越遠,便聽不到哭聲了。夜久二字,反映了老婦一再哭訴、縣吏百般威逼的漫長過程。如聞二字,一方面表現了兒媳婦因丈夫戰死、婆婆被捉而泣不成聲,另一方面也顯示出詩人以關切的心情傾耳細聽,通夜未能入睡。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兩句,收盡全篇,于敘事中含無限深情。前一天傍晚投宿之時,老翁、老婦雙雙迎接詩人,而時隔一夜,老婦被捉走,兒媳婦泣不成聲,只能與逃走歸來的老翁作別了。老翁的心情怎樣,詩人作何感想,這些都給讀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

仇兆鰲在《杜少陵集詳注》里說:古者有兄弟始遣一人從軍。今驅盡壯丁,及于老弱。詩云:三男戍,二男死,孫方乳,媳無裙,翁逾墻,婦夜往。一家之中,父子、兄弟、祖孫、姑媳慘酷至此,民不聊生極矣!當時唐祚,亦岌岌乎危哉!就是說,民為邦本,把人民整成這個樣子,統治者的寶座也就岌岌可危了。詩人杜甫面對這一切,沒有美化現實,卻如實地揭露了政治黑暗,發出了有吏夜捉人的呼喊,這是值得高度評價的。

在藝術表現上,這首詩最突出的一點則是精煉。陸時雍稱贊道:其事何長!其言何簡!就是指這一點說的。全篇句句敘事,無抒情語,亦無議論語;但實際上,作者卻巧妙地通過敘事抒了情,發了議論,愛憎十分強烈,傾向性十分鮮明。寓褒貶于敘事,既節省了很多筆墨,又絲毫沒有給讀者概念化的感覺。詩中還運用了藏問于答的表現手法。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概括了雙方的矛盾之后,便集中寫婦,不復寫吏,而吏的蠻悍、橫暴,卻于老婦致詞的轉折和事件的結局中暗示出來。詩人又十分善于剪裁,敘事中藏有不盡之意。一開頭,只用一句寫投宿,立刻轉入有吏夜捉人的主題。又如只寫了老翁逾墻走,未寫他何時歸來;只寫了如聞泣幽咽,未寫泣者是誰;只寫老婦請從吏夜歸,未寫她是否被帶走;卻用照應開頭、結束全篇、既敘事又抒情的獨與老翁別一句告訴讀者:老翁已經歸家,老婦已被捉走;那么,那位吞聲飲泣、不敢放聲痛哭的,就是給孩子喂奶的年輕寡婦了。正由于詩人筆墨簡潔、洗煉,用了較短的篇幅,在驚人的廣度與深度上反映了生活中的矛盾與沖突,這是十分難能可貴的。

三吏三別

作者:杜甫

客行新安道,喧呼聞點兵。

借問新安吏:“縣小更無丁?”

“府帖昨夜下,次選中男行。”

“中男絕短小,何以守王城?”

肥男有母送,瘦男獨伶俜。

白水暮東流,青山猶哭聲。杜甫三吏三別。

“莫自使眼枯,收汝淚縱橫。

眼枯即見骨,天地終無情!

我軍取相州,日夕望其平。

豈意賊難料,歸軍星散營。

就糧近故壘,練卒依舊京。

掘壕不到水,牧馬役亦輕。

況乃王師順,撫養甚分明。

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杜甫三吏三別。”

2、石壕吏

作者: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墻走,老婦出門看。

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

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

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

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

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

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

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

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

3、潼關吏

作者:杜甫

士卒何草草,筑城潼關道。

大城鐵不如,小城萬丈余。

借問潼關吏:“修關還備胡?”

要我下馬行,為我指山隅:

“連云列戰格,飛鳥不能逾。

胡來但自守,豈復憂西都。

丈人視要處,窄狹容單車。

艱難奮長戟,萬古用一夫。”

“哀哉桃林戰,百萬化為魚。

請囑防關將,慎勿學哥舒!”

4、新婚別

作者:杜甫

莬絲附蓬麻,引蔓故不長。

嫁女與征夫,不如棄路旁。

結發為君妻,席不暖君床。

暮婚晨告別,無乃太匆忙!

君行雖不遠,守邊赴河陽。

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

父母養我時,日夜令我藏。

生女有所歸,雞狗亦得將。

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腸。

誓欲隨君去,形勢反蒼黃。

勿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

婦人在軍中,兵氣恐不揚。

自嗟貧家女,久致羅襦裳。

羅襦不復施,對君洗紅妝。

仰視百鳥飛,大小必雙翔。

人事多錯迕,與君永相望!

5、無家別

作者:杜甫

寂寞天寶后,園廬但蒿藜。

我里百余家,世亂各東西。

存者無消息,死者為塵泥。

賤子因陣敗,歸來尋舊蹊。

久行見空巷,日瘦氣慘凄。

但對狐與貍,豎毛怒我啼。

四鄰何所有?一二老寡妻。

宿鳥戀本枝,安辭且窮棲。

方春獨荷鋤,日暮還灌畦。

縣吏知我至,召令習鼓鞞。

雖從本州役,內顧無所攜。

近行止一身,遠去終轉迷。

家鄉既蕩盡,遠近理亦齊。

永痛長病母,五年委溝溪。

生我不得力,終身兩酸嘶。

人生無家別,何以為蒸黎!

6、垂老別

作者:杜甫

四郊未寧靜,垂老不得安。

子孫陣亡盡,焉用身獨完?

投杖出門去,同行為辛酸。

幸有牙齒存,所悲骨髓乾。

男兒既介胄,長揖別上官。

老妻臥路啼,歲暮衣裳單。

孰知是死別?且復傷其寒。

此去必不歸,還聞勸加餐。

土門壁甚堅,杏園度亦難。

勢異鄴城下,縱死時猶寬。

人生有離合,豈擇衰盛端。

憶昔少壯日,遲回竟長嘆。

萬國盡征戍,烽火被岡巒。

積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何鄉為樂土?安敢尚盤桓?

棄絕蓬室居,塌然摧肺肝。

杜甫 登高

《登高》

作者: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注釋:

1、渚:水中的小洲。

2、回:回旋。

3、百年:猶言一生。

4、潦倒:猶言困頓,衰頹。

5、新停:這時杜甫正因病戒酒。

譯文:

天高風急秋氣肅煞,

猿啼十分悲涼;

清清河洲白白沙岸,

鷗鷺低空飛回。

落葉飄然無邊無際,

層層紛紛撒下;

無盡長江洶涌澎湃,

滾滾奔騰而來。

身在萬里作客悲秋,

我常到處漂泊;

有生以來疾病纏身,

今日獨登高臺。

時世艱難生活困苦,

常恨鬢如霜白;

困頓潦倒精神衰頹,

我且戒酒停杯。

賞析:

這一首重陽登高感懷詩,是大歷二年(767)在夔州寫的。全詩通過登高所見秋江景色,傾訴了詩人長年飄泊老病孤愁的復雜感情,慷慨激越,動人心弦。前半首寫登高所聞所見情景,是寫景;后半首寫登高時的感觸,是抒情。首聯著重刻畫眼前具體景物;頷聯著重渲染秋天氣氛;頸聯抒發感情,由異鄉飄泊寫到多病殘生;末聯寫白發日多,因病斷酒,映襯時世艱難。全詩八句都對,句句押韻。金性堯以為是杜詩中最能表現大氣盤旋,悲涼沉郁之作。

新安吏詩

新安吏

開放分類: 唐詩、杜甫

【年代】:唐

【作者】:杜甫——《新安吏》

【內容】:

客行新安道,喧呼聞點兵。

借問新安吏:“縣小更無丁?”

“府帖昨夜下,次選中男行。”

“中男絕短小,何以守王城?”

肥男有母送,瘦男獨伶俜。

白水暮東流,青山猶哭聲。

“莫自使眼枯,收汝淚縱橫。

眼枯即見骨,天地終無情!

我軍取相州,日夕望其平。

豈意賊難料,歸軍星散營。

就糧近故壘,練卒依舊京。

掘壕不到水,牧馬役亦輕。

況乃王師順,撫養甚分明。

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

【寫作背景】

這首詩的時代背景是乾元元年(公元七五八年)冬,安慶緒退保相州(今河南安陽),肅宗命郭子儀、李光弼等九個節度使,率步騎二十萬人圍攻相州。自冬至春,未能破城。乾元二年三月,史思明從魏州(今河北大名)引兵來支援安慶緒,與官軍戰于安陽河北。九節度的軍隊大敗南奔,安慶緒、史思明幾乎重又占領洛陽。幸而郭子儀率領他的朔方軍拆斷河陽橋,才阻止了安史軍隊南下。這一戰之后,官軍散亡,兵員亟待補充。于是朝廷下令征兵。杜甫從洛陽回華州,路過新安,看到征兵的情況,寫了這首詩。

【譯文】

旅客走在新安縣的大路上,聽到按戶籍冊點兵。

請問新安吏:“難道因新安縣小,壯丁已抽完,才抓這些不成丁的青年?”

“府帖昨夜才下達,并令沒有壯丁就依次抽中男。”

“抽來的中男實在太小了,如何能守住王城呢?”

健壯的中男還有母親相送,瘦小的由於父母在戰亂中去世,可就孤苦伶仃。

河水日夜向東流,青山還留著哭聲呢!

“不要讓眼淚哭乾,收住你們縱橫的淚水。

眼淚哭乾了會露出頭骨,天地都不能改變這悲痛的安排,終歸是無情的。

我們官軍(指九節度使)攻取相州,日夜盼望收復其地。

可是賊心難料(指史思明已歸唐,又支援安慶緒),致使官軍潰敗。

就去原先營壘就食(因離洛陽不遠),練兵也依憑著洛陽。

挖掘壕溝也不會深得見水(指勞役不重),放牧軍馬的勞役也還算輕。

何況朝廷官軍是符合正義的,一切必然順利,愛護戰士一目了然。

送行戰士不要哭得那麼悲傷,長官(指郭子儀)本像你們的父兄。”

【賞析】:

唐肅宗乾元元年(758)冬,郭子儀收復長安和洛陽,旋即,郭和李光弼、王思禮等九節度使乘勝率軍進擊,以二十萬兵力在鄴郡(即相州,治所在今河南安陽)包圍了安慶緒叛軍,局勢甚可喜。然而昏庸的肅宗對郭子儀、李光弼等領兵并不信任,諸軍不設統帥,只派宦官魚朝恩為觀軍容宣慰處置使,使諸軍不相統屬,又兼糧食不足,士氣低落,兩軍相持到次年春天,史思明援軍至,唐軍遂在鄴城大敗。郭子儀退保東都洛陽,其余各節度使逃歸本鎮。唐王朝為了補充兵力,大肆抽丁拉夫。杜甫這時正由洛陽回華州任所,耳聞目睹了這次慘敗后人民罹難的痛苦情狀,經過藝術提煉,寫成組詩“三吏”、“三別”。《新安吏》是組詩的第一首。新安,在洛陽西。

“客行新安道,喧呼聞點兵。”這兩句是全篇的總起。“客”,杜甫自指。以下一切描寫,都是從詩人“喧呼聞點兵”五字中生出。

“借問新安吏:”縣小更無丁?‘“這是杜甫的問話。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定制:男女十六為中,二十一為丁。至天寶三載(744),又改以十八為中男,二十二為丁。按照正常的征兵制度,中男不該服役。杜甫的問話是很尖銳的,眼前明明有許多人被當作壯丁抓走,卻撇在一邊,跳過一層問:”新安縣小,再也沒有丁男了吧?“大概他以為這樣一問,就可以把新安吏問住了。”府帖昨夜下,次選中男行。“吏很狡黠,也跳過一層回答說,州府昨夜下的軍帖,要挨次往下抽中男出征。看來,吏敏感得很,他知道杜甫用中男不服兵役的王法難他,所以立即拿出府帖來壓人。看來講王法已經不能發生作用了,于是杜甫進一步就實際問題和情理發問:”中男又矮又小,怎么能守衛東都洛陽呢?“王城,指洛陽,周代曾把洛邑稱作王城。這在杜甫是又逼緊了一步,但接下去卻沒有答話。也許吏被問得張口結舌,但更大的可能是吏不愿跟杜甫嚕蘇下去了。這就把吏對杜甫的厭煩,杜甫對人民的同情,以及詩人那種迂執的性格都表現出來了。

“肥男有母送,瘦男獨伶俜。白水暮東流,青山猶哭聲。”跟吏已經無話可說了,于是杜甫把目光轉向被押送的人群。他懷著沉痛的心情,把這些中男仔細地打量再打量。他發現那些似乎長得壯實一點的男孩子是因為有母親照料,而且有母親在送行。中男年幼,當然不可能有妻子。但為什么父親不來呢?上面說過“縣小更無丁”,有父親在還用抓孩子嗎?所以“有母”之言外,正可見另一番慘景。“瘦男”之“瘦”已叫人目不忍睹,加上“獨伶俜”三字,更見無親無靠。無限痛苦,茫茫無堪告語,這就是“獨伶俜”三字給人的感受。杜甫對著這一群哀號的人流,究竟站了多久呢?只覺天已黃昏了,白水在暮色中無語東流,青山好像帶著哭聲。這里用一個“猶”字便見恍惚。人走以后,哭聲仍然在耳,仿佛連青山白水也嗚咽不止。似幻覺又似真實,讀起來叫人驚心動魄。以上四句是詩人的主觀感受。它在前面與吏的對話和后面對征人的勸慰語之間,在行文與感情的發展上起著過渡作用。

“莫自使眼枯,收汝淚縱橫。眼枯即見骨,天地終無情!”這是杜甫勸慰征人的開頭幾句話。照說中男已經走了,話講給誰聽呢?好像是把先前曾跟中男講的話補敘在這里,又象是中男走過以后,杜甫覺得太慘了,一個人對著中男走的方向自言自語,那種發癡發呆的神情,更顯出其茫茫然的心理。照說抒發悲憤一般總是要把感情往外放,可是此處卻似乎在收。“使眼枯”、“淚縱橫”本來似乎可以再作淋漓盡致的刻畫,但杜甫卻加上了“莫”和“收”。“不要哭得使眼睛發枯,收起奔涌的熱淚吧。”然后再用“天地終無情”來加以堵塞。“莫”、“收”在前,“終無情”在后一筆煞住,好像要人把眼淚全部吞進肚里。這就收到了“抽刀斷水水更流”的藝術效果。這種悲憤也就顯得更深、更難控制,“天地”也就顯得更加“無情”。

照說杜甫寫到“天地終無情”,已經極其深刻地揭露了兵役制度的不合理,然而這一場戰爭的性質不同于寫《兵車行》的時候。當此國家存亡迫在眉睫之時,詩人從維護祖國的統一角度考慮,在控訴“天地終無情”之后,又說了一些寬慰的話。相州之敗,本來罪在朝廷和唐肅宗,杜甫卻說敵情難以預料,用這樣含混的話掩蓋失敗的根源,目的是要給朝廷留點面子。本來是敗兵,卻說是“歸軍”,也是為了不致過分叫人喪氣。“況乃王師順,撫養甚分明”。唐軍討伐安史叛軍,當然可以說名正言順,但哪里又能談得上愛護士卒、撫養分明呢?另外,所謂戰壕挖得淺,牧馬勞役很輕,郭子儀對待士卒親如父兄等等,也都是些安慰之詞。杜甫講這些話,都是對強征入伍的中男進行安慰。詩在揭露的同時,又對朝廷有所回護,杜甫這樣說,用心是很苦的。實際上,人民蒙受的慘痛,國家面臨的災難,都深深地刺激著他沉重而痛苦的心靈。

杜甫在詩中所表現的矛盾,除了有他自己思想上的根源外,同時又是社會現實本身矛盾的反映。一方面,當時安史叛軍燒殺擄掠,對中原地區生產力和人民生活的破壞是空前的。另一方面,唐朝統治者在平時剝削、壓迫人民,在國難當頭的時候,卻又昏庸無能,把戰爭造成的災難全部推向人民,要捐要人,根本不顧人民死活。這兩種矛盾,在當時社會現實中尖銳地存在著,然而前者畢竟居于主要地位。可以說,在平叛這一點上,人民和唐王朝多少有一致的地方。因此,杜甫的“三吏”“三別”既揭露統治集團不顧人民死活,又旗幟鮮明地肯定平叛戰爭,甚至對應征者加以勸慰和鼓勵,也就不難理解了。因為當時的人民雖然怨恨唐王朝,但終究咬緊牙關,含著眼淚,走上前線支持了平叛戰爭。

關于新安使作者是誰和新安吏的寫作背景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鏈接:http://www.pinswag.com/ask/25109.html

分享給朋友:

“新安使作者是誰,新安吏的寫作背景” 的相關文章

黃庭堅有多少首詩(黃庭堅最著名的一首詩)

黃庭堅有多少首詩(黃庭堅最著名的一首詩)

很多朋友對于黃庭堅有多少首詩和黃庭堅最著名的一首詩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黃庭堅的詩有哪些?速求回答! 以下均為黃庭堅的詩詞:1、清明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侯。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

含俊字的詩句有哪些(含俊字的詩句有哪些三年級)

含俊字的詩句有哪些(含俊字的詩句有哪些三年級)

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解答關于含俊字的詩句有哪些這個問題的知識,還有對于含俊字的詩句有哪些三年級也是一樣,很多人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分享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有關于俊字的詩句 1. 帶有俊字的詩句 帶有俊字的詩句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揚州慢·淮左...

古詩如何寫秋雨(古詩如何寫秋雨的詩句)

古詩如何寫秋雨(古詩如何寫秋雨的詩句)

很多朋友對于古詩如何寫秋雨和古詩如何寫秋雨的詩句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描寫秋雨的古詩詞 1、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王維《山居秋暝》 2、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張志和《漁歌子》 3、桂魄初生秋露微,輕羅已薄未更衣。銀箏夜久殷勤弄,心怯空...

冬天讀書的詩句有哪些(冬天讀書的詩句有哪些三年級)

冬天讀書的詩句有哪些(冬天讀書的詩句有哪些三年級)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冬天讀書的詩句有哪些,以及冬天讀書的詩句有哪些三年級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寒冬苦讀的詩句 寒冬苦讀的詩句1、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2、讀書不覺春已深,一寸光陰一寸金。3、少年辛苦終事成,莫向...

寫夏的詩句都有哪些(關于夏的詩句都有哪些)

寫夏的詩句都有哪些(關于夏的詩句都有哪些)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寫夏的詩句都有哪些,以及關于夏的詩句都有哪些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關于夏的詩句古詩有哪些? 關于夏的古詩:(一)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杜甫《江村》(二)過雨荷花滿院香,沈李浮瓜冰雪涼。——李重元《憶王孫夏詞》(三)一夜雨聲涼到夢,萬荷...

李白寫過哪些寫山的古詩詞(李白寫山的古詩有哪些)

李白寫過哪些寫山的古詩詞(李白寫山的古詩有哪些)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李白寫過哪些寫山的古詩詞,以及李白寫山的古詩有哪些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關于李白寫的山水的詩句 1.李白寫山水的詩 1、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2、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

杜甫如何評價諸葛亮(杜甫如何評價諸葛亮的詩)

杜甫如何評價諸葛亮(杜甫如何評價諸葛亮的詩)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杜甫如何評價諸葛亮,以及杜甫如何評價諸葛亮的詩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杜甫稱贊諸葛亮的詩句有哪些 1. 杜甫的關于諸葛亮的詩句 杜甫的關于諸葛亮的詩句 1.杜甫寫過的關于諸葛亮的詩的...

帶龍字的詩句有哪些(帶龍字的古詩句)

帶龍字的詩句有哪些(帶龍字的古詩句)

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解答關于帶龍字的詩句有哪些這個問題的知識,還有對于帶龍字的古詩句也是一樣,很多人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分享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帶龍的詩句 帶龍的詩句如下: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辛棄疾《青玉案》)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

黃庭堅有多少首詩(黃庭堅有多少首詩集)

黃庭堅有多少首詩(黃庭堅有多少首詩集)

很多朋友對于黃庭堅有多少首詩和黃庭堅有多少首詩集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黃庭堅著名詩句有哪些? 1)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 —— 黃庭堅《寄黃幾復》當年春風下觀賞桃李共飲美酒,如今江湖落魄,一別已是十年,常對著孤燈聽著秋雨思念著你。2)落木...

滕王閣序詩句有多少字(滕王閣序 有多少字)

滕王閣序詩句有多少字(滕王閣序 有多少字)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滕王閣序詩句有多少字,以及滕王閣序 有多少字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騰王閣序全文共多少字 773個字。《滕王閣序》全稱《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亦名《滕王閣詩序》,駢文名篇。滕王閣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贛江濱。唐高祖之子滕王李元嬰任洪州都督時(公元653...

發表評論

訪客

看不清,換一張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里發表您的看法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