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如何寫,古詩75首
大家好,關于古詩如何寫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于古詩75首的相關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如何寫古詩
寫古詩的方法如下:
一,定好主題。和作文一樣,寫前,我們首先要想好表達什么內容,也就是主題和立意,是寫景、寫人、寫事件還是抒發感情,立意高下一定程度上決定了詩歌高度。
二,選定體裁。我們是打算寫一首絕句還是律詩,寫五言還是七言,內容少的話我們可選五絕、七絕,內容多的話可選五律,七律,更長則選擇排律。
三,想好韻腳。詩歌之所以優美,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它的押韻,也就是讀起來有回環之美,可以譜曲演唱,絕句的二、四句最后一個字必須押韻(首句最后一個字可押可不押),律詩的二、四、六、八句必須押韻(同樣首句最后一個字可押可不押)。常見的韻腳有an/ang/u/ing/i等,少見的韻腳有v/ie/o/ei/ue等。
四,遵循平仄。在古詩中,為使聲調和諧,陰陽頓挫,音韻舒服,句子里采用音調不同的字,來相互調節,稱為“調平仄”,本人覺得,平仄是詩歌寫作中最難的,因為現在很多字的發音已與過去大不相同。
平仄,分為平、上、去、入四聲,仄聲包括上、去、入,現在則是陰平、陽平、上聲、入聲,大致來講,現代漢語四聲中,一聲、二聲是古代的平聲,三聲、四聲是古代的仄聲(太復雜,不做贅述)。
五,講究對仗。律詩有八句四聯,分別叫做首聯、頷聯、頸聯、尾聯,其中,頷聯、頸聯也就是中間的兩聯必須對仗(也就是對對子),顏色對顏色,數字對數字,名詞對名詞,副詞對副詞。比如,王維五律《使至塞上》的頷聯: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杜甫七律《登高》的頷聯: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六,情景交融。一首好的詩歌,要做到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即寫景與抒情完美統一,也就是“一切景語皆情語”“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情溢于海”。
比如看到“床前明月光”,我們可能會流露思鄉之情;看到“關關雎鳩,在河之洲。”可能會想到男女之愛;看到“烏鵲南飛,繞樹三匝。”可能會想到求賢若渴;看到“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云。”可能會想到遠方朋友;看到“夕陽西下”,可能會產生漂泊之感。
古詩的正確書寫格式是什么?
第一種:先寫正文,標題及出處寫在落款處
一般不標點(也可以標點),可分段,也可以不分段,詩文作者、標題等寫在落款處。
上下兩闕分兩段,自然書寫,參差錯落,沒有可以的安排。最后三行小字落款,顯得
第二種:先寫標題出處,后寫正文再落款
一般采用分段書寫,可以有層次感。
按照順序書寫,先寫詞牌名,然后題記,再寫正文,最后落款。這種寫法適合寫斗方和小品,比較現代感。
第三種:采用題簽形式,將標題出處等寫在題簽上
這是一種比較新穎的書寫格式,帶有裝飾效果,題簽多為古色古香的色宣,題簽的字可以采用與正文不同的字體,多為古樸的篆書、隸書、漢簡等。典型的如下圖:
掌握了以上三種最為重要的格式以后,可以靈活應用,比如說也可以把這種格式用到斗方、扇面、條幅、橫幅上去,萬變不離其宗。
古詩怎么寫
古寫法:1.一(橫)、2.丨(豎)、3.丨(豎)、4.?(橫折)、5.一(橫)。
詩寫法:1.丶(點)、2.?(橫折提)、3.一(橫)、4.丨(豎)、5.一(橫)、6.一(橫)、7.亅(豎鉤)、8.丶(點)。
古詩是古代中國詩歌的泛稱,指古代中國人創作的詩歌作品。廣義的古詩包括詩、詞、散曲,狹義的古詩僅指詩,包括古體詩和近體詩。
古詩分類:
1、四言體
四言詩是古代產生最早的一種詩體。《詩經》中的《國風》、《小雅》、《大雅》等都是以四言詩為基本體裁。
2、五言體
五言詩是每句五個字的詩體。它作為一種獨立的詩體,大約起源于西漢而在東漢末年趨于成熟。當然,《詩經》中早就有五言的句子。
3、六言體
六言詩是舊詩的一種體裁,全詩都是六個字一句。在《詩經》中已有萌芽。其后詩人也偶爾寫過六言四句的短詩,如王維的《田園樂》:“桃紅復含宿雨,柳綠更帶朝煙。花落家僮未歸,鶯啼山客猶眠。”
4、七言體
七言詩包括七言古詩(簡稱七古)、七言律詩(簡稱七律)和七言絕句(簡稱七絕)。先秦時期除《詩經》,《楚辭》已有七言句式外,《荀子》的《成相篇》就是模仿民間歌謠寫成的以七言為主的雜言體韻文。
古詩的格式怎么寫?
寫古詩的格式有七言律詩和五言律詩以及四言古詩。具體介紹如下:
1、七言律詩。是中國傳統詩歌的一種體裁,屬于近體詩范疇,起源于南朝齊永明時沈約等講究聲律以及對偶的新體詩,至初唐沈佺期和宋之問等進一步發展定型,到盛唐杜甫手中成熟。
2、五言律詩。全篇共八句,每句五個字,有仄起和平起兩種基本形式,中間兩聯須作對仗。
3、四言古詩。中國最早的詩體是四言的“詩經體”,接著出現了以屈原《離騷》為代表的“楚辭體”。
古詩的格式怎樣寫
古詩的格式怎樣寫
古詩的格式怎樣寫,大家都知道古詩是有很多種的,而且在創作的時候也是有一定的規律的,所以古詩往往念起來朗朗上口,余音繞梁,下面大家就跟隨我一起來看看古詩的格式怎樣寫的相關知識吧,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幫助。
古詩的格式怎樣寫1
古詩的格式
一、律詩
律詩的韻、平仄、對仗。都有許多講究。由于格律很嚴,所以稱為律詩。律詩有以下四個特點:
1、每首限定八句,五律共四十字,七律共五十六字;
2、押平聲韻;
3、每句的平仄都有規定;
4、每篇必須有對仗,對仗的位置也有規定。
二、絕句
絕句可分為“古絕”和“律絕”,古絕可以用仄韻。即使是押平聲韻的,也不受近體詩平仄規則的束縛。這可以歸入古體詩一類。律絕不但押平聲韻,而且依照近體詩的平仄規則。在形式上它們就等于半首律詩。
三、五言絕句
1、平起首句起韻型
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2、平起首句不起韻型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3、仄起首句起韻型
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古詩的格式怎樣寫2
寫古詩的`格式有七言律詩和五言律詩以及四言古詩。具體介紹如下:
1、七言律詩。是中國傳統詩歌的一種體裁,屬于近體詩范疇,起源于南朝齊永明時沈約等講究聲律以及對偶的新體詩,至初唐沈佺期和宋之問等進一步發展定型,到盛唐杜甫手中成熟。
2、五言律詩。全篇共八句,每句五個字,有仄起和平起兩種基本形式,中間兩聯須作對仗。
3、四言古詩。中國最早的詩體是四言的“詩經體”,接著出現了以屈原《離騷》為代表的“楚辭體”。
擴展資料:
古詩格律特征如下:
古詩有固定的詩行,也會有固定的體式。相對于近體詩,古詩的格律限制較少。篇幅可長可短,押韻比較自由靈活,不必拘守對仗和聲律。
所有古體詩都是按照詩句的字數分類。四字一句的稱四言古詩,簡稱為四古;五字一句的稱五言古詩,簡稱五為古;七字一句的稱七言古詩,簡稱為七古。
中國古典詩歌是精練的和含蓄的。中國的古典詩歌,五言絕句只有二十個字,七言絕句只有二十八個字,詞中的小令也是二三十個字的居多;古體詩和排律比較長,但上百句的也很少。中國古典詩歌語言形式的精練和意蘊的深厚,在世界詩歌史上都是極為罕見的。
這里將精練和含蓄并列在一起算作一個特點,因為這兩方面是不能分開的。只有用最少的語言表現出最豐富的意思才能稱為精練,光是話說得少是不能算精練的。所以精練總是同含蓄相關。
但精練并不等于就是含蓄,有一些率直的詩,直抒胸臆的詩,表現手法上并不含蓄,但表現的意思比較豐富,也應該算是寫得精練的。
如何寫古詩詞
問題一:如何寫詩詞? 談起詩詞,大家都不陌生,對仗工整,講究格調。詩在與音律,音節。無論你揮灑萬千,終脫不出格調,詩詞的每一個子都要注重自己 位置。詩的 第一句,第二句和第四句的尾字一定要壓韻,第三句則可以自由奔放。詩有古代和現代之分,本人不喜歡現在的散文詩和白話詩,那沒深度。還是更喜歡古代的詩篇。詩詞其實每個字都有深遠的意義,是古代文人的苦思冥想和真情實感。詩詞有的 予情,有的予景。此處切記詩詞其實有很多種表達。
一種是把神情含蓄在 對 景的 欣賞 里,表面看不 出 寫情的 痕跡,卻又讓人回味。例如
風中落葉江南
天風乍起,水練無塵,寒露凝霜葉失翠;離愁滿懷搖欲墜。似蝶飄舞翩翩飛,依依難舍,點點心淚。碧波涵影永相隨,畫滌去滿心疲憊,一池清幽令人醉。
情景生動,自然。
另一種是 直接 寫情寫 景色的,
和舞月小女---------
竹舞瀟湘如夢
暮光凝碧,
斜陽如絲,
簾外落花飛無力;
伊人天水憑欄癡,
若雪徘徊陣陣襲;
幽幽難舍,
脈脈心知,
竹舞輕香人如菊,
玉蕭吹醒千般綠,
江南依舊畫羅衣.
詩詞在于精悍,押韻,格調有章可循,在于臨摹與切磋。有時一個字便可以顯現詩詞的
好與壞。
二 詩詞首先必須要勤與讀,理解與感覺。多讀多寫,從淺顯至高遠,要多讀古文,重在理解。詩很規矩,五言和七言,中規中矩,任憑飛翔。詞卻不同,詞灑脫不羈,講究的是詞牌。注重風格,詞的樂感和詩不同,詩可高歌,詞宜細嚼。
格律詩整齊,工整。詞隨意而為,率性靈巧。詞隔句押韻,也可飄揚飛逸,無可顧忌。
三 古詩流傳下來的大多是國家興亡,民計生息。詞卻更彰顯 *** 與婉轉。詩詞有相通之處在于對人和事物的理解,詩詞都注重布局,詩詞立意,選調,擇音,結局都要字字摳敲,一字之差,品味頓失。詩詞的字,即使是相通的字,在文章中也盡量避免相通。雖然它們的意思不同,詩詞忌諱同字,但是注重同律。
四押韻,詩詞的尾字要注意和整篇文字的前及句的尾字一要同韻,但是盡量不要同聲調,一般是一聲平,二聲揚,三聲頓挫,四聲定形。說白了就是 講究漢字的平仄與換聲規律。
五 對偶
對仗與押韻,注重韻腳。
詩詞講究層次分明,一引二敘三揚四感。順序清晰,字字沁人。
想要寫好 詩詞 ,必須讀寫結合,另不 做空洞詩詞,要多去賞析山間景色,人情世故。無經歷而寫為強求,虛經歷而書為內竭。寫詩詞如作畫和書法,要胸有萬物,獨表一枝。
詩詞于胸中,如山水與指間,書畫映筆下,輕靈飄逸不失抑揚。
一生寫詩詞,不一定能 寫出好 詩詞,一時寫景幻,亦可聞佳句。
詩詞的最高境界其實是 看似寫景,其實每個人 去理解,卻可以理解出各不相同的意味。看似寫情,卻又揮灑間不留痕跡,耐人追尋。
笑談與山水間,動情與輕柔處。
縱聲高呼云未遠,靜心忽聞踏雪人。
簡單寫這么多,不 到 之處 ,敬請指教。
格律說明:詞牌格律與例詞交錯排列。格律使用斜體字排印,例詞使用宋體字排印。詞牌符號含義如下: 平:填平聲字; 仄:填仄聲字(上、去或入聲); 中:可平可仄。 逗號“,”和句號“。”:表示句; 頓號“、”:表示逗。 下劃線:領格字。 『』:例作對偶; 〖〗:例作疊韻
例如:
詞牌格律例詞:
【宋】李清照《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 對照如下: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仄平平仄(韻)。
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銷金獸。
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韻)。
佳節又重陽,......
問題二:如何寫古詩? 怎樣作古詩詞,是一個既簡單又不太簡單的問題,筆者在本文中只針對古詩詞的結構進行解說,希望廣大愛好古典詩歌的朋友能從中獲益。 一、詩體 關于詩歌的種類,問題是相當復雜的,這里只是根據王力先生〈詩詞格律〉書中說法簡要講講。 古代詩歌按格律分,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古體詩又稱古風或古詩;近體詩又稱今體詩,近體詩以外的古典詩歌通稱古體詩。律詩只能押平韻,古詩則還可以押仄韻。 古代詩歌以字數分有四言詩、五言詩、七言詩。唐代以后,四言詩很少見了,所以一般詩集都分為五言詩,七言詩。這是古典詩歌的基本結構,為什么要這樣分,因為這和古詩的“節奏”有關,至于古詩節奏是什么,會在以后的章節中講到。古風按字數分為五古、七古。律詩也可分為五律和七律。律詩中也有長篇,稱為排律。除了五言、七言之外,古詩還有雜言體。雜言指長短句雜在一起,比如李白的〈蜀道難〉就是雜言。雜言詩歌一般不另立一類,而只歸入七古。甚至篇中完全沒有七字句,只要是長短句,也就歸入七古。這是習慣上的分法,沒有什么理論根據。 古代詩歌還有一種絕句,過去把絕句算為律詩,但根據北師大的王力教授和楮斌杰教授的說法,作為五言四句體的絕句,應該比律詩的起源更早,所以絕句單獨算一類,既包括古絕也包括律絕。為什么叫絕句,明吳吶〈文章辯體〉引〈詩法源流〉說:“絕句者,截句也。”也就是說絕句是把詩歌的開頭、結尾或者中間部分截取后的詩。但是,絕句的本質是一種五言或七言四句詩體。 二、律詩 而近體詩以律詩為代表,產生與初唐,一般認為他們的開創者是初唐人沈詮期和宋之問。為什么律詩比較難做卻會不可避免的出現呢?這是因為此前古代中國的詩歌,從〈詩經〉到樂府詩歌都是合樂的,有音樂伴奏。但后來詩歌逐漸脫離音樂,這樣它只能依靠自身解決音樂中的節奏和抑揚頓挫之美,這也就只能靠漢語本身的聲調變化來解決了,這是律詩出現最根本的原因。律詩的發展有兩源,一是對仗的盛行,二是聲調的發展。正常情況下,做好律詩肯定就可以做好古詩,所以,寫古典詩歌都先叢律詩開始。 由于律詩的韻、平仄、對仗,都有很多講究。由于格律很嚴,所以稱為律詩。律詩的特點,按照前人分析,有六大要素: 1、 整:每句字數整齊,或五言,或七言。2、儷:要求在詩歌中使用駢儷,即使用對仗。 2、 葉:指奇偶兩句的平、仄是依次相對的。4、韻:指古詩只能押平聲韻。 5、諧:是指全篇的平仄有較嚴格的規定。6、度:指全篇文字是一定的。 實際上,律詩最重要的,按照王力先生和啟功先生的說法,只有四個關鍵: 1、 每首限定八句,五律共四十字,七律共五十六字。律詩每兩句稱為一聯,其開頭兩句稱為首聯,中間兩句稱為頷聯,下面兩句稱為頸聯,最后一句又稱尾聯。 2、 只能押平聲韻。 3、 每句的平仄,包括句與句的平仄,都有嚴格的規定。 4、 每篇必須有對仗,除首尾兩聯外,中間各聯都必須對仗。 首先你要有一定的詩詞理解能力。平時要多看一些古詩詞,文言文之類的。
寫詩要注重平仄,押韻,對仗等。
所謂押韻,是把同一韻部,也就是同一韻母組成的字,放在詩的固定位置上,以構成和諧的音樂美。在絕句中用在偶句的末尾處,即押在句末一字上。
如李白的《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這首詩的韻腳就是“光”、“霜”、“鄉”。絕句中的第三句最后一字必須是仄音的。
押韻是詩歌必不可少的要素。從上古的、,到定型的唐詩,一直到今天的詩歌,都是要講押韻的。沒有和諧的音韻,吟詠起來......
問題三:怎樣寫詩詞 首先你要有一定的詩詞理解能力。平時要多看一些古詩詞,文言文之類的。 寫詩要注重平仄,押韻,對仗等。 所謂押韻,是把同一韻部,也就是同一韻母組成的字,放在詩的固定位置上,以構成和諧的音樂美。在絕句中用在偶句的末尾處,即押在句末一字上。 如李白的《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這首詩的韻腳就是“光”、“霜”、“鄉”。絕句中的第三句最后一字必須是仄音的。 押韻是詩歌必不可少的要素。從上古的、,到定型的唐詩,一直到今天的詩歌,都是要講押韻的。沒有和諧的音韻,吟詠起來就不朗朗上口了。可用舊時韻書“平水韻”,但該詩韻有107個韻部,使用不易,因為分韻太窄;也可用新韻,即以普通話語音來押韻,韻目只有18個韻部。 正格絕句,平起首句不入韻和仄起首句不入韻,只需二、四句末一字押韻即可;別格絕句,平起首句入韻和仄起首句入韻,必須在一、二、四句末字押韻,以構成和諧而美妙的音樂性。 平仄,是聲調的講究。平聲即陰平聲、陽平聲字,仄聲即上聲、去聲和入聲字。簡單地說就是平聲是漢語拼音中的一二聲,仄聲就是三四聲。 絕句的格律,有四種格式,分為五言、七言的平起式和仄起式,舉例如下: 1、 平起首句不入韻為正格 碧波?詠樹 碧波?小溪即景 平平仄仄平平仄, 深居沃野枝繁茂, 平平平仄仄, 岸邊風拂柳, 仄仄平平仄仄平。 碧葉千張似玉雕。 仄仄仄平平。 雀躍樹枝頭。 仄仄平平平仄仄, 本是同根同血脈, 仄仄平平仄, 放鴨河中漾, 平平仄仄仄平平。 為何颯颯起風濤。 平平仄仄平。 清波蕩小舟。 2、 平起首句入韻為別格 包德珍?夜思 包德珍?新春絮語 平平仄仄仄平平, 天心隨意弄迷離, 平平仄仄平, 吟虹出遠天, 仄仄平平仄仄平。 常使伊人費苦思。 仄仄仄平平。 蘭水一詩泉。 仄仄平平平仄仄, 未必風濤初識我, 仄仄平平仄, 月帶群星至, 平平仄仄仄平平。 松花江水洗胭脂。 平平仄仄平。 笑聲來枕邊。 3、 仄起首句不入韻為正格 碧波?暴風 李頻?渡雙江 仄仄平平平仄仄, 一陣狂飆如猛獸, 仄仄平平仄, 嶺外音書斷, 平平仄仄仄平平。 飛沙走石信天游。 平平仄仄平。 經冬復歷春。 平平仄仄平平仄, 屋摧樹倒禾苗折, 平平平仄仄, 近鄉情更怯, 仄仄平平仄仄平。 暴戾人間萬象蹂。 仄仄仄平平。 不敢問來人。 4、 仄起首句入韻為別格 包德珍?詠李白 碧波?詠日 仄仄平平仄仄平, 行路方知蜀道難, 仄仄仄平平, 宇宙現穹隆, 平平仄仄仄平平。 千篇斗酒海天寬。 平平仄仄平。 金輪掛太空。 平平仄仄平平仄, 胸中日月吟風處, 平平平仄仄, 環球光耀彩, 仄仄平平仄仄平。 何止吳歌楚舞寒。 仄仄仄平平。 萬物顯春榮。 至于對仗,一般地講,絕句可用對仗,也可不用對仗,是否用對仗完全是自由的,不強求。如果視為截取律詩的中間兩聯,就可以全詩用對仗,例如: 曾金美?贈友人 (碧波詩詞讀后感) 碧水粼粼含雅韻,波光閃閃奏清音。 詩心美美如佳釀,詞意甜甜欲醉人。 如果視為截取律詩的首尾兩聯,就可以全詩不用對仗,例如: 碧波?桃花 春風吹醒故林叢,蕊滿枝頭綻嫩紅。 神韻猶如仙子美,惹來蜂蝶吻嬌容。 如果視為截取律詩的前兩聯,則前聯不對仗而后聯對仗,例如: 司馬光?客中初夏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當戶轉分明。 更無柳絮因風起,唯有葵花向......
問題四:怎樣才能寫出好的古詩詞? 詩歌是文學的重要體裁之一。“詩言志,歌詠言”(《尚書?堯典》)“故哀樂之心感,而歌詠之聲發。誦其言謂之詩,詠其聲謂之歌。”(《漢書?藝文志》) 詩歌具有認識作用、教育作用和審美價值。“古有采詩之官,王者所以觀風俗,知得失,自考正也。”(《漢書?藝文志》)孔子提倡“溫柔敦厚”的儒家詩教。勞動者也重視詩的作用, “饑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我國歷來強調“詩言志”。言志的詩必須具有從思想感情上影響人和對人進行道德規范的力量。“詩是人類向未來所寄發的信息;詩給人類以朝向理想的勇氣。”(艾青:《詩論》) 詩歌具有以下三個特點: (一)思想內容的集中性。詩歌是一定的社會生活的最集中的表現。“意思猶五谷也,文,則炊而為飯;詩,則釀而為酒。”(吳喬《圍爐詩話》)詩歌思想內容的集中性主要體現在:它是通過創造意境(詩的形象)來表達作者思想感情,反映社會生活的。意境,就是內情與外景的水 *** 融,情理、形神的和諧統一,就是具有強烈感染力和啟示力的富于詩味的藝術世界。 (二)表達方法的抒情性。詩歌是一種抒情的文學樣式。“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于中而形于言”。(《毛詩序》)詩貴真情。“沒有感情,就沒有詩人,也沒有詩歌。”(別林斯基)“詩者:根情,苗言,華聲,實義。”(白居易)“詩的創作貴在自然流露。詩的生成如像自然物的生存一般,不當摻以絲毫的矯揉造作。我想新體詩的生命便在這里。”(郭沫若)詩歌的抒情與其他文學樣式的抒情相比較,其表現特別強烈。 (三)語言形式的音樂性。詩是最富音樂性的語言藝術。“情發于聲,聲成文謂之音”(毛詩序),和諧的音韻,鮮明的節奏,是詩歌區別于其他文學樣式的一個基本特點。馬克思說: “既然你用韻文寫,你就應該把你的韻律安排得更藝術一些。”魯迅要求:“新詩先要有節調,押大致相近的韻”。總之,詩的本質是:通過精心制作的語言,形象地表現獨特的思想感情,巧妙地從特殊中顯示一般,使自我的感覺世界和情感世界達到和諧與統一。 詩歌的寫作 初學者怎樣學習寫詩呢? 一、捕捉和創造詩的形象 (一)詩用形象思維寫作 別林斯基早就指出:“哲學家用三段論法,詩人則用形象和圖畫說話,然而他們說的都是同一件事。”(《一八四七年俄國文學一瞥》)這就告訴我們,寫詩要用形象思維。所謂用形象思維,首先指的是深入生活時,要對生活進行形象的感受,形象地體驗生活、觀察生活、分析生活。 進行形象思維,要在形象感受的基礎上,善于進行形象的捕捉。艾青指出:“形象思維的活動,在于使一切難以捕捉的東西,一切飄忽的東西固定起來,鮮明地呈現在讀者的面前,象印子打在紙上樣地清楚。”因此他說:“寫詩的人常常為表達一個觀念而尋找形象。” 能捕捉到新穎的形象,也就有了寫詩的素材。那么怎樣才能捕捉到形象呢?這就要靠靈感。馬雅可夫斯基舉過一個捕捉形象的例子:大約在1913年,他從薩拉托夫回到莫斯科。 為了對一個在火車上同路的女人表示他對她完全沒有邪念,詩人就說道:“我不是男人,而是穿著褲子的云”。說了這句話之后,他立即考慮到這話可以入詩――但他又擔心這句話口頭上傳出去白白地濫用掉了。那怎么辦呢?他十分焦急,差不多有半小時,詩人用許多問題問那少女,直到他相信自己的話已從少女的另一只耳朵飛了出動之后,他才放心。兩年之后,他用了“穿褲子的云”作為一首長詩的標題。 (二)詩是“想象的表現” 亞里士多德說:“詩需要一種特殊的賦予,或其人有瘋狂的成分,或者使他容易想象所要求的神態。”雪萊:“一般來說,詩歌可以解作‘想象的表現’。”布萊士列特:“詩歌是想象和 *** 的語言。”別林斯基:“在詩中想......
問題五:怎樣學寫詩詞怎樣才能入門 一個詩人或詞人最基本的素質,就是“能感之”,“能寫之”。首先,你需要有豐富、細膩,且真誠的感情。“修辭立其誠”,沒有真誠的文學永遠不會成為好的文學。具體到詩人詞人,那就是一顆純潔的赤子之心。鐘嶸說“氣之動物,物之感人”,倘若沒有一顆善感的心靈,就不會受到任何感動,自然也就不會有寫詩的動機。詩詞是讓人的心靈不死的,因此一定要”能感之“。永遠不能為了寫詩而寫詩,真的有所感才能寫出好詩。其次,你需要熟悉古人的作品,只有多讀多背,讓詩詞化到自己的感情和思想中,才能寫得好。因此,所有的詩人詞人都是先背,然后才能自己創作。詩詞中特殊的句法與詞語都是需要學的,生硬的背不會起什么作用,因此多讀多背是最好的方法。熟悉了古人作詩的方法,自己也就能寫好了。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讀詩讀詞一定要有抑揚頓挫的讀誦,務必將自己的感情投入進去,否則對詩詞聲調之美是無法真正體會的。倘若對聲調的美沒有體會,寫出來的詩詞不是生硬就是別扭。詩詞的生命與感發之力量有一大半是來自聲調的,嚴滄浪說盛唐詩“興象高遠”,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聲調抑揚頓挫,讀起來朗朗上口,能夠從聲音上直接打動人。詩詞當然有格律,但是真正寫好詩詞不是來自拼湊,而是來自自然的流露。詩的格律有平起與仄起兩種,五言平起的格式是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七言就往上再加兩個平仄相反的字: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這就變成仄起了。五言的仄起格式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前面加兩個字成為七言,就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這就是平起。雖然理論上一三五不論,但是三平與三仄在格律詩中都是不允許的,因此第五個字一定要論。要是五言的話,只有第一個字才能論。五言的平起格式與七言的仄起格式有一種特殊的句法叫“拗句”,即平仄仄變成仄平仄。至于詞律,每一種詞牌都有自己的格律,因此要參考像《白香詞譜》之類的詞譜。格律詩只能押平聲韻,古詩可以押仄聲和入聲,且可以換韻。詞有平聲韻、仄聲韻、亦可換韻。但是無論詩與詞,都一律不可四聲通押。
入聲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倘若不能讀準確入聲字,詩詞的聲調之美也就不能得到充分的體現。說普通話的人都不知道入聲,因為從元朝開始入聲就被分入其他四聲(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南方很多方言保存著入聲。要是你不知道準確的讀法,那就把入聲字讀成短促的去聲。入聲是很短促的字,且有p,t,k 的收尾。古人作詩填詞都有入聲的,比如“黃河遠上白云間”的“白”就是入聲,要是不讀成入聲這句就犯了三平了。要是一首詩或詞押的韻四聲都有,而且聽起來好像不太押韻的時候,那很有可能押的就是入聲韻。比如柳永的《江雪》:“絕”、“滅”、“雪”。普通話的讀音一個是陽平,一個是去聲,一個是上聲,但是這些字都是入聲,因此要讀成短促的去聲。入聲在平水韻有專門的分類,一共有十七個韻部。一個一個的背當然是最保險也最笨的方法,要是對詩詞的格律熟悉了,入聲辨別也就不難了。比如,王維的“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此二句的格律應當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歇”自然是入聲,否則按照普通話的讀音這句格律就完全不對了。
至于押韻的問題,相對來說不是很大,理論上說應該按照平水三十韻,但是有些韻部(比如一東二冬)是可以合并的。詞韻更為廣泛,《白香詞譜》的附錄應該有詞韻。
前面所說的格律、入聲等方面,只不過是詩詞的準則,真正要寫好詩最根本的還是取決于詩外的功夫,那就是你的感情,你的品格,你是否有一個愿意為之“九死不悔”的理想或理念,你對社會是否有關懷、有責任。一個詩人寫出什么樣的詩要取決于他的學識、經歷、性......
問題六:我想學寫古詩詞,如何入手呢? 首先熟讀《唐詩三百首》,其次背誦《聲律啟蒙》,還要基本掌握《廣韻》中的基本韻部。然后給你寫出唐詩的幾中標準的平仄要求。共四例:一:1平平平仄仄,2、仄仄仄平平。3、仄仄平平仄,4、平平仄仄平。這是五言絕句的基本格式。還有三種變格。3412 4234 2412。五言律詩的基本格式為12341234也有三種變格分別是34123412 42341234 24123412。七言與五言相同只是首字平聲的在前面加仄聲,仄聲的加平聲。如:平平平仄仄就變為仄仄平平平仄仄就行了。但這只是最常規的幾種變化,往往唐詩中還講究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就是第一三五字可以有變通,但對句的最后一個字必為平聲字。上聯對句的二四六字還得與下聯出句的二四六字平仄相同,這叫粘。第六字可有變通但二四字必須粘。還有就是不能犯孤平的錯誤,就是一句中,特別是七言詩中除了最后一字為平聲外還得至少有兩個平聲字。知道了這些基本可以做詩了。但還要有很深的文學功底。如果你真是一位熱愛古典近體詩的,不如以后常聯系QQ419901377。
問題七:如何賞析古詩? (1)鑒賞口訣:
一.看類型。
從詩歌內容的角度來看,古典詩歌的考查基本類型有以下幾類。①送別類。②懷古類。③思鄉懷人類。表達對家鄉或親人思念為主。④戰爭或邊塞類。⑤閑適類。⑥借景抒情類。⑦托物言志類。⑧愛情類。⑨民生類。 以上九種類弄,只要學生掌握住基本的閱讀水平,在認真閱讀原詩二至三遍后,基本可以定住類型。
二.定感情。
意象找到之后,全詩感情自然顯現。能夠表現詩歌感情-色彩的詞語有:愉悅、歡快、激憤、沉痛、悲憤、哀傷、悲涼、贊美、仰慕、惜別、依戀、豪邁、閑適、恬淡、迷戀、熱愛、憂愁、寂寞、傷感、孤獨、煩悶、堅守節操、憂國憂民等。
三.定主旨。
即確定詩歌所表現的思想內容,這是詩歌創作的核心,同時也是詩歌鑒賞的核心。詩歌的思想內容不外乎以下幾個方面:熱愛祖國大好河山、憂國憂民、懷古傷今、反對戰爭、追求和平、蔑視權貴、憤世嫉俗、懷才不遇、寄情山水、歸隱田園、登高覽勝、惜春悲秋、憶友懷舊、思鄉念親、相知相親、別恨離愁等。
四.找意象(典故)。
詩歌鑒賞的重點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正確把握詩歌所描寫的意象,即詩歌中所描寫的形象(人、物、景、事)。而古代詩歌當中許多的意象都是有它們各自的喻意的。雖然這種意象的喻意在不同的意境當中有可能有不同,但多數情況之下卻是有其共通之處的
五.找技巧。
一首詩歌寫的好壞,與它所采用的表達技巧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而表達技巧又要從表達方式、修辭手法,表現手法等三個方面去分析。
六.品風格。
“風格”是指由于作者的生活經歷、藝術素養等造成的不同的創作特色。如李白之詩清新飄逸,杜甫之詩沉郁頓挫,陶淵明之詩沖淡平和,王維之詩詩中有畫,韓愈的詩深奧險怪,白居易的詩通俗鮮明。再如,按詞論家說,蘇軾、辛棄疾之詞豪邁奔放,柳永、李清照之詞婉約含蓄。
詩歌鑒賞的最后,或者說到了細微之處,要讓學生體會出作者的語言風格及語言所要達到的表達效果。而與相關的一些術語有:剛艦雄奇、悲壯、曠達、蒼涼、沉郁、飄逸、含蓄、纏綿、清新、明麗、秀麗、恬淡、凄美、明快等。
語言表達效果:真摯感人、動人心魄、催人淚下、意境高遠、情景交融、耐人尋味、言有盡而意無窮。
以上六點看起來很分散,似把詩歌給拆開來讀了,但實際情況絕非如此。這正如我們常說的一句話,不過我把它稍做了一點修改:“師傅引對門,修行在個人。”只有讓學生懂得了詩歌鑒賞的門道,才能使學生建立一種賞析的思路,進而在不斷的賞析中培養起一種屬于自己的賞析風格。
二、詩歌內容、思想情感
(一)、詩歌內容分類
贈友送別詩、借景抒情詩、思婦閨情詩、托物言志詩、詠史懷古詩
羈旅行役詩、邊塞征戰詩、即景抒懷詩、山水田園詩
送別詩多是叮嚀對方,贊頌對方。或訴依依別情或言別后的思念。
詠古詩多是對古代人或事的憑吊。或為緬懷先賢,追慕古人,或表達自己建功立業的愿望,或訴自己生不逢時的感慨,或感嘆昔盛今衰,借古諷今。
戰爭詩要么表現保家衛國的豪情,要么表現舍身殺敵的壯烈,要么表現戰士凱旋的豪邁,要么表現對戰爭的厭惡,揭露戰爭帶給親人、家鄉、人民的苦難,控訴封建統治者發動戰爭的罪惡。
邊塞詩則為對邊塞軍旅生活的描寫,或表現邊塞苦寒的生活環境,或表現壯麗的邊塞風光。
思鄉詩、閨怨詩及羈旅行役詩則重在表現對親人的思念,或表達婦女的柔情別緒、憂愁傷感。或表現游子異地生活的凄楚辛酸和對家鄉親人的思念之情。
寫景抒情詩和詠物言志詩(包括山水田園詩,隱逸詩等),往往表現詩人自己與眾不同、不愿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質,或者表達自己懷才不遇、報國無門的傷感,或者表現其他或喜或悲或憂的復雜懷感,或......
古詩如何寫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古詩75首、古詩如何寫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