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園誰道有書來,故園誰道有書來的道
今天給各位分享故園誰道有書來的知識,其中也會對故園誰道有書來的道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南海旅次曹 松憶歸休上越王臺,歸思臨高不易裁。為客正當無雁處,故園誰道有書來?城頭早角吹霜盡,郭里殘
小題1:登高望鄉,歸思難收;客居南海,遠寓故鄉;家書斷絕,音信不通。
小題2:清晨城頭上號角吹響,寒霜消散;城外漸漸消退的潮水中茁漾著月影。營造凄清的氛圍,烘托詩人悲涼的心境。
小題3:尾聯運用比喻手法,把內心的歸思比作待放的百花,年復一年,被春風喚醒、引發,形象生動地表達了難以抑制的鄉思.
小題1:
試題分析:從標題看,很容易判斷這首小詩是一首羈旅行役詩,進行預判以后,我們可以推測詩歌的一些常見、可能出現的內容:比如遠離家鄉啊,漂泊啊,家書不到啊,經年投荒啊,秋風起,歸思蕩,或者又是一年春來秋往等等。仔細閱讀就看出,首聯寫引起歸思的原因是登高,頷聯寫自己所處之地,鴻雁難到,家信不至;為什么鴻雁到不了呢?是因為身處南海,離家太遠,大雁到衡陽就飛回了。
點評:對于詩歌中信息的篩選,一般的原則是絕句,每句都要分析;律詩,分析四聯,古人作詩,每一聯的內容不同的,且各有表述的方向。學生抓住這點就能養成逐次分析的習慣,不會漏點。
小題2:
試題分析:本聯是從時間上來寫自己眼前的景象,從早晨開始,一直寫到夜晚,早晨,清冷的空氣里傳來飄渺的號角聲,寒霜消盡;入夜,城外漸退的潮水蕩著冷冷的月光。這些物象為我們創設了一個冷寂凄寒的氛圍,折射出詩人孤獨凄苦的內心世界。
點評:本題是一道典型的形象賞析題,要求學生分析描寫的景象,并分析其作用,一般的,這類題目學生要抓牢每一個物象,并輔以合理的想象,還原畫面,景色描寫只有兩種,一是具有象征含義的景物,一是富含感情的景物;富含感情的景色描寫,我們不僅要分析其中的感情,還要分析由景物疊加構成的意境。
小題3:
試題分析:從尾聯的上句很容易看出,作者使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這一手法的使用形象而又貼切的寫出作者年年、月月、時時易被觸動的思想之情。
點評:本題的難度不大,學生能根據詩句很快判斷出手法,并能根據自己的知識積累,分析比喻手法的作用。
思鄉的古詩加賞析
除夜宿石頭驛 戴叔倫
旅館誰相問?寒燈獨可親。 一年將盡夜,萬里未歸人。
寥落悲前事,支離笑此身。 愁顏與衰鬢,明日又逢春。
長期飄泊,客中寂寞,又值除夕之夜,還獨自滯跡在他鄉逆旅,此情此景,更何以堪。這首詩就真切地抒寫了詩人當時的際遇,蘊蓄著無窮的感慨和凄涼之情。此詩當作于詩人晚年任撫州(今屬江西)刺史時期。這時他正寄寓石頭驛(在今江西新建縣贛江西岸),可能要取道長江東歸故鄉金壇(今屬江蘇)。“旅館誰相問?寒燈獨可親。”起句突兀,卻在情理之中。除夕之夜,萬家團聚,自己卻還是浮沉宦海,奔走旅途,孤零零地在驛館中借宿。長夜枯坐,舉目無親,又有誰來問寒問暖。人無可親,眼下就只有寒燈一盞,搖曳作伴。“誰相問”,用設問的語氣,更能突出旅人凄苦不平之情。“寒燈”,點出歲暮天寒,更襯出詩人思家的孤苦冷落的心情。 一燈相對,自然會想起眼前的難堪處境:“一年將盡夜,萬里未歸人。”出句明點題中“除夜”,對句則吐露與親人有萬里相隔之感。清人沈德潛說此句“應是萬里歸來,宿于石頭驛,未及到家也。不然,石城(“石頭城”的簡稱)與金壇相距幾何,而云萬里乎?”(《唐詩別裁》)這固然是一種理解。但不能因石頭驛與金壇相距不遠,就不能用“萬里”。只要詩人尚未到家,就會有一種遠在天涯的感覺。“萬里”,似不應指兩地間的實際路程,而是就心理上的距離說的。這一聯,摒棄謂語,只用兩個名詞,連同前面的定語“一年將盡”、“萬里未歸”,構成對仗,把悠遠的時間性和廣漠的空間感,對照并列在一起,自有一種暗中俯仰、百感蒼茫的情思和意境,顯示出詩人高超的藝術概括力,具有深沉的形象感染力。 這一晚,多少往事涌上心頭。“寥落悲前事,支離笑此身”,就寫出了這種沉思追憶和憶后重又回到現實時的自我嘲笑。“支離”,本指形體不全,這里指流離多病。據記載,戴叔倫任官期間,治績斐然。晚年在撫州時曾被誣拿問,后得昭雪。詩人一生行事,抱有濟時之志,而此時不但沒能實現,反落得病骨支離,江湖飄泊,這不能不感到可笑。這“笑”,含蘊著對不合理現實的憤慨不平,是含著辛酸眼淚的無可奈何的苦笑。 然而,前景卻是:“愁顏與衰鬢,明日又逢春。”一年開始,萬象更新,可是詩人的愁情苦狀卻不會改變。一個“又”字,寫出詩人年年待歲,迎來的只能是越來越可憐的老境,一年不如一年的凄慘命運。這個結尾,給人以沉重的壓抑感和不盡的凄苦況味。全詩寫情切摯,寄慨深遠,一意連綿,凄惻動人,自非一般無病呻吟者可比。
南海旅次 曹松
憶歸休上越王臺,歸思臨高不易裁。 為客正當無雁處,故園誰道有書來。
城頭早角吹霜盡,郭里殘潮蕩月回。 心似百花開未得,年年爭發被春催。
曹松是舒州(治所在今安徽潛山)人,因屢試不第,長期流落在今福建、廣東一帶。這首詩就是他連年滯留南海(郡治在今廣東廣州市)時的思歸之作。 作者以翻騰起伏的思緒作為全詩的結構線索,在廣州的獨特地理背景的襯托下,著力突出登高、家信、月色、春光在作者心中激起的反響,來表現他羈留南海的萬縷歸思。 首聯“憶歸休上越王臺,歸思臨高不易裁”,從廣州的著名古跡越王臺落筆,但卻一反前人的那種“遠望當歸”的傳統筆法,獨出心裁地寫成“憶歸休上”,以免歸思泛濫,不易裁斷。如此翻新的寫法,脫出窠臼,把歸思表現得十分婉曲深沉。金圣嘆稱贊這兩句“忽然快翻‘遠望當歸’舊語,成此嶄新妙起”(《圣嘆批唐詩》甲集),是說得不錯的。 頷聯“為客正當無雁處,故園誰道有書來”,詩人巧妙地運用了鴻雁南飛不過衡山回雁峰的傳說,極寫南海距離故園的遙遠,表現他收不到家書的沮喪心情。言外便有嗟怨客居過于邊遠之意。李煜的“雁來音信無憑”(《清平樂》),是寫見雁而不見信的失望;而曹松連雁也見不到,就更談不上期待家書了,因此對句用“誰道有書來”的反問,來表現他的無限懊惱。 頸聯“城頭早角吹霜盡,郭里殘潮蕩月回”,展示了日復一日喚起作者歸思的凄清景色。出句寫晨景,是說隨著城頭凄涼的曉角聲晨霜消盡;對句寫晚景,是說伴著夜晚的殘潮明月復出。這一聯的描寫使讀者想起唐詩中的有關詩句:“三奏未終天便曉,何人不起望鄉愁”(武元衡《單于曉角》);“回潮動客思”(李益《送歸中丞使新羅冊立吊祭》);“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在唐人心目中,明月、曉角、殘潮,都是牽動歸思的景色。如果說,李白的《靜夜思》寫了一時間勾起的鄉愁,那么,曹松這一聯的景色,則融進了作者連年羈留南海所產生的了無終期的歸思。 歸思這樣地折磨著作者,平常時日,還可以勉強克制,可是,當新春到來時,就按捺不住了。因為新春提醒他在異鄉又滯留了一個年頭,使他歸思泉涌,百感交集。“心似百花開未得,年年爭發被春催”,形象地揭示出羈旅逢春的典型心境,把他對歸思的抒寫推向高潮。句中以含苞待放的百花比喻處于抑制狀態的歸心,進而表現每到春天他的心都受到刺激,引起歸思泛濫,那就像被春風催開的百花,競相怒放,不由自主。想象一下號稱花城的廣州,那沐浴在春風里的鮮花的海洋,讀者不禁為作者如此生動、獨到的比喻贊嘆不已。這出人意表的比喻,生動貼切,表現出歸思的紛亂、強烈、生生不已、難以遏止。寫到這里,作者的南海歸思在幾經婉轉之后,終于得到了盡情的傾吐。 這首詩在藝術上進行了富有個性的探索,它沒有采用奇特的幻想形式,也沒有采用借景抒情為主的筆法,而是集中筆墨來傾吐自己的心聲,迂曲婉轉地揭示出復雜的心理活動和細微的思想感情,呈現出情深意曲的藝術特色。
曹松的詩鑒賞
下列對詩的內容理解不正確的是為客正當無雁處,故園誰道有書來。此句用反問形式表現詩人收不到家書的無限懊喪對嗎?
好了,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