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雖壽曹操是如何看待生命現(xiàn)象的,曹操在龜雖壽中表現(xiàn)積極進取
很多朋友對于龜雖壽曹操是如何看待生命現(xiàn)象的和曹操在龜雖壽中表現(xiàn)積極進取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從《龜雖壽》中,我們可以品出曹操具有怎樣的生死觀?
曹操在這首詩里,既談了對人生的看法,又談了對生死的看法。曹操認為,人活著就要有雄心壯志,要有奮斗到老的精神,這是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很有鼓舞人的作用。
曹操在龜雖壽里是如何看待生命的跡象的
曹操認為“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yǎng)怡之福,可得永年”,即人的生命長短不止由天決定,人自身的努力也有很大的作用。
曹操看待生命
? 如可看待生命,如何看待生死?在中國歷史上我最佩服的人物之一就是曹操。羅貫中的一部《三國演義》讓曹操背上了歷史的罵名,曹操富有文韜武略集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為一身,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千載難遇的人才,同時曹操也是一個有著曠達情懷的人,這一點和蘇軾是有一比的。
? 秦皇漢武在中國歷史上熠熠生輝卻無法正確看待生死,他們都曾為了長生不老采取種種辦法,但最終只是徒勞,化為一捧黃土成為歷史。曹操看待生死這一點上,要比他們強的多,通過他所寫的《龜雖壽》可見一般。這首詩寫于平定烏桓之亂之后,南征討荊吳之前,正是曹操人生得意,意氣風發(fā)之時。53歲的曹操年老已至,難以避免地對人生產生思考,在這首詩的哲理中闡述了他對人生的看法,也抒發(fā)了自己對人生積極樂觀的思考態(tài)度。
?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這四句詩中他寫了傳說中的兩只神獸,神龜可以壽可三千歲,騰蛇能飛游于霧中,神通可謂大矣,但曹操認為神龜雖壽長但難免于一死,騰蛇雖神通廣大,但最終卻和螞蟻蒼蠅一樣灰飛煙滅,舉出這兩個神物意在闡明,生和死是不可違背的自然規(guī)律,世上任何生物都無法避免。
?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詩句中的“驥”是千里馬的意思,但前面有一個“老”字,寫了年邁的千里馬伏在馬槽旁的狀態(tài)。使詩句頓生頹靡之態(tài),但一句“志在千里”卻又使得詩句峰回路轉。積極昂揚之氣頓生,隨后以類比的手法寫有遠大報復的人,即使到了晚年依然有雄心壯志。而這個烈士是曹操的自比,寫自己就像一匹年邁的千里馬,雖行老體衰,但仍然有著一顆追求人生理想的心,和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這種精神狀態(tài)是難能可貴的,它會讓人永葆青春,老當益壯。
?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yǎng)怡之福,可得永年”。這兩句詩中曹操抒發(fā)了自己的人生觀,和對待生命的態(tài)度。他說生命的長短不是由上天決定的,而是由擁有生命的“個體”決定的,“養(yǎng)怡”指的是調養(yǎng)身心,保持身體健康。曹操認為一個人只有調養(yǎng)好身心才能增加生命的長度,如何調養(yǎng)呢,樂觀的心態(tài),曠達的心胸,這樣才會讓自己的生命永不停止。
? 曹操像蘇軾一樣時時能夠找到快樂,在征討荊吳之時,他在戰(zhàn)斗一觸即發(fā)的時候,在軍營中橫槊賦詩是何等的灑脫。在赤壁兵敗后,敗走華容道之時,大笑之態(tài)是何等的自信。這樣一個率真、自信、曠達的人比整天哭哭啼啼的對手真實多了。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
版權聲明:本站發(fā)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