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有扶蘇隰怎么讀,山有扶蘇全詩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山有扶蘇隰怎么讀,以及山有扶蘇全詩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山有扶蘇隰有荷華”的拼音是什么?
山(shān)有(yǒu)扶(fú)蘇(sū)隰(xí)有(yǒu)荷(hé)華(huá)
山有扶蘇1,隰2有荷華。不見子都3,乃見狂且4。 山有喬松,隰有游龍。不見子充,乃見狡童。
【譯文】山上多有扶蘇樹,低濕之地有荷花。不見美貌好男人,見個狂夫要離去。 山上多有喬松樹,低濕之地有游龍。不見美貌好男人,見個狡猾小男孩。
【注釋】:
(1)扶蘇:一種小樹,或稱桑樹。
(2)隰:(xí習)《書·禹貢》:“原隰底績。”《詩·邶風·簡兮》:“山有榛,隰有苓。”《詩·秦風·車鄰》:“阪有漆,隰有栗。”《詩·小雅·皇皇者華》:“皇皇者華,于彼原隰。”《詩·小雅·棠棣》:“原隰裒矣,兄弟求矣。”《詩·小雅·信南山》:“畇畇原隰,曾孫田之。”《詩·大雅·公劉》:“度其隰原,徹田為糧。”《詩·周頌·載芟》:“千耦其耘,徂隰徂畛。”《周禮·大司徒》:“辨其山林川澤丘陵墳衍原隰之名物。”《爾雅·釋地》:“下濕曰隰。”《左傳·襄公二十五年》:“牧隰皋。”《公羊傳·昭公元年》:“上平曰原,下平曰隰。”《管子·形勢》:“平原之隰。”《淮南子·時則》:“丘隰水潦。”《說文》:“隰,阪下濕也。”這里用為低濕之地之意。
(3)子都:此指人名,相傳是鄭昭公時的美男子。下句子充,亦是古代美男子。《孟子·告子上》:“至于子都,天下莫不知其姣也。”
(4)且:(jū居)《易·夬·九四》:“臀無膚,其行次且;牽羊,悔亡,聞言,不信。”《詩·邶風·北風》:“其虛其邪?既亟只且!”《詩·齊風·雞鳴》:“會且歸矣,無庶予子憎。”袁愈安《詩經全譯》:“可是朝會將散去。”《詩·唐風·椒聊》:“椒聊且,遠條且。”《呂氏春秋·音律篇》(王引之《經傳釋詞》卷八所注):“且,將也。”這里用為將要離去之意。 選自《詩·鄭風·山有扶蘇》
隰怎么讀音
隰的讀音為:xí
釋義:?1.低濕的地方。2.新開墾的田。3.姓。
隰的組詞:
平隰、陵隰、郊隰、隰皋、阪隰、隰城縣、原隰衍沃、隰坰、隰州、皋隰、葸隰。
1、山有扶蘇,隰有荷華
2、最為奇特的是《檜風·隰有萇楚》:“隰有萇楚,猗儺其枝。
3、猶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於是乎生。
4、十一月七日,閻錫山行營轉移至隰縣大麥郊。
5、隰縣對外貿易公司位于“*金梨之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小西天所在地-山西省隰縣。
6、隰縣“花瓣梨”的果實表面有明顯的黃、綠相間縱向條紋。
7、隰縣買回樹苗作為接芽,為酥梨高接換玉露香,接芽。
8、綜合評估顯示,山西省和順、五寨、隰縣和陜西省富縣四個種源優于當地種源,生長表現良好。
9、現在,秦國因為嬴師隰的死,所以失了與我大魏爭雄之心,一方面,是秦國沒有 足夠的戰力,另一方面,是秦國沒有錢財,所以,秦人想要息兵罷戰。
10、孫金龍說,民之有口也,猶土之有山川也,財用於是乎出;猶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於是乎生。
11、一百對普通市民而言,這些詩文難懂不說,還有很多生僻字詞,如燠、忉忉、
甓、隰等。
隰縣怎么念
隰縣讀:xí??xiàn。隰指低濕的地方,出自《國風·邶風·簡兮》:“山有榛,隰有苓”,意思是:山上有榛子,低濕的地方有茯苓。
隰縣,隸屬于山西省臨汾市,位于臨汾市西北邊緣,晉西呂梁山南麓,屬典型的黃土高原殘塬溝壑區。縣政府駐龍泉鎮。東臨汾西,西連永和,南與蒲縣、大寧接壤,北與石樓、交口毗鄰。
擴展資料:
縣文物古跡三十余處。以城西明代建筑“小西天”最為著名。隰縣土特產金梨,以個大、汁多、營養豐富而聞名全省。隰縣屬于全國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也是山西省35個國家級貧困縣之一。
隰縣屬黃土高原殘垣溝壑區。境內垣面高闊殘缺,溝壑縱橫交錯,山巒連綿,丘陵起伏。隰縣主要有三川、七垣、八大溝,地勢東北高、西南低。海拔大部分在950米至1300米之間,最高處黃土鎮紫荊山1955米,最低處午城鎮上胡城村770米。
截止2013年,隰縣轄3個鎮:龍泉鎮、黃土鎮、午城鎮,5個鄉:城南鄉、陽頭升鄉、寨子鄉、下李鄉、陡坡鄉,98個村委、4個居委會、384個自然村。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隰縣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隰
山有扶蘇,隰有荷華怎么念?
山shān,聲母sh,韻母an,聲調一聲。
有yǒu,聲母y,韻母ou,聲調三聲。
扶fú,聲母f,韻母u,聲調二聲。
蘇sū,聲母s,韻母u,聲調一聲。
隰xí,聲母x,韻母i,聲調二聲。
有yǒu,聲母y,韻母ou,聲調三聲。
荷hé,聲母h,韻母e,聲調二聲。
華huá,聲母h,韻母ua,聲調二聲。
原文:
山有扶蘇,隰有荷華。不見子都,乃見狂且。
山有橋松,隰有游龍,不見子充,乃見狡童。
白話譯文:山上有茂盛的扶蘇,池里有美艷的荷花。沒見到子都美男子啊,偏遇見你這個小狂徒。山上有挺拔的青松,池里有叢生的水葒。沒見到子充好男兒啊,偏遇見你這個小狡童。
此文出自先秦·佚名《山有扶蘇》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國風·鄭風·山有扶蘇》一詩出自《詩經》,為《國風·鄭風》的第十首。為先秦時代鄭國華夏族民歌。這是一首描寫男女約會時女子對男子的戲謔、俏罵的詩歌。
全詩二章,每章四句。全詩充滿了調侃、戲謔的意味,笑罵中蘊含著深厚的愛,清新活潑。又因為全詩出自少女之口,不失其天真、善良。
山有扶蘇,隰有荷華讀音是什么?
山有扶蘇,隰有荷華讀音是:shān?yǒu?fú sū , xí?yǒu?hé?huā。
原詩:
山有扶蘇,隰有荷華。不見子都,乃見狂且。
山有橋松,隰有游龍。不見子充,乃見狡童。
譯文:
山上有茂盛的扶蘇,池里有嬌美的荷花。沒見到子都美男子啊,偏遇見你這輕狂之人。山上有挺拔的青松,池里有叢生水葒。沒見到子充好男兒啊,偏遇見你這狡獪少年。
出處:《詩經·國風·鄭風·山有扶蘇》
詩歌賞析
《山有扶蘇》寫一個女子戲弄她的戀人,于笑罵之中暗含著深深的愛意。《毛詩序》認為這首詩是針對鄭昭公忽美丑不分而作,定為“刺忽”之詩。朱熹《詩序辨說》說是“男女戲謔之詞”,切近詩旨。方玉潤《詩經原始》批評“刺忽”說是“穿鑿而附會”的謬執之見,但仍認為這是一首譏刺當時社會美丑不分的詩歌。
黃中松《詩疑辨證》既不同意“刺忽”說,更不滿意“淫詩”說,而認為是“朋友相規之詞”。今人陳子展《詩經直解》又不同意“朋友相規”的說法,而“疑是巧妻恨嫁拙夫之歌謠”。
高亨《詩經今注》作兩種解釋:一是“一個姑娘到野外去,沒見到自己的戀人,卻遇著一個惡少來調戲她。”又一是“此乃女子戲弄她的戀人的短歌,笑罵之中含蘊著愛。”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