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中國多少詩社,中國第一個新詩社是什么社
很多朋友對于當代中國多少詩社和中國第一個新詩社是什么社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中國最好的四大詩派分別是哪些?
首先說古代詩派之說當從清朝開始,即使是中國詩歌最輝煌的唐朝也沒有所謂的詩派,而在清朝最大的四個詩派一會兒我為你奉上解答,到了當代最有名的當屬“朦朧詩派”但是沒有四大詩派的說法,所以這道題目最好的答案如下:
清朝四大詩派分別是:
性靈派(袁枚為代表)
格調派(沈德潛為代表)
神韻派(王士禎為代表)
肌理派(翁方綱為代表)
我我要請教,中國近·當代詩歌派別及代表人物
中國現代詩歌流派簡述
初期白話詩派 1917年,胡適、陳獨秀、錢玄同、劉半農等人分別從不同的角度對新詩進行了理論上的探討。2月,胡適在《新青年》上發表了白話詩八首。1918年5月,《新青年》第4卷第1號,推出胡適、劉半農、沈尹默三人的白話新詩,被稱為“現代新詩的第一次出現”。其后,周作人、康白情、俞平伯、劉大白、朱自清等人競相嘗試,李大釗、魯迅、陳獨秀也寫新詩,形成了體現文學革命最初實績的“五四”新詩運動。他們因在否定舊詩、探索新詩、致力于詩的自由化、白話化方面顯出共同的有意的努力,且在詩歌風格方面有一致之處,我們將其稱為初期白話詩派。代表作有:《嘗試集》(胡適)、《冬夜》(俞平伯)、《教我如何不想她》(劉半農)、《賣布謠》《田主來》(劉大白)、《三弦》《月夜》(沈尹默)、《草兒在前》《別少年中國》《鴨綠江以東》(康白情)、《小河》(周作人)
初期浪漫主義詩派 以郭沫若為代表的創造社(1921年7月成立于日本)諸詩人組成的新詩派別,他們用磅礴的氣勢、創造的精神、心靈的激情和羅曼諦克的宣泄開了一代詩風。代表:郭沫若、田漢、成仿吾、鄭伯奇、王獨清、穆木天、馮乃超(后三者后來融進了現代主義詩潮)。作品以郭沫若的《女神》最為出名。
“為人生”詩派 1921年成立的文學研究會,是二十年代陣營最強影響極大的文學社團,其主要成員朱自清、葉紹鈞、劉延陵、俞平伯等緊接著在上海成立了現代文壇上第一個新詩社團——中國新詩社,并于次年1月創辦了第一個新詩??对姟?。文學研究會的詩人以“為人生”為核心的詩歌價值觀念,因此常被稱為“人生派”或“為人生” 派。主要代表作:詩集《蹤跡》(朱自清)、《歌者》《永在的真實》(徐玉諾)、詩集《春水》《繁星》(冰心)。
“湖畔”詩派 1922年3月,馮雪峰、應修人、潘漠華、汪靜之等在杭州西子湖畔組成了湖畔詩社。其后,又有魏金枝、謝旦如(譫如)、樓建南(適夷)等人加入,形成了湖畔詩派。他們的作品以抒情短詩為主,表現了對愛情的憧憬和對自然的向往。代表作:《妹妹你是水》(應修人)、《伊的眼》(汪靜之)、《落花》(馮雪峰)、《月夜》(潘漠華)。
新格律詩派 1923年,胡適、徐志摩、聞一多、梁實秋、陳源等人發起成立新月社,開始是個俱樂部性質的團體,其后,因提倡現代格律待而成為在詩壇上有影響的社團。1925年,聞一多回國,徐志摩接編《晨報副刊》,并于1926年4月1日創辦《詩刊》,積極提倡現代格律詩,團結了一大批新詩人,如劉夢葦、朱湘、饒孟侃、林徽音、于庚虞、蹇先艾等人,形成了新月詩派。其提出了“理性節制情感”的美學原則,提倡新詩的格律化,主張詩的音樂美、繪畫美、建筑美。代表作:《死水》(聞一多)、《示嫻》(劉夢葦)、《采蓮曲》(朱湘)、《再別康橋》(徐志摩)。
象征主義詩派 象征主義詩潮興起于19世紀80年代的法國。其主張:“詩不是為了說明,詩是值得表現的”,表現的題材領域是生、死、病、殘、夢、幻、愛、欲,追求的風格是“幽深、晦澀和含蓄”,即“從意象的聯結、企圖完成詩的使命”。中國象征詩派的開創者是李金發。代表作《棄婦》。另外還有王獨清、穆木天、馮乃超。
現代詩派 現代詩派是新月派與象征派的合流。其代表是:戴望舒、施蜇存、卞之琳、何其芳、李廣田、曹葆華、番草、廢名、侯汝華、金克木、李白鳳、林庚、玲君、路易士、吳奔星、辛笛、徐遲、孫毓棠、南星等。代表作:《雨巷》《我用我殘損的手掌》(戴望舒)、《預言》(何其芳)、《斷章》(卞之琳)、《鄉愁》(李廣田)。其中卞之琳、何其芳、李廣田被稱作“漢園三詩人”。
中國詩歌會詩派 此派因詩歌團體而得名。中國詩歌會是左翼作家聯盟領導的革命詩歌團體,1932年9月成立于上海,發起人有穆木天、任均、楊騷、蒲風等。1933年2月創辦機關刊物《新詩歌》?!白阶‖F實”是其宗旨。這一流派的詩人還有王亞平、溫流、關露、石靈、田間、柳倩、林林、袁勃、雷石榆、竇隱夫等。代表作:《動蕩的故鄉》《六月流火》(蒲風)。
七月詩派 由《七月》雜志(1937年9月創刊于上海)得名,指活躍于胡風主編的《七月》、《希望》等雜志以及《七月》叢書的詩人群,主要有魯藜、綠原、冀汸、阿垅、曾卓、蘆甸、孫鈿、方然、牛漢、天藍、彭燕郊、鄒荻帆、莊涌、杜谷、賀敬之、胡征、化鐵、艾青、田間等人。代表作:《為祖國而歌》(胡風)、《我愛這土地》(艾青)、《給戰斗者》(田間)、《纖夫》(阿垅)等。
晉察冀詩派 因地區而得名??谷諔馉帟r期,中國共產黨在山西、察哈爾、河北、熱河、遼寧五省交界地區建立晉察冀抗日根據地。1938年末,“抗戰文藝工作團”、延安抗日軍政大學畢業學員和西北戰地服務團先后從延安到這里。西戰團田間、邵子南、史輪、曼晴、方冰等到人的戰地社于1939年1月創辦了詩刊《詩建設》,抗大學員丹輝等人成立了“鐵流社”,1939年3月創辦了詩刊《詩戰線》。以戰地社和鐵流社為中心,形成了晉察冀詩派。41年7月3日,成立了晉察冀詩會,田間任主席,邵子南、魏巍、陳輝為執委。會員有沙可夫、楊朔、方冰、王煒等30于人。
九葉詩派 四十年代的現代詩派。這個流派主要成員有九位(辛笛、陳敬容、唐祈、唐是、穆旦、杜運燮、袁可嘉、鄭敏、杭約赫),他們以《詩創造》和《中國新詩》為中心形成一個以現代主義為特色的詩派,1981年,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這九位詩人的選集《九葉集》,此后,人們便稱他們為“九葉詩派”。代表作《布谷》(辛笛)、《冬日黃昏橋上》(陳敬容)、《挖煤工人》(唐祈)、《噩夢》(杭約赫)、《春天》(鄭敏)。
民歌敘事體詩潮 四十年代,解放區出現了一批民歌體長篇敘事詩。有李季的《王貴與李香香》、阮章競《漳河水》和《圈套》、張志民的《王九訴苦》、《死不著》和《野女兒》、田間的《趕車傳》、李冰的《趙巧兒》等。這些詩篇的出現,表現了延安整風后形成的文藝為工農兵服務的文學思潮。
中國有多少個詩派?
江西詩派
宋代詩歌流派。北宋后期,黃庭堅在詩壇上影響很大。雖然他的創作成就比不上蘇軾,但是他的詩歌更加突出地體現了宋詩的藝術特征。他在詩歌藝術技巧上總結出一套完整的方法,并傳授給后學,所以,追隨和仿效黃庭堅的詩人頗多。比如陳師道與蘇軾交誼最深,但作詩卻以黃庭堅為學習典范。因此,一個以黃庭堅為中心的詩歌流派就逐漸形成了。徽宗時呂本中作《江西詩社宗派圖》,尊黃庭堅為詩派之祖,下列陳師道等25人,認為這些詩人都是與黃庭堅一脈相承的。呂氏此圖早已失傳,現存最早記載見于南宋胡《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四十八。呂氏圖所列25人是:陳師道、潘大臨、謝逸、洪芻、饒節、僧祖可、徐俯、洪朋、林敏修、洪炎、
汪革、李□、韓駒、李彭、晁沖之、江端本、楊符、謝□、夏倪、林敏功、 潘大觀、 何□、王直方、僧善權、高荷。稍后的《云麓漫鈔》等書所記載名單與此稍有出入。這些詩人并不都是江西人,大概呂氏的原意只是因為詩派之祖黃庭堅是江西人,派中詩人又以江西人較多,就取名為江西詩派。25人中有較多作品流傳下來的只有陳師道、謝逸、洪芻、饒節、洪朋、洪炎、韓駒、李彭、晁沖之,謝□等10人,除陳師道外,作品成就皆不甚高。此外,被后人歸入江西詩派的還有呂本中、曾□、陳與義等人。曾□、曾思、趙蕃、韓□等人也列入詩派。詩派成員多數學杜甫,宋末方回又把杜甫和黃庭堅、陳師道、陳與義稱為江西詩派的“一祖三宗”。
由于江西詩派在詩歌的思想內容方面并沒有提出什么特別的主張,因而他們的作品在思想內容上便各有特點。黃庭堅、陳師道等人的作品主要是描寫個人生活經歷和抒發作者思想感情,內容比較狹隘。經歷了“靖康之變”的呂本中、曾□、陳與義等人則寫了一些反映當時的民族斗爭的愛國主義詩歌。形成江西詩派的主要原
因是這些詩人的詩歌藝術上有相近的見解,詩派成員之間的關系是傳授和切磋詩藝。
黃庭堅詩歌理論中最著名的主張是:“奪胎換骨”、“點鐵成金”。即或師承前人之辭、或師承前人之意的一種方法,目的是要在詩歌創作中“以故為新”。黃庭堅在創作實踐中比較有效地運用了這種方法,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這種方法忽略了文學創作的唯一源泉即社會生活,所以也產生了較大的流弊。后來有一些缺乏創
新精神的詩人奉此為圭臬,片面追求“無一字無來處”,而又不能“求新”,于是拾人牙慧,典故連篇,形象枯竭,形成了江西詩派中的末流。這是江西詩派長期以來受人譏評的主要原因。
然而,“奪胎換骨”、“點鐵成金”,只是黃庭堅詩歌理論的一面,它對江西詩派中比較杰出的詩人并沒有產生很大影響。黃庭堅的詩歌理論還有另外一面,即要求詩人以“自成一家”為努力目標,在下苦功掌握藝術技巧的基礎上擺脫技巧的束縛而達到“無斧鑿痕”的最高藝術境界。江西詩派中的幾位重要詩人受此影響很
大,陳師道論詩以“學仙”為喻,韓駒論詩以“參禪”為喻,呂本中論詩重“活法”,其中都包含著“學然后悟”和“求新”的意義。正因為如此,江西詩派的成員之間雖然師友傳授,關系密切,但他們的藝術風格并非一成不變。黃庭堅的詩以生新瘦硬見長,其他詩人也各具特色:陳師道的詩比較樸拙,呂本中的詩比較明暢,曾
□的詩趨向活潑,陳與義的詩又趨向雄渾,沒有“千人一面”的缺點。即使才力較薄的徐俯、韓駒等人也頗有自立的氣概。所以,江西詩派是中國古典詩歌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其作品是宋詩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藝術風格是構成宋詩獨特風貌的一個重要因素,它的詩歌理論也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江西詩派的影響在北宋末期已經非常顯著,當時如劉□、汪藻、張□等人雖然沒有被看成詩派中人,但他們在創作中也受到黃庭堅和陳師道較大的影響。到了南宋,江西詩派的影響更遍及于整個詩壇,象楊萬里、陸游、姜夔等著名詩人都曾在藝術上受到江西詩派的熏陶。江西詩派的影響在宋代以后也不絕如縷,其余波一直延
及近代的同光體詩人。
桐城詩派
“論詩轉貴桐城派,比似文章孰重輕?!边@是程秉釗在《國朝名人集題詞》中的論詩之語。敢于同執清代文壇牛耳的桐城文派
比量重輕,可見桐城詩派影響的廣大與夫在文學史上地位的不容漠視。那么什么是桐城詩派呢?在討論這個基本的問題時,學者們大多從史的角度,以時間為經,以地域為緯,條列桐城歷史上的著名詩人:從明代的方法、齊之鸞到晚清的二姚,“彌天獨護桐城派,名世今當五百秋。”(錢仲聯先生詩)但這只是在做桐城詩史,而未中桐城詩派的肯綮。桐城詩史與桐城詩派是兩個既不能完全相互重疊,又存在著多重交叉關系的文學史概念。簡捷地說,桐城詩派并不涵蓋全部桐城詩史,而只是桐城詩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在一定的歷史時期里,詩學見解和詩學創作風格近似的詩人通過自覺或不自覺的結合而形成的一個詩歌流派。它的核心人物來自于桐城,故派以地名;而追隨者則逸出桐城以外,故它不完全等同于嚴格地以地域劃分為界限的桐城詩史。因此,研究桐城詩派,從空間上來說,應立足桐城,放眼全國;從時間上來說,則要截斷眾流,將其發軔期界定在清代的雍正乾隆年間,而無庸遠溯到明代。
虞山詩派
【虞山詩派】明末清初以常熟虞山命名的東南詩壇重要流派。以錢謙益為首,包括其門生馮舒、馮班、瞿式?,族孫錢曾、錢陸燦及吳歷等。錢謙益 (1582~1664)官至南明禮部尚書,被推為東南詩壇祭酒。因政治上屢經沉浮,故早期詩歌中流露憂國憂民的思想,晚年所作則多亡國之臣懷念故朝之音。由于體裁獨特,內容充實,一掃明末盲目摹古空虛詩風,開創了清初詩壇清朗活躍的新局面。著有《列朝詩集》、《初學集》、《有學集》等。馮班(1602~1671)與兄馮舒并稱"二馮先生",自《詩經》以下逐一考訂淵源,功力深厚,為中國詩歌史上的著名詩論家,著有《定遠集》。瞿式?所作《浩氣吟》,氣貫長虹,可與文天祥《正氣歌》相比美。錢曾(1629~1710)著《交蘆集》、《判春集》。錢陸燦 (1612~1698)是繼錢謙益之后的虞山詩派第二盟主,著有《調運齋詩文隨刻》等。吳歷(1632~1718)著《三巴集》。虞山詩派最大的特點是學古而不泥古,積極主張詩歌革新并能取諸家之長而自成風格,對東南詩壇的繁榮作出了一定貢獻。
中國現當代的文學流派有哪些
中國現代詩的流派
* 20世紀初至1920年代: 嘗試派、文學研究會(人生派)、創造社(早期浪漫主義)、湖畔詩派、新格律詩派(新月派)、中國早期象征詩派
* 1930年代: 中國現代派詩群、七月派、漢園三詩人
* 1940年代: 中國新詩流派、九葉詩派
* 1950年代: 中國現實主義、新現代主義(現代派詩群)、藍星詩群(藍星詩社)、創世紀詩群(創世紀詩社)
* 1970年代: 朦朧派(今天派)、白洋淀詩群、中國新現實主義
* 1980年代: 新邊塞詩派、大學生詩派、第三代詩群(新生代詩群、新世代)、莽漢主義、整體主義、海上詩派、圓明園詩派、撒嬌派、他們詩群、丑石詩群、非非主義(紅色寫作)、神性寫作、新鄉土詩派、知識分子寫作詩群
* 1990年代: 網絡詩歌(網絡詩人)、民間寫作、第三條道路寫作、中間代、信息主義、70后詩人
* 21世紀初:下半身寫作、荒誕主義、靈性詩歌、新江西詩派、垃圾派、80后詩人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