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貴相如何必金與錢,什么何必金與錢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人生貴相如何必金與錢,以及什么何必金與錢對應(yīng)的知識和見解,內(nèi)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人生貴相如,何必金與錢啥意思?
人生貴相知?何必金與錢
李白·《贈友人三首》之二
《贈友人三首》乃一組五言古詩,當作于唐肅宗至德元載(公元756年)春,李白游越中時。這兩句寫的是李白對交朋友的態(tài)度——人與人之間貴在彼此知心友好,相互理解,不必重在金錢交往,不以貧賤富貴作為擇友的標準。語含哲理,近于格言。
人生貴相知,何必金與錢 .這首詩的題目是什么
李白·《贈友人三首》之二
寫的是李白對交朋友的態(tài)度——人與人之間貴在彼此知心友好,相互理解,不必重在金錢交往,不以貧賤富貴作為擇友的標準.
“人生貴相知,何必金與錢”是李白的交友之道嗎?
“詩仙”李太白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一生寫詩3000余首,雖然因諸多原因其詩作多有遺失,但留存后世的詩歌也高達990多首。這些熠熠生輝的詩歌作品,不僅詳盡記述了李白的心路歷程,同時也是盛唐社會現(xiàn)實,以及精神面貌的真實藝術(shù)寫照。
李白作為盛唐詩壇上的泰斗級人物,其豪放不羈的性格和瀟灑飄逸的詩文,不僅在唐朝文化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而且也在整個中華文明史上,留下了兩行深深的足跡。
李白愛酒但更愛詩,正所謂“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正因為他愛飲酒所以才會經(jīng)常呼朋喚友,作為盛唐詩壇上的領(lǐng)軍人物,不管身居翰林還是拾遺,只有有美酒酒可以成為李白的朋友。
作為封建社會中的高級知識分子,以及封建制度中的上層官僚,李白這位“詩仙”和“酒仙”,在與人交往時從來都不看身份,而且也不以詩文高低作為衡量朋友的標準。“人生貴相知,何必金與錢”,這兩句詩文深刻地體現(xiàn)出了,“詩仙”李白的交友知道。
當時唐朝很多著名詩人都與李白有過交集,他們要么是李白的仰慕者,要不就是李白所仰慕的人。杜甫、白居易、孟浩然、賀知章等,唐朝赫赫有名的文學家,都曾是李太白的“詩友”和摯友。
浪漫主義詩人李白的俊逸人生
李白出生于公元701年,“五歲誦六甲,好劍術(shù),喜任俠,愛游歷”。自幼就形成了一種狂傲不羈的性格,以及飄逸、靈動、灑脫的氣質(zhì)。也正是因為他的性格和才學,才鑄就了一代“詩仙”的俊逸人生。
筆者認為李白的一生都活成了傳奇,從他在公元725年出蜀“仗劍去國,辭親遠游”開始,就注定了不平凡的一生。
公元726年26歲的李白結(jié)識孟浩然,這位比他大12歲的著名詩人,在李白一生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1. “詩仙”李白與“詩星”孟浩然的深厚友誼
從《送孟浩然之廣陵》開始,李白曾為孟浩然寫下了五首經(jīng)典詩歌。《贈孟浩然》、《春日歸山寄孟浩然》、《淮南對雪贈孟浩然》、《游溧陽北湖亭瓦屋山懷古贈孟浩然》。一代文學巨匠惺惺相惜之情躍然紙上。
公元730年李白得知摯友孟浩然要去廣陵,于是托人帶信約孟浩然于江夏相會,借此表達對孟浩然的送別之情。二人在黃鶴樓飲酒敘舊,一派依依不舍之情。在這之后李白親自送孟浩然上船,望著遠去的孤帆惆悵之情油然而生,于是揮筆寫下了這首千古名詩。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這首詩把送別的感情藏于景物之中,但越發(fā)使人體會到離別之意。孟浩然在三月時去廣陵,李白雖然有不舍之情但卻認為,這其實也是一次十分愉快的旅行。
殊不知孟浩然在與李白分別之后就因病去世了。人生無常、世事難料,但李白想要去探望孟浩然之時,這位“詩星”早已悵然辭世。于是李白又寫下了《贈孟浩然》一詩,此詩寫于公元736年,此時的李白已經(jīng)人到中年,正是躊躇滿志之時。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 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云。 醉月頻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這首詩以一種舒展唱嘆的語調(diào),表達除了詩人李白對孟浩然的敬慕之情。
2.“謫仙人”李白與“四明狂客”賀知章的“忘年交”
公元735年24歲的李白來到長安,通過張卿向玉真公主獻詩,一步步地向上層統(tǒng)治階級邁進。但筆者認為如果沒有伯樂賀知章,相比李白要想成為玄宗身邊的御用詩人,至少還需要等待十年以上。
李白之所以能夠在盛唐詩壇名揚四海,離不開一個關(guān)鍵人物賀知章。這位曾寫下《詠柳》的著名詩人,比李白整整大了42歲。賀知章雖身居要職但卻求才若渴,其人寬厚溫和有提攜后人之德。
這一年李白因詩作而小有名氣,賀知章在讀罷李白詩歌之后,不僅生出了一種想要見一見李白的想法。
受到賀知章的邀請李白興沖沖地前往紫極宮,見面后馬上呈上自己的詩作。“金龜換酒”就是李白與賀知章飲酒作詩所留下的典故。
賀知章看過李白的《蜀道難》后,不禁頷首稱贊此詩只有“滴仙人”才能創(chuàng)作出來。借著酒性李白又寫下了《烏棲曲》。“姑蘇臺上烏棲時,吳王宮里醉西施。
吳歌楚舞歡未畢,青山欲銜半邊日。 銀箭金壺漏水多,起看秋月墜江波。 東方漸高奈樂何!”。
這首詩不僅行為精妙而且意境也十分高遠,可以說完全可以彰顯出李太白的才華。賀知章見狀不僅大贊李白文如泉涌,而且嘆曰“此詩可以撼天帝,泣鬼神也。”在此之后李白就有了“滴仙人”和“詩仙”的稱謂。
正所謂“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李白就是千里馬而賀知章則是伯樂。如果不是這位心胸寬廣的大詩人舉薦,李白怎么能受到玄宗的接見,又如何能做翰林和拾遺。
來而不往非禮也,投桃報李使應(yīng)當。李白也曾為賀知章寫下《對酒憶賀監(jiān)二首》。第一首了解了李白與賀知章見面,把酒言歡吟詩作樂時的場景。
“四明有狂客,風流賀季真。長安一相見,呼我謫仙人。昔好杯中物,翻為松下塵。金龜換酒處,卻憶淚沾巾”。
而第二首則是在賀知章辭官歸鄉(xiāng)之后,李白路過其家鄉(xiāng)時想要探望這位伯樂。但得知賀知章在歸鄉(xiāng)當年就已經(jīng)駕鶴西游。也是在隱含、悲痛的情感基調(diào)之下,李白寫下了這首經(jīng)典詩歌。
“狂客歸四明,山陽道士迎。賴賜鏡湖水,為君臺沼榮。人亡余故宅,空有荷花生。念此杳如夢,凄然傷我情”。
實際上這首詩的主要基調(diào)就是懷念與悲凄之情。“四明狂客”是孟浩然的號,在其辭世之后李白在此詩中,表達了深切的哀痛和惋惜。
3.青蓮居士與桃花潭主汪倫的友誼
李白一生交友無數(shù),既有達官貴人也有普通百姓。《贈汪倫》一詩中的汪倫,雖然曾經(jīng)是唐朝時期的涇縣令,但是在其卸任后就只是一個普通的詩人了,李白不但沒有嫌貧愛富,而且只是為了喝一頓酒,就只身來到桃花潭與汪倫一敘。
汪倫是著名詩人李白的好友,他退隱于桃花潭之后,特別思念自己的好友李白。所以托人捎信給李白,讓他來桃花潭賞花飲酒。李白到來后汪倫以美酒待客,二人飲酒賦詩好一派濃情蜜意。
但是人生終有聚散,在李白臨別時汪倫依依不舍而李白也不舍離去。于是就創(chuàng)作出了這首“贈別詩”。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詩人李白剛要乘船離開桃花潭,突然聽見岸上的汪倫載歌載舞為其送行。李白雖有不忍但終究還是要走,所以他以深千尺的桃花潭水,比喻自己與汪倫的友情之深厚。其實二人都明白這一離去就將是永別。
4.李太白的仰慕者“詩魔”白樂天
“詩魔”白樂天足足比李白小了71歲,白居易出生時李白已經(jīng)去世十年之久。但由于其仰慕李白的為人和詩歌,所以曾多次寫詩歌頌李白。尤其是對李白仙風道骨詩情的崇拜,更是達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
《李白墓》一詩約作于公元799年,此時的白居易二十八歲。當他來到李白墓前,不禁追古思今想到了李白的一生,再想一想自己的遭遇其實大有感同身受的意味。作為一首“悼亡詩”,無疑是唐朝詩史上的佳作。
“采石江邊李白墳,繞田無限草連云。可憐荒壟窮泉骨,曾有驚天動地文。但是詩人多薄命,就中淪落不過君”。
“驚天動地文”五個字,既表達出了對李白才學過人的感嘆,同時也體現(xiàn)出了白居易崇拜李白的感情。
大詩人李白的墳塋就在采石江邊上,墓地周遭的野草廣袤無垠的蔓延著。可悲的是曾經(jīng)一代文豪,就這樣葬于荒郊野外的墳地這種。他曾經(jīng)創(chuàng)作出了多少驚天動地的詩文?但是再杰出的詩人,也無法抵擋命運多舛的悲劇。
從《贈友人三首》中再看李白的交友之道
1.人生貴相知,何必金與錢
“人生貴相知,何必金與錢”,出自李白長篇詩歌《贈友人三首》。此詩一共52句合計260字。從首段四句“蘭生不當戶,別是閑庭草。夙被霜露欺,紅榮已先老”中,就可以看出李白壯志難酬的人生態(tài)度。
但即使在人生不得志之時,他依然能夠保持清醒的頭腦。所以他才能夠在第十三和十四句時,寫下“廉夫唯重義,駿馬不勞鞭。人生貴相知,何必金與錢”。廉潔公正的的人才能重義,駿馬不需要加鞭就可以奔跑。
人生貴在相知,交朋友的時候何必談什么金錢?李白一生揮金如土,但絕對多數(shù)金錢都沽酒而飲了。他的朋友只要會喝酒、能吟詩即可。因為誰也沒有他有錢,誰又能比他會吟詩呢?
筆者認為李白一生成也瀟灑敗也俊逸,他活著時是一個傳奇,死后更是一個無人可及的高峰。
2.狂放不羈的背后是浪漫與達觀
李白一生狂傲不羈、飄逸灑脫,無論是性格還是他創(chuàng)作的詩歌作品,都能夠完全體現(xiàn)出這兩種風格。由于李白“好劍術(shù),喜任俠”,所以在眾多唐朝詩人中,只有李白的詩學思想才敢于面對現(xiàn)實。
雖然李白信道并將道家思想融于詩歌之中。但他的那種仙風道骨,卻是很多唐朝詩人無法模仿的重要特色。在政治上遭受打擊后,雖然李白也有過抑郁和悲憤的情緒,但是他灑脫的性格又讓他,擺脫世俗煩惱并重歸自然。
筆者認為在讀李白詩歌之時,不難發(fā)現(xiàn)在思想上他有“兼善天下”, “濟蒼生”、“安社稷”的重要理念。
這與其“喜任俠”的人生有很大關(guān)系。他雖然外表看起來狂放不羈,其實內(nèi)心深處的浪漫和達觀才是真實的李白。
結(jié) 語
李白一生都在追求功名,但是最后卻值得了翰林和拾遺二職。作為玄宗朝的御用詩人,他雖然寫出了很多讓人拍手叫絕的詩歌,但是這些詩歌的主題和思想,卻與李白的人生理想大相徑庭。所以他才寄情于酒,因為喝醉之后的他才是真實的自己。
他漫游各地、結(jié)交朋友,這些朋友既他的“詩友”也是“酒友”。 “人生貴相知,何必金與錢”的交友態(tài)度,不僅體現(xiàn)出了李白豪爽性格,同時也體現(xiàn)了李白其人的善良和豪俠義氣。他將思想抱負、生活情趣與性格氣質(zhì)融于“詩、酒”,無愧于“詩仙”之名號。
人生貴相如,何必金與錢。
字面意思就是:人生應(yīng)該以相互理解(即知己的意思)為貴,何必把金錢看得太貴重
弦外音:人生重在相互理解、體諒,要重感情,重知己。何必事事談金說錢,傷感情嘛
OK,本文到此結(jié)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quán)聲明:本站發(fā)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guān)內(nèi)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wù),不擁有所有權(quán),不承擔相關(guān)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