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是什么意思,課文中的古詩詞是什么意思
很多朋友對于詩詞是什么意思和課文中的古詩詞是什么意思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詩詞是什么?
詩詞,是指以古體詩、近體詩和格律詞為代表的中國漢族傳統詩歌。亦是漢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通常認為,詩較為適合“言志”,而詞則更為適合“抒情”。
詩詞是闡述心靈的文學藝術,而詩人、詞人則需要掌握成熟的藝術技巧,并按照嚴格韻律要求,用凝練的語言、綿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豐富的意象來高度集中地表現社會生活和人類精神世界。
特點:
詩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它飽和著作者的思想感情與豐富的想象,語言精煉而形象性強,具有鮮明的節奏,和諧的音韻,富于音樂美,語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結構形式的建筑美。
我國現代詩人、文學評論家何其芳曾說:“詩是一種最集中地反映社會生活的文學樣式,它飽和著豐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來表現,而且在精煉與和諧的程度上,特別是在節奏的鮮明上,它的語言有別于散文的語言。”
什么是詩詞
詩詞,詩和詞的統稱,這里的詩一般是指以古體詩、近體詩。 詞,特指宋詞。
近體詩,亦稱“今體詩”,是唐代形成的律詩、絕句的通稱,對于詩的句數、字數、平仄、押韻等都有嚴格規定。
古體詩,是與近體詩相對而言的詩體,主要指唐代以前那些不拘句數、不求對仗,也不大講平仄,用韻較為自由的詩。
古體詩,又稱古詩、古風。按照詩中每句字數的多少,分為四言、五言、六言、七言、雜言等體裁。
詞,作為詩的一種體裁,屬于詩的一種韻文形式。由五言詩、七言詩或是民間歌謠發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
詞,原是配樂歌唱的一種詩體,句的長短隨歌調而改變,因此又叫長短句。
按照字數的多少,詞分為小令(58字內),中調(59~90字),大調亦稱長調(91字以上)。
詞一般分上下兩闋,也稱之為“片”。
律詩,通常每首8句。超過8句的則稱排律或長律。
就每篇8句的律詩而言,每2句成一聯,共四聯。習慣上稱第一聯為破題(首聯),第二聯為頷聯、第三聯為頸聯、第四聯為結句(尾聯)。
其中,二、三兩聯(即頷聯、頸聯)上下句習慣是對仗句。
排律除首尾兩聯不要求對仗外,中間各聯必須上下句對仗。
在押韻上,律詩要求全首通押一韻,通常押平聲韻;第二、四、六、八句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
絕句,又稱截句、斷句、絕詩(把8句的律詩一截兩開),四句一首,短小精悍。
絕句分為律絕和古絕。律絕是律詩興起以后才有的,要求平仄。古絕遠在律詩出現以前就有了。
律絕跟律詩一樣,依照律句的平仄,講究粘對、押韻。
絕句按字數分:五言絕句及七言絕句。以五言絕句居多。
詩詞是什么意思
意思:指詩歌。
拼音:詩文 [shī wén]。
釋義:指《詩經》的文字。詩和文。
引證:《新華文摘》1983年第7期:“嫁一個會種田的男子漢,最好會彈唱,又會做詩文。”
用法示例:
1、他面對大海,高聲朗誦詩文。
2、作家用詩文歌頌祖國的大好河山。
3、詩文精妙的地方都隱在字里行間,不下一番含英咀華的功夫,是無法體會的。
近義詞:
一、韻律 [yùn lǜ]
釋義:亦作“韻律”。聲韻和節律。指詩詞中的平仄格式和押韻規則。引申為音響的節奏規律。
引證:葉圣陶 《游了三個湖》:“聽湖波拍岸,挺單調,可是有韻律。”
二、押韻 [yā yùn]
釋義:亦作“押韻 ”。詩詞歌賦句末(偶亦在句中)用同一韻母的字,以使聲韻和諧。一般用于偶句句尾。也稱韻腳。
引證:?洪深 《戲的念詞與詩的朗誦》五:“押韻是加強節奏的一種手段;韻愈繁,節奏愈急。”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