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天在上是哪首詩,古詩只有天在上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只有天在上是哪首詩,以及古詩只有天在上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是什么詩
這是宋代寇準的《詠華山》。
原詩如下:
詠華山
宋代 寇準
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
舉頭紅日近,回首白云低。
賞析:
《詠華山》是宋朝宰相寇準七歲時詠誦的一首詩。詩的大意是:除了藍天,遠遠近近的山都在華山腳下。太陽顯得那么近,山腰間飄著朵朵白云。
寇準是北宋時期稀世神童,聰慧過人。他詠的這首詩,緣境構詩,詩與境諧。孩子的詩是即景即情之作,與先前的爬山描寫投榫合縫,都突出了華山的高峻陡峭,氣勢不凡,顯得貼合山勢,準確傳神,應該說是難能可貴了。
據記載,寇準小時候,其父大宴賓客,飲酒正酣,客人請小寇準以附近華山為題,作《詠華山》詩,寇準在客人面前踱步思索,一步、二步,到第三步便隨口吟出一首五言絕句:“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舉頭紅日近,回首白云低。”比世人皆知的曹植七步成詩還要快出許多,真是才思敏捷,出口成章。
詩人簡介:
寇準(961-1023),字平仲。漢族,華州下邽(今陜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詩人。太平興國五年進士,授大理評事,知歸州巴東、大名府成安縣。累遷殿中丞、通判鄆州。召試學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館,為三司度支推官,轉鹽鐵判官。天禧元年,改山南東道節度使,再起為相(中書侍郎兼吏部尚書、同平章事、景靈宮使)。天圣元年 (1023) 九月,又貶寇準衡州司馬,是時寇準病篤,詔至,抱病赴衡州(今衡陽)任,病故于竹榻之上,衡州團練副使李迪迎寇準尸靈厝于衡州(今衡陽市)岳屏山花藥寺,妻子宋氏奏乞歸葬故里。皇佑四年,詔翰林學士孫抃撰神道碑,帝為篆其首曰“旌忠”。寇準善詩能文,七絕尤有韻味,今傳《寇忠愍詩集》三卷。
古詩詞只有天在上下句
是寇準贊華山的句子《詠華山》: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舉頭紅日近,俯首白云低.
這是描寫華山很有名的詩句.
更無山與齊前一句是什么?
1、前一句:只有天在上。
2、原詩:
《詠華山》
作者:寇準
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
舉頭紅日近,回首白云低。
3、翻譯:
只有天在上面,再沒有比此山更高的了。抬頭就接近了紅日,低頭看見白云都在下面。
4、寫作背景:
《華山》是寇準七歲時的詠詩。寇準,是北宋時期的一個稀世神童,他聰慧過人,才思敏捷,出口成章。據史書記載,寇準小時候,其父大宴賓客,飲酒正酣,客人請小寇準以附近華山為題,作《詠華山》詩。
寇準在客人面前踱步思索,一步、二步,到第三步便隨口吟出了這首傳為千古佳話的五言絕句。這是一首即景即情之作,每一句都突出了華山的高峻陡峭,氣勢不凡,顯得貼合山勢,準確傳神,可謂是難能可貴的佳作。
擴展資料:
賞析:
這首詩在寫法上有兩點值得我們借鑒,一是對仗工整、嚴謹,沒有一絲一毫的刀斧痕跡。二是煉字精準,不著任何痕跡地襯托了華山的高聳、巍峨與陡峭,如前兩句中的“只有”、“更無”和后兩句中的“近”、“低”,都用得十分精準,十分巧妙。
無論是對仗修辭手法的運用,還是遣詞煉字的功力,都說明了絕非等閑之輩所能為之,教人不敢相信它竟然出自于一個七歲孩童之口。
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為什么說很著名?
“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這兩句是宋代詩人寇準所寫下的一首《詠華山》。該詩是一首五言絕句,通過描寫華山的宏觀景象,詩人站在華山所看到的高峻,云霧繚繞更是讓人印象深刻,并且華山的天氣也是變化多端,描繪出一幅壯觀變化多端的景象。這首詩的原文為:
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
舉頭紅日近,回首白云低。
站在山的頂峰,此刻只有被藍天白云籠罩著的華山之巔,這么險峻高聳的山峰,應該沒有任何別的山峰能夠與其對比。抬起頭來就能夠見到紅紅的太陽離自己是如此的近,當回頭一看,只有白云所處的位置是比自己要低的。這一首五言絕句據聞創作于寇準年輕的時候,那時他的讀書非常用功,并且非常擅長觀察自己身邊的事物。當時的寇準家離華山非常近,所以他的父親便帶他去爬華山,來到華山的寇準被華山的景觀所震撼,于是寫下了這一首五言絕句來贊美華山。
之所以說“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這一句非常著名,是因為這一首詩與杜甫的“會當臨絕頂,一覽眾山小”是有同工異曲之妙的,兩首詩分別寫了華山和泰山的高聳,表達的是一種豪言壯志。而與此同時,寇準寫這首詩的時候年紀是非常年輕的,所以寫出這樣一首能夠媲美杜甫詩句的詩,自然是會讓不少人留下比較深刻的印象,也正是因此,這一句詩才這么著名。
寇準的這一首《詠華山》寫得非常有氣勢,所蘊含的內容也是非常豐富的,同時還表達出了寇準自身的內心的一種追求以及對于華山的贊美。“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展現出來的更是寇準的才華。
“更無山與齊”的前一句是什么?
前一句是:只有天在上。
出處:《詠華山》是宋朝宰相寇準七歲時詠誦的一首詩。這首詩寇準在與先生爬華山時情不自禁吟誦出的,詩的大意是:除了藍天,遠遠近近的山都在華山腳下。太陽顯得那么近,山腰間飄著朵朵白云。
全詩如下:
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
舉頭紅日近,回首白云低。
譯文:只有天在上面,再沒有比此山更高的了。抬頭就接近了紅日,低頭看見白云都在下面。
擴展資料
詩題中的華山又稱“太華山”,古稱“西岳”,位于今天的陜西省渭南市華陰市,自古以來就有“奇險天下第一山”的說法,歷代文人墨客也留下了無數吟詠華山的詩詞作品。
這首詩的語言極為簡潔明暢,全篇沒有一個生僻字眼,但是卻將華山的高峻雄偉表現得自然酣暢。“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兩句直接描寫華山之高,只有湛湛青天在華山之上,除此之外沒有任何一座山峰和它并肩,開篇即有不凡之氣勢。
然后以“舉頭紅日近,回首白云低”兩句通過參照物來進一步表現華山之巍峨,紅日、白云在天,然而此時那輪紅日卻仿佛與自己近在咫尺,連白云都好像在華山頂峰之下。
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是什么詩
“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出自宋朝宰相寇準七歲時詠誦的一首詩《詠華山》。
“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除了藍天,遠遠近近的山都在華山腳下。
全詩原文:
? ? ? ? ? ?詠華山
? ? ? (宋)寇準
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
舉頭紅日近,回首白云低。
典故:
? ? ?據記載,寇準七歲,其父大宴賓客,飲酒正酣,客人請小寇準以附近華山為題,作《詠華山》詩,寇準在客人面前踱步思索,一步、二步,到第三步便隨口吟出一首五言絕句:“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舉頭紅日近,回首白云低。”比世人皆知的曹植七步成詩還要快出許多,真是才思敏捷,出口成章。
只有天在上是哪首詩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古詩只有天在上、只有天在上是哪首詩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