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風流人物有哪些,話說千古風流人物有哪些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千古風流人物有哪些,以及話說千古風流人物有哪些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中國從古至今有哪些風流人物,又有哪些關于風流的詩句?
既有題目的名字,也有詩句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李白《南陵別兒童入京》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
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朝天闕。——岳飛《滿江紅》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諸葛亮《書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蘇軾《念奴嬌 赤壁懷古》
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九歌)
沅有芷兮醴有蘭,思公子兮未敢言。 (九歌)
乘龍兮轔轔,高馳兮沖天。 (九歌)
青云衣兮白霓裳,舉長矢兮射天狼。 (九歌)
乘騏驥以馳騁兮,來吾道夫先路也。 (離騷)——屈
千古風流人物有哪些..?我要3個..
曾經在歷史上建立功業,對中華文明產生巨大影響的人物. 或俠肝義膽的英雄,或聰明過人的智者,或才華橫溢的文人```列出十位,排座次,說理由,再每個人配一段 一二百字 的簡介
十、項羽:
項籍,字羽,中國古代第一猛將,司馬遷《史記》中為十二本紀之一,成為中國正史以非帝王身份入本紀的第一人。
項羽少有大志,力能舉鼎,自言:“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又有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京劇《轅門射戟》中,呂布有一段搖板轉二六的唱段,第一句是“將軍休要逞剛強,剛強怎比楚霸王。”可見連呂布都敬畏項羽。他僅以八千江東子弟兵起事,后擁兵數十萬,號稱“西楚霸王”,先滅秦,后與劉邦爭天下,敗于九里山前,終于烏江自刎,卻留下一段霸王別姬的千古佳話。可稱得上既有英雄之氣,又有兒女深情,算得上風流人物
九、李牧
他的赫赫功業是對匈奴的戰績上,李牧是趙國人,趙國一直受匈奴威脅。趙軍屢敗于匈奴,以至趙武靈王胡服騎射,知恥而后勇。趙軍從裝備和作戰方式上高度學習匈奴,建立了讓六國震驚的騎兵部隊。李牧真正意義上的與匈奴一戰只有一次,但僅僅是這一次,就打的匈奴幾乎十年不敢南下。此戰中李牧將孫子兵法的智慧發揮到及至,先是連敗五陣,丟棄牛羊輜重無數,將匈奴主力從他們擅長的草原引誘到漢人所擅長的長城外圍來進行決戰,并以示弱于敵的手段麻痹對手。接著火速出擊,深夜集合人馬,夜襲匈奴大營,把那些在馬上縱橫的匈奴騎士在睡夢中殺死。同時重裝戰車包圍匈奴營地出口,以密如蝗蟲的箭矢射殺匈奴逃亡者。此戰打的匈奴主力幾乎全軍覆沒,幾年難以恢復元氣。重要的是,此戰是漢族軍隊步騎車兵協同作戰的經典戰例,為日后漢政權與匈奴作戰提供了經典戰例~
八、秦始皇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了分裂數百年的中國,建立了影響至今的中央集權體制。鐵腕的始皇征民納稅,大興水利土木。他還統一了全國的度量衡與文字。強大的秦朝名播海外,外國以"秦"(支那)來稱呼中國。他是中國第一位聲譽震全球的政治家,也是第二位最有名的君主。
在中國古代君王中,最負國際聲譽的當推漢武帝。在西方人看來,他是古代中國巔峰狀態的萬世一君,是中國最有作為的帝王。他敬奉儒學為官方學說,強化了中央集權體制。他擴疆開土,征服長江以南大片土地與朝鮮一部分,并打開了在中西交流上具有深遠意義的"絲綢之路"。他使中華帝國達到了同期羅馬帝國的強盛程度。一些西方學者認為,他堪稱中國的凱撒、亞歷山大或屋大維。
六、諸葛亮
三國時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被譽為“千古良相”的典范。父母早亡,由叔父玄撫養長大,后因徐州之亂,避亂荊州,潛心向學,淡泊明志。后受劉備三顧之禮,提出著名的《隆中對》,策動孫、劉聯盟,于赤壁之戰中大破曹操,奠定三國鼎立的基礎。蜀漢建立,拜為丞相。劉備伐吳失敗,受托孤于永安,輔佐幼主,外聯東吳,內修政理,南征平叛,北抗強魏。為完成統一中原,興復漢室的大業,先后五次進攻魏國,在治國、治軍等方面發揮了非凡的才能,是以民用其力,百姓不忿;又推演兵法,作“八陣圖”,造損益連弩、木牛流馬,與名將司馬懿、張郃等交鋒,屢操勝算,最后一次北伐時采取分兵屯田之策,與司馬懿大軍相持百余日,但不幸因積勞成疾而逝世,享年五十四歲,謚曰忠武侯。其“鞠躬盡力,死而后已”的高尚品格,千百年來一直為人們所敬仰和懷念。
五、林則徐
林則徐是中國清代愛國政治家、思想家、詩人。史學界稱他為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鴉片戰爭時期主張嚴禁鴉片、抵抗西方資本主義侵略,堅持維護中國主權和民族利益,繳獲和焚毀大批鴉片,并粉碎了英國侵略者的多次武裝挑釁,表現了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就連頭號鴉片販子英國商人在如此清廉的欽差大臣面前,也不得不承認:“他的手從來沒有被賄賂玷污。在中國政治家中,這種情形是聞所未聞的。”
林則徐官場40載,行跡踏遍14省,統兵40萬,到頭來仍兩袖清風,一貧如洗,正如晚年他在《自定分析家產書》中所述:“田地家產折價三百銀有零”,“況目下均無現銀可分!”實在令人可欽、可佩!所有這些,正如他故居廳堂懸掛的那幅親筆所書的格言所示: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四、李白
也該有個文學界的風流人物了~
李白, 字太白, 號青蓮居士, 是我國唐代的偉大詩人. 其詩風雄奇豪放, 想像豐富, 語言流轉自然, 音律和諧多變. 他善于從民歌、神話中汲取營養私素材, 構成其特有的瑰麗絢爛的色彩, 是屈原以來積極浪漫主義詩歌的新高峰.與杜甫并稱“李杜”。
他一生不以功名顯,卻高自期許,以布衣之身而藐視權貴,肆無忌憚地嘲笑以政治權力為中心的等級秩序,批判腐敗的政治現象,以大膽反抗的姿態,推進了盛唐文化中的英雄主義精神。
李白詩歌對后世的巨大影響,首先是他詩歌作品中反映出來的人格力量和個性魅力。他那“天生我材必有用”的非凡自信,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的獨立人格,凜然傲骨,那與自然冥一的瀟灑風神,曾經吸引過無數文人志士。他的詩歌的豪放的風格、變化莫測的想象、清水出芙蓉的美,對后來的詩人也有很大的影響,在中國詩歌史上,李白是一位曠世奇才,有不可更替的不朽地位。
三、岳飛
契丹人有句老話,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戰。此話印證了女真人戰斗力的強大。但如此的神話卻被一個叫岳飛的中國人打破了。誰說女真滿萬不可戰,十萬金軍照樣在岳家軍面前碰得頭破血流,而且還是女真人最擅長的野戰,而且岳家軍每次的參戰兵力還遠遠少于女真人。今天的人很難想象,當時的岳飛是在一種怎樣的情況下抗戰的,今天的人更難想象,堰城大戰兩萬岳家軍擊敗女真人精銳的輝煌是怎樣書寫出來的。那是中國人勇敢反抗外來侵略的錚錚鐵骨,那是中國人在忍受了近百年異族欺壓后發出的強國之音!金朝大將金兀術感嘆“從軍二十年,未遇如此之勁旅也。”女真人更是在民歌里悲哀的唱道“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二、孔子
孔子是最具國際影響的中國人。他生活在公元前6世紀和前5世紀的一個諸侯國里。他希望當時分裂的中國能重視出現統一強大的中央權力,主張上層階級以禮、仁政、德行來維持統治,全體人應遵從忠于天子、孝順父母、友德朋友的信條,婦女應對丈夫忠貞服從。但他未能把他理想與理論變成現實。在他死后七百年,漢武帝正式把他的學說奉為唯一的官方學說。自此,歷代帝王紛紛效法。到公元7世紀,唐朝大興孔廟,孔子被奉為半人半神的圣人。這種習俗沿襲約一千三百年。在西方人眼里,孔子是中國傳統的象征。他的思想對十八世紀歐洲啟蒙運動產生了相當影響。孔子思想對日本、朝鮮、越南、新加坡、也有過重大影響。
一、周恩來
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和外交家,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主要領導人之一,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建人之一。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在建國后一直擔任政府總理的職務,并在外交上有卓越的表現,被國際上稱為最難對付的政治家!在職期間日理萬機,勤儉樸素,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他死后沒有任何的存款,也沒有留下一子半女,甚至連骨灰都撒入大海,這樣的廉潔是無人能比的,可以說他為中國人民奉獻了他的一切,他的智慧、他的忠誠、甚至是他的生命,風流人物第一名,除了總理還能有誰?
2)一兩個歷史人物,他們有那些生動感人的故事,他們的那些品質值得學習.
要說感人和值得學習,左光斗和史可法當之無愧
明熹宗剛即位的時候,左光斗是非常有名望的大臣,他正直敢諫,又很清廉,很受重用。而且他很有知人之智,提拔和栽培了出身貧寒的士子史可法。
當時,左光斗在他的官府接見史可法,勉勵了一番,又把他帶到后堂,見過左夫人。他當著左夫人的面夸獎說:“我家幾個孩子都沒有才能。將來繼承我的事業。全靠這個小伙子了。”
打那以后,左光斗和史可法建立了親密的師生關系。史可法家里貧窮,左光斗要他住進官府,親自指點他讀書。
左光斗和他的朋友楊漣一心一意想整頓朝政,但是明熹宗是個昏庸透頂的人。他寵信一個很壞的宦官魏忠賢,讓魏忠賢掌握特務機構東廠。魏忠賢憑借手中的特權,結黨營私,賣官受賄,干盡了壞事。一些反對東林黨的官僚就投靠魏忠賢,結成一伙,歷史上把他們稱做“閹黨”(閹音yān,指太監)。楊漣對閹黨的胡作非為氣憤不過,大膽上了一份奏章,揭發魏忠賢二十四條罪狀。左光斗也大力支持他。
這一來可捅了漏子。公元1625年,魏忠賢和他的閹黨勾結起來攻擊楊漣、左光斗是東林黨,羅織罪狀,把他們打進大牢,嚴刑逼供。左光斗被捕以后,史可法急得不知怎么辦才好。他每天從早到晚,在牢門外轉來轉去,想找機會探望老師。可閹黨把左光斗看管得很嚴密,不讓人探望。
左光斗在牢里,任憑閹黨怎樣拷打,始終不肯屈服。史可法聽說左光斗被折磨得快要死了,不顧自己的危險,拿了五十兩銀子去向獄卒苦苦哀求,只求見老師最后一面。
獄卒終于被史可法的誠意感動了,想辦法給史可法一個探監的機會。當天晚上,史可法換上一件破爛的短衣,扮著撿糞人的樣子,穿著草鞋,背著竹筐,手拿長鏟,由獄卒帶領著進了牢監。
史可法找到左光斗的牢房,只見左光斗坐在角落里,遍體鱗傷,臉已經被燒得認不清,左腿腐爛得露出骨頭來。史可法見了,一陣心酸,走近前去,跪了下來,抱住左光斗的腿,不斷地抽泣。
左光斗滿臉是傷,睜不開眼,但是他從哭泣聲里聽出史可法來了。他舉起手,用盡力氣撥開眼皮,憤怒的眼光像要噴出火來。他罵著說:“蠢才!這是什么地方,你還來干什么!國家的事糟到這步田地。我已經完了,你還不顧死活地跑進來,萬一被他們發現,將來的事靠誰干?”
史可法還是抽泣著沒完。左光斗狠狠地說:“再不走,我現在就干脆收拾了你,省得奸人動手。”說著,他真的摸起身邊的鐐銬,做出要砸過來的樣子。
史可法不敢再說話,只好忍住悲痛,從牢里退了出來。
過了幾天,左光斗和楊漣等終于被魏忠賢殺害。史可法又花了一筆錢買通獄卒,把左光斗的尸體埋葬好了。他想起牢里的情景,總是情不自禁落下眼淚,說:“我老師的心腸,真是鐵石鑄成的啊!”
有其師必有其徒,史可法在老師的影響下,也成為一名忠誠正直的臣子,最為人們稱道的就是史可法死守揚州的故事
明朝末年,清兵南下,史可法主動要求到前方去統率軍隊。
史可法在南方將士中威信高,他到了揚州,做了督師,以身作則,跟兵士同甘共苦,受到將士們的愛戴。大年夜,史可法把將士都打發去休息,獨自留在官府里批閱公文。到了深夜,他感到精神疲勞,把值班的廚子叫了來,要點酒菜。
廚子回報說:“遵照您的命令,今天廚房里的肉都分給將士去過節,下酒的菜一點也沒有了。”
史可法說:“那就拿點鹽和醬下酒吧。”
廚子送上了酒,史可法就靠著幾案喝起酒來。史可法的酒量本來很大,來到揚州督師后,就戒酒了。這一天,為了提提精神,才破例喝了點。一拿起酒杯,他想到國難臨頭,又想到朝廷這樣腐敗,心里愁悶,邊喝酒邊掉熱淚,不知不覺多喝了幾盅,帶著幾分醉意伏在幾案上睡著了。
第二天一清早,揚州文武官員依照慣例到督師衙門議事,只見大門還緊緊地關著。大家不禁奇怪,因為督師平常都是起得極早的。后來,有個兵士出來,告訴大家說:“督師昨晚喝了酒,還沒醒來。”
揚州知府任民育說:“督師平日操勞過度,昨夜睡得這么好,真是難得的事。大家別去驚動他,讓他再好好休息一會吧。”他還把打更的人找來,要他重復打四更的鼓(打四更鼓,表示天還沒亮)。
史可法一覺醒來,天已經大亮,側耳一聽,打更人還在打四更,不禁勃然大怒,把兵士叫了進來說:“是誰在那里亂打更鼓,違反我的軍令。”兵士把任民育吩咐的話說了,史可法才沒話說,趕快接見官員,處理公事。
打那天起,史可法下決心不再喝酒了。
沒多久,清軍在多鐸帶領下,大舉南下。史可法指揮四鎮將領抵抗,打了一些勝仗。可是南明政權內部卻起了內訌。駐守武昌的明軍將領左良玉為了跟馬士英爭權,起兵進攻南京。馬士英害怕得要命,急忙將江北四鎮軍隊撤回,對付左良玉,還用弘光帝名義要史可法帶兵回南京保護他。
史可法明知道清軍壓境,不該離開。但是為了平息內爭,不得不帶兵回南京,剛過長江,知道左良玉已經兵敗。他急忙回江北,清兵已經逼近揚州。
史可法發出緊急檄文,要各鎮將領集中到揚州守衛。但是過了幾天,竟沒有一個發兵來救。史可法知道,只有依靠揚州軍民,孤軍奮戰了。
清軍到了揚州城下,多鐸先派人到城里向史可法勸降,一連派了五個人,都被史可法拒絕。多鐸惱羞成怒,下令把揚州城緊緊包圍起來。
揚州城危急萬分,城里一些膽小的將領害怕了。第二天,就有一個總兵和一個監軍背著史可法,帶著本部人馬,出城向清軍投降。這一來,城里的守衛力量就更薄弱了。
史可法把全城官員召集起來,勉勵他們同心協力,抵抗清兵,并且分派了守城的任務。
他分析一下形勢,認為西門是最重要的防線,就親自帶兵防守西門。將士們見史可法堅定沉著,都很感動,表示一定要和督師一起,誓死抵抗。
多鐸命令清兵沒日沒夜地輪番攻城。揚州軍民奮勇作戰,把清兵的進攻一次次打回去。清兵死了一批,又來了一批,形勢越來越危急了。
多鐸下了狠心,開始用大炮攻城。他探聽到西門防守最嚴,又是史可法親自防守,就下令炮手專向西北角轟擊。炮彈一顆顆在西門口落下來,城墻漸漸塌下,終于被轟開了缺口。
史可法正在指揮軍民堵缺口,大批清軍已經蜂擁著沖進城來。史可法眼看城已經沒法再守,拔出佩刀往自己脖子上抹。隨從的將領們搶上前去抱住史可法,把他手里的刀奪了下來。史可法還不愿走,部將們連拉帶勸地把他保護出小東門。這時候,有一批清兵過來,看史可法穿的明朝官員的裝束,就吆喝著問他是誰。
史可法怕傷害別人,就高聲說:“我就是史督師,你們快殺我吧!”
公元1645年四月,揚州城陷落,史可法被害。
多鐸因為攻城的清軍遭到很大傷亡,心里惱恨,竟滅絕人性地下令屠殺揚州百姓。大屠殺延續了十天才結束。歷史上把這件慘案稱作“揚州十日”。
大屠殺之后,史可法的養子史德威進城尋找史可法的遺體。因為尸體太多,天熱又都腐爛了,怎么也認不出來,只好把史可法生前穿過的袍子和用過的笏板,埋葬在揚州城外的梅花嶺上。這就是到現在還保存的史可法“衣冠墓”。
3)古代許多杰出人物都留下了千古傳誦的詩章````找一些古代風流人物的詩文,感受風流人物的情懷.
項羽
《垓下歌》
力拔山兮氣蓋世,
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曹操
《步出夏門行·觀滄海》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岳飛
滿江紅
怒發沖冠,憑闌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同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憾,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周恩來
絕句
大江歌罷掉頭東,
邃密群科濟世窮。
面壁十年圖破壁,
難酬蹈海亦英雄。
千古風流人物有哪些?越多越好,要有近代的
劉邦、項羽、李牧、秦始皇、漢武帝、曹操、林則徐、李白、岳飛、周恩來、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毛澤東、孫中山、
孔子、孟子、顏子、曾子、墨子、荀子、莊子、鄭玄、仲長統
管仲、晏嬰、司馬穰苴、孫武、吳起、孫臏、諸葛亮、戚繼光
左丘明、華嶠、崔鴻、馬骕,東方朔、孔融、王粲、徐干、左思、鮑照、劉勰、王禹、李清照、辛棄疾、張養浩、馮惟敏、李開先、李攀龍、蒲松齡、孔尚任、王士禛,王羲之、顏真卿、李成、張擇端、高鳳翰,魯班、甘德、劉洪、何承天、王樸、氾勝之、賈思勰、王禎、燕肅等;
有扁鵲、淳于意......
千古風流人物有哪些?
1?李煜。合上南唐歷史的畫卷,腦海里依舊浮現著后主憑欄南望的身影,縈繞著李煜對大小周后的竊竊私語……歷史留下了太多的遺憾,對佛祖無限的虔誠換不來金陵城墻的毅力,詩詞的成就得不到社稷宗廟的保全……宋太宗的毒酒結束了他奢糜苦難的一生,也截斷了他尤如一江春水的離愁……
2晏幾道。小山之詞突破了五代宋初詞人作品的泛愛泛戀,這與花間詞性質截然不同。他的詞里有著明確的思戀對象,感情真摯,內容深刻。?小晏詞哀感纏綿、清壯頓挫的詞風,千年以來一直被世人所稱頌。?
而我也總是在不經意間淚流滿面。?
荼蘼舊夢,纏綿離情,迷離夢幻……夢,舊香殘粉似當初;夢,衾冷枕孤待酒舒;夢,魂魄縱有也成虛。?
如果一個人能永遠沉浸于醉夢之中那該多好。?
他永遠擁有一顆單純質樸而又重情重義的心,所以他不會醒來,也不可能醒來。?
3白起。你含辛茹苦雷霆萬鈞將你漫長而短暫的一生貢獻給了你深愛的大秦帝國,用自己火紅的鮮血染紅了那篇泛黃的千古史章。你用滿腔熱情創就出“捐軀赴國難,誓死忽如歸”的壯烈詩篇,你用赤忱清淚吟詠出“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的慟人悲歌,你用堅錚傲骨詮釋了“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高風亮節。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在你拔刀自刎的那一瞬間,你浩瀚翻涌的鮮血一瀉而出,與你腳下這片曾經深深扎根的國土融為一體,千百萬后直至今天你雖死猶生。
4成吉思汗。你從大漠走來,渴飲馬奶,固宿穹廬;你在馬鞍上崛起,戰刀所向,無人可擋。南下中原,西征異域,王旗插到中歐;馳騁沙場,殲敵無數,威凜汗顏天下。搖曳之間,蒙古戰馬以迅雷不及掩雷之勢席卷了整個歐洲大陸。?
5王勃。
磨墨數升,觥籌交錯,孤傲睥睨天下士;矮紙斜行,揮毫如雨,詩賦贏得身后名。
騰王閣府年紀輕輕就初試鋒芒,送友路上繡口一吐卻千古傳誦。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是對超凡脫俗美景的描繪;“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是對海枯石爛友誼的歌頌。
他正是如此用手中的筆來勾勒出大唐盛世的波瀾壯闊。
從此在眾人眼里他不再是一個乳臭未干的黃毛少年,而是一個舉世無雙的天才神童。
千古風流人物有哪些? 人物介紹啊
曾經在歷史上建立功業,對中華文明產生巨大影響的人物. 或俠肝義膽的英雄,或聰明過人的智者,或才華橫溢的文人```列出十位,排座次,說理由,再每個人配一段 一二百字 的簡介
十、項羽:
項籍,字羽,中國古代第一猛將,司馬遷《史記》中為十二本紀之一,成為中國正史以非帝王身份入本紀的第一人。
項羽少有大志,力能舉鼎,自言:“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又有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京劇《轅門射戟》中,呂布有一段搖板轉二六的唱段,第一句是“將軍休要逞剛強,剛強怎比楚霸王。”可見連呂布都敬畏項羽。他僅以八千江東子弟兵起事,后擁兵數十萬,號稱“西楚霸王”,先滅秦,后與劉邦爭天下,敗于九里山前,終于烏江自刎,卻留下一段霸王別姬的千古佳話。可稱得上既有英雄之氣,又有兒女深情,算得上風流人物
九、李牧
他的赫赫功業是對匈奴的戰績上,李牧是趙國人,趙國一直受匈奴威脅。趙軍屢敗于匈奴,以至趙武靈王胡服騎射,知恥而后勇。趙軍從裝備和作戰方式上高度學習匈奴,建立了讓六國震驚的騎兵部隊。李牧真正意義上的與匈奴一戰只有一次,但僅僅是這一次,就打的匈奴幾乎十年不敢南下。此戰中李牧將孫子兵法的智慧發揮到及至,先是連敗五陣,丟棄牛羊輜重無數,將匈奴主力從他們擅長的草原引誘到漢人所擅長的長城外圍來進行決戰,并以示弱于敵的手段麻痹對手。接著火速出擊,深夜集合人馬,夜襲匈奴大營,把那些在馬上縱橫的匈奴騎士在睡夢中殺死。同時重裝戰車包圍匈奴營地出口,以密如蝗蟲的箭矢射殺匈奴逃亡者。此戰打的匈奴主力幾乎全軍覆沒,幾年難以恢復元氣。重要的是,此戰是漢族軍隊步騎車兵協同作戰的經典戰例,為日后漢政權與匈奴作戰提供了經典戰例~
八、秦始皇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了分裂數百年的中國,建立了影響至今的中央集權體制。鐵腕的始皇征民納稅,大興水利土木。他還統一了全國的度量衡與文字。強大的秦朝名播海外,外國以"秦"(支那)來稱呼中國。他是中國第一位聲譽震全球的政治家,也是第二位最有名的君主。
在中國古代君王中,最負國際聲譽的當推漢武帝。在西方人看來,他是古代中國巔峰狀態的萬世一君,是中國最有作為的帝王。他敬奉儒學為官方學說,強化了中央集權體制。他擴疆開土,征服長江以南大片土地與朝鮮一部分,并打開了在中西交流上具有深遠意義的"絲綢之路"。他使中華帝國達到了同期羅馬帝國的強盛程度。一些西方學者認為,他堪稱中國的凱撒、亞歷山大或屋大維。
六、林則徐
林則徐是中國清代愛國政治家、思想家、詩人。史學界稱他為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鴉片戰爭時期主張嚴禁鴉片、抵抗西方資本主義侵略,堅持維護中國主權和民族利益,繳獲和焚毀大批鴉片,并粉碎了英國侵略者的多次武裝挑釁,表現了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就連頭號鴉片販子英國商人在如此清廉的欽差大臣面前,也不得不承認:“他的手從來沒有被賄賂玷污。在中國政治家中,這種情形是聞所未聞的。”
林則徐官場40載,行跡踏遍14省,統兵40萬,到頭來仍兩袖清風,一貧如洗,正如晚年他在《自定分析家產書》中所述:“田地家產折價三百銀有零”,“況目下均無現銀可分!”實在令人可欽、可佩!所有這些,正如他故居廳堂懸掛的那幅親筆所書的格言所示: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五、諸葛亮
三國時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被譽為“千古良相”的典范。父母早亡,由叔父玄撫養長大,后因徐州之亂,避亂荊州,潛心向學,淡泊明志。后受劉備三顧之禮,提出著名的《隆中對》,策動孫、劉聯盟,于赤壁之戰中大破曹操,奠定三國鼎立的基礎。蜀漢建立,拜為丞相。劉備伐吳失敗,受托孤于永安,輔佐幼主,外聯東吳,內修政理,南征平叛,北抗強魏。為完成統一中原,興復漢室的大業,先后五次進攻魏國,在治國、治軍等方面發揮了非凡的才能,是以民用其力,百姓不忿;又推演兵法,作“八陣圖”,造損益連弩、木牛流馬,與名將司馬懿、張郃等交鋒,屢操勝算,最后一次北伐時采取分兵屯田之策,與司馬懿大軍相持百余日,但不幸因積勞成疾而逝世,享年五十四歲,謚曰忠武侯。其“鞠躬盡力,死而后已”的高尚品格,千百年來一直為人們所敬仰和懷念。
四、李白
也該有個文學界的風流人物了~ 的等級秩序,批判腐敗的政治現象,以大膽反抗的姿態,推進了盛唐文化中的英雄主義精神。
李白詩歌對后世的巨大影響,首先是他詩歌作品中反映出來的人格力量和個性魅力。他那“天
李白, 字太白, 號青蓮居士, 是我國唐代的偉大詩人. 其詩風雄奇豪放, 想像豐富, 語言流轉自然, 音律和諧多變. 他善于從民歌、神話中汲取營養私素材, 構成其特有的瑰麗絢爛的色彩, 是屈原以來積極浪漫主義詩歌的新高峰.與杜甫并稱“李杜”。
他一生不以功名顯,卻高自期許,以布衣之身而藐視權貴,肆無忌憚地嘲笑以政治權力為中心生我材必有用”的非凡自信,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的獨立人格,凜然傲骨,那與自然冥一的瀟灑風神,曾經吸引過無數文人志士。他的詩歌的豪放的風格、變化莫測的想象、清水出芙蓉的美,對后來的詩人也有很大的影響,在中國詩歌史上,李白是一位曠世奇才,有不可更替的不朽地位。
三、岳飛
契丹人有句老話,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戰。此話印證了女真人戰斗力的強大。但如此的神話卻被一個叫岳飛的中國人打破了。誰說女真滿萬不可戰,十萬金軍照樣在岳家軍面前碰得頭破血流,而且還是女真人最擅長的野戰,而且岳家軍每次的參戰兵力還遠遠少于女真人。今天的人很難想象,當時的岳飛是在一種怎樣的情況下抗戰的,今天的人更難想象,堰城大戰兩萬岳家軍擊敗女真人精銳的輝煌是怎樣書寫出來的。那是中國人勇敢反抗外來侵略的錚錚鐵骨,那是中國人在忍受了近百年異族欺壓后發出的強國之音!金朝大將金兀術感嘆“從軍二十年,未遇如此之勁旅也。”女真人更是在民歌里悲哀的唱道“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二、孔子
孔子是最具國際影響的中國人。他生活在公元前6世紀和前5世紀的一個諸侯國里。他希望當時分裂的中國能重視出現統一強大的中央權力,主張上層階級以禮、仁政、德行來維持統治,全體人應遵從忠于天子、孝順父母、友德朋友的信條,婦女應對丈夫忠貞服從。但他未能把他理想與理論變成現實。在他死后七百年,漢武帝正式把他的學說奉為唯一的官方學說。自此,歷代帝王紛紛效法。到公元7世紀,唐朝大興孔廟,孔子被奉為半人半神的圣人。這種習俗沿襲約一千三百年。在西方人眼里,孔子是中國傳統的象征。他的思想對十八世紀歐洲啟蒙運動產生了相當影響。孔子思想對日本、朝鮮、越南、新加坡、也有過重大影響。
一、周恩來
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和外交家,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主要領導人之一,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建人之一。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在建國后一直擔任政府總理的職務,并在外交上有卓越的表現,被國際上稱為最難對付的政治家!在職期間日理萬機,勤儉樸素,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他死后沒有任何的存款,也沒有留下一子半女,甚至連骨灰都撒入大海,這樣的廉潔是無人能比的,可以說他為中國人民奉獻了他的一切,他的智慧、他的忠誠、甚至是他的生命,風流人物第一名,除了總理還能有誰?
千古風流人物中大家知道哪些?請舉出
1.念奴嬌(赤壁懷古)(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2.滿江紅(岳飛)
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二)風流人物故事——男人孟軻(劉江濱)
兩千年前,太史公司馬遷讀《孟子》,至梁惠王問“何以利吾國”,遂廢書而嘆。老先生所嘆者,是以為利乃亂之始也。兩千年后,我讀《孟子》,也不禁廢書而嘆。我所嘆者,是前賢亞圣孟子身上的那股咄咄逼人的英武之氣和沛然淋漓的陽剛之氣。人說:大哉孔子!我則想說:英哉孟子!天地間一偉丈夫,真男人也.
西楚霸王項羽
項羽(前二三二——前二0二),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蘇宿遷)人。楚國名將項燕之孫。楚亡后,他隨叔父項梁流亡吳中(今江蘇蘇州)。年少時曾學習書法不成,又學劍,仍不成。立志要學「萬人敵」(就是能抵擋一萬人的本領),於是從叔父學兵法。但僅「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項羽身高八尺,力能扛鼎,年青時志向遠大。一次秦始皇出巡在渡浙江(今錢塘江)時,項羽見其車馬儀仗威風凜凜,便脫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也。」秦二世元年(前二0九),陳勝、吳廣在大澤鄉振臂一呼,揭竿而起,項羽隨項梁在吳中舉兵響應。二十四歲的項羽,被人民起義的急風暴雨推上了歷史舞臺。
項梁起義后,征集精兵八千,項羽做了裨將(副將)。為了便于號召,采納謀士范增建議,立前楚懷王的孫子熊心為王,建都于盱眙,仍稱楚懷王。項梁率義軍在和秦軍戰斗中接連取勝,產生了驕傲輕敵思想。結果在定陶(今山東定陶縣西北)被秦軍章邯指揮的軍隊打敗,項梁戰死。
定陶之戰后,秦軍北渡黃河,攻打起義抗秦的趙王歇和張耳,將趙軍圍困於巨鹿(今河北平鄉)。楚懷王任命宋義為上將,項羽為次將,率兵救援。宋義率軍到達安陽(今河南安陽南),便畏縮不前,屯兵四十六天。當時,陰雨連綿,起義軍缺衣少糧,處於困境之中。項羽當機立斷,殺了宋義,迫使楚懷王任他為上將軍,并命他立即揮師北上救趙。
項羽率車進抵漳河南岸與秦軍隔岸對峙。他先派英布、蒲將軍帶領二萬精兵渡河,切斷秦軍運糧通道。隨后親率主力渡河,鑿沉船只,毀壞炊具,燒掉營舍,每人只帶三天口糧,這就是著名成語「破釜沉舟」的由來。一到戰場,楚軍便以雷霆萬鈞之勢,迅雷不及掩耳的行動,把秦軍包圍起來。項羽身先士卒,沖鋒陷陣,楚軍個個勇猛殺敵,一以當十,九戰九捷,大敗秦軍,俘獲秦將王離,殺死秦副將蘇角,迫使秦副將涉間自殺,解了巨鹿之圍。在項羽軍與秦軍激戰時,各路諸侯援軍卻縮在壁壘上觀看,不敢參戰。戰斗結束后,項羽召集援軍將領,他們「入轅門,皆膝行而前,莫敢仰視」。項羽成了諸侯軍的統帥。
巨鹿之戰后,項羽乘勝追擊,秦軍節節敗退,軍心渙散。章邯見大勢已去,率二十萬秦軍投降了項羽。項羽卻在西進途中,在新安城(今河南繩池東)下令將這二十萬降卒全部坑殺。這時,另一路起義軍漢高祖乘秦軍主力被項羽牽制在巨鹿,關中空虛,占領了咸陽。
項羽大為不滿,率軍破關而入,進駐鴻門(今陜西臨潼東北)。當時項羽軍四十萬,漢高祖軍不足十萬,雙方力量懸殊。漢高祖自度力量不敵項羽,便采納張良計策,拉攏項羽叔父項伯,親自到鴻門請罪。鴻門宴上,觥籌交錯中閃爍著刀光劍影。項羽的謀士范增幾次舉起所帶玉塊,暗示項羽殺死漢高祖,項羽卻優柔寡斯,被漢高祖借故逃脫。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鴻門宴」的故事。項羽依靠強大兵力,暫時壓制漢高祖。引兵進入咸陽,「殺秦降王子嬰,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收其貨寶、婦女而東」(史記?項羽本紀)。項羽挾其軍事上的余威,以諸侯上將軍自居,發號施令。他自立為西楚霸王,取梁、楚之地九郡(占有今江蘇、安徽、山東、河南部分地區),定都彭城(今江蘇徐州)。同時又割地封王,分封了十八個諸侯。封漢高祖為漢王,王漢中、巴蜀,企圖限制漢高祖勢力的發展,使其不得東進。結果養虎貽患,導致漢軍勢力日后卷土重來。
由於項羽分封不公,引起諸侯和功臣不滿。先是田榮據齊反楚,項羽急忙率軍討伐,漢高祖便乘隙東進。公元前二0八年八月,漢軍從漢中潛出故道,打敗項羽所分封的秦地三王,迅速東進,直抵陽夏(今河南太康)。接著,又乘項羽與齊軍交戰之際,一舉攻入楚都彭城,羽急忙率三萬精兵還救彭城。
此時,漢高祖仗恃兵多將廣,麻痹輕敵。項羽軍則收復失地心切,斗志旺盛。三萬楚軍在項羽率領下,出山東經胡陵(今山東魚臺東南)趨蕭(今江蘇簫縣西北),直抵彭城漢軍側背。戰斗從拂曉開始,楚軍勇猛頑強,邊打邊沖。到了午時,已將漢軍打得大敗。楚軍追到彭城東北的泗水,漢軍紛紛落水,死者十余萬。漢軍向南方山地潰逃,楚軍追擊至靈壁(在今安徽省)以東的睢水上,又殲滅數十萬人。漢高祖只率數十騎逃出重圍,連妻子呂雉和父親太公都作了項羽的俘虜。彭城一戰,項羽決策果斷,迅速率精兵回救彭城,出敵不意,擊潰漢軍數十萬之眾,是戰史上以少勝多的范例。
彭城之役后,項羽乘勝進軍,在京邑、索亭間(滎陽西、南)同漢高祖打了一仗,結果被阻於滎陽以東。雙方在成皋一帶相持兩年之久。這期間,漢高祖采取了正確的作戰指導,扼守成皋,在持久戰中消耗對方實力,伺機反擊;項羽找漢高祖決戰,又急攻不下。雙方力量對此發生了根本變化,漢軍由弱變強,項羽由強變弱。漢高帝五年(前二0二),漢高祖發兵向項羽發動總攻,在垓下把項羽軍團團包圍。此時,十萬楚軍已兵疲糧盡,士氣低落。夜間又聽到漢軍在四面唱起了楚歌。項羽大為吃鶭,便借酒澆愁,慷慨悲涼地唱道:「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干,虞兮虞兮若奈何?」唱罷飛身上馬,帶領八百騎突圍南去。來到東城(今安徽定遠東南),只剩二十八人。他想東渡烏江重整旗鼓,又覺無顏見江東父老,奮力拚殺一陣,遂橫劍自刎而死。
項羽是一位超群的軍事統帥。他能征善戰,戰場上豪氣蓋世,叱吒風云。巨鹿之戰,項羽破釜沉舟,以寡擊眾,全殲秦軍主力,客觀上為漢高祖進入咸陽,推翻秦朝創造了條件。楚漢戰爭中,破田榮,救彭成,救滎陽,奪成皋,一生大戰數十次,多獲勝利。所以,古人稱他「有百戰百勝之才」(蘇洵嘉佑集?項籍)。
然而,項羽又是一位悲劇式的人物。秦朝滅亡后,他自稱霸王,忙於分封諸侯,扶持六國貴族的殘余勢力,違背了人民要求統一的愿望,造成了混亂割據的局面。他行為殘暴,坑殺秦降卒二十萬余。入關后,火燒秦宮,大火三月不息。他燒殺虜掠的暴行,違背了人民的意志,是他戰敗的根本原因。項羽自恃武功以威懾諸侯,缺乏遠見,不爭取同盟。又妒賢嫉能,不能用人,招致眾叛親進,軍心渙散。軍事上,他缺少戰略家的眼光,剛愎自用,不納頁良。以致屢失戰機,沒有鞏固的后方基地,沒有充足的糧餉和兵源,雖然屢戰屢勝,反而由盛而衰。所以,雖然項羽具有杰出的軍事指揮才能,最終也難以避免失敗。
破釜沉舟 以一當十
公元前 208 年,秦將章邯指揮秦軍主力合圍巨鹿,項羽率兵前往解救。為了表現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決心,項羽帶領全部軍隊渡過漳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項羽率軍斷秦軍糧道,與秦軍進行了九次激烈的較量,“楚戰士無不以一當 十” 。秦損兵折將,項羽乘勝追擊,逼使章邯率其殘部投降。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秦朝被推翻后,項羽在鴻門(今陜西臨潼附近)設宴招待漢高祖。在宴會上,項羽的謀士——亞父范增幾次示意項羽擊殺漢高祖,但項羽因不忍而不予理會。于是,范增便讓項莊以舞劍助興為名,想借機刺殺漢高祖。漢高祖的謀臣張良看到形勢緊迫,就出外召樊噲說:“現在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常在沛公。”于是樊噲帶劍擁盾進入宴會廳,指斥項羽不守信義,項羽被樊噲的氣勢所折服,漢高祖借機脫離險境。
沐猴而冠
滅秦之后,項羽引軍入咸陽,大肆燒殺,咸陽火三日不絕。謀臣勸項羽說:“關中山河四塞險阻,土地肥美,可以作為霸王之都。”而項羽以“富貴不歸故里,如同夜間穿錦綾走路,沒有人知道”為借口加以拒絕。勸他的人感嘆道:“人們說楚人是沐猴而冠,果真不假。”項羽聞聽此言,就殺了說這話的人。
四面楚歌
因剛愎自用和性情殘暴而失去謀臣和百姓的支持,項羽最終在“楚漢之爭”中敗下陣來,在垓下(今安徽靈壁南)被漢高祖軍隊圍得水泄不通。夜間軍營四面皆楚歌,項羽大驚,見大勢已去,率眾殺出重圍,逃至烏江邊,因自覺“無顏見江東父老”,項羽有船不渡,自刎身亡。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