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屢是什么意思,歲屢有年每個字的意思
大家好,關于歲屢是什么意思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于歲屢有年每個字的意思的相關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歲屢文言文是什么意思
1. 文言文歲是什么意思
歲
歲、嵗、歳 suì
名詞義
1、形聲字。小篆字形。從步,戌( xū)聲。“步”有經歷的意思。古音“歲、戌”迭韻。本義:歲星。即木星)
歲,木星也。——《說文》
歲在星紀。——《左傳·襄公二十八年》
2、年的別稱。
無衣無褐,何以卒歲?——《詩·豳風·七月》
武留 匈奴,凡十九歲。——《漢書·李廣蘇建傳》
蓋一歲之犯死者二焉。——唐· 柳宗元《捕蛇者說》
三歲貫汝,莫我肯顧。——《詩·魏風·碩鼠》
叔向曰:“與其死亡若何?《詩》曰:‘優哉游哉,聊以卒歲。’知也。”——《左傳·襄公二十一年》
3、年齡。
年十二歲,莊襄王死,政代為
秦王。——《史記·秦始皇本紀》
依新已五歲,轉眼成人,汝其善撫之,使之肖我。—— 林覺民《與妻書》
是兒少秦武陽二歲。—— 唐· 柳宗元《童區寄傳》
4、歲月;時光。
日月逝矣,歲不我與。——《論語·陽貨》
那堪正漂泊, 來日歲華新。——唐· 孟浩然《除夜》
5、年景,一年的農事收成。
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孟子·梁惠王上》
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
閔閔焉如農夫之望歲。——《左傳·昭公三十二年》
威后問使者曰:“歲亦無恙耶?民亦無恙耶?王亦無恙耶?——《戰國策·齊策》
歲惡不入,請賣爵子。——漢· 賈誼《論積貯疏》
6、新年,一年之始。
2. 文言文中的歲字指什么
1、歲星;木星。
《國語·周語》:“歲之所在,則我有周之分野也。”
譯文:歲星所在的星次,則是我們周地的分野。
2、年。
《捕蛇者說》:“積于今六十歲矣。”
譯文:累計到現在已經六十年了。
3、年齡。
《促織》:“成有子九歲。”
譯文:成名有個兒子,年九歲。
4、時間;光陰。
《論語·陽貨》:“日月逝矣,歲不我與。”
譯文:時間消逝了,光陰是不等待人的。
5、年成;收成。
《寡人之于國也》:“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
譯文:大王不歸罪于年成,這樣天下的老百姓就到你這里了。
擴展資料:
說文解字:
白話版《說文解字》:歲,木星的別名。經過二十八星宿,走遍陰陽十二辰,十二個月一輪回。字形采用“步”作邊旁,“戌”作聲旁。古代律歷典籍稱代表五行的五星為五步。
相關詞匯解釋:
1、歲除[suì chú]
一年將盡,即一年的最后一天。
2、歲數[suì shu]
人的年齡:媽是上了歲數的人了。
3、辭歲[cí suì]
舊俗農歷除夕晚上家中晚輩向長輩行禮,互祝平安。
4、千歲[qiān suì]
封建時代尊稱王公等(多見于舊小說、戲曲):千歲爺。
5、初歲[chū suì]
指一年剛開始的時候。
3. 下列幾句文言文是什么意思
1 嵇康說真正大的隱士,隱居在繁華的市井之中也似在山林洞穴之中。山濤做過西晉朝的吏部郎,選拔官員,這句的意思是,山濤選拔官員,準備推薦嵇康,嵇康就寫信和他絕交。曹也有官員,機構的意思。
2嵇康在汲郡山中游玩,遇見道士孫登,然后就一起游山,嵇康要走的時侯,孫登說,您才華的確很高,可是保全自己性命的能力很差。
3這句話說鐘會,乘坐的馬肥壯,身上穿著華麗的輕裘,跟隨的賓客很多很多。
4嵇康問鐘會,聽到了什么來的,看到了什么去的。鐘會回答,聽到了所聽到的來,見到了所見到的去。
5鐘會剛寫完了四本論,非常想拿給嵇康看一看,把書放在懷中,到了目的地,又覺得害怕,不敢從懷里拿出來,于是從門外扔進去,然后回頭迅速的走了。
6鐘會,鐘毓兩兄弟從小就有名聲,十三歲的時侯,魏文帝曹丕聽說了,對他們的父親鐘繇說,請您的兩個兒子來,隨后召見。鐘毓臉上有汗,文帝問,你的臉上怎么有汗啊,答道,緊張而害怕,汗就像水漿一樣流下來了。文帝又回鐘會,你為什么沒有汗呢?答道,緊張和害怕的汗都不敢出來了。
7鐘會說,嵇康,是一條臥著的龍啊,不可以讓他騰云駕霧,大人您整個天下都不放在眼里,只有那嵇康才是您唯一擔憂的人。然后司馬昭下旨:嵇康,呂安言論放蕩,對圣人的經典,言論進行非議毀謗,統者天下的人不能容忍。所以應該極刑處置,靜化風俗
歲屢翻譯文言文
1. 求一片語文文言文翻譯 楚某貴人,蚤歲不善治生,簞飄屢空,高尚其
楚地有個貴人,早年不善于謀生之道,常常連一碗水都喝不上,但仍堅持自己高尚的情操,不受嗟來之食。
他原有個親戚在江蘇為官,他就過去探親,同時想游覽一下山水。到了金陵之后,他的親戚卻早就回鄉了。他的盤纏已經用完,幸虧這旅店的老板不是常來催債,而且還常常找他聊天,說:“看您的相貌,您不是會長久困于風塵的人。”于是這老板就教他去賣卦,在店門口設了個卦攤,不過每天賺的錢剛剛夠用,沒有多余的。第二年正月,老板向他敬酒說:“今年正好有大考,還請您重新收拾學業應考。”老板每天來勉勵他讀書,就像師長一般,過了端午,還給他餞行,送他白銀三十兩。這位貴人回鄉應考,考中舉人,第二年就考中了進士,還做了翰林。他馬上寫信向那位老板報告,但信沒送到。
過了十幾年后,貴人總管兩江,微服探訪老板。但老板已經老得認不出他了,過了好久才會過來,和他握手,仿佛素來的好友。老板拿出酒共飲,貴人慢慢告訴他自己的情況,老板吃驚地站起來要下拜。貴人把他按住,要他坐下,說:“我們是貧賤之交,不要拘于這些禮數。”
貴人就請老板做了自己的食客。老板的長子本來只是個營卒,馬上就升為了守備;次子稍微認識幾個字,貴人就幫他捐錢,弄了個縣丞的官做,這孩子在浙江做官,后來升到了司馬的位置。
2. 歲寒三友的文言文翻譯
歲寒三友譯文:
梅竹松以前被稱為“三友”,有人對松梅說竹的壞話:“他里面空空7a64e4b893e5b19e31333431353864,怎么能和你們做朋友呢?”梅松很生氣的說:“只有空,空所以有所說的里面空,沒有其它東西,才能容納不只幾百人。”
唉!如果君子能做到像松樹和梅花那樣不相信奸佞的言語,而小人明知道自己的讒言沒有什么好處,因而不進君子的耳朵,那么交友之道或許能有結束了。
歲寒三友原文:
松、竹、梅向稱“三友”。或誣陷竹于松、梅曰:“此中空空,安能與君友?”松、梅怒曰:“維空 空故能有所謂此中空洞常無物何止容卿數百人.”
嗚呼!為君子者能如松、梅之無信讒言,而為小人者自知其讒言之無益,而不入于君子之耳,則交道或許其有終矣!
擴展資料:
歲寒三友由來:
北宋神宗元豐二年,蘇軾遭權臣迫害,被捕入獄。經過王安石等人的營救,蘇軾最終從輕定罪,安置黃州管制。蘇軾初到黃州時,心情苦悶。稍后,家眷來依,朋友來訪,蘇軾的心緒慢慢好轉,但生活上又發生了困難,便向黃州府討要了數十畝荒地開墾種植,借以改善生活。
這塊地,被當地人稱為“東坡”,蘇軾便自取別號為“東坡居士”。后來蘇軾在東坡栽了稻、麥等農作物,又筑園圍墻,造起房屋來。房子取名“雪堂”,并在四壁都畫上雪花。園子里,則遍植松、柏、竹、梅等花木。有一年春天,黃州知州徐君猷來雪堂看望他,打趣道:“這房間起居睡臥,環顧側看處處是雪。
當真天寒飄雪時,人跡難至,不覺得太冷清嗎?”蘇軾手指院內花木,爽朗大笑:“風泉兩部樂,松竹三益友。”意為風聲和泉聲就是可解寂寞的兩部樂章,枝葉常青的松柏、經冬不凋的竹子和傲霜開放的梅花,就是可伴冬寒的三位益友。
徐君猷聞言,對蘇軾以“三友”自勵,保持凌寒留香的高尚情操,肅然起敬,從此更留意對他的照顧了。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歲寒三友
3. 有關范云八歲的文言文翻譯
范云一開始任郢州西曹書佐,轉任法曹行參軍。
不久沈攸之叛變起兵圍攻郢城,范抗當時任郢府的長流,入城擔任防務,把家屬都留在城外。范云被叛軍捉住,沈攸之召見他與他談話,聲色非常嚴厲,范云神情氣色不變,沉著回答。
沈攸之聽了笑著說:“你真是個可人意的小孩,暫且回家去吧。”第二天早上,攸之又召他來命他給城里送信。
城內守軍有人主張把范云殺掉,范云說:“我有老邁的母親、年幼的弟弟,他們的性命全掌握在沈氏手里,我若違抗命令,必定會危及他們,我今天為他們而被殺,心甘情愿,死而無悔。”長史柳世隆平素和范云交好,于是就免他一死。
4. “十七歲”用古文怎么說
“十七歲”用古文稱之為舞象之年。
古代年齡稱謂:
不滿周歲——襁褓
2~3歲——孩提
女孩7歲——髫年
男孩8歲——齠年
幼年泛稱——總角
10歲以下——黃口
13~15歲——舞勺之年
15~20歲——舞象之年
12歲(女)——金釵之年
13歲(女)——豆蔻年華
15歲(女)——及笄之年
16歲(女)——破瓜年華、碧玉年華
20歲(女)——桃李年華
24歲(女)——花信年華
至出嫁——梅之年
至30歲(女)——半老徐娘
20歲(男)——弱冠
30歲(男)——而立之年
40歲(男)——不惑之年、強壯之年
50歲——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歲——花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之年
70歲——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歲——杖朝之年
80~90歲——耄耋之年
90歲——鮐背之年
100歲——期頤
5. 文言文翻譯
江革小時候就很聰明,早早就表現出寫文章的才能和情思,六歲時就會寫文章。江柔之非常賞識他,說:“這個孩子一定會振興我的家族。”
江革九歲時父親去世,他和弟弟江觀一起生活在孤苦無依的貧困中,也沒有老師朋友作伴,兄弟兩人就互相激勵,讀書的精力始終沒有表現出疲倦。十六歲母親去世,他因為孝順聞名。服喪完畢,江革就和弟弟江觀一起到太學,被增補為國子生,在考核中評為優秀等次。
南齊的中書郎王融、吏部(官員)謝朓對他很推崇。謝朓曾經擔任皇家夜間警衛,回家時(順路)拜訪江革。當時下著大雪,(謝朓)看見江革蓋著破棉被,鋪著單薄的席子,但是沉醉于學習中不知疲倦(寒冷),嘆息了很長時間,就脫下自己穿的棉衣,并親手割下半片氈給江革作為臥具才離開。
6. 文言文翻譯
邴原泣學《初潭集》 【原文】 邴原少孤,數歲時,過書舍而泣。師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傷,貧者易感。夫書者,凡得學者,有親也。一則愿其不孤,二則羨其得學,中心感傷,故泣耳。”師惻然曰:“欲書可耳!”原曰:“無錢資。”師曰:“童子茍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資也。”于是遂就書。一冬之間,誦《孝經》《論語》。 【譯文】 邴原幼時喪父,幾歲時,從書塾經過,(聽見書聲瑯瑯)忍不住哭了,書塾的老師問他說:“小孩子為啥哭泣?”邴原答道:“孤兒容易悲哀,窮人容易感傷。那些讀書的,凡是能夠學習的人,必然都是些有父母的孩子。我一來羨慕他們不孤單,二來羨慕他們能夠上學。內心感傷,因此而哭泣。老師憐憫嶼地說:“你想讀書就來吧!”邴原進了學堂,學習異常努力。一個冬天,就讀熟了《孝經》和《論語》。 書塾中的老師的可貴之處是善于發現可塑人才,有慈愛心腸、憐憫心。 向邴原學習:追求學習權利、珍惜學習機會、勤奮學習的精神
屢的意思
屢的意思如下:
拼音:lǚ
部首:尸
筆畫:12
基本字義:
(形)屢次:~見不鮮|~教不改|~戰~勝。
詳細字義:
〈副〉
(1)? (從尸,婁聲。本義:多次) 同本義
公屢促之。——明· 崔銑《記王忠肅公翱三事》
帝屢欲召。——清· 張廷玉《明史》
屢撩之。——《聊齋志異·促織》
(2)? 又如:屢空(經常貧乏而一無所有。后用以指貧窮、衣食不繼);屢常(平常,平時);屢復(多次告白);
常用詞:屢次 屢教不改 屢教不鮮?屢試不爽?屢屢
屢字什么意思
屢字基本解釋:接連著,不止一次:~次。~年。~見不鮮。~試不爽(多次試驗都不錯)。
一、屢字筆順:橫折、橫、撇、點、撇、橫、豎、撇、捺、撇點、撇、橫
二、“屢”字的成語
1、簞瓢屢空:簞:盛飯竹器;瓢:舀水器。吃的喝的匱乏。形容生活非常貧困。
2、屢變星霜:星霜:星辰運轉,一年循環一次,每年秋季降霜,因此以星霜指代年歲。表示歲月更換。
3、屢次三番:許多次。形容反復多次。
4、屢見不鮮:屢:多次;鮮:新鮮,新奇。常常見到,并不新奇。
5、屢教不改:多次教育,仍不改正。
6、屢試不爽:屢次試驗都沒有差錯。爽:差錯的意思。易誤解為“沒有成功”。
7、屢試屢驗:驗:有效果。多次試驗,都很靈驗。
8、屢戰屢敗:屢:多次。多次打仗多次失敗。
9、星霜屢移:星霜:星辰運轉,一年循環一次,每年秋季降霜,因此以星霜指代年歲。表示歲月更換。
三、造句
1、屢屢見諸報端
2、越是屢戰屢敗,越要屢戰敗屢戰。
3、帝京著名的王臭棋,屢敗屢戰,屢戰屢敗。
4、買的防水表屢屢進水。
5、屢戰屢敗的男孩依舊不屈不撓地屢敗屢戰。
6、這一點,屢敗屢戰、屢戰屢敗的楚天舒深有體會。
7、美國的天然氣儲備屢創新高,導致價格屢屢探底。
8、因為我堅信,對付屢戰屢敗的最好辦法,就是屢敗屢戰,永不放棄。
屢屢是什么意思 屢屢解釋
1、屢屢,讀音lǚ lǚ,漢語詞語,意思為屢次;常常;再三。
2、出處:清·蔡元放《東周列國志》第五十回:“其時列國離心,萬民嗟怨,趙盾等屢屢進諫,勸靈公禮賢遠佞,勤政親民,靈公如瑱充耳,全然不聽,反有疑忌之意。”
關于歲屢是什么意思和歲屢有年每個字的意思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