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詩如何對仗,什么叫律詩的對仗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律詩如何對仗,以及什么叫律詩的對仗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律詩的對仗
對仗又稱對偶。修辭學里對偶與其它比喻、排比、夸張等同為一種修辭方法,在律詩大多稱為對仗,據說是根據古時代的儀仗隊而得名,因為古時候皇帝出行時兩旁站立整齊的護駕儀仗隊伍,故對律詩的整飭齊整稱對仗,形象貼切。
律詩的規則:首聯和尾聯不必非對仗,但頷聯和頸聯要求對仗。頷聯要求沒有頸聯嚴格,也就是說頷聯有時不對仗也可,有時半對也可以,但是頸聯必須對仗。
所謂的對仗通俗地說就是不但平仄相對而且詞性也要相對。它可分為以下幾種:
1.工對? 工對不僅詞性相對而同類相對。“抗美援朝”—“抗”與“援”都是動詞,“美”與“朝”都是代表兩個國家的同類名詞。這是同句對仗,還有同聯對仗的,如:李白《塞下曲》 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曉”對“宵”,“金鼓”對“玉鞍”。
2.寬對? 寬對不象工對要求那么嚴格,不一定要求同類相對,只要詞性相對即可。形式服從內容,不能因為形式的美而影響內容的表達。例如:陳子昂《春夜別友人》離堂思琴瑟,別路繞山川。詞性全相對,但“堂”與“路”、“琴瑟”與“山川”均非同類。
3.流水對? 流水對也叫串對。是指出句與對句在意義上和語法結構上不是相對,而是上下相承,兩句不能脫離或顛倒次序。如:即從巴峽穿巫峽, 便下襄陽向洛陽。唯將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還有耳熟能詳的名句:欲窮千里目 ,更上一層樓。
4.借對? 借對也稱假對。它通過借義或借音等手段來達到對仗工整的效果。借義的詩句如: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尋常”的含義“八尺為尋,倍尋為常”。這里用“尋常”來對數詞“七十”用的是它本來具有數量方面的含義。再比如:借音的詩句如:住山今十載,明日又遷居。以十對仟,“仟”用了“千”的諧音。
所有對仗的類型,最難的也最受人贊賞的當屬工對,真正好的工對可流傳至今。至今
七律詩對仗口訣是什么?
七律詩對仗口訣是:平對仄,仄對平。平仄兩分明。有無與虛實,死活并重輕。上去入聲皆仄韻,東西南字是平聲。虛對實,實對虛。
格律詩對仗的具體內容,首先是上下兩句平仄必須相反,其次是要求相對的句子句型應該相同,句法結構要一致,如主謂結構對主謂結構,偏正結構對偏正結構,述補結構對述補結構等。有的對仗的句式結構不一定相同,但要求字面要相對。
七律詩對仗的舉例:
云對雨,雪對風,晚照對晴空。來鴻對去燕,宿鳥對鳴蟲。三尺劍,六鈞弓,嶺北對江東。人間清暑殿,天上廣寒宮。兩岸曉煙楊柳綠,一園春雨杏花紅。兩鬢風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煙雨,溪邊晚釣之翁。
沿對革,異對同,白叟對黃童。江風對海霧,牧子對漁翁。顏巷陋,阮途窮,冀北對遼東。池中濯足水,門外打頭風。梁帝講經同泰寺,漢皇置酒未央宮。塵慮縈心,懶撫七弦綠綺;霜華滿鬢,羞看百煉青銅。
貧對富,塞對通,野叟對溪童。鬢皤對眉綠,齒皓對唇紅。天浩浩,日融融,佩劍對彎弓。半溪流水綠,千樹落花紅。野渡燕穿楊柳雨,芳池魚戲芰荷風。女子眉纖,額下現一彎新月;男兒氣壯,胸中吐萬丈長虹。
律詩的平仄對仗基本口訣是什么?
律詩的平仄對仗基本口訣:
1、五律
仄起仄收,起句:仄仄平平仄。
仄起平收,起句:仄仄仄平平。
平起仄收,起句:平平平仄仄。
平起平收,起句:平平仄仄平。
2、七律
仄起仄收,起句: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起平收,起句: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起仄收,起句: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起平收,起句:平平仄仄仄平平。
格律詩有四種基本格式
“仄起仄收”、“仄起平收”、“平起仄收”、“平起平收”。而格律詩分為從字數上來說分為五言、七言,律詩則相應分為五律、七律。兩種格式對應四種平仄關系,就成為八種平仄格式。
判斷一首格律詩的平仄都是從一首詩的首句開始,而首句首字是平仄不論的,所以我們這里說的“仄起”實際上是指首聯首句的第二個字是仄聲。
而“仄收”是指首句的最后一個字以仄聲收尾,因為格律詩的韻腳都是平聲字,所以“仄收”實際上就是首句不押韻的寫法。
李白的《渡荊門送別》: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首聯首句“渡遠荊門外”,遠、外都是仄聲字,首句平仄為“仄仄平平仄”,這就是典型的“仄起仄收”五律格式。
格律詩的平仄格式其實不需要死記硬背,一旦得出了首句的平仄關系,就可以利用格律詩平仄“相對”、“相黏”的原則推導出整首詩的格式。
首句為“仄仄平平仄”,相對的第二句就是“平平仄仄平”。第二句:“來從楚國游”,“國”字為入聲字,在平水韻中為仄聲,所以,這是合律的。再根據二三句相黏的原則,得出第三句平仄為“平平平仄仄”,“山隨平野盡”。第四句對句與這聯的出句相對,所以第四句為“仄仄仄平平”,“江入大荒流”。合律。
后面四句重復前面四句的推導,格式和前四句一樣。這就是五律“仄起仄收”的基本格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可以對應看李白的這首五律,除了在第七句“人憐故鄉水”使用了三四字平仄互換的“鯉魚翻波”的“平平平仄仄”的變格“平平仄平仄”之外,其他的字詞都是嚴合格律的。
所以這是一首標準的五言律詩。
而七律由于字數的變化,在平仄關系上有一些變化,同樣來看“仄起仄收”格式,看看七律和五律有什么不同。
同上,平仄格式的判定還是看首句第二字和結尾的字。那么仄起仄收,就是在這兩個位置上是仄聲。例如杜甫的《閣夜》:
歲暮陰陽催短景,天涯霜雪霽寒宵。
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
野哭千家聞戰伐,夷歌數處起漁樵。
臥龍躍馬終黃土,人事音書漫寂寥。
首句“歲暮陰陽催短景”,平仄為“仄仄平平平仄仄”,即“仄起仄收”的七律格式。
但是我們仔細看一下,其實這就是五律的平起仄收格式前面添加了兩個仄聲。在五律中,“平平平仄仄”是平起仄收,加兩個字卻變成了七律的仄起仄收。那么五律的仄起仄收“仄仄平平仄”加兩個字,“平平仄仄平平仄”,變成了平起仄收格式。也就是說,添加了兩個字,五律和七律的平起仄收和仄起仄收兩種格式互換了。
但是他們同樣遵守“對”、“黏”的規則。“歲暮陰陽催短景”,“仄仄平平平仄仄”,那么對句的平仄就是“平平仄仄仄平平”,我們看第二句:“天涯霜雪霽寒宵”,果然是“平平中仄仄平平”。同樣我們也可以推出整首七律的平仄關系,方法和前面五律是一樣的: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可以對應看杜甫的這首七律,也是符合整個七律平仄格式的。
所以律詩的基本平仄關系看首句就可以敲定,但是五律和七律會稍有差別,源于字數的變化。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