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恨原文,我恨過多少回這首歌名
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解答關于多少恨原文這個問題的知識,還有對于我恨過多少回這首歌名也是一樣,很多人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分享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李煜《憶江南·多少恨》原文及翻譯賞析
憶江南·多少恨原文:
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
憶江南·多少恨翻譯及注釋
翻譯 我有多少的恨,昨夜夢中的景象,還像以前我還是故國君主時,常在上苑游玩,車子如流水穿過,馬隊像長龍一樣川流不息。正是景色優美的春天,還吹著融融的春風。
注釋 1望江南:《全 唐詩 》、《詞譜》等均作《憶江南》。2夢魂:古人認為在睡夢中人的靈魂會離開肉體,故稱「夢魂」。 唐代 劉希夷《巫山懷古》中有句:「頹想臥瑤席,夢魂何翩翩。」3還似:一作「還是」。上苑:封建時代供帝王玩賞、打獵的園林。4車如流水馬如龍:意思是車子接連不斷像流水一樣馳過,馬匹絡繹不絕像一條龍一樣走動。形容車馬絡繹不絕,十分繁華熱鬧。語出袁宏《后漢紀·孝章皇帝紀》上記載:「建初二年(馬)太后詔曰:『吾萬乘主,身服大練,食不求甘,左右旁人無香熏之飾,衣但布皇,如是者欲以身率服眾也。······前過濯龍門,見外家車如流水馬如龍。吾亦不譴怒之,但絕其歲用,冀以默愧其心。』」5花月:花和月,泛指美好的景色。花月正春風,意思是形容春天鮮花怒放,春夜月光明朗,春風微拂的情景,描繪春光的明媚。
憶江南·多少恨賞析
「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開頭陡起,小詞中罕見。所「恨」的當然不是「昨夜夢魂中」的情事,而是昨夜這場夢的本身。夢中的情事固然是詞人時時眷戀著的,但夢醒后所面對的殘酷現實卻使他倍感難堪,所以反而怨恨起昨夜的夢來了。二句似直且顯,其中卻縈紆沉郁,有回腸蕩氣之致。
「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三句均寫夢境。「還似」二字領起,直貫到底。往日繁華生活內容紛繁,而記憶中最清晰、印象最深刻的是「游上苑」。在無數次上苑之游中,印象最深的熱鬧繁華景象則是「車如流水馬如龍」。用在這里,極為貼切。它出色地渲染了上苑車馬的喧闐和游人的興會。
緊接著,又再加上一句充滿贊嘆情味的結尾——「花月正春風」。在實際生活中,上苑游樂當然不一定都在「花月正春風」的季節,但春天游人最盛,當是事實。這五個字,點明了游賞的時間以及觀賞對象,渲染出熱鬧繁華的氣氛;還具有某種象征意味——象征著在他生活中最美好,最無憂無慮、春風得意的時刻。「花月」與「春風」之間,以一「正」字勾連,景之袱麗、情之濃烈,一齊呈現。這一句將夢游之樂推向最 *** ,而詞卻就在這 *** 中陡然結束。
從表面看(特別是單看后三句),似乎這首詞所寫的就是對往昔繁華的眷戀,實際上作者要著重表達的倒是另外一面—處境的無限凄涼。但作者卻只在開頭用「多少恨」三字虛點,通篇不對當前處境作正面描寫,而是通過這場繁華生活的夢境進行有力的反托。正因為「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的景像在他的生活中已經不可再現,所以夢境越是繁華熱鬧,夢醒后的悲哀便越是濃重;對舊日繁華的眷戀越深,今日處境的凄涼越不難想見。由于詞人是在夢醒后回想繁華舊夢,所以夢境中「花月正春風」的淋漓興會反而更觸動「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的悲慨。這是一種「正面不寫,寫反面」的藝術手法的成功運用。
全詞僅五句二十七字,但卻內容豐富、寓意深刻。作者以反寫正,以樂寫悲,以歡情寫凄苦,昔與今的對比形成了極大的反差,但也蘊寓了極深的用意,以人有回味無窮之感。全詞一筆即成,語白意真,直敘深情,是一首情辭俱佳的小詞。
第二首詞用的是以反寫正的藝術手法,以樂來反襯苦,筆意有曲婉之感。但這首詞則不同,是直筆明寫、正見正寫直抒胸臆、坦吐愁恨的藝術手法,因而有愈見沉痛之感。二詞可同讀,對作者的憂思愁恨則體會更深。
「多少淚」即「多少恨」之續寫,「一晌貪歡」后,悲情更苦,離恨更深,作者再也無法自制,只能任憑「多少淚,斷臉復橫頤」了。眼淚縱橫當不是抽泣哽咽,而是 *** 難收,也許有號啕之舉,但是,淚可流,「心事」卻不可說,一是滿腔悔恨無法說,二是故國情懷不能說,自傷之情、囚居之苦,片言俱現,作者心中愁苦躍然紙上。不但「心事」不可說,連往日可以寄托情思的鳳笙也不能吹起,這種痛苦和不自由是非常地殘酷。古人悲思不可解,常有「只將心思付瑤琴」之想,而這情此景,作者卻連這一點奢望都不敢有。況且,鳳笙向來為歡歌之用,于此時吹奏,對李煜來講,只是徒增感慨、更添思憶而已,所以一句「休向」,使作者的幽居無奈中又多添了幾分不堪回首的痛苦。于是乎,「腸斷更無疑」但是惟一的結局了。這首詞正是李煜入宋后「此中日夕只以眼淚洗面」的真實寫照。
全詞與「多少恨」同調,取筆不同但取意同。這首詞直接寫作者深沉痛苦,描摹細致,語言直樸,較「多少恨」有更直入人心的感染力。
憶江南·多少恨創作背景
這首詞作于宋開寶八年(975年)李煜亡國入宋之后。李煜被曹雪芹稱為「古之傷心人」,他降宋后,由凌駕萬人之上的九五之尊淪落為任人 *** 的階下囚,經歷了千古人生的大喜大悲,悔恨長伴,追憶不斷,「此中日夕只以眼淚洗面」(陸游《避暑漫抄》)。這首詞就是為表達他對現實處境的無限凄涼之情而創作的。 詩詞作品: 憶江南·多少恨 詩詞作者:【 五代 】 李煜 詩詞歸類: 【婉約】、【記夢】、【思國】
望江南·多少恨原文
望江南·多少恨
作者:李煜
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
翻譯
昨夜的夢里存有多少恨意!
夢中的景象,還像以前我還是故國君主時,常在上苑游玩,
車子如流水穿過,馬隊像長龍一樣川流不息。
正是 百花爛漫的春天,還吹著融融的春風。
賞析
這首記夢小詞,是李煜降宋被囚后的作品。抒寫了夢中重溫舊時游娛生活的歡樂和夢醒之后的悲恨。以夢中的樂景抒寫現實生活中的哀情。“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游樂時環境的優美,景色的綺麗,傾注了人對往昔生活的無限深情。這首小詞, “深哀淺貌,短語長情”, 在藝術上達到高峰。“以夢寫醒”、“以樂寫愁”、“以少 勝多”的高妙手法,使這首小詞獲得耐人尋味的藝術生命。
憶江南·多少恨原文翻譯及賞析
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
譯文及注釋
「翻譯」
昨天晚上的那個夢勾起我多少亡國之恨啊!我夢見了和過去出游上苑時一樣的熱鬧場面。車如流水,絡繹不絕;馬似游龍,奔騰跳躍。月光明媚,春風拂面,花兒正紅。
「注釋」
⑴憶江南:此詞調名于《花草粹編》中注云:“一名‘夢游仙’‘夢江南’‘江南好’。”又名“望江南”。《全唐詩》《詞譜》等均作“憶江南”。
⑵夢魂:古人認為在睡夢中人的靈魂會離開肉體,故稱“夢魂”。唐代劉希夷《巫山懷古》中有句:“頹想臥瑤席,夢魂何翩翩。”
⑶還似:《花間集補》中作“還是”。上苑:古代供帝王玩賞、打獵的園林。這里指南唐的御花園。
⑷車如流水馬如龍:意思是車子接連不斷像流水一樣馳過,馬匹絡繹不絕像一條龍一樣走動。形容車馬絡繹不絕,十分繁華熱鬧。語出袁宏《后漢紀·孝章皇帝紀》上記載:“建初二年(馬)太后詔曰:‘吾萬乘主,身服大練,食不求甘,左右旁人無香熏之飾,衣但布皇,如是者欲以身率服眾也。……前過濯龍門,見外家車如流水馬如龍。吾亦不譴怒之,但絕其歲用,冀以默愧其心。……’”
⑸花月:花和月,泛指美好的景色。花月正春風,意思是形容春天鮮花怒放,春夜月光明朗,春風微拂的情景,描繪春光的明媚。
「賞析」
這首記夢小詞,是詩文騷客常用的筆法,但這里李煜有意強調“夢魂”,有魂離此地,親歷故國之用,既是為下面的夢憶場面增添效果,也是愁恨無奈中的一種寄托,其情苦切,也略可見一斑。在夢里,作者借魂歸故國,又回到了舊時的繁華歡情之中,“游上苑”,身份如初,不再是此時的階下之囚,“車如流水馬如龍”,語言樸實、洗練,一言以蔽之,熱鬧場面活靈活現,笑語歡歌宛在眼前。游樂時環境的優美,景色的綺麗,傾注了詩人對往昔生活的無限深情。此語原出《后漢記》,本為馬皇后詔中指斥外戚奢華的一句話,用在這里似乎別有寓意,李煜是否對自己當年的安于奢麗、偏于閑逸的生活有檢討悔恨之意,也未可知。接下來“花月正春風”一句,似乎夢已不醒,沉湎其中,但將其與開篇“多少恨”對解,則婉轉曲致,寓味深長。
從表面上看,似乎這首詞所寫的`就是對往昔繁華的眷戀,實際上作者要著重表達的倒是另外一面——如今處境的無限凄涼。這是一種“正面不寫寫反面”的藝術手法的成功運用。全詞“深哀淺貌,短語長情”,在藝術上達到高峰。“以夢寫醒”“以樂寫愁”“以少勝多”的高妙手法,使這首小詞獲得耐人尋味的藝術生命。
望江南多少恨李煜
《望江南·多少恨》是五代十國時期南唐后主李煜亡國入宋被囚后創作的一首記夢詞。
作品原文: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詞人以詞調名本意回憶江南舊游,抒寫了夢中重溫舊時游娛生活的歡樂和夢醒之后的悲恨,以夢中的樂景抒寫現實生活中的哀情,表達對故國繁華的追戀,抒發亡國之痛。全詞語白意真,直敘深情,一氣呵成,是一首情辭俱佳的小詞。
白話譯文:有多少憾恨呀,都在昨夜的夢魂中。夢里的情景,好像又回到從前在皇室上苑游樂一樣,車馬奔馳,絡繹不絕。而繁花在春風中搖曳,明月在春風中映照,景象多么旖旎啊!這首詞作于宋開寶八年李煜亡國入宋之后。李煜被曹雪芹稱為“古之傷心人”,他降宋后,由凌駕萬人之上的九五之尊淪落為任人凌辱的階下囚,經歷了千古人生的大喜大悲,悔恨長伴。
作品鑒賞:
“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開頭陡起,小詞中罕見。所“恨”的當然不是“昨夜夢魂中”的情事,而是昨夜這場夢的本身。夢中的情事固然是詞人時時眷戀著的,但夢醒后所面對的殘酷現實卻使他倍感難堪,所以反而怨恨起昨夜的夢來了。二句似直且顯,其中卻縈紆沉郁,有回腸蕩氣之致。
“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三句均寫夢境。“還似”二字領起,直貫到底。往日繁華生活內容紛繁,而記憶中最清晰、印象最深刻的是“游上苑”。在無數次上苑之游中,印象最深的熱鬧繁華景象則是“車如流水馬如龍”。此語用在這里,極為貼切。它出色地渲染了上苑車馬的喧闐和游人的興會。
緊接著,又再加上一句充滿贊嘆情味的結尾:“花月正春風”。在實際生活中,上苑游樂當然不一定都在“花月正春風”的季節,但春天游人最盛,當是事實。這五個字,點明了游賞的時間以及觀賞對象,渲染出熱鬧繁華的氣氛;還具有某種象征意味。象征著在他生活中最美好,最無憂無慮、春風得意的時刻。
“花月”與“春風”之間,以一“正”字勾連,景之袱麗、情之濃烈,一齊呈現。這一句將夢游之樂推向最高潮,而詞卻就在這高潮中陡然結束。
望江南·多少恨
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
翻譯
昨夜的夢里存有多少恨意!
夢中的景象,還像以前我還是故國君主時,常在上苑游玩,
車子如流水穿過,馬隊像長龍一樣川流不息。
正是 百花爛漫的春天,還吹著融融的春風。
賞析
這首記夢小詞,是李煜降宋被囚后的作品。抒寫了夢中重溫舊時游娛生活的歡樂和夢醒之后的悲恨。以夢中的樂景抒寫現實生活中的哀情。“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游樂時環境的優美,景色的綺麗,傾注了詩人對往昔生活的無限深情。這首小詞, “深哀淺貌,短語長情”, 在藝術上達到高峰。“以夢寫醒”、“以樂寫愁”、“以少 勝多”的高妙手法,使這首小詞獲得耐人尋味的藝術生命。
望江南·超然臺作
蘇軾 望江南超然臺作
春未老,風細柳斜斜。試上超然臺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卻咨嗟。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譯文及注釋】
春天還沒有過去,楊柳在和煦的春風中飄蕩。登上超然臺眺望,只見半溝護城河的春水,滿城的春花,煙雨籠罩著千家萬戶。
寒食過后,酒醒反而因思鄉而嘆息,只得自我安慰:不要在老朋友面前思念故鄉了,姑且用新火來烹煮新茶,趁著時光未老,借吟詩飲酒來自得其樂吧。
【賞析】
公元1074年(宋神宗熙寧七年)秋,蘇軾由杭州移守密州(今山東諸城)。次年八月,他命人修葺城北舊臺,并由其弟蘇轍題名超然,取《老子》雖有榮觀,燕處超然之義。公元1076年(熙寧九年)暮春,蘇軾登超然臺,眺望春色煙雨,觸動鄉思,寫下了此作。這首豪邁與婉約相兼的詞,通過春日景象和作者感情、神態的復雜變化,表達了詞人豁達超脫的襟懷和用之則行,舍之則藏的人生態度。詞的上片寫登臺時所見暮春時節的郊外景色。
首以春柳在春風中的姿態風細柳斜斜,點明當時的季節特征:春已暮而未老。試上二句,直說登臨遠眺,而半壕春水一城花,在句中設對,以春水、春花,將眼前圖景鋪排開來。然后,以煙雨暗千家作結,居高臨下,說煙雨籠罩著千家萬戶。于是,滿城風光,盡收眼底。作者寫景,注意色彩上的強烈對比作用,把春日里不同時空的色彩變幻,用明暗相襯的手法傳神地傳達出來。
下片寫情,乃觸景生情,與上片所寫之景,關系緊密。寒食后,酒醒卻咨嗟,進一步將登臨的時間點明。寒食,在清明前二日,相傳為紀念介子推,從這一天起,禁火三天;寒食過后,重新點火,稱為新火。此處點明寒食后,一是說,寒食過后,可以另起新火,二是說,寒食過后,正是清明節,應當返鄉掃墓。但是,此時卻欲歸而歸不得。以上兩句,詞情蕩漾,曲折有致,寄寓了作者對故國、故人不絕如縷的思念之情。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寫作者為擺脫思鄉之苦,借煮茶來作為對故國思念之情的自我排遣,既隱含著詞人難以解脫的苦悶,又表達出詞人解脫苦悶的自我心理調適。
詩酒趁年華,進一步申明:必須超然物外,忘卻塵世間一切,而抓緊時機,借詩酒以自娛。年華,指好時光,與開頭所說春未老相應合。全詞所寫,緊緊圍繞著超然二字,至此,進入了超然的最高境界。這一境界,便是蘇軾在密州時期心境與詞境的具體體現。
這首詞情由景發,情景交融。詞中渾然一體的斜柳、樓臺、春水、城花、煙雨等暮春景象,以及燒新火、試新茶的細節,細膩、生動的表現了作者細微而復雜的內心活動,表達了游子熾烈的思鄉之情。將寫異鄉之景與抒思鄉之情結合得如此天衣無縫,足見作者藝術功力之深。
這首詞上片寫景,下片抒情,是典型的借景抒情。上片之景,有以樂景襯哀情的成分,寄寓作者對有家難回、有志難酬的無奈與悵惘。更重要的是,整首詞表達思鄉的感情,作者以茶聊以慰藉尤其突出。
李煜 望江南·閑夢遠
《望江南閑夢遠》
作者:李煜
原文:
閑夢遠,南國正清秋:
千里江山寒色遠,
蘆花深處泊孤舟,
笛在月明樓。
注釋:
1、此詞調名一作《望江梅》,又作《憶江南》。
2、閑夢遠:閑,指囚禁中百無聊賴的生活和心情。夢遠,指夢見遙遠的地方,也指夢長。
3、清秋:天高氣爽的秋天,指深秋。唐杜甫《宿府》有清秋幕府井梧寒,獨宿江城蠟炬殘句。
4、寒色:指自然景物在寒冷時節的顏色,即秋色。暮:蕭本二主詞等本中作遠。
5、蘆花:蘆葦花絮。隋江總《贈賀左丞蕭舍人》有蘆花霜外白,楓葉水前丹句。泊:停泊,停放。
6、笛在月明樓:全句意謂笛聲發自于月光照耀下的高樓。月明:月光明照。
賞析:
這首詞以閑夢起,夢中所見是清秋。清秋即深秋,是不免引人懷思、惹人煩惱的秋景。全詞是一種即景抒情、直筆憂思的寫法,開篇即寫出作者如清秋般冷寂的心情和孤苦懷遠的心境。后面兩句具體寫清秋的景色,作者是含思而視,凝情相望,秋景自然就有了抹不去的凄清寂寞之感。這首詞寫秋,秋景凄冷而人單情孤,這是以靜寫煩。千里江山由大處下筆,愈見作者心境空寥,寒字融情,更顯作者的情懷冷寂。蘆花深處由小處見意,隱約可見作者無法平復、如波逐浪的煩怨心情,泊字隨意,有無系無收之感,恰好是作者身如浮萍、心如孤舟的真實寫照。舟實際上是借物寫人,以物寫心,即物詠情,這些景物雖然本都是秋景中常見,但此情此境中卻已別具寓意。結尾一句笛在月明樓,由景及人,把前面的空景用有人的畫面來接續,把眼見的凄涼用耳聽的哀惋來充實,筆意翻復,韻致更濃。笛聲清遠、凜冽,向來有思舊、感懷的用意,向秀《思舊賦》有聽鳴笛之慷慨兮,妙聲絕而復尋句;杜甫《吹笛》也有吹笛秋山風月清,誰家巧作斷腸聲之句;李煜自己也曾有瓊窗夢笛殘日,當年得恨何長句。作者在這里以笛寫人,以笛聲喻情聲,其人孤獨,其懷寂寞,其愁悠遠,其恨綿長,以一語收全詞,詞意畢顯,寓意深沉。
夢江南·千萬恨
千萬恨,
恨極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
水風空落眼前花,
搖曳碧云斜。
作品賞析
【注釋】:
①斜暉:偏西的陽光。
②脈脈:相視含情的樣子。后多用以寄情思。
③白蘋洲:長滿了白色蘋花的小洲。
【評解】
《夢江南》是溫庭筠的名作。寫思婦的離愁別恨。第一首,寫思婦深夜不寐,望月
懷人。第二首,寫思婦白日倚樓,愁腸欲斷。兩首詞以不同場景塑造同一類人物。一個
是深夜不寐,一個是晨起登樓,都寫得樸素自然,明麗清新,沒有刻意求工、雕琢辭句,
卻能含思凄婉,臻于妙境。刻畫人物,形象、生動、傳神,揭示人物心理,細膩、逼真,
足見作者技巧純熟,既擅雕金鏤玉的瑰麗之作,又有凝練的絕妙好詞。
【集評】
《唐宋詞鑒賞集》:溫庭筠《夢江南》,情真意切,清麗自然,是溫詞中別具一格
的精品。
張燕瑾《唐宋詞選析》:這首詞刻畫了一個滿懷深情盼望丈夫歸來的思婦形象,充
分揭示了她希望落空之后的失望和痛苦心情,表現了詩人對不幸婦女的同情。同時也寄
寓著詩人遭受統治階級排擠,不受重用的悲涼心情,也是感慨懷才不遇的作品。
黃叔旸云:飛卿詞流麗,宜為《花間集》之冠。
栩莊《栩莊漫記》:“搖曳”一句,情景交融。
陳廷焯《別調集》卷一:低回宛轉。
俞陛云《唐五代兩宋詞選釋》:“千帆”二句,窈窕善懷,如江文通之“黯然魂消”
也。
唐圭璋 《唐宋詞簡釋》:此首敘飄泊之苦,開口即說出作意。“山月”以下三句,即從“天涯”兩字上,寫出天涯景色,在在堪恨,在在堪傷。而遠韻悠然,令人諷誦不厭。
望江南李煜多少恨
《望江南多少恨》
? ? [唐]?李煜
多少恨,昨夜夢魂中。
還似舊時游上苑,
車如流水馬如龍。
花月正春風。
原文是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譯文是昨夜的夢里存有多少恨意,還像以前我還是故國君主時,常在上苑游玩,車子如流水穿過,馬隊像長龍一樣川流不息,還吹著融融的春風。
這首詞是南唐后主李煜亡國入宋后寫的,他被曹雪芹稱為古之傷心人,由堂堂的凌駕萬人之上的九五之尊淪落為任人凌辱的階下囚,經歷了千古人生的大喜大悲,這首詞就表達了他對現實處境的無限凄涼之情。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