詔書竟坐褒焉怎么翻譯,于是乃使使持節詔將軍翻譯
今天給各位分享詔書竟坐褒焉怎么翻譯的知識,其中也會對于是乃使使持節詔將軍翻譯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孔融有姐姐/妹妹嗎﹖
有一兄,名曰褒。
詳見下文:
年十三,喪父,哀悴過毀,扶而后起,州里歸其孝。性好學,博涉多該覽。山陽張儉為中常侍侯覽所怨,覽為刊章下州郡,以名捕儉。儉與融兄褒有舊,亡抵于褒,不遇。時融年十六,儉少之而不告。融見其有窘色,謂曰:“兄雖在外,吾獨不能為君主邪?”因留舍之。后事泄,國相以下,密就掩捕,儉得脫走,遂并收褒、融送獄。二人未知所坐。融曰:“保納舍藏者,融也,當坐之?!卑唬骸氨藖砬笪?,非弟之過,請甘其罪?!崩魡柶淠?,母曰:“家事任長,妾當其辜。”一門爭死,郡縣疑不能決,乃上讞之。詔書竟坐褒焉。融由是顯名,與平原陶丘洪、陳留邊讓齊聲稱。州郡禮命,皆不就。——《后漢書·孔融傳》
《一門爭死》的譯文急需!??!選自資治通鑒
張儉被迫逃命,困頓窘迫,四處奔逃,看到人家就投宿,人們無不敬重他的姓名行止(《辭源》“名行”條。在語境中似“名聲品行”更好)都冒著家破人亡的危險收留他,后來流轉到東萊郡,藏在李篤家。外黃令毛欽率兵到李篤家搜捕,李篤把毛欽叫到一旁對他說:“張儉知名天下,雖然逃亡,并非有罪。即使張儉可以抓到,難道你就忍心拘捕他嗎?”毛欽起來拍一拍李篤說:“蘧伯玉以獨自當君子為可恥,足下怎能以仁義自專?”李篤說:“我雖然向往道義,今天尊駕也得到一半了?!泵珰J嘆息而去。 李篤趁此機會將張儉送出塞外,因此能夠幸免于難。他所經過的地方,有幾十人遭受極刑,宗族親戚都被滅絕,郡縣因此遭到嚴重破壞。 中平元年,黨事解除,張儉回到家鄉。大將軍、王公都征召他,又薦舉他為敦樸,公車特征,從家中請出,任少府之職,他都沒有應召。獻帝初年,百姓遭饑荒,而張儉家資產略能維持溫飽,于是拿出所有的財產,與邑人共同享用,靠張儉活下來的有幾百人。 建安初年,朝廷征召他做衛尉,不得已而就職。張儉看到曹氏的德運已經顯現,就辭官不做,閉門謝客,不問政事。一年多后,張儉在許縣去世,時年八十四
后邊的沒找到~!
后漢書·孔融傳原文+譯文
孔融列傳(原文)
孔融字文舉,魯國人,孔子二十世孫也。七世祖霸,為元帝師,位至侍中。父宙,太山都尉。
融幼有異才。年十歲,隨父詣京師。時,河南尹李膺以簡重自居,不妄接士賓客,敕外自非當世名人及與通家,皆不得白。
融欲觀其人,故造膺門。語門者曰:"我是李君通家子弟。"門者言之。膺請融,問曰:"高明祖父嘗與仆有恩舊乎?"融曰:"然。先君孔子與君先人李老君同德比義,而相師友,則融與君累世通家。"眾坐莫不嘆息。太中大夫陳煒后至,坐中以告煒。
煒曰:"夫人小而聰了,大未必奇。"融應聲曰:"觀君所言,將不早惠乎?"膺大笑曰:"高明必為偉器。"
年十三,喪父,哀悴過毀,扶而后起,州里歸其孝。性好學,博涉多該覽。亡抵于褒,不遇。時融年二六,儉少之而不告。融見其有窘色,謂曰:"兄雖在外,吾獨不能為君主邪?"因留舍之。后事泄,國相以下,密就掩捕,儉得脫走,遂并收褒、融送獄。
二人未知所坐。融曰:"保納舍藏者,融也,當坐之。"褒曰:"彼來求我,非弟之過,請甘其罪。"吏問其母,母曰:"家事任長,妾當其辜。"一門爭死,郡縣疑不能決,乃上讞之。
詔書竟坐褒焉。融由是顯名,與平原陶丘洪、陳留邊讓齊聲稱。州郡禮命,皆不就。辟司徒楊賜府。時,隱核官僚之貪濁者,將加貶黜,融多舉中官親族。
尚書畏迫內寵,召掾屬詰責之。融陳對罪惡,言無阿撓。河南尹何進當遷為大將軍,楊賜遣融奉謁賀進,不時通,融即奪謁還府,投劾而去。
河南官屬恥之,私遣劍客欲追殺融。客有言于進曰:"孔文舉有重名,將軍若造怨此人,則四方之士引領而去矣。不如因而禮之,可以示廣于天下。"進然之,既拜而辟融,舉高第,為侍御史。與中丞趙舍不同,托病歸家。
后辟司空掾,拜中軍候。在職三日,遷虎賁中郎將。會董卓廢立,融每因對答,輒有匡正之言。以忤卓旨,轉為議郎。時黃巾寇數州,而北海最為賊沖,卓乃諷三府同舉融為北海相。
融到郡,收合士民,起兵講武,馳檄飛翰,引謀州郡。賊張饒等群輩二十萬眾從冀州還,融逆擊,為饒所敗,乃收散兵保朱虛縣。
稍復鳩集吏民為黃巾所誤者男女四萬余人,更置城邑,立學校,表顯儒術,薦舉賢良鄭玄、彭璆、邴原等??と苏缱尤?、臨孝存知名早卒,融恨不及之,乃命配食縣社。其余雖一介之善,莫不加禮焉。郡人無后及四方游士有死亡者,皆為棺具而斂葬之。
時,黃巾復來侵暴,融乃出屯都昌,為賊管亥所圍。融逼急,乃遣東萊太史慈求救于平原相劉備。備驚曰:"孔北海乃復知天下有劉備邪?"即遣兵三千救之,賊乃散走。
時,袁、曹方盛,而融無所協附。左丞祖者,稱有意謀,勸融有所結納。融知紹、操終圖漢室,不欲與同,故怒而殺之。 融負有高氣,志在靖難,而才疏意廣,迄無成功。
在郡六年,劉備表領青州刺史。建安元年,為袁譚所攻,自春至夏,戰士所余裁數百人,流矢雨集,戈矛內接。融隱幾讀書,談笑自若。城夜陷,乃奔東山,妻、子為譚所虜。
及獻帝都許,征融為將作大匠,遷少府。每朝會訪對,融輒引正定議,公卿大夫綿隸名而已。
初,太傅馬日磾奉使山東,及至淮南,數有意于袁術。術輕侮之。遂奪取其節,求去又不聽,因欲逼為軍帥。日磾深自恨,遂嘔血而斃。
及喪還,朝廷議欲加禮。融乃獨議曰:"日磾以上公之尊,秉髦節之使,銜命直指,寧輯東夏,而曲媚奸臣,為所牽率,章表署用,輒使首名,附下罔上,奸以事君。
昔國佐當晉軍而不撓,宜僚臨白刃而正色。王室大臣,豈得以見脅為辭!又袁術僣逆,非一朝一夕,日磾隨從,周旋歷歲?!稘h律》與罪人交關三日已上,皆應知情。
《春秋》魯叔孫得臣卒,以不發揚襄仲之罪,貶不書日。鄭人討幽公之亂,斫子家之棺。圣上哀矜舊臣,未忍追案,不宜加禮。"朝廷從之。
初,曹操攻屠鄴城,袁氏婦子多見侵略,而操子丕私納袁熙妻甄氏。融乃與操書,稱"武王伐紂,以妲己賜周公"。操不悟,后問出何經典。
對曰:"以今度之,想當然耳。"后操討烏桓,又嘲之曰:"大將軍遠征,蕭條海外。昔肅慎不貢楛矢,丁零盜蘇武牛羊,可并案也。"
時,年饑兵興,操表制酒禁,融頻書爭之,多侮慢之辭。既見操雄詐漸著,數不能堪,故發辭偏宕,多致乖忤。又嘗奏宜準古王畿之制,千里寰內,不以封建諸侯。
操疑其所論建漸廣,益憚之。然以融名重天下,外相容忍,而潛怨正議,慮鯁大業。曹操既積嫌忌,而郗慮復構成其罪,遂令丞相軍謀祭酒路粹枉狀奏融。書奏,下獄棄市。時年五十六。妻、子皆被誅。
初,女年七歲,男年九歲,以其幼弱得全,寄它舍。二子方弈棋,融被收而不動。左右曰:"父執而不起,何也?"答曰:"安有巢毀而卵不破乎!"主人有遺肉汁,男渴而飲之。
女曰:"今日之禍,豈得久活,何賴知肉味乎?"兄號泣而止。
或言于曹操,遂盡殺之。及收至,謂兄曰:"若死者有知,得見父母,豈非至愿!"乃延頸就刑,顏色不變,莫不傷之。(選自《后漢書》)
孔融列傳譯文
孔融字文舉,魯國人,孔子二十世孫。七世祖孔霸,為漢元帝師,官至侍中。父親孔宙,太山都尉。
孔融小時候就有特異的才能。十歲,跟父親至京師。當時河南尹李膺自守簡慢嚴整,不隨便接見士大夫及賓客,告訴門者,不是當代名人及世代有交誼之家都不得告知。
孔融想看看李膺是怎樣一個人,有意去李膺家敲門,對門者說“:我是李君通家子弟?!?/p>
守門的人告訴李膺,李膺請孔融相見。問道:“高明祖父曾經與我有交情嗎?”孔融說:“是的。先人孔子與您先人李老君同德同義,又為師友關系。
那么,我孔融與您為累世通家。”在坐的人,無不為之贊嘆。太中大夫陳煒后到,在坐的人把這告訴了陳煒。
陳煒說“:噢,人小的時候聰明,長大了未必有大用?!笨兹诮又脑捳f“:照您這么說,莫非您小時也挺聰明的嗎?”李膺大笑說:“你將來一定會大有出息的?!?/p>
孔融十三歲時,死了父親,悲痛過度,要人扶了才能站起來,州里稱贊他的孝行。天性好學習,博覽群書。山陽張儉為中常侍侯覽所恨,侯覽隱匿告人姓名把奏章下達州郡,捉拿張儉。張儉與孔融的哥哥孔褒是朋友,逃到孔褒家中,孔褒不在。
這時孔融十六歲,張儉認為孔融年輕,沒有告訴他。孔融看見張儉窘迫的樣子,對張儉說:“哥哥雖然在外未歸,我難道不能為您的東道主嗎?”
因此留張儉住在他家。后來事情泄漏出去,國相以下,秘密捕捉,張儉得以跑掉。于是逮捕孔褒、孔融送入監獄。不知他們二個人是誰獲罪??兹谡f“:收容隱藏張儉的是我,有罪歸我。”孔褒說“:張儉來找我,不是弟弟的罪過,罪在我,心甘情愿?!?/p>
吏問他們的母親,母親說:“長者擔任家事,罪責在我。”一門爭死,郡縣疑不能決斷,于是向朝廷請示。詔書最后定了孔褒的罪。孔融因此著名,與平原陶丘洪、陳留邊讓齊名,州郡以禮任命,都不就。
征召司徒楊賜府。當時暗暗地察訪官僚中的貪污分子,準備予以貶謫罷免,孔融檢舉多為宦官的親族。尚書害怕得罪皇帝的寵信,召屬官詰問斥責,孔融陳述他們的罪惡,毫不隱諱。
河南尹何進當升為大將軍,楊賜派孔融拿著名片去祝賀何進,沒有及時通報,孔融就把謁奪回歸府,引罪自責回去了。
河南尹官屬認為丟了面子,私派劍客想追殺孔融,有客對何進說:“孔文舉有重名,將軍如與他結怨,四方之士就會相率而去了。不如以禮待他,使天下人都知道將軍胸懷廣大?!焙芜M以為對,任命為大將軍之后,征孔融,舉高第,為侍御史。因為與中丞趙舍不和,托病歸家。
后來被征為司空掾,授中軍候。在職三天,升虎賁中郎將。遇董卓廢少帝立獻帝,孔融每因回答所問常有糾正他不對的地方,因此觸犯了董卓的意旨,調任議郎。當時黃巾侵犯好幾個州,北海最為賊沖擊的地方。董卓于是示意三府同舉孔融做北海相。
孔融到郡,召集士民,起兵講武,既下檄文,又親寫書札,與州郡通聲氣,共同謀劃。賊張饒等二十萬眾從冀州返,孔融迎戰,被張饒打敗。
于是收集散兵保衛朱虛縣。又慢慢集結官吏百姓被黃巾所誤的男女四萬多人,再設置城邑,立學校,表揚儒術,推薦賢良鄭玄、彭趚、邴原等人。
郡人甄子然,臨孝存,有名氣,死得早,孔融以沒有見到為遺憾。命配食縣社。其余雖然只有一點微小的善行,也沒有不以禮對待的??と藷o后代及四方游士有死亡的,都做棺材埋葬。這時,黃巾又來侵擾,孔融于是出駐都昌縣,被賊管亥所圍。
孔融非常危險,派東萊太史慈求救于平原相劉備。劉備驚奇地說:“孔北海竟知道天下還有個劉備呢?!瘪R上派兵三千救援他,賊因散亂逃走了。
當時,袁紹、曹操勢力很強盛,孔融不對誰依附。左丞祖富有謀略,勸孔融與曹操、袁紹相結納??兹谥涝B、曹操最終企圖篡奪漢世,不想與他們搞在一塊兒,一怒之下把左丞祖殺了??兹谧约阂詾橛懈呱械囊鈿猓⒅酒蕉▏业奈ky,因為才器疏闊,思想空乏,所以竟無成功。
在郡六年,劉備上表薦他兼任青州刺史。建安元年(196),被袁譚攻擊,自春至夏,戰士僅僅剩下幾百人,流矢像雨一樣射來,城內已經短兵相接??兹趹{幾讀書,談笑自若。晚上城陷,逃奔山東,妻子被袁譚所擄。
到了獻帝以許昌為都,征召孔融為將作大匠,升少府。每朝會皇上訪問召對,孔融常引正定議,公卿大夫都不過掛個名而已。
以前,太傅馬日石單奉使山東,及至淮南,多次對袁術不滿,袁術輕視他,侮辱他,奪了他的符節。馬日石單自己憂憤已極,嘔血而死。
馬日石單的喪還京師,朝廷想加禮葬,孔融獨說:“馬日石單憑上公的尊貴身份,持天子的髦節,奉命直接處理地方事務,安寧東夏,竟然取媚奸臣,被他所指使,所上章表署名補用,馬日石單都是第一個。依附下級,欺騙朝廷,奸詐事君。
從前國佐敵晉軍,不為所折服,宜僚當著白晃晃的刀而色不變。朝廷大臣難道可以受威脅為借口嗎?又袁術越分叛逆,不是一朝一夕,與日石單隨從,周旋歷歲。
《漢律》:與罪人往來三天以上,都應該知道其情況?!洞呵铩罚呼斒鍖O得臣死了,為了不張揚襄仲的罪貶,不寫日子。鄭討伐幽公,砍薄子家的棺材,因為他殺君的緣故。
皇上可憐舊臣,不忍追相案罪,這是很寬大了,不宜加禮?!背⒉杉{了他的意見。
先時,曹操進攻鄴城屠殺鄴城居民,袁紹家的婦人女子多被擄掠。曹操的兒子曹丕私自娶了袁熙的妻子甄氏??兹趯懶沤o曹操,說:“武王伐紂,把妲己賞賜給周公?!?/p>
曹操不明白,后來問孔融這出于何經何典??兹诖鹫f“:按現在的事情量一量,想一定的呢。”后來曹操討伐烏桓,孔融又譏笑他說:“大將軍遠征,蕭條海外,從前肅慎不進貢木苦矢,丁零偷盜蘇武的牛羊,可以一并討伐啊!”
當時,饑荒戰亂,曹操上表請禁酒,孔融多次寫信給曹操,認為不要禁酒,而且詞多侮慢。已經看到曹操奸雄詭詐,漸漸顯露,多不能忍受,所以說話偏激,常常觸犯了曹操。又曾經上奏認為應當遵照古時京師的體制,千里以內,不封建諸侯。
曹操懷疑他所說漸廣,更加害怕他。然而,因為孔融名重天下,表面上裝著容忍,暗中卻嫉忌他的正確的議論,怕阻抗他的大業。曹操既積滿了一肚子的猜疑忌妒,郗慮又誣陷其罪,于是指使丞相軍謀祭酒路粹冤枉上狀奏孔融。書奏,判處棄市。時年五十六。妻子兒女都被誅。
先,女兒年七歲,男年九歲,因都幼弱,得保全。寄在人家。二子下棋,孔融被捕,不為之動。左右的人說:“父親被逮捕,不起,為什么?”答說“:哪里有巢毀壞了卵不破的呢?”主人有遺肉汁的,男孩口渴喝了。
女孩說:“今天這樣的禍,難道能夠久活,還要知道肉味嗎?”哥號哭而止飲。有人對曹操說了,于是決定都殺掉。等到捉拿的人到,女的對哥哥說“:如果死者有知,得見父母,難道不是我們最大的愿望!”于是引頸就刑,顏色不變,沒有人不為之悲傷的。
擴展資料
孔融,字文舉。魯國(今山東曲阜)人。東漢末年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家學淵源,為孔子的二十世孫、太山都尉孔宙之子。
孔融少有異才,勤奮好學,與平原陶丘洪、陳留邊讓并稱。漢獻帝即位后,任北軍中侯、虎賁中郎將、北海相,時稱孔北海。在任六年,修城邑,立學校,舉賢才,表儒術,后兼領青州刺史。
建安元年(196年),袁譚攻北海,孔融與其激戰數月,最終敗逃山東。不久,被朝廷征為將作大匠,遷少府,又任太中大夫。性好賓客,喜抨議時政,言辭激烈,后因觸怒曹操而被殺。
軼事典故
1、小時了了
孔融十歲那年隨父親到達京城洛陽。當時,名士李膺在洛陽任職,如果不是名士或者他的親戚,門人一般不通報。孔融想看看李膺是個什么樣的人,就登門拜訪。
他對門人說: “我是李君的親戚。” 守門人通報后,李膺接見了他。李膺問他說:“請問你和我有什么親戚關系呢?” 孔融回答道:“從前我的祖先孔子和你家的祖先老子有師資之尊(孔子曾向老子請教過關于周禮的問題),因此,我和你也是世交呀!”
當時很多賓客都在場,對孔融的回答十分驚奇。后來太中大夫陳韙來到李膺府第,賓客把這件事告訴他,陳韙卻不以為然地說:“小時候聰明長大后就不一定聰明。”孔融立即反駁道:“那么您小時候一定很聰明吧?!标愴t無話可說。李膺大笑,說:“你這么聰明將來肯定能成大器。”
2、孔融讓梨
孔融讓梨的故事最早應見《世說新語箋疏》注引《續漢書》。說的是孔融四歲時候,與兄弟一起吃梨,但他一直拿最小的梨吃,父親奇怪地詢問他,他回答說:“我是小孩子,按理應該拿小的?!笨兹诘淖谧逡蚨鴮λ械襟@奇。
3、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孔融被害時,他的女兒七歲,男孩九歲,因年幼得以保全。寄在別人家中。二子下棋,孔融被捕,不為之動。左右的人說:“父親被逮捕,不起,為什么?”答說:“哪里有巢毀壞了卵不破的呢?”
主人有給肉汁的,男孩口渴喝了。女孩說:“今天這樣的禍,難道能夠久活,還要知道肉味嗎?”哥哥號哭而止飲。有人對曹操說了,于是決定都殺掉。
等到捉拿的人到,女的對哥哥說:“如果死者有知,得見父母,難道不是我們最大的愿望!”于是引頸就刑,顏色不變。時人都為之悲傷。
人物評價
孔融是東漢末年一代名儒,繼蔡邕為文章宗師,亦擅詩歌。魏文帝曹丕十分欣賞孔融文辭,在他死后曾懸賞征募他的文章,把孔融與王粲、陳琳、徐干、阮瑀、應玚、劉楨六位文學家相提并論,列為“建安七子”。
孔融的文章以議論為主,內容大抵為伸張教化,宣揚仁政,薦賢舉能,評論人物,多針對時政直抒己見,頗露鋒芒,個性鮮明。在藝術上,文句整飭,辭采典雅富贍,引古論今,比喻精妙,氣勢充沛?,F存作品只有散文和詩,孔融散文的特色是以文筆的犀利詼諧見長。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孔融
關于孔融的故事
孔融讓梨。
孔融,字文舉,東漢時期山東曲阜人,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孫,他是泰山都尉孔宙的第二個兒子。孔融七歲的時候,某年某月,正好是他祖父六十大壽,來客很多。有一盤酢梨,放在壽臺上面,母親叫孔融把它分了。于是孔融就按長幼次序來分,每個人都分到了自己就得的一份,唯獨給自已的那一個是最小的。父親奇怪地問他:別人都分到大的梨子,你自己卻分到小的,為什么呢?孔融從容答道:樹有高的和低的,人有老的和小的,尊敬老人敬得長輩,是做人的道理!父親很是高興。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